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田教授

仪器信息网许田教授专题为您整合许田教授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许田教授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许田教授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许田教授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许田教授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许田教授相关的资讯

  • 西湖大学又添重量级教授
    p   西湖大学,又添重量级教授。昨天,来自西湖大学的消息,著名学者许田,放弃耶鲁大学终身教职,已于今年4月3日全职加入西湖大学,成为西湖大学讲席教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42b1639c-a948-413b-aed1-b810f5b8be88.jpg" title=" NewsDataAction-5.jpeg" / /p p   西湖大学校长(代)施一公这样评价许教授:“10年之前,许田教授已经在国际学术领域达到一流水平,他对遗传学尤其是生长调控领域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许田教授的全职加盟,是西湖大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步。” /p p   许田教授是嘉兴人,20岁时毕业于复旦大学遗传学专业,不到30岁就获得了美国耶鲁大学的博士学位。1990-1993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之后,他还担任过15年的耶鲁大学遗传系副系主任以及11年的耶鲁大学校长顾问,曾长期参与科学管理和政策制定。 /p p   他还是生长调控领域的创始人之一。许田实验室首先发现了该领域的重要调控基因和信号转导通道,为发育和疾病提供新理论和机理,为癌症和十多种罕见病诊断和二十多种药物的研发作出贡献。 /p p   为了全职加入西湖大学,许田放弃了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霍华德· 休斯(HHMI)研究员,以及罗斯伯格儿童疾病研究所科学顾问主席、复旦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p p   放弃这么多,将自己“清零”再回归。这次回国加入西湖大学,许教授有两个原因—— /p p   第一,想实现他心中的两个目标:教育和创新。“以前大学教育主要是来传播知识,而现在学校的功能在慢慢改变,创新变得非常重要。未来我们会把大学教育从知识传递转到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来。” /p p   第二,他非常看好西湖大学:“作为一所刚刚成立的新型大学,西湖大学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国内出色的公立大学有很多,但一流的民办大学还只有这一所。在这里我们可以摸索新的管理方式,教育方式,以及培养创新人才的方式。教育如果要强,就需要各种各样的尝试,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如同现在中国的经济一样,有国营企业,也有私有企业,还有个体户,多种形式互补,然后形成一个良性的大环境。” /p p   谈及西湖大学如何实现世界一流,许田教授称,“比如说多学科的交叉,以人工智能为例,计算机学家模拟了视神经网络,但是在一些学校,计算机系在一个地方,做神经生物的在一个地方,很难进行交叉。但西湖大学作为一个崭新的学校,能够打破所有的壁垒。因为西湖大学从一开始就设计便于不同学科之间进行交流,这样不同领域不同知识不同观点每天能够有机会碰到交流,有可能擦出火花。” /p
  • 大学重科研轻教学:教授一大拨,名师有几许
    “最近,我们对云南某高校近3年中立项的研究项目进行了统计,发现该校教研项目数和科研项目数的比例是1∶3.26,教研项目的立项数目还不到科研项目立项数目的1/3。高校对教研不重视的现象实在堪忧。”在日前结束的政协云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徐正会、李丽芳两位委员的一份提案,再次将高校重科研轻教学提到了桌面上。   “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随着全国各高校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教育对象由精英变为大众,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形势下,高校的教学质量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了。”徐正会说。   “中国的大学都力图把大学办成研究型单位,这样才显得有水平上档次”   徐正会等委员在提案中指出,“各级教育部门和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参加教学研究工作的意义、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这一点从省内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的各种与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自身利益直接相关的评审工作,包括高校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奖和各种合格考核等工作中就有反映,查阅与这些工作相关的文件可以看到,在诸多有关规定中,对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工作的考核既没有具体的硬指标要求,也没有特意进行强调,认可度显然不高。”   对此,不少高校教师非常认同。   “众所周知,大学里评职称对教学没要求,能过就行。而科研却不行,科研获奖就有级别,没有科研成果,职称和工资都上不去。”一位高校教师说。   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刘徐湘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指出,“目前,衡量教师水平的指标是看科研能力、承担的课题、发表论文的级别,争取到多少科研经费,在SCI上发表多少篇论文,而不是看上课、教学水平如何。评职称时,论文、科研项目是硬指标,教学是软指标。教学再差,论文够数就行 教学再好,论文不够,职称、待遇都成问题。因为这个直接跟工资挂钩呀,不然工资少一大截。”   云南大学新闻系教授郑思礼认为,“中国的大学都在力图办成研究单位,这样才显得有水平、上档次。”为建设“科研型大学”,很多高校走向一个极端——重科研轻教学。为晋升职称,许多大学教师将大量精力花在论文和课题上,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刘徐湘还担心,“重科研轻教学”有可能导致科研本身的异化,科研最主要的任务是探索未知事物,但是很多教师的论文都是东抄一点西抄一点,原创的很少。   讲课是直播,科研可以录播,文章发到核心刊物的人未必能站在台上顺畅讲课   “科研能力强的应该去研究所当研究员。”