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解析

仪器信息网层解析专题为您整合层解析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层解析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层解析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层解析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层解析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层解析相关的资讯

  • 进展|糖型解析层面的抗体middle-down质谱分析
    大家好,本周为大家分享一篇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的文章,Internal Fragment Ions from Higher Energy Collision Dissociation Enable the Glycoform-Resolved Asn325 Deamidation Assessment of Antibodies by Middle-Down Mass Spectrometry。本文的通讯作者是罗氏集团的Tilman Schlothauer和Feng Yang。  治疗性单克隆抗体(mAb)分析中翻译后修饰(PTMs)的表征是一个主要的挑战,单个PTM通常采用bottom-up的方法进行分析,但PTM之间的关联性信息丢失 middle-down方法提供了分辨率、位点特异性和蛋白型异质性的良好平衡,其表征工作流程主要依赖于末端片段离子。内部片段离子的纳入提高了序列覆盖率和PTM分辨率,使其成为一种有前途的方法。先前,糖工程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表明,一组有限的高甘露糖、乙酰氨基葡萄糖和糖基化蛋白型不同程度地影响了PTMs的敏感性质,如脱酰胺和氧化。Asn 325的脱酰胺是一种功能相关PTM,在传统bottom-up方法中由于其较短的肽段和较高的亲水性而经常被忽略,目前没有研究调查Asn 297糖型对Asn 325脱酰胺敏感性的影响。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一种纳入内部片段的middle-down工作流程,在糖型解析层面上评估mAb上Asn 325脱酰胺修饰。  图1. 糖型解析的Asn 325脱酰胺的middle-down分析流程。(A) IdeS酶切后的Fc/2序列,及相关的糖基化(Asn 297)和脱酰胺(Asn 325)位点。(B)工作流程示意图,包括样品制备、RP-LC亚基分离、MS1电荷态选择、四极杆糖型分离、MS2内部片段搜索,以及基于提取的单同位素质量离子色谱(未修饰与修饰)的定量策略。  图2. Asn 325脱酰胺鉴定中内部片段SNKAL的定性评价。未修饰(对照)、热应力样品(8w, 40°C)、HC Asn 325 Asp序列突变体的代表性MS2谱图叠加,以及修饰的内部片段离子SDKAL的模拟单同位素质量。*表示未修饰的SNKAL的+1同位素对修饰的SDKAL的单同位素具有足够的分辨率。  本研究使用标准IgG1单抗(G1m17, Km3)和突变体(HC Asn 325 Asp)。对于热应激,标准单抗在40°C的配方缓冲液中孵育2、4和8周。在IdeS酶切之前,将10%的突变单抗插入标准单抗中,生成加标样品。抗体经IdeS酶切、还原后,用标准RPLC流程分析(图1B) 针对Asn 325脱酰胺位点周围的内部片段离子的覆盖率,作者对HCD碰撞能量和捕获气体参数进行了优化。共分配了覆盖Asn 325的7个内部片段离子,根据片段强度和定量精度,与bottom-up分析确定的目标脱酰胺值相比,选择SNKAL作为Asn 325的代表性特征离子。SNKAL对无应力对照组的特异性通过包含Asp 325的序列突变体(N325D)得到证实,该突变体在未修饰的Asn 325的单同位素质量处没有片段离子(图2)。因此,排除了其他片段离子的中性丢失引起的歧义或重叠。Asn 325对照、Asp 325突变体和分离的糖型(G0F、G1F、G2F)的MS2具有高度可比性。修饰后的单同位素质量和未修饰的Asn 325的第一个同位素之间获得了足够的分辨率(图2)。  使用middle-down MS对所有糖型的相对脱酰胺评估与bottom-up分析确定的水平一致(图3)。与热应力持续时间无关,单个糖型(G0F、G1F和G2F)的middle-down脱酰胺评估没有显著差异(图4)。Asp 325突变体的插入实验证实了middle-down策略评估单个糖型脱酰胺水平差异的能力。由于未修饰的Asn 325单抗和Asp 325单抗之间的糖型相对丰度的差异,与总加标量(10%)相比,蛋白型(糖型% ×脱酰胺%)混合的比例不同。因此,在加标样品中,G0F的脱酰胺率低于10%,而由G1F和G2F的脱酰胺率高于10%(图4)。Middle-down脱酰胺评估的精度取决于糖型丰度和脱酰胺水平,单个样本的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2.8%至16.4% (n = 9),样本间中位相对标准偏差为7.4% (n = 16)。总蛋白型丰度和相对标准偏差显示出明显的相关性,并证明了middle-down方法的敏感性,允许在0.2%的相对丰度下评估蛋白型。  图3. middle-down工作流程对Asn 325脱酰胺定量分析的能力评估。在2w、4w和8w热应力(40°C)下,应力样品bottom-up和middle-down(所有糖型)分析的相关性。数据点表示middle-down分析的技术重复的中位数(n = 9, 3天内重复3次)。误差条显示95%置信区间。CTRL显示n = 3时无应力样品的背景水平。  图4. Asn 325脱酰胺的糖型解析水平的middle-down分析。从2w, 4w和8w热应力样品和10% Asp 325加标样品中提取所有糖型和分离糖型(G0F, G1F, G2F)的相对脱酰胺结果。技术重复的中位数和95%置信区间为n = 9时[G2F在2w (n = 4)和4w (n = 8)时除外]。ns =不显著。*表示假定值范围(* 0.05, ** 0.01, **** 0.0001)。  本文引入了一种新的middle-down策略,通过利用HCD碎片的内部碎片离子来分析单克隆抗体Fc中的PTM动力学,将复杂性降低到Fc/2亚基水平,并保留了相关的蛋白质形态完整性,同时获得了bottom-up方法的分辨率和位点特异性,并成功地证明了IgG1抗体的Fc半乳糖基化变体不会影响热应激下Asn 325脱酰胺的程度。  撰稿:夏淑君  编辑:李惠琳  文章引用:Internal Fragment Ions from Higher Energy Collision Dissociation Enable the Glycoform-Resolved Asn325 Deamidation Assessment of Antibodies by Middle-Down Mass Spectrometry
