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创新发展

仪器信息网医药创新发展专题为您整合医药创新发展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医药创新发展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医药创新发展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医药创新发展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医药创新发展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医药创新发展相关的资讯

  • 烟台投资2亿建新药研发平台 促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
    投资2亿元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持创建口岸药检所,自今年起,3年内市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建设国际生命科学创新示范区̷‧月20日,烟台市召开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动员会,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科研医疗机构等共78家的负责人参会。  在会议上记者了解到,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市医药健康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的医药健康企业达到3家以上,过50亿元的7家以上,过10亿元的20家以上,过亿元的30家以上,进入全国医药百强企业8家以上,医药健康产业将成为我市新的支柱产业。  现金奖励企业在本市注册药品和医疗器械  鼓励新药、仿制药的研发、鼓励医疗器械产品研发并在市内实现产业̷̷根据《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 建设国际生命科学创新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我市将加大在本市注册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企业创新的奖励力度。  其中,企业完成药物临床前研究,根据实际试验费用,获得临床试验批件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 企业完成药物Ⅰ、Ⅱ期临床试验,根据实际试验费用,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完成Ⅲ期临床并自主生产的,给予100万元奖励。  对于化学药品3至4类,生物制品2至14类批准文号的,自开始销售起3年内,分别按该产品年销售收入的3%、2%、1%给予奖励,3年累计给予单一企业的奖励总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在第三类医疗器械研发过程中,企业申请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并经国家食药监总局审查同意,在上述奖励的基础上,另给予60万元奖励。  设2亿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资金  为推进我市医药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对于基因技术应用示范中心、细胞与组织工程中心、 药物筛选与评价中心、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新型药物制剂技术中试基地等国际化生物医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将设立2亿元的专项资金。  院企还将共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依托重点龙头企业,与国家级科研院所共同建设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烟台分所、同济大学烟台研究院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高端研发机构。每年设立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医药健康企业与有关高校、研发机构以申请课题的方式开展项目研究。  另外,以政府资金适当注入、社会资本参与的方式,设立一期5亿元、总规模不少于50亿元的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基金,引进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省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基金、成果转化基金、工业转型升级引导基金等,打造基金支撑产业发展平台。  每年投入2000万支持创建口岸药检所  今年,我市还将加快推进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和升级改造,采购配备必需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不断提升检验能力和水平,自2017年起,3年内市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  对在我市设立总部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的世界500强、国内外上市公司及国内行业百强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重大专项、重点新产品、重要科研设施和基地、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等,在享受我市现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也将进一步加大奖励和支持力度。
  • 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俨然已驶入“快车道” 盘点2021上半年国内获批的生物医药创新产品
    5月中旬,美国《制药经理人》杂志网站发布了一篇文章,称中国“巨人”已经醒来,其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已经迈入了新的阶段。  无论是市场体量方面还是问世新药的数量,近年来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都令人惊叹。  在本土企业腾飞的同时,越来越多跨国生物医药企业将目光转向了中国,截至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为3.57万亿元,预计2022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4万亿元。  与此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研发热情的高涨,近年来我国获批的创新药数量也十分可观,2018年由16款创新药获批上市,在2019年及2020年分别有14款及15款产品获批,数量甚至超过了美国同年的11款和14款创新药批准数据。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发布的工作动态,2021年刚刚过半,便已批准了16款创新药上市,超过了2020年全年批准创新药的总量,其中,由本土生物医药企业自研的产品逾十款。  从具体的治疗领域来看,癌症为国内创新药集中爆发领域,包括非小细胞肺癌、胃癌、肝癌、卵巢癌、乳腺癌以及血液癌症等,其中非小细胞肺癌这一领域便迎来了3款治疗药物。从市场需求而言,这些趋势也是必然。  过去5年内,中国新发癌症病例增长率已经超过了全球和美国同期水平,2018年国内新发癌症患者人数达到了 428.5 万,预计 2023 年中国将会有 486.5 万名新发癌症患者。其中肺癌发病率最高,2018年新发病例数超过86万,预计2023年新发病例数将突破100万。  在癌症治疗市场方面,我国肿瘤药物产品近年来的销售一直稳定增长,2019年的总销售额为人民币1,827亿元,以批发价计算,预计中国肿瘤药物市场的总收益于2024年将达到人民币3,672亿元,5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5.0%。  从获批时间来看,6月可谓是新药集中爆发期,当月便有10款创新药问世,其中,不乏极具突破性的创新产品,如国内首款CAR-T疗法产品、国内首个原研口服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首款MET抑制剂。若以当前的获批量计算,2021年国内获批的创新药数量或有望创下历史新高,突破30款。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近年来生物医药产品的问世速度也凸显了我国对于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大力支持,审评审批环境不断改善。根据近日药审中心发布的《2020年度药品审评报告》,2020年我国审结注册申请任务整体按时限完成率为94.48%,创历史新高。同时审评资源向具有明显临床价值的创新药品和急需药品倾斜,特别审批、突破性治疗药物、附条件批准、优先审评审批四个药品加快上市程序。  不断向好的政策环境促成了国内生物医药创新氛围的逐渐形成。据悉,2020年,药审中心受理1类创新药注册申请共1062件(597个品种),较2019年增长51.71%。其中,受理IND申请1008件,较2019年增长49.78% 受理NDA 54件,较2019年增长100.00%。  而在创新药之外,今年上半年NMPA还批准了3款新冠疫苗及13款创新医疗器械产品。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俨然已驶入“快车道”。  附2021上半年NMPA批准的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新冠疫苗名单:
  • 政策多方位支持中医药创新发展 看科学仪器有哪些机遇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凝聚了中国人民几千年的博大智慧,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心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中医药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医药全面参与疫情防控救治,作出了重要贡献。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全面加大了对中医药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中药迎来了发展新机遇。今年1月国办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从夯实中医药人才基础、提高中药产业发展活力、增强中医药发展动力、完善中西医结合制度、实施中医药发展重大工程、提升中医药发展效益、营造中医药发展的良好环境等七方面提出28条政策措施。在今年两会期间,中医药话题是当之无愧的热门。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联组会时提出,“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体系、服务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李克强总理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推进卫生健康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同时,“坚持中西医并重,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程度。3月13日,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修订、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发布(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明确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加强中西医结合,促进少数民族医药发展。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建设中医药科技支撑平台,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保护和产业发展。强化中药质量监管,促进中药质量提升。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3月29日,国新办就深入贯彻“十四五”规划,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孙志诚表示,在“十四五”时期将从多个层面来谋划和开展工作,支持中医药的振兴发展。具体来说有七个方面:一是打造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和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二是加快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三是打造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重大基地。四是大力开展中西医结合有效模式的探索和推广。五是促进省域优质中医医疗资源的扩容下沉。六是继续加强重点脱贫地区县级中医医院建设。七是大力支持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在发布会上,孙志诚也表示 “十三五”时期,国家发改委和卫生健康委、中医药局一道紧密配合,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总共安排中央投资超过300亿元,支持中医中药类项目建设。而在“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力度。“中央财政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力度在‘十四五’期间有希望或者要努力争取比‘十三五’翻一番,这个力度是空前的。”孙志诚表示,通过保障落实政府投入,多方增加社会投入,加强融资渠道支持,实施一系列支持中医药发展的重大工程,涵盖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医药科研平台建设、产学研医政联合攻关、道地中药材提升工程、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中医药开放发展等多个方面部署。中药发展正当时,在我国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过程中,进一步支持原始创新、强化质量监管、完善标准体系、借助现代科技的手段激活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均显得格外重要。为更好展示中药分析及质量控制的最新进展、发展趋势及科学仪器在药物分析领域中的应用,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和仪器信息网将在“2021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21)”期间,联合举办“中药分析与质量控制创新发展分论坛”,针对当下中药相关政策法规、中药分析技术、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等内容进行探讨。欢迎相关从业人员参加。一、会议时间  4月23日9:00-17:00(ACCSI 2021召开同期)  ACCSI 2021大会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accsi/2021   二、会议地点  江苏无锡融创万达文华酒店  三、组织单位主办单位: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仪器信息网  四、会议主题  中药分析及质量控制的最新进展、未来发展趋势及科学仪器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  五、会议议程(拟定,以年会官网最终信息为准)时间会议内容4月23日报告题目:微流控药物分析“芯”方法及其应用报告人:清华大学 罗国安教授报告题目:中药质量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报告人: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果德安教授报告题目: LC-MS技术创新及在中药复杂体系分析中的应用报告人:北京大学医学部 屠鹏飞教授报告题目:中药安全性控制标准解读与岛津分析解决方案报告人: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医药行业专员 丰伟刚报告题目:待定报告人:赛默飞 色谱质谱事业部应用支持总监 薄涛午休报告题目:高分辨非靶向快筛技术实现对中药复杂基质中农残等痕量分析的研究报告人: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院 季申主任报告题目:中药经典名方古方比较学研究与实践报告人: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 孟宪生教授报告题目:待定报告人:科哲茶歇报告题目: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报告人:南开大学药学院 白钢教授报告题目:中药配方颗粒关键质量控制与产业化报告人:神威药业集团 陈钟 执行总裁附:关于2021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1)2021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1)将于2021年4月21-23日在无锡市召开。ACCSI定位为科学仪器行业高级别产业峰会,经过14年的发展,单届参会人数已突破1000人,被业界誉为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ACCSI2021以“创新发展,产业共进”为主题,力求对过去一年中国科学仪器产业最新进展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力争把最新的产业发展政策、最前沿的行业市场信息、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最新的科学仪器研发成果等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给各位参会代表。会议期间将颁发 “年度优秀新品”、 “年度绿色仪器”、“年度行业领军企业”、“年度十大第三方检测机构”、“年度售后服务厂商”、“年度网络营销奖”“年度人物”等多项行业大奖,引领科学仪器产业方向。参会咨询报告及参会报名:010-51654077-8124 13671073756 杜老师 15611023645李老师赞助及媒体合作:010-51654077-8015 13552834693魏老师微信添加accsi1或发邮件至accsi@instrument.com.cn (注明单位、姓名、手机)咨询报名。报名链接: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K报名二维码扫描二维码立即报名