云南大学马列部教授金子强认为,大学的三个职能是科研、教学、社会服务,缺一不可。没有科研,教学走不到前沿 没有科研,老师就没有可讲授的内容 没有教学,科研的成果无处展示 没有社会服务,科研和教学就跟现实脱节,无法教书育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教学是显性的,第一位的,科研是支撑教学的,二者并不矛盾。   “脱离教学的科研场所不是学校而是研究所,脱离教学的科研人员不是大学教授而是研究员。研究员可以进行深度开掘,教授就必须兼顾深度和广度,触类旁通,注重知识的广博性。讲课是直播,科研可以录播。文章发到核心刊物的人未必能站在台上顺畅讲课。”他说。   金子强认为,造成“重科研轻教学”的原因是评价体系不恰当、用计量的方式去评点不能计量的工作。“科研是技术,而教学是艺术,技术可以计量,艺术则很难计量”。   他说:“名师讲课是一流的,有实才也有口才,表达有感染力,而科研成果是工匠式的。目前是有一大拨教授,但很少有名师。很多人有资格当教授,却因为科研成果不够,没发表几篇论文而评不上。有人虽然是教授,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儿。”   教师们认为,目前关于教学的评价体系存在很多问题,现行的考评方法有失偏颇,甚至已经非常陈旧。不少学校是督导团成员评课、学院领导评课,但很少会组织同行评课,有的督导不是本学科的,未必能恰当评判。“现在有学校实行学生网上评教,但教务处可能考虑对教师的影响不公布最后结果,学生评教只是作为评价体系的参考,并不是衡量标准。”一位教师说。   教师们担忧,“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使学生成为最大的受害者。有教师指出,美国、英国高校师生经常在一起交流,而在国内的大学,学生常常一学期也见不到老师几面。“大学老师都拼命谋求晋升,因为职称高工资高,你看博导补贴就高。以前的教授有个性,如今的就没有,大家都是教授,数量太多了。”金子强说。   行政权力成了制约教育发展的枷锁和包袱   对于“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董云川认为,目前绝口不提教育质量的学校是少有的。“许多学校对办学质量是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但当我们把谈质量的频度和提高质量的速度相比较时,则发现两者极不协调。究其原因,在于质量既不是工作的动因,更不是奖励的重心。当前整个高教运行环节均因‘量’的膨胀而得到丰厚的回报,如:按在校生数拨款原则,扩张专业点带来社会效益,扩大办学面带来经济效益,教学工作量与职称评定和课时酬金挂钩。不否认各校提高教学质量的诚心,但质量不高的现实正是我们自身奖励的结果。”   他指出,“别人管两头,自己管中间”。教学质量不高,显然是学校的责任。但学校实际应该承担的责任是有限的,因为学校并不能控制影响教育质量提高的诸因素。学校在条块分割、多头指挥的情况下,不能完全按教育目标、专业要求和大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来构建全程教学计划 社会人才就业市场尚未出现“能力择业”主体倾向,这意味着学生进校后先从校方领到一套营养比例失调的配餐,并且得到一个明示:学好了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不断被训斥“学风不好”,教师不断被埋怨“不热心教育”,学校不断被责备“不重视教学”。其结果是学校天天为提高办学质量而解放思想,但他们解放了的那一部分恰恰是他们力所不能及的部分。   而更重要的是,目前支配大学运转的不是学术权力,而是行政权力,作为保障教育目标实现的行政管理手段,却成了制约教育发展的枷锁和包袱。行政价值的不断强化,大学教师为学术献身的信念常常受到挑战和动摇。   “大学的定位造成了身份和地位的危机,这直接导致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不到位、边缘化,官本位价值对学术领域的污染,学术权力的政治化、行政化,各种非学术力量对学术性活动的干预,如学位授予、职称评聘等,行政泛化现象直接影响并遏制了教育的品位和学术风气。”他说。   他认为,只有行政权力复位,不再凌驾于学术之上,学术理想和教育目标才会成为大学中每一个个体始终如一的追求,到那时,激励的方向和目标价值的走向才是一致的:奖励那些献身学术、教学科研和服务于学术的人。
  • 发展我国电子显微镜产业需循序渐进——访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张德添教授
    由于光具有波动性,其衍射现象限制了光学显微镜分辨本领的进一步提高,所以观察尺度在200nm以下的物体几乎是光学显微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时就需要波长更短的发射源来“照亮”被观察物体。1932年德国柏林工科大学的年轻研究员卢斯卡率先想到利用电子束进行成像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50多年后终于得到科学界的认可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探索微观世界开启了一扇大门。 近年来各种病毒如SARS冠状病毒、禽流感(H5N1)病毒、以及目前正在蔓延的甲型H1N1型病毒等不断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人类在抗病毒过程中关键要研究病毒、了解病毒,才能够采取进一步应对措施;电子显微镜是目前研究病毒的最有效工具。 张德添教授1965年从中国科技大学核物理专业毕业后进入军事科学医学院工作,先后10次参与了我国核爆炸实验。80年后从事了两年教学任务,然后组建电子显微镜实验室,一干就是29年,大部分时间在进行常规细胞生物学观察。期间张教授还研究了肌细胞中钙流失的分析,例如研究爪蟾、小鼠、大鼠以及兔子等在超负荷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细胞中钙离子浓度变化规律,主要是利用超低温快速冷冻超薄切片技术及电子显微镜X射线微区分析方法,获得了大量宝贵的数据;并从肌膜受损、肌浆网调控以及线粒体调控理论等方面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当时世界上只有少数发达国家的肌肉研究所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该工作对极端条件下肌细胞中钙离子分布情况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在科学地设定运动量、保护骨骼肌以及预防高原缺氧引起的猝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军事科学医学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张德添教授 这次我们很荣幸采访了军事医学科学院在电子显微学一线工作近30年的张德添教授,请他来谈谈电子显微镜相关的一些问题以及我国电镜产业化的一些情况。 一、提高分辨率一直是电子显微镜的主要发展方向 透射电镜(TEM)照片:冠状病毒(SARS) 扫描电镜(SEM)照片:支气管上皮细胞及其纤毛 张德添教授首先为我们讲述了目前电子显微镜的一些特点、种类、应用领域及前沿技术。 