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通信

仪器信息网物联网通信专题为您整合物联网通信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物联网通信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物联网通信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物联网通信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物联网通信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物联网通信相关的资讯

  •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加快物联网发展,培育和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我部制定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O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壮大物联网,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现状及形势   (一)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与全球同处于起步阶段,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产业发展初具基础。无线射频识别(RFID)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其中低频和高频RFID相对成熟。全国有1600多家企事业单位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年产量达24亿只,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其中, 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 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建成全球最大、技术先进的公共通信网和互联网。机器到机器(M2M)终端数量接近1000万,形成全球最大的M2M市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10年物联网市场规模接近2000亿元。   技术研发和标准研制取得突破。我国在芯片、通信协议、网络管理、协同处理、智能计算等领域开展了多年技术攻关,已取得许多成果。在传感器网络接口、标识、安全、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网融合、物联网体系架构等方面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取得进展,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WG7)的主导国之一。2010年,我国主导提出的传感器网络协同信息处理国际标准获正式立项,同年,我国企业研制出全球首颗二维码解码芯片,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光纤传感器,TD-LTE技术正在开展规模技术试验。   应用推广初见成效。目前,我国物联网在安防、电力、交通、物流、医疗、环保等领域已经得到应用,且应用模式正日趋成熟。在安防领域,视频监控、周界防入侵等应用已取得良好效果 在电力行业,远程抄表、输变电监测等应用正在逐步拓展 在交通领域,路网监测、车辆管理和调度等应用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在物流领域,物品仓储、运输、监测应用广泛推广 在医疗领域,个人健康监护、远程医疗等应用日趋成熟。除此之外,物联网在环境监测、市政设施监控、楼宇节能、食品药品溯源等方面也开展了广泛的应用。   尽管我国物联网在产业发展、技术研发、标准研制和应用拓展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应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物联网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瓶颈和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与国外差距较大,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不强,缺乏骨干龙头企业,应用水平较低,且规模化应用少,信息安全方面存在隐患等。   (二)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物联网由起步发展进入规模发展的阶段,机遇与挑战并存。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美国已将物联网上升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点之一 欧盟制定了促进物联网发展的14点行动计划 日本的 U-Japan计划将物联网作为四项重点战略领域之一 韩国的 IT839战略将物联网作为三大基础建设重点之一。发达国家一方面加大力度发展传感器节点核心芯片、嵌入式操作系统、智能计算等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加快标准制定和产业化进程,谋求在未来物联网的大规模发展及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创新驱动日益明显。物联网是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   应用需求不断拓宽。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亟需采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产业环境持续优化。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物联网发展,明确指出要加快推动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 大部分地区将物联网作为发展重点,出台了相应的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许多行业部门将物联网应用作为推动本行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加以支持。随着国家和地方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的出台,社会对物联网的认知程度日益提升,物联网正在逐步成为社会资金投资的热点,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二、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世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抓住我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契机,加强统筹规划,促进协同发展 加强自主创新,注重应用牵引 加强监督管理,保障信息安全 加强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重点突破核心技术,研制关键标准,拓展规模应用,构建产业体系,为我国物联网的全面发展并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既要充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利用市场手段配置资源,面向市场需求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又要注重政府调控引导,加强规划指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促进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2.坚持全国统筹与区域发展相结合。做好顶层设计,进行统筹规划、系统布局、促进协调发展。同时,各地区根据自身基础与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大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形成重点突出、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态势。   3.坚持技术创新与培育产业相结合。着力推进原始创新,大力增强集成创新,加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推动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展培育壮大物联网产业。   4.坚持示范带动与全面推进相结合。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先导应用,逐步推进全社会、全行业的物联网规模化应用,形成重点覆盖、逐步渗透、全面推进的局面。从政策法规、标准规范、技术保障能力等多角度,全面提升物联网安全保障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我国要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安全可控的物联网发展格局。   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攻克一批物联网核心关键技术,在感知、传输、处理、应用等技术领域取得500项以上重要研究成果 研究制定200项以上国家和行业标准 推动建设一批示范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载体,为形成持续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初步完成产业体系构建。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培育和发展10个产业聚集区,100家以上骨干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建设一批覆盖面广、支撑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物联网产业体系。   应用规模与水平显著提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领域广泛应用,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应用水平明显提高,形成较为成熟的、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在9个重点领域完成一批应用示范工程,力争实现规模化应用。   