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维特

仪器信息网茨维特专题为您整合茨维特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茨维特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茨维特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茨维特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茨维特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茨维特相关的资讯

  • 盘点诺贝尔化学奖:共发104次 4女性获奖
    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0月8日在瑞典揭晓,美国科学家马丁· 卡普拉斯、迈克尔· 莱维特及亚利耶· 瓦谢尔因给复杂化学体系设计了多尺度模型而共享奖项。诺贝尔奖官方网站用数字解读了诺贝尔化学奖百年来的历史:   104次颁奖   自1901年至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项已颁发104次。其中,1916年、1917年、1919年、1924年、1933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这几年未颁奖。这是因为这些年份恰逢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化学领域没有足够重要的发现和突破,奖项顺延至下一年。   63人单独获奖   截止2012年,化学奖颁发给单独个人的为63次 23次该奖项为两人同得,18次该奖项由三人共享。   4名女性   在获得过诺贝尔化学奖的163人中,有4名女性。其中一位是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   最年轻:35岁   弗雷德里克· 约里奥· 居里是迄今获得物理学奖最年轻的人,1935年,35岁的约里奥与妻子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值得一提的是,其妻伊雷娜· 约里奥· 居里是曾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的长女。   最年长:85岁   2002年,85岁的约翰· B· 芬获诺贝尔化学奖奖。这使他成为目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年龄最大的人。   平均年龄57岁   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奖者平均年龄为57岁。
  • 发明色谱法的他竟是一名编外杂工(图)
    瑞士美丽的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一名少年舒舒服服地躺在草地上,痴痴地望着河边垂柳依依,那片随风掀起的嫩绿色海洋,仿佛在召唤着他投入自然的怀抱。  是什么让这些美丽的植物们是绿色的呢?一枚科学的种子深深扎根在了少年的心中,尚读中学的他立志要成为一名出色的生物学家,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他就是后来发明了色谱法的植物生物化学家茨维特。  色谱法是现代科技领域最重要最有效的分离提纯手段之一,通过这种手段,可以将复杂的混合物质逐一分散、提纯并有规律地排列成一条条色带。  1891年,19岁的茨维特考入了瑞士日内瓦大学物理系,1893年,他继续留在这所著名大学的植物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远在国外的他完全痴迷在了研究植物结构中,第一篇有关解剖学的论文获得日内瓦大学授予的“戴维”奖章。为了研究叶绿体,他开始研究一种可以将叶绿体内部不同物质染色的技术,可是当初从细胞生理学的角度研究,茨维特一无所获。直到1896年,茨维特以论文《细胞的生理学研究》完满地结束了毕业答辩,带着回国继续研究的美好愿望,他踏上了返回故土的道路。日内瓦大学前身是日内瓦学院,1873年建立医学系后,正式更名为大学。(网络图)  可是事实根本没有想象的那样顺利,沙皇俄国迂腐的政府根本不认同他辛辛苦苦在国外获得的博士学位,华沙工学院的权威都是一群德国人,他们非常看不起这个从瑞士大学毕业的博士。学校不仅不给他安排任何可供实验的研究环境,连一席教职也不提供给他,只给他一个编外杂工的身份。  偏见与压制根本没有使茨维特放弃对色谱法的研究,1896年,他走出了重要的一步,开始尝试将物理化学手段运用到叶绿体中的绿色色素的研究中。很快,他便发现这种能呈现绿色的色素不是一种简单的物质,而是叶绿素与清蛋白的复合物,他将其命名为“叶绿蛋白”。1901年,茨维特决定将吸附技术作为探索分离叶绿蛋白色素的方法,使色素能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不改变形式与性质。显微镜下的叶绿体(网络图)  1903年,茨维特终于成功了,他从植物的绿叶中成功分离色素。他先制作了一个碳酸钙吸附柱,然后将其与吸滤瓶连接,使绿色植物叶子的石油醚抽取液自柱通过。结果植物叶子中的几种色素便在玻璃柱上展开:留在最上面的是两种叶绿素 绿色层下面接着叶黄质 随着溶剂跑到吸附层最下层的是黄色的胡萝卜素。如此则吸附柱成了一个有规则的、与光谱相似的色层,最后他用醇为溶剂将它们分别溶下,得到了各成分的纯溶液。  1903年3月21日,在华沙自然科学家协会生物学家分会举行的会议上,茨维特作了“一种新型吸附现象及其在生物化学分析中的应用”的演讲,公布了他对100多种无机和有机吸附剂的研究结果。这是世界上首次有关色谱法的演讲报告,于是,后人把1903年3月21日作为色谱法的诞生日。可惜的是,这次演讲当时却并没有引起科学界的重视。  即使他取得了这样的成就,在华沙工学院执教的一群德国人还是照样看不起他。他也曾多次申请植物系的教授职位,可得到的回应只有官僚们的冷嘲热讽。生活的辛酸没有击倒茨维特对科学的执念,他多年夜以继日地研究。