  • X射线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解析
    X射线三维成像可以实现物体内部的无损检测。但是对于大尺寸的板状样品的三维成像一直是业界的难题,层析成像技术是目前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方法。一、 什么是层析成像?目前比较被大众熟知的Computed Tomography(CT)通常被翻译为计算机断层成像。最早的实验室CT扫描机由英国Godfrey Hounsfield于1967年建成,第一台可供临床应用的CT设备于1971年安装在医院。CT自发明以来,经历了多代发展,这里就不再赘述。简单理解,CT就是求解一个线性方程组,最终得到的结果就是CT图像。CT扫描就是构造方程组的过程,每一条被探测器接收的射线就代表了一个方程。对二维断层成像而言,要想得到好的求解结果,需要平面内任意方向的射线。这也是要求射线源-探测器组合相对于成像目标旋转360度的原因(出于严谨考虑,这里声明不考虑短扫描等情形)。层析成像技术,早在1921年就已经出现。这个时期的层析成像可以称之为传统层析成像。由于信息交流的不便,多个国家的研究者分别独立提出了层析成像的方法,并且给予了不同的命名。目前流传下来比较被大家接受的是Tomosynthesis和Laminography。现在用于乳腺癌筛查的钼靶成像(只是用了钼靶射线源而已),严格讲应该叫作数字乳腺层析成像(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简称为DBT)。而工业上比较习惯于用Laminography,我们延续了这种用法。在进行中文翻译的时候为了跟计算机断层成像区分,我们将Tomosynthesis和Laminography都翻译为层析成像。CL全称即Computed Laminography。二、 传统层析成像 CL与CT到底有什么区别?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CT成像一般需要射线绕物体一周。而在有些时候这是无法实现的。比如,现场条件受限或者物体在某些角度太长,射线无法穿透。比如大尺寸的板状物体。对于下图接近一米长的PCB,如果采用显微CT扫描,只能采用先切割的破坏性方法。如果非得用一个简单粗暴的标准区分CT和CL:画一个过物体的平面,如果射线源和探测器的运动轨迹不跨越这个平面,就可以认为这是CL。可以通过下图了解传统层析成像的原理。通过采集不同角度的投影数据(那时还只有胶片),将胶片简单叠加在一起,其中一层的数据会被增强(这一层称为焦平面)。下图中Plane 2的数据(以圆形代表其细节)就被增强了。传统层析成像,每次只能增强一个焦平面内的结构,而其它层的图像仍然是模糊的。三、 现代层析成像我们所说的层析成像一般都是指现代层析成像。这里的现代是相对于上面的传统而言的。现代层析成像是指采用了数字探测器和图像重建算法的层析成像。其成像结果中每一层都得到增强。虽然与CT相比,由于其数据缺失,会造成层间混叠(后面我们会着重介绍)。但在很多应用场景,这是能得到的最好的结果。下图是几种常见的层析成像结构。如果将有限角CT也称作CL的话,可以认为是第5种结构。这里我们对各种成像结构的成像能力进行简单的分析。(I)结构简单,但数据缺失过于严重(扫描的角度等于射线的张角);(II)仅能扫描中心区域;(III)(IV)相似,可以扫描任意区域,但在探测器的运动细节上有差异。其机械实现和数据处理上的差异过于专业,我们在这里就不再展开讨论。四、 层间混叠这是CL避免不了的问题。首先通过下图来了解一下层间混叠是什么样子。其表现就是横向的边缘被弱化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这得从傅里叶中心切片定理讲起,还是算了吧,简单点理解就是缺少了横向穿过物体的射线。为什么会缺少?因为这个方向射线穿不透啊,回忆一下前面一米长的PCB。如果你对上面的图像不满意,不如换个方向看看。是不是感觉好了很多。有没有办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针对特定的扫描对象,使用复杂的模型,效果会有所提高,但离实用还有很长的距离。 五、 CL的优点 谈完缺点再来聊聊优点。首先,就像前面提到的,这是现有条件下能得到的最好的结果。CL可以对大尺寸的板状物体得到非常高的分辨率。目前,射线源的焦点尺寸可以小到几百纳米。要想实现高分辨成像,需要射线源尽可能靠近物体,而CL这种扫描方式可以很容易的实现这一点。采用光学放大透镜的探测器的显微CT,样品可以不靠近射线源,但是由于射线的利用率底,扫描的时间会很长,难以满足快速检测的需求,且同样无法解决射线在有些角度下无法穿透的问题。下面再来聊聊CL另外一个优点。CT和CL图像最终表示的是物质对射线的线衰减系数(与射线能量、物质原子序数、物质密度等有关系)。一般趋势,线衰减系数随射线能量的增加而减小,简单点理解就是能量越高的射线越不容易被物质吸收。不同材料衰减系数的差异也随射线能量的增加而减小。由于CL始终沿着容易穿透的方向照射物体,可以使用较低能量的射线,因此能够获得较高的密度分辨能力。六、 国内CL研究进展与国外相比,国内对于CL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单位是国内最早开展CL成像研究的机构。在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项目支持下,2015年,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同成功研发专用于“板状化石”的显微CL仪器,并在2016年中安装到中科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高精度CT中心,该仪器同时服务其他科研院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自然博物馆、安徽博物院、广西自然博物馆、北京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累计检测化石750余件。为板状化石的三维无损检测提供了全新工具,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该仪器的实验结果,助力研究人员在《Nature》、《Science》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五项成果分别入选并领衔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专用于“板状化石”的显微CL设备及其应用集成电路和电力电子领域也存在大量的板状产品。随着封装集成度和密度不断提高,对其内部结构缺陷检测要求空间分辨率达到微米甚至亚微米级。2019年,在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项目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针对电子器件封装检测需求,研制了具有亚微米级缺陷检测能力的X射线三维分层成像仪,关键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了更好的进行X射线精密检测设备的推广,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2021年成立了锐影检测科技(济南)有限公司。