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三句来自分析化学教授的话

  • 大耳朵兔兔
    2019/01/07
  • 私聊

分析化学

  • 三句来自分析化学教授的话

    廖洪柱



    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影响我们很深的老师,朋友,以及家人。他们的言行举止,造就了今天的你我。在我博士期间,有三位分析化学教授的三句话,影响我直到如今。一直想找机会把内心的感想写下来。在2019临到之际,我想与大家分享,或许这些话也能同样影响你。这三句话由于是口述,或许有些许偏差,请您谅解。

    We do not marry any specific technique.--Dr. Purnendu K Dasgupta
    这第一句话,来自于University of Texas atArlington, 我的博士导师 Dr. Dasgupta. 对于我自己而言,这句话也是对他最简短而有力的评价了。他爱好兴趣广泛,除化学以外,对电子,摄影,文学等等都有涉猎。早年的他,还曾想成为诗人。今天,自然科学领域是如此的分叉与交替,一个人不再可能同时是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与哲学家。如果我们想在某个领域脱颖而出,就必须长时间专攻某一个小的方向。很多时候,这样的专注会缩小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看不到整个领域的发展趋势。 在Dr. Dasgupta的个人主页,关于兴趣一栏有写着:微量大气气体分子测量,空气污染毒理学,疾病诊断中的呼吸气体测量,微型传感器,自动智能分析仪,化学工业自动化过程分析仪,离子色谱,离子分析新方法等等。虽然很多专业领域的同行们会首先想到他是离子色谱专家,但是他从来不受其限制。每次参加完学术会议回来,就会在组会上与大家分享他看到的新技术、新仪器。有时还会让组员尝试做一些相似的工作,虽然我们一时的相关实验条件还不是很好,他也会迎难而上。每次组会看到异常难以解释的实验现象,并不是失望,而是好奇与兴奋。他会对此进一步追根究底。这种对科研的极大兴趣,让他常常有新的科研发现与发表。对于分析化学,许多的分析方法与技术已经成熟。你若想有新的发现,就必须不放过小的细节与异常的实验结果。
    这一点上,他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不惧怕尝试新的东西,反而有一种兴奋与期待。要想成为技术大拿,就需要不断地打怪升级,积攒经验。工作以后,你会发现两种类型的科研人员,一种是循规蹈矩,按照标准方法,按照上司指令来完成任务。实验结果不是预期所想时,首先是报告给上司,而非自己思想其中原因;另外一种就是不想按规则来,对于重复性实验没有大的兴趣,但是对异常的、新的课题却很感兴趣。前一种适合在质检部门工作,后一种适合在研发部门工作。对比这下,我更倾向于后一种。在博士实习期间,没有用过质谱的我,在极其昂贵的质谱仪器面前,并没有胆小害怕,相反却怀有极大的热情与好奇,虽然是实习,最后也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毕业工作后,药厂的科研工作大大不同于我在博士期间所做的,这些却极大地吸引着我。我并不喜欢做重复性的日常实验,却对新课题与新问题感兴趣,这些也是我的精神食粮。慢慢地,让我能得到同事与上司的认可。
    简而言之,如果你想你的事业能有一个好的发展,就需要有一个开放的、愿意学习的心态。让你的价值随年岁的增长而同倍增值,而非保值或贬值。不拘泥于一个方向、一种技术,让你前面的道路越走越宽。
    Beyond our fields, our ignorance is thesame. - Dr. Milton Lee
    这第二句话,来自于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的Dr. Lee. 偶然的机会,让我能有幸认识他。Dr. Lee同样是分析化学领域有名的科学家。不仅培养了大量的学生,发表过不少的科研工作。同时,他也是多个分析化学期刊的编辑。此外,十多年来,一直是一个ISCC&GCXGC学术会议的主持。与大多数的分析化学教授不同的是,他曾前后开办过三家公司,将他研发出的仪器投入市场并盈利。这些事情都需要花极多的时间与精力,才能平衡并做好。三年前,他本人已经退休,却还是工作在科研的第一线。鉴于他为BYU做出的贡献,学校仍让他保留了办公室与实验室,他每年仍发表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科研论文。