医药创新发展相关的方案

医药创新发展相关的论坛

  • 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思索

    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思索

    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思索从科研到产业化:打通生物医药产业化创新发展最后5公里!(作者:高圣生物医药周勇)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新晋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曾说:“真正的科研创新应该从科技规划开始。”换言之,如果科研规划本身就是跟踪性、模仿性的,在这样的框架下不可能有重大创新,只能越落越远。我国从2003年以来对基础科学的投入逐年加大,很多高校、科研院所从人才到装备,到项目到高水平学术成果都在加强;SCI发表数量也从少有到世界第二;对研发经费的投入也在亚洲前三。但是真正把科研成果,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的能力我们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太远。第一部分:我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现状当前我国基础科研正处于从跟踪追赶到并行发展的重要转型。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开拓前沿的原创成果缺乏,科技领军人才不够,学科布局不均衡,创新文化氛围不浓,基础研究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的机制还不够成熟等。目前从事科研工作的队伍已非常庞大,在很多技术领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但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0%,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当前,世界科学研究格局正发生重要转变。2001-2011年,全球R&D总支出以年平均6.7%的速度增长。2011年,全球R&D支出超过14350亿美元(2006年为10510亿,2001年7530亿)。2011年投入最大的前7个国家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而其中排名前三的美国、中国和日本的总量超过了全球的50%。美国仍旧是最大的R&D执行者,2011年其R&D总支出为4290亿美元,几乎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但其所占比例从2001年的37%下降到30%。高校的科学家创新性成果找不到方向与出路,医药企业家们找不到好的创新项目;全国重复性研究,重复性立项加大,在生物医药产业化这一产业链上形成了各种信息孤岛;社会资源整合,上中下游强强联手,技术与资金强强联手,国内与国外强强联手,建立信息畅通的平台的通道;形成可流通的技术交易中心和市场等是非常有必要的。 “创新,合作,发展,共赢”,打通生物医药产业化创新发展最后5公里,是我们坚定努力的方向! 第二部分:我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思索: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科研人员将科技成果与医药企业对接是“0”到“10”的过程,而医药企业将成果推向市场能产生“10”到“无穷大”的效益!所以加强生物医物源头创新,到产业化发展是我们每一位医药人要思考的问题。生物医药从实验室科研创新到产业化发展是一个相当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只有从源头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孵化、资本推动、定位清晰、资源整合、意志坚定,方可以结出硕果!做到“开放合作”、“目标锁定”、“源头创新”、“国际化视野”,以及“定位清晰”、“资源整合”,“知识产权保护”、“商业模式创新设计”、“产业资本联姻”,实现“实验室、孵化基地、产业园区”的三级跳!下图示意:我国很多研究还处于临床前阶段和实验室阶段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1/201601071133_581156_2645916_3.png基于此,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在目前及今后的几年内,呈现出的发展趋势主要会有以下三条:趋势一、通过技术许可(inlicense),引进成熟技术和产品;趋势二、合作开发(Co-development)成为当前主流;趋势三、创新平台以及创投基金融合成为未来合作的新宠。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1/201601071134_581157_2645916_3.png一、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开放合作1. 开放合作就是要有开放的心态,有合作的心态;在创新的这一条路上,要多听医药行业的专家、教授、不同的团队的经验;在合作的领域上可以进行合作、分工。比如在基因药物开发上,可以在上游选择可以信任的平台进行质粒构建、靶标筛选、中间知识产权可以选择平台进行申报、下游生产、产业化可以选择平台进行合作。2. 开放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各个团队自已的优势。合力发展,实现1+1大于2的效果。3. 开放合作可以激发科研人员的梦想,也可以让医药商业化公司做实体企业看到了方向。4. 开放合作可以让眼光看得更远、心胸放开,从而在创新发展过程中拥有合作共赢的心态。二、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国际眼光国际眼光这一点针对做生物医药创新的企业来讲是相当重要的。我国近20年来主要是要化学药仿药为主,中药为辅,而生物药在我国的比重是相当的少。1、紧跟国际药企研发方向,大力发展生物药、创新药随着传统新药研制成本和难度的加大,人类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及“组”学的发展,生物制药正成为制药领域的新星,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2014年全球销售TOP10中有7个是生物药,其中5个产品为单抗。对于中国生物制品市场,肿瘤、器官移植排斥、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最具有发展空间的3大领域,预计单抗药物的市场空间在250亿元左右。据统计,2001~2015年,我国单抗研究的投入逐年加大,申报数量自2010年起更是有极显著增长,2015年达到创纪录的41个。2、复方创新也就成为国际上面也是国内的新的趋势美国FDA批准的新药差不多越来越注重生物技术产品,去年批的新药中有一半左右是生物技术药物。现在已经发展到抗体加抗体,双功能抗体;药物跟基因结合在一起,通过高通量测序发展个性化给药;药物剂型上的创新,以及儿童用药包装识别、用量方便上面的创新等;3、选择国际区域开展新的适应症研究在生物医药创新研究上,我们可以选择目前没有上市的、耐受性好的药物,也可以用现有药物适应新症,选择相应的药物在发展中国家上市,或适应不同地区新的病症。4、选择好的国际化双向合作机制在生物医药创新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国际上的研发资源,寻找优秀的项目、技术及人才引进国内;国内好的项目、技术也可以吸引国外好的投资商。三、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资源整合1、对于资源利用,采取整、学、借、用的方法,有利于生物医药创新发展;2、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充分发挥在生物医药创新产业链上研发、技术、人才、转化、专利、资金、管理、园区、政府、注册、招商、策划、销售等相关专业人员合作;3、整合资源前要充分做好自已团队和项目的SWOT分析。分析自已团队的优势,在整个产业链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分析自已的不足,分析外部环境对我们团队有利的因素,外部环境对我们不利因素。缺什么找什么,补什么;整合资源前要做好产业地图的设计和规化。“微笑曲线理论”的重点是抓品牌、核心技术、人才和销售渠道;在我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重要的,根本不需要自已团队亲力亲为;合作才可以节省时间、节省成本,实现共赢;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与国内外知名协会合作;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与知名高校研究院所合作;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与知名转化平台合作;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与政府和园区合作;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与高端人才猎头公司和各精英俱乐部合作;四、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战略性知识产权保护1、发挥好知识产权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知识产权先行;依托团队科研实力优势,创造更多高价值专利,推动知识产权由多到优、由大到强的转变;2、成立企业知识产权小组,总经理任组长;企业要非常重视在知识产权人才团队和创新开发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3、有要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动作;4、知识产权保护不仅仅是专利保护那么简章;5、让我们的知识产权给我们生物医药创新形成真正的保护和形成巨大的无形资产及价值;五、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源头创新能力1、 没有从源头上设计的创新就像桌子下面放风筝飞不高真正的科研创新应该从科技规划开始。如果科研规划本身就是跟踪性、模仿性的,在这样的框架下不可能有重大创新,只能越落越远。2、 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研发而研发纯技术上的创新和转化之路是有很大距离的;我们要从技术上创新形成技术保护;但是也要看到技术到产业化的可行性;除开从技术上分析,我们还应该从市场上分析我们的成本优势,我们的产品是否处于同质化竞争;如果处于同质化竞争我们产品还有开发的价值没有。3、 解决问题的创新才是有用的创新4、 解决行业痛点的创新才是真正的产业化开发的创新5、 多学科相交得到的新技术应用,也是创新6、 制药设备、给药装置、辅料,生产工艺是源头创新新的机会新辅料的开发是新型制剂成功的基础和关键。 “制剂开发,辅料先行。”新制剂开发非常符合我国发展的需要和实际情况:相对投入少,时间短,成功率高,附加值高,更环保。而且,新释药系统(DDS)同样可以产生重磅炸弹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市场需求很大,如目前国内多个新型释药系统上市后年销售过10亿元,对我国医药市场的贡献巨大。