目前电子显微镜主要应用的两个领域是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在材料科学领域主要是进行成份与结构分析以及纳米材料的形貌观察,要求高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在生命科学主要研究细胞、病毒、生化物质定位、生物大分子等,要求中等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具有很高的分辨率,比如目前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分辨率分别达到0.07nm和0.4nm;另外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范围宽,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放大倍数范围都能达到几十~几百万倍以上。 电子显微镜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功能和特点有各自的实用范围。按照大类分目前市场上主要有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等。 扫描电子显微镜主要是观察物体的表面形貌,能够直接观察样品表面的结构,也可以从各种角度对样品进行观察,样品制备过程简单。扫描电子显微镜有普通电子显微镜、分析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场发射枪扫描电子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是电子束透过样品经过聚焦与放大后产生物像,由于电子易散射或被吸收,用于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样品必须经过专业的手段使样品厚度在100纳米范围内,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直接观察重原子的像。 透射电子显微镜有像差校正电子显微镜、原子尺度电子全息显微镜、超高压电子显微镜、场发射枪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等。 张德添教授谈到,“目前电子显微镜的发展方向基本都是针对提高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比如努力发展新一代的单色器、球差校正器、发展高性能的场发射枪电子显微镜以及电子显微镜的小型化等;在生物电子显微学方面一是使用低温冷冻技术,使分子在含水的状态下,观测分子的结构,更加接近真实状态;其次可利用计算机三维像重构技术,直观的研究蛋白的三维结构图像。”二、我国电子显微镜产业化现状 1、电子显微镜市场稳步增长 纳米技术、材料科学、制药、生命科学、化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电子显微镜市场近年来的稳步增长;虽然高分辨率的电子显微镜单台价格达两三千万元,但是相关单位仍然希望得到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用于科学研究,比如:FEI公司生产的Titan Krios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一上市即被新加坡国立大学、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订购进行结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所以,电子显微镜在科研和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张德添教授说“全国目前能够使用的各种电子显微镜大概是3500-4000台,其中扫描电子显微镜约2500台,其余的是透射电子显微镜;在材料学领域拥有量约3000台,生物医学领域拥有1000台左右,而且每年以大约超过100台的数量在增长,显然电子显微镜在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已经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张德添教授还提到,欧美很多国家的医院已经在使用电子显微镜作为诊断工具,患者不仅仅要求知道诊断结果,同时还要求电子显微镜测试结果,所以电镜将来的前景非常看好,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部分电子显微镜测试方法的国家标准,今后对于电镜的需求肯定会增加。 2、我国电子显微镜产业化情况 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研制的我国第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 1956年王大珩、钱临照等在制定我国《12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时提出了研制电子显微镜,黄兰友、郭可信、姚骏恩等老一辈科学家都参与了我国电子显微镜的研制。1958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分辩率达2.5 nm;1975年中国科学院北京科学仪器厂(KYKY)成功制成了我国第一台DX-3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分辨率达10nm。我国对于电子显微镜的研制起步不算晚,也曾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在八十年代以前,我国的国产电子显微镜数量基本与进口电子显微镜数量相当,其原因之一是由于当时电子显微镜的需求量相对较小,每年约三四十台。进入九十年代,对于电子显微镜的需求大增,而且在市场的带动下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尤其是在像差校正方面获得了重要的进展;加之生物技术的发展,促使更加先进的电子显微镜出现;同时国外电子显微镜大举进入中国市场,而我国电子显微镜的研发投入严重不足,这样的多重因素导致我们的电子显微镜产业和国外的差距越来越大。 张德添教授认为,“以我国目前的技术实力是完全能够制造出中低端电子显微镜的(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但是由于我国整个工业基础薄弱,制造出来的电子显微镜在稳定性和可靠性方面与进口电子显微镜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加上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电子显微镜产业链,一台电子显微镜从头到脚都要靠一个厂家独自完成,这也是发展国产电子显微镜的瓶颈所在。” 3、发展我国电镜产业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张德添教授认为,发展我国电镜需要依照我国国情,实事求是,从基础做起,不能好高骛远。 (1)加强基础学科的建设是长久之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人才的培养必须走在前面;而目前我国在“电子光学”方面的研究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例如,中国科学院北京科学仪器厂为了培养电子光学人才,只能把员工送到德国去学习。 (2)逐步建立我们自己的产业链 80年代初期由于我国市场上电子显微镜需求量小(每年三四十台),“企业要生存,员工要吃饭”,而电子显微镜研发所需的投入又非常大、研发周期长,导致国内的仪器公司不敢上电子显微镜项目。