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家

仪器信息网物理化学家专题为您整合物理化学家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物理化学家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物理化学家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物理化学家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物理化学家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物理化学家相关的资讯

  • 巨星陨落|著名物理化学家张存浩先生逝世,享年96岁
    7月1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发布《张存浩先生讣告》。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化学家,我国高能化学激光领域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分子反应动力学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张存浩同志,因病救治无效,于2024年7月12日13时0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张存浩,山东无棣人,1928年2月出生,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工系,1950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及化学部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执行局成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等。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部委员(院士),1992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科学报国追梦人 2013年国家最高科技奖张存浩)新中国成立初期,张存浩先生排除万难回到祖国,一生中为满足国家需求多次改变科研方向。他长期从事催化、火箭推进剂、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取得多项国际先进成果。研制出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的高效熔铁催化剂,与合作者首次提出固体推进剂燃速的多层火焰理论,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放电引发脉冲氟碘化学激光器。在国际上首创研究极短寿命分子激发态的“离子凹陷光谱”方法,并用该方法首次测定了氨分子预解离激发态的寿命为100飞秒,该成果被《科学》主编列为亚洲代表性科研成果之一。张存浩先生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几十年来,他积极创造和提供有利条件,促进团队中一批中青年骨干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在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期间,积极推动设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组织制定了资助青年科学家成长的政策和制度、着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科研环境,为优秀青年科学家的快速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讣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民主同盟杰出盟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党组书记、第二届和第三届主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原所长,著名物理化学家、我国高能化学激光领域的莫基人和开拓者、分子反应动力学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张存浩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7月12日13时0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 96岁。建国初期,张存浩先生排除万难回到祖国,一生中为满足国家需求多次改变科研方向。