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卫星

仪器信息网中国碳卫星专题为您整合中国碳卫星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中国碳卫星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中国碳卫星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中国碳卫星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中国碳卫星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中国碳卫星相关的资讯

  • 监测碳排放--中国碳卫星获取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
    8月1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悉,基于我国第一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中国碳卫星的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观测数据,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碳通量计算系统,获取了中国碳卫星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结果,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全球碳收支的空间定量监测能力,是国际上继日本、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具备该技术的国家。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大气科学进展》杂志。 二氧化碳是地球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会产生较强的温室效应,被认为是造成气候变化的关键原因。为减缓二氧化碳过度排放造成的气候变化,1992年以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逐步对各国碳排放状态加强约束。《巴黎协定》提出,2023年起,每五年进行一次全球盘点的计划,以评估各国的实际行动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贡献。  “随着大气探测和模型模拟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观测溯源碳排放的方法,被认为是评估温室气体减排成果的有效方法。”中科院大气所副研究员杨东旭说。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测量法依赖于观测和模拟。在观测方面,卫星遥感由于特殊的观测地点和方式,可以在二氧化碳全球观测中发挥较大作用,特别是在全球覆盖高分辨率的观测上,能够做到看得广、看得清;而模拟则主要是通过大气输送模型,利用高性能计算机,模拟出大气二氧化碳传输过程和每一个时刻、每一个地方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  为了观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日本于2009年成功发射了国际上第一颗温室气体专用探测卫星GOSAT,美国OCO-2紧随其后,于2014年发射升空。2016年12月22日,中国碳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升空并在轨运行,成为国际第三颗温室气体卫星,其目标是实现对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高精度监测,为碳排放科学研究提供卫星资料。  “有了自己的碳卫星以后,对于某一个时刻、某一个地方的二氧化碳含量,我们会得到一个观测值和一个模拟值。这两个数据必然会存在差异。为了减小误差,我们会使用‘数据同化’法,得到最接近真实的数值。”杨东旭说。  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碳同化系统与全球化学输送模式相结合,成功同化卫星观测数值与模拟数值,得到了最接近真实情况的数值。研究结果表明,与先验通量相比,不确定度减少了30%—50%。  更重要的是,利用中国碳卫星观测资料,科研人员估算了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共12个月的全球陆地碳净通量。估算结果与利用日本GOSAT卫星和美国OCO-2卫星资料的估算结果大体一致。这表明我国首颗碳卫星具有了全球碳通量监测的能力。  对此,杨东旭表示,中国碳卫星是我国第一代温室气体监测专用卫星,实现了空间温室气体高精度监测的从无到有,迈开了重要且艰难的第一步。未来,我国将以碳卫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研发新一代的温室气体监测卫星,服务于全球和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 中国碳卫星获得首幅全球叶绿素荧光反演图
    p   2月28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刘良云科研团队利用中国首颗二氧化碳观测科学实验卫星数据,开展了全球植被叶绿素荧光卫星反演研究,于近日成功获得首幅全球叶绿素荧光反演图。 /p p   叶绿素荧光遥感是碳卫星的一个重要应用。该卫星的主要载荷——高光谱二氧化碳探测仪设有3个通道,其中一个通道不仅能对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进行动态监测,还能高精度反演植被叶绿素荧光。 /p p   科研人员介绍,卫星尺度的叶绿素荧光能够精确估算全球植被光合生产力,结合同步反演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数据,二者协同将能够极大提升全球碳源汇观测能力。国际上部分科学家甚至认为,相比于温室气体探测本身,温室气体探测卫星对荧光的探测是最具创新性和革命性的观测任务。 /p p   该团队成功获得的首幅全球叶绿素荧光反演结果能够清晰显示2017年7月份北美玉米带、欧洲平原、东亚农业种植区与东南亚以及12月份亚马逊雨林等区域的植被旺盛生产力,且南北半球夏季与冬季植被生产力与碳汇能力的动态变化也非常准确。 /p p   科研人员将中国碳卫星的叶绿素荧光产品与同期的美国航天局轨道碳观测2号卫星产品相对比后认为,中国碳卫星的探测水平达到了国际最高水平,可以用来监测全球植被生长状况和植被生产力。 /p p   我国于2016年12月22日发射首颗二氧化碳观测科学实验卫星,使得我国成为全球第3个可提供碳卫星数据的国家。该卫星是“十二五”期间,由科技部立项、中科院负责工程总体、多家单位共同承担的科学实验卫星计划,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监测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分布情况。刘良云科研团队长期从事植被叶绿素荧光遥感研究,是我国叶绿素荧光遥感研究的开拓者。 /p p br/ /p