1906年,茨维特在德国《德意志植物合志》上连续发表了《叶绿素的物理化学研究》和《吸附分析与色谱法》两篇论文,详细讲述了他创立的方法和叶绿素在化学上的应用,并将此方法正式命名为“色谱法”,这种技术不仅适用于植物色素,还可利用于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分析中。苦苦研究数十载,他终于获得了学术界的认可,茨维特也终于升职为讲师了。  为了使这项技术能更加广泛地应用,茨维特先后试验了126种粉末吸附剂对植物叶绿素的分离效果,在1910年,汇集了他十几年心血的专著《植物界和动物界的色素》终于完稿出版,茨维特在此论著中描述了他对叶绿素的全面研究,以及有关色谱法详尽无遗的讲解。高中生物教材中对色谱法分析叶绿素的讲解(网络图)  尽管茨维特所创立的方法是当时世界上最简便最有效率效果最好的分离方法,可是由于所谓权威人士的偏见和抵制,这种方法却一直沉寂在科学的角落,没有受到它应有的关注和推广。  受到压制的茨维特倒是没有过多抱怨,尽管他万分希冀世人能听到他的呐喊,可是这个世界实在太过喧嚣了。就在他努力奋斗,希望能取得更大成就让世人注意这个极有前景的色谱法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他如一片凋零的落叶,随学校的辗转搬迁而飘荡。辛劳与奔波摧毁了他的身体,1919年6月26日,年仅47岁的茨维特带着无尽的遗憾悄然离世。  近20年后,科学家卡勒、库恩等人偶然间发现了默默无闻的色谱法。在几位科学家的精心擦拭下,色谱法仿佛一块灰头土脸的金子重新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他们用色谱法成功地分离出了非常多前所未见的提纯物质,如各种维生素,激素与酶。卡勒与库恩分别于1937年,1938年荣获科学界的巅峰之奖——诺贝尔化学奖。  卡勒在1947年世界有机化学协会举行的会议上说:“没有哪种像茨维特的色谱吸附分析那样对有机化学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他极大拓宽了有机化学的研究领域。如果不使用这种新方法,则在维生素,激素、类胡萝卜素和其他大量天然化学物质的研究方面,就绝不可能取得如此巨大的进展和丰硕的成果。”  终于获得了世人的认可与赞美,对于九泉之下的茨维特,也许太晚,也许并不晚。他辛勤耕耘的一生,哪怕如此不起眼,如此默默无闻,却给世界带来了一个更为美好的明天。  人物小档案:  米切尔什莫诺维奇茨维特(1872~1919),俄国近代植物生理学家、植物生物化学家、色谱技术创世人,首创的“色谱分离法”极大推动了20世纪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医药学的研究发展。  里夏德库恩(1900年12月3日-1967年8月1日)奥地利-德国化学家,1934年,库恩与卡勒合作,合成维生素B2,1937年合成维生素A。1938年,库恩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但因纳粹的阻挠而被迫放弃领奖。  保罗卡勒(Paul Karrer),瑞士化学家,由于对类胡萝卜素、黄素,以及维生素A和维生素B的结构研究,1937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 2018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 附历年得主盘点
    p   当地时间10月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为Arnold,Smith,Winter。 br/ /p p   奖项的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阿诺德(Frances H. Arnold),表彰她实现了酶的定向演化 另一半授予给美国科学家史密斯(George P. Smith)和英国科学家温特(Gregory P. Winter),表彰他们实现了多肽和抗体的噬菌体呈现技术。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8f1c90ac-2aec-4857-aa84-f43b6f2ce6aa.jpg" title=" 2018100318181296422.png" alt=" 2018100318181296422.png" / br/   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3位科学家。 /p p   根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介绍,诺贝尔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负责颁发,始于1901年,以表彰“在化学领域做出最重要发现或发明的人”。 /p p   化学是诺贝尔奖创始人阿尔弗雷德· 诺贝尔一生中最依赖的科学,他的发明和积累的巨额财富都得益于化学知识。1895年,诺贝尔立下遗嘱,从个人财富中拿出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设立诺贝尔奖,用以奖励在几大科学领域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人。遗嘱中,他把化学奖放在了第二位,仅次于物理学奖。 /p p   从1901年至2017年间,诺贝尔化学奖已颁发过109次,拥有178位获奖者。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史上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英国学者弗雷德里克· 桑格则是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生物化学家。 /p p   2017年10月4日,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瑞士科学家雅克· 杜博歇、美国科学家约阿希姆· 弗兰克以及英国科学家理查德· 亨德森,以表彰他们在冷冻显微术领域的贡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c5171abc-dec5-4086-9143-053758daaed5.jpg" title=" u=364030801,3274004624& amp fm=173& amp app=25& amp f=JPEG.jpg" alt=" u=364030801,3274004624& amp fm=173& amp app=25& amp f=JPEG.jpg" / br/ 诺贝尔奖颁奖仪式 br/ /p p   诺贝尔化学奖是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遗嘱中设立的原始四大奖项之一,首次颁发于1901年,截至2017年,共颁奖109次,有178人次获奖,化学奖得主的平均年龄是58岁。 /p p   其中,最年轻的化学奖得主是法国物理学家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他在1935年与其妻子因对人工放射性的研究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时年仅35岁。值得一提的是,他妻子的母亲是两获诺奖的居里夫人,两人的一对儿女也是著名的科学家。 /p p   最年长的化学奖得主是美国化学家约翰贝内特芬恩,他因对生物大分子的鉴定和结构分析质谱法方法的研究,与日本化学家田中耕一、瑞士化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共同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时年85岁。 /p p   百年间,诺贝尔化学奖仅有4位女性得主。分别是1911年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而获奖的法国化学家玛丽居里 上文中提到的法国物理学家伊雷娜约里奥-居里 1964年因解析了一些重要生化物质结构而获奖的英国生物化学家多萝西霍奇金 及2009年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而联合获奖的以色列晶体学家阿达约纳特。 /p p   截至今年,诺贝尔化学奖一共停发过8次,分别在1916, 1917, 1919, 1924, 1933, 1940, 1941和1942年。多数发生在一战二战时期。此外,据诺贝尔奖官网称,如果当年没有符合条件的候选人,该年的诺贝尔奖也将延后颁发。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30f8da35-fcd8-47dd-b075-c066286f62b8.jpg" title=" u=3104463671,3442817358& amp fm=173& amp app=25& amp f=JPEG.jpg" alt=" u=3104463671,3442817358& amp fm=173& amp app=25& amp f=JPEG.jpg" / br/ 诺贝尔奖奖章 br/ /p p   strong  最后,附上21世纪以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名单: /strong /p p   2000年:艾伦黑格(美)艾伦麦克迪尔米德(美/新西兰)白川英树(日)对导电聚合物的研究。 /p p   2001年:威廉诺尔斯(美)野依良治(日)手性催化还原反应,巴里夏普莱斯(美)手性催化氧化反应。 /p p   2002年库尔特维特里希(瑞士)约翰贝内特芬恩(美)田中耕一(日)对生物大分子的鉴定和结构分析方法的研究。 /p p   2003年:彼得阿格雷(美)罗德里克麦金农(美)对细胞膜中的水通道的发现以及对离子通道的研究。 /p p   2004年:阿龙切哈诺沃(以)阿夫拉姆赫什科(以)欧文罗斯(美)发现了泛素调解的蛋白质降解。 /p p   2005年:罗伯特格拉布(美)理查德施罗克(美)伊夫肖万(法)对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研究。 /p p   2006年:罗杰科恩伯格(美)对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所作的研究。 /p p   2007年:格哈德埃特尔(德),在“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研究中作出的贡献。 /p p   2008年:下村修(日)、马丁查尔菲(美)、钱永健(美),发现并发展了绿色荧光蛋白(GFP)。 /p p   2009年:万卡特拉曼拉玛克里斯南(英)、托马斯斯泰茨(美)、阿达约纳什(以色列),在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究中做出贡献。 /p p   2010年:理查德赫克(美)、根岸英一(日)、铃木章(日),发明新的连接碳原子的方法。 /p p   2012年:罗伯特莱夫科维茨(美)、布莱恩克比尔卡(美),因“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获奖。 /p p   2013年:马丁卡普拉斯(美)、迈克尔莱维特(英、美)、阿里耶瓦谢勒(美、以色列),在开发多尺度复杂化学系统模型方面做出贡献。 /p p   2014年:埃里克贝齐格(美)、威廉莫纳(美)、斯特凡黑尔(德),为发展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做出贡献。 /p p   2015年:托马斯林达尔(瑞典)、保罗莫德里奇(美)、阿齐兹桑贾尔(土耳其、美),因“DNA修复的细胞机制研究”获奖。 /p p   2016年:让-皮埃尔索维奇,J弗雷泽斯托达特和伯纳德L费林加三位科学家因“设计和合成分子机器”获奖。 /p p   2017年,约阿希姆弗兰克(瑞士),理查德亨德森(英),雅克杜博歇(瑞士),他们发展了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以很高的分辨率确定了溶液里的生物分子的结构。 /p p br/ /p

