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雨事件

仪器信息网韩春雨事件专题为您整合韩春雨事件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韩春雨事件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韩春雨事件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韩春雨事件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韩春雨事件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韩春雨事件相关的资讯

  • 河北科大承诺公布韩春雨实验验证时间已到(附韩春雨事件表)
    今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发表了关于NgAgo基因编辑新技术的论文,受到国内媒体轰动性的报道。但是,可重复性是实验科学的基本要求。按正常科学程序,论文发表后,接下来应是其它小组独立验证这一新技术的阶段,进而将这一成果确定下来。但到了七月份,国内外很多小组表示无法重复韩春雨的结果。至今实验重复性争议已经过去两个多月,据《人民日报》8月2日报道,河北科技大学表示在一个月之内,韩春雨将采取适当形式公开验证,届时将有权威第三方作证。然而,一个月过去了,针对NgAgo的实验却依旧没有任何实验室宣称可以重复,亦未见河北科技大学的后续声明。《赛先生》记者于9月2日-3日就此事联系韩春雨,截至发稿未得到任何回复。  近日,有读者梳理了韩春雨事件的重要时间节点,《赛先生》刊发在此,希望国内有关部门和学术界能够秉承专业化原则揭开谜团。我们相信,针对该事件的专业化调查将对我国的科研文化、科研风气和对未确认的科学成果如何报道产生至关重要的深远影响。《赛先生》将对此事件持续关注,报道此成果的确认情况。  作者 林小鹿(欧洲某研究所生物学博士)  深陷实验重复性争议漩涡中的韩春雨事件已经过去两个多月,河北科技大学承诺的一个月给出调查结论之期将近,公众仍未看到水落石出的迹象。  据多家媒体报道,8月9日,河北省发改委批复同意总投资2.24亿元的“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工程项目”,资金由省财政性资金安排。8月31日,财政部下属的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预算1958万元的“河北科技大学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采购进口仪器设备项目公开招标”的公告。据澎湃新闻报道,这些采购的仪器和资金用来支持韩春雨。以韩春雨为主导的一个巨型大科学项目,在NgAgo基因编辑技术重复性尚未得到验证之前,已迫不及待呼之欲出。  为了方便公众理解韩春雨事件的来龙去脉,笔者根据媒体报道中韩春雨的第一人称描述和笔者核实的信息,整理了“韩春雨事件时间表”,让我们看看发生了什么。  2014年2月,韩春雨看到荷兰科学家John van der Oost在《自然》杂志发表的TtAgo可以在高温条件下体外切割DNA的文章,受启发着手开展利用Argonaut进行基因编辑的课题。  2014年5月中旬一天的凌晨3点,韩春雨在旁指导,学生高峰操作,确认了NgAgo符合他们的要求。实验结束后,因为校门已经关了,韩春雨翻过围墙回家。回到其58平方米的老房子后,韩春雨整晚失眠。后来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韩春雨说5月份已经“做出了主结果”。  之后的9个月,韩春雨投稿《科学》失败,他后来对《光明日报》说,“未收到任何退稿说明”。  2014年秋天,韩春雨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读博士期间的同学、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员沈啸,加入韩春雨的NgAgo课题。因为沈啸有“国外科学研究经历,有经验应对审稿”。  与此同时,韩春雨和硕士毕业未就业仍留在实验室的学生高峰等继续补充实验,“发现了更多关于NgAgo的特性”。  2015年6月3日,韩春雨向《自然》杂志的子刊《自然-生物技术》投稿。  2015年6月,韩春雨后来接受采访谈到此时“实验经费拖光了”,“拖欠试剂公司30万元试剂费”。  2015年12月21日,沈啸(第一申请人)、韩春雨作为发明人提交“以Argonaute核酸酶为核心的基因编辑技术”的专利申请,申请单位是浙江大学。  2016年3月21日,《自然-生物技术》接收韩春雨的投稿。  2016年3月,韩春雨前往他的合作者沈啸在浙江大学的实验室。韩春雨后来接受《自然》杂志记者采访时说,那是他平生第一次坐飞机。  2016年4月13日,沈啸、韩春雨的专利发表,并于5月11日进入实质审查。  2016年5月2日,《自然-生物技术》在线发表题为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 Argonaute的论文,高峰为第一作者,沈啸为第二作者,韩春雨为通讯作者。  文章发表后,韩春雨因为“在条件不好的学校、多年默默无闻却做出一流的研究”的形象迅速得到学术界内部的关注。  5月5日,河北科技大学官网首页发表《我校教师韩春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的新闻稿,并迅速被转载到海外华人留学生为主的“未名空间mitbbs站”生物版,帖子被冠以“国内科研水平不得了”的标题。  