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诊断

仪器信息网两化融合诊断专题为您整合两化融合诊断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两化融合诊断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两化融合诊断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两化融合诊断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两化融合诊断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两化融合诊断相关的资讯

  • 创新融合,精准诊断 BCEIA 2021标记免疫分析分会圆满举办
    仪器信息网讯 第十九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2021)于2021年9月27-29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盛大召开。作为BCEIA学术报告会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29日,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办的BCEIA 2021学术报告会标记免疫分析分会在学术会议区E301举行,会议为期一天,旨在推动标记免疫分析领域的发展,为国内外同行提供充分交流的平台,吸引逾百位学者与会。会议现场本次会议主席,也是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颜光涛研究员为会议致辞。颜光涛研究员本次会议主题为“创新融合,精准诊断”,围绕“精准诊断新检测技术、新检验指标临床验证转化、检验质量控制、检验参考物质及溯源”4个专题方向,邀请了10位国内标记免疫领域权威专家,针对前沿热点领域的研究重点进行学术报告。以下是部分精彩报告摘要:上下半场会议主持人 (左上:崔丽艳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右上:敬华 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检验科 左下:陈建魁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右下:徐国宾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国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报告题目:一种新型缺血性卒中标志物(ACS)化学发光法及开发临床评价为了建立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测定人体液中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方法,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清ASC的临床意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张国军主任采用自行研制的CLIA法检测血清ASC浓度,评价新biomarker的临床意义。所在团队以磁性颗粒-FITC-FITC抗体为固相分离体系,FITC标记了一株抗ASC单克隆抗体,吖啶酯标记了另一株抗ASC单克隆抗体,建立了ASC自动CLIA检测方法。一共收集了167例急性缺血性中风(AIS)患者和238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结果发现自行研制的ASC自动CLIA检测方法满足临床检测的要求。AIS患者血清ASC水平显著升高,是鉴别脑卒中患者的良好指标,可用于监测脑卒中的发病、治疗及预后。叶棋浓 中国军事科学研究院报告题目:肿瘤糖代谢基因表达控制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葡萄糖代谢是最重要的代谢过程之一,包括葡萄糖的厌氧氧化、戊糖磷酸途径、三羧酸循环、糖异生和糖原合成。在恶性肿瘤转化过程中,糖代谢的重编程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提供了能量和物质支持。中国军事科学研究院叶棋浓研究员在研究中发现,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葡萄糖摄取水平升高,需氧糖酵解和戊糖磷酸途径通量增加,三羧酸循环异常,糖异生水平下降。肿瘤细胞葡萄糖代谢的调节机制主要包括蛋白质的转录调控、转录后调控和翻译后修饰。癌细胞可以通过HIF-1、c-Myc、p53等转录因子调控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其所在团队发现SIX1是调控肿瘤糖酵解的关键转录因子,SIX1的翻译后修饰在调控糖酵解中发挥重要作用,SIX1是肿瘤诊断和治疗的候选靶标。刘向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报告题目:新型质谱技术在临床检验实践核酸质谱技术已开始越来越被大家了解和熟悉,很多体外诊断产品在注册中。在报告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的刘向祎主任所在实验室利用MALDI-TOF技术,采用毅新博创的飞行时间质谱仪,在耳聋基因筛查、老年性黄斑变性和疫苗在人群有效性评估方面进行初步检测和评估,为尽快走向临床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周洲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报告题目:高敏肌钙蛋白检测性能评价周洲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及基因诊断方法开发。报告当天恰逢世界心脏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周洲主任对高敏肌钙蛋白检测的性能评价等作了专业归纳与表述。周主任认为,高灵敏度肌钙蛋白检测方法的分析性能评价是临床应用的前提。评价标准应包括空白限、检出限、定量限、报告范围、印痕和一致性等,且不同样品类型和“目标”机器的一致性是必要的。宗金宝 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报告题目:流式细胞术在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应用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海慈医院宗金宝主任对流式细胞术的原理及特点作了详细介绍。团队利用流式细胞术进行了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细胞内外细胞因子检测等一系列详实实验。结果表明流式细胞术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内细胞因子非常重要而且不可或缺的手段,此外流式细胞术也可以检测细胞外细胞因子,其中流式荧光技术将在细胞外细胞因子的检测中发挥重要作用。李海霞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报告题目:膀胱癌肿瘤异质性及液体活检的应用膀胱癌(BC)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以基因组为特征,具有不稳定性和高突变率。液体活检技术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技术,可以在多个时间点分析体液(如血液和尿液)中的肿瘤成分,并提供一种微创的方法,可以跟踪进化动态和监测肿瘤异质性。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海霞主任在报告中对膀胱癌基因组和转录水平上异质性的多重面,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临床护理和结果进行了系统阐述。高艳红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报告题目:流式荧光技术在临床应用及发展精准医学模式对临床实验室诊断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预防性、预测性、个体化以及参与性等。因此快速、灵敏、高通量对疾病的生物标志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流式细胞术(FCM)是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项采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悬液进行快速分析的高新技术,是继化学发光、生物芯片技术之后的新一代高通量分子诊断技术平台。在报告中,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高艳红详细介绍了流式细胞仪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免疫学、肿瘤学等领域的应用。郭建巍 北京市第一中西结合医院报告题目:临床实验室助力肠癌的早期发现结直肠癌是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首位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平均每一分钟就有一人确诊结直肠癌,每两分钟就有一人死于结直肠癌。然而结直肠癌发生、发展需要十余年时间,所以早期筛查可以显著降低肠癌死亡率,让肠癌止步。传统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使用粪便潜血试剂盒或者肠镜进行检测判断,但平均漏诊率高达41%。北京市第一中西结合医院郭建巍在报告中介绍了几类新型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法,并分别对比了其优缺点。最后他认为FIT+便DNA(单靶点或多靶点)模式为肠癌筛查的主要手段,DNA甲基化检测是主要方法,并号召提高医务人员认知,他认为这将在结直肠癌的防控中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李永哲 北京协和医院报告题目:自身免疫病实验诊断技术临床应用进展北京协和医院李永哲主任介绍了自身免疫病实验诊断技术的临床需求,自身免疫病新标志物临床应用进展,检测技术临床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首先明确了检查的一些基本要素,如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基因分型、自然抗体等等。随后介绍了自身免疫指标的应用,作为伴随诊断提供疾病预警判断等。李永哲主任重点介绍了自身抗体在炎性疾病中的应用,自身抗体与中毒的关联性,狼疮脑病与类风湿关节炎等新型标志物,以及新冠病毒与自身抗体的关系。陆予非 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报告题目:超亮荧光蛋白拓展免疫检测新征程荧光藻胆蛋白(RPE)是由多个小亚基组成的生物大分子,是一种高吸收荧光分子,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当高灵敏度对检测和准确性至关重要,荧光藻胆蛋白是首选的荧光色素。荧光藻胆蛋白偶联物用于流式细胞术、免疫测定、MHC四聚体测定和珠基测定。陆予非展示了安捷伦科技能够提供的链霉亲和素、藻胆蛋白和广泛选择的结合产品。会议设置颁奖环节,会务组为本次获得优秀论文的年轻科研学者颁发了荣誉证书。优秀论文获奖者合影部分报告嘉宾合影留念(一)部分报告嘉宾合影留念(二)
  • BCEIA2023标记免疫分析分会精彩预告:创新融合,精准诊断
    第二十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23) 将于2023年9月6-8日在北京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召开。作为中国分析与生化技术交流与展示的“峰会”,BCEIA2023将营造浓郁的学术会展氛围,同期举办大会报告、分会报告、高峰论坛、同期会议、墙报展等精彩学术活动,面向世界科技最前沿,邀请国内外顶尖学者分享最具前瞻性的研究进展。2023年9月7-8日,BCEIA2023学术报告会——标记免疫分析分会将在学术会议区E-301会议室举行,聚焦“创新融合,精准诊断”主题,围绕精准诊断新检测技术、新检验指标临床验证转化、检验质量控制、检验参考物质及溯源等几个专题方向,邀请到19位国内检验医学领域资深科学家及青年才俊带来精彩报告。召集人简介颜光涛,研究员、教授、博导。现任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医学检验科研究员。已从事生化教学及科研工作30余年,研究方向为标记免疫分析技术、创伤后多器官衰竭的发病机理及神经系统损伤保护。发表SCI收录论著28篇,总影响因子81.7,单篇论文最高影响因子9.398, Medline 收录论文27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10余篇。近年来承担国家和军队级课题5项,课题经费260余万元,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 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排名第一)。获2O2O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特等奖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曾获总后勤部“科技新星”,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解放军总医院首届杰出青年基金奖以及首届研究型人材等荣誉。现任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常务理事,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检验分会副会长。