  • 中国碳卫星观测首次成功用于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定量监测
    中国碳卫星联合欧洲哨兵卫星对中国唐山地区开展相关监测(2018年5月6日)示意图。中科院大气所供图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气所)中国碳卫星(TanSat)研究团队联合芬兰气象研究所团队,最近首次利用中国碳卫星观测定量识别和计算城市碳排放,这也是中国碳卫星首次成功用于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定量监测,从而实证中国碳卫星具有城市级别碳排放监测的能力。在中欧温室气体遥感监测合作协议支持下,中芬研究团队这次合作研究还通过使用欧洲哨兵卫星(Sentinel-5P)同步开展二氧化氮观测及对比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论文10月25日在专业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在线发表。 中欧卫星协同观测计算和排放清单结果一致中科院大气所中国碳卫星研究团队指出,应对或减缓全球变暖,是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挑战,由于化石燃料燃烧和土地利用变化等人为活动,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40%以上。与化石燃料使用有关的排放尤其局限于当地,城市地区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主要贡献者,占全球排放量70%以上。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体造成较大影响,但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2021年仍然增加了5%。与此同时,科学家在计算人为排放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该团队认为,利用碳监测卫星进行全球人为排放的监测更具优越性,碳监测卫星直接观测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但仅凭单一二氧化碳要素的观测,定量区分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源来自于人为排放还是自然过程是一个难点问题。化石燃料燃烧为二氧化碳人为排放之主要来源,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伴随排放二氧化氮,即人为排放二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具有较强的同源性,因此,理论上通过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碳的同步监测,就可以有效计算人为碳排放。本次联合研究应用中国碳卫星二氧化碳观测数据和欧洲哨兵卫星的二氧化氮观测数据,选取中国唐山(2018年5月6日)和日本东京(2018年3月29日)两个案例,定量计算出人为碳排放和二氧化氮的相关性。该计算结果和排放清单给出的结果一致,论证了通过联合应用中国碳卫星和欧洲哨兵卫星的协同观测,可以对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排放比例进行定量监测,证实了中国碳卫星可以定量识别城市人为碳排放。同时,这也标志着中国已经具备空间监测人为活动碳排放的能力。中国碳卫星及其观测数据逐步走向世界中科院大气所介绍说,中国碳卫星全称为“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目标是实现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柱平均干空气混合比(简称“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高精度监测,为碳排放科学研究提供卫星观测数据。2016年12月,中国碳卫星成功发射并在轨运行,成为世界第三颗温室气体卫星。中国碳卫星是一颗近极地太阳同步卫星,星上搭载有主载荷“高光谱分辨率大气二氧化碳探测仪”(ACDS)和辅助载荷“云和气溶胶偏振成像仪”(CAPI)。其中,主载荷利用对地球反射的近红外/短波红外太阳辐射,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探测。中国碳卫星第一版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科学数据产品于2017年10月对全球发布;第二版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科学数据产品将精度提升至1.47ppm(体积百万分比)的国际先进水平精度;基于第二版科学产品,中国碳卫星获得全球二氧化碳通量的数据产品。2020年初,中国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与欧洲空间局签署温室气体遥感监测合作协议,推动中国碳卫星加入欧洲空间局第三方卫星数据应用计划,也表明中国碳卫星及其观测数据开始逐步走向世界。本次研究在该协议的支持下,中芬团队联合使用中国碳卫星和欧洲哨兵卫星,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碳卫星的监测能力。中国下一代碳卫星已论证设计即将研制在中国碳卫星即将迎来发射运行6周年纪念日之际,中科院大气所中国碳卫星研究团队透露,中国下一代碳卫星的论证设计工作已经开始,卫星研制工作也即将启动。中国新一代碳卫星将在秉承第一代卫星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探测能力,以应用需求与科学需求为出发点。其目标测量将以城市为重点,以高定量、高时频、高分辨探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从城市中心到郊区的梯度,以提高碳排放量估算的准确性。该团队表示,中国下一代碳卫星将是一个天基系统,希望每天可多次覆盖一个城市或者碳排放点源,同时将具备协同开展二氧化氮观测能力,以更好地用于对人为碳排放量进行独立测算。