三、主要任务   (一)大力攻克核心技术   集中多方资源,协同开展重大技术攻关和应用集成创新,尽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形成完善的物联网技术体系。   1.提升感知技术水平。重点支持超高频和微波RFID标签、智能传感器、嵌入式软件的研发,支持位置感知技术、基于MEMS的传感器等关键设备的研制,推动二维码解码芯片研究。   2.推进传输技术突破。重点支持适用于物联网的新型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和传感器节点的研发,支持自感知、自配置、自修复、自管理的传感网组网和管理技术的研究,推动适用于固定、移动、有线、无线的多层次物联网组网技术的开发。   3.加强处理技术研究。重点支持适用于物联网的海量信息存储和处理,以及数据挖掘、图像视频智能分析等技术的研究,支持数据库、系统软件、中间件等技术的开发,推动软硬件操作界面基础软件的研究。   4.巩固共性技术基础。重点支持物联网核心芯片及传感器微型化制造、物联网信息安全等技术研发,支持用于传感器节点的高效能微电源和能量获取、标识与寻址等技术的开发,推动频谱与干扰分析等技术的研究。   (二)加快构建标准体系   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保障重点、急用先行的原则,建立高效的标准协调机制,积极推动自主技术标准的国际化,逐步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   1.加速完成标准体系框架的建设。全面梳理感知技术、网络通信、应用服务及安全保障等领域的国内外相关标准,做好整体布局和顶层设计,加快构建层次分明的物联网标准体系框架,明确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急需标准和重点标准。   2.积极推进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重点支持物联网系统架构等总体标准的研究,加快制定物联网标识和解析、应用接口、数据格式、信息安全、网络管理等基础共性标准,大力推进智能传感器、超高频和微波RFID、传感器网络、M2M、服务支撑等关键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   3.大力开展重点行业应用标准的研制。面向重点行业需求,依托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形成以应用示范带动标准研制和推广的机制,做好物联网相关行业标准的研制,形成一系列具有推广价值的应用标准。   (三)协调推进产业发展   以形成和完善物联网产业链为目标,引入多元化的竞争机制,协调发展与物联网紧密相关的制造业、通信业与应用服务业。重点突破感知制造业发展瓶颈,推进物联网通信业发展,加快培育应用服务业,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格局。   1.重点发展物联网感知制造业。重点发展与物联网感知功能密切相关的制造业。推动传感器/节点/网关、RFID、二维条码等核心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推动仪器仪表、嵌入式系统等配套产业能力的提升,推动微纳器件、集成电路、微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2.积极支持物联网通信业。支持与物联网通信功能紧密相关的制造、运营等产业。推动近距离无线通信芯片与终端制造产业的发展,推动M2M终端、通信模块、网关等产品制造能力的提升,推动基于M2M等运营服务业发展,支持高带宽、大容量、超高速有线/无线通信网络设备制造业与物联网应用的融合。   3.着力培育物联网服务业。鼓励运营模式创新,大力发展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的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服务新业态。着力培育海量数据存储、处理与决策等基础设施服务业,推进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等软件开发与集成服务业发展,推动物联网应用创造和衍生出的独特市场快速发展。   (四)着力培育骨干企业   重点培育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 营造企业发展环境,采取灵活多样的模式,做好一批“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孵化和扶持工作 加强产业联盟建设,逐步形成门类齐全、协同发展、影响力强的产业体系。   引导企业间通过联合并购、品牌经营、虚拟经营等方式形成大型的物联网企业或企业联合体,提高产业集中度。在传感器、核心芯片、传感节点、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系统集成、传感器网关及信息通信网、信息服务、智能控制等各领域打造一批品牌企业。   (五)积极开展应用示范   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以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先导应用为引领,注重自主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开展应用模式的创新,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形成通用、标准、自主可控的应用平台,加快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促进应用、技术、产业的协调发展。   1.开展经济运行中重点行业应用示范。重点支持物联网在工业、农业、流通业等领域的应用示范。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传统行业的升级改造,提升生产和经营运行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促进精细化管理,推动落实节能减排,强化安全保障能力。   2. 开展面向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领域的应用示范。重点支持交通、电力、环保等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推动物联网在重大基础设施管理、运营维护方面的应用模式创新,提升重大基础设施的监测管理与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3. 开展面向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领域的应用示范。重点支持公共安全、医疗卫生、智能家居等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发挥物联网技术优势,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公共管理水平,推动面向民生服务领域的应用创新。   (六)合理规划区域布局   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加强宏观指导,结合现有开发区、园区的基础和优势,突出发展重点,按照有利于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有利于以点带面推进产业长期发展、有利于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原则,初步完成我国物联网区域布局,防止同质化竞争,杜绝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加快推进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积累经验,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物联网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充分考虑技术、人才、产业、区位、经济发展、国际合作等基础因素,在东、中、西部地区,以重点城市或城市群为依托,高起点培育一批物联网综合产业集聚区 以推进物联网应用技术进步及物联网服务业为导向,以特色农业、汽车生产、电力设施、石油化工、光学制造、家居照明、海洋港口等一批特色产业基地为依托,打造一批具有物联网特色产业聚集区,促进物联网产业与已有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   (七)加强信息安全保障   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做好物联网信息安全顶层设计,加强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开发,有效保障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可靠。加强监督管理,做好物联网重大项目的安全评测和风险评估,构建有效的预警和管理机制,大力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1.加强物联网安全技术研发。研制物联网信息安全基本架构,突破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应用各环节安全共性技术、基础技术、关键技术与关键标准。重点开展隐私保护、节点的轻量级认证、访问控制、密钥管理、安全路由、入侵检测与容侵容错等安全技术研究,推动关键技术的国际标准化进程。   2.建立并完善物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建立以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为主导,第三方测试机构参与的物联网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有效的预警和管理机制。对各类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全面开展安全风险与系统可靠性评估工作。重点支持物联网安全风险与系统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研制,测评系统开发和专业评估团队的建设 支持应用示范工程安全风险与系统可靠性评估机制建立,在物联网示范工程的规划、验证、监理、验收、运维全生命周期推行安全风险与系统可靠性评估,从源头保障物联网的应用安全可靠。   3.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建设。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提前部署,加快宽带网络建设和布局,提高网络速度,促进信息网络的畅通、融合、稳定、泛在,为新技术应用预留空间,实现新老技术的兼容转换。加强对基础设施性能的分析和行为预测,有针对性的做好网络基础设施的保护。   (八)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积极利用现有存量资源,采取多种措施鼓励社会资源投入,支持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提升物联网技术、产业、应用公共服务能力,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物联网公共支撑服务体系。积极探索物联网公共服务与运营机制,确保形成良性、高效的发展机制。   1.加强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明确需求,细化专业分工,加强建设和完善共性技术、测试认证、知识产权、人才培训、推广应用、投融资等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升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的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2.加快公共支撑机构建设。依托相关部门和行业的资源,建设物联网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推广应用中心等公共支撑机构,促进物联网技术创新、应用推广和产业化。   3.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加快整合各区域、各行业现有平台建设资源,采取多种措施吸引相应的社会资源投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物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化、推广应用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能力。   四、重点工程   (一)关键技术创新工程   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利用高校和研究所实验室的现有研究成果,在信息感知和信息处理技术领域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在信息传输技术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力争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较为完备的物联网技术体系并实现产业化。   专栏1 关键技术创新工程   1. 信息感知技术   超高频和微波RFID:积极利用RFID行业组织,开展芯片、天线、读写器、中间件和系统集成等技术协同攻关,实现超高频和微波RFID技术的整体提升。   微型和智能传感器:面向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需求,开展传感器敏感元件、微纳制造和智能系统集成等技术联合研发,实现传感器的新型化、小型化和智能化。   位置感知:基于物联网重点应用领域,开展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天线、导航电子地图软件等技术合作开发,实现导航模块的多模兼容、高性能、小型化和低成本。   2. 信息传输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开展传感器节点及操作系统、近距离无线通信协议、传感器网络组网等技术研究,开发出低功耗、高性能、适用范围广的无线传感网系统和产品。   异构网络融合:加强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通信网、互联网、专网等各种网络间相互融合技术的研发,实现异构网络的稳定、快捷、低成本融合。   3. 信息处理技术   海量数据存储:围绕重点应用行业,开展海量数据新型存储介质、网络存储、虚拟存储等技术的研发,实现海量数据存储的安全、稳定和可靠。   数据挖掘:瞄准物联网产业发展重点领域,集中开展各种数据挖掘理论、模型和方法的研究,实现国产数据挖掘技术在物联网重点应用领域的全面推广。   图像视频智能分析:结合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应用,有针对性的开展图像视频智能分析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实现图像视频智能分析软件在物联网市场的广泛应用。   4. 信息安全技术   构建“可管、可控、可信”的物联网安全体系架构,研究物联网安全等级保护和安全测评等关键技术,提升物联网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二)标准化推进工程   以构建物联网标准化体系为目标,依托各领域标准化组织、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重点支持共性关键技术标准和行业应用标准的研制,完善标准信息服务、认证、检测体系,推动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专栏2 标准化推进工程   标准体系架构:全面梳理国内外相关标准,明确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急需标准和重点标准,开展顶层设计,构建并不断完善物联网标准体系。   共性关键技术标准:重点支持标识与解析、服务质量管理等共性基础标准和传感器接口、超高频和微波RFID、智能网关、M2M、服务支撑等关键技术标准的制定。   重点行业应用标准:面向工业、环保、交通、医疗、农业、电力、物流等重点行业需求,以重大应用示范工程为载体,总结成功模式和成熟技术,形成一系列具有推广价值的行业应用标准。   信息安全标准:制定物联网安全标准体系框架,重点推进物联网感知节点、数据信息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建立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物联网安全监测体系,明确物联网安全标准的监督和执行机制。   标准化服务:整合现有标准化资源,建立国内外标准信息数据库和智能化检索分析系统,形成综合性的标准咨询、检测和认证服务平台,建立物联网编码与标识解析服务系统。   (三)“十区百企”产业发展工程   重点培育10个产业聚集区和100个骨干企业,形成以产业聚集区为载体,以骨干企业为引领,专业特色鲜明、品牌形象突出、服务平台完备的现代产业集群。   专栏3 “十区百企”产业发展工程   产业聚集区:培育以研发中心、研发型企业、测试认证中心为主体的综合物联网产业聚集区 紧密结合相关行业应用特点,在感知制造、通信运营、应用服务等领域,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物联网产业聚集区,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汇集和产业资源整合。   骨干企业培育:在全国范围内培育100家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经营状况良好、主业突出、产品市场前景好、对产业发展带动作用大、发展初具规模的物联网产业骨干企业。   (四)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   在重点领域开展应用示范工程,探索应用模式,积累应用部署和推广的经验和方法,形成一系列成熟的可复制推广的应用模板,为物联网应用在全社会、全行业的规模化推广做准备。经济领域应用示范以行业主管部门或典型大企业为主导,民生领域应用示范以地方政府为主导,联合物联网关键技术、关键产业和重要标准机构共同参与,形成优秀解决方案并进行部署、改进、完善,最终形成示范应用牵引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专栏4 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工程   智能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环境监测、制造供应链跟踪、产品全生命周期监测,促进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   智能农业: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生产精细化管理、生产养殖环境监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产品溯源。   智能物流:建设库存监控、配送管理、安全追溯等现代流通应用系统,建设跨区域、行业、部门的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一体化管理。   智能交通:交通状态感知与交换、交通诱导与智能化管控、车辆定位与调度、车辆远程监测与服务、车路协同控制,建设开放的综合智能交通平台。   智能电网:电力设施监测、智能变电站、配网自动化、智能用电、智能调度、远程抄表,建设安全、稳定、可靠的智能电力网络。   智能环保:污染源监控、水质监测、空气监测、生态监测,建立智能环保信息采集网络和信息平台。   智能安防:社会治
  • 2010中国(杭州)仪器仪表与自动化发展暨物联网高峰论坛开幕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5月20日,由浙江省仪器仪表与自动化联合会(浙江省仪器仪表学会、浙江省仪器仪表行业协会、浙江省自动化学会、浙江省仪器仪表技术服务中心、杭州市自动化学会、杭州市自动化行业协会)主办的“2010中国(杭州)仪器仪表与自动化发展暨物联网高峰论坛”在杭州开幕!仪器信息网作为特邀媒体参加了此次论坛。 会议现场   论坛由杭州市自动化学会秘书长王国耀主持。开幕式上,自动化学会理事长徐赤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词,杭州市科协副主席王绍明、杭州市经济委员会主任郑一力、浙江省科协副主席隗斌贤分别致辞。以上领导均表示物联网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杭州市在仪器仪表自动化、电子信息发展等方面具有技术优势,期望未来几年杭州市能抓住机遇,不断创新,合作交流促进物联网科技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杭州市科协副主席王绍明(左)、杭州市经济委员会主任郑一力、浙江省科协副主席隗斌贤(右) 杭州市自动化学会理事长徐赤(左)、杭州市自动化学会秘书长王国耀(右)   开幕式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于海斌研究员、IBM中国研究院副院长兼首席技术官沈晓卫博士、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副院长李宗津教授、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李令博士、聚光科技总工程师王健博士分别做了大会报告。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于海斌研究员 报告题目:《物联网技术及其工业应用》   于海斌研究员介绍物联网技术是系统性的技术,不仅仅是网络的技术。材料、电源、存贮与数据管理、数据处理、安全与私密性等相关技术对这个体系影响极大。