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前处理方法不同引发的定量方法思考

气质联用(GCMS)

  • 最近实验室在做某化合物中的两个杂质,需要做方法开发及验证。

    此化合物为左氧氟沙星原料药,需要测A和B两种酯类,A为甲酯,B为乙酯。限度要求2PPM。A/B两种物质实验室已经做过不少。

    对这两个物质基本有两条路可走:1. 原料药溶解后直测,液体进样 2. 对物质衍生后,使用顶空进样

    第一条路:液体进样通过初步实验,发现A无回收,B回收<30%。优化参数后,能将A的回收打到30%,B的回收打到60%左右。尝试MRM方法,回收率略有上升,A在45-50%,B在70%。因此都不符合收率要求。

    想走第二条但仪器排不过来,拖不起!现有仪器只能用SPL或MMI,原理都一样。

    药学研究不接受提取(固液提取),能接受液液萃取。决定走萃取这条路,计划上机浓度做到50ppb,相当于左氧氟沙星稀释40倍。

    使用乙酸乙酯(相似相溶)收率很惨,使用正己烷萃取A回收几乎没有!

    上述萃取方法是采用少量多次原则萃取后,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浓缩上机。


    这时候问题来了:发现实验室以前有将标准品和样品一起处理的先例。意思就是:标准品也按照萃取条件走一遍,和样品提取一样,这样一来收率低的问题迎刃而解,从原理上扫清障碍!说人话就是:要降大家一起降,std和spk完全站在一个起跑线上。

    而实际上站在这个理论基础上,很快,第二天相关的萃取条件就摸好了,收率控制在85%-98%之间,原来A/B两物质不同的收率问题也完全解决了!不会一低一高,数据非常漂亮!

    那么引出问题:这种前处理方式合理吗?对最终定量的准确度是否只是自己跟自己玩?
  • 该帖子已被版主-symmacros加3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发帖。
    +关注 私聊
  • 砂锅粥

    第1楼2020/07/02

    应助达人

    个人认为是合理的,因为每一种前处理的方法都不可能有100%的回收率,有些前处理目标物会损失,有些前处理由于试剂空白比较高,目标物会增加。标样和样品用同样的方式处理,能使两者损失或者增加条件一致。我认为是可行的。

0
    +关注 私聊
  • wc89

    第2楼2020/07/02

    为什么提出这样的疑问主要基于过去的工作经验。实际上很多时候都是结果导向的,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
    但做实验,有点追求总是好的。比如大家在GCMS上做农残,使用高速均质提取,大家的共识是多次乙腈或者乙腈甲苯混合物或其他.....
    收率高低可以通过空白基质匹配标准曲线,以及氟化合物定量内标的方式来回校。或者其他 in house method。
    我想很少会有机构采用标走一遍前处理的方式来看回收,退一万步,如果是能力验证样品或测量审核样,你敢这么做吗?
    药学中的生物样本分析也是同理,在液质分析中基质干扰很难避免,那就使用空白基质配标曲。
    换句话说,分析化学的根都是一样的。

0
    +关注 私聊
  • 砂锅粥

    第3楼2020/07/02

    应助达人

    之前做原子吸收一个方法也有楼主类似的情况:如果标曲试剂跟样品试剂匹配,没有走前处理程序,加标回收率很差,标曲跟样品一样走前处理程序,加标回收率就很好。
    个人认为前处理方法匹配类似于基体匹配,如果基体对结果没什么影响,那我们可以不匹配基体,如果前处理对结果没什么影响,那我们的标曲也可以不用前处理。
    但由于某些标准的缺失或者不合理,导致这个尴尬局面的存在。
    个人建议如果认证实验室,有标准方法的还是按标准方法来操作。像楼主说的能力验证或者审核样,大家都没有匹配前处理,你一家去匹配,后果可想而知。

0
    +关注 私聊
  • sdlzkw007

    第4楼2020/07/02

    应助达人

    不论萃取还是浓缩需要弄清楚损失是否可以接受,通过不通处理节点添加标准品评估结果,然后通盘考虑前处理的合理性。

0
    +关注 私聊
  • zyl3367898

    第5楼2020/07/02

    应助达人

    还是应该用空白基质配标曲去做。

0
    +关注 私聊
  • wc89

    第7楼2020/07/02

    希望各位大佬能讨论下,思维碰撞的火花还是会有很多东西出来的!

    zyl3367898(zyl3367898) 发表:还是应该用空白基质配标曲去做。

0
    +关注 私聊
  • wc89

    第8楼2020/07/02

    老师的想法其实是基体匹配标准曲线,再去定量的。我觉得还是没有跳出回收率的范畴,实际上我提出的核心不在于回收率。而是对最终真值的探讨!不同提取方法,最终外标法定量结果,两者一样吗?

