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滑翔机

仪器信息网水下滑翔机专题为您整合水下滑翔机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水下滑翔机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水下滑翔机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水下滑翔机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水下滑翔机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水下滑翔机相关的资讯

  • 我国自主研制的多类海洋生物化学原位传感器搭载水下滑翔机顺利完成海试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吴国俊研究员牵头,联合青岛海洋科技中心、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厦门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机构联合承担的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取得重要进展。项目将自主研制的多类海洋生物化学原位传感器(硝酸盐、叶绿素、多环芳烃、溶解氧、下行辐照度等)搭载国产“海燕”水下滑翔机在南海西沙海槽盆地区域顺利完成海试,成功实现了高时空分辨率的海洋环境长期原位观测,连续获取最大深度达1000米的生化参量深海剖面17个,有效验证了温度、压力等环境因素对参数观测的影响、传感器长期漂移、深海光学探头高集成度封装等多项关键技术。这是我国首次通过水下滑翔机搭载自研传感器的方式获取深海生物化学剖面数据。 水下移动平台搭载传感器是同时满足多学科、多参数同步海洋观测以及多过程、多界面、多尺度综合观测的重要手段。本项目正是利用这种试验手段,实现大范围、高时空分辨率生物化学剖面参数获取,以此填补跨学科、跨尺度观测空白,丰富我国海洋科学研究方式,为复杂的全球系统提供新的理解。此外,联合团队所研制的适合移动观测的海洋生物化学传感器为首创,这将显著提升我国海洋自主观测能力。突破的传感器多项关键技术,对于推动国产海洋高端传感器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坚实基础。 本次海试同步进行了与国际先进传感器(Aanderaa4330、SeaOWL等)的比测,剖面浓度变化趋势、拐点深度和绝对浓度等比测结果吻合度高。后续联合团队将深入开展BGC-Argo/BGC-Glider两类示范应用。海试现场(图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部分比测数据(图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天大“海燕”亮相央视《创新中国》节目 记录在台风中心完成现场观测全过程
    p   1月26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大型纪录片《创新中国》第五集《空海》。海洋的幽暗深处,孕育着不为人知的生命。从制造“天宫”到化身“蛟龙”,中国人梦想飞向太空,也在努力探索深海。水下机器人如何迎击台风,完成“不可能的任务”?在这一集中,天津大学水下滑翔机“海燕”惊艳亮相,徐徐展现中国创造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在台风中心完成现场观测,获得台风过程中的海洋精细化参数信息的全过程。天大团队用科技成果讲述“创新”故事,展现转型与变迁造就的活力,展现新时代中国的自豪与信心。 /p p   《创新中国》是一部讲述中国最新科技成就和创新精神的纪录片。全片共6集,内容包括《信息》、《能源》、《制造》、《生命》、《空海》、《潮起》。该记录片关注最前沿的科学突破、最新潮的科技热点,聚焦信息技术、新型能源、中国制造、生命科学、航空航天与海洋探索等前沿领域,用鲜活的故事记录当下中国伟大的创新实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noimg/2bd31360-6206-4bc4-bd9e-7c9d1806c37e.jpg" title=" 中央9.png" / /p p   在《空海》一集中出现的天津大学“海燕”——“混合驱动水下航行器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又名水下滑翔机,是一种基于精准浮力调控的无人航行器、潜水器。由于拥有国际先进的水下滑翔机一直是建成世界海洋强国重要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因此美国等国对该技术一直进行严密封锁。但“海燕”既打破了国外对我国技术封锁的壁垒,也扭转了我国在某些关键技术上受制于人的局面。 /p p   “海燕”,器如其名,相比于传统无人无缆潜水器(AUV),可谓身轻体瘦。它融合了浮力驱动与螺旋桨推进技术,不但能实现和AUV一样的转弯、水平运动,且具备传统滑翔机剖面滑翔的能力(即进行“之”字形锯齿状运动)。无论在续航里程、下潜深度以及稳定性等诸多方面,“海燕”都不输于国外同类产品。 /p p   如今,“海燕”率先在我国海洋关键技术与示范应用方面“大显身手”。除了成功应用于“南水北调”水源地水质监测、南海环境调查等国家重大工程和海洋国防建设事业,去年8月份,7台专门用于观测台风的“海燕”水下滑翔机组网协作配合,先后主动迎击“天鸽”和“帕卡”两大台风,是我国首次使用水下滑翔机获得台风现场的全过程温盐、海流数据,获得数百个观测剖面,结合同步开展的其他综合观测,这些资料将对台风研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p p   至台风逼近时,“海燕”们距离台风“天鸽”中心仅约十公里,实现了台风路过的全程观测。在观测过程中,自动优化并调整航路,在台风区开展高频次的剖面测量,获得台风下的海洋温盐、流速等参数信息。“海燕”在和台风搏斗了20多个小时后,成功带着数据返航,而此次参与观测的“海燕”水下滑翔机在台风中工作正常,未受破坏,表现出很强的可靠性与抗风浪能力。“我心里松了口气,我知道我们这些‘海燕’滑翔机真正经历了一次洗礼,在恶劣的海况条件下生存下来。”参与“海燕”项目研究的团队核心成员王延辉说。 /p p   “打破国外垄断,我们的技术一直在不断地进步,并且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不断缩小,这是我们工作最大的乐趣和回报。”“海燕”团队负责人、机械学院学院教授王树新说。团队已经把花费十年研究的“海燕”项目整体搬迁到了海洋国家实验室,在中国最高等级的海洋科研机构,继续从事海洋领域最前沿的科技研究。正像纪录片中所说,“‘海燕’又要出发了,此次目的地是更远、更深的大洋,它们将同国家实验室的其他科考队伍一起,描绘蓝色国土的样貌”。 /p
