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看法

  • Ins_56acd671
    2021/11/30
    北京化工大学师生团队
  • 私聊

论文写作和投稿

  • 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看法



    摘要本文就北京化工大学校内部分创新创业发展活动展开了想法阐述和经验分享,致力于分享经验心得

    关键词创新创业活动;创新意识;创造机会;团队合作

    1、 在校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发展活动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结底还是靠人才,靠教育,“双一流”建设高校应把全面服务“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自身历史使命1。而最终进入社会,作为实现中国梦生力军的代代大学生为了规避“毕业即失业”的窘况,则需要在大学时期,借助学校搭建的诸多平台,把握机会,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1) 参与对于各类创新创业的竞赛活动,可以激发了学生内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尤其作为成员或者负责人参与到具体活动项目中,学生可以自发的,有责任意识地探求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者能动的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不是一板一眼的仿照应试形式,“考的学,不考的不学。”

    2) 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的竞赛活动,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当然不限来自于有关学科的知识,还包括自身做事能力的锻炼,包括与人协作,与人交流,时间的合理安排等.

    3) 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的竞赛活动,可以挖掘自身创新潜能、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在参与的创新创业活动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前辈的成功经验,可以了解到目前行业发展生态,可以了解到国家在具体领域的发展情况等,这些都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业发展方向和就业观大有裨益。

    2、 正视参与创新创业发展活动的动机

    1) 正视“参加活动是为了给学分”的想法

    大学阶段,学分对学生既是一种考量也是一种限制,当前很多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过分关注给不给学分的情况,养成了不给学分,这个活动就没有意义的错误想法,我想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在半社会化的大学生活中,考量事情不应该只看直接价值,还应该考虑适合自己的,自己需要的附加价值部分,做出的决定都应该为自己的未来发展负责。

    2) 避免盲从、内卷的刻意之气

    身处集体中的我们不能时常“独善其身”,包括所做的决定大都是在他人的影响下得出的,这就导致在参与一些创新创业活动中,部分学生只是跟风学样,刻意比较,这样当然会有氛围浓厚的假象,也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然而不知晓自己为什么要参与,在项目中扮演什么角色,打算收获什么的“摸鱼”行为,也不失是一种误人误事的错误选择。

    3) 因人而异,切勿顾此失彼

    人们常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这也就不失有些学生过分追求这些创新创业发展活动,耽误了自己主要课业的学习,不免得不偿失,有顾此失彼之嫌。

    3、 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经验心得

    1) 学科竞赛类

    对于校级、市级乃至全国范围内的部分学科类竞赛考试,诸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物理竞赛等,需要扎实的学科基本功和平时钻研难题的习惯,这类竞赛视自身具体情况而定,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妄自菲薄,当然也要善于给自己一个尝试的机会,心有余力的情况下不妨给自己创造这样的机会。

    2) 非学科竞赛类

    对于院级、校级、市级的一些非学科竞赛类的比赛,比如分子建模,企业价值实战竞赛,节能减排大赛,程序设计大赛等,这类竞赛一方面是为了挖掘有这方面兴趣和突出能力的人,一方面也是为拓展大学生知识面,因此,有意向从事某一相关领域的或者比赛对于自己发展有帮助的可以积极参与,没有相关想法的,可以在有精力的前提下,以长见识,涨知识的心态给自己一个平台,届时也可能培养出了相关兴趣或者体验了不一样的经历。

    3) 创新创业活动类

    这类活动诸如校内的萌芽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这类活动给本科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平台,借助这个机会,可以知道如何联系导师,如何答辩和撰写论文,可以提前感受科学研究的学术氛围,比如文献检索、非基础的实验设计,甚至在老师的课题组中见识先进的仪器,上手实验操作。这些经历一方面为之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对于自身未来发展,确立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都是很有帮助的。在这类活动中,我们要重视团队协作的力量,在团队中“求同存异”,既要注重分工合作又要注意自身观点的及时表达,切忌“划水”“摸鱼”的行为,一方面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正视科研上对于人力和财力的花费,做与这些付出等值的行为,不辜负导师的栽培和期望

    4、 结语

    大学生活中,大学生面临的压力不小,尽管如此,每个大学生仍需要意识到自己未来的发展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正因为没有压力何来动力,有了动力,我们就需要正视自己的未来发展,为自己做好谋划,创造机会,抓住机会,大胆寻求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参考文献:

    [1]张冠,孙文磊,赵冬梅,谭洁,彭炫,万立中.“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究[J].中国市场,2021(29):58-59.
  • 该帖子已被版主-生活所迫加10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参赛作品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