没有相关产业的带动,一方面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研发投入少,导致一些专家转行干其他方面的工作。 张德添教授告诉笔者,现在需要逐步建立起我们自己科学仪器产业链,有很多东西是可以共享的,比如很多科学仪器都用到真空设备、电子电路、精加工等。没有仪器产业就谈不上仪器的研发。 (3)把发展我国科学仪器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 张德添教授告诉我们,国家对于这样重大科研设备的研制需要多投入、持续不断的投入才能见效,不可能一次投入就希望造出一台合格的仪器来,即使是仪器生产出来了,后期还有很多应用的工作需要做。我国在“十一五”规划期间电镜研发方面的投入是2200万,其实这个数目只相当于进口一台高档电镜的价格。我们国家“神州”系列飞船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功除了投入大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才有今天的这样的结果。 (4)整机的研发以企业为主导 整机的研发需交给企业来做,因为一方面企业具备机械加工的硬件设备,另一方面由于涉及到生存的问题,企业更加有动力和决心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来;借鉴国外经验,凡是涉及到实际的产品,必是有企业的参与。 (5)采购过程中应该优先采购国产仪器 张德添教授曾多次参加并负责过大型仪器设备采购和招标活动,感受最深的就是国内单位在采购仪器时候的大手笔,对于采购仪器的指标求高、求全,实际上对于常规检测单位,仪器购买回来之后,很多功能都用不着,也没有能力开发,造成巨大的浪费;采购仪器的时候希望能够真正的听取专家组的意见、以符合实际需要为准。 张德添教授说,“我曾到日本田中耕一先生(与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共同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而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所在的实验室参观过,结果令我十分震惊。田中耕一先生所在的实验室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高级,也没有很多高级的仪器设备,完全是一个普通的实验室,却做出了如此娇人的成绩;给我们的启示就是我们是否真的每个实验室都需要配备那么高端的科研设备,我们目前购买的仪器设备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所以在采购过程中优先采购国产仪器,特别是对于这一条需要详细的规定,使其具有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条款,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可有可无的规定。 三、培养综合型科研人才 对于我国科学仪器人才培养的问题,张德添教授向我们表达他自己的观点: 仪器研发人才是复合型人才,需要对于多个学科都有很好的理解,并长期工作在第一线;所以仪器人才的培养和仪器研发本身的特点一样:投入大、周期长。发展自己的科学仪器产业,系统地培养人才必不可少;而我国近十来年培养出的仪器研发人才却非常有限。 张德添教授指出,在重视研究系列人才的同时,同样要重视工程系列的人才,对于仪器研发这样针对性、实用性都非常强的工作,工程系列人才的介入是非常必要的;不简单以文章作为工作的评价指标,建立更加合理的人才评价制度;我们通过验收的项目很多,专利也不少,而由此导致的新产品却很少,这样的局面值得我们反思。另外,仪器整机的研发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既有很强的专业背景,又能够整合各方面资源的人才,我国目前急需这方面的人才。 四、不论多么困难,我国的电镜产业一定要坚持做下去 张德添教授曾参与了我国“十一五”计划中关于电子显微镜项目的起草,针对我国的现实情况,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研发难度,张教授提出优先发展中低档电子显微镜,夯实基础然后再发展中高档电子显微镜。 最后当被问道“‘十一五’即将结束,您对‘十二五’有什么期待”时,张德添教授表示,不论多么困难,我国的电镜产业一定要坚持做下去,像电子显微镜这样的大型仪器,既要有资金的支持,又要先进的管理措施,系统地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才能够实现国产化。 采访手记 作为认识微观世界的必备工具,电子显微镜的重要性已经无需赘述。我国的电子显微镜产业其实和其他科学仪器产业如质谱,光谱等相似,由于基础薄弱,目前还处于学习和模仿阶段,需要一点一点地攻克某个部件、某个技术;必须有一个积累过程。 我们的航天事业、汽车工业、飞机工业,不仅有三四十年的积累,并且还需要长时间持续不断地投入,才有今天这样的成绩;比起这些产业,我们科学仪器以往不论在重视程度,还是在产业化方面显然要弱一些,但是已经不能再等。 发展我们自己的科学仪器产业,尤其是像电镜这样的大型仪器设备,正如张德添教授所说,“需认清客观现实,循序渐进,以市场为驱动,系统地加强我国各个方面的能力,比如微加工、电子电路、真空系统、软件平台等;各方面的条件成熟了,生产出和跨国公司同样水平的科学仪器自然会是水到渠成。” 采访编辑:刘向东 附录:张德添教授简介 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 1965-1979年,军事医学科学院二所工作,主要从事电子学、光学、生物医学工程及放射医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期间曾十次参加了我国的核武器爆炸试验工作。 1980-至今,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从事电子显微学(包括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能谱仪等)、生物医学工程及相关学科(如原子力扫描显微镜(AFM)、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1991年-2000年期间,曾承担国家科技部关于“分析测试新技术新方法专题研究”,“生物样品电镜X射线微区分析技术方法的建立与研究”等基金课题。 2001年以来,多次参加并负责过“东方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组织的大型仪器设备采购招标活动;多次参加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多项评审项目。 2007年1月,被国家科技部条件财务司、国家教育部科技司和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三部门聘任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研条件领域相关项目、课题实施管理咨询专家。 共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奖“CAIA奖”、体育科学技术进步奖等九项。发表的论文、论文摘要共计50余篇。 现任中国电镜学会理事,北京市理化测试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电镜学会理事长,“现代科学仪器”编委等社会职务。

