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原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领域的“三观”分析

环境监测政策法规

  • 环境保护工作复杂,环境保护工作尴尬,环境保护工作满意率低,究竟环境保护工作的问题出在哪儿?
    近日,四川省环保厅姜厅长给出了答案,“环保工作既涉及宏观,又涉及中观,还涉及微观。环保部门跟其他部门很不一样。有的管宏观,如发改部门;有的管中观,如农口的各个部门;有的管微观,如食品安全、质检等部门。而环保部门是宏观、中观、微观都有涉及:宏观如总量减排、战略环评和政策环评等;中观如行业环评、区域环评、行业核查等;微观如执法、监测等。”
    简单说说这三观里面的内容。宏观的总量减排,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来的,当时减排的污染物定的是COD和二氧化硫。经过“十一五”和“十二五”这十年的减排工作,“十三五”将总量减排提升到了改善环境质量的标准上。体现了我国环境保护在宏观方面已经有了新的顶层设计,要进行大的战略调整。
    中观的环评,环境影响评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是在2002年10月28日通过,2003年9月1日正式施行的。在近13年的发展中,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详实的大量行业评价内容,作为一项前置审批工作,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随着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出台,红顶环评中介机构与政府脱钩,为环评行业发展矫正了道路。
    微观的环境监察执法和环境监测,是具体解决我们身边环境问题的两个部门,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环境保护工作在微观上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和责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焦灼点也在于此。因此,今年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了,要将环境监测和监察在省以下施行垂直管理,减少原先属地管理的环保部门受地方政府行政干预的程度。真真正正站在客观角度对企业和百姓负责。
    环境保护工作的“三观”,解释了前辈所讲的“环保工作者是杂家”,杂在哪里的问题,更解释了环保工作的难点在哪里。看来在我国行政机关里像环保这样”杂“的部门,也不多见!
    说环境监测,霆是认真的!
  • 该帖子已被管理者-检测老王设置为精华,下面是奖励记录:加10积分,加5声望
  • 该帖子已被版主-老兵加5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发帖奖
    +关注 私聊
  • 老兵

    第1楼2015/11/26

    应助达人

    环保之所以难做就是忽悠的成份太多,宏观、中观、微观不协调,难以互为印证。

1
    +关注 私聊
  • envirend

    第2楼2015/11/27

    应助达人

    实干家不多。

    老兵(wangliqian)发表:环保之所以难做就是忽悠的成份太多,宏观、中观、微观不协调,难以互为印证。

0
    +关注 私聊
  • 老兵

    第3楼2015/12/01

    应助达人

    会写的不会做,会干的不会吹,心态过于浮躁,杂而不精,难见成效。

1
    +关注 私聊
  • xfj5201314

    第4楼2016/01/12

    唉,太多水分了

0
    +关注 私聊
  • 老兵

    第5楼2016/02/16

    应助达人

    我国环境问题解决甚慢的原因就是忽悠成分太多,务虚不务实。

0
    +关注 私聊
  • txtb001

    第6楼2016/03/07

    就主要原因,我认为就像柴静,她作为个体公民,自费100万就能把雾霾的事调研得清清楚楚,可是那些隶属于政府的N个科研机构的数亿经费都去了哪里?让紫静当环保部部长!,环保部没实权管,可是有责任把真像广而告之,为什么要把真像用权力掩盖起来,这值得深思?

0
    +关注 私聊
  • chemistryren

    第7楼2016/03/11

    很多都是无用功。很多监管措施都是流于形式。

0
    +关注 私聊
  • chemistryren

    第8楼2016/03/11

    说句不好听的,减排也就是自欺欺人的数字游戏罢了。

0
    +关注 私聊
  • 长生

    第9楼2016/04/13

    我也来讨论一下为什么上上下下都对环保不满意。
    宏观上说,现在大家普遍讨论的环保问题属于大环保话题,而环保法和政府赋于环保部门的权力却相当有限,对环保部门特别是基层环保部门的现实是,大多只能管管企业,大多还是名义上的管,其实根本就管不到。对于更普遍的服务行业和生活排污行为无能为力,对于更宏观的区域环保(大气雾霾和流域水质)那更是鞭长莫及。
    中观上说,对于企业和服务行业的监管,既有管不到的因素,也有内外勾结的现象。这两方面因素互相影响,互相发酵,发展到如今管不到,不想管,甚至权钱交易的地步。
    微观上说,环保部门内部数据说不清,道不明早已是常态,有点工作年限的同仁都知道环保系统的三套数据,更助长了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状况。另一方面,基层环保部门缺人才,懂法律懂管理懂监测技术的人才真是凤毛鳞角。监测系统很多人对于技术工作根本不懂不问不较真,纯粹就是混日子。排污本身是一个长期过程,而监测却是瞬间行为,如果再不较真,那数据更是谬以千里。当然对于人才的奖励就更不提了,做事有你,领赏就跟你无关了,不管是升职还是加薪。

1
  • 该帖子已被版主-老兵加3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讨论
    +关注 私聊
  • 老兵

    第10楼2016/04/16

    应助达人

    言之有理。上上下下都对环保唱高调,但实际做来都是敷衍务虚,长此以往环境质量得不到有效改善,自然都对环保不满意。

0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