物联网在工业上可以用于过程制造业、离散制造业、间歇制造业等。工业物联网目前的技术热点是统一标准的趋势、工厂自动化、IP移植、基于IP的传感器联网,其产业需求包括网络设备、传感器及相关的服务,目前约8亿美元的市场,到2015年将达到60-100亿美元的市场。 报告人:IBM中国研究院副院长、首席技术官沈晓卫博士 报告题目:《从智慧的地球到智慧物联网》   沈晓卫博士介绍“智慧的地球”是指更透彻的感知,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已遍布在智慧地球的“物体”中,能够提供时间和空间信息 更全面的互联互通,任何人、系统、“物体”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通讯,没有任何事物是孤立的 更深入的智能洞察,对各种复杂的问题和变化做出更快更准确的反应,通过预测和优化产生更有效的决策。   沈博士还介绍了IBM与智慧的地球有关的若干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智能分析、移动网、云计算、嵌入式智能、流计算、先进计算机系统、纳米技术等。 报告人: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副院长李宗津教授 报告题目:《基础设施的物联网触角——基压电传感器》   李宗津教授首先介绍了大型基建工程物联网通过将各式各样的传感器嵌入铁路、大桥、隧道、公路、楼宇、大坝、供水供气管道等大型基础设施或民生工程中,并且与互联网以一定的协议联接起来,实现智能交流,从而使人类可以“感知”大型基建工程的即时状态,对其安全性、服役性和耐久性动态的进行评估,保障其正常运营。   另外,李教授还介绍了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传感器不同于以往的电子传感器,它具有超高的耐久性,高灵敏度和丰富的信息量。在确保信号传输网络无故障的情况下,传感器可以拥有几乎和基建工程一样的设计使用寿命,无需更换。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具有超宽且平直的频域特征,由其制备的传感器线性好,能够采集丰富的信息。通过对材料声阻抗的深入研究和调制,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传感器具有与混凝土相近的声阻抗,最大限度的降低反射损失,实现高效率信号传输从而提高灵敏度。   通过将大型基建工程感知网络与Internet对接,可以顺利的实现全球全天候监测和控制管理。基于水泥基压电复合材料传感器的大型基建工程物联网将在高速铁路网、运输管道系统、海岸海洋工程、高速公路网、大型桥梁、隧道建设中大有用武之地。 报告人: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李令博士 报告题目:《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李令博士介绍了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物联网与传感网的区别,国内外物联网发展的态势。近年来,传感器网络研究几乎呈爆炸式发展,世界著名大学和企业都纷纷开展无线传感网方面的研究,加紧制定相应计划,希望抓住传感网这个战略机遇,刺激经济复苏、占据竞争优势。我国在《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 年)》和“新一代宽带移动无线通信网”重大专项中均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清华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纷纷开展了有关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的研究工作。一些高科技企业,如华为、中兴等通讯公司,也加入了研究行列。   李令博士还介绍了ITS智能交通系统,它是基于物联网(传感网)的智能交通系统,以先进的交通动态基础信息采集技术为核心,利用多种高精度传感器设备,准确采集道路车辆信息、流量信息、道路的时间空间占有率、车头时距、排队长度、车速信息、违章信息、气象信息等,并依靠自组网络对信息进行实时传送,为大范围交通战略控制、区域协调控制提供科学的决策,有效组织、调度交通流、提高控制区域内的通行效率、减少停车次数、缩短旅行时间、取证违章行为,降低执勤民警的工作压力,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降低事故发生率。具有动态化、全能化、自动化、智能化等优势。 报告人:聚光科技总工程师王健博士 报告题目:《物联网技术在环保领域中的研究与实践》   王健博士介绍了物联网技术在环保领域中的研究与实践。在环境监测中使用的传感技术平台有顺序注射分析技术平台、电化学重金属分析平台、生物发光毒性分析平台等。通过水污染源监测传感网络、大气空气质量监测传感网络等对环境进行监测,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然后指导实践和为决策提供依据。
  • 瞄准芯片、新能源、5G等领域,思仪科技携新品亮相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
    6月4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2023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PT EXPO CHINA 2023,简称PT展)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打通信息大动脉 共创数智新时代”为主题,展示中国信息通信技术在各行业的深度赋能和创新成果,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及数字经济发展。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PT展)据了解,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PT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是泛ICT行业最具行业影响力的盛会之一。自1990年起,PT展始终致力于打造极具创新活力的ICT平台,为ICT产业链提供政策解读、技术研发、市场应用和金融投资等全方位的服务和沟通合作机会,因其前沿、领先、前瞻和高效连接,贯通和满足ICT产业链各方利益和需求,PT展也被誉为中国乃至全球“ICT市场的创新基地和风向标”。中国电科展位思仪科技(仪器仪表板块)本次展会,中国电科重点展示了芯片仪表、5G、物联智联、专网通信、数字政府及数字身份认证六大板块领先技术及产品。作为中国电科集团下属股份制二级企业,国内电子测试测量仪器企业思仪科技主要在仪器仪表板块展示相关产品。1466信号发生器(下)和4082信号/频谱分析仪(上)3674矢量网络分析仪本次展会,思仪科技带来了“天衡星”系列高端测试测量仪器,包括1466信号发生器、4082信号/频谱分析仪和3674矢量网络分析仪。该系列尖端性能全面推向 110GHz,在信号纯度、调制带宽、分析带宽、扫描速度等核心指标以及稳定性、可靠性、环境适应性等方面显著提升,一专多能,进一步丰富信号模拟、信号分析和参数分析功能,通过仪器互联互通,面向移动通信、雷达、导航等各类测试场景提供灵活便捷的测试方案。4052系列信号/频谱分析仪思仪“天玑星”4052系列信号/频谱分析仪在2Hz~50GHz频段内可提供1.2GHz分析带宽、400MHz最大实时带宽的优异全面的信号分析能力,为移动通信、汽车电子、工业电子、教学研究以及航空航天与国防等领域用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测试解决方案。4052不仅具有卓越的射频性能,在功能方面也更全面、更丰富,能够提供相位噪声测试、模拟解调测试、实时频谱分析、矢量信号分析、噪声系数测试、音频分析、瞬态分析、绝对功率测量等丰富的测试功能,同时支持5G NR、LTE、NB-IoT等信号自动测量,为无线通信领域发展助力;支持脉冲压缩、调频连续波自动测量,为雷达探测领域发展保驾;支持群延迟、载噪比、噪声功率比等自动测量,为卫星通信领域发展护航。“天玑星”系列与高端系列“天衡星”形成良好的互补,为客户提供差异化选择。5292A物联网信号分析仪5292A物联网信号分析仪是一款通用的矢量信号分析仪,频率范围覆盖 10MHz~6GHz,具有良好的频率、功率测量精度和稳定度;支持模拟与数字调制信号、全制式的通信标准信号以及 NB-IoT、WiFi 和蓝牙信号分析功能,携带的数据采集功能支持用户将IQ 数据实时保存起来,用做后期数据分析。与市场现有产品相比,具有极高的性价比,该产品在终端芯片、终端、基站设备和系统的研制、生产、和维护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也可以用来组建高校的通信教学实验室。5256C 5G终端综合测试仪5256C 5G 终端综合测试仪拥有 8 个测试收发端口 (8T/8R)、大带宽采集处理能力以及丰富的测试运算资源,可覆盖 3GPPTS38.521-1 协议标准及 2G、3G、4G 及 WiFi、Bluetooth (BT)、NB-loT、C-V2X、GPS 终端 / 模组射频一致性测试。5252DE通信测试仪5252DE 通信测试仪具备宽频覆盖、大解析带宽、扫描速度快、接收灵敏度低等优点。接口丰富、具备干扰分析、无线信号测向定位场强测试、通信信号解析等多种测量功能。体积小、重量轻、供电灵活支持云操控、适合外场基站测试与部署。太赫兹测试系统毫米波太赫兹矢量网络分析系统可覆盖 170GHz ~ 260GHz 频段最高频段可扩展至 500GHz 功率范围 -40dBm ~ OdBm,功率精度+0.5dB 具备管芯、LNA、PA 等器件小信号参数、增益压缩测试功能可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宽带固态功率放大器思仪科技的微波毫米波固态功率放大器分频段覆盖 4kHZ-110GHZ,最大输出功率高至 200kW,具有输出功率大、工作频段宽等优点,主要应用于电磁兼容测试、微放电测试、大功率元器件性能测试、抗干扰测试等领域。在电子测量仪器领域,思仪科技长期致力于电子测试前沿技术的探索和研究,实现了高端重大科学仪器和通用电子测量仪器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形成了器部件、电子测量仪器、自动测试系统完整的产品体系。面向通信领域,形成了无线通信、数据通信、光纤工程等领域系列齐全的仪器与测试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导航、科研、教育等领域,为国家光纤干线、5G通信、北斗导航等重大工程提供测试保障。除了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外,中国电科旗下还有着眼未来通信发展,把握5G“新基建”机遇,打造以三代半导体为核心,涵盖一、二三代半导体,涉及射频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全产业链关健能力的IDM专业公司,并满足射频元器件自主保障需求,发挥产业带动效应。现场还展示了GaN晶圆、SiC MOSFET晶圆、AR/VR微显示器件等产品,以及在5G基站、新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物联网通信相关的方案