X射线三维分层成像仪及其应用2021年,锐影检测科技(济南)有限公司成功研发了用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焊接缺陷检测的专用CL设备。彻底解决了超声法和X射线DR成像无法检测带散热柱的IGBT模块的问题。设备实现了大视野快速成像,可以自动定位DBC焊接区域,自动进行气孔缺陷的识别,计算气孔率、最大气孔率、最大气孔尺寸,适用于在线检测。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IGBT焊接缺陷检测专用CLCL与DR方法对于IGBT基板焊料层气孔检测效果的比较总结随着科研及制造业的升级,对CL检测设备的精度、检测速度和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CL设备的研发将是科研机构及X射线无损检测公司面临的挑战和历史机遇。 参考文献:【1】 Jiang Hsieh, Computed Tomography Principles, Design, Artifacts, and Recent Advances 3rd edition, SPIE PRESS.【2】 Buzug, Thorsten M. Computed tomography: from photon statistics to modern cone-beam CT. Springer, 2008.【3】 Zenghui Wei, Lulu Yuan, Baodong Liu, Cunfeng Wei, Cuili Sun, Pengfei Yin, and Long Wei, A micro-CL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s. 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88, 115107, 2017.【4】 Zuber M, Laaß M, Hamann E, Kretschmer S, Hauschke N, van de Kamp T, Baumbach T, Koenig T. Augmented laminography, a correlative 3D imaging method for revealing the inner structure of compressed fossils. Sci Rep. 2017 Jan 27 7:41413. doi: 10.1038/srep41413. PMID: 28128302 PMCID: PMC5269749.【5】 https://mp.weixin.qq.com/s/_SyUUlHpJNXrLxHFKYwydw本文作者:锐影检测科技(济南)有限公司
  • 叶明亮团队开发N-糖肽质谱谱图解析新软件 解析率提升31%
    近日,大连化物所生物分离分析新材料与新技术研究组(1809组)叶明亮研究员团队开发了一款具有高灵敏度的N-糖肽质谱谱图解析新软件——Glyco-Decipher。该软件可实现在解析谱图的过程中不依赖糖库,利用不同糖肽的同一肽段骨架具有相似碎裂规律的特点,发展出基于“模式识别”的肽段序列鉴定新方法,实现谱图拓展,从而提高完整糖肽的鉴定灵敏度,并且可发现未知的糖链及糖链修饰。Glyco-Decipher为深度解析位点特异性糖型,揭示糖基化修饰的微观不均一性,以及研究糖生物学功能等提供了新工具。  蛋白质糖基化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临床上使用的大多数肿瘤标志物是糖基化蛋白质。在组学层次上进行位点特异性糖型的分析对发现新型疾病标志物,提高基于蛋白质糖基化的精准医学研究水平等具有重要作用。 N-糖肽质谱谱图高度复杂,谱图解析率低,且常规N-糖肽解析软件依赖糖库,无法实现未知糖链及修饰糖的鉴定。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工作开发了非糖库依赖的肽段序列鉴定方法,实现了未知糖链肽段及其上可能带有的修饰基团的鉴定。为解决N-糖肽质谱谱图解析率低的问题,团队系统研究了糖肽的碎裂规律,发现糖链的种类、组成、母离子价态等对肽段骨架的碎裂模式没有显著的影响,建立了肽段序列相同的完整糖肽谱图之间的联系,发展了基于“模式识别”的肽段序列鉴定策略,实现了完整糖肽的谱图拓展,在原有基础上将完整糖肽的解析率提升了31%。  本工作还以蛋白Prosaposin为例,展示了蛋白Prosaposin在老鼠的五个不同的组织中糖基化差异,进一步揭示了该蛋白上各个位点特异性糖型的丰度分布,展示了Glyco-Decipher在蛋白糖基化分析领域的应用潜力。通过对同一个N-糖肽质谱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Glyco-Decipher的谱图解析效率比其它软件提升了34-179%。该软件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和较好的定量比较功能,学术界可以免费使用(软件可从github下载)。  叶明亮团队长期致力于位点特异性糖型分析方法的发展,包括糖肽的富集方法和谱图的解析方法:在O-GlcNAc糖肽的富集方面发展了酶促标记结合化学氧化法(Anal. Chem., 2021)、可逆酶促化学标记法(Angew. Chem. Int.Edit., 2022)等方法;在O-GalNac糖肽的富集方面发展了酶解辅助的亲水作用色谱法(Anal. Chem., 2017)、酶化学方法(Anal. Chem., 2018)、Ti-IMAC富集方法(Anal. Chem. 2021)等;在N糖肽的富集方面发展了适合大样本分析的自动化富集方法(Anal. Chem., 2021);在O-GalNac糖肽的谱图解析方面,发展了O-search检索策略(Anal. Chem., 2019),有效地减小了检索空间,提高了鉴定灵敏度。最近,上述检索策略被集成于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谱图检索软件——MS-Decipher(Bioinformatics, 2022)中。  相关研究成果以“Glyco-Decipher Enables Glycan Database-independent Peptide Matching and in-depth Characterization of Site-specific N-glycosylation”为题,于近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该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是大连化物所1809组博士研究生方正和秦洪强研究员。上述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连化物所创新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层解析相关的方案