5月8日,微信公众号BioArt和《知识分子》先后报道韩春雨,其中《知识分子》题为《韩春雨:“一鸣惊人”的中国科学家发明世界一流新技术》的报道被广泛转载到朋友圈和其它媒体,阅读量据称超过320万次。  5月10日,《知识分子》发文《海内外学者、读者热议韩春雨现象》,北京大学生科院教授饶毅称“韩春雨的工作是国际一流的̷̷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工作,让我们更加关注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随后国内几十家主流新闻媒体跟进报道韩春雨及NgAgo基因编辑技术,该技术被多家媒体描述为“诺奖级”。韩春雨对此曾表示,做研究,他要冲着诺奖的水平去,而至于诺奖本身,他也想过,但也就那么一想罢了。  5月10日前后,国内多家实验室从韩春雨处直接得到NgAgo载体,用于合作实验。  5月12日,《知识分子》又以“如何涌现更多的韩春雨”为题刊登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邵峰院士的文章,探讨“小作坊与大科学”、科研体制改革和原始创新机制。  5月20日,非营利生物载体分享组织Addgene在推特宣布,得到了韩春雨的NgAgo载体并进入质量控制流程。  当所有媒体都在一边倒宣传韩春雨的个人魅力和NgAgo技术的重大意义并纷纷用“诺奖级”来报道时,质疑的声音开始出现。  5月26日,未名空间mitbbs站生物版ID为yyadam的人发帖称,“纯从science角度分析韩春雨的文章”,表示根据已知Ago蛋白家族的结构及功能,觉得NgAgo理论上行不通,并且ssgDNA在韩春雨的文章前后用法不同,很奇怪。发帖人特别强调,“不针对任何个人,只对science”。  5月27日,韩春雨应邀在北大生科院邓祐才报告厅做学术报告。据微信公众号BioArt报道,韩春雨称“我出来作报告实验室要停工,因为养细胞泡板子都是我自己做的......。”在报告最后韩春雨强调:“该版本是初级版,需要比较高超的实验技巧”,即将推出“2.0版和Smart版”。  5月27日,在未名空间mitbbs站,ID为zhouyangq的人发帖称,已经重复了一个星期韩春雨的实验,未能看到韩春雨《自然-生物技术》文章中报道的结果。据笔者向发帖人核实,其来自中科院上海分院一家专门从事基因编辑的实验室。这是目前网络上最早的通过实验质疑韩春雨工作重复性的报告。  6月2日,韩春雨应其合作者沈啸邀请,在浙江大学做关于NgAgo的学术报告。  6月2日,Addgene在推特宣布已经可以向科学界提供韩春雨的NgAgo载体。  6月4日,未名空间mitbbs站生物版ID为samalli的人发帖称,完全按照韩春雨文章的protocol(实验流程),未能重复出其文章的结果。关于韩春雨的NgAgo工作的重复性,特别是图4相关的基因组编辑重复性问题逐渐成为该论坛的热门话题,有更多匿名帖子表示未能重复。  6月7日,韩春雨参加在北京举行的香山科学会议“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被问及NgAgo的重复性问题。韩春雨未参加完全部日程,称“有事”提前退场。后来他在百度贴吧以“槐北路”的ID和网友交流时,声称自己在香山会议上遭到CRISPR研究者的恶意攻击。  6月22日,韩春雨应邀在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做学术报告。有听众在问答环节问到韩春雨NgAgo实验的可重复性。韩春雨回答,根据他的统计,“未做出来与做出来的比例是三比一,做出来的有20家。”  6月23日,在网络问答社区“知乎”,有匿名用户发帖询问“韩春雨的实验被其他实验室重复出来了吗?”。在早期的回答中,包括北大在内的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用实名回答未能重复并且因此已经暂停实验。之后韩春雨实验的重复性话题在“知乎”逐渐吸引大量非专业人士发表不同的意见,各种口水帖满天飞。  6月底,韩春雨在和第三军医大学一位学生的电话中回答其实验重复性问题和实验细节,并要求学生在微信群中公布其电话录音和谈话要点。韩春雨在电话录音中强调,做出来NgAgo实验的前提是“防止细胞污染”,并暗示对他的质疑是从事 CRISPR基因编辑研究的人士抹黑,因为NgAgo的出现将“导致黄军就、黄行许等CRISPR研究者损失几个亿”。  7月2日,方舟子发表文章《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诺贝尔奖级”实验的重复性问题》,询问有没有人能重复出其《自然-生物技术》论文的图4,韩春雨在遗传所报告会上说的能重复出的20家实验室是哪些,以及高超的实验技巧到底是什么。  同日,韩春雨在百度贴吧 “国际米兰吧”发帖做出了回应,说高超的实验技巧“其实也很简单”,主要是避免细胞污染,同时公布了一些实验细节。韩春雨同时称审稿人曾经重复过他的图3。之后一段时间,韩春雨不再对质疑做任何回应。  7月13日,为期三天的河北省科协第九次全省代表大会闭幕,韩春雨当选为河北省科协副主席。  7月13日,丹麦奥胡斯大学生物医学系博士后蔡宇伽在未名空间mitbbs站发帖,指出“韩̷̷如果用cas9代替NgAgo的话,就有可能一不留神留下蛛丝马迹”,提出韩春雨论文图4的矛盾之处。  7月15日,澳大利亚科学家Gaetan Burgio在推特发帖, 公开宣布初步数据显示能重复出韩春雨的工作。在此前后,有多位国外科学家公开宣布初步数据显示能重复,后来又发表声明称之前的结果是假阳性。  7月21日,中科院神经所研究员仇子龙发表声明,称能在基因组水平看到NgAgo引起的基因编辑,虽然效率较低。他呼吁韩春雨尽快发布NgAgo 2.0版和Smart版。(注:这是韩春雨之外全世界迄今唯一实名宣布加入NgAgo和ssDNA后可以看到基因编辑的研究组。)  