他长期从事催化、火箭推进剂、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取得多项国际先进成果。研制出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的高效熔铁催化剂,与合作者首次提出固体推进剂燃速的多层火焰理论,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放电引发脉冲氟碘化学激光器。在国际上首创研究极短寿命分子激发态的“离子凹陷光谱”方法,并用该方法首次测定了氨分子预解离激发态的寿命为 100 飞秒,该成果被《科学》主编列为亚洲代表性科研成果之一。张存浩先生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几十年来,他积极创造和提供有利条件,促进团队中一批中青年骨干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家。在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期间,积极推动设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组织制定了资助青年科学家成长的政策和制度、着力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科研环境,为优秀青年科学家的快速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张存浩先生用生命谱写了精彩的人生,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科技事业,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卓越贡献和高尚品格受到国内外科学家的广泛赞誉和敬仰。他的逝世是我国科技界的重大损失!我们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张存浩先生!张存浩先生永垂不朽!张存浩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24年7月16日上午9时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联系方式:自然科学基金委:陈跃,010-62328024,15605178179,传真:010-82371297大连化物所:杨彦博,0411-84379198,18342284205,传真:0411-84691570,邮箱:mianhuai@dicp.ac.cn张存浩先生治丧工作组2024年7月13日
  • 讣告|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朱起鹤院士逝世,享年100岁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朱起鹤,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2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朱起鹤,1924年7月12日生于北京。1947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化工系。1951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化学系博士学位。1951年春回国后曾在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化学系任教。1952年冬调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长期担任物理教学工作,曾参加核反应堆设计和多项激光应用项目。1978年初调高能物理研究所,负责超导磁体、超导微波腔和激光加速等科研项目。1981年调化学所,负责创建分子反应动力学实验室。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起鹤主要从事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先后研制成6台具有国际水平的利用分子束和激光的大型实验装置,并用这些装置开展多方面的科研工作。在分子光解研究中,得到碘代烷烃、卤代烯烃和酮类等分子的光解规律,并提出微观反应机理。在团簇研究中,首次发现一类新的含氢碳团簇,并提出筒状结构 还发现一系列金属与硫的二元团簇,得到其组份规律、稳定性、光解规律和团簇的形成动力学等。
  • XRD领域巨星陨落:中科院院士、著名物理化学家梁敬魁逝世