层解析相关的论坛

  • 【资料】薄层层析

    薄层层析是把支持物均匀涂布于支持板(常用玻璃板,也可用涤纶布等)上形成薄层,然后用相应的溶剂进行展开。薄层层析可根据作为固定相的支持物不同,分为薄层吸附层析(吸附剂)、薄层分配层析(纤维素)、薄层离子交换层析(离子交换剂)、薄层凝胶层析(分子筛凝胶)等。一般实验中应用较多的是以吸附剂为固定相的薄层吸附层析。  吸附是表面的一个重要性质。任何两个相都可以形成表面,吸附就是其中一个相的物质或溶解于其中的溶质在此表面上的密集现象。在固体与气体之间、固体与液体之间、吸附液体与气体之间的表面上,都可能发生吸附现象。  物质分子之所以能在固体表面停留,这是因为固体表面的分子(离子或原子)和固体内部分子所受的吸引力不相等。在固体内部,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力是对称的,其力场互相抵消。而处于固体表面的分子所受的力是不对称的,向内的一面受到固体内部分子的作用力大,而表面层所受的作用力小,因而气体或溶质分子在运动中遇到固体表面时受到这种剩余力的影响,就会被吸引而停留下来。吸附过程是可逆的,被吸附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吸出来。在单位时间内被吸附于吸附剂的某一表面积上的分子和同一单位时间内离开此表面的分子之间可以建立动态平衡,称为吸附平衡。吸附层析过程就是不断地产生平衡与不平衡、吸附与解吸的动态平衡过程。  例如用硅胶和氧化铝作支持剂,其主要原理是吸附力与分配系数的不同,使混合物得以分离。当溶剂沿着吸附剂移动时,带着样品中的各组分一起移动,同时发生连续吸附与解吸作用以及反复分配作用。由于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以及吸附剂对它们的吸附能力的差异,最终将混合物分离成一系列斑点。如作为标准的化合物在层析薄板上一起展开,则可以根据这些已知化合物的Rf值(后面介绍Rf值)对各斑点的组分进行鉴定,同时也可以进一步采用某些方法加以定量。