特邀报告人报告摘要自身免疫病(AID)实验诊断技术与疾病本身或疾病的临床表型显著相关,有助于疾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病情评估、预后、预警和治疗决策。近年来,AID新的免疫分子、特种蛋白、自身抗体、免疫细胞等检验新项目不断临床应用,AID药物基因组学、免疫治疗伴随诊断项目不断丰富;AID实验室诊断技术向自动化、高通量、信息化、智能化方向不断发展,为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提供了重要平台支持。专家简介北京协和医院研究员,教授,博士/博士后研究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副主任。主要从事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及实验诊断技术临床应用等研究工作。现任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检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学分会委员、中国免疫学会自身免疫病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常委、中国装备协会检验分会常委、等,现任《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等10 余种核心期刊编委、特邀编委等。以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1项(首席专家)等,获发明专利16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EJM、Nat Genet、Ann Rheum Dis、Arthritis Rheumatol、STTT、ACS central sci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SCI 论文15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科技奖、北京市科技术奖、中国医疗保健促进会华夏医学科技奖等奖励。报告摘要当前,肿瘤免疫治疗逐步发展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的新辅助治疗手段。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主要是基于肿瘤组织微环境的的指标,由于组取材的限制,不容易实现动态监测,使得临床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判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从外周血确定指标来动态监测免疫治疗前后肿瘤免疫应答是否有效启动,则更有益于对患者治疗方案的调整和预后预测。本讲座将和大家分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及其应用现状和挑战。专家简介崔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肿瘤分子标志物的实验诊断研究。现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侯任主任委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副总编辑,北京医师协会检验医师(技师)专业委员会会长,国际实验血液学学会细胞分析和流式委员会委员(ISLH Cellular Analysis & Flow Cytometry Committee), APFCB教育委员会主席,IFCC EMD 临床实验室管理委员会通讯委员等。报告摘要作为常规生化免疫检测的有力补充,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在临床实验室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LC-MS/MS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同时准确定量多种化合物的优势,可解决传统生化免疫方法无法检测或者定量不准的问题,大大弥补了常规生化和免疫检测方法学上存在的不足,可更好地助力临床精准诊断和治疗。LC-MS/MS可用于检测氨基酸、酰基肉碱、有机酸、维生素、神经酰胺及其体内代谢产物等多种小分子物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我们检验科拥有国内领先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平台,已开展多项临床小分子检测项目,包括儿茶酚胺及其代谢物测定、脂溶性维生素检测、类固醇激素检测、血代谢筛查等,为嗜铬细胞瘤、遗传代谢病、性腺发育异常等疑难疾病的诊疗提供了重要依据。专家简介王辉,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检验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担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常务委员等,担任多个国际期刊高级编辑、编辑等。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多项,包括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杰青、重大项目、国自然耐药专项等。发表论文300多篇,参与制定3项国际标准和1项亚太指南,主持专家共识和指南10多项,牵头制定行业标准3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华夏医学科技进步奖,2023年获得第十届“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突贡专家)。报告摘要本研究团队通过临床实验研究,对原发性肝癌血清学标志物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甲胎蛋白(AFP)和高敏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hs-AFP-L3%)单独及联合监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及疗效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评估,并对三种标志物各自的优势和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特此分享。专家简介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名誉主任。兼任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医学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医学检验与临床》副主编,《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临床检验杂志》等学术期刊的编委。荣获“山东省卫生系统中青年重点科技人才”,“青岛市第五届岛城巾帼十杰”, “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报告摘要近年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过敏原体外检测是过敏性疾病诊断、治疗及患者生活指导的重要依据。本讲座将介绍过敏原体外诊断现状及发展趋势,并解答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专家简介闫存玲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学术兼职北京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委员兼秘书北京医师协会检验专科医师分会理事兼肿瘤实验诊断学组副组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常委兼临床评价学组副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肿瘤分子诊断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NAS医学实验室技术评审员《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和《检验医学与临床》杂志审稿专家全国卫生人才评价领域专家等。报告摘要背景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是一种具有前景的脑卒中生物标志物。然而,人血清ASC大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尚未被报道。此外,院前血清ASC浓度的诊断价值和实用性仍然未知。方法选取668例神经内科急诊的脑卒中患者(463例缺血性脑卒中(IS)和205例出血性脑卒中(HS))以及423例同期表观健康人为对照组。使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ASC浓度,探索血清ASC浓度与脑卒中类型、严重程度和发病时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卒中患者的ASC水平明显升高(p0.001)。HS患者的ASC浓度高于IS患者(p0.05)。随着ASC浓度的增加,中重型脑卒中患者的比例增加。在超急性期,诊断脑卒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777;对于发病≤3h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ASC的AUC值可达到0.822。结论本次是ASC的首次大样本研究,血清ASC水平在不同脑卒中类型或严重程度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且血清ASC检测可提高院前脑卒中的诊断水平,证明其是一个有价值的脑卒中生物学标志物。专家简介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教授,博士(博士后)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体外诊断试剂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免疫试剂临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十四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北京市首批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登峰计划” ;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检验工程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检验专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主持“十四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课题20余项,主编书籍10余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报告摘要新冠疫情使得人们对传染病有了新的认识,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也不断出现。在应对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中临床检验能力有了大幅提升,本讲座围绕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对于临床检验能力建设的导引作用进行探讨。专家简介王雅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检验科主任,美国波士顿大学访问学者。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文章142篇,其中SCI文章33篇(IF:171.527),第1发明人授权专利23项,软件著作权7项,获第13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铜奖。参编论著24部。获省级奖励3项,获2021年北京市科技奖二等奖。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国自然面上、市自然、出国留学人员择优资助项目等三十余项课题。入选国之名医、白求恩式好医生、⽩求恩式检验⼈、北京市科技新星、首届北京市公共卫生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首届北京医学会优秀中青年医师和北京市215工程等。所在科室获批2021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入选首届白求恩式检验科。担任北京医学会检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生化学组委员,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副主任,CNAS实验室评审员,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生物标志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青委会主任委员,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医学分会理事会副会长及感染性疾病检验与临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病原检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北京市卫健委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防控常备工作队医疗专家组成员等。