    p   据中国科学院官方微博消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梁敬魁同志,于2019年1月19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br/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35a751ad-890c-49ec-a45e-a1c40654b1a9.jpg" title=" 3.jpg" alt="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1c59aa7a-9c74-43c6-a09c-47b28ab26821.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梁敬魁主要在晶体结构化学、材料科学和固体物理三个交叉领域从事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在功能材料的多晶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相图和点阵常数精确测定方面作了大量系统的工作。曾著有《粉末衍射法测定晶体结构(上下册)》等XRD领域经典书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2225435e-c604-4588-8a5b-b45337571f78.jpg" title=" 4.jpg" alt=" 4.jpg" / /p p br/ /p

物理化学家相关的方案

物理化学家相关的论坛

  • 拿化学奖的38个物理化学家在哪里……

    化学奖授予埃里克·白兹格,斯特凡·W·赫尔,威廉姆·艾斯科·莫尔纳尔,以表彰他们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由于他们的成就,光学显微镜现在可以进入纳米世界了。   ……等等,这不是物理学奖么?上一个因为显微镜(电子隧道显微镜)而获奖的都是拿的物理学奖啊……   化学奖公布之后,诺贝尔奖官推立马开始自黑:算上今年已经有38个人因为物理化学领域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了……我诺贝尔大理综奖万岁!   有哪38个人呢?八一八吧。   1901年,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发现了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溶液渗透压”。第一届的化学奖就带有物理味儿,确实是开了一个好头!   1903年,斯凡特·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提出了电离理论”。   1909年,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对催化作用的研究工作和对化学平衡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原理的研究”,看起来很化学的,但是确实是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   1914年,西奥多·威廉·理查兹因为“精确测定了大量化学元素的原子量”而获奖。咦好像不太对……你说有什么元素不是化学元素!摔!   1920年,瓦尔特·能斯特,“对热化学的研究”;其实擦边球啦,热学……明明是物理学……   1922年,弗朗西斯·阿斯顿“使用质谱仪发现了大量非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并且阐明了整数法则”……嗯,参照楼上理查兹。   1925年,里夏德·阿道夫·席格蒙迪“阐明了胶体溶液的异相性质,并创立了相关的分析法”。   1926年,特奥多尔·斯韦德贝里因为“对分散系统的研究”而获奖。这个研究跟超速离心有关,算是物理方法吧。   1932年,欧文·朗缪尔因为“对表面化学的研究与发现”而获奖。表面化学是什么呢?就是表面活性剂(洗涤剂blabla)之类的东东。   1934年,哈罗德·克莱顿·尤里“发现了重氢”……隔壁物理学奖研究氢同位素的海森堡发来贺电。   1936年,彼得·德拜“通过对偶极矩以及气体中的X射线和电子的衍射的研究来了解分子结构”。分子嘛,还勉强算化学……   1948年,阿尔内·蒂塞利乌斯“对电泳现象和吸附分析的研究,特别是对于血清蛋白的复杂性质的研究”。   1949年,威廉·吉奥克“在化学热力学领域的贡献,特别是对超低温状态下的物质的研究”。其实隔壁物理学奖研究低温获奖的真不少(比如苏联的卡皮查和荷兰的昂内斯),该不会是物理学奖不要的吧【误】   (2人)1956年,西里尔·欣谢尔伍德以及尼古拉·谢苗诺夫“对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这个机理其实算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   (3人)1967年,曼弗雷德·艾根、罗纳德·乔治·雷伊福特·诺里什、乔治·波特“利用很短的能量脉冲对反应平衡进行扰动的方法,对高速化学反应的研究”。物理化学方法。 1968年,拉斯·昂萨格“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倒易关系,为不可逆过程的热力学奠定了基础”。看来热力学是物化“交融”的热点啊。   1971年,格哈德·赫茨贝格“对分子的电子构造与几何形状,特别是自由基的研究”。   