茨维特相关的方案

茨维特相关的论坛

  • [视频]茨维特色谱实验与色谱的发展

    本期视频介绍下色谱的发展历程。1903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用石油醚提取植物叶绿素,然后把叶绿素石油醚溶液通过一根装了碳酸钙吸附剂的竖直玻璃管。茨维特把这种分离物质的方法称为色谱法。最初茨维特发明的色谱法没有受到重视。色谱的实际应用始于1931年。有人用色谱法分离了类胡萝卜素。此后科学家们发明了各种类型不同分离模式的色谱法:1935年发明了离子交换色谱;1938年发明了薄层色谱;1940年发明了吸附色谱和电泳;1941年发明了分配色谱并成功地分离了氨基酸;1944年发明了纸色谱;1952年发明了[color=#3333ff][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color]1957年发明了毛细管[color=#3333ff][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color]1959年发明了凝胶渗透色谱也就是排阻色谱;1967~1969年发明高效[color=#3333ff][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液相色谱[/url];[/color]1975年发明了[color=#3333ff][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离子色谱[/url]。[/color][color=#ffffff]#青岛睿谱分析仪器有限公司#WLK-8抑制器#RPIC2017离子色谱仪#[/color]

  • 【原创大赛】热稳定化过程中PAN纤维特征结构的氧化行为

    【原创大赛】热稳定化过程中PAN纤维特征结构的氧化行为

    在PAN纤维的热稳定化过程中,环境中的氧对特征结构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PAN纤维中的环化结构是发生氧化反应的前提条件,同时氧气还可以促进辖内中更多环化结构的生成。1、 PAN纤维特征结构在后续氧化反应过程中的演变将在惰性气氛下250℃热处理12h的PAN纤维进行不同温度空气气氛的热处理,将得到的纤维进行核磁测试,如图1所示。观察图1中的核磁谱图,可以发现与环化纤维相比,145-170ppm之间的三个特征峰由原来的三个峰逐渐变成一个155ppm处尖峰,这是由于与150ppm和164ppm处特征峰相比,155ppm处特征峰强度逐渐增加,其峰型将其他特征峰掩盖。因此,将核磁谱图进行分峰处理,分析三处特征峰即他们代表的三种特征结构在氧化反应中的演变规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548_567675_3043450_3.jpg图1环化纤维经不同氧化温度热处理后的核磁谱图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后续氧化反应过程中亚胺结构含量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而不断降低,说明在氧化处理过程中亚胺结构继续向其他结构转变,且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转变的越多;而图中共轭结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烯胺结构结构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加,说明在后续氧化反应过程中亚胺结构只发生异构化反应生成烯胺结构,而不再继续脱氢向共轭结构转变。与环化纤维对比,经过氧化热处理过的PAN纤维核磁谱图中出现了176ppm处特征峰,该特征峰代表C骨架上的C=O,说明环化纤维发生氧化反应主要生成了C=O。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548_567676_3043450_3.jpg图2176ppm处特征峰相对含量随热处理温度的变化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548_567677_3043450_3.jpg图3136ppm和28ppm处特征峰相对含量随热处理温度的变化为了研究三种特征结构在空气气氛下的氧化行为,观察图3中136ppm和28ppm处特征峰相对含量的变化。可以看出136ppm处特征峰相对含量没有变化,表明此处的C原子没有发生氧化反应,这与前面共轭结构含量不发生变化的现象一致,共同说明了在后续氧化反应过程中,PAN纤维中亚胺不再向共轭结构转变,且共轭结构不会被与氧发生化学反应。而28ppm处特征峰相对含量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而不断降低,说明此处的C原子被氧化形成了羰基结构,也就是说亚胺结构和烯胺结构在空气气氛下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形成相应的羰基结构,如图4所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548_567678_3043450_3.jpg图4热稳定化过程中PAN纤维特征结构发生的的氧化反应2、 PAN纤维特征结构的氧化特性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548_567679_3043450_3.jpg图5PAN原丝在空气气氛下的DSC曲线图5为PAN原丝在空气气氛下的DSC曲线,图中出现了a和b两个放热峰,a峰代表在空气气氛下氰基发生的环化反应,b峰代表环化结构发生的氧化反应,而将经过惰性气氛热处理过的纤维进行空气条件下的热处理时,出现了图6所示的情况。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548_567680_3043450_3.jpg图6经惰性气氛不同温度下恒温热处理12h的PAN纤维在空气气氛下的DSC曲线DSC曲线中出现了除a和b两个峰以外的c峰,这个放热峰代表纤维中已经存在的环化结构发生的氧化反应。随着惰性气氛下热处理温度的升高,c峰强度逐渐增加,a峰和b峰的强度逐渐降低,这是由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PAN纤维中已存在的特征结构越多,代表这部分特征结构发生的氧化反应的c峰强度也越来越高,而PAN纤维中未发生反应的氰基越来越少,氰基在空气气氛中发生的反应也较少,从而导致a峰和b峰强度的降低。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41548_567681_3043450_3.jpg图7特征结构含量和c峰峰面积与温度的关系PAN纤维中烯胺结构含量与c峰峰面积的关系作图(图7),可以看出,烯胺结构含量与Ac存在着较好的线性关系,说明PAN纤维中烯胺结构的存在对纤维氧化反应的放热有着较大的贡献。而且烯胺结构(-CH2-C=C-NH-)中CH2上的氢很活泼,容易与氧发生反应,因此可以认为与其他特征结构相比PAN纤维中形成的烯胺结构较容易发生氧化反应。3.2.3小结在预氧化过程中,PAN纤维中共轭结构不易发生氧化反应,而亚胺结构和烯胺结构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O结构。将充分环化的纤维在空气气氛下热处理,在氧气的促进作用下,亚胺结构不会脱氢生成共轭结构,而是向烯胺结构转变,且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而转变的越多。将在惰性气氛下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得到的PAN纤维进行空气气氛下的DSC分析,通过对氧化反应放热量和特征纤维的结构含量变化的关系,认为烯胺结构比其他特征结构更容易发生氧化反应。