中国碳卫星相关的方案

  • 使用Agilent 490 微型气相色谱沼气分析仪分析沼气中的一氧化碳
    沼气是一种可再生且可持续的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极大关注。该应用简报展示了利用Agilent 490 微型气相色谱沼气分析仪分析沼气及相关样品。根据沼气的组成提供了两种配置:Agilent 490 微型气相色谱沼气分析仪和增强型Agilent 490 微型气相色谱沼气分析仪,前者用于分析纯净沼气,后者则适用于分析混合有其他烃类气体(如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LPG))的沼气
  • 微纳卫星电热等离子体微推进器羽流特性测试中的低气压精确控制方法
    针对各种微纳卫星电热等离子体微推进器,以口袋火箭这种工作在0.1~10torr低气压范围内的微推进器为例,分析了不同工质气体和不同低气压对羽流特征所产生的影响,说明了低气压精确控制的重要性。关于推进器低气压精确控制这一技术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具体实施方法,进行了考核试验,试验结果证明低气压控制波动度可以达到± 1%以内。最终本文对测试方法进行了优化,提出了更实用化的全量程低气压精确控制技术方案。
  • 微型注塑机维修工作的核心
    微型注塑机是将热塑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微型注塑机能够把塑料在机筒加热、并通过机筒螺杆旋转,把塑料混合、向前推移输送,同时将其翻动、压缩、直至塑化溶融;然后,借助螺杆前移的推动,迫使熔态通过喷嘴进入模具行腔,经冷却固化后成为一定形状和尺寸精度的制品,这种设备即为微型注塑机,简称为注塑机。  微型注塑机是一种全部动力都由电力供给的加工注塑机。可以将热塑性塑料注射成型并加工成各种模具。微型注塑机是化工材料合成加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机器。微型注塑机通常由注射系统、合模系统、液压传达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润滑系统、加热及冷却系统、安全监测系统等组成。  微型注塑机工作原理:  微型注塑机的工作原理与打针用的注射器相似,它是借助螺杆(或柱塞)的推力,将已塑化好的熔融状态(即粘流态)的塑料注射入闭合好的模腔内,经固化定型后取得制品的工艺过程。注射成型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每一周期主要包括:定量加料—熔融塑化—施压注射—充模冷却—启模取件。取出塑件后又再闭模,进行下一个循环。  微型注塑机维修工作的核心是故障的判断和故障的处置,涉及知识面广,复杂水平大,具有一定的深度。既要有机械设备维修基础知识,又要有液压维修基础知识,也要有电气维修基础知识。  维修工作者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微型注塑机的操作说明书中的内容,熟悉和掌握微型注塑机的机械部件、电路,连接微型注塑机在正常工作时机械、电路的工作过程,了解和掌握电气元器件检查和维修使用方法。清楚正常工作状态与不正常工作状态,以避免费时的误判断和误拆卸。  维修工作必需了解设备的操作方法及要有一些注塑成型基础知识,并且会正确使用微型注塑机。若不知道操作微型注塑机,检修工作是非常困难的判断故障也可能不可靠。微型注塑机中电路板及电气元器件临时受高温、环境、时间等因素影响,器件工作点偏移,元器件的老化水平,都是属于正常范围。  所以,调试微型注塑机也是维修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之一。解注微型注塑机的工作顺序,调试注塑机电子电路、液压油路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维修工作要做到准确、可靠和及时,必须对各类型注塑机的使用说明书中内容加以研究和掌握,微型注塑机一般维修过程中,维修思路通常是电路—油路—机械部件动作。而调校工作又反过来进行。