7月29日,澳大利亚科学家Gaetan Burgio发表长文,表示不能重复韩春雨Fig.4的结果 国际转基因技术协会给会员群发邮件,告诫大家“NgAgo无法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基因编辑。看清楚,不要再浪费你的时间、金钱、人力和课题。”  7月31日凌晨,《赛先生》发表《多国科学家宣布:迄今未能重复韩春雨NgAgo实验结果》。此后两天,澎湃新闻、财经、南方都市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针对韩春雨的质疑,或发表评论,探讨如何正确报道有关科学发现的新闻。韩春雨回答媒体询问时称这些质疑“是非科学的,不会再作出回应”。  8月2日,《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回应人民日报驻英国记者表示,“已有若干研究者联系本刊,表示无法重复这项研究。本刊将按照既定流程来调查此事。”另据《人民日报》报道,河北科技大学表示,在一个月之内韩春雨将采取适当形式公开验证,届时将有权威第三方作证。  8月8日,《自然》杂志以“复制、嘲弄和一个隐士:NgAgo基因编辑的争议加剧”为题,报道了围绕着韩春雨实验重复性的争议。  8月9日,韩春雨应Addgene要求,发布新版的protocol(实验流程)。新版protocol大部分内容来自韩春雨发表的《自然-生物技术》论文附录,增加了防止细胞污染、实验用水的pH值、禁用EDTA和添加镁离子等要求。  8月11日,媒体报道,韩春雨接受采访称不会公开更多数据以帮助开展重复实验。  8月17日,蔡宇伽博士在科学网个人博客发布按照韩春雨的新版protocol重复实验的结果,称在他感兴趣的ccr5和aavs1两个位点未看到“基因组水平的敲除”。蔡博士坦承,尽管他严格地按照新版的protocol,确保了细胞无污染,无EDTA等条件,但由于实验室不同,无法确保实验条件100%的一致。他呼吁,更多的科学家们分享他们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真相的揭开。  8月18日,官方媒体报道,韩春雨在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主办的“美丽河北最美教师”评选活动中,获评“美丽河北最美教师”荣誉称号。  8月31日,媒体报道,河北省发改委已经批复同意建设投资2.24亿的河北科大基因编辑研究中心,而属于韩春雨的预算1958万元的采购进口仪器设备项目招标即将开标。  截至发稿,已知仅有仇子龙实验室宣称可低效率检测到韩春雨实验。
  • 从韩春雨事件说起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每次讨论科技界的学术不端问题,韩春雨事件总被反复提及。尽管大家都觉得记忆犹新,但韩春雨在《自然· 生物技术》发表“惊世”论文、名声大噪已经是两年前的事了。而且,很快就是韩春雨撤稿一周年的日子。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韩春雨事件给科技界带来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论文发表后的“占地圈钱”,实验无法重复后的强词夺理,拒不接受质疑的蛮横无知??让科学共同体的声誉“很受伤”。如果非要说它给社会有什么好影响,那就是让人们“反向”接受了一次科学精神的洗礼——这件事让更多人知道了,科学实验必须是可重复的,实证是科学的基石,没有实证精神,一切关于科学精神的讨论都是虚无的。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科学的内涵是事实与规律。在科学通向真理的路上,实验是首要条件,是科学定律和科学理论的最高检验标准。换句话说,科学定律和科学理论的最终源泉在哪里?实验,可重复的实验。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科学即是实证科学,一个事物如果不能通过实证是不能算作科学的,必须被排除在科学大门之外。这就是科学的实证精神。因为有了实证精神,科学才那么与众不同。今天,当我们谈论科学精神的时候,有一个共同的背景,那就是对实证精神的认可与遵循。我们认可科学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然而,在我们的传统中国文化里,实证精神是缺乏根基的。表意含糊、逻辑不清、大而化之的“朦胧美学”一直不乏支持者,在今天的知识界,这种“印象派”仍大有市场。所以我们有些学者偏爱定性,不喜定量;所以有些人讲究引经据典,不讲究调查统计;所以还会有人认为“实验有时候就是不可重复的”。韩春雨事件处在争议中时,他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学相关领导曾有“你不能重复不代表别人不能重复”的“论断”。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些都是缺乏实证精神的典型表现。没有了实证精神,何来科学精神?实证对普通人来说就是“推敲”二字,它讲的是逻辑,讲的是论据。它让我们不迷信权威,不相信个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抛开实证精神来谈科学的时候就已是“误入歧途”。当实验不能重复时,科学家首先要做的是什么?接受质疑、查找原因、理性探讨,这些才是实证精神的表现。正是因为抛开了实证精神,韩春雨才会在面对质疑时,编出了“别人的细胞被污染了”“实验者的操作技术不过关”“有人想要陷害我”等层出不穷的借口。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撤稿,科研声誉扫地??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没有实证精神,不仅科学精神无从谈起,连被称为科学家的资格都没有。 /p