  • 常用的层析分析方法

    在分离分析特别是蛋白质分离分析中,层析是相当重要、且相当常见的一种技术,其原理较为复杂,对人员的要求相对较高,这里只能做一个相对简单的介绍。 一、 吸附层析 1、 吸附柱层析   吸附柱层析是以固体吸附剂为固定相,以有机溶剂或缓冲液为流动相构成柱的一种层析方法。 2、 薄层层析   薄层层析是以涂布于玻板或涤纶片等载体上的基质为固定相,以液体为流动相的一种层析方法。这种层析方法是把吸附剂等物质涂布于载体上形成薄层,然后按纸层析操作进行展层。 3、 聚酰胺薄膜层析   聚酰胺对极性物质的吸附作用是由于它能和被分离物之间形成氢键。这种氢键的强弱就决定了被分离物与聚酰胺薄膜之间吸附能力的大小。层析时,展层剂与被分离物在聚酰胺膜表面竞争形成氢键。因此选择适当的展层剂使分离在聚酰胺膜表面发生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的连续过程,就能导致分离物质达到分离目的。

  • 【参数解读】热解析仪的技术参数解读与使用

    【参数解读】热解析仪的技术参数解读与使用

    热解析是一项简便且价格适当的样品引入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环境空气的毒性监测、职 业健康和安全防护、物料排放测试、残留的挥发性物质以及法医鉴定。多种采样技术包括工作场所空气(被动的)监测、直接脱附样品物质上的VOC,将热解析仪传统的监测空气的应用大大延伸了。如图:与气相色谱相连的原理示意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9/201309022143_461799_1608710_3.jpg◆◆◆◆◆◆◆◆◆◆◆◆◆◆◆◆◆◆◆◆◆◆◆◆◆◆◆◆◆◆◆◆◆◆◆◆◆◆◆列举部分仪器的个别参数,供参考:技术参数:一级脱附脱附次数可编辑,每根管从1至100次温度可编辑,从+40 度至+400 度,以1 度为增量时间 可编辑,从3至999.9分钟,以0.1分钟为增量吹干步骤 在脱附之前,可编辑,从0至30分钟,温度从+30度至+100 度泄漏测试在分析之前自动测试每根吸附管分流阱入口分流的选件二级脱附材质石英管,单层吸附剂或者多层吸附剂填充阱冷却系统电子供电的珀耳贴吸附温度[/color