1977年,伊利亚·普里高津“对非平衡态热力学的贡献,特别是提出了耗散结构的理论”。又一个热力学。   1983年,亨利·陶布“对特别是金属配合物中电子转移反应机理的研究”。   (2人)1985年,赫伯特·豪普特曼和杰尔姆·卡尔“在发展测定晶体结构的直接法上的杰出成就”。   (3人)1986年,达德利·赫施巴赫、李远哲、约翰·查尔斯·波拉尼“对研究化学基元反应的动力学过程的贡献”   1999年,亚米德·齐威尔“用飞秒光谱学对化学反应过渡态的研究”,又是物理工具、化学研究。   (3人)2002年,约翰·贝内特·芬恩、田中耕一、 库尔特·维特里希,分别用软解析电离法和核磁共振谱学对生物大分子进行鉴定和结构分析。也是算物理方法吧。   (3人)2000年,艾伦·黑格、艾伦·麦克德尔米德、白川英树“发现和发展了导电聚合物”;   2011年,丹·谢赫特曼“发现了准晶体”。   (3人)2013,马丁·卡普拉斯、迈可·列维特、阿里耶·瓦舍尔“为复杂化学系统创造了多尺度模型”。   今年2014年,又有三个物理化学领域的人获奖。   其实,诺贝尔官方之外,也有好一些有“物理学奖”的味道……   1908年,大名鼎鼎的欧内斯特·卢瑟福因为“对元素的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而获得了化学奖。但是卢瑟福是一个非常有节操的科学家,名言是——“科学要么是物理学,要么是集邮”。好的于是我们把化学奖愉快地颁发给了他。   接下来是1911年的玛丽·居里。她以前就拿过物理学奖,这次拿化学奖是因为“发现了镭和钋元素,提纯镭并研究了这种引人注目的元素的性质及其化合物”。我们可以理解为物理是对放射性的研究,然后把元素提取出来就是化学了,好的get√……这事儿还没完,1935年,伊伦·约里奥-居里以及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居里夫人的女儿和女婿,“合成了新的放射性元素”。母亲居里含笑点头。   1959年,雅罗斯拉夫·海罗夫斯基“发现并发展了极谱分析法”。这又是一种采用物理手段研究化学的方式——用电流。   1964年,多萝西·克劳福特·霍奇金“利用X射线技术解析了一些重要生化物质的结构”。嗯物理奖也发给过用X射线观察各种晶体的布拉格一家呢……   1982年,英国的阿龙·克卢格“发展了晶体电子显微术,并且研究了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核酸-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显微术!   然后是这条耐人寻味的……1960年,威拉得·利比“发展了使用碳14同位素进行年代测定的方法,被广泛使用于考古学、地质学、地球物理学以及其他学科”。我大化学终于对其它科学(除了物理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 【分享】J美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 吉布斯

    中文名称: 吉布斯   外文名: Josiah Willard Gibbs   生卒年: 公元1839-1903年   故居: 美国康涅狄格州   洲: 北美洲   国别: 美国   省: 康涅狄格州   吉布斯美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1839年2月11日生于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他的父亲是耶鲁学院教授。1854-1858年在耶鲁学院学习。学习期间,因拉丁语和数学成绩优异曾数度获奖。1863年获耶鲁学院哲学博士学位,留校任助教,讲授拉丁语和自然科学。1866-1868年先后到巴黎、柏林和海德堡留学。在法、德两国听了不少著名学者的演讲。1869年回国后继续任教。1871年到1903年任耶鲁学院的数学物理教授。1897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曾获得伦敦皇家学会的科普勒奖章。1903年4月28日在纽黑文逝世,终年64岁。吉布斯从不低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但从不炫耀自己的工作。他的心灵宁静而恬淡,从不烦躁和恼怒,是笃志于事业而不乞求同时代人承认的罕见伟人。他毫无疑问可以获得诺贝尔奖,但他在世时从未被提名。研究领域:1、化学热力学:吉布斯在1873-1878年发表的三篇论文中,以严密的数学形式和严谨的逻辑推理,导出了数百个公式,他提出了化学势的概念,特别是引进热力学势处理热力学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关于物相变化的规律,把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应用于化学,为化学热力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为物理化学奠定理论基础。