  • 韩春雨事件:撤稿验证科学界“自净”机制
    p   备受关注的韩春雨基因编辑论文争议事件近日有了结果,韩春雨团队在英国著名学术刊物《自然》子刊《自然?生物技术》网站上发表撤稿声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告诉新华社记者:“此次撤稿展现并证明了科研群体对于维护科学发现过程基本规律的承诺。” /p p   确实,这次撤稿首先证明了科学界的“自净”机制,也说明了媒体舆论监督的价值,以及学术研究的复杂性。 /p p   科学能够“自净” /p p   “国际科学界有‘自净’机制”,北京大学生物学家饶毅对新华社记者表达了与安诺杰相似的观点。 /p p   一项研究有了数据、形成论文并通过同行评议发表,通常意味着得到了国际科学界的初步承认。但这并不是终点,论文发表后,各国同行会根据论文中的描述来重复实验,如果不能经受这一检验,研究成果就会受到质疑。 /p p   韩春雨团队2016年5月在《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的关于一种新型基因编辑技术NgAgo的论文就是如此。这篇论文因其所宣称成果的重要性而引发巨大关注,各国同行纷纷跟进。但一两个月后就出现质疑,如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加埃唐?布尔焦在网上公开发文表示,他不能重复韩春雨论文中描述的实验,并且在与许多同行的讨论中得知他们也无法重复该实验,因此“我对NgAgo技术有严重的怀疑”。 /p p   2016年11月,《自然?生物技术》就此发表“编辑部关注”。今年初又有消息说韩春雨团队提供了新的数据,但杂志最终认定:“我们判定韩春雨及同事提供的最新数据不足以反驳大量与其初始发现相悖的证据。我们现在确信韩春雨的撤稿决定是维护已发表科研记录完整性的最好做法。” /p p   “维护已发表科研记录完整性”,正是科学界的“自净”机制。论文等科研记录是科学交流的基础,它们必须真实可靠。为了维护这一点,许多科研人员跟在“先行者”后进行没有名利的重复验证。正如《自然?生物技术》社论所说:“那些进行可重复性研究的人,其付出的努力往往得不到回报——这样的工作单调乏味,没有资金支持,还吃力不讨好。”但正是这种对真理的追求让科学不断前进。 /p p   媒体可以监督 /p p   “这显示了论文发表后的同行评议在全天候媒体时代的重要性”,《自然?生物技术》在社论中提到了这一事件中媒体的重要性。社论说,“这无疑是一篇中国去年被报道最多的论文”,开始时媒体大量报道原论文所宣称的重要成果,而质疑声出现后也很快引起媒体注意,“有关该初始报告有效性的正反两方面的声音开始交锋”。显然,媒体在这一事件中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 /p p   饶毅也是网络科学媒体“知识分子”的主编,在韩春雨论文发表后,“知识分子”率先报道了论文中所宣称成果的重要性。在质疑声出现后,“知识分子”又刊登了多篇质疑的文章,保持了客观公正。 /p p   “新闻的常规是很快报道事情的重要进展,科学新闻的国际标准是请多个专家读论文后发表评论。但即使这样有时也不能判断其中的问题。好在对科学研究的判断还有时间的考验——同行的重复和验证。”饶毅说。 /p p   的确,新闻的时效性和科学验证的长期性之间存在矛盾,这就要求媒体报道时理解科学验证的特点。《自然?生物技术》社论认为:“这篇NgAgo论文也显示了社交媒体的利与弊。显然,这些平台对于迅速提醒广大科学界留意该论文可能存在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它们也抬高了人们的预期,以为有关这篇论文的问题是直截了当,可以快速解决的。然而,关于NgAgo的各种问题是无法在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内就能澄清的,这是有原因的。即使是简单的实验也需要花费数周来准备、实施、分析和解决出现的问题。” /p p   定性不应仓促 /p p   韩春雨团队在《自然?生物技术》刊登的撤稿声明是英文,《自然》方面提供的译文是:“由于科研界一直无法根据我们论文提供的实验方案重复出论文图4所示的关键结果,我们决定撤回这项研究。”不过韩春雨团队也表示:“我们会继续调查该研究缺乏可重复性的原因,以提供一个优化的实验方案。” /p p   韩春雨工作的河北科技大学也声明说,韩春雨团队一直在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工作。鉴于该论文已撤稿,学校决定启动对韩春雨该项研究成果的学术评议及相关程序。 /p p   可见,虽然论文的关键成果不能被重复导致撤稿,但各当事方还是在以学术的方式讨论这个问题,并没有仓促定性。 /p p   美国乔治城大学神经科学系教授吴建永说,许多科研人员都有过学术失误,“我个人有过多次体会,自己认为百分之百对的事,实际是错的。我没有因为学术错误被捧上天,或被批得身败名裂,都是一种幸运。” /p p   当然,如果最终调查证实这不是学术失误而是学术不端,也必然会受到相应处理。就在7月27日,中国科技部、教育部、卫生计生委、自然科学基金会、科协等机构联合公布《肿瘤生物学》107篇论文撤稿事件处理结果,其中有的研究人员被认定无过错,一些研究人员被认定不同程度存在过错并追究责任。 /p p   这正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处理学术问题的最好体现。 /p