  • [仪器介绍]AVANCE 900兆核磁共振波谱仪

    [仪器介绍]AVANCE 900兆核磁共振波谱仪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5/07/200507231535_6763_1604620_3.jpg[/img]值此欢庆库尔特维特里希(Prof. KurtWuethrich)教授荣获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时刻,谈一谈核磁共振新技术显得特别有意义。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教授1938年生于瑞士阿尔贝格,1964年获瑞士巴塞尔大学无机化学博士学位,从1980年起担任瑞士苏黎世联邦高等工业大学(ETH)的分子生物物理学教授,还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市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客座教授。因“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而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拥有布鲁克多台高场核磁共振谱仪,特别是拥有布鲁克世界最先进的900兆核磁共振谱仪。 所有生物都含有包括DNA和蛋白质在内的生物大分子,“看清”它们的真面目曾经是科学家的梦想。如今这一梦想已成为现实。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的就是这一领域的两项成果。 这两项成果一项是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与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另一项是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 质谱分析法是化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分析方法。它通过测定分子质量和相应的离子电荷实现对样品中分子的分析。 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与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发明了殊途同归的两种方法。约翰芬恩对成团的生物大分子施加强电场,田中耕一则用激光轰击成团的生物大分子。这两种方法都成功地使生物大分子相互完整地分离,同时也被电离。它们的发明奠定了科学家对生物大分子进行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如果说第一项成果解决了“看清”生物大分子“是谁”的问题,那么第二项成果则解决了“看清”生物大分子“是什么样子”的问题。 第二项成果涉及核磁共振技术。科学家在1945年发现磁场中的原子核会吸收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这就是核磁共振现象。由于不同的原子核吸收不同的电磁波,因而通过测定和分析受测物质对电磁波的吸收情况就可以判定它含有哪种原子,原子之间的距离多大,并据此分析出它的三维结构。这种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医学诊断领域。 不过,最初科学家只能将这种方法用于分析小分子的结构,因为生物大分子非常复杂,分析起来难度很大。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发明了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的原理可以用测绘房屋的结构来比喻:我们首先选定一座房屋的所有拐角作为测量对象,然后测量所有相邻拐角间的距离和方位,据此就可以推知房屋的结构。维特里希选择生物大分子中的质子(氢原子核)作为测量对象,连续测定所有相邻的两个质子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这些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后就可形成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结构图。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对溶液中的蛋白质进行分析,进而可对活细胞中的蛋白质进行分析,能获得“活”蛋白质的结构,其意义非常重大。1985年,科学家利用这种方法第一次绘制出蛋白质的结构。目前,科学家已经利用这一方法绘制出15-20%的已知蛋白质的结构。 最近两年来,人类基因组图谱、水稻基因组草图以及其他一些生物基因组图谱破译成功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进入后基因组时代。