2、1902年,吉布斯把玻尔兹曼和麦克斯韦所创立的统计理论推广和发展成为系统理论,对由大量微观粒子组成的系统的统计热力学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从而创立了近代物理学的统计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同时提出涨落现象的一般理论。3、吉布斯还发表了许多有关矢量分析的论文和著作,把矢量分析用于解决结晶问题和计算行星和彗星的轨道,奠定了这个数学分支的基础。他的关于矢量分析的论文虽然未正式发表,但被收入到1901年出版的有关教科书中。此外,他在天文学、光的电磁理论、傅里叶级数等方面也有一些研究和著述。作品:《图解方法在流体热力学中的应用》(1873年)《论多相物质的平衡》(1876-1878年)《统计力学的基本原理》(1902年)《用平面方法对物质热力学性质进行几何表示》(1873年)获得奖项:1550年被选入纽约大学的美国名人馆,并立半身像以纪念。

  • 【分享】《基础物理化学》

    【分享】《基础物理化学》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032448.shtml]基础物理化学(上册)蔡秉新主编.pdf[/url][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032449.shtml]基础物理化学(下册)张季爽-申成主编.pdf [/url][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07/200807122041_97771_1611921_3.jpg[/img]目录:上册绪论1 化学中的一些基本量与气体 11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元素12化学中常用的基本量13物理量的表示及其运算14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15气体定律16 实际气体17 超临界流体性质及其应用简述小结思考题习题科学家及其思想方法——原子论提出者道尔顿2 热力学概论21 热力学的基础与内容 22 热力学的方法和局限性23 化学热力学的任务24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25 热力学系统的能量及能量传递形式26 热力学系统的体积功与可逆体积功 小结思考题习题科学家及其思想方法——物理化学家范特霍夫3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31 热力学第一定律 32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单纯物理变化过程中的应用33 卡诺循环34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应用小结思考题习题科学家及其思想方法——化学热力学奠基人吉布斯4 热力学第二定律41 自发变化的共同特征 42 热力学第二定律43 卡诺定理44 熵45 克劳修斯不等式和熵增加原理46 熵变的计算及熵的物理意义47 亥姆霍兹能与吉布斯能48 热力学基本方程49 热力学第三定律与规定摩尔熵41 偏摩尔量与化学势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科学展望——热力学的研究5 多组分系统的组分性质与混合性质51 多组分系统的组成表示法52 实际气体的逸度53 理想液态混合物54 理想液态稀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55 稀溶液的依数性56 真实液态混合物与真实溶液*57 超额函数58吉布斯-杜亥姆方程小结 思考题 习题科学家及其思想方法——飞秒化学的先驱者泽伟尔6 相平衡61 几个基本概念62 相律及其作用63 单组分系统的相平衡64 双组分系统的相平衡*65 三组分系统的相平衡*66 高级相变小结 思考题 习题 科学家及其思想方法——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大师谢苗诺夫7 化学平衡 71 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72 平衡常数的获取与平衡组成的计算73 水的电离平衡与pH值74 一元弱酸与一元弱碱的电离平衡75 多元弱酸的电离平衡76 共轭酸碱对平衡——缓冲溶液77 盐类的水解平衡78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79 化学平衡移动71 与化学平衡相关的几个化学问题小结 思考题 习题科学家及其思想方法——电离学说的创立者阿伦尼乌斯8 酸碱理论和电解质离子的电迁性质 81 酸碱理论的新发展*82 超强酸和超强碱简介83 氧化还原反应84 电解和法拉第定律85 离子的迁移数86 电导率与摩尔电导率87 离子独立移动定律88 电导测定的应用89 离子活度与离子的平均活度81 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科学展望——离子学科中存在的疑难问题9 电化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91 