物联网通信相关的论坛

  • 物联网信息平台及应用 实验室建设方案

    物联网信息平台及应用 实验室建设方案什么是“物联网信息平台及应用实验室”?它与一般的物联网实验室有什么不同? 一般物联网实验室的特点: 以物联网传感层为核心,实验设备多为大量各种类型传感器,定位于小型传感器技术实验室; 忽视“物物相联”对于网络传输的极高要求,无法构建较大型的物联网实验平台; 与物联网应用层的需求脱节,偏重于传感原理实验,无法还原实际应用需求,导致所学难以致用。 物联网信息平台及应用实验室的特点:飞瑞敖物联网信息平台及应用实验室是结合了物联网传感层、网络层与应用层的特点,进行分层设计、整合实施、扎根应用、联系教学的模块化结构的整体解决方案。 前端传感器网络包括: 温湿度传感器等各类传感器件,通信接口包括WiFi无线、Zigbee无线、2G3G或工业串口等多种格式,可用于构建传感器网络; RFID设备(带RS232接口),可用于构建仓储、物流及人员管理的实验场景; 无线通信格式转换器件(如工业串口RS232或RS485转WiFi格式),可用于构建大型且复杂通信模式下的物联网实验场景; PLC(带RS232或RS485接口)及其控制的设备,可用于模拟工业生产现场控制与通信的实验场景; 视频采集设备,可用于模拟现场人员及场景监控的实验场景。 网络层无线传输设备: 网络层设备是由我司与北京邮电大学合作研发的第三代工业无线WiFi网络核心——“光载无线交换机”。 该产品将WiFi信号的产生、处理集中于内部(中央机房),以光纤实现大范围(200到5000米)分布,通过远端天线完成信号传输。 该产品可混合传输WiFi与2G3G4G以及其他无线信号,可为使用者节省大量的无线网络建设投资。 应用层设计与组成 本方案针对实际应用的多种需求而设计,包括物流管理、环境监测、智能楼宇、工业控制、视频监控等。 本方案可开设物联网基础性公共实验和专业性实验,包括室内电磁环境测试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物流管理实验等多种实验。 本方案还包括配套软件平台及实验指导书,从基础到深入、从原理到应用,全面体现物联网的各个环节。2. 相关的课程 http://img.cjdby.com/attachments_cd/forum/201108/10/14282326ddmzkfh6dcvd6w.gif 3. 布局及面积 布局建议:实验中心以1间或几间主要实验室组成,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可搭建外围实验(或应用)场景,如图书馆书籍管理、校园环境监测等实验场景。 主要实验室面积以60-180平米为宜,是主要实验和演示区域,可供20到40名学生进行课程实验。实验室和外围实验场景应提供良好的功能展示区,以便外界参观和学习。 外围实验场景面积不限,建议在每个演示点处设立宣讲牌或海报。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而调整设置。http://img.cjdby.com/attachments_cd/forum/201108/10/142822j7dj2vmjvjez0k2b.jpg 1. 环境监测实验详述 环境监测实验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对实验室、实验楼、其他校园设施(如校园湖泊、水体等)进行现场环境的模拟监测,将现场的温度、湿度、气体、光照等各类重要的环境数据信息统一监控。该实验可由学校师生自行组织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现场数据的采集及传送。针对校园的现场环境分别配置不同的环境传感器进行信息采集。传感器采集的信息先传送到附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SN)节点,再由节点完成数据格式转换后传送出去。 第二,网络交互。网络交互部分主要由WSN节点、WiFi模组及天线端组成。这部分主要负责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信息和WiFi摄像头的信息通过光载无线交换机送到连接Internet的服务器中。 第三,数据管理与专家系统。前两部分主要是通过不同的通讯形式将实际的数据传送出去。第三部分要管理所有的数据,并通过专家系统对实际情况做出判断,最终进行决策。 通过该实验,学校师生可以掌握现场环境勘测、传感器选型与架设、现场网络设计、无线数据转换与传输、基础通信技术及后台软件系统开发等多方面的知识,并提高实践演练和动手能力。2. 物流管理实验详述http://img.cjdby.com/attachments_cd/forum/201108/10/142850k7kx808k5kct85bk.jpg 目前,物流管理在各行各业的应用非常普及,从仓库码头、机场货运到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溯源、文件档案管理等等,RFID技术的应用日趋成熟并已成为当前物联网技术的主要部分。在本方案中,主要通过RFID标签和多种频率的读卡器以及网络层通信节点设备,来协助师生搭建物流管理实验平台,模拟真实应用场景,从理论学习入手,强化实践操作能力,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物联网科研与教学等方面的基础实验与应用平台。 搭建物流管理实验场景http://img.cjdby.com/attachments_cd/forum/201108/10/142850dazee6l7jx82ftzo.jpg 上图中描述的实验场景包括图书馆书籍管理、重要物资管理、资产设备管理、停车场管理及人员管理等多个物流管理实验场景,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搭建不同的实验场景,并可根据教学情况为师生提供灵活搭建其他物流管理实验平台的实验机会,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物联网解决方案案例:1.北京邮电大学物联网实验中心2.广东四会市城市规划局物联网应用方案3.中国电信广东电信研究院物联网实验中心4.广东省科学院自动化工程中心物联网实验中心5.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物联网实验室6.南昌工程学院物联网实验室7.合肥工业大学物联网实验室……