这一时代的重点课题是破译基因的功能,破译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破译基因怎样控制合成蛋白质,蛋白质又是怎样发挥生理作用等。在这些课题中,判定生物大分子的身份,“看清”它们的结构非常重要。专家认为,在未来20年内,生物技术将蓬勃发展,很可能成为继信息技术之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由这3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发明的“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将在今后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而核磁共振谱仪在生物大分子研究方面应用中的一大要求就是高场,其优点不仅提高了灵敏度,更重要的是增大化学位移的赫茨数,将低场时密集在一起的不同立体位置上的核对应的共振峰分开,以便进行分析和确定结构。随着核磁技术的发展,库尔特维特里希教授的实验室里全部使用了布鲁克公司的先进的核磁共振谱仪。从400兆、600兆到750兆,并在900兆核磁谱仪正式安装前,使用了一段时间的800兆核磁谱仪。库尔特维特里希教授实验室于2002年2月正式开始使用布鲁克900兆核磁谱仪。 高场核磁谱仪的关键首先是磁体,布鲁克公司是世界上能生产900兆超导磁体的为数不多的厂家之一,并在技术上居领先地位。布鲁克公司使用了最先进的超导材料,特有的超导焊接技术,磁体超稳定技术,即工作温度为2K的双冷却技术和高超的杜瓦制造技术确保了磁场的稳定度(包括最小的场漂移)、均匀度和最小的液氦消耗。布鲁克公司的900兆核磁共振谱仪在世界上已经安装并投入正常使用的已有4台:美国SCRIPPS研究所、瑞士联邦高等工业大学ETH、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和慕尼黑大学。 核磁共振在生物大分子上的应用,要求谱仪有高稳定度、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好线型和适合于各种特殊脉冲系列实验要求的性能(如:成形发射脉冲、梯度场、多通道)。 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核磁参数。布鲁克的 Avance 核磁谱仪是全数字化的谱仪,数字锁、数字频率和相位发生器、过速采样、数字滤波、数字信号处理器、数字正交检波、数字化的前置放大器、数字化的路由连接、数字化的变温单元、数字梯度场等等大大提高了谱仪的性能。数字锁的优点:2H频率可调(± 1 MHz),引入锁场的化学位移偏移(± 200 ppm),保证了不同溶剂时,可以锁在同一磁场上,使最佳匀场值基本不变,而且谱仪可根据实验所用溶剂自动校正化学位移,不需TMS作标准, 如果超导磁场多年后漂移超出磁场可调范围, 就可以用改变氘频率和观察核的频率来解决,而不需调超导磁场, 如果出现特定的频率强干扰,也可改变频率来避开这种干扰;锁通道采用双通道正交检波,提高了信噪比;引入傅立叶变换,能做到快速锁定;用数字化的校正补偿电压,保证了最佳的效果,提高了抗外来磁干扰的能力,保证了磁场的长期稳定度,同时又保证了有脉冲梯度场时的锁场稳定。 过速采样和数字滤波,提高了ADC的动态范围;提高了灵敏度; 消除了折叠峰。数字正交检波(DQD)又消除了镜像峰和零频泄漏。数字频率和相位发生器(SGU),扩大了频率范围(3 – 1100 MHz),保证了频率分辨率为0.005Hz,相位分辨率为0.006度,开关时间小于 300 ns,脉冲幅度的数字化控制,幅度控制范围为90 db,分辨率为0.1 db,开关时间为 50 ns,保证了成形脉冲的精度。布鲁克公司的自动调谐匹配探头(ATM), 实现了全自动调谐匹配,简化了调谐匹配手续,保证了90度和180度脉冲的正确设定,从而保证了不同样品都得到最佳匹配,获得最佳质量的谱图(一维和多维)。其它一系列的数字化部件和最先进的软件,使布鲁克的Avance核磁谱仪具有独特的功能,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要。继199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理查德恩斯特(Prof. RichardErnst)教授(使用的全部是布鲁克的核磁共振谱仪)之后,库尔特维特里希教授应用布鲁克公司的仪器所得到的结果,是布鲁克公司的核磁谱仪支持世界上最前沿的科研工作的又一个最好的证明。我们相信,随着核磁技术的发展,布鲁克公司的核磁谱仪也将为科技界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由于一些生物样品提取十分困难,而核磁谱仪本质上是低灵敏度的仪器,所以如何提高核磁谱仪的灵敏度成为一个重大的课题。为此,人们作过许多努力,采取不少方法如:提高场强、去耦、进行累加、设计微量探头等等。利用低温减少热噪声,一向是提高信号噪声