  • 【转帖】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点任务,为了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的需求,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一步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特制定“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医药泛指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一、形势分析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其有效的实践和丰富的知识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满足时代发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1.趋势——努力丰富和完善自身体系建设已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转变。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现有的疾病防治模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的趋势已经出现。——科学技术出现从分析向综合回归的发展趋势。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以还原论和分解分析为主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实要求,科学技术出现了从分析向综合、局部到整体、结构到功能、静态向动态、简单向复杂的转变。尤其在生命科学领域,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创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认识生命和疾病现象已成热点。——经济全球化促进多元文化相互交融。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相互交流的不断扩展,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影响日益扩大,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和产品开始全面走向国际。因为原有的疾病没有得到充分治疗,新的疾病不断出现,医疗费用不断上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在重新关注传统医药的作用和价值,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为了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应当推广使用传统医药,从而给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药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2.需求——解决我国广大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需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医疗保健作用。在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和覆盖范围的同时降低医疗费用和成本是中国和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医药具有易于普及和“预防、治疗、康复、保健”一体化的医疗模式,能够为民众提供“简便验廉”的医疗保健服务,充分发挥其特色优势将有可能为现代社会提供新的医疗保健模式。 ——实现我国医药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大力发展中药产业。中医药产业是我国拥有资源优势和知识优势的传统产业。挖掘传统医药宝库,推动其创新发展,培育以中药为基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健康产业,将对提高中医药市场份额,发展中药农业,提高农民收入,扶助贫困地区,保护生态环境,调整医药产业和产品结构,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综合带动作用,同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所突破并对世界有所贡献。作为我国最具原始创新潜力的领域,中医药系统性和复杂性等关键问题的突破,将对生物医学、生命科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将会促进多学科的融合和新学科的产生,使人类对生命和疾病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使具有现代人文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中医药医疗保健模式和价值观念得到传播,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新贡献。3.挑战——中医医疗保健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由于历史、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医学未能充分吸收近代科学的成果而始终保持着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相对于现代医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普及水平的快速提高显得发展比较缓慢,还不能很好满足现代生活条件下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医药还未能进入医药保健主流市场,其医疗价值和市场潜力亟待挖掘。——中医药现代产业基础不强。总体来看,缺乏优质高效的产品,研发和创新能力薄弱。中药产业链尚有待完善,中药农业刚刚起步,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合理利用及相关生态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中药工业生产工艺和工程化技术落后,生产效率和综合利用能力相对低下,缺乏标准化的专用制药工业装备;中药商业流通方式亟待改造。中药出口以原料为主和依赖老品种的局面没有明显改观,中药产品在发达国家进行药品注册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而“洋中药”返销进口有增长趋势。——中医药现代科学基础薄弱。中医以整体、动态和辨证的思维方式认识生命与疾病的复杂现象,但用传统概念表达的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难以被现代社会普遍理解和接受;复方中药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等现代研究一直没有突破;适合自身特点的研究、评价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尚未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制约了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而西方国家利用其技术和资金优势,已经开始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医药,这无疑是一个挑战。4.机遇——中药现代化为中医药整体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十年前国家提出的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经过广泛探索和实践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为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推动中医药整体发展开创了良好局面。在此基础上通过整体规划,有效集成国内外资源,开展中医药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有可能突破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从而使人类认识生命和疾病过程的方法和手段从整体和综合的角度得到充实和完善,进而走出中国特色的医药自主创新之路。——医学模式的转变为中医药充分发挥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生物-社会-心理-环境”医学模式的建立,改变了西方生物医学模式只重视“病”而忽视“人”的问题。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学发展观,以及疾病防治战略的“前移”和重点的“下移”,为中医药发挥整体观、辨证观、个体化思想,对疾病、亚健康状态进行防治和综合调理,在延长生命的同时提高生存质量的优势创造了机会。——现代科技发展为中医药传承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产生。21世纪以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信息科学、电子科学、材料科学、复杂科学和系统科学为前沿的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间相互交叉、渗透、融合,新兴学科不断产生,不断增长的知识、大量的数据库、分析工具和技术,为证实和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关键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可能,为中医药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1.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根本宗旨,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努力证实、阐明中医药的科学内涵,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和中药产业技术水平,通过知识创新丰富和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和医疗保健模式,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全面提高我国的医疗保健和重大疾病防治水平,不断满足广大民众的社会需求,确立我国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优势地位,提高中医药的国际化能力和国际市场份额,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2.基本原则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现代化与国际化相互促进,多学科结合”的基本原则,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继承与创新并重。继承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础,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动力。要在系统继承中医药的学术思想和宝贵经验,保持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切实加强自主创新,挖掘中医药的科学内涵,丰富和完善其理论和技术体系,进而提出医学整体发展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开展新实践,争取新突破。——中医中药协调发展。中医是中药应用的指针和开发的源泉,中药是中医医疗保健的主要手段。中医中药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中医药学的显著特点。坚持中医中药在临床、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的整体性,要注重从中医临床研究中发现问题和探索方向,重视中医基础研究的作用,强调以临床疗效为基础的中药基础和应用研究 ,中药研究成果为中医临床服务,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现代化与国际化相互促进。国际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目的之一,现代化是国际化的前提和基础。通过现代化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以国际化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达到沟通中医与西医、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目的。——多学科结合。中医药理论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多学科结合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然途径。中医药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要认识和挖掘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并加以丰富和发展,必须博采众长,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和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多学科、跨领域、产学研、海内外的合作加以突破。3.战略目标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科技创新支撑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不断提高中医药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巩固和加强我国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优势地位;重点突破中医药传承和医学及生命科学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争取成为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的突破口之一;促进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医药学奠定基础;应用全球科技资源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人类卫生保健事业做出新贡献。为提高中医药创新发展能力,要努力完善中医疾病防治、养生保健和诊疗技术体系;健全中药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丰富发展中医药理论体系;建立国际认可的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国际科技合作网络体系。——完善中医疾病防治、养生保健和诊疗技术体系。中医药预防、治疗、康复和养