层解析相关的资料

层解析相关的仪器

  • 日本电子JEOL推出JMS-T2000GC AccuTOF&trade GC-Alpha是第六代GC-TOFMS,具有新一代的离子光学系统,可实现高效率离子传输(灵敏度)和超高解析力。关键技术一:高性能飞行质谱仪■ AccuTOF&trade GC-Alpha的基本性能AccuTOF&trade GC-Alpha为二阶段反射电子管的正交加速飞行时间质谱仪(oaTOFMS)。 它采用了最佳的离子光学系统,可实现高效率离子传输(灵敏度)和超高解析力。 高灵敏度检测极限:IDL = 18.7 fg宽幅质量范围:〜 m / z 6,000Mass separation of m/z 28高质量解析力:30,000高质量精度:1 ppm高速数据采集:50 Hz提供绝佳GCxGC及Fast GC应用大宽幅动态分析范围:4级数■ 多样软性游离源提供新的定性分析功能 FI和FD〜 EI / FI / FD组合离子源(可选)单一离子源,具有EI(硬性离子源)和FI / FD(软性离子源)技术,可自动快速切换EI和FI / FD模式。特征&bull 无需更换离子源&bull 无需打破真空&bull 无需反应气通过将此组合离子源与GC结合使用,可以进行以下分析:&bull GC / EI通过图书馆检索进行定性分析&bull GC / FI用于分子量测定&bull 精确的质量测量 FI和FD〜 确定分子量的理想软电离技术FI和FD是极软性的游离化技术,与EI甚至CI相比较,提供分析物的能量更低,从而产生清晰的分子离子。FI(场离子化)&bull 样品通过GC或标准样品入口系统引入离子源。&bull 与CI不同,FI不使用反应气。&bull 无需选择适合分析物的反应气。FD(场脱附)&bull 样品被施加到发射器上并直接引入系统中。&bull 适用于热不稳定化合物的分析。&bull 非常适合可溶于非极性溶剂的样品。&bull 分析可分散在溶剂中的粉末样品。&bull 分析低至中极性的金属错合物。&bull 分析GC-MS不支持的高分子量样品,例如聚合物。 PI(光离子源)〜 EI / PI组合离子源PI是一种软性游离方法,使用真空紫外(VUV)灯的光子进行电离。 AccuTOF&trade GC-Alpha具有可选的组合离子源,可同时提供EI(硬性游离源)和PI(软性游离源)。 通过简单地打开/关闭EI灯丝和PI灯,此离子源就可以在EI和PI之间进行切换。PI非常适合分析复杂混合物中的芳族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强烈吸收UV光产生高强度峰。关键技术二:新一代分析软件可实现简单,快速的操作■ 自动化图谱分析软件:MsFineAnalysisMsFineAnalysis为非特定目标(non-target)分析软件,结合EI / SI图谱数据进行定性分析,自动完成数据库比对、分子离子确认、精确质量、同位素分析、碎片离子比对等分析,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数据分析,可以轻松地对未知化合物以及未在EI质谱库中注册的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使用户大量减少分析数据的时间,而将更多的时间用于研究和创造!可以直接比较两个相似的样本进行差异分析,对于制程管控、质量管理、竞品比对具有强大的分析功能!msFineAnalysis的功能&bull 自动结合EI / SI图谱数据进行定性分析&bull 层析峰反折积(deconvolution)&bull 组别分析提取具有常见次结构的化合物&bull 直接比较两个样品光谱差异分析&bull 亦可对单一EI图谱数据进行分析 ■ AccuTOF&trade GC-Alpha不只是GC-TOFMS,更是直接进样的Direct MS直接MS模式(不使用GC)可用于分析不适用于GC的高沸点和高质量化合物,可以将高沸点、高分子量和非挥发性化合物直接引入离子源中。AccuTOF&trade GC-Alpha的质量范围为m / z 6,000或更高质量范围,因此可运用在大分子量化合物分析应用。 ► DEP (Direct Exposure Probe)&bull 将溶解或分散在溶剂中的样品添加到尖端的细丝上&bull 适用于高沸点和/或热不稳定化合物&bull 与EI和CI兼容使用► DIP (Direct Insertion Probe)&bull 可以将固体样品引入玻璃样品管中。&bull 适用于高沸点和/或不溶性化合物&bull 与EI和CI兼容使用► FDP (Field Desorption Probe)&bull 将溶解或分散在溶剂中的样品施加到尖端的碳发射器上。&bull 适用于高沸点,高分子量和/或热不稳定的化合物&bull 适用于中低极性金属配合物&bull 用于FD软性游离法■ 通过FD探头和Kendrick质量缺陷(KMD)分析进行聚合物分析 FD是一种电离方法,添加在发射器化合物会被高电场解吸并电离。 在测量过程中,流经发射器的电流可逐渐增加,因此可以在不同时间下,解离混合物中的成分,提取特定类别化合物的质谱。 此外,即使在电离过程中化合物未及时分离时,通过创建KMD图仍可以清楚地分离目标化合物。
    留言咨询
  • 热解析 400-860-5168转1988
    一、用途及应用范围TP-5100型微机化热解吸进样仪是一种样品的前处理仪器,它采用了平衡进样与加压进样两种方式,可与各种型号的气相色谱仪联用。例如:国产仪器由稳流阀控制载气流量的色谱仪,或由稳压阀控制载气流量的色谱仪,或是由epc电子流量自动控制的色谱仪(包括进口仪器)均可适用。热解吸进样仪是把低含量的样品组分,通过装有不同吸附剂的吸附管采集浓缩后再加热解吸出来导入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这样大大扩展了气相色谱仪的应用范围,也大大减轻了分析工作者繁琐、费时的样品前处理过程,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于在执行国际、国家、行业及地方等有关的标准中已广泛使用到了热解吸进样技术。例如:1.ISO160117-1《室内环境和工作场地空气取样和通过吸附管/毛细气相色谱法分析挥发性有机成分分析》;2.GB50325-2001(2006年报)《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3.GB/T18883-2002《热解吸/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检验方法》;4.GB/T18883-2002《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空气中笨检验方法》;5.GB/T16045—1995《车间空气中苯热解吸气相色谱仪测定方法》;6.