  • 工业物联网,释放工业生产新活力

    从机械化到电气化再到自动化,工业已经走过了三个阶段,同时也推动着制造业经历了三轮的升级换代。而伴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以智能化为特征的工业4.0时代已然开启。事实上日益竞争明显的市场也让传统制造企业感觉到转型、换一种商业模式经营的重要性,生产制造更加注重提升效率,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融合,能够收集和分析机器间的数据,实现更快、更灵活和更高效的流程,以降低成本生产更高质量的产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img]http://www.fptiot.com/qfy-content/uploads/2018/07/4a26eaaf0ab1594f9b4ef58fdc645d24.jpg?attachment_id=20586[/img]物联网IoT的发展使称重元器件和整机厂的战略定位开始变得模糊,称重产业从传统商业模式向物联网商业模式转型。物联网将加速推进称重产业从制造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型,带动设备故障监管、产品生命周期跟踪、设备运营效率与选型分析、服务快速启动及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全新服务需求。[img]http://www.fptiot.com/qfy-content/uploads/2018/07/8f23d22a1bff852c568bb1b177883196.jpg?attachment_id=20590[/img]智能制造必需打通物理世界和数字虚拟世界的隔阂,工厂运营者需要收集来自生产线底层数据信息,工业物联网成了智能制造升级的基础关键。如今,工业物联网(IIOT)正在入侵制造业,未来大多数设备都将是联网的,管理者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技术采集更多的现场信息,这些数据可能包括机器运行数据、产品数据、质检和流程数据等。 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和反馈,在制造工艺、生产流程、质量管理、设备维护和能源管理等具体场景中优化应用。[img]http://www.fptiot.com/qfy-content/uploads/2018/07/3ce272c0d965272205a7df78a6ac0f06.png?attachment_id=20592[/img]在企业的决策管理中,工业物联网通过企业内部数据的全面感知和综合分析,可以进行数据链决策,帮助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内部资源情况随时进行动态调整。而在企业信息化管理决策中,工业物联网可实现制造自动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形成完善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决策体系。

  • ZigBee(物联网)无线网络电能管理系统

    ZigBee(物联网)无线网络电能管理系统1.1 概述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出现了面向低成本设备无线联网要求的技术,称之为ZIGBEE,它是一种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的双向无线通信技术,主要适合于自动控制、远程控制领域及家用设备联网。  由于ZIGBEE的优越特性,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组网是一种比较合适的下行信道的实现手段。适合应用于一些短距离的无线网络的组网,例如写字楼、办公楼、宿舍楼、工厂等,适用于企业内部能耗监测及管理系统,尤其适用于一些布线困难旧楼改造的能耗管理系统中。而若将其与成熟的工业以太网和GPRS/CDMA上行信道结合,与后台管理主站组成一个完整的集抄和监控系统,则可以为远程管理提供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ZIGBEE与其他“最后一公里”技术比较见表1。表1 ZIGBEE与其他“最后一公里”技术的比较 载波PLCRS485ZIGBEE无线建网难度简单困难简单一次性投资小一般较大运行维护困难比较困难容易通信速度低高高可靠性差一般好实时监控不能能能1.2 ZIGBEE技术特点  ZIGBEE协议基于IEEE 802.15.4标准,从2004年发布ZIGBEE V1.0到最新的增加了ZIGBEE-PRO扩展指令集的ZIGBEE2006版本,ZIGBEE功能不断强大。ZIGBEE具备强大的设备联网功能(见图1),它支持3种主要的自组织无线网络类型,即星型结构(Star)、网状结构(Mesh)和树型结构(Cluster Tree),特别是网状结构,具有很强的网络健壮性和系统可靠性。与目前普遍应用的wi-Fi、Bluetooth等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相比较,ZIGBEE的特点主要有:http://www.acrel.cn/cn/products/common/upload/2011/03/04/134527c3.jpg图1 ZIGBEE网络拓扑分类  (1)工作周期短、收发信息功耗较低,并且RFD(Reduced Function Device,简化功能器件)采用了休眠模式,不工作时都可以进入睡眠模式。  (2)低成本。通过大幅简化协议(不到蓝牙的1/10),降低了对通信控制器的要求,以8051的8位微控制器测算,全功能的主节点需要32KB代码,子功能节点少至4 KB代码。  (3)低速率、短延时。ZIGBEE的最大通信速率达到250 kb/s(工作在2.4 GHz时),满足低速率传输数据的应用需求。ZIGBEE的响应速度较快,一般从睡眠转入工作状态只需15ms,节点连接进入网络只需30ms,进一步节省了电能。相比较,蓝牙需3~10 S、Wi-Fi需3 S。  (4)近距离,高容量。传输范围一般介于10~100 m,在增加RF发射功率后,亦可增加到1~3 km。这指的是相邻节点间的距离,若通过路由和节点间通信的接力,扩展后达到几百米甚至几公里。ZIGBEE可采用星状、片状和网状网络结构。由一个主节点管理若干子节点,最多一个主节点可管理254个子节点。  (5)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ZIGBEE的媒体接入控制层(Medium Access Control,MAC)采用CSMA/CA的碰撞避免机制,同时为需要固定带宽的通信业务预留了专用时隙,避免了发送数据时的竞争和冲突。ZIGBEE还提供了3级安全模式,包括无安全设定、使用接人控制清单防止非法获取数据以及采用高级加密标准(AdvancedEncryption Standard,AES)的对称密码,以灵活确定其安全属性。  (6)免执照频段。采用直接序列扩频在工业科学医疗(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ISM)频段,分别为2.4 GHz(全球)、915 MHz(美国)和868 MHz(欧洲)。1.3 ZIGBEE(物联网)无线网络电能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图2为ZIGBEE(物联网)无线网络电能管理系统网络拓扑图,整个网络主要由四部分组成:计量仪表、本地无线通信网络、远方通信网络以及数据交换设备。整个网络由计量仪表、ZIGBEE采集器(负责与仪表之间的通信)、ZIGBEE网络终端(负责与上层通讯网络的对接,譬如工业以太网等)、上层通信网络和数据交换存储设备。ZIGBEE无线通信管理系统一般采用的组网方式是MESH的网状网络,MESH网络能更好得保证通信质量,保证单一节点出现故障时不影响其他节点通信状态。http://www.acrel.cn/cn/products/common/upload/2011/03/04/134623ue.jpg图2 无线网络拓扑图1.4 ZIGBEE(物联网)无线网络电能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安科瑞为生产基地——江苏安科瑞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设计的针对生产用电进行管理的电能管理分析系统,是基于ZIGBEE(物联网)无线网络的电能管理系统,整个系统的组网采用ZIGBEE与RS485混合组网模式。  整个厂区共设8个集中监测点,分别位于配电间、层配生产动力柜、空调动力柜、排风机控制箱及位于配电末端的几个照明控制箱。每个监测点各设置无线ZIGBEE采集器一只,通过RS485总线对位于该监测点的电能计量仪表进行通讯组网;监控中心设置ZIGBEE网络终端一只,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考虑通讯的可靠性,于适当位置设置数只ZIGBEE中继路由器。系统的组网示意如图3http://www.acrel.cn/cn/products/common/upload/2011/03/04/13474we.jpg图3 ZIGBEE(物联网)无线网络电能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组网示意图http://www.acrel.cn/cn/products/common/upload/2011/03/04/1347584v.jpg  公司通过建立ZIGBEE(物联网)无线网络电能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的工厂试点工程,对ANEZB无线ZIGBEE通讯模块的实际参数进行了验证。详细参数见表2。表2 ANEZB系列ZIGBEE通讯模块性能参数表参数备注系统容量 工作频段2.4GHz不同信道,不同ID可以组成不同的子网。无线信道16个网络ID数255个子网容量 ZIGBEE网络终端1个网络中有时需要牺牲一些ZIGBEE采集器只作中继路由,防止个别节点通信不上。ZIGBEE采集器≤30个表计容量≤254个条件穿透距离(单位:米)备注空旷无障碍地方传输距离1200 24cm厚砖墙,宽4米的房间16(3堵墙)[/t