韩春雨事件相关的方案

韩春雨事件相关的论坛

  • 实验失误?学术不端??韩春雨主动撤稿NgAgo!!!

    [b][color=#ff0000]韩春雨主动撤稿NgAgo,这事你怎么看??[/color][/b][color=#333333]在国内外学者几番公开质疑其可重复性过去一年后,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关于新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的论文已由《自然-生物技术》撤回。[/color][color=#333333][color=#333333]北京时间8月3日,《自然-生物技术》发布声明称,撤回韩春雨团队于2016年5月2日发表在该期刊的论文。澎湃新闻获悉,论文撤回,是韩春雨主动申请撤回。[/color][/color][color=#333333][color=#333333][color=#333333]在论文中,韩春雨团队使用NgAgo-gDNA技术,在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组上的47个位点进行了100%的基因编辑,效率为21.3%~41.3%。按照韩春雨团队的实验结果,该技术效率之高,能媲美已有“基因魔剪”之称的CRISPR-Cas9,对基因的特定位点进行准确地剔除、添入等。[/color][/color][/color][color=#333333][color=#333333][color=#333333]但同年7月以来,该论文的可重复性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质疑。在按照韩春雨论文所述的方法进行实验后,他们无一例外地没有看到NgAgo技术有能编辑基因的迹象。[/color][/color][/color][color=#333333][color=#333333][color=#333333][b][b][b]尘埃落定韩春雨?Nature Biotechnology撤稿NgAgo[/b][/b] [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803/225864.shtml[/url] [/b][/color][/color][/color]

  • 《自然-生物技术》首声明可能否定韩春雨基因编辑,大家怎么看?

    《自然-生物技术》首声明否定韩春雨基因编辑,明年1月完成调查,大家怎么看?北京时间11月29日凌晨, 在围绕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NgAgo实验的可重复性问题上争论达半年之久后, 发表该论文的《自然—生物技术》(NBT)终于发布声明称,其于今日发表的Toni Cathomen及同事(编注:美德韩三国的研究团队)的通信文章,可能会否定韩春雨原论文所称的有效编辑内源性基因的这一主要发现。如果一篇论文在发表后遭到批评,NBT会对各种批评进行审慎和全面的评估,其将在2017年1月底之前完成对韩春雨NgAgo实验的调查。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61129/207440.shtml

  • 来围观讨论——韩春雨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争议始末

    从2016年5月2日,韩春雨作为通讯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发表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研究成果至今,从热捧到争议,波澜起伏...... 时至今日,任没有定论,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12.gif 支持?质疑?或其他高见? 各位一起来回复互动啦