有关电池的一些基本概念92 可逆电池及韦斯顿标准电池93 可逆电池的热力学94 可逆电池电动势及标准电动势的测定95 电极电势与电池电动势96 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97 可逆电极的类型98 原电池电动势计算与原电池设计99 电动势测定的应用91 电势-pH图及其应用911 电解时的电极电势 912 分解电压 913 极化作用 914 氢超电势与电流密度的关系915 电解时电极上的反应 916 金属的腐蚀917 化学电源 小结思考题 习题 科学展望——电极学科中的疑难问题与电化学新领域1 化学动力学基础11 化学动力学的任务、目的与发展 12 反应速率表示法13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4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5 基元反应速率理论介绍16 复杂复合反应的动力学分析17 各类特殊反应的动力学分析小结思考题习题科学展望——化学动力学的研究11 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111 表面吉布斯能和表面张力 112 弯曲表面下的附加压力113 固体表面上的吸附作用114 气-固表面的催化作用115 溶液表面的吸附116 表面活性剂及其作用117 胶体及其性质118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小结思考题习题科学展望——溶胶凝胶技术的新应用参考文献附录关键词索引后记下册前言12量子力学基础*121量子论的形成122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123物质波的表达及意义12.4测不准原理 12.5量子力学的基本假设与薛定谔(Schrōdinger)方程*126 势阱中自由粒子的运动 小结 思考题习题科学家及其思想方法——从量子假设看普朗克的思想方法科学展望——超晶格和量子阱的研究13 原子结构与性质131单电子原子的薛定谔方程及其解132单电子原子的状态133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图形表示134量子数和力学量135电子的自旋运动与泡利原理136多电子原子的结构137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系138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139原子的能级和光谱小结思考题习题科学家及其思想方法——光量子论的建立和爱因斯坦的思想方法科学展望——玻色-爱因斯坦凝质14 双原子分子的结构141离子键理论142氢分子离子的结构143分子轨道理论144氢分子的结构145价键理论146同核双原子分子的结构 147异核双原子分子的结构小结思考题习题科学家及其思想方法——原子结构的量子理论和玻尔的思想方*15 分子的对称性151对称元素和对称操作152分子点群153分子点群的确定154分子的对称性和旋光性小结思考题习题科学家及其思想方法——类比法与波动力学的形成科学展望——绿色化学16 多原子分子的结构161杂化轨道理论*162定域和离域MO及饱和多原子分子结构163缺电子分子的结构小结思考题习题科学家及其思想方法——鲍林的科学贡献和研究方法17 共扼分子的结构171休克尔分子轨道法(HMO)172苯的离域π键173离域π键的形成条件和类型174分子图和共轭分子的性质175分子轨道的对称性和反应机理小结思考题习题科学展望——分子设计与分子工程学18 分子的电学性质、磁学性质和分子间作用力181分子的电学性质182分子的磁学性质183分子间的作用力184范德华引力与物质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185 氢键186 分子的键参数和几何构型小结思考题习题科学展望——分子的自组装和超分子*19 原子簇化学191导论192硼烷193主族簇合物和团簇194过渡金属簇合物195过渡金属簇合物的催化作用小结思考题习题科学展望——分子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20 分子光谱201分子光谱概述202双原子分子的转动光谱203双原子分子的振动光谱204拉曼光谱205分子的电子光谱小结思考题习题科学展望——化学的发展与前沿21 晶体结构211晶体结构的周期性和点阵理论212晶体结构的对称性213密堆积原理和金属晶体结构214离子晶体的结构215非金属元素单质的晶体和分子晶体结构简介216共价键型晶体和混合键型晶体简介217晶体的X射线衍射*218粉末衍射法和物相分析*219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简介小结思考题习题科学展望——材料科学的发展参考文献附录Ⅰ国际单位制(SI) Ⅱ一些物理和化学的基本常数(1986年国际惟荐值)Ⅲ常用的换算因数中外文人明对照表关键词索引后记

物理化学家相关的资料

物理化学家相关的仪器