北京市:BJ01-91-2004《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中的室内空气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浓度的检测方法等。总之,热解吸进样技术对于空气、水、土壤样品中微量有机化合物的检测;食品及包装材料的分析;环境监测;香料香气;药物残留溶剂;病人呼出气等的检测中都得到了应用。二、工作原理及TP-5100型微机化热解吸进样仪的特点首先对被检测的组分选择合适的装有吸附剂的吸附管,通过采集一定体积的待测样品,在选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连续向吸附管导入样品,让被检测组分被吸附,然后将吸附管放到热解吸加热炉中加热,恒温,解吸出被检测组分导入气相色谱仪中进行分析。TP-5100型微机化热解吸进样仪的特点如下:1.TP-5100型微机化热解吸进样仪是在已生产销售的TP-5000热解吸进样器基础上,新开发研制出的大屏幕液晶显示微机控制的新产品,功能全、控制能力强、功能键设置更便于操作的新产品。2.TP-5100型保持了TP-5000的独特优点,采用了平衡进样和加压进样两种方式,并各自形成独立的流路系统由电开关阀控制,可以与任何型号的气相色谱仪联用而不会对色谱仪的原有气路做任何改变。3.TP-5100型平衡进样指的是GC仪不加载气就用热解吸仪的外加气作为载气用,进样仪管路中载气的流量或压力与色谱仪载气的流量或压力相同或接上GC仪载气。加压进样指的是进样仪用一个外加气,GC仪有一个载气,操作时进样仪气体压力比GC仪载气压力高0.01Mpa以上。加压进样是针对使用epc控制的气相色谱仪,只有采用加压进样,才不会破坏仪器的原载气管路的自动控制系统,其高于仪器载气的压力以便实现进样。其所加的压力高多少,应通过实验确定其适合的压力。4.热解吸炉设计成卧式,解吸管与加热块槽直接接触加热,热传导快、梯度小,取放样品管方便。样品传输管线和进样电磁阀用同一热源单独加热,传输管线用内直径小的不锈钢管,死体积小,外层用外径为∮22内径为∮6的泡沫塑料管保温,可防样品被冷凝。为防泡沫保温管易变形的缺陷,外层套上不锈钢软管既牢固又增加了美观感。5.进样针采用孔径小的金属两通连接柔性石墨垫作密封,针可更换,针的侧面开孔可防GC进样垫碎沫堵针孔,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6.样品玻璃管两端的密封设计比较科学,当采用硅橡胶密封环时用手使劲一拧即可密封,样品吸附玻璃管也不易被压碎。7.样品吸附管加热解吸时,两端管路的电磁阀均处于关闭状态,进样时电磁阀才打开,这样可获得较好的峰形及回收率。8加热解吸高温炉,设置了高温过温保护,保证了进样仪高温安全,让使用者可大大放心。9.TP-5100型进样仪是根据分析工作特点专门设计的软件控制系统。10.本进样器还设计了存放样品吸附管的支架,对从炉中取出的热管放置冷却及对吸附管的标定自动吹扫也很方便,同时设置了手动样品吹扫管路系统方便灵活使用。11.解吸管带散热器连接头的一端有注射针插入孔的设计,这样可以采用大注射器取气体样品后插入针头进行被测组分的吹扫吸附过程,也可插入顶空进样仪的注射针,实现两种进样仪的联用以达到深度浓缩的目的,这样可对痕量组分的检测提供了可能性。12.操作进样仪时,当前次进样分析系统完毕后,按“吹洗”键,可对吸附管进行老化。把吸附管取出解吸炉放在架上冷却后,在室温可自动进行进样吹扫。13.进样器解吸炉的加热块设计有三个样品管加热槽,当配上二个四通接头连接进气与出气(通往室外)可对三支样品管加热老化,扩展了兼容的用途。14.TP-5100型热解吸进样仪,是吸收了进口与国产的此类装置的优点,克服了它们的缺陷后研制出的一种性能—价格比较优的一款新产品。三、主要技术指标1解吸炉控温范围:室温~450°C;2.解吸炉控温精度:0.5%;3.样品传输管路及进样电磁阀温度:室温~150°C左右;4.解吸炉过温保护温度:450°C;5.解吸压力(载气流量)及标定流量:0~100ml/min,连续可调;6.解吸时间,进样时间,吹扫时间,老化时间,可根据需要随意设定;7.解吸回收率:在选定的样品组份及操作条件下≥95%;8.定量重复性:在规定的样品及操作条件下RSD≤1.5%;9.解吸炉加热功率:~220V,300W;11.进样仪尺寸:长:310宽:180高:410;12.进样仪重量:8kg。
    留言咨询
  • 一、介绍:广州市冠达体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美国Delsys肌电,莫克斯肌氧中国总代理的直属分支机构。自1993年成立以来,Delsys公司一直致力于解决与可穿戴肌电传感器有关的工程难题。取得的成果包括:低信号伪影、低串扰、信号可靠性和信号一致性。公司创始人CARLO J. DE LUCA博士(1943-2016)是肌电领域里程碑式人物。他与人合著的《Muscles Alive》是肌电领域的经典著作,参与了二十多本图书的章节编写,发表240多份摘要,拥有13项专利。在31年时间内共获得高达3500万美元的研究奖项。还曾就职于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院,国家卫生研究所审查委员会,曾任NSF(国家科学基金会)、PVA、DoD(美国国防部)的审阅者。二、产品亮点:NEUROMAP主要用于骨骼肌运动单元活动特性分析的肌电采集和分析。相对于传统EMG只能反映所测表面肌肉整体功能的肌纤维激活情况而言,NEUROMAP借助特殊设计的阵列式肌电传感器,以及独特的人工智能算法可对运动单元动作电位信号进行放大和识别,方便用户开展脑-肌肉网络的深度研究。一、 产品功能:-运动神经单元功能解析。独特的4针阵列式肌电传感器,解析30-40个以上运动单元在每次肌肉收缩中的放电-系统自带先进人工算法。软件自带的先进人工智能算法对信号进行自动解析,方便用户对肌肉收缩过程中运动单元的放电特性进行分析-系统可同时整合4通道不同肌肉信号,方便对于不同肌群的协同效应开展研究-多信号同步整合。系统可同步检测神经放电和机体运动学参数变化,判读不同运动下运动神经单元的活动情况,进而帮助研究者开展运动控制、生物反馈等不同领域的深入研究
    留言咨询