物联网通信相关的资料

物联网通信相关的仪器

  • 一、产品简介该平台主要由边缘计算智能网关、zigbee节点、蓝牙节点和Nbiot节点、lorawan节点等多种无线传感器节点构成。通过多种传感器的自由选择搭配,可以完成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慧校园,智能安防、物联网传感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为搭建4G/5G综合应用场景提供支持。涵盖了常见的物联网技术。实验平台框架图如下:实验平台框架图实验箱实物图二、部分实验案例(1)Linux I2C 驱动实验(2)Sht20温湿度计应用实验(3)LTE 4G通信实验(4)QTest综合测试应用实验(5)BLE传感器实验(6)ZigBee网络拓扑实验(7)RFID实验(8)ZigBee PC端实验三、经典案例智慧城市实验平台实验智慧城市实验平台实现了从终端到物联网网关到物联网云端,再到APP服务端四者之间完整物联网通讯,本系统通过在学校安装部署LoRaWAN基站以及各终端达到以下目标:实现停车场管理, 资产定位,智能安防等。物联网云平台智能家居实验丰富多样的可视化控件库,通过拖拽、简便配置即可完成美观的UI设计。
    留言咨询
  • 佰马工业级无线路由器,业界率先支持MQTT MQTT,具有开源、可靠、轻巧、应用简单等优势。在工业通信领域,MQTT越来越多地被用户了解与应用。为客户提供智慧可靠的无线通信产品是佰马经营与创新的核心。在工业无线通信领域,经过研发团队的不懈努力,佰马5G/4G工业级无线路由器于业界率先支持MQTT协议。 佰马MQTT路由器,快速对接云平台 通过佰马MQTT路由器,现场终端设备可快速便捷地连接到云平台。目前成功对接的云平台包括:阿里云、华为云、AWS、腾迅云、百du云、根云、机智云、中国移动oneNet、Amazon云等。 全系列产品支持MQTT,协助客户快速实现物联网+ 佰马5G/4G工业级路由器产品线已全部支持MQTT,丰富的产品选择,协助客户快速实现物联网+。支持MQTT的工业级无线路由器包括: BMR200系列双口路由器、BMR400系列四口路由器、BMR500系列导轨式5口路由器、BMR420工业级双卡路由器、BMR520工业级双卡路由器等。 兼容主流协议 佰马5G/4G工业级无线路由器,采用工业级设计,LINUX系统,兼容的主流协议包括:TCP(自定义TCP、FTCP、HTCP)、UDP、MODBUS(MODBUS TCP、MODBUS RTU)、HTTP客户端、TCP服务器、MQTT、212协议(选配)。 BMR200系列MQTT路由器 佰马BMR200工业级无线路由器, 欧盟CE认证,支持MQTT协议,网络覆盖5G/4G/3G。恶劣环境适用,VPN虚拟专网。具有2路网口、1路RS232、1路RS485。广泛应用于远程监测、远程控制等领域 BMR400系列MQTT路由器 集全网通路由、WIFI路由、本地存储等强大功能于一体;支持MQTT协议,标配4路LAN口、1路WAN口、1路RS485、1路RS232,软硬件看门狗,VPN虚拟专网,欧盟CE认证,恶劣环境适用。 BMR500系列MQTT路由器 佰DIN导轨式安装,欧盟CE认证,集全网通、高速路由、WIFI覆盖、本地存储等旗舰功能于一体;标配4组LAN口、1组WAN口、1组USB接口;2组DI数字量输入,2组继电器输出,支持端子形式RS485、RS232。软硬件看门狗,VPN虚拟专网,欧盟CE认证,恶劣环境适用。 BMR420系列双无线网络备份MQTT路由器 支持两个不同运营商网络同时在线,支持双无线网络备份,有线与无线切换备份。当一条运营商网络存在盲点、波动、中断时,能快速自动切换到另一运营商网络,确保通信稳定畅通。 BMR520系列双无线网络备份MQTT路由器 BMR520是一款支持MQTT的双卡双待双无线工业级路由。支持两个不同运营商网络同时在线,支持双无线网络备份,有线与无线切换备份。导轨式安装。
    留言咨询
  • 盟莆安电子,英文名:mPower Electronics )Co.Ltd., 成立于2016年3月22日,公司总部mPower Electronic, Inc. 位于美国加州硅谷。盟莆安电子是集团全球研发和生产基地,是气体检测报警产品和系统的供应商。MP290F兼容mPower Electronics多种气体检测设备。检测设备,固定式探测器或者控制器可以与MP290F通过多种方式(无线 / 4~20mA / RS485 Modbus)连接,可实时将检测设备信息,包括数据、报警以及位置信息传至监控中心;内置的4G模块可实时将数据汇总到云端。MP290F支持有线或者无线等多种数据接入方式,供电方式可选择现场供电或者能源站供电(mEnergy)。内置备电、防爆设计等特点,MP290F与各种气体探测设备的组合可以被广泛的应用在工业安全、环保、消防应急救援等领域。主要特点及性能优势• 支持多种接入方式:无线 / 4~20mA / Modbus• 无线连接最多16个气体检测仪同时连接• Modbus连接最多64个设备• 内置全网通LTE模块,可实时上传数据至云端• 支持云端远程配置• 遵循网络安全的工业标准的通信和系统MP290F规格及仪器指标尺寸180 mm x 213 mm x 127 mm(不包括天线和安装支架)重量1500g外壳材料 铝合金,天线,和玻璃窗口等除外使用寿命10年,不包括电池防护等级IP66工作温度湿度-40℃~55℃;0~95%RH(无冷凝)主电12~28 VDC 2A备电可充电锂离子电池,3.7V/2000mAh电池运行时间6小时无线接入Lora,16通道可选无线功率大17dBm无线传输距离大于500米(固定式无线网关)大于1200米(固定式无线网关)Modbus接入隔离RS485,支持MOUNTI、VTAlarm、mController等模拟量输入1路,4~20 mA, 3线制 (24 VDC, 500 mA)本地通信接口板载UART端口,标配云端通信接口LTE, 全网通指示灯3个三色指示灯:电源/设备/互联网状态中继输出1路,24V, 2A, 选配安全认证Ex d IIC T6 Gb安全芯片标配质保2年标准配置• 主机选配• 中继输出支持的仪器• MOUNTI• POLI• NEO• VT311青岛路博环保创建于2003年,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是一家集环保科研、设计、生产、维护、销售和系统运营为一体的综合型高新技术企业。 路博环保拥有烟尘治理、废气回收、有机废气吸附脱附等工业废气治理方面几十种专利技术和产品,经过多年工况考核,系统运行平稳,处理效果良好,得到用户广泛好评。多样性的产品体系、强大的技术支撑、完善的工程队伍配置和优质的售后服务,已经帮助众多企业摆脱了环境污染的诟病,同时将废弃物有效地回收利用,不仅让客户节约了能源,同时还帮助客户节省了投资与运行成本。
    留言咨询