  • 梅特勒托利多合成工作站OptiMax™ 为化学产品和工艺的研发提供了一个简易的平台,它采用模块化控温技术,能覆盖整个温度范围而不需要外接低温冷却器。强大的固态升温和降温装置能够高精度、高重现性的控制反应釜内混合物的温度。自动控温装置提供必要的性能,保证在整个温度范围(夹套温度Tj从-40~730℃至180~730℃)都具有优越的升温和降温速率。即使对于有大量反应热产生的化学反应,也能保持恒定的温度,确保反应动力学不受影响。同时,它的触摸屏控制,可以提前编制任务序列,系统自动执行,系统自动监控,无需留人看守。全自动的加料方式,以及全面的过程信息使化学家能更快的作出正确的决定,以提供效率。表征反应过程的同时,优化反应路线,进而缩短研发时间和降低研发成本,让化学家能够从容地应对当今全球化学研发市场的激烈竞争、快速、高效地交货。 仪器特点/功能:1)无需油浴、冰浴或低温冷却设备 即可达到-40~730℃至180~730℃2)简便高效的触摸屏控制方式 免除冗长的培训3) 轻便小巧的外形 节约实验室操作空间4) 窗口和背景灯的设计 反应现象随时清晰可见5) 灵活多样的选择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体积的反应釜和搅拌6) 精确控制工艺条件 卓越的重现性7) 数据采集并保存功能 所有数据均可追溯8)全面的过程信息 在线显示实验过程参数和热流曲线技术参数:温度范围:-40~180~730℃ (夹套温度)温度模式: 夹套(Tj)模式,反应物(Tr)模式,蒸馏模式,结晶模式反应釜: 工作体积有250mL,500mL,1000mL三种。搅拌桨 : 下压式搅拌桨(玻璃,HC-22),锚式搅拌桨(玻璃,HC-22),半月式搅拌桨(联体式反应釜专用)搅拌速度: 30 ~ 1200 rpm (+/-5 rpm)尺寸: 388 x 414 x 539mm (宽,长,高)重量 : 35公斤应用领域:主要应用在精细化学品 ,特殊化学品以及生物制药行业里,该产品在实验室既可以帮助化学家更及时的合成新的化合物,以用于应用测试。也能在表征反应过程的同时,优化反应路线,进而缩短研发时间和降低研发成本。
    留言咨询
  • NanoWizard Sense+秉承了NanoWizard系列产品一直以来的杰出性能表现。架构升级与硬件优化带来了最高的力学稳定性、热学稳定性与杰出分辨率。即便在倒置光学显微镜平台上,NanoWizard Sense+也可以发挥其最高性能。基于NanoWizard系列产品雄厚的技术积累与长期的技术领先优势,这是一款真正的多用途高效纳米表征平台。无论是在气体环境还是液体环境中,NanoWizard Sense+均可以对包括生物软样品、高分子样品、纳米材料以及超硬样品在内的多种复杂样品进行高质量、多维度的表征。在获取高分辨形貌的同时,带来力学、电学与热学的多种物理化学信息,广泛的用于纳米技术、二维材料、高分子材料、能源、半导体、OLED、环境、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产业升级。独家的防水、防蒸汽与抗腐蚀专业设计,独特的探针扫描技术,结合模块的功能组件,带来了优异的拓展性与灵活性。借助NanoWizard Sense+,研究人员可以在多种复杂环境中开展科学实验与样品测试。源自JPK的NanoWizard系列产品一直是生物学领域应用的领导者。结合倒置光学显微镜与多种高级光学技术,NanoWizard Sense+可以从单个生物分子到活细胞甚至组织的尺度进行形貌表征与物理化学信息测试。
    留言咨询
  • 重新构想和设计的 Agilent 8355 SCD 标志着硫化学发光检测技术 25 年来的第一次重大改进,使这项技术更加可靠且更易于使用。重新构想的检测器具有出色的灵敏度与特异性,且由于采用减少了 50% 组件的简化燃烧头设计而更易于维护。过去需要花费一小时的最常见服务程序如今仅需 10 分钟即可完成。8355 使用双等离子体燃烧器使含硫化合物在高温下燃烧生成一氧化硫 (SO)。光电倍增管可检测由 SO 和臭氧发生化学发光反应而产生的光。实现线性、等摩尔的硫化物响应,大部分样品基质都不会对其产生干扰。硫化物几乎在化学和生物化学的所有领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石油和化学品领域,含硫化合物通常被认为是对产品和加工有害的。例如,众所周知,含硫化合物有毒,是催化剂毒物。另一方面,含硫化合物具有某些性质,例如在天然气和液态石油气中加入硫醇类气味剂。 原油和天然气中硫的含量通常会不断增加,而环境法规则要求降低燃料中的硫含量。这两种背道而驰的需求就要求业内技术人员、化学家和工程师们提高其对硫加工过程的认识;用于测定硫的分析仪器可提供所需的信息。硫化学发光检测器技术不仅能让用户测定总硫,还可以测定单个硫形态,这样获得的信息比只测定总硫更加丰富,这点通常更为重要。 在食品、调味品和饮料中,含硫化合物具有正面和反面的特性,并且这些特性与浓度有关。因此,能够准确地测定这些化合物,对产品质量控制和研究十分重要。 操作原理安捷伦硫化学发光检测器 (SCD) 利用硫化物燃烧形成一氧化硫 (SO),以及 SO 与臭氧 (O3) 化学发光反应的原理。这一特定的燃烧过程能达到超过 1800 °C 的高温,这在标准热裂解方法中难以达到。这一专利技术使 SCD 能够对任何含硫化合物进行超高灵敏度的检测,这些化合物可以采用气相色谱 (GC) 或超临界流体色谱 (SFC) 进行分析。 