许田教授相关的方案

  •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胡汉林教授多酚阴极界面层技术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近年来在光伏领域备受关注,其低成本、轻薄柔性和可大面积制备的优势,使其在建筑一体化、柔性电子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仍然面临挑战,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阴极界面层(CIL)的性能限制。在最近发表在《先进能源材料》期刊上的重要研究中,由深圳职业技术大学胡汉林教授、香港理工大学李刚教授以及河南科技学院张万庆教授等共同领导的团队,揭示了一种利用多酚化合物改善有机太阳能电池阴极界面层的突破性策略,成功提升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稳定性,为推动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 丁黎明教授自然干燥法成功制出效率23.28%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中國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丁黎明教授团队利用自然干燥法成功制备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通过溶液互扩散制备组分梯度铅卤化物薄膜,高通量筛选适合自然干燥的组分。优化后的铅卤化物锂离子电池效率达23.28%,打破自然干燥法效率纪录。
  • 飞纳电镜助力浙江大学宋吉舟教授团队探索新型转印技术
    转印技术可以分为接触式转印和非接触式转印两类,其中接触式转印技术由于需要印章与受主基体相接触,受主基体的性质和几何形状会限制接触式转印技术的适用范围;而现有的非接触式转印技术的实现通常需要较高的温度(约 300℃),这可能会对印章和电子器件造成损坏。为解决上述问题,浙江大学的宋吉舟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新型激光驱动的转印技术,他们通过巧妙的力学设计,获得了一种具有微结构的薄膜的弹性印章,印章对环境温度产生响应进而调节界面黏附,其强弱黏附比最高可达 1000 倍。同时,印章制备过程通过采用商用砂纸作为模具,避开了繁琐复杂的光刻、刻蚀等工艺,使得印章的成本大大降低。