  • 【资料】16部委联合发布《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

    附件: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点任务,为了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的需求,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一步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特制定“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中医药泛指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和民族医药。) 一、形势分析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其有效的实践和丰富的知识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满足时代发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1.趋势 ——努力丰富和完善自身体系建设已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转变。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现有的疾病防治模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的趋势已经出现。——科学技术出现从分析向综合回归的发展趋势。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以还原论和分解分析为主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实要求,科学技术出现了从分析向综合、局部到整体、结构到功能、静态向动态、简单向复杂的转变。尤其在生命科学领域,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创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认识生命和疾病现象已成热点。 ——经济全球化促进多元文化相互交融。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相互交流的不断扩展,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影响日益扩大,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和产品开始全面走向国际。因为原有的疾病没有得到充分治疗,新的疾病不断出现,医疗费用不断上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在重新关注传统医药的作用和价值,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为了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应当推广使用传统医药,从而给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药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医药创新发展相关的资料

医药创新发展相关的仪器

  • eXtreme Sensitivity, eXtraordinary Selectivity, eXceptional Solutions根据科学家的需求量身定制,帮助鉴定、定量和确认最具挑战性的复杂样品中种类多样的化合物。保证卓越性能的同时最大化提升稳定性业界领先的分析定量灵敏度最全面的高质量定性信息灵活应对多变需求简单易用,专业和非专业人士均可轻松上手保证卓越性能的同时最大化提升稳定性样品和研究的复杂程度日趋增加,要在保持最佳分析性能的同时获得高质量的目标组分数据则面临着更大的难度。Xevo G2-XS QTof结合采用StepWave离子光学组件和XS碰撞室技术,保持着一如既往的良好选择性,同时带来灵敏度的显著提升。长时分析期间,关键的硬件组件可持久保持洁净,为您提供更具重现性的结果,保证实验室生产效率。分析大量样品时,可获取比以往更多、更有意义的组分信息,帮助您全面深入了解样品,制定更可靠的决策。业界领先的分析定量灵敏度在靶向定量分析中,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在复杂基质中存在干扰的情况下检测并定量其中含量极低的目标组分。不同组分的浓度千差万别,无疑增加了分析的难度。Xevo G2-XS QTof具备良好的灵敏度、选择性,与QuanTof技术带来的质量准确度以及卓越的动态范围和速度相结合,可实现更强大的Tof-MRM数据采集定量功能。在现实的日常实验室条件下,最终的分析结果大大优于以往使用高分辨率MS所获得的检测限和定量限,提供业内领先的定量性能。最全面的高质量定性信息除精确的定量分析曲线之外,要充分了解样品,还依赖于详尽、全面的定性信息。MSE方法虽然简单,但功能强大,无论可检测组分在色谱上是否可分离,此方法都能够确定出精确的母离子质量数和碎片离子数据,为您带来最优质的定性信息。此外,由于该方法的无靶向性,因此可随着科学问题的发展在以后重新查询数据。