报告摘要细胞-SELEX技术是以细胞为靶标的快速体外筛选/进化技术,筛选获得的核酸适体可用于疾病的分子诊疗,亦可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或分子事件。我们基于分子身份证标记策略建立了高效、高成功率的单轮核酸适体筛选新技术,目前已成功完成卵巢癌、胃癌、结直肠癌、骨髓瘤MRD细胞及小鼠神经细胞等不同靶标的核酸适体筛选。利用筛选获得的系列核酸适体组合初步实现人脸识别式的细胞分子分型 利用核酸适体富集文库直接实现核酸适体靶标的鉴定与标志物发现。筛选获得的核酸适体亦可直接用于潜在标志物的发现与液体活检,实现分子诊断:1)利用碱性磷酸酶异源二聚体核酸适体实现了结直肠癌患者血液样本中循环肿瘤相关物质的高灵敏度的检测,结果表明在癌症患者(39例)和健康个体(50例)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1),通过ROC分析,AUC值为0.93,说明PLAP-IAP碱性磷酸酶异源二聚体是结直肠癌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2)利用两个核酸适体组合实现结直肠癌患者(80 例)和健康个体(23例)血液外泌体的检测,AUC值为0.98,敏感度与特异性都达95%,可望用于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与预后监控。专家简介邴涛,中科院医学所特聘研究员,浙江省卫健委创新人才项目培养对象。2010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014年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博士后(公派),2010-2012年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办学科建设主管,2012-2021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助研、副研,2021年8月加入中科院医学所。主要研究方向为核酸适体与分子诊疗学研究。在Adv. Sci.,JACS,Anal. Chem.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含共同)或共同通讯论文20余篇,总引用2000余次 申请国内专利20项(授权10项),其中PCT专利2项,美国专利1项 2013与2017年度分别荣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参与基金委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报告摘要临床标本中微量蛋白的检测意义重大,临床实验室用于人体的体液样本中蛋白含量检测的自动化检测平台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生化分析仪(检测范围从g/L到mg/L)、特定蛋白仪(检测范围mg/L为主)和化学发光仪(检测范围从μg/L到ng/L)。研发一种基于生化分析仪的胶乳免疫比浊试剂,用于检测体液中的mg/L级微量蛋白。该技术突破了传统技术只能使用一到两种胶乳纳米颗粒的技术限制,增加到3种纳米级胶乳纳米颗粒,将生化分析仪对微量蛋白的检测灵敏度提升到mg/L级。最先应用于尿液微量蛋白的生化分析仪平台检测,相对特定蛋白仪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快的检测速度和更低的成本。小颗粒提升线性范围,大颗粒提升灵敏度,同时解决多颗粒分散不均匀、试剂稳定性不足、试剂灵敏度不够、免疫干扰问题严重、抗原过剩(高浓度标本导致漏检)等一系列问题。此技术若能够广泛应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生化分析仪上,可以解决危重症病人早期预警问题,将更利于基层医疗机构在全民健康政策中发挥重要作用。专家简介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检验科主任,美国德州大学安德森肿瘤中心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是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应用、实验室管理和方法标准化。发表中英文论文120余篇,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主编和副主编多部书籍,国家发明专利4项。主持和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16余项。主要社会兼职:TC212/WG1成员,CNAS评定委员会委员,CNAS医学实验室主任评审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临床生化学组委员,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副主委,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分析委员会副主委,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检验分会副主委,TC136委员,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委员,北京中西医学会检验分会副主委,北京内分泌代谢病检验分会副主委,国家药监局审评中心专家,国家医疗鉴定委员会委员等。《Annals of medicine》IF5.348临床检验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检验医学杂志》和《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委或审稿专家等。报告摘要作为临床医疗的重要支撑,检验医学实验室的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管理应该会成为实现智慧医疗高质高效以及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报告就检验自动化应用、智能化思考以及标准化建设作一介绍。专家简介高艳红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副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现任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通讯评审专家、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医用质谱创新发展分会秘书长、全国质量监管重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分析测试学会标记免疫分析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先后承担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等多项课题研究。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80余篇,副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3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院科技成果二等奖和教学成果三等奖各1项。近年来主要致力于临床生化检验的信息化、自动化管理和心脑血管、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实验室早期预警与诊断。报告摘要随着国家“精准医学”战略的推进,开展临床心血管疾病分子遗传学检测,指导临床精准诊疗已势在必行。国际上已发布多个专家共识,强调基因检测在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如心肌病、心律失常、主动脉疾病等)早期诊断、家系成员筛查及生育指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阜外医院实验诊断中心在遗传性心血管疾病致病基因检测和机制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本次讲座中周洲教授将与大家做深入交流与探讨。专家简介周洲,美国贝勒医学院心血管科学博士,国家高层次人才入选者。现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心血管疾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学术任职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栓与止血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现场快速检测(POCT)装备技术分会副会长,北京精准医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医学遗传医师分会常委。周洲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遗传性心血管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及基因诊断方法开发。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在权威期刊Circulation、Circulation Research等发表论文60余篇,在美国血液学年会等国际学术会议作特邀报告10余次,获得第23届国际血栓与止血会议青年科学家主席奖。主持并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10余个基金项目。报告摘要cfDNA极具价值的肿瘤分子标记物,与癌症发展密切相关,cfDNA检测的三种应用型——突变组、片段组、修饰组,各有应用的场景及优缺点;本报告分析了最新的cfDNA常见检测技术的早筛性能、大规模前瞻性(RCT)早筛试验对分子检测早筛性能的验证、及分子检测在泛癌种筛查中的应用前景。专家简介张凯,肿瘤外科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从事肿瘤临床工作29年,近年来致力于癌症早筛工作。第七届(2023)“荣耀医者”科普宣传奖获得者。主编国内第一部《防癌体检规范专家共识》,曾担任国家重大公卫公卫专项“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项目组副组长,现任北京健康管理协会-肿瘤筛查与早诊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健康体检与管理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数字疗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报告摘要Lung cancer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s i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The early diagnosis of lung cancer is crucial, especially in screening high-risk populations. The current diagnosis of lung cancer includes different types of imaging but these techniques can still not detect for early lung cancer specifically.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otential marker including ctDNA,tumor markers pannel and CTC used in diagnosing lung cancer were described.全球范围内,肺癌是癌症相关死亡最高的瘤种。高危人群肺癌的早期筛查和诊断非常重要。影像学(低剂量螺旋CT)是肺癌筛查的重要手段,但对于早期肺癌检测的特异性低。本讲座介绍了循环血肿瘤DNA和循环血稀有多倍体肿瘤细胞对于肺癌早诊的优缺点。专家简介Xu Guobin 徐国宾Director of Clinical Laboratory of Peking University Cancer Hospital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Committee Member of Lab Med Sci Association of CMA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委员Academic Comsultant of 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 Journal of Laboratory Medicine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顾问Deputy editor of Lab Med Channel of Medical Reference医学参考报检验医学专刊副主编报告摘要由于基因多态性,药物治疗反应存在个体差异。针对药物代谢与毒副作用相关基因进行分子检测,能够指导临床精准用药、预测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推进新药研发与应用。本篇报告介绍了相关药物基因分子检测研究进展,并结合实际案例对临床应用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建议。专家简介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检验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自身免疫疾病发病机制及实验诊断技术临床应用。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科技部子项目2项,北京市科技计划1项等多项课题,先后发表论文80余篇,获发明专利4项。