    与LEE教授相识于2015的ISCC&GCXGC会议上,当时的我正在寻找毕业后工作或博后的机会。他谦虚温和,平易近人。在谈到我导师的时候,他说,你导师在数学,电子电路比我厉害很多。“Beyond our fields, our ignorance is the same.”,常常在他讲座的结尾时提到。这种承认自己所知所学有限,愿意用一种谦虚的心态与人交流与学习,会让我们事业的道路越走越宽。比方,开发分析仪器并商品化,正是需要多个领域的相互密切合作,正是需要别人的专业能力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许,我们年轻的时候可以承认我们的无知,愿意虚心向人学习。可当我们已经工作多年并有了丰富的经验时,我们或许就不敢再承认我们的无知了。此外,我们对“无知“的认知,会让我们更有自信与他人相处,因为我们知道他人也有他人的无知之处。既然都是无知之人,又何妨不拿下面具,一起来做个愿意学习的人呢。盼望我们都愿意做一个“无知”的人,这样的无知,让我们找到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种对自己“无知”的认识,也正是我们能不断前进的动力。
    Life is a balance! - Dr. Dan W Armstrong
    这第三句话, 来自于University of Texas at Arlington 的Dr. Armstrong。 Dr.Armstrong同样是分析化学领域有名的科学家。他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学生,发表了不少的科研工作,是AC等期刊的编辑,也是手性色谱的创始人物,对色谱分离技术做出了卓越贡献。Life is a balance这句话,常常出现在他的SeparationScience的课。我忘了他对这句话的解释以及他讲过的其它话,唯有对这句话印象特别的深刻。为了更好的诠释,我自己加了一句话:Life is a balance! For me, it means health, family, and Career! 对于我而言,这三者正是健康,家庭,与事业。好像这是一个再简单明了不过的道理了,可是我们很多时候,即没有平衡,也颠倒次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现代版还在不断上演。轻伤不下火线,感冒了还是战斗在工作的第一线,却有三个问题出现。第一,个人工作效率下降;第二,影响与干扰同事工作;第三,万一自己病情加重,或让他人感冒,则带来了更大的麻烦。感冒了仍要工作,本来也情有可原,要不就要将有限的个人休假时间用掉。只是这件事不应当大力宣传,鼓励大家如此行。更夸张一点的,就是有亲人重病或离世,也仍工作在第一线,媒体大力宣传。好像他是为国家、为社会,却背离了人的本性。一个人如果连亲人都能不照料不关心,却想要全心全意服务于社会,还是让人多少有一丝疑虑。颠倒次序的例子,还有就是为了事业,没日没夜地工作,陪客户喝酒聊天,事业是有了些起色,可是健康却丢失了,最后生病了还需要妻子来照顾。
    正确的顺序,首先是个人健康。我们中国人的观念是爱家人胜过爱自己,可是如果自己身体都照料不好,就只会成为家庭的负担,增加妻子与儿女的压力。其次是家庭。我们的观念往往是我要为儿女创造好的环境,使他们免于我曾受过的苦。结果呢,从来没有时间陪妻子和孩子,妻子也个人承担了许多的压力,并不觉得生活幸福。儿女觉得父亲并不在乎他们的学习与生活,长大后与没有与父亲恢复一种好的关系。当一个人身体健康,家庭美满,事业自然而然就会稳步上升。虽然开始的时候不如那拼命工作的同事晋升快,却终是让上司放心,让同事安心,让朋友开心的人。就算最后也没有升到高位,幸福感却很足很够,是一个可以提供正能量的人。Dr. Armstrong也正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他虽年近七十,却常常去GYM锻炼,保持很好的身体素质。同时,家庭美满,儿女事业有成。做为分析化学TOP10的科学家,事业自然也是很好,人生只能更加分。我在2018下半年生病以后,才慢慢又找回了平衡与次序。每周有三、四次的锻炼身体,花更多的时间在家庭生活上。静下心来以后,觉得个人事业就是一份养活家人的工作。虽然一切都是可预见的,可是谁又知道明天的道路,说不定更好的机会在前面等着我。就算最终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却丝毫不影响我成为一个生活幸福的人。
    总而言之,首先,需要有一个开放的,愿意学习的心态,能愿意随着时代的潮流往前,而不是固守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与时代脱轨。其次,看到我们自己的无知,一方面让我们有谦虚学习的态度,另一方面让我们有自信,因为那有才、有能的人同样也有无知的地方。最后,最重要的就是找到生活的平衡。一张桌子三条腿就稳定了。同样,生活有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有成就完美了。这三者,健康第一,家庭第二,事业第三。三而一,稳而胜。说教简单,实行不易,就像开车,往左偏了就要稍往右打方向盘, 速度快了就踩刹车。让我们共勉之,一起找到生活的平衡,也能事业有成。
    +关注 私聊
  • WUYUWUQIU

    第1楼2019/01/07

    应助达人

    健康第一,家庭第二,事业第三,难做到,一般是倒着排序的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