茨维特相关的资料

茨维特相关的仪器

  • 山东地磅厂家维特沃斯直销SCS-3t称重地磅--产品简介: 精密称重电子地磅采用全钢结构秤台、结构紧凑、外型美观、数字显示操作方便、迅速准确、具有置零、去皮、零点跟踪等功能。山东地磅厂家维特沃斯直销SCS-3t称重地磅--详细介绍:1).安装方式:浅基坑/无基坑2).安全超载:秤体125%;传感器150%3).工作电源电压:AC 220V+10%,50Hz。4)传接线盒采用优质不锈钢制作,防止锈蚀。5).传输线缆按国家标准规范进行安装防护,布置整齐合理。6).设备的信息采集稳定、精确、可靠。打印输出便捷,高速、噪音低可靠耐用。秤台设计结构合理,整体刚性好,保证长期使用不变形,保证秤体的计量精度。7).所有需要涂漆的表面在涂漆前进行彻底的外观质量和除锈处理。钢结构表面喷砂预处理,满足秤体整体耐磨、耐压、耐酸、耐碱以及防腐能力强的要求。8).秤台使用冷弯U型钢与钢板焊接,组成稳定的箱梁结构,选用国内知名钢铁企业钢材。9).零件材料质量符合国家规范中标准规定。两年质保,十年放心使用备注说明:可定制,以上价格仅供参考,设备出厂时已安装调试好,青岛地区可上门服务。
    留言咨询
  • 本公司代理美国英杰维特(Ingevity)所生产的妥尔油及妥尔油脂肪酸D625是含脂肪酸和30%左右松香酸的蒸馏妥尔油,与乙醇胺,KOH或NaOH皂化后用作水性金属加工液的非离子乳化剂(如2份99%二乙醇胺配1份D625),相容性好,乳化速度快,同时松香皂在金属加工中除做乳化剂外还作为良好的润滑剂和分散剂,改善了单纯用脂肪酸皂的性能。妥尔油脂肪酸较其他脂肪酸有更少的饱和脂肪酸(3%),同时含有1~10%的松香酸,其皂化物是金属加工液和轧制液中优良的乳化剂,并提供良好的润滑性,防锈性,抗泡性和抗硬水性。 妥尔油脂肪酸源于松树,为天然可再生资源,环保无毒,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 L-1颜色很浅,特别适合合成二聚酸,化妆品,聚合物和纺织工业用的脂肪酸酯等
    留言咨询
  • 英杰维特—— 妥尔油、妥尔油脂肪酸美国Ingevity是全球最大的纸业公司之一,世界妥尔油、妥尔油脂肪酸和二聚酸的领导厂商之一,产品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液、合成酯、防锈液、清洗剂、涂料、沥青等领域。Altaveg 1550 (防锈、润滑、助乳化功能)粘度@38℃. cps(泊) 粘度@80℃. cps(泊) 闪点(COC).℃ 18磷脂肪酸. % 酸值 颜色 比重 @25℃ 密度Kg/L 5.000 250 235 12 265-277 7 0.843 843 应用:金属加工液、合成酯、聚酰胺树脂、工业清洗剂、家庭清洁剂、织物清洗剂、织物柔顺剂(自柔顺清洗剂系统)、油墨清洗剂、燃料添加剂、抛光剂、沥青、聚酰胺、缓蚀剂、焊膏助剂进口油田用缓蚀剂 / 妥尔油脂肪酸纺织用表面活性剂 Altaveg 1550为C21单环二元酸,主要用作表面活性剂与中间体。其特殊的化学结构能够提供理想的乳化稳定性、增溶性和抗硬水性,并具有良好的防锈性、润滑性。广泛运用于油田、洗涤液和金属加工液中。在油田运用中主要用于勘探,固井,完井,修井,增产,采油,管带传输和精炼中的缓蚀剂。 主要特点:防腐蚀效果好,用量少,经济实用。
    留言咨询