自动化靶向性数据采集方法FastDDA具备快速、智能的精确质量数MS/MS功能,可用于确认已知化合物或鉴定未知化合物,适用于只有真实的MS/MS数据才符合要求的情况。灵活应对多变需求实验室对效率和产量的日益重视对分析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系统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应当能够灵活应对现今的各种任务,才能在未来实现创新发展。 沃特世通用型离子源结构可以将单一分析平台用于多种不同应用和不同化合物类型,并可以根据需求和优先情况的变化添加新的功能。所有的离子源选项都经过精心设计,可以实现快速互换,轻松完成使用前准备,为您带来最全面的系统功能,最大程度减少停机时间。简单易用,专业和非专业人士均可轻松上手通常,要使如此强大的分析系统实现并保持最佳性能,往往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Xevo G2-XS QTof采用了独特的IntelliStart技术,这一直观的用户界面可实现日常任务的自动化,保证了出色的可重现数据,确保所有人都可以使用系统的所有功能。IntelliStart可自动执行以下基本功能:MS分辨率和校正检查轻松设置各种实验LC/MS系统定期检查持续进行系统监测注意: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所有资料请以沃特世官方网站()为准。
    留言咨询
  • 2023 BTE广州国际生物技术大会-专场会议2023年9月14-15日 广州嘉逸皇冠酒店 主办单位蛋白药研究会、广东省生物产业协会、广州医药行业协会、振威国际会展集团 支持单位广东省保健协会检验分会、广东工业大学生物医药学院、深圳市生命科技产学研资联盟、广州国际生物岛有限公司、珠海市药学会、珠海市医药行业协会、珠海市食品安全协会、中山市药学会、中山市健康科技产业基地、深圳市生物医药促进会、广东医谷 组织机构广州振威国际展览有限公司www.bteexpo.com 随着生物科技的不断创新突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逐年提高以及国家鼓励支持政策的陆续出台,加上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药物产品市场需求迅速提升,病毒检测、疫苗与药物开发、防护设备与设施井喷式增长,使得我国生物药行业及市场迅速发展。为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总体要求,引导企业突破核心技术,大力发展免疫细胞、基因、IVD、创新药等产业领域,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2023 BTE广州国际生物技术大会{专场会议}将于9月14-15日在广州嘉逸皇冠酒店举办,大会将设展示区、多场细分论坛,紧密围绕新药研发、纳米抗体药物创制、核酸药物与新型疫苗、生物药工艺、靶向与细胞免疫治疗、3D细胞培养与类器官、肿瘤标志物、合成生物学等相关话题,特邀来自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创新药企、生物技术和服务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业园区、投融资机构、行业协会及媒体等多位权威专家与产业先锋齐聚一堂,分享研讨技术成果,共同推动产业的迅速发展。预计参会人次达5000人。 活动议题【具体议程以现场大会公布为准】(一)精准医疗时代下的新药研发论坛① 类器官药物敏感性检测在肿瘤精准治疗中的临床应用② 纳米磁微球偶联修饰技术与分子诊断产品开发③ 肿瘤细胞外囊泡检测新技术与应用④ 感染性疾病分子诊断前沿进展与挑战⑤ Challenges to overcome solid tumors战胜实体瘤的挑战⑥ 科研与专利申请推动分子诊断创新发展⑦ 新形势下伴随诊断创新技术发展⑧ 预防和治疗新冠感染中和抗体药物研究⑨ 抗肿瘤双特异性纳米抗体⑩ 生物制药细胞株朔源构建及稳定性⑪  抗体类产品生产工艺预防吐温降解的考量⑫  抗体药物国际商业化的要求与考量⑬  连续灌流工艺的优势与应用⑭  小核酸商业规模生产中应考虑的事项(二)靶向与细胞免疫治疗论坛① CAR-T细胞治疗概况及实施要点② 通用型细胞治疗产品的研发进展③ iPSC-CARNK路径的免疫细胞产品发展④ 免疫细胞治疗有效性的挑战与策略⑤ CGT药物快速无菌检测⑥ 恶性实体肿瘤特异性杀伤T细胞药物⑦ 无血清细胞培养技术应用⑧ 细胞治疗CGMP细胞生产
    留言咨询
  • HT-NIC: HIGH-THROUGHPUT NANOWELL-BASED IMAGE-VERIFIED CLONING Solution 高通量的基于Nanowell图像验证的细胞克隆开发方案随着细胞生物学及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对细胞株筛选、细胞系开发也逐渐到达新的高度水平。 特别是快速开发细胞系,快速扫描分析再到下游的准确分离,需要一整套高技术自动化方案以创造最适合的研发条件。 如何可以保证细胞活性、并提供完整的单克隆性证据、并节约人工、材料成本,已经成为生物制药细胞系研发的首要解决问题,CellCelector无疑是这个领域的佼佼者。CellCelector 基于nanowell的高通量克隆开发平台提供全自动化细胞成像和挑选解决方案,帮助您快速开发高产细胞株,并提供完整的单克隆性证据。 更快的细胞系开发CLD 时间 (5~ 9周) 完整的图像验证的单克隆性证据 高图像质量保证准确稳定的单细胞检测高通量的基于Nanowell图像验证的快速细胞克隆开发方案
    留言咨询