  • 天津大学光纤传感监测等4项成果获2016国家科技奖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399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1/insimg/72a2ce84-3206-49f9-ba7c-4be0f6388773.jpg" title=" 1.jpg" border=" 0" height=" 300" hspace=" 0" vspace=" 0" width=" 399" / /p p   2017年1月9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天津大学4项成果获2016年国家科技奖。其中由天津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两项,参与完成的两项成果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也是近年来天津大学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身份,在同一年度获得两项国家技术发明奖。 /p p    strong 突破国外技术封锁 自主创新水下滑翔机“海燕”领先国际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1/insimg/2ef4e1ee-2347-4b8d-ac8c-b5ca7316e0bd.jpg"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王树新教授) /strong /p p   混合驱动水下滑翔机“海燕”是天津大学自主研发的一种新型水下滑翔机,由天津大学教授、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观测与探测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王树新带领团队历经十余年研制成功。 /p p   拥有国际先进的水下滑翔机一直是建成世界海洋强国重要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因此美国等国家对该技术一直采取严密封锁。“海燕”的成功研制打破了国外对中国技术封锁的壁垒,扭转了中国在某些关键技术上受制于人的局面。 /p p   去年12月,中国海军一艘救生船在南海有关海域捕获一架美国无人潜航器。后经中美双方友好协商,于12月20日中午在南海有关海域顺利完成美无人潜航器的移交工作。 /p p   据了解,无论在续航里程、下潜深度以及稳定性等诸多方面,美军潜航器都无法与“海燕”相比,海燕采用了最新的混合推进技术,以浮力驱动为核心并融合其他驱动方式,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小于100kg)、航程远等优点。 /p p   早在2014年,“海燕”在南海北部水深大于1500米海域通过测试,创造了中国水下滑翔机无故障航程最远、时间最长、剖面运动最多、工作深度最大等诸多纪录。 /p p   “海燕”最大下潜深度1514.2m,实现了复杂海洋环境下大深度平稳滑翔运动 推进速度最大可达1.69m/s,1108.4公里实测航点位置平均偏差小于2km 连续航程超过1100km,实现水下滑翔机航程从百公里级提升至千公里级的突破。 /p p   “海燕”的研制成功不仅解决了我国相关技术的“有”“无”问题,而且引领了新型水下滑翔机技术发展。在“大深度”、“长航程”、“高精度”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p p   由于混合驱动水下滑翔机结合了自主水下航行器(AUV)操纵性好、轨迹精度高与传统水下滑翔机性好、续航能力强的优点,“海燕”在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探测及海洋安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p p    strong 混合式光纤传感技术 引领光纤传感安全监测科技前沿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1/insimg/689bc77d-87c9-4b1f-a067-a17bea4a02c6.jpg"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刘铁根教授) /strong /p p   传感器技术是基础设施安全监测必不可少的核心技术之一。光纤传感技术作为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前沿,是国内外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缺乏高效的传感器技术,很多工程事故未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因而发明一种高效、稳定、适应性强的新型传感技术成为国家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p p   由天津大学刘铁根教授所在的团队自主研发的混合式光纤传感技术解决了当下光纤传感领域的诸多难题,为保障重大工程项目安全提供了可靠的监测保障。 /p p   据了解,不同的工业产业对传感器有着不同的需求。在电力应用中,传感器需要抗强电磁干扰、电绝缘 在石油化工应用中,传感器需要本身不带电 在航空航天、土木工程应用中,传感器则需要在恶劣环境下长期工作。与常规电测传感器技术相比,光纤传感技术能够从根本上适应上述各类应用环境和工程需求。 /p p   然而,光纤传感技术要真正投入应用,还必须要解决信号解调中的方法单一、长期漂移和响应慢,传感器封装中的交叉敏感、胶粘老化失效和传感灵敏度低,传感组网融合困难等难点问题。 /p p   面对难题,刘铁根教授团队选择迎难而上,终于通过深入研究,实现一系列光纤传感领域的技术突破。高精度、高稳定混合式光纤传感解调技术,恶劣环境下高可靠性光纤多传感器封装技术,多波段混叠式光纤多气体传感技术以及混合式光纤传感组网融合技术。这些技术突破引领了光纤传感安全监测领域技术探索的前沿。 /p p   混合式光纤传感技术近10年来已应用到28项国家航空航天试验及重大关键基础设施工程的安全监测。其在全国电力和石化行业分立式光纤传感市场占有率超过30%,近三年共取得直接经济效益2.4亿元。成功地对多起过热异常进行了预警。2012 年,该技术成功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50万方罐区温度超过阈值进行报警,将事故隐患消除在初始阶段。 /p p   目前,该项目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6项,其中美国专利3项。制定国家军用标准1项。获光纤传感产品测试认证38项。获天津市、教育部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各1项,获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216篇,SCI检索 103篇,其中在国际顶级光学工程期刊上发表47篇。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研究成果在理论探索、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中具有多项创新,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p p   strong  聚焦国家需求 两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strong /p p   在本次大会上,天津大学参与完成的两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包括王成山教授为第一完成人的“配电网高可靠性供电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以及练继建教授作为第二完成人的“长距离输水工程水力控制理论与关键技术”项目。两项成果都与国民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特别注重解决国家重点领域、重要支柱产业的技术难题。 /p p   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快速发展的大规模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提升一直面临四大难题:建设方案的经济性与可靠性协调困难 复杂故障辨识准确率低 快速抢修技术尚未突破 电网侧与用户侧一体化协调控制困难。 /p p   天津大学王成山教授团队与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天大求实电力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经过近10年的产学研联合攻关,实现了配电网高可靠性供电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创建了多电压级网架协调规划理论和分析方法,开发了配电网建设优化决策系统 提出了复杂故障辨识方法,突破了自适应负荷转供技术,研制了配电自动化系统与关键装备 提出了故障抢修效能动态评估方法,突破了多源信息协同的抢修资源优化调度技术,开发了配电网故障抢修平台 提出了电网侧与用户侧多电源协调供电模式,开发了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运行控制系统,满足了重要用户供电保障需求。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43项、软件著作权8项,发表SCI/EI论文65篇。成果经鉴定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p p   长距离输水工程是进行水资源配置的关键手段,我国已建跨流域输水工程达到31座,供水比例高达20%。长距离输水工程水力控制系统具有强非线性、多流态和多约束等特点,调控参数多,不确定性大,累积效应严重 用水需求多变,运行调度复杂,调控难度大。控制不当极易出现爆管、结构物破坏、漫堤溃决和冰害等事故。长距离输水工程的安全调度和运行是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的关键。 /p p   天津大学练继建教授课题组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大学、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等单位联合攻关完成的“长距离输水工程水力控制理论与关键技术”,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40余项重大科研与咨询项目支持下,历经20余年的工程实践、理论探索和技术创新,建立了复杂长距离输水系统水力仿真与控制理论方法 发明了分段低压输水新技术,揭示了其共振原理,提出了输水单元水流振荡方程及避免水力共振的设计方法,降低管道承压70%-90% 提出了冰期输水冰害防治的控制技术,提高冰期输水能力0%-15%。研究成果已在我国19项大型输水工程中得到应用,惠及人口2.1亿,工程节支增收逾18亿元。 /p