茨维特相关的耗材

  • 欧维特 Euro Vector欧维特元素分析仪耗材配件 其他元素分析仪配件
    【CHNOS洽诺斯】供应意大利欧维特 Euro Vector,英国 Sercon,意大利歌思Costech 元素分析仪耗材配件和标准物质。供应配套产品维特 Euro Vector,英国 Sercon,意大利歌思Costech的仪器型号:欧维特Euro Vector : EA3000 , EA3017 N/PROTEIN , EA3024-IRMS Sercon : Integra 2 CN , SerCon 20-22 , GEO 20-22 歌思Costech : ECS4010 N/CN, ECS4024 CHNS/O, Picarro MS-CRDS, ESD 100. 【CHNOS?洽诺斯】长期供应下列常用产品:样品容器:锡囊,超净锡囊,银囊,超净银囊,锡箔盘,液体锡囊,液体银囊。标准物质:乙酰苯胺,磺胺,4-氟苯甲酸,尿素,蒽,乙二胺四乙酸,硫酸阿托品,阿托品,胱氨酸,双噻酚BBOT,苯甲酸,烟酸,1-氯-2,4二硝基苯,蛋氨酸,润滑油,土壤CN系列,L-NS低氮硫标准物质。催化剂及助剂:线状氧化铜,三氧化二铬,四氧化三钴,镀银氧化钴,三氧化钨,氧化钨/氧化铝,氧化镁除氟剂,氧化亚镍,氧化催化剂,线状还原铜,线状镀银铜,电解铜,五氧化二钒,四氧化三铅,卤素吸收剂,镍棉,镀镍碳,玻璃碳屑。吸收剂和填料:高氯酸镁,分子筛,碱石棉(NaOH),碱石灰,石英棉,石英屑,银棉,硅藻土。预装反应管:EA3000, ESC4010, ESX4024, SerCon CHN/CN/N,CHNS/CNS/S,O单炉反应管,双炉反应管,蛋白质单炉反应管,蛋白质双炉反应管,双炉氧化管,双炉还原管,土壤测定反应管。分离柱:CHN、CN、CHNS、S、O、N 不锈钢/聚四氟色谱分离柱配件:自动进样器,样品盘,滑动杆,进样器锥,进样器滑块,冷却电风扇,加热元件,铂/铂铑热电偶,打印热敏纸,镍片。工具:装取样品工具盒(装样模板,弯头镊子、平头镊子、尖头镊子,大样品勺、中样品勺、小样品勺);固体制样放样工具(样品盒,玛瑙研钵,固体杯模和压样器);液体取样封样工具(液体样品瓶,微量移液管,液体容器密封装置);装取催化剂工具盒(手钻,长钩,填料棒,试剂勺,漏斗)。 【CHNOS洽诺斯科技】您身边的元素仪耗材厂商,供应性价比高、种类齐全的国产与进口产品,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双重保障,一站式采购,24小时内发货。用于Elementar,Thermo,Euro Vector,Costech,SerCon,Perkin Elmer,Exeter,Jena,Shimadzu,Leco,Horiba,Eltra,Bruker等公司仪器。长期对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检验检疫局、仪器公司、仪器代理商供货,还提供专业的仪器使用维护和样品分析方面的技术咨询。 如有任何需求,请随时联系我们。您可以拨打热线电话,或邮件、QQ留言,还可登陆我公司网站浏览详细信息,洽诺斯人将竭诚为您服务。
  • 时代新维 TP180-浊度电极 其他环境监测仪配件
    品牌:时代新维特点:传感器在整个量程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维护简单。适用:饮用水浊度检测;自来水水质监测;游泳池水质控制;湖泊河流水质浊度检测;电厂水质监测;废水处
  • 欧维特 石英反应器 衬管 其他元素分析仪配件
    石英反应器 衬管 Quartz reactor ,Quartz crucible产品名称货号参照货号石英反应管CN08101E12510石英反应器CN08201E12509热解反应器CN08202E12512氮反应器CN08203E12520去灰管(无缝)CN08204E12532衬管(11条缝)CN08103E12531 产品介绍:  石英制品采用优质原材料,经精确加工和特殊热处理工艺制成,成品按照我公司误差标准严格测量,售出产品实行质三包。石英管的使用请参考技术文章《 石英反应管的使用与维护》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