许田教授相关的论坛

  • 中科院李昌厚教授莅临月旭科技参观授课

    中科院李昌厚教授莅临月旭科技参观授课

    [size=12px][color=#3e3e3e]2019年12月4日,月旭科技迎来了尊贵的客人——[b]中科院李昌厚教授[/b]。在月旭科技常务副总任兴发和仪器部同事的陪同下,李教授参观了月旭科技在上海总部的研发实验室、应用实验室和培训中心等,李教授对月旭科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非常认可,对月旭自主研发生产的[b]Wisys5000高效液相色谱仪产品[/b]进行了充分的肯定。[/color][/size][size=12px]李教授为月旭仪器和应用团队带来了一场题为《HPLC有关问题的探讨》的精彩报告,报告中李教授提到了[b]HPLC研发者和使用者必须认识并重视的有关问题[/b],注重仪器学“光机电算用”的理论和仪器系统研发的重要性,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参会者受益颇丰。同时,李教授鼓励月旭的年轻人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为我国的科学仪器事业的发展而奋斗。[/size][align=center][img=,600,44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12/201912061901352996_9123_932_3.jpg!w690x515.jp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2px]李教授为月旭分享报告[/size][/align][size=12px]正如李教授在报告中所强调的,虽然国产高端仪器与进口高端仪器还存在一定差距,但在常规仪器如HPLC、GC等仪器上,国产并不比进口的差,甚至比进口仪器要好。李教授希望大家一起努力研发新的色谱仪器,赶超国际新先进水平。让我们一起共勉,创造性能卓越的民族仪器。[/size][align=center][size=12px][img=,600,22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12/201912061902558377_830_932_3.jpg!w560x207.jpg[/img][/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2px]月旭科技液相产品线[/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2px][img=,600,44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12/201912061903359501_2891_932_3.jpg!w690x517.jpg[/img][/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2px]会后合影[/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2px][b][size=15px]附录:李昌厚教授简介[/size][/b][/size][/align][size=12px]李昌厚,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精密仪器系光学专业,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1988年调到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职称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仪器分析室主任、生化仪器研究组组长等职。著有《高效液相色谱仪器及其应用》、《仪器学理论与实践》、《[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光光度计仪器及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书。[/size][size=12px]1992年开始,任华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被推选任中国分析仪器学会副理事长兼光谱仪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高速分析仪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光学仪器学会物理光学仪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国家级评审员,《光学仪器》副主编、《生命科学仪器》副主编、《光谱仪器与分析》副主编等十多个著名艺术团体的领导职务,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size][size=12px]长期从事分析仪器、生命科学仪器及其应用研究,在光谱仪器、色谱仪器的研制及其应用方面、在各类分光光度计和高效液相色谱的性能技术指际检测等方面有精深研究。[/size][size=12px]作为第一完成者,先后完成科研成果15项,其中13项达到国际同类仪器的先进水平。作为第一获奖人,先后获得各类科技奖5项,其中国家发明奖1项、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奖1项、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1项、上海市科技金点子奖1项。[/size]

  • 教授、院士 谈 科 研 ppt 讲座集 与大师亲密接触!

    蒲慕明教授:怎样学习做一个好的科学家.ppt 杨雄里院士:科研论文撰写和送审过程中导师和学生的互动.ppt 汤钊猷院士:科研选题的思路.ppt 顾玉东院士:临床科研思考.ppt 闻玉梅院士:科学研究的魅力.pdf 马兰教授:图表制作及数据分析.pdf 金力教授:How to be a good graduate student 韩珉教授:训练成为独立思考的科学家- 共识与“偏见" 秦伯益院士:社会政治状况与科技发展 (ppt) 马兰教授:科研论文的特点、构思和发表过程(ppt) 陈凯先:基因组时代的创新药物研究ppt [em29]肖宏主任:面向国际的医学研究论文写作与发表(ppt) 丁昇: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ppt 王勇翔:交流-科研的捷径.ppt 鲁白教授:How to Publish Your Papers in the Top Scientific Journals.ppt 许田教授:How to give oral presentations.ppt[em29][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show/search.asp?sel=admin_name&keywords=chemweb]资料中心可以下载[/url][em29][em17] [em17] [em17] [em17] [em17]

  • 【原创】南京工业大学-徐南平教授

    徐南平,男,汉族,1961年4月生,安徽桐城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膜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教育部省部共建材料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膜工程研究中心主任。1978年9月至1982年7月在合肥工业大学无机化工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1982年9月至1985年4月在上海化工研究院无机化工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并留院工作,1986年2月至1989年12月在南京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并留校在化学工程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93年5月晋升为教授,1995年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1996年10月担任研究生处处长,1999年5月任南京化工大学化工学院院长,2001年12月起任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先后于1994年以客座教授身份赴美国匹兹堡大学从事合作研究,1997年以顾问身份赴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访问,2002年作为JSPS访问学者访问日本。 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南平院士主要从事化学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是我国膜领域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国防重点研究项目、国家计委产业化专项项目、江苏省科技攻关项目、江苏省重大成果转化专项项目等研究项目40余项。近十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联系人发表期刊论文200多篇,其中被SCI、Ei检索论文160多篇,编写及参编著作3部。申请专利40项,有18项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中国膜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部刘永龄科技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先后获得教育部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导师、江苏省首届“创新创业人才”、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等荣誉称号,是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培养人选、江苏省“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省优秀学科带头人、省“333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化工学会理事、国家“863”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膜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分会副理事长、全国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兼任《化工学报》、《水处理技术》等多家学术刊物的编委以及《高校化学工程学报》、《膜科学与技术》编委会副主任委员等。