韩春雨事件相关的资料

韩春雨事件相关的仪器

  • 系统主要功能指标:宽光谱测量范围:UV-VIS-NIR, 200-900nm 高系统时间分辨率: =5ps寿命衰减测量时间范围:=50ps—100us 高系统光谱分辨率: 0.1nm宽单次成谱范围: =200nm静态(稳态)光谱采集,瞬态时间分辨光谱图像及荧光寿命曲线系统集成整体控制及数据处理软件超快时间分辨光谱系统 是由光谱仪、超快探测器、耦合光路、系统控制及数据处理软件组成。光谱仪对入射光信号进行分光,分光光谱耦合到超快探测器,入射光由透镜聚焦在阴极上,激发出的光电子通过阳极加速,入射到偏转场中的电极间,此时电压加在偏转电极上,光电子被电场偏转,激射荧光屏,以光信号的形式成像在荧光屏上。转换后的光信号还可以再通过图像增强器进行能量放大,并在图像增强器的荧光屏上成像。最后通过制冷相机采集荧光屏上信号。因为电子的偏转与其承受的偏转电场成正比,因此,通过电极的时间差就可以作为荧光屏上条纹成像的位置差被记录下来,也就是将入射光的时间轴转换成了荧光屏空间轴。系统控制软件用于整个系统的参数设置、功能切换、数据采集等,图像工作站用于采集数据处理分析主要应用方向超快化学发光超快物理发光超快放电过程超快闪烁体发光时间分辨荧光光谱,荧光寿命,半导体材料时间分辨PL谱钙钛矿材料时间分辨PL谱瞬态吸收谱,时间分辨拉曼光谱测量光通讯,量子器件的响应测量自由电子激光,超短激光技术各种等离子体发光 汤姆逊散射,激光雷达。。。。。。 光谱仪建议选型参数列表光谱仪型号Omni-λ2002iOmni-λ3004iOmni-λ5004iOmni-λ7504i光谱仪焦距200mm320mm500mm750mm相对孔径F/3.5F/4.2F/6.5F/9.7光谱分辨率(1200l/mm)0.3nm0.1nm0.08nm0.05nm波长准确度+/-0.2nm+/-0.2nm+/-0.15nm+/-0.1nm倒线色散(1200l/mm)3.6nm/mm2.3nm/mm1.7nm/mm1.1nm/mm光栅尺寸50*50mm68*68mm68*68mm68*68mm光栅台双光栅三光栅三光栅三光栅与探测器耦合中继光路1:1耦合,配合二维焦面精密调节一体化底板系统光谱分辨率(1200l/mm)=0.3nm=0.2nm=0.1nm0.08nm一次摄谱范围(150 l/mm)230nm150nm90nm60nm光谱仪入口选项光纤及光纤接口,标准荧光样品室,镜头收集耦合,共聚焦显微收集耦合等多系统灵活组合超快时间分辨光谱测试系统既可以与飞秒超快光源配合完成独立的光谱测试,也可以与卓立汉光的其他系统比如 TCSPC, RTS&FLIM显微荧光寿命成像系统,TAM900宽场瞬态吸收成像系统,以及低温制冷室,飞秒&皮秒激光器等配合完成更为复杂全面的超快测试。Zolix其他可配合超快测量系统lRTS2& FLIM 显微荧光寿命成像系统光谱扫描范围:200-900nm(可拓展)最小时间分辨率:16ps荧光寿命测量范围:500ps-1μs@ 皮秒脉冲激光器激发源: 375nm- 670nm 皮秒脉冲激光器可选,或使用飞秒光源科研级正置显微镜及电动位移台空间分辨率:≤1μm@100X 物镜@405nm 皮秒脉冲激光器OmniFluo-FM 荧光寿命成像专用软件Omni-TAM900 宽场飞秒瞬态吸收成像系统测量模式:1:点泵浦-宽场探测:测量载流子迁移和热导率等;2:宽场泵浦-宽场探测:测量载流子分布和物理态的空间异质性等。探测器:sCMOS相机成像空间分辨率:优于500nm载流子迁移定位精度 优于30nm时间延时范围:0-4ns或0-8ns可选搭配倒置显微镜,可兼容低温,探针台,电学调控等模块20ps 的钙钛矿薄膜ASE 发光寿命曲线
    留言咨询
  • microTyper MS高通量微生物快速鉴定系统是中国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商品化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源一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 MS),由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与其控股子公司厦门质谱共同研发,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生产销售,该仪器的研制打破了国外质谱公司对于该产品技术的垄断,并于2015年获得中国分析测试协会BCEIA金奖。