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我与近红外的故事】光引研途,情暖我心

  • 荆棘鸟fiona
    2016/09/28
  • 私聊

近红外分会专版

  • 说明:本文参与原创大赛仅为加强传播交流,让更多人发现近红外的魅力,不参与任何奖项评选!

    光引研途,情暖我心

    中国石油大学 赵逸博



    第一次见到“近红外光谱”五个字是大四那年看到毕业论文题目:《基于STM32的近红外光谱仪人机交互界面开发》,至此开始了我与近红外光谱的缘分。那一年保研到夏老师门下,夏老师已经对近红外光谱仪器开发研究多年,我是他退休之前最后一届学生,研究方向仍然围绕近红外光谱,这样,我的研究生生活开始了。
    在确定课题方向时我与老师谈了几次,老师考虑了我的要求和分析了我的学习能力,最后给我定的课题方向是近红外光谱化学计量学模型的研究,这时我的研究重点不再是软硬件的设计,而必须真正弄懂近红外光谱的含义。我到图书馆找到全部与近红外光谱有关的书,这时也出现了对我影响重大的一个人,就是《近红外光谱仪器》的作者陆婉珍院士。我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读完《近红外光谱及其在石油产品中的应用》和《近红外光谱仪器》两本书,每天抱着这两本书去图书馆,实在晦涩难懂的地方就用笔写下来,加深印象,慢慢对近红外光谱有了初步的认识。偶然看到陆婉珍院士的资料,我被她的经历和成就震撼了,她在近红外光谱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和她杰出的才能吸引着我,在图书馆找到一本《陆婉珍论文集》,我拿着这本厚重的书如获至宝,给自己的目标是读完这本书里全部论文。陆续读完这些论文以后,我的小老师薄老师结合我的汇报给我定了课题研究思路,我的研究重点又转移到了模型上,同时我们课题组也在进行自组装近红外光谱仪的调试。
    2015年上半年是我研二的下半学期,课题组由大老师夏老师,小老师薄老师,即将毕业的三位同门和我组成。我的三位同门,课题都是围绕硬件,那一个学期他们五个人几乎每天都在夏老师的办公室调试设备,而我在楼上的实验室研究模型,每天听他们讲今天解决了什么问题,有时候他们忙的来不及吃饭,我就去食堂给他们买回来,在老师的办公室一起吃,那时我觉得我们课题组特别温暖团结。随着三个同门的毕业,课题组只剩下了两个老师和我,夏老师对我说“逸博,以后你要学习焊电路,因为老师的眼睛看不清了。”那一刻我真希望自己的能力强一点,能多为老师分担一些工作。那一年的7月都是在老师办公室做实验度过的,老师和我说应该怎么焊接一个器件,我摸索着完成,不管花了多少时间,老师都会给我一句表扬。年近60的他从不让我搬光具座,怕我拿不动,都是自己来,有时候光源的一个小问题,出不来想要的效果,我们俩就反复的拆装调试。也会和老师争辩,老师会耐心的给我画图讲解,那时候心里想,当夏老师的学生太好了,他平易近人,从容淡定,对我又是这样耐心的教导,夏老师的工作态度对我产生的深深的影响,让我在学习和生活上都受益良多,心里也把他当成家里的长辈那样尊敬。
    2015年下半学期开始后,我开始研究近红外光谱的波长选择方法,由于课题组做出来的仪器分辨率还不够高,我一直用一组网上公开的柴油光谱数据集,同时还参考《近红外光谱解析实用指南》这本书,这时我发现了这组数据集的波长标定范围有问题,于是给提供它的美国Eigenvector Research公司发了一封邮件。于此同时我在一些论文里看到有学者在使用汽油近红外光谱数据集,但是根据文章中的参考文献没有下载到,就给几篇文献的通信作者发邮件求助,大概发了七八封邮件,收件人有的是知名的教授,有的是已经参加工作的研究生,令我惊喜的是,在第二天是休息日的情况下,我竟然收到了全部的回复邮件,一位已经参加工作三年的师兄指导我找到了这个数据集,在两天以后,我收到了Eigenvector Research公司的邮件,在查阅了数据集测试人的相关文献以后,对我的分析给予了肯定的答复,认为他们公司标定的波长范围存在偏移,至此困扰我的问题全部解决。在这短短几天内,我经历了从发邮件求助时的迟疑、忐忑到收到回复时的欣喜、满足,我感动于近红外光谱领域内研究者的无私帮助,从教授到师兄师姐,都给我耐心的指导,也被Eigenvector Research公司工作人员的高工作效率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触动了,正是有这些乐于分享和踏实科研的人,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才能这样飞速的发展。
    2015年11月17日,对我和近红外光谱以至石油分析领域都是十分沉痛的一天,这一天陆婉珍院士去世了。我心里一直有期待,参加2016年的近红外光谱会议,可以见到她一面,希望与她握一握手或者听她讲话,可是却再也没有机会。2016年4月我完成了毕业论文,与陆婉珍院士有关的是参考文献中她的名字,她的一生奉献给了石油分析事业,不曾知道有一个学生那样崇拜与敬仰她,而陆婉珍院士于我,却是在科研和生活中的一盏明灯,点亮我所有艰难与困惑的日子。2016年5月我的导师夏老师即将退休,我的研究生生活也落下帷幕,我与近红外光谱的缘分也将告一段落,但这三年与近红外光谱相伴的日子,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回忆,师长的关爱,前辈的指引,这一切美好就像一束光,照在我的心上,激发我心里感恩和幸福,让我成长,令我难忘。希望所有近红外光谱领域的研究者都能体会到我这份幸福,以此为激励,在科研上攻坚克难,让无数为近红外光谱研究奉献一生的前辈们为我们感到骄傲,让祖国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事业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