报告摘要在临床工作中,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是血清雄激素检测的首选方法和金标准。本报告将以近期发表的《多囊卵巢综合征雄激素质谱检测专家共识》为基础,结合其他已发表的临床和实验室证据,汇报 LC-MS/MS雄激素检测在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男性性腺功能减退、儿童性早熟评估等疾病诊断中的临床需求和优势。专家简介曹正,主任技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临床质谱检验中心主任、检验科副主任。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生物化学博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博士后,美国休斯敦卫理公会医院检验住院医师,并取得美国临床化学医师执照。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十余项,近5年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主要社会任职:中国优生优育协会检验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临床质谱规范化应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报告摘要主要介绍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优势,此外面对优势应该认识其检测中的局限性。专家简介禹松林,副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质谱与特检组组长。 主要从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主持建立多个临床常用指标质谱检测方法。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各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linical Chemistry》《Analytical Chemistry》等发表文章,以第一及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及核心论著四十余篇。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9),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8)。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精准医疗健康科普项目”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实验医学(临床质谱)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常委兼秘书报告摘要不同于人们熟知的特异性IgE抗体介导的急性过敏反应,特异性IgG4(sIgG4)抗体介导是慢性食物过敏,通常在持续食用敏感食物一段时间后才可能临床症状。慢性食物过敏在进程初期,呈现轻微的症状或亚健康状况,患者往往不自知,随着敏感食物摄入的越来越多,会逐步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慢性食物过敏的患者不仅会受到食物过敏的困扰,还可能因长期受到炎症影响,诱发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性等疾病出现。例如新型非IgE介导食物过敏—嗜酸性细胞食管炎(EoE),肠易激综合征(IBS)、炎症性肠病(IBD)等免疫性/炎症性胃肠道疾病,孤独症(ASD)等发育障碍问题和各类慢性疼痛问题都和慢性食物过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根据食物特异性IgG4抗体指导食物干预可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症状。专家简介田敬华,主任检验师,医学硕士,副教授。专长:病原微生物检验与个性化药物基因检测、过敏性疾病检验等。社会兼职: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委员、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技术委员会委员等。报告摘要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 EV)是直径为30-200纳米的膜囊泡(又叫外泌体),携带来源细胞的脂质、蛋白、核酸等生物信息,每毫升血里大概有108-1011个细胞外囊泡,是重要的液体活检生物标志物,外泌体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潜力巨大,但是如何高效的分离提纯外泌体、如何建立标准物质和标准方法、如何验证外泌体诊断的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仍然具有巨大的挑战。专家简介杨延莲,博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液体活检纳米技术、多肽组装结构及其调控、纳米表征方法等。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研究项目,如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等。在Chem. Soc. Rev., Nat. Comm., PNAS, Adv. Mater., Adv. Sci., JACS., Angew., Nano Lett., ACS Nano等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他引近9000余次,H因子47,授权专利近20项。学术兼职: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及纳米化学专委会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纳米生物学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纳米医学与工程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检验工程分会委员、北京医学检验学会理事,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委员会常委,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科学试验领域委员会(CSTM/FC98)委员,《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副主编,《科学通报》编委。2020年获得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报告摘要分子诊断在肿瘤的早期诊断、药物筛选、预后及疗效评判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次演讲主要从临床实验室角度就肠癌、宫颈癌的早诊筛查和EB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在肿瘤早诊筛查中的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专家简介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研究生导师。从事临床检验诊断学医、教、研工作36年,对临床实验室管理,临床微生物和免疫学检验、临床分子诊断有丰富的经验和较深入的研究。先后获军队和地方科技进步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先后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科技反恐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以上报告内容由BCEIA2023组委会提供欢迎扫码报名参加BCEIA2023
  • 创新融合,精准诊断 BCEIA2023标记免疫分析分会报告会在京开幕
    仪器信息网讯 9月7日上午,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标记免疫分析及临床检测技术分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正式开幕。作为第二十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简称BCEIA2023)同期学术会议,本次“标记免疫分析及临床检测技术分会”为期两天,即9月7日和8日,今天是报告会第一天。标记免疫分析及临床检测技术分会现场会议伊始,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研究员颜光涛致欢迎辞。颜光涛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研究员会议第一天为体外诊断专家论坛,数十位检验医学领域专家围绕免疫检查、过敏原体外检测、肝癌标志物的临床应用评估、核酸适体筛选、临床质谱和分子诊断等技术新应用,以及智慧检验医学实验室建设等热点研究领域展开丰富讨论。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副主任高艳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检验科主任刘向祎先后担任主持。高艳红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副主任(左);刘向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检验科主任(右)报告人:崔巍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报告题目:《免疫检查点治疗时代的实验室检测》报告人:王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报告题目:《LC-MS/MS技术助力临床疑难疾病精准诊疗》报告人:闫存玲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报告题目:《过敏原体外检测现状及发展趋势》报告人:孙桂荣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名誉主任报告题目:《肝癌标志物临床应用评估》报告人:李永哲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报告题目:《自身免疫病实验诊断技术临床应用新进展》报告人:王雅杰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检验科主任报告题目:《新发突发传染性疾病对临床检验能力建设的导引作用》报告人:邴涛 中国科学院医学所特聘研究员报告题目:《单轮核酸适体筛选与液体活检》报告人:刘向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检验科主任报告题目:《基于生化平台的特种蛋白测定进展》报告人:高艳红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副主任报告题目:《智慧实验室发展趋势与展望》报告人:栾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报告题目:《血清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化学发光方法开发及在脑卒中诊疗中的临床应用探索性研究》同时,为促进青年学者思维碰撞,加强多学科间交叉融合,特别设置青年学者论文口述报告环节。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胡亚琳、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钟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尤孟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曾景斌4位青年学者依次作口述报告。青年学者口述报告(左上:胡亚琳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右上:钟健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左下:尤孟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右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曾景斌)会议期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研究员颜光涛主编的《标记免疫分析》进行了签售环节。《标记免疫分析》新书签售(左:江桂斌院士 BCEIA2023大会主席;右:颜光涛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研究员)嘉宾合影(左一:田敬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检验师;右一:陈吉波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委会办公室主任/上海透景生命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中心轮值总经理左二:宋海波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学检验产业分会会长;右二:康熙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主任医师左三:颜光涛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研究员;右三:崔巍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检验科主任)参会合影9月8日将进行分子及临床质谱专家论坛,具体日程信息如下:

两化融合诊断相关的方案

  • 构建智能化体外诊断体系
    GE医疗生命科学事业部打造的整体解决方案一直在生物制品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包括单克隆抗体,人用和兽用疫苗,细胞治疗,重组蛋白和细胞因子等。而GE医疗生命科学部旗下拥有许多品牌产品应用在生物制品科研和生产领域,比如设备有AKTA蛋白层析系统,AKTA flux 过滤系统,Wave波浪式一次成型生物反应器等,耗材有Whatman,Sera-mag以及Hyclone等。该应用手册是GE专门为中国广大诊断行业的用户量身定做的一本诊断应用解决方案手册。从应用角度出发,提供涵盖了免疫诊断中原料生产及质控,生化诊断,分子诊断,定制化服务等多个解决方案。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了客户产品稳定性,多年的生产技术经验为客户提供了专业资源,稳定可靠的供货保障了客户生产持续性。携手GE医疗生命科学部,享国际领先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提早一步抢占市场先机。
  • 天隆多重病原分子诊断方案
    天隆科技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核酸检测、分子诊断领域,针对呼吸道及消化道等感染性疾病,可提供多重病原分子诊断方案,通盖系列设备及配套试剂。基于自主研发的 Panall 8000 核酸检测一体化及常规核酸提取 +荧光 PCR 技术平台,检测项目多样,操作简便,结果精准,可助力呼吸道及消化道等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精准诊疗!
  • 流感病毒分子诊断整体解决方案
    天隆科技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分子诊断、基因检测领域。针对流感防控,我司自主研发的分子诊断产品已经超过60种,并可提供实验室设计规划+仪器试剂配置+医学检验服务+操作培训及报告解读等分子诊断整体解决方案,助力流感防控!

两化融合诊断相关的论坛

  • 融合蛋白是什么?融合蛋白和单抗的区别及优势?

    [font='calibri'][size=13px]融合蛋白[/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是什么?[/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融合蛋白和单抗的区别[/size][/font][font='calibri'][size=13px]及优势?[/size][/font]融合蛋白是指将目标蛋白与免疫球蛋白融合而产生的新型重组蛋白,其中,目标蛋白可以是细胞因子、受体、抗原肽或者其他具有生物学活性等功能蛋白质。融合蛋白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还具有一些抗体性质,可以用于疾病治疗,可以通过延长血浆半衰期,加强其治疗能力,同时,降低肾小球清除率,可以提高药物在体内的药物浓度。单抗即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的B细胞克隆产生的抗单一表位的抗体,具有多个优点,包括高度的特异性:能够特定的针对单一的抗原表位,选择性的杀伤靶细胞,具有更强的疗效;安全性:由于单抗只针对靶细胞,对机体的其他细胞影响不大,相比其他药物不良反应少;多样性:不同的单抗结合,不同的抗原表位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可以针对不同的疾病选择相应的单抗。融合蛋白和单抗具有各自的优点和作用特点,近年来,对这两种相关药物的研究越来越多,对于一些恶性肿瘤等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因此,融合蛋白和单抗具有上述区别,但用于疾病的治疗各自有优势。单克隆抗体定制服务推荐:义翘神州是一家抗体试剂和定制抗体的领先供应商,目前已成功交付了数以万计的抗体项目,客户涵盖科研院校、生物制药公司、诊断公司和其他生物技术公司等。针对定制单克隆抗体,义翘神州提供了一套全面的解决方案。我们将与您通力合作,完成从抗原设计、纯化和抗体验证的完整过程。义翘神州拥有包括杂交瘤、噬菌体抗体库和单B细胞在内的抗体发现平台, 我们可根据您感兴趣的靶点、抗体应用和时间表等,来选择最合适的技术平台。 此外,义翘神州还提供ELISA、WB、流式细胞术、IHC、基于细胞的筛选、亲和力检测等多种表征和筛选技术,确保最终鉴定到最佳的抗体,以满足研究、诊断和治疗领域等应用。单克隆抗体定制服务:https://cn.sinobiological.com/services/monoclonal-antibody-production-services

  • 抗体融合蛋白:双特异性抗体与蛋白融合的原理与应用

    [font=宋体][font=宋体]抗体融合蛋白是一种将抗体片段与功能蛋白融合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抗体的特性和功能蛋白的活性。它可广泛应用于免疫诊断、免疫治疗、抗体纯化、抗体和抗原的定量分析以及免疫导向药物的制备等领域。根据结合的[/font][font=Calibri]Ig[/font][font=宋体]片段的不同,可以将抗体融合蛋白分为[/font][font=Calibri]Fab[/font][font=宋体]融合蛋白、[/font][font=Calibri][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resource/protein-review/fc-fusion-proteins][b]Fc[/b][/url][/font][font=宋体][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resource/protein-review/fc-fusion-proteins][b]融合蛋白[/b][/url]与[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resource/antibody-technical/scfv-antibody-production][b]单链抗体([/b][/url][/font][font=Calibri][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resource/antibody-technical/scfv-antibody-production][b]scFv[/b][/url][/font][font=宋体][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resource/antibody-technical/scfv-antibody-production][b])[/b][/url]融合蛋白。制备抗体融合蛋白的方法主要有化学交联法和基因工程技术,其中基因工程技术是目前主要的方法。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两蛋白间的接头序列的长度,以确保蛋白质的折叠和稳定性。抗体融合蛋白在免疫学、生物制药和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font][/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font=宋体]双特异性抗体如何与蛋白融合[/font][font=Calibri]?[/font][/font][/b][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双特异性抗体是一种特殊的抗体,具有两个不同的抗原结合位点。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将双特异性抗体与另一种蛋白质融合。[/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①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双特异性抗体的基因与目标蛋白质的基因进行融合,然后通过表达载体在细胞内表达融合蛋白质。[/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②使用化学手段,将双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质进行化学偶联。这需要使用特定的化学偶联剂,将双特异性抗体的特定基团与目标蛋白质的特定基团连接起来。[/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需要注意的是,融合蛋白质的功能和性质取决于其组成成分的特性和比例,因此在融合过程中需要谨慎选择和设计组成成分,以确保融合蛋白质具有所需的功能和性质。[/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抗体融合蛋白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font][/b][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①免疫诊断:抗体融合蛋白可以用于检测抗原,如病毒、细菌、肿瘤标志物等。通过将抗体片段与荧光蛋白、酶等标记物结合,可以实现对抗原的高灵敏度检测。[/font][font=宋体]②免疫治疗:抗体融合蛋白可以用于治疗肿瘤、感染性疾病等。通过将抗体片段与细胞毒素、免疫调节因子等效应分子结合,可以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杀伤或调节免疫反应。[/font][font=宋体]③抗体纯化:抗体融合蛋白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抗体。通过将抗体片段与亲和标签结合,可以利用亲和层析等技术实现对抗体的纯化和富集。[/font][font=宋体]抗体和抗原的定量分析:抗体融合蛋白可以用于定量分析抗体和抗原的浓度。通过将抗体片段与荧光染料等标记物结合,可以利用流式细胞术等技术实现对抗体和抗原的定量分析。[/font][font=宋体]④免疫导向药物的制备:抗体融合蛋白可以用于制备免疫导向药物,即将药物与抗体片段结合,利用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将药物定向引导至病变部位,提高药物的疗效并降低副作用。[/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更多[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resource/antibody-technical/bispecific-antibody][b]双特异性抗体[/b][/url]详情可以关注:[/font][font=Calibri]https://cn.sinobiological.com/resource/antibody-technical/bispecific-antibody[/font][/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font=宋体]义翘神州:蛋白与抗体的专业引领者,欢迎通过百度搜索[/font][font=宋体]“义翘神州”与我们取得联系。[/font][/font][/b]