    砂锅粥(czcht) 发表:之前做原子吸收一个方法也有楼主类似的情况:如果标曲试剂跟样品试剂匹配,没有走前处理程序,加标回收率很差,标曲跟样品一样走前处理程序,加标回收率就很好。
    个人认为前处理方法匹配类似于基体匹配,如果基体对结果没什么影响,那我们可以不匹配基体,如果前处理对结果没什么影响,那我们的标曲也可以不用前处理。
    但由于某些标准的缺失或者不合理,导致这个尴尬局面的存在。
    个人建议如果认证实验室,有标准方法的还是按标准方法来操作。像楼主说的能力验证或者审核样,大家都没有匹配前处理,你一家去匹配,后果可想而知。

0
    +关注 私聊
  • wc89

    第9楼2020/07/02

    是不是自己跟自己玩的意思是,我开发的这套方法,可以完全通过药典<9101>关于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但这套方法能不能保证准确度?因为从样品的分析来看,他的真实回收A只有30%,B有60-70%,检测结果是样品在RT时间处无干扰,也不出峰。但这种低回收下准确度又有多少。但如果采用这种一起处理的方法,准确度验证参数,不管回收率还是6针的重复性RSD%都会很好。
    那这个好,到底是准确还是不准确,这种前处理的做法是测准了还是没测准?

0
    +关注 私聊
  • wc89

    第10楼2020/07/02

    以前实验室亲身经历过一次一次能力验证,香肠制品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当时为了扩评审,方法其实没有彻底开好,使用的是IC(离子色谱)来做两者的分离检测。结果在评审前的能力验证我们挂了。后面分析原因是没有吃透标准,设让你无脑跟着国标做~~~~~高盐过RP柱能去nacl,但如果盐度不高反而影响到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收率。

    当时怎么都做不过去,收率只能做到50-60%印象相当深刻!我同事快疯了,样品都快做光了。最后就大胆尝试了把标准品和样品一起处理的方法。收率还是差!!!时间也来不及了就这么报上去了,结果最后的统计结果z值都不好意思说,整体统计数据在PDF上看到我们实验室的编号,都落到哪里去了.....我估计当时就被当作离群值,踢出去了
    脸都丢光了~

0
    +关注 私聊
  • Insp_afd90a4f

    第11楼2020/07/02

    我的观点是,对照品与供试品同样方式处理的做法,挑不出任何毛病。

    首先呢,如果数据有异常,判定的结果就是以标准加入法为准,因为标准加入法会消除基质效应的影响(这些废话药典上都有)。那么,我们扩大下范围,前处理是不是也属于一种“特殊基质”呢?前处理理应包含在方法中,它也需要与空白一样,同供试品同法操作。

    同样,在做方法开发的时候,我们需要对前处理(萃取试剂、萃取时间等等)也同样进行论证,用以说明采用前处理的可行性。我们做验证(尤其是包含样品前处理)时,很少回去考虑前处理对目标物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以结果来导向的原因(即回收率合格即证明方法可行,不合格则前处理不对等)。

    一个“真正”“严谨”的方法学,我认为是必须使用标准加入法来进行验证、对比的。为什么很多没有采用标准加入法而采用外标法(更深点也可以理解为标曲未与供试品同法配制),那是因为基质效应带来的误差小于了系统误差,同样基于“经济”的原因,从而成为主流。拿“优化”过的方法与“真正”“严谨”的方法做对比,其结果差值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我们方可认定该方法可行,但真实的结果还是基于“标准加入法”。

    楼主明显是遇到了“基质效应”太大的例子了,更正要的是这个基质来源于前处理。

    一家之言。

    (甲磺酸类的也可以用液质啊,没必要非用气质的)

0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