中国碳卫星相关的论坛

  • 中国2016年将发射两颗具备温室气体探测能力卫星

    中 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将在2016年发射的风云三号气象卫星D星上将搭载温室气体探测仪器;同时,由国家科技部立项研制的中国二氧化碳监测卫星已于去年7月转入初样研制阶段,也计划于2016年发射。  这就意味着,2016年,中国将发射两颗具备温室气体探测能力的卫星。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杨军日前向新华社记者透露了这一信息。  “国家气象卫星中心完成了地面应用系统初步设计,正着力开展相关产品的科学算法研究。”杨军说,与此同时,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温室气体监测仪和二氧化碳监测卫星的研制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中。  综合利用风云气象卫星和国内外其他卫星开展气候变化监测和分析,被列入2014年中国气象局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工作。  23日在纽约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上,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身份与会。他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将尽快提出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碳排放强度要显著下降,非化石能源比重要显著提高,森林蓄积量要显著增加,努力争取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尽早达到峰值。  如何减少碳排放,承担起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成为中国政府致力目标。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近期又出台《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确保实现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  2007年开始,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卫星气象研究所副所长张兴赢在国内率先着手研究卫星温室气体探测仪的指标。当时全球尚未有任何一颗专门用于温室气体探测的卫星在轨运行,但美国和日本已经在立项研制专门的温室气体探测卫星。  2010年,中国气象局推动论证立项了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温室气体探测仪器,计划搭载在中国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的第四颗星上。  “目前我们已经发射了风云三号的A、B、C三颗卫星,计划第四颗卫星,也就是风云三号D星搭载温室气体监测仪器,预计2016年发射。”张兴赢说。  国际上,日本于2009年初在全球率先发射成功第一颗专门的温室气体观测卫星,同期美国发射专门的二氧化碳观测卫星失败。  “日本温室气体卫星上天后,其实还存在不少问题,探测的精度一开始还达不到要求。”张兴赢指出,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大约是400ppm,必须把探测精度误差控制在1%以内,也就是4ppm以内才有科学探索的价值。  中国第四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上即将搭载的温室气体探测仪器,与日本的温室气体卫星比较相似,但对一些细节的技术指标进行了优化,将实现100公里探测一个点,并且增设一个一氧化碳的探测通道。  “因为碳循环中除了二氧化碳和甲烷,一氧化碳也是非常重要的成分。”张兴赢说,目前,日本正在规划的第二颗温室气体观测卫星,指标里也增加了一氧化碳探测通道。  今年7月,美国再次发射碳观测卫星,目前正在在轨测试阶段。张兴赢指出,其观测目标与日本温室气体卫星不完全一样。  “美国的卫星只有一个专门的二氧化碳探测仪器,是个小卫星,这个仪器可以把观测点做得很小,1-2公里,但是全球的覆盖需要半年左右;卫星具备灵活的姿态调整,可以实现对某个热点地区长时间的驻足观测,因此对热点地区的碳排放研究很有意义。”他说。  中国将于2016年发射的二氧化碳监测卫星,基本目标与美国的碳卫星一致。  “2016年,中国两颗具备温室气体探测能力的卫星都将发射升空,可以实现全球覆盖和高精度热点探测的互补。”张兴赢指出,此举对中国未来开展碳排放研究和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也将大大增强中国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中的话语权。

  • 【转帖】嫦娥一号卫星:中国首位“月球使者”

    新华网北京10月24日电(黄全权、李雪)中国首位“月球使者”--嫦娥一号卫星的研制分为初样阶段和正样阶段,2004年立项之后,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初样研制,2005年12月转入正样研制。 嫦娥一号卫星整体重量2350千克,自身重量1150千克。本体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 00毫米。两张太阳能电池帆板展开最大跨度18.1米。 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嫦娥一号卫星由结构分系统,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电源分系统,热控分系统,测控和数据传输分系统,数据管理分系统,推进分系统,科学探测仪器分系统等多个部分组成。 嫦娥一号卫星的总体设计是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以及资源一号和资源二号遥感卫星的基础上综合形成的。嫦娥一号卫星的外观与东方红三号非常相似,包括结构尺寸、外形、结构以及太阳翼。但由于特点不同,星表安装的一些仪器设备与东方红三号卫星不太一样。嫦娥一号卫星的结构和推进系统都是继承了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的成熟技术甚至于产品。 嫦娥一号卫星副总设计师孙泽洲说:“之所以借鉴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主要是因为,嫦娥一号卫星要借助于自身的变轨能力来完成奔月以及环月的制动,所以要借助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这样一个具有较强轨道机动能力的平台。”