  • 抗体融合蛋白结构:融合蛋白与单抗区别有哪些?

    [font=宋体][font=宋体]抗体融合蛋白([/font][font=Calibri]Ig[/font][font=宋体]融合蛋白)是指在基因水平上将目的基因同免疫球蛋白部分片段基因相连,并在真核或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的重组蛋白。抗体融合蛋白具有抗体的特性及融合功能蛋白的活性,可广泛应用于免疫诊断、免疫治疗、抗体纯化及抗体和抗原的定量分析等,特别可用于免疫导向药物的制备。根据结合的[/font][font=Calibri]Ig[/font][font=宋体]片段的不同,可以将抗体融合蛋白分为[/font][font=Calibri]Fab[/font][font=宋体]融合蛋白、[/font][font=Calibri]Fc[/font][font=宋体]融合蛋白与单链抗体([/font][font=Calibri]scFv[/font][font=宋体])融合蛋白。[/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b]抗体融合蛋白结构:[/b][/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Fab[/font][font=宋体]融合蛋白、单链抗体融合蛋白研究表明,抗体可变区的[/font][font=Calibri]N[/font][font=宋体]端空间结构上与互补决定区([/font][font=Calibri]CDR[/font][font=宋体])形成的抗原结合部位十分接近,有的抗体可变区[/font][font=Calibri]N[/font][font=宋体]端残基甚至直接参与抗原结合部位的形成,如果将效应蛋白与抗体片段的[/font][font=Calibri]N[/font][font=宋体]端结合,可能对抗体可变区的空间构型造成较大影响,从而降低抗体与抗原的结合能力。因此,通常将蛋白与抗体片段的[/font][font=Calibri]C[/font][font=宋体]端进行结合,形成抗体融合蛋白。[/font][/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font=Calibri]Fc[/font][font=宋体]融合蛋白[/font][/font][/b][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Fc[/font][font=宋体]融合蛋白在结构上是将抗体的[/font][font=Calibri]Fc[/font][font=宋体]区与功能蛋白进行融合,可将[/font][font=Calibri]Fc[/font][font=宋体]的[/font][font=Calibri]N[/font][font=宋体]端或[/font][font=Calibri]C[/font][font=宋体]端与目的基因进行融合。根据结合蛋白的不同,可以有多种构型。[/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b]抗体融合蛋白作用原理:[/b][/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含有抗体可变区的抗体融合蛋白[/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Fab[/font][font=宋体]融合蛋白与[/font][font=Calibri]scFv[/font][font=宋体]融合蛋白含有抗体的可变区,可以进行抗原[/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抗体反应,其作用原理为利用抗体[/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通过这种特性的引导,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靶向引导至细胞的特定部位,进而发挥一定的生物效应。[/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不含抗体可变区的抗体融合蛋白[/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该类融合蛋白含有的抗体功能区为[/font][font=Calibri]Fc[/font][font=宋体]区,不能进行抗原[/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抗体反应,[/font][font=Calibri]Fc[/font][font=宋体]段的作用为延长药物在血浆内的半衰期、增加融合蛋白的稳定性等。[/font][font=Calibri]Fc[/font][font=宋体]融合蛋白药理作用的发挥依赖于功能蛋白部分,利用受体[/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b]抗体融合蛋白制备:[/b][/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最初抗体融合蛋白制备的方法为化学交联法,但这种方法制备的抗体融合蛋白组成不均一、性能不稳定、免疫源性大,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已被淘汰。目前主要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进行抗体融合蛋白的制备。[/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其制备原理为:将抗体基因与目的蛋白基因通过一段接头序列([/font][font=Calibri]linker[/font][font=宋体])进行链接,然后将链接产物亚克隆至载体中,并用原核或者真核表达系统进行表达。制备抗体融合蛋白过程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两蛋白间的接头序列[/font][font=Calibri](Linker)[/font][font=宋体]的长度,[/font][font=Calibri]linker[/font][font=宋体]的长短对蛋白质的折叠和稳定性非常重要。如果接头序列太短,可能影响两蛋白高级[/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结构的折叠,从而相互干扰;如果接头序列太长,又涉及免疫原性的问题。抗体融合蛋白与双特异性抗体抗体融合蛋白是将抗体的部分片段与目的蛋白进行融合表达得到的重组蛋白,若将两个具有不同抗原特异性的抗体片段连接至同一蛋白,即可得到双特异性抗体。[/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b]单克隆抗体与抗体融合蛋白区别:[/b][/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单克隆抗体抗体[/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结构:[/font][font=Calibri]Y[/font][font=宋体]型[/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制备方法:杂交瘤技术[/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基因重组[/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表达系统:真核系统[/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原核系统[/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真核系统[/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原核系统[/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作用原理:特异性识别抗原,[/font][font=Calibri]Fc[/font][font=宋体]段引起[/font][font=Calibri]ADCC[/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ADCP[/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CDC[/font][font=宋体]等作用。[/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抗体融合蛋白[/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结构:具有多种结构[/font][font=宋体]制备方法:基因重组[/font][font=宋体][font=宋体]表达系统:真核系统[/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原核系统[/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作用原理:功能蛋白与靶分子间的受体[/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配体的相互作用[/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详情可以参考:[/font][font=Calibri]https://cn.sinobiological.com/resource/protein-review/fusion-protein[/font][/font][font=Calibri] [/font]