医药创新发展相关的耗材

  • 影响医药中间体胶体磨研磨效果的因素其实很简单,医药中间体高速胶体磨,医药中间体湿法超微粉碎机,医药中间体湿磨机,医药高速纳米研磨机 ,化工原料高剪切胶体磨,原料药高速纳米胶体磨,头孢类抗生素纳米胶体磨
    影响医药中间体胶体磨研磨效果的因素其实很简单,医药中间体高速胶体磨,医药中间体湿法超微粉碎机,医药中间体湿磨机,医药高速纳米研磨机 ,化工原料高剪切胶体磨,原料药高速纳米胶体磨,头孢类抗生素纳米胶体磨 所谓医药中间体,实际上是一些用于药品合成工艺过程中的一些化工原料或化工产品。这种化工产品,不需要药品的生产许可证,在普通的化工厂即可生产,只要达到一些的别,即可用于药品的合成。 我国每年约需与化工配套的原料和中间体2000多种,需求量达250万吨以上。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医药生产所需的化工原料和中间体基本能够配套,只有少部分需要进口。而且由于我国资源比较丰富,原材料价格较低,有许多中间体实现了大量出口。那么,我国医药中间体域面临哪些发展机遇呢?我国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生产体系。2012年几乎所有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除利期内的品种外)我国都能生产,而且成本很低,青霉素产量居位,大量出口供应国际市场;头孢类抗生素基本能够自给自足,还能争取一部分出口。2012年,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配套的中间体我国全部能够自己生产,除了半合成抗生素的母核7-ACA和7-ADCA需要部分进口外,所有的侧链中间体均可生产,而且大量出口。 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配套中间体苯乙酸为例,我国现有苯乙酸生产厂家近30家,总年产能力约2万吨。但多数企业规模偏小,大的年产2000吨,其他大多年产数百吨。2003年国内苯乙酸总需求量约1.4万吨,消费结构为:青霉素G占85%,其他医药占4%,香料占7%,农药及其他域占4%。随着国内香料、医药、农药等行业的发展,苯乙酸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预计到2005年,我国医药工业将消耗苯乙酸约1.4万吨,农药行业将消费500吨,香料行业约消费2000吨。再加上其他域的消费量,预计2005年国内苯乙酸总需求量将达1.8万吨。 所以上海依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根据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结合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的行业经验以及成功案例特别推出医药中间体CMD2000系列胶体磨突破传统意义上的粉碎机,是技术上的进一步革新。好的粉碎效果源自硬质刀具的表面结构,三组分散刀头,表面含有不同粒度大小的金属颗粒,这保证了物料在通过各刀头后达到理想的细化效果。该锥体磨独特的锥形设计,增大了冷却表面积,更利于长时间工作。 产品说明:锥体磨CMD2000是CM2000的更进一步。通过减少颗粒粒度和湿磨,可获得更细悬浮液,技术更创新。这是通过将锥形刀具间的间隙调节至小来完成的。间隙可进行无调节。好的粉碎效果亦源于硬质刀具的表面结构。刀具表面含高质材料。 第1由具有精细度递升的三锯齿突起和凹槽。定子可以无限制的被调整到所需要的与转子之间的距离。在增强的流体湍流下,凹槽在每都可以改变方向。 第2由转定子组成。分散头的设计也很好地满足不同粘度的物质以及颗粒粒径的需要。在线式的定子和转子(乳化头)和批次式机器的工作头设计的不同主要是因为在对输送性的要求方面,特别要引起注意的是:在粗精度、中等精度、细精度和其他一些工作头类型之间的区别不光是转子齿的排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是不同工作头的几何学特征不一样。狭槽数、狭槽宽度以及其他几何学特征都能改变定子和转子工作头的不同功能。根据以往的惯例,依据以的经验特制工作头来满足一个具体的应用。医药中间体CMD2000系列胶体磨(研磨分散机)的特点:① 线速度很高,剪切间隙非常小,当物料经过的时候,形成的摩擦力就比较剧烈,结果就是通常所说的湿磨② 定转子被制成圆椎形,具有精细度递升的三锯齿突起和凹槽。③ 定子可以无限制的被调整到所需要的与转子之间的距离④ 在增强的流体湍流下,凹槽在每都可以改变方向。⑤ 高质量的表面抛光和结构材料,可以满足不同行业的多种要求。医药中间体CMD2000系列胶体磨设备参数选型表高速胶体磨流量*输出线速度功率入口/出口连接类型l/hrpmm/skWCMD 2000/470014000404DN25/DN15CMD 2000/55,00010,5004011DN40/DN32CMD 2000/1010,0007,3004022DN50/DN50CMD 2000/2030,0004,9004045DN80/DN65CMD 2000/3060,0002,8504075DN150/DN125CMD 2000/501000002,00040160DN200/DN150*流量取决于设置的间隙和被处理物料的特性,同时流量可以被调节到大允许量的10%。影响医药中间体胶体磨研磨效果的因素其实很简单,医药中间体高速胶体磨,医药中间体湿法超微粉碎机,医药中间体湿磨机,医药高速纳米研磨机 ,化工原料高剪切胶体磨,原料药高速纳米胶体磨,头孢类抗生素纳米胶体磨
  • 医药包装物理性能测试仪PMT-05普创paratronix