层解析相关的耗材

  • (3层)TEA涂覆分子筛和氧化剂溶剂解吸管:ORBO 76
    吸附剂(目):(3层)TEA涂覆分子筛和氧化剂。A/B填充量(mg):400/800/400。SKC对应货号:226-40。ORBO A/B溶剂解吸管通常用于工业卫生环境中的空气采样。它是已装填好吸附剂的密封玻璃管,通常吸附剂为双层,A层为较多一层填充床,B层为较少一层填充床(如下图)。较少一层填充床作为后备填充物,用于捕获因前一层填充床的过载而穿透过来的化合物。填充床之间一般由石英棉或泡沫隔开并固定于玻璃管中。 我们的ORBO溶剂解析管满足OSHA、NIOSH、EPA、ASTM的方法要求,通过选用不同的吸附剂的ORBO管,以采集空气中的各种化合物。并可依据你的要求,定做各种规格的溶剂解析管。
  • XAD-8 (16/50) 单层溶剂解吸管:ORBO 601
    吸附剂(目):XAD-8 (16/50) 单层。A/B填充量(mg):100。SKC对应货号:226-30-08。ORBO A/B溶剂解吸管通常用于工业卫生环境中的空气采样。它是已装填好吸附剂的密封玻璃管,通常吸附剂为双层,A层为较多一层填充床,B层为较少一层填充床(如下图)。较少一层填充床作为后备填充物,用于捕获因前一层填充床的过载而穿透过来的化合物。填充床之间一般由石英棉或泡沫隔开并固定于玻璃管中。 我们的ORBO溶剂解析管满足OSHA、NIOSH、EPA、ASTM的方法要求,通过选用不同的吸附剂的ORBO管,以采集空气中的各种化合物。并可依据你的要求,定做各种规格的溶剂解析管。
  • (3层) Carbotrap B/Carbosieve S-III x 2溶剂解吸管:ORBO 91T
    吸附剂(目):(3层) Carbotrap B/Carbosieve S-III x 2。A/B填充量(mg):100/200/100。ORBO A/B溶剂解吸管通常用于工业卫生环境中的空气采样。它是已装填好吸附剂的密封玻璃管,通常吸附剂为双层,A层为较多一层填充床,B层为较少一层填充床(如下图)。较少一层填充床作为后备填充物,用于捕获因前一层填充床的过载而穿透过来的化合物。填充床之间一般由石英棉或泡沫隔开并固定于玻璃管中。 我们的ORBO溶剂解析管满足OSHA、NIOSH、EPA、ASTM的方法要求,通过选用不同的吸附剂的ORBO管,以采集空气中的各种化合物。并可依据你的要求,定做各种规格的溶剂解析管。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