获2015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BCEIA金奖工作原理: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方法得到待测样品分子离子,通过测得待测微生物的肤质量指纹圈谱(PMF),并将其与数据库中的徽生物标准指纹图谱进行匹配检索,从而完成鉴定(可鉴定至种或属)。该仪器适用于绝大多致的徽生物鉴定,可同时鉴定细菌及真菌,相对于传统方法,具有更加快速准确、高通量检测、操作简单、成本低的优势。产品特点及优势:硬件特点:1)采用无网直线形飞行管,并配置大面积高灵敏微通道板(MCP)离子探测器;2)配置超高速ADC采集卡,高采样频率可达3GHzsps3)使用长寿命氮气紫外激光器,激光发射频率在1~60 Hz内可调;4)配备96孔的样品靶板,含6个质控点,可多次重复清洗使用;5)配置转速320 L/s的分子泵,缩短进样等待时间;6)采用三重灭菌尾气处理装置,大限度保证实验安全和保护环境。软件特点:1)microTyper MS软件集合仪器控制、数据采集、谱图实时快速鉴定功能于一体,可进行谱图离线处理、批检索、聚类分析以及徽生物数据库自建等;2)多样品把点全自动采集与鉴定功能:利用人工智能模糊逻辑算法自动采集谱图和评估谱图质量,实现无人操作下自动获取高质量的肽指纹谱图;3)质轴自动校准功能:自动校准使仪器长朋保持佳工作状态,提高鉴定结果的准确度,增强用户操作的便捷性;4)软件自诊断和保护功能:软件实时更新仪器运行状态,便于用户掌握仪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5)远程监控和技术服务功能:配置性能的触控平板电脑和白动采集软件系统认(APS),实现自动采谱、鉴定、生成报告的远程操控。性能参数:1)质量范围:16000u2)质量准确性:≤500ppm3)灵敏度:信噪比≥ 1004)质量分辨率:R≥5005)重复性:≤ 0.06%6)质量稳定性:≤ 800ppm微生物鉴定方法:微生物鉴定流程微生物样品前处理方法:微生物样品前处理流程应用领域:1)临床微生物的高通量快速鉴定;2)疾控中心微生物传染病原的鉴定与监测;3)食品生产中的微生物检测;4)检验检疫;5)工业、农业环琉中的细曲检测;6)微生物研究及应用开发。
    留言咨询
  • 谱育科技自主研发的TRACE 8000 化学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将高灵敏度化学电离源和高分辨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进行结合,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分辨率高、测量组分种类多等突出优点;仪器具有创新的辉光放电源、高压离子漏斗和静电透镜传输技术,保证样品的电离效率和离子的传输效率,适用于走航监测、食品科学、材料分析、爆炸物和药物检测等方面的应用。产品概述性能优势分析速度快微秒级的扫描速度,可捕捉目标物质的瞬时变化,为科学研究、应急监测、生产过程的高通量监测提供有效手段。分辨率高可实现复杂混合物样品中分子量相近物质的分析识别,解决传统低分辨直接进样质谱分析定性难的问题,将“看不见”变成“看得见”,追溯物质本源。多试剂离子可选配合试剂离子快速切换系统,根据目标物质的化学特性,可选择H3O+、O2+、NO+等多种不同电离能的试剂离子进行靶向电离,适测物质涵盖醛、酮、有机硫、有机胺、卤代烃、苯系物、长短链烃类等,是优选的快速检测技术。 应用领域TRACE 8000 化学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适用于走航监测和园区VOCs在线监测,可实现VOCs精准溯源及扩散预警。可对半导体生产过程中的AMC、食品生产的风味物质进行实时监控;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移动测量、定点在线监测;材料中有害成分的快速鉴定分析;人呼出气体的宽动态范围内的追踪分析。
    留言咨询