许田教授相关的资料

许田教授相关的仪器

  • 碗扣式脚手架试验机 400-860-5168转1531
    品牌:久滨型号:JB-117名称:碗扣式脚手架试验机一、产品概述:  碗扣式脚手架试验机主要适用于建筑工程中,对外径为ψ48.3mm的钢管脚手架用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对接扣件及底座进行抗滑、抗破坏、扭转刚度、抗拉、抗压的所有力学性能的检测。精密的自动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和控制过程的全数字化调整。可完成最大承载拉力、抗拉强度、伸长变形、延伸率等技术指标的检测。以上检测参数在试验结束后,由计算机根据试验开始时设置的试验参数条件自动计算,同时显示相应的试验结果,各检测参数在试验结束后既可查询显示,也可连接打印机进行打印输出。  脚手架扣件试验机适用于各种金属、非金属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的测试,完全符合国家GB、ISO、JIS、ASTM、DIN及用户提供多种标准进行试验和数据处理。相关标准的要求。该机广泛应用于建筑建材、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电线电缆、橡胶塑料、汽车制造、减震系统等行业的材料检验分析,是科研院校、大专院校、工矿企业、技术监督、商检仲裁等部门的理想测试设备。二、试验项目:对接扣件抗拉强度试验直角扣件抗滑移试验直角扣件抗破坏试验直角扣件扭转刚度试验旋转扣件抗滑移试验旋转扣件抗破坏试验底座抗压试验可选试验项目:1、安全网力学辅具 2、安全带力学辅具 3、钢管扣件钢管抗拉辅具 4、其他拉伸、压缩、弯曲、剪切辅具。三、相关标准:GB/T2611-2007《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GB/T228-2010《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16491-2008《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JJF 1103-2003《万能试验机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评定》GB/T 16825-1997《拉力试验机检验》GB 15831-2006《钢管脚手架扣件》GB 24910-2010《钢板冲压扣件》JJG139-2014《拉力压力和万能试验机》GB/T228-2010《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7314-2005《金属材料室温压缩试验方法》GB/T14452-1993《金属材料弯曲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15831-2006《钢管脚手架扣件》GB 24911-2010《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构件》
    留言咨询
  • WD-J4150脚手架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构件试验机,承插型盘扣式模架支撑体系试验机,是济南普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同建科院联合研发生产的,济南普业技术力量雄厚,质量保证值得信赖。脚手架扣件盘扣试验机可对盘扣-碗扣-钢管脚手架扣件试验(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构件试验机、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构件试验机、钢管脚手架扣件试验机)由主机、计算机控制系统及附具组成。符合GB/T15831-2006《钢管脚手架扣件》、GB 24911-2010《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构件》JGT503-2016《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构件》中的各项要求。一、试验方法如下钢管脚手架扣件试验方法:(可选配)1.对接扣件抗拉强度试验2.直角扣件抗滑移试验3.直角扣件抗破坏试验4.直角扣件扭转刚度试验5.旋转扣件抗滑移试验6.旋转扣件抗破坏试验7.底座抗压试验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构件试验方法:(可选配)1.上碗扣强度2.下碗扣焊接强度3.横杆接头强度4.横杆接头焊接强度5.可调支座抗压强度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构件试验方法:(可选配)1.连接盘单侧抗剪强度2.连接盘双侧抗剪强度3.连接盘抗弯强度试验4.连接盘抗拉强度试验5.连接盘内侧环焊缝抗剪强度6.可调拖撑和可调底座抗压强度二、依据标准   1)GB/T2611-2007《试验机通用技术要求》  2)GB/T228-2010《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  3)GB/T16491-2008《电子压力试验机》  4)JJF1103-2003《试验机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评定》  5)GB/T16825-1997《拉力试验机检验》  6)GB24910-2010《钢板冲压扣件》  7)JJG139-2014《拉力压力和试验机》  6)GB/T15831-2006《钢管脚手架扣件》  9)GB 24911-2010《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构件》  10)JGT503-2016《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构件》该机采用计算机控制、采集、分析和处理试验数据,绘制应力-应变、力-时间、应力-位移等曲线,并可打印试验报告;该机使用新控制技术,通过交流数字控制器,控制伺服马达带动减速机,使两副高精度丝杠移动试台,试台能以0.001~500mm/min速度运行。在测力源上使用高精度轮辐式传感器,其精度达到1%,灵敏度高,整个系统达到1级精度;配备主流品牌商用计算机作为控制机,进行试验参数的设定、工作状态控制、数据采集、处理分析、显示及打印试验结果等;在测量控制系统上配置SMART TEST控制系统。二、技术(测量)参数1.规格:WD-J4150; 2.精度等级:1级;3.试验力:150KN;4.有效测力范围:5000N~150kN;5.测力精度 :示值的±1%以内;6. 试验力示值分辨率:试验力的1/5000007. 变形测量误差:示值的±0.5%以内8. 变形分辨力:变形的1/500000其它参数:1.有效试验宽度:400mm;2. 有效拉伸空间:600mm;3. 有效压缩空间:600mm 4.试台安全装置:电子限位保护;5.试台返回:手动可以高速度返回试验初始位置,自动可在试验结束后自动返回;6.超载保护:超过负荷10%时自动保护;7.漏电保护:漏电自动保护。8.电机:AC220V±10% 1.0KW;9.主机尺寸:660×450×1700mm;10.主机重量:约300kg.
    留言咨询
  • 脚手架专用试验机 400-860-5168转2836
    该试验机按照GB15831-2006《钢管脚手架扣件》试验方法进行设计。能够满足直角扣件抗滑性能试验、抗破坏性能试验、扭转刚度性能试验、对接扣件抗拉性能试验、底座抗压性能试验。一、 设备主要技术参数:1 最大试验力:100kN;2 试验机准确度等级:0.5级;3 试验力测量范围:0.4%&mdash 100%FS;4 试验力示值相对误差:示值的± 0.5%以内;5 试验力分辨力:最大试验力的1/± 350000(全程分辨力不变);6 大变形测量范围(可选配件):10-800mm;7 大变形示值相对误差:示值的± 0.5%以内;8 大变形分辨力:0.008mm;9 位移示值相对误差:示值的± 0.5%以内;10 位移分辨力:0.025µ m;11 力控速率调节范围:0.01-5%FS/S;12 力控速率相对误差:设定值的± 1%以内;13 横梁速度调节范围:0.001&mdash 500mm/min;14 横梁速度相对误差:设定值± 1%以内;15 恒力、恒变形、恒位移控制范围:0.5%--100%FS;16 恒力、恒变形、恒位移控制精度:设定值10%FS时,为设定值的± 1%以内;设定值&ge 10%FS时,为设定值的± 0.1%以内;17 有效拉伸空间(带夹具):500mm(配XL105);18 有效试验宽度:610mm;19 主机外型尺寸(长× 宽× 高):1748× 762× 2250(mm);20 电源:380V± 10%;1.5kW ;21 主机重量:约2000kg。二、 设备主要配置:1 主机框架及传动部分一套;2 进口伺服电机及伺服器一套;3 100kN美国进口力传感器一只;4 DTC-350测量控制系统一套;5 脚手架抗滑性能试验装置1套(执行GB15831-2006)满足抗滑性能试验和抗破坏性能试验。6 脚手架扭转刚度性能试验装置1套(执行GB15831-2006)(附带相关保护装置);7 楔形拉伸夹具一套(ZXSA105A)(满足对接扣件抗拉性能试验)8 位移传感器两只;9 20kN负荷传感器一只(美国进口);10 防钢管滑脱装置1套11 YA105A 压缩夹具 1套 (满足底座抗压性能试验)12 电脑一台(选配);13 中文版试验软件一套。三、 本设备所满足的标准:1 试验机标准:电子万能试验机GB/T 16491-20082 满足的试验方法标准: GB/T 228-2010、GB15831-2006。(用户可提供相关试验标准。)四、 安装、调试:指导客户安装产品、调试产品,并负责技术指导,提供基础图、产品尺寸、重量等给客户。
    留言咨询

