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金秋计划】基于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黄芪六一汤药效组分的PK-PD结合模型的建立

  • Ins_c893613c
    2024/09/08
  • 私聊

中药/天然药检测

  •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水肿、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下降等,有30%4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糖尿病肾病,最终导致末期肾衰竭,早期诊断和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1-4。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改善糖尿病肾病客观指标及远期疗效方面都显示了其独特优势5-6。黄芪六一汤始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黄芪与甘草(61)组成,具有补益肺气、化生津液、滋养肾水的功效。黄芪能抑制肾间质纤维化形成,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具有减缓糖尿病肾病发展进程的功效7-9;甘草可通过降糖、调脂及抗肾脏氧化应激等作用,起到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功效10。有研究发现,黄芪六一汤具有降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抑制肾纤维化病变的作用11,临床应用前景广阔。但中药药效物质不明、作用机制不清、质量难以控制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其深层次研究及新药开发。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由黄芪六一汤提取、分离出来的黄芪总皂苷、黄芪总黄酮、黄芪多糖、甘草酸所组成的黄芪六一汤组分(components of Huangqi Liuyi DecoctionHLDC)具有防治糖尿病肾病、显著改善肾功能的作用;并鉴定出HLDC6个主要原型入血成分(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芒柄花苷、甘草酸),这6个成分可能是HLDC的主要活性成分12-15。本实验开展HLDC在疾病模型状态下的药动学(PK-药效学(PD)结合模型研究,探讨HLDC活性成分在体内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药效消长之间的关系,准确地评价HLDC在体内的动态变化和产生药效作用的实质,为阐明HLDC在体内发挥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大量研究表明,TNF-α是由多种细胞合成分泌的细胞因子,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如调节免疫应答、促进细胞生长分化等。它会导致炎性细胞浸润,引起系膜细胞增生,对肾小球造成直接和间接损伤。过多的TNF-α还会导致肾脏固有细胞增殖,增加炎症介质的表达,进而损伤肾脏系膜;而IL-18是一种促炎性细胞因子,它能促进自由基生成,引起中性粒细胞聚集,增加促炎性因子的分泌,加重炎症反应,促炎性因子水平升高会影响血管内物质交换,增强白细胞黏附性,提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严重影响微循环,损伤内皮血管。由于炎症刺激和肾小球受损,会导致缺氧、缺血,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从而激发VEGF水平的表达,且VEGF与肾小球基底膜有很高的亲和力27-31。因此,在本实验研究中,选择将TNF-αVEGFIL-18作为PD的考察指标。通过WinNonlin软件将血药浓度-时间-效应数据进行拟合,获得HLDC6个成分在效应室的浓度-时间数据及PK/PD模型,结果发现,HLDC中黄芪甲苷等6个成分与3个药效指标(TNF-αVEGFIL-18)能够较好地拟合,且均符合抑制型模型,6个成分与药效指标之间呈现明显的、相似的量效关系,给药后,随着血药浓度逐渐降低的同时,药物的抑制作用先增大后减小。根据相应的PK/PD模型,由HLDC各成分的浓度推算出相对应的效应值,也可以根据效应值推算出各活性成分相应的浓度。总体上观察,无论是单次还是多次给药,毛蕊异黄酮IC50明显小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素Ke0明显小于芒柄花苷。说明毛蕊异黄酮抗炎效果明显要强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的滞留时间短于芒柄花素。在实验中发现以及相关研究表明,分子结构中含葡萄糖苷的黄酮苷类成分,进入肠道后易与肠道菌群发生结合、裂解等代谢转化,影响其在机体内的吸收利用,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及芒柄花苷进入体内后,会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被迅速代谢成苷元,少量经吸收进入体循环,故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进入体内后,可能通过转化为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等苷元,从而发挥药效作用32-33本研究建立了HLDC6个成分(黄芪甲苷、芒柄花苷、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异黄酮、甘草酸)与3个药效指标(TNF-αVEGFIL-18)的PK-PD结合模型,揭示了HLDC发挥抗糖尿病肾病、保护肾功能作用的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VEGFIL-18等炎症因子的分泌有关。
    +关注 私聊
  • xiahuanihao

    第1楼2024/09/10

    我喜欢中药材。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