反应机理为:S 化合物 + O -- SO + 其他产物SO + O3 -- SO2 + O2 + hν (300–400 nm) 发射光 (hν) 通过滤光片后经光电倍增管进行检测;光的强度与样品中硫含量成正比。这一机理提供了选择性的硫检测,这在以下美国和其他国外专利中有所阐述:5,330,714;5,227,135;5,310,683;5,501,981;5,424,217;5,661,036;6,130,095;WO 95/22049 和申请中的专利。 方法审批SCD 是 ASTM 标准测试方法 D 5504 指定的检测器:采用气相色谱仪和化学发光检测器测定天然气和气态燃料中的硫化物;ASTM D 5623:采用气相色谱仪和硫选择性检测器测定轻质石油液体中的硫化物;ASTM D 7011:采用气相色谱仪和硫选择性检测器测定精炼苯中的痕量噻吩。SCD 是 ASTM D 5623-95 方法使用的唯一检测器,得到的数据足以满足测定方法的精度。(ASTM 研究报告:RR:D02-1335。) 应用SCD 的出色功能和性能使其在石油、化工和石化、食品和饮料、调味品、香料和环境行业中均得到广泛使用和认可。产品特性:● 完全集成化的配置或独立的配置● 皮克级检出限● 没有烃的淬灭● 对硫化物等摩尔线性响应● ASTM 方法兼容● 串联 SCD 和 FID 操作● 燃烧器组件减少约 40%;减少了潜在的泄漏点● 更换内部陶瓷管仅需 10 分钟● 安捷伦还提供 8255 氮化学发光检测器 (NCD)
    留言咨询

物理化学家相关的耗材

  • 唐山金盾理化瓷化学瓷漏斗(细孔漏斗)细孔漏
    别名:布氏漏斗用途:适用于医院、学校、石油化工、钢铁冶金、工矿企业等单位化验室,作灌装液一、概况及用途:适用于医院、学校、石油化工、钢铁冶金、工矿企业等单位化验室,作灌装液布氏漏斗是实验室中使用的一种陶瓷仪器,也有用塑料制作的,用来使用真空或负压力抽吸进行过滤。普遍认为发明者为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爱德华比希纳,事实上布氏漏斗是由化学家Ernst Büchner发明的。形状为扁圆筒状,圆筒底面上开了很多小孔。下连一个狭长的筒状出口。使用的时候,一般先在圆筒底面垫上滤纸,将漏斗插进布氏烧瓶上方开口并将接口密封(例如用橡胶环)。布氏烧杯的侧口连抽气系统。然后将欲分离的固体、液体混合物倒进上方,液体成分在负压力作用下被抽进烧杯,固体留在上方。常用于有机化学实验中提取结晶。这种情况的过滤完成后,还可以在上方用少量纯溶剂来洗掉结晶表面的杂质。二、使用方法:使用前需要准备抽滤设备,如真空泵,抽滤瓶,布氏漏斗托(密封圈),真空管(橡胶管),滤纸,布氏漏斗等。先用水把滤纸润湿,抽一下,使滤纸紧靠在漏斗底端,可以防止待过滤的东西漏掉。倒入滤液,开机器抽,可以稍微搅拌,只剩下滤出物质。直接用普通的漏斗,贴上滤纸后,接上抽气泵进行吸滤(替代布氏漏斗)是不行的。因为漏斗四壁紧贴滤纸处,负压吸滤对其不起作用。只有漏斗下顶角处产生压强差。由于该口较大,且只有一个口,很容易破裂。
  • 唐山金盾理化瓷化学瓷漏斗细孔漏斗布氏漏斗
    别名:布氏漏斗用途:适用于医院、学校、石油化工、钢铁冶金、工矿企业等单位化验室,作灌装液一、概况及用途:适用于医院、学校、石油化工、钢铁冶金、工矿企业等单位化验室,作灌装液布氏漏斗是实验室中使用的一种陶瓷仪器,也有用塑料制作的,用来使用真空或负压力抽吸进行过滤。普遍认为发明者为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爱德华比希纳,事实上布氏漏斗是由化学家Ernst Büchner发明的。形状为扁圆筒状,圆筒底面上开了很多小孔。下连一个狭长的筒状出口。使用的时候,一般先在圆筒底面垫上滤纸,将漏斗插进布氏烧瓶上方开口并将接口密封(例如用橡胶环)。布氏烧杯的侧口连抽气系统。然后将欲分离的固体、液体混合物倒进上方,液体成分在负压力作用下被抽进烧杯,固体留在上方。常用于有机化学实验中提取结晶。这种情况的过滤完成后,还可以在上方用少量纯溶剂来洗掉结晶表面的杂质。二、使用方法:使用前需要准备抽滤设备,如真空泵,抽滤瓶,布氏漏斗托(密封圈),真空管(橡胶管),滤纸,布氏漏斗等。先用水把滤纸润湿,抽一下,使滤纸紧靠在漏斗底端,可以防止待过滤的东西漏掉。倒入滤液,开机器抽,可以稍微搅拌,只剩下滤出物质。直接用普通的漏斗,贴上滤纸后,接上抽气泵进行吸滤(替代布氏漏斗)是不行的。因为漏斗四壁紧贴滤纸处,负压吸滤对其不起作用。只有漏斗下顶角处产生压强差。由于该口较大,且只有一个口,很容易破裂。
  • 康塔杜瓦瓶玻璃1000ml内胆化学吸附仪杜瓦瓶干冰液氮保温杯瓶直筒圆形镀银
    现代的杜瓦瓶是苏格兰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詹姆斯-杜瓦爵士发明的。1892年,杜瓦吩咐伯格将玻璃吹制一个特殊的玻璃瓶。这是一个双层玻璃容器,两层玻璃胆壁都涂满银,然后把两层壁间的空气抽掉,形成真空,两层胆壁上的银可以防止辐射散热,真空能防止对流和传导散热。因此盛在瓶里的液体,温度不易发生变化。后来,伯格用镍制造外壳,保护易碎的玻璃瓶胆。起初,这种杜瓦瓶仅在实验室、医院和探险队中使用,以后在野餐或乘火车时也使用起来。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