物联网通信相关的耗材

  • 咸阳ECS-7000MF通风能效控制器与建筑设备管理系统
    一、系统概述:许经理 一八〇 六六 八七 二二 三九建筑电气设备监控管理系统是按照国家现行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建筑设备监 控系统工程技术规则》(JGJ/T334)、《公共建筑能耗远程监测系统技术规则》(JGJ/T285) 和《绿色建筑评 价标准》(GB/T50378)等的有关规定,以综合管理平台软件和工业级监控主机为核心,以现场控制器为单元, 通过符合工业标准的管理网络对分布于监控现场的现场控制器(或区域智能分站)进行连接,通过末端 设备(包括传感器和执行器)对建筑内的机电设备如冷热源、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给排水、供配电、照明、 电梯等以及能耗、建筑内部环境等实施集中监控和管理,并进行分类管理,优化用能结构,降低能源消耗,提升建筑机电设备运行效率,优化建筑综合性能。一、产品功能IP型智能DDC模块:1、1路Pyxos、2路RS485、1路10/100以太网通信接口、可对外通信链路供电2、8路通用输入、4路数字量输入、4路模拟量输出、8路数字量输出3、以太网口支持BACnet IP、Modbus TCP、UDP、TCP、FTP等4、串口支持万能协议转发、BACnet MSTP、Modbus-RTU协议等5、Modbus网关支持,内置WEB服务,固件升级6、可实现逻辑组态,能完成时钟、逻辑、排程、网关等功能于一体。总线型智能DDC模块:1、1路Pyxos、2路RS485通信接口、可对外通信链路供电2、8路通用输入、4路数字量输入、4路模拟量输出、8路数字量输出。3、串口支持BACnet MSTP、Modbus-RTU等DDC扩展模块:1、1路Pyxos、1路RS485通信接口、支持通信链路供电。2、16路数字量输入、8路数字量输出。3、串口支持BACnet MSTP、Modbus-RTU等空调联网区域控制器:1、1路Pyxos、3路RS485、2路RS485或者RS232串口,1路10/100以太网通信接口、可对外通信链路供电2、以太网口支持BACnet IP、Modbus TCP、UDP、TCP、FTP等3、串口支持万能协议转发、BACnet MSTP、Modbus-RTU协议等4、Modbus网关支持,内置WEB服务,固件升级5、可实现逻辑组态,能完成时钟、逻辑、排程、网关等功能于一体。三、产品型号:ECS-7000MF风机节能控制器ECS-7000MB水泵节能控制器ECS7000MKT/空调/新风机组节能控制器ECS-7000MU通用节能控制器ECS-7000MU电梯节能控制器ECS-7000MZM/8 照明节能控制器LLAW-PF风机能效控制器LLAW-XF新风机组能效控制器LLAW-KT空调机组能效控制器LLAW-ZM/08照明控制模块LLAW-QW排水泵能效控制器四、为什么选择亚川科技1、 技术人员为您设计系统方案,做系统二次设计优化设计;2、 技术服务人员指导施工现场布线或负责现场布线;3、根据施工环境现场调试每一台设备的参数,使之切合使用;4、根据应用环境现场调试监控中心的本地系统和云平台监控系统;5、主动配合与其它监控系统联网/调试;6、现场举办技术讲座、免费对工程技术人员及维护人员进行培训,使其能掌握所用装置的性能,与后台监控系统和云平台的组成,调试与维护等。五、亚川业绩阎良龙记观园蒲城龙记观园北京大华山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分局咸阳市渭城区广德路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合作街办静宁县高城寨项目西咸新区第二小学项目南京高淳宝龙D地块喻嘉园(KCGD2018-24号地块)住宅项目云南昆明市保利城二期喻梦园项目六、主营产品建筑设备节能管理系统风机节能控制器智慧建筑运维系统楼宇自控BA通用节能控制器强弱电一体化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水泵节能控制器空气质量监控系统空调节能控制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新风节能控制器余压监控系统冷却泵节能控制器冷却塔节能控制器中央空调计费节能管理系统冷水机组节能控制器电气综合监控系统热水循环泵节能控制器
  • 双联网碳支持膜
    当样品放在电镜中观察时,“载网支持膜”在电子束照射下,会产生电荷积累,引起样品放电,从而发生样品飘移、跳动、支持膜破裂等情况。所以,人们考虑在支持膜上喷碳,提高支持膜的导电性,达到良好的观察效果。这种经过“喷碳的载网支持膜”,简称“碳支持膜”,一般膜厚度为7-10nm。 碳支持膜是以有机层为主,膜层较薄,背底一般影响很小。通常用水或乙醇分散样品,支持膜均不会受腐蚀。载网材料有镍网和钼网两种;如果您的样品属于磁性粉末样品可以使用两种方法:1.树脂包埋,超薄切片;2.可以使用双联网碳支持膜。
  • 北京新兴百瑞 双联网 铜 钼 镍
    各类双联网 不带碳膜

物联网通信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