水下滑翔机相关的方案

水下滑翔机相关的论坛

  • 法最新设计海洋翼展服 能在水下自如“飞行”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它看上去有点儿像空中跳伞滑翔衣,但令人吃惊的是,它能像魔鬼鱼一样在水下“飞行”。基于特殊的连接手臂和腿部之间的蹼状翼展,这款“海洋翼展服”能够让人们像魔鬼鱼一样在水下滑行。这是法国设计师吉拉姆-比纳德和阿奎-鲁恩公司合作设计的,他们将这种水下滑行服概念称为“水下人类飞行体验”。比纳德说:“滑翔衣是最受人们欢迎的,它能够让人类最古老的梦想成真——在空中自由飞行,这款最新设计揭示空中和水下环境具有一定的类似性,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密度。”一段视频显示潜水者皮埃尔-弗罗拉能够使用海洋翼展服在水下自如滑行,弗罗拉称,此次潜水能够感受到亚水栖环境的美妙体验.

  • 我国深海研究设备又有新成果出现,首次海试任务圆满完成!

    近期,我国深海研究设备又有新成果出现。由中科院先导专项研制的深海高性能传感探测设备2021年度首次海试任务圆满完成。本次海试共有17台次由我国自主研制的海洋探测设备搭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进入深海采集数据。    海洋占据了地球超过70%的表面面积,但是人类对于广袤深邃的海洋依然知之甚少,尤其是对深海的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海洋的认知正在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深海探测设备进入深海进行探索,为人类拨开海洋深处的神秘面纱。    深海是人类认识最少的区域,深海研究对于了解海洋、开发利用海洋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深海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也不断有新的海洋科研设备成果涌现,如“蛟龙”号、深海原位拉曼光谱探针、“海翼”系列水下滑翔机等。这些先进的海洋科研设备带来了大量深海环境数据,为我国的深海研究提供了有利的装备支持。    该17台次设备包括深海甲烷/二氧化碳光谱分析仪、我国首套深海MEMS[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我国首套深海核辐射探测仪(CZT/晶体型伽马谱仪)、深海底部生物地球化学原位实验系统和原位微生物过滤系统。[url=https://www.lab216.com][color=#000000]实验室检测网[/color][/url]了解到,在下潜后原位获取了溶解甲烷/二氧化碳浓度、近20种低分子量碳氢气体组分、γ放射性核素等重要数据,同时还开展了甲烷氧化速率原位同位素示踪实验。    我国十分重视海洋探测设备以及载人潜水器等仪器搭载平台的研发与技术突破。目前,在深海探测方面,我国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奋斗者”号创造了10909米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具备在“地球第四极”马里亚纳海沟进行探索的能力。本次深海高性能传感探测设备海试成功,将为我国的深海探测再添利器,帮助我国更深入地探索深海,推进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步伐。

  • 【讨论】气相 基线下滑

    各位高手:请教一下气相基线在程序升温的时候出现基线下滑的现象,等温度升高到所需温度时基线就会回到原来的高度。试了三根柱子都是这样,也排除了漏气的可能性,请教各位高手还可能是什么原因! 问了安捷伦的工程师,工程师说程序升温时出现基线上漂和下滑都是正常的,我的基线下滑大概有4pA,虽然不是很大,但是我还是觉得不正常,因为我是第一次遇到程序升温时基线下滑的现象。请问各位平时遇到程序升温时基线下滑的情况多吗?