    产品介绍: PMT-05 医药包装物理性能测试仪是针对医用材料物理性能测试开发的一款多功能集成仪器,可进行器身密合性检测(预灌封注射器密合性检测)、铝塑瓶盖开启力、安瓿瓶折断力、胶塞穿刺力、注射针刚性、针座结合牢度、铝箔板材拉伸以及定力值和定位移测试。扩展还可进行其他项目测试。本仪器应用于注射剂瓶和输液瓶铝盖、丁基胶塞、铝塑组合盖、聚丙烯组合盖、薄膜、复合膜、药用铝箔、PVC硬片、预灌封注射器、一次性注射器等药品包装材料,进行接桥链接力、穿刺力、滑动性、开启力、拉伸强度、热合强度、人体内导管导丝摩擦力等试验。 医药包装物理性能测试仪采用进口品牌高精度传感器,测试结果精确稳定,无极调速可满足不同实验对试验速度的要求。仪器支持多种试验模式,配合不同试验夹具可满足不同实验要求,夹具更换方便快捷。广泛应用于药检机构、药包材生产企业、制药企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等单位。 产品特点:● 进口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开放式结构,友好人机界面操作,使用简单方便● 多种操作模式任意选择,增加定力值、定位移模式,操作更简单方便● 精密丝杆传动,优质不锈钢导轨及合理布局,确保仪器运行平稳● 采用进口高精度测力传感器,测量精度为 0.5 级● 采用精密微分电机驱动,传动更平稳,噪音更低,定位更准确,测试结果重复性更好● 液晶中文显示,全自动测量,具有测试数据统计处理功能● 高速微型打印机输出,打印快速,噪音低,不需更换色带,更换纸卷方便● 内置专用校准程序,便于计量、校准部门(第三方)对仪器进行校准● 高清彩色大屏幕显示曲线、文字,视觉更清晰● 可配备电脑软件,双向操作 技术参数:测量范围 5kg 25kg 50kg (任选一个或多个)测量单位 N kg ib测量精度 0.5 级试验行程 1000mm测试模式 开启力测试、折断力测试、穿刺力测试、拉压力测试、针管刚性测试、定力值测试、定位移测试、剥离力测试、活塞滑动性能测试、器身密合性测试、人体内导管导丝摩擦力测试试验速度 1-600mm/min 无级变速外形尺寸 470(L) X 450(B) X 970(H) mm重 量 约 90kg电 源 AC220V±22V,50Hz标准配置 主机 、拉伸夹具选购配置 开启力夹具、穿刺夹具、折断力夹具、滑动性能夹具、电脑软件、电脑设置标准:YBB00242004-2015、YBB00402003-2015、 YBB00042005-2015、YBB00052005-2015、 YBB00332004-2015 、YBB00332002-2015、YBB00112004-2015、GB-14232.1-2004、GB-15811-2016、GB-15810-2001、GB/T-1962.1-2001、GB-2637-1995、ASTM D882医药包装物理性能测试仪PMT-05普创paratronix 医药包装物理性能测试仪PMT-05普创paratronix
  • 博晖创新涂层石墨管
    博晖创新涂层石墨管具有抗干扰性好,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寿命长等特点。北京龙天韬略科技有限公司,是致力于发展分析测试仪器配件事业的高新科技企业实体,是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分析仪器配件耗材专业厂家。公司拥有专业人才队伍、精湛的制作工艺技术和先进的生产设备,经过长期的不断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制作经验,强化了质量检测手段,配备了可靠的检测仪器,建立了完善的技术研发体系、材料采购体系、生产制作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售后服务体系,充分保证产品质量,产品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了同行业先进水平。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是目前测定多种物料中痕量及超痕量无机成分的有效手段,已广泛用于国民经济中相关行业。石墨原子化器是将样品中的离子或分子变成待测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心部件,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原子化效率,关系到定量分析的准确度,积多年实验研究成果,为获得优良的特定的耐抗性和热特性而采用特殊的高品质石墨基础材料经过特殊工艺研制而成的LT系列石墨原子化器,具有灵敏度高、精度好、重现性好、使用寿命长、性价比高的特点,其各项测试性能指标均能达到国内外水平。专用的原料、研磨、充分的混合、适当的压制、正确的热处理、全过程的净化控制、机械加工、特殊的涂覆技术、严格的性能检测保证了龙天LTT系列石墨原子化器的品质博晖创新涂层石墨管专业生产国产原子吸收光谱仪AAS/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各型号石墨管,仪器品牌如下: 北分瑞利石墨管、普析通用石墨管、东西分析石墨管、浩天晖石墨管、北京华洋石墨管、科创海光石墨管、博晖创新石墨管、北京美诚石墨管、北京中和测通石墨管、恒通瑞利石墨管、上海天美石墨管、上海精科(上分厂)石墨管、上海光谱石墨管、上海仪电石墨管、上海森谱石墨管、南京科捷石墨管、浙江福立石墨管、江苏天瑞石墨管、安徽皖仪石墨管、武汉天虹石墨管、辽宁分析石墨管、沈阳华光石墨管、等国内原子吸收光谱仪用石墨管。

医药创新发展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