许田教授相关的耗材

  • 欧罗拉自动化回收测序反应产物试剂盒
    MagPure纯化技术介绍MagPure(磁珠法)纯化技术是专门为自动化核核酸提取设计的。该技术采用超顺磁性粒子为基质, 在其表面包被硅醇基或羧基基团,使得微粒与核酸发生特异性的吸附作用,从而达到纯化核酸的目的。 MagPure技术配合自动化核酸提取工作站,可将核酸分离纯化,从手工变成机械自动化操作,可大大 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和通量,并减少操作人员接触危险样品的机会。MagPure DTR Removal Kit (自动化回收测序反应产物)磁珠法荧光测序产物回收试剂盒MagPure DTR Removal Kit是专门为大批量测序反应产物回收纯化设计的。试剂盒采用超顺磁性磁性粒子纯化技术,适合于从各种体积的 测序反应产物中回收DNA片段,并高效去除测序反应中游离的荧光染料。引物、引物二聚体、盐和蛋白质等杂质也可被高效去除,纯化的 DNA可直接用于自动测序应用。试剂盒采用夹心包被法制备的磁性粒子,粒径均一,表面活性基团丰富,可高效回收DNA。使用该方法纯 化测序反应物,能有效提高测序仪的信号强度,并可以节省更多的BigBye染料。提高速度的同时,可以减少测序成本。将BigDye进行梯度稀释后,进行测序PC R反应。再用不同的DTR纯化试剂盒进化 纯化,最后上样于ABI 3730XL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Magen DTR Removal Kit 纯化的测序产品得到的荧光信号更强。96个相同的测序反应物经Magen DTR Removal Kit和经典 的乙醇沉淀纯度后,然后上样于ABI 3730XL进行分析。结 果表明,经Magen DTR Removal Kit纯化的测序产品得到 的荧光信号更强。可兼容液体处理系统VERSA 10 PCR/NAP 自动化核酸提取-PCR建立工作站VERSA HT 高通量自动化液体处理工作站VERSA 1100 NGLP 下一代测序工作组VERSA 1100 4ch Independent 独立四通道液体处理工作站VERSA 1100 PCR/NAP 自动化核酸提取-PCR建立工作站Aurora在核酸分离纯化领域拥有完整和先进的技术,MagPure试 剂盒为不同样品提供不同粒径或不同官能基团的磁性粒子,以达到 最佳的纯化效果。在满足产品精确性及可重现性的要求,实现高通 量自动化核酸纯化的同时 保证产品绝对的兼容性。
  • 上海光谱原子吸收石墨炉自动进样器SP-3801AA样品杯
    重要提示:本产品网页标价为随机发布参数,产品具体准确价格请联系客服。北京龙天韬略还销售以下型号样品杯 改进剂杯SP-3520AA 样品杯 SP-3530AA 样品杯SP-3590AA 改进剂杯SP-3801AASP-3802AASP-3803AASP-3880AASP-3882ZAASP-3887ZAA北京龙天PE样品杯,LTC系列样品杯采用全新优质进口高纯聚PE材质;LTC系列样品杯容量:0.25、0.5、1.0、1.1、1.2、1.5、1.8、2.0、2.5、3.0、40.、5.0、6.0、7.0、8.0、10.0、11.0、12.0、13.0、14.0、15.0等多容积可选;LTC系列样品杯特性:耐腐蚀,耐溶剂,取用方便,PE原料,化学名称:聚无臭,无毒,手感似蜡,具有优良的耐低温性能(低温使用温度可达-100~-70°C),化学稳定性好,能耐大多数酸碱的侵蚀(不耐具有氧化性质的酸);常温下不溶于一般溶剂,吸水性小,电绝缘性优良;熔点为100~130°C,在60°C下仍可保持良好的性能,一般使用温度在80~110°C北京龙天韬略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代理原装进口自动分析用样品杯,珀金埃尔默PerkinElmer、安捷伦Agilent、瓦里安Varian、耶拿Analytik Jena、赛默飞世尔ThermoFisher 、热电Thermo、沃特世Waters、戴安DIONEX、澳大利亚GBC、岛津Shimadzu、日立Hitachi、鲁美科思LUMEX、利曼Leeman、巴克Buck、CETAC、ESI、Pathtech、欧罗拉Aurora,原装进口,0.25、0.5、1.0、1.1、1.2、1.5、1.8、2.0、2.5、3.0、40.、5.0、6.0、7.0、8.0、10.0、11.0、12.0、13.0、14.0、15.0mL各种容量样品杯取样杯,常规现货供应,批发零售,诚征分销“上海光谱”还与国内多家**重点大学、中科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多名两院院士、知名教授、分析仪器行业的知名专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还有一个由院士、博士生导师和有着丰富经验专家组成的顾问组,为公司的发展方向,技术进步和企业管理提供决策咨询北京龙天韬略产品规格齐全 、质量保障、 现货供应 、售后无忧 、期待您来电咨询
  • 上海光谱AAS原子吸收SP-3882ZAA样品杯
    重要提示:本产品网页标价为随机发布参数,产品具体准确价格请联系客服重要提示:本产品网页标价为随机发布参数,产品具体准确价格请联系客服。北京龙天韬略还销售以下型号样品杯 改进剂杯SP-3520AA 样品杯SP-3530AA 样品杯 SP-3590AA 改进剂杯SP-3801AASP-3802AASP-3803AASP-3880AASP-3882ZAASP-3887ZAA北京龙天韬略科技有限公司,LTC系列分析测试自动进样系统自动进样器专用专用样品杯|样品瓶、样本杯|样本瓶、取样杯|取样瓶、进样杯|进样瓶、试剂杯/试剂瓶、试剂管|试验管、容器杯/容器瓶,应用先进的生产工艺、采用超痕量分析测试专用进口优质超纯洁净材料,在十万级无尘净化车间,高精度自动化生产,北京龙天样品杯有聚PE、聚苯PS、聚丙烯PP、聚四氟PTFE、PFA、PVDF、ETFE、FEP、高硼硅玻璃HBG、石英玻璃QG等多种优质改良材质可选;北京龙天样品杯有0.25、0.5、1.0、1.1、1.2、1.5、1.8、2.0、2.5、3.0、40.、5.0、6.0、7.0、8.0、10.0、11.0、12.0、13.0、14.0、15.0、20.0、30.0、50.0、60.0、80.0、100.0、120.0、150.0、180.0、200.0、250.0mL等超微量、微量、常量、大容量等多种容积可选;根据测试样品性质可选择适合一般水溶液、多数水溶液、有机溶液、强酸强碱、浓酸浓碱、无熔无析等特性样品杯;提供一次性型、经济实惠型、清洗重复使用型样品杯,提供原装进口、进口OEM、龙天国产多价位样品杯产品选择;广泛适合原子吸收FlameAAS光谱仪火焰自动进器、原子吸收GFAAS光谱石墨炉自动进样器、原子荧光AFS自动进样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自动进样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自动进样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自动进样器、IC离子色谱自动进样器、UV紫外可见自动进样器、HPLC液相自动进器、GC气相色谱自动进样器、EA元素分析自动进样器等自动分析自动进样器配套使用,广泛适用于圆盘/转盘、方盘长方盘、矩阵/XYZ三维等各种样式自动进样器配套使用;厂家直销,批发零售,现货供应,诚征分销北京龙天PTFE样品杯, LTC系列样品杯采用全新优质高纯PTFE聚四氟材质;LTC系列样品杯容量: 0.25、0.5、1.0、1.1、1.2、1.5、1.8、2.0、2.5、3.0、40.、5.0、6.0、7.0、8.0、10.0、11.0、12.0、13.0、14.0、15.0等多容积可选;LTC系列样品杯特性:抗酸抗碱,耐腐蚀,耐,使用方便;PTFA原料,化学名称: E聚四氟,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热性,耐低温,,制品能在100°C以上温度进行消毒,在不受外力的条件下,150°也不变形, 无真正熔点,450℃以上慢慢分解,直接变为气体;在327℃时,机械强度突然消失;使用温度范围-196~327°C;在250°C以下能耐酸、碱、盐液及多种的腐蚀“上海光谱”还与国内多家**重点大学、中科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多名两院院士、知名教授、分析仪器行业的知名专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司还有一个由院士、博士生导师和有着丰富经验专家组成的顾问组,为公司的发展方向,技术进步和企业管理提供决策咨询北京龙天韬略产品规格齐全 、质量保障、现货供应 、售后无忧 、期待您来电咨询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