水下滑翔机相关的资料

水下滑翔机相关的仪器

  • 水下滑翔机是一种新型的水下机器人。由于其利用净浮力和姿态角调整获得推进力,能源消耗极小,只在调整净浮力和姿态角时消耗少量能源,并且具有效率高、续航力大(可达上千公里)的特点。它通过自身浮力的微小变化提供驱动力,配合水平翼的升力将垂直运动转换为水平运动,采用内置的姿态调整机构改变姿态以实现滑翔运动。其特殊的驱动及控制方式保证了其能耗小、噪声低的特点,在国内外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水下滑翔机具有典型锯齿状剖面运动能力,水平速度可达0.7-1km/h,持续观测时间一般长达几个月,续航能力可达上千公里。
    留言咨询
  • 加拿大Pro-Oceanus公司简介:加拿大Pro-Oceanus Systems公司(简称PSI) 于1998年由两位海洋科学家Dr.Bruce D.Johnson 和Dr.Craig L. McNeil创立,位于加拿大海洋研究单位集中的Nova Scotia省。PSI制造先进的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现场水下溶解气体测量仪器。在PSI公司创始人成功研发出第一台GTD-Pro之前,测量海水里溶解气体的方法是采集水样到实验室分析,这种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海洋研究的需求,因为科学家们已经转向锚系(浮标或潜标)和观测平台等研究手段,需要在海里连续工作6个月到一年,而且没有时间现场校准。PSI创始人Dr.Johnson当时是加拿大的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计划(Canadian Joint Global Ocean Flux Study)的总负责人。当时测量海水碳吸收的方法并没有形成,因为这样的测量技术并不存在。面对取样需求的挑战,PSI展开了前沿的研究工作,目的是为海洋研究和环境监测领域提供高稳定性和准确度的溶解气体探头,并成功开发出CO2-Pro水下二氧化碳仪和GTD-Pro水下总溶解气体压力仪,受到专利技术的保护。适合现场观测、走航测量、锚系(浮标或潜标)测量仪等。成为海气研究领域应用最广的仪器,受到科研人员的欢迎。加拿大Pro-Oceanus公司产品一览表:1、CO2-Pro™ 水下二氧化碳测量仪2、CO2-Pro™ Atomsphere水气二氧化碳测量仪3、CO2-Pro CV™ 小型水下二氧化碳测量仪4、CO2-Pro FT™ 走航抽水二氧化碳测量仪5、GTD-Pro™ 水下总溶解气体测量仪6、Mini CO2™ 微型水下二氧化碳测量7、Mini CH4™ 微型水下甲烷测量仪8、Mini TDGP™ 微型溶解气压力测量仪Mini CO2™ 简介:加拿大Pro-Oceanus公司的MiniCO2™ 微型水下二氧化碳测量仪是先进的测量水下二氧化碳浓度测量仪器,小巧轻便,即插即用、极少维护、功耗低、维护费用低。MiniCO2™ 微型水下二氧化碳测量仪采用快速膜渗透平衡测量技术,通过一个先进的基质膜到达仪器内部的非色散型红外探测器,进行测量,无需化学试剂。仪器不受生物附着影响,即使在生物附着比较严重的河流湖泊中,也能长期保持稳定。可以测量水、油及油水混合物中CO2的浓度。MiniCO2™ 微型水下二氧化碳测量仪具有非常宽的浓度测量范围,从0-1000ppm可达0-100%,而且仪器能同时测量总溶解气体压力TDGP参数,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水产养殖、藻类研究、地下水、井水、海岸带、海洋、河流、湖泊、废水温室气体排放等领域的研究。还可以方便的集成在水下滑翔机Glider以及AUV上。钛合金外壳的仪器可以投放到4000m水深的地方,进行CO2浓度的采集和存储。Mini CO2™ 主要特征:1、可单独测量水中CO2浓度;2、可应用于Glider、AUV、锚系观测、海底观测网、潜标、走航观测以及实验室测量;3、采用快速膜渗透平衡测量技术,内置非色散型红外CO2探测器,不需要化学试剂;4、不需要使用昂贵的校准气体;5、不受生物附着影响,维护费用低;6、具备自动的压力、温度、湿度补偿功能;7、内置2G容量的MicroSD存储卡,可进行自容式长期观测和存储;8、功耗非常低,适合水下长期测量;9、供电后立即开始工作,不需要现场使用电脑控制;10、菜单式控制界面,操作简单方便;11、提供原始测量数据和ppm单位的CO2浓度数据;12、仪器同时测量总溶解气体压力TDGP参数13、适合应用于对精度要求不是很高的领域。Mini CO2™ 泵头 带锁紧套的散线防生物附着铜罩 Seabird5T水泵,带电缆锚系框架支架
    留言咨询
  • 法国HYDROPTIC公司UVP6-LP水下颗粒物和浮游动物图像原位采集系统设备介绍UVP水下颗粒物和浮游动物图像原位采集系统(CNRS专利)主要用于研究大型(100 μm)颗粒物和浮游动物,并在已知水体体积下对水中颗粒物和浮游动物进行量化。UVP系统使用传统的照明设备和经电脑处理的光学技术,来获得浮游动物原位数字图像,操作深度可达6000m。UVP6-LP是UVP5的小型、低价版本,它专为低速,空间有限及功率低的载体而设计,如剖面浮标,滑翔机,浮标,系泊设备,水下机器人等。UVP6-LP的设计质量标准与UVP5相同,并能提供高达500万像素的分辨率。 它能拍摄到红色闪光灯照射范围内对准焦距的浮游动物图像,对焦体积为0.65升。UVP6-LP与UVP5std版本和UVP5hd版本系统相互校准。UVP6-LP可以将实时颗粒物丰度传输给载体,并像UVP5一样记录下所选定的生物体及大聚合物的图片。未来版本还将提供一个内置的图片分类法。警告:由于其1.3Hz的低采集频率及500μS闪光灯,UVP6-LP不能集成在CTD采水器上使用。规格工作深度:0-6000 m空气中重量:3.2 kg水中重量:1.5 kg材质:钛合金,玻璃,POM及铝(连接架)输入电压:8-28 Vdc (0.1W, 0.1Hz – 0.35W, 0.5Hz – 1W,1.3Hz)接口:RS232,以太网,模拟输出照明设备:635nm,500μS闪光灯分辨率:5M pixels / 0.73 μM视野范围:180 x 151 mm图片获取频率:可达1.3Hz图片实时处理存储:400Go可选:0.1% 精度的压力传感器与Ecotaxa网站兼容
    留言咨询