两化融合诊断相关的资料

两化融合诊断相关的仪器

  • 2019年4月10-12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农业农村部屠宰技术中心)在江苏南京举办2019年全国动物疫病监测技术培训班。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就大数据融合技术在监测系统中的应用、预警模型发展趋势及在疫病监测中的应用、国家CDC疾病监测系统、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口蹄疫、禽流感流行现状及防控等进行了培训。本次培训还就新版动物监测信息系统的使用、动物疫病监测信息上报、动物疫情快报等工作进行了讲解。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辛盛鹏出席培训班并讲话。  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分管动物疫病监测工作负责人和相关业务骨干、有关国家兽医参考/专业实验室技术骨干共计110余人参加了培训。  上海飞测生物FD系列动物疫病快速诊断仪,具有仪器体积小(可便携)、读数时间短(7s),操作简便(傻瓜式),结果准确(CV≤1%),智能化程度高(可联网)、数据可溯源管理(云端数据管理软件支持)等优点,实现了快速检测的便携化、定量化、智能化、溯源化。    FD-100型动物疫病快速诊断仪  FD-100型动物疫病快速诊断仪基本参数及功能  1、仪器尺寸:210mm×197mm×84mm ,触屏尺寸:3.5英寸,重量:约1kg,轻巧便携,体积精巧,既适合实验室操作,也适合现场操作   2、激发光源采用LED,激发光谱波长λ0=365nm,接收光谱波长λ1=610nm 并且具有时间分辨荧光功能,读数时间为200us-600us,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和特异性   3、测量重复性:台内精密度CV≤1.0% 台间精密度CV≤1.5% 仪器信噪比:0.01%  4、内置标准曲线,通过ID卡导入标准曲线,不需要现场定标   5、通过仪器内置光电扫描仪扫描条形码切换不同检测项目和批号,检测项目包括猪病系列、牛病系列、宠物疾病系列等   6、仪器检测响应时间小于8秒,定量检测结果显示与液晶屏上,显示的结果包括项目名称、浓度、阴阳性判断,参考范围等   7、可通过内置热敏打印机,也可通过RS232、USB接口传输到电脑,还可通过WIFI无线模块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实现检测数据和信息的溯源管理及大数据分析   8、可存储记录检测时间,样品编号,产品批次、检测值、阴阳性判断等多种信息,数据储存≥10000条   9、可根据日期、检测项目进行检索     FD-600型动物疫病快速诊断仪  FD-600型动物疫病快速诊断仪基本参数及功能  1、 动物疫病快速诊断仪仪器尺寸:249mm(长)×244.2mm(宽)×152.9mm(高) ,触摸屏尺寸:7.0英寸,整机重量:约1.7kg,轻巧便携,体积精巧,既适合实验室操作,也适合现场操作   2、 激发光源采用LED,激发光谱波长λ0=365nm,接收光谱波长λ1=610nm 并且具有时间分辨荧光功能,读数时间为200us-600us,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和特异性   3、 测量重复性:台内精密度CV≤1.0% 台间精密度CV≤1.5%   4、 仪器内置GPRS无线模块,实现操作系统和标准曲线的远程自动下载和更新,也可实现检测结果和数据的自动上传   5、 通过ID卡导入或远程自动下载标准曲线,不需要现场定标   6、 通过扫描条形码自动切换或通过触屏选择切换不同的检测项目和批号,检测项目包括猪病系列、牛病系列、宠物疾病系列等 阿  7、 仪器具有微动功能,将待测试纸条插到底后无需按键即可自动检测   8、 检测响应时间小于10秒,检测结果和图谱显示于液晶屏上,内容包括项目名称、检测浓度、阴阳性判断,正常范围、检测人员、检测时间、样本名称、样品来源等信息,可通过内置热敏打印机打印   9、 检测结果可保存于仪器中,储存数量≥9999条 检测结果可通过USB接口导出至U盘或传输到电脑,也可通过仪器内置GPRS无线模块自动上传至云平台(此功能可根据客户的需求自主选择打开或关闭),实现检测数据和信息的溯源管理及大数据分析 还可以开放仪器的数据端口,将检测结果接入客户的数据管理平台   10、 检测结果可根据日期、检测项目、检测人员、检测时间等参数进行进行检索   11、 仪器具有质检质控模块,通过标准卡即可实现对仪器是否在控的监测,避免仪器失控情况的发生   动物疫病快速诊断仪上海飞测生物科技是一个致力于不断开拓新的快速检测及诊断技术的高科技新锐企业,同时通过与我们全球战略伙伴的紧密合作,整合优质资源,持续为目标客户提供颇具创新性、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快速检测及诊断技术解决方案和产品,实现与客户互利共赢,良性互动,共同成长。  飞测生物的核心人员拥有多年国内外诊断试剂领域优秀公司的工作经历及海外背景,在关键标记物制备、产品研发、生产和质量管理等方面经验丰富,集采众长。创新的思维,开放的态度,阔达的视野,协作的精神,共赢的理念让我们摒弃了闭门造车的窠臼,不断开发出让人惊叹的技术。同时我们与国内外众多优秀的上下游公司、同行企业、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充分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服务国内快检与诊断行业。  动物疫病快速诊断仪我们承诺依靠我们专注且专业的团队力量,任何时候客户需要,我们都尽全力提供创新并完美的技术和方案、优秀的产品、出众的服务和支持。  我们承诺为客户提供严格的保密及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确保客户的相关利益不受损害。  飞测生物本着“开拓、创新、合作、发展”的态度,以“做全球卓越的快速检测与诊断一站式解决方案供应商”为奋斗目标,通过服务客户成就自我发展 同时,怀着对合作伙伴认真负责的态度,真诚欢迎每一位合作伙伴加盟公司,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创飞测,共享飞测!
    留言咨询
  • BTX 电融合电极 400-860-5168转1674
    电融合电极电极名称产品应用Microslides 显微载波片电极核移植,胚胎操作,杂交瘤生成,动物细胞/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卵母细胞的转染Meander fusion chamber曲流融合室动物细胞/植物原生质体融合Flat electrode chamber扁平电极杂交瘤生成,动物细胞/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动物细胞的转染Microslides 显微载波片电极 由载玻片和不锈钢电极组成,主要用于动物细胞和原生质体的融合、胚胎操作,整个融合过程可在显微镜下观察。技术规格:电压范围0-500V直流电,脉冲时间1μs-99ms,脉冲数1-99兼容性:ECM830,ECM2001 货号45-010345-010445-010545-0106电极间距0.5mm1.0mm3.2mm10mm电场类型不均匀不均匀均匀均匀容积(μl)20407002200 Meander Fusion Chamber 曲流融合室 特别为细胞融合设计的结构,镀银的导电性金属合金以手指状突起阵列融化在玻璃纤维载玻片上,提供不均匀电场,电极间距为0.2mm,构成高精度的工作区域,建议容量5-20μl。细胞融合过程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电极可经温和试剂的清洗重复使用。技术规格:电压范围0-480V直流电,0-16V交流电,脉冲时间1 μsec - 99 msec,脉冲数1-99兼容性:ECM2001 Flat Electrode Chamber 扁平电极 由两块平行带凹槽的长方形不锈钢压制于聚砜树脂中构成,既可用于细胞的电穿孔又可用于细胞电融合:当凹槽电极的两凹槽相对时,可产生不均匀电场用于细胞电融合;当凹槽的两个平端相对时,产生均匀电场用于细胞电穿孔。电极间距1mm,容积0.5ml。技术规格:电压范围0-480V直流电,0-16V交流电兼容性:ECM830,ECM2001
    留言咨询
  • 细胞融合仪 400-860-5168转1674
    仪器简介:ECM2001是一台万能的细胞操作仪器,它综合了电穿孔仪和电融合仪的特点, ECM2001在细胞融合时,分三个阶段,预融合、融合、后融合阶段技术参数:ECM2001是一台万能的细胞操作仪器,它综合了电穿孔仪和电融合仪的特点, ECM2001在细胞融合时,分三个阶段,预融合、融合、后融合阶段ECM2001在预融合时可产生一种独特的高频交流波,交流波将细胞排列成双体或株琏,以便融合的进行,提高了融合的效率。融合阶段:交流波和直流波的转换之间设有微秒开关,能在极短时间内从交流电转成直流电。在方波长电波的作用下,使细胞高效融合,融合完成后,ECM2001立即产生了低电压的交流波可使已初步融合的细胞更完美的聚集在一起,完成细胞圆体程序。当转基因向导流需要较高的电压和较长的脉冲时,直流方波长脉冲可单独使用,完成转基因。主要特点:应用举例&bull 胚胎操作/核移植/动物克隆 (系统:ECM2001/830)核移植是将细胞核从供体转入受体的过程。细胞核指导胚胎的发育,导致新生体安全出生。在这个过程中,电融合用于将供体细胞与受体卵细胞融合,并进一步激活细胞分裂,形成胚胎。Meng等人(1997)将核移植技术扩展至灵长类动物模型,克隆出恒河猴。技术的进步使研究人员能够从分裂球进展至更高分化的胚胎细胞以及静止的胚儿细胞,作为核的供应来源。胚胎产生的细胞在体外培养6-13代,然后在转入前使用血清饥饿的方法使细胞静止。如前文所述,Roble、Cibelli以及Stice是第一次在1998年报告使用非老化胚成纤维细胞作为核的供体进行核移植而产生绵羊克隆转基因牛的人。Ian Wilmut在1996年震惊了整个世界,他从成年乳腺的细胞产生出第一个动物克隆&mdash &mdash 多利。使用分化的成年细胞进行克隆的能力打开了核移植广泛运用的大门即基因治疗的令人激动的模式。最近的成功事例PPL Therapeutics公司从成年体细胞克隆出猪。对于这些用途可以使用多种细胞融合样品池及微型载玻片。
    留言咨询