中国碳卫星相关的资料

中国碳卫星相关的仪器

  • 产品概述EXPEC 2000(规格:112)微型化非甲烷总烃在线分析系统采用GC-FID法,非甲烷总烃从总烃中分离后直接测定非甲烷总烃浓度(直接法)。非甲烷总烃采用低温富集热脱附技术,甲烷采用定量环进样,技术路线满足2021年1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环境空气非甲烷总烃连续自动监测技术规定(试行)》技术要求。整套系统体积小、重量轻、检测限低,无需站房,可壁挂式安装,可广泛应用于大型化工企业及工业园区非甲烷总烃的网格化监测。产品特点符合2021年1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标准要求采用低温富集高温解析技术路线,检出限低(≤20ppb),准确度高FID检测器具有异常自保护和就绪自运行设计采用小型化壁挂式机箱设计,体积小、重量轻系统内置氢气发生模块,为系统提供载气和燃烧气,运维简单且成本低应用领域工业园区无组织废气排放网格化监测大型石油化工企业无组织废气排放网格化监测企业厂界或厂区内无组织废气排放监测
    留言咨询
  • 微型探针腔室 400-860-5168转1730
    产品介绍:微型探针腔室是一种适用于检测分析材料的电学和光学特性的独特装置. 它的优势是可实现原位测量在各种环境下(如真空,温度,气体导入,湿度,光照射......)的电学和光学性能. 探针腔室操作简单方便.它可与其他检测仪器连用(如,IV测试源表、LCR表、拉曼光谱仪、AFM 、XRD ......).非常适合高校,研究所,企业研发用.产品应用:- IV测试- 光电流扫描- OPV,钙钛矿光伏电池- OLED,钙钛矿LED- 热电材料的特性- 晶体管,二极管,LED........测试- 薄膜材料的导热系数测量- 相变材料的电学/光学特性(金属氧化物、忆阻器等)- MEMS/NEMS的特性- 与拉曼光谱连用- 霍尔效应测试- 二维材料特性测试- ........主要客户: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西湖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留言咨询
  • 产品简介 Aethlabs继AE51单波段微型黑碳仪之后,又新推出了microAeth系列多波段微型黑碳仪,该系列仪器结构紧凑,是实时测量、手持式的紫外-红外五波段微型黑碳仪。内有采样滤带自动更换系统,仪器配有内置泵,流量控制、数据存储、电池、GPS、卫星自动校时、加速度计、高度计、气压计和温湿度传感器,提供Wi-Fi和低功耗蓝牙无线通讯。光谱测量提供不同含碳颗粒成分的光吸收信息,有助于区分不同燃烧源,如柴油、生物质燃烧等。支持用双点位补偿方法订正过载效应。应用领域 人体暴露监测健康效应职业安全连续实时监测移动监测航测、垂直廓线主要特点五波段光吸收法测量双点位同步采集测量,并对过载效应进行补偿修正,使测量更加准确同时获得GPS、加速度、高度、气压和温湿度等信息便携式、尺寸小、重量轻适用于航测及气球观测,用于垂直梯度上黑碳浓度的获得采用电池供电时,运行时间长达24小时(5分钟平均,100mL/min) 技术参数测量波段:880nm,625nm,528nm,470nm,375nm,测量周期:1秒,5秒,10秒,30秒,60秒,300秒流量:50,100,150L/min可选。
    留言咨询

中国碳卫星相关的耗材

  • 碳钢微型针
    碳钢微型针: 直径0.35mm,30mm,镀镍
  • 碳钢微型针
    碳钢微型针: 直径0.35mm,30mm,镀镍
  • 手动多功能微型探针台
    手动多功能微型探针台是一款手动多功能探针台,可用于4' ' 晶圆或4“x6.5”印刷电路板。为用户提供了价格低廉而功能强大的选择。手动多功能微型探针台特点它的重量轻,非常灵活多用,非常方便用户转移或携带出去实验,可手动从前部操作,没有阻挡物,用户可以增加显微镜方便探针定位。磁性安装面方便定位手动多功能微型探针台应用可用于晶圆测量,也可用于毫米波,微波测量,差分探针,单探针,RF的PCB测量师,汽车以及手持式测量。可以用在实验,办公室,还可以用在其它地方。可以为用户定制用于特别应用,比如多孔连接器,PCBA等手动多功能微型探针台参数尺寸:22x9x 8英寸重量:4.5Kg

中国碳卫星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