水下滑翔机相关的耗材

  • 水下电缆接线盒
    水下电缆接线盒(UKTB)可以将绞车电缆和设备连接电缆(光纤等)在水下完美的连接起来。作为一个绞车线缆和设备线缆的脐带,水下电缆接线盒(UKTB)使用了压力补偿膜和环境相容的油。它可以快速适应各种系统,完全消除了耗时的树脂铸造或类似的工作。技术参数 机械参数工作深度全海洋深度尺寸 (l x b x h)240 mm x 120 mm x 90 mm线缆直径?8 mm – ?17 mm重量(空气中/水中)2.8 kg / 1.1 kg填充油体积1.5 L膜材质氨基甲酸乙酯橡胶接口2x 供电接口 1x ST 光纤接口工作温度-10 ... +40 °C储藏温度-30 ... +70 °C
  • 水下照明模块OktoLED
    OktoLED 是一款可调节的水下自主式泛光灯,它完美的适用于各种自容式部署。通过蓝牙功能可以设置工作时间间隔、关机时间、亮度调节等功能。通过和 OktoCam水下高清摄像机联用可以拍摄到高分辨率的照片和视频.选型指南OktoLED X(1,2,3,4,5对应工作深度100m,500m,1000m,4500m,6000m) 3(功率 31W) X(3,4,5对应色温3000K,4000K,5000K:) 例如:OktoLED 333(最大工作深度1000m;色温3000K)技术参数机械参数最大工作深度最大6000 m (100-6000m可选)尺寸 (?d x l)? 95 mm x 114 mm重量 (空气中 / 水中)1 kg / 0.4 kg光学参数额定功率 31 W光通量 4,000 lm色温X33 X34 4.000 KX35 5.000 K亮度调节10级电气参数输入电压12 V (10 … 18 V)最大电流1 A推荐电源模块OktoAcc 305其他参数工作时间1.75 小时蓝牙 (可选)工作时间间隔、关机时间、亮度调节等无线设置工作温度-10 … +40 °C储藏温度-20 … +50 °C
  • 水下电源模块OktoAcc
    由德国Oktopus生产的OktoAcc水下电源模块可以完美配合OktoCam和OktoLED,实现自主式水下拍摄功能。它的最大深度可达6000米。通过连接控制器可让OktoCam和OktoLED同时触发启动。选型指南OktoAcc X(1,2,3,4,5对应工作深度100m,500m,1000m,4500m,6000m) (0/1,无/有触发控制连接器) 5(电池容量:5.2 Ah ,14.4 VDC) 例如:OktoAcc 305(最大工作深度1000m)技术参数机械参数 最大工作深度最大6000 m (100-6000m可选)尺寸 (?d x l)? 95 mm x 112 mm重量 (空气中/水中)1.6 kg / 0.7 kg最大工作深度最大6000 m (100-6000m可选)尺寸 (?d x l)? 95 mm x 112 mm重量 (空气中/水中)1.6 kg / 0.7 kg电气参数额定输出电压14.4 V电池容量5.2 Ah最大输出电流5 A最小电压10 V, 充电电压/电流16.8 V / 2 A 防护耗尽保护, 过充保护, 过热保护, 接连器Subconn MCBH4F (触发信号输出)工作温度-10 … +40 °C储藏温度-20 … +50 °C

水下滑翔机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