两化融合诊断相关的耗材

  • 油品诊断系统专用取样瓶 / 净化瓶
    便携式油品诊断系统专用取样瓶 / 净化瓶美国HIAC PODS便携式油品诊断系统 油油污染度检测仪 油颗粒度仪 专用取样瓶 / 净化瓶此取样瓶是美国HIAC PODS便携式油品诊断系统专用的取样瓶,是美国原厂原装的取样瓶,上海有库存。油液颗粒度检测仪、油液颗粒计数器、油液颗粒技术系统、油液粒子计数器、油液颗粒度分析仪,颗粒度检测仪、颗粒计数器、油液激光颗粒计数器、颗粒计数系统、自动颗粒计数器便携式污染检测仪油污染度检测仪 美国 PALL 便携式污染度检测仪HPCA-2 显微镜法颗粒计数器 美国HPCA-2便携式油污染度检测仪 美国颇尔 PALL HPCA-2便携式污染度检测仪 美国PALLHPCA-2油污染度检测仪(黑白箱)
  • BTX 电融合电极
    BTX专业电融合电极,满足您的各种电融合需要。电融合电极 电极名称 产品应用 Microslides 显微载波片电极 核移植,胚胎操作,杂交瘤生成,动物细胞/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卵母细胞的转染 Meander fusion chamber 曲流融合室 动物细胞/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 Flat electrode chamber 扁平电极 杂交瘤生成,动物细胞/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动物细胞的转染技术参数 Microslides 显微载波片电极 由载玻片和不锈钢电极组成,主要用于动物细胞和原生质体的融合、胚胎操作,整个融合过程可在显微镜下观察。 技术规格:电压范围0-500V直流电,脉冲时间1μs-99ms,脉冲数1-99 兼容性:GeminiX2,ECM830,ECM2001 货号 45-0103 45-0104 45-0105 45-0106 电极间距 0.5mm 1.0mm 3.2mm 10mm 电场类型 不均匀 不均匀 均匀 均匀 容积(μl) 20 40 700 2200 Meander Fusion Chamber 曲流融合室 特别为细胞融合设计的结构,镀银的导电性金属合金以手指状突起阵列融化在玻璃纤维载玻片上,提供不均匀电场,电极间距为0.2mm,构成高精度的工作区域,建议容量5-20μl。细胞融合过程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电极可经温和试剂的清洗重复使用。 技术规格:电压范围0-480V直流电,0-16V交流电,脉冲时间1 μsec - 99 msec,脉冲数1-99 兼容性:ECM2001 Flat Electrode Chamber 扁平电极 由两块平行带凹槽的长方形不锈钢压制于聚砜树脂中构成,既可用于细胞的电穿孔又可用于细胞电融合:当凹槽电极的两凹槽相对时,可产生不均匀电场用于细胞电融合;当凹槽的两个平端相对时,产生均匀电场用于细胞电穿孔。电极间距1mm,容积0.5ml。 技术规格:电压范围0-480V直流电,0-16V交流电 兼容性:GeminiX2,ECM830,ECM2001
  • 体外诊断用光纤解决方案
    莱尼生产的定制化光纤是采用紫外光传导性石英/石英(高 OH)、 红外光传导性石英/石英(低 OH)、塑料或光学玻璃制成,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光纤来满足不同客户系统对光纤性能的要求。单根光纤涂覆玻璃包层(可经受高达 150°C 高压灭菌)或聚酰亚胺(可在高达 300°C 下使用),以适应组件和温度要求。玻璃光纤束:- 传输波长:380nm~1100nm- 96路光纤光路CV%≤3%;- 单传光束透过率≥60%(550nm)- 耐温:-40℃~150℃- 弯曲率半径≥10D- 断、暗丝率≤2%(参考企标)特性- 模块体积小- 安装易弯折- 结构简单且可定制化- 光学性能稳定- 避免光路干扰- 荧光本底低应用- 病毒检测- 生化诊断- 免疫诊断- 分子生物学诊断- 生物靶标治疗- 荧光定量 PCR- POCT- 酶标仪- 生化仪- 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 分子影像学- 免疫学

两化融合诊断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