韩春雨事件相关的耗材

  • 纠正保留时间的套件
    产品特点:纠正保留时间的套件适用于 Thermo Scientific 气相色谱耗材* 一段去活熔融石英管* 微型接头* 5 个刃环* 工具包中含 1 个接头和 5 个刃环 订货信息:纠正保留时间的套件描述部件号数量纠正保留时间的套件,ID 0.22 - 0.32mm,长 2m (包括接头)260RG4971 个/包纠正保留时间的套件,ID 0.53mm,长 2m (包括接头)260RG4991 个/包
  • Thermo纠正保留时间的套件
    纠正保留时间的套件适用于 Thermo Scientific 气相色谱耗材 一段去活熔融石英管 微型接头 5 个刃环 工具包中含 1 个接头和 5 个刃环订货信息:
  • 便携式持续时间流量计 32989-20,25
    非侵入型便携式技术可用于任何洁净、超纯和石油基流体 不像多谱勒流量计,该持续时间流量计设计用于含有极少量固体或气泡的流体。 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数字界面修正和一个具有专利权的时间扩展算法,仪表可以极其精确地进行测量而无需考虑雷诺数流态。使用单换能器组件,可以测量可以测量多种尺寸的管道和材料的流量。 该技术无泄漏、具有零压降或不结垢-不像其它快速安装的流量计技术。 该系统适用于远程管道的测量工作。 防水外壳可以保护变送器防止意外浸入水中或溅上水。当没有有线电源时,仪表可以利用一体化的充电电池工作长达24小时。该系统还具有键盘锁定功能防止未授权用户窜改装置设置。 如果进行有线安装,则4至20毫安输出可以用于对流量的连续监控。 有线安装或无线安装可以选用一个现场交换200000个事件的数据记录仪,可以不用插在仪表上进行数据下载从而不影响仪表的工作。 可以利用一体化键盘对仪表的工作参数进行编程。如果工作场所有个人电脑或便携式电脑可以使用,则附带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超级连接应用程序可以用作配置界面。该界面的通信可以通过一个实时红外通信适配器(随机配备)完成,允许在最远10英尺(3米)处进行无线通信。 随机配备:防水携带式仪器箱;带有20英尺长(6米)电缆的换能器,声音耦合器,换能器管路安装支架,交流电源转换器;车用12伏直流电源适配器,ULTRALINK应用软件,个人电脑与流量计无线通信红外适配器,4至20毫安连接电缆以及操作手册。 技术参数:32989-20 便携式持续时间流量计;4至20毫安模拟输出,230伏交流 32989-25 便携式持续时间流量计;4至20毫安模拟输出至数据记录仪,230伏交流

韩春雨事件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