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机制

仪器信息网转移机制专题为您整合转移机制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转移机制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转移机制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转移机制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转移机制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转移机制相关的耗材

转移机制相关的仪器

  • 1290 Infinity II 方法转移系统1290 Infinity II 方法转移系统采用智能系统模拟技术 (ISET),该技术专门为 HPLC 和 UHPLC 方法转移而设计。1290 Infinity II 方法转移系统能够为在其他供应商的旧 HPLC 或 UHPLC 上开发的方法提供相似的保留时间和峰分离度。用一套 1290 Infinity II 方法转移系统替代多台液相色谱仪,可以在获得相同结果的同时简化用户培训和服务。特性 智能系统模拟技术 (ISET) 利用 Agilent 1290 Infinity II 液相色谱系统的宽性能范围以及优异的准确度和性能,只需单击一下鼠标即可模拟其他液相色谱系统 利用一套 1290 Infinity II 方法转移系统替代多套 (U)HPLC 系统,可协调用户培训、服务计划/部件的相关工作,规避相关风险,同时还能节省台面空间 在您的实验室中引入最新的 UHPLC 技术,同时仍可提供与过去相同的 HPLC 结果 使用 ISET 预测接收实验室将观察到的色谱图(无论其使用哪家供应商的液相色谱仪),体验无缝方法转移 加快仪器之间的方法转移。只需模拟开发原始方法时所用的液相色谱系统,即可实现相同的保留时间和峰分离度
    留言咨询
  • Microsart @media 免触摸过滤膜转移系统应用:预充填不同类型的琼脂培养基,无菌包装,即取即用。优势:- 创新的过滤膜转移概念不再使用镊子,Microsart @media活动盖能使过滤膜实现无菌转移,降低了二次污染的风险。- 操作简便Microsart @media和Microsart @filter的完美组合,可以实现将过滤膜轻松、可靠地转移到琼脂培养基上。- 安全可靠免触摸的膜转移,免除了对过滤膜的直接操作和处理,从而将二次污染风险降至最低。- 省时省力创新的膜转移概念,从样品到结果仅需要简单的几步。节省时间和劳动力成本,同时又提供可靠的结果。技术参数尺寸直径68.8 mm高度14.9 mm琼脂面积13.2 cm2材质聚丙烯琼脂培养基R2A, TSA, Sabouraud不含抑制剂胶灭菌Gamma 射线灭菌(13.9 kGy - 25.0 kGy)欲了解更多内容,请在商铺中给我们留言或登陆赛多利斯官网
    留言咨询
  • 等离子清洗机制造厂家:诚峰智造自动On-Line式(履带式)AP等离子处理系统CRF-APO-500W型号(Model)CRF-APO-500W电源(Power supply)220V/AC,50/60Hz功率(Power)2set*1000W/25KHz(Option)处理宽幅(Processing width)50mm-500mm(Option)有效处理高度(Processing height)5-15mm处理速度(Processing speed)0-5m/min传动方式(Drive mode)防静电绝缘传送带喷头数量(Number)2(Option)工作气体(Gas)Compressed Air(0.4mpa)产品特点:配置专业运动控制平台,PLC+触摸屏控制方式,采用运动模组,操作简便;配置专业集尘系统,保证产品品质和设备的整洁、干净;可选配喷头数量,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应用范围:主要应用于电子行业的手机壳印刷、涂覆、点胶等前处理,手机屏幕的表面处理;国防工业的航空航天电连接器表面清洗;通用行业的丝网印刷、转移印刷前处理等。
    留言咨询

转移机制相关的试剂

转移机制相关的方案

  • 镭射转移复合纸剥离强度测试仪的工作原理
    由于纸张加工和印刷包装行业的不断进步,镭射转移复合纸在包装、装饰标识等应用领域越来越普遍。镭射转移复合纸这是一种可以将镭射图案转移到底层纸张上来提高其美观度和经久耐用的纸张复合纸。然而,在加工和使用的时候,镭射转移复合纸很容易发生剥离状况,所以分析评估其剥离强度对于提升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尤为重要。用BLD-200H剥离试验机,可以检测镭射转移复合纸的剥离强度。
  • 人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检测试剂盒
    人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检测试剂盒人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本试剂盒仅供研究使用。检测范围: 规格:96T/48T使用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人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含量。实 验 原 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标本中人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水平。用纯化的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人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抗原、生物素化的人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抗体、HRP标记的亲和素,经过彻底洗涤后用底物TMB显色。TMB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人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呈正相关。 使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计算样品浓度
  • 人转移因子(TF)检测试剂盒
    人转移因子(TF)检测试剂盒人转移因子(TF)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本试剂盒仅供研究使用。检测范围: 规格:96T/48T使用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人转移因子(TF)含量。实 验 原 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标本中人转移因子(TF)水平。用纯化的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人转移因子(TF)抗原、生物素化的人转移因子(TF)抗体、HRP标记的亲和素,经过彻底洗涤后用底物TMB显色。TMB在过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人转移因子(TF)呈正相关。 使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计算样品浓度。

转移机制相关的论坛

  •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安徽省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利用“白名单”机制的通知》政策解读

    近日,省生态环境厅印发了《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安徽省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利用“白名单”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现将有关政策解读如下:一、出台背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21〕47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联防联治实施方案〉的通知(第12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长三角三省一市人民政府签订的《长三角区域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联防联治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合作协议》)、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固废危废利用处置“白名单”和“黑名单”制定规则及运行机制(试行)〉的函》(以下简称《运行机制》)有关要求,2022年3月,我厅印发了《关于发布安徽省2022年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企业的函》(皖环函〔2022〕407号),在长三角区域率先建立了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白名单”制度,将我省7家企业及其经营的四类危险废物纳入跨省转移“白名单”。我省毗邻省份及上海市审批转移相应类别的危险废物至“白名单”企业时,无需征求我厅意见,可直接予以审批。截至2022年底,我省“白名单”企业已经成功利用“白名单”方式接收省外危险废物转入38家次,累计7.2万吨,涉及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等地区。“白名单”机制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办理时限,获得我省企业一致好评。为进一步优化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利用“白名单”机制,在总结2022年“白名单”制度实施情况的基础上,我厅起草了《通知》。 二、起草过程牵头处室固体处联合有关处室和技术支撑单位,深入研究、反复会商形成《通知》初稿。初稿形成后,广泛征求意见,征求并吸纳了毗邻省份及上海市生态环境部门、省交通运输厅、16个市生态环境局、商会协会、部分企业意见建议,按规定进行了合法性审查。经审议通过后,以省生态环境厅名义印发实施。三、主要内容 《通知》共五部分内容。(一)“白名单”运行机制,包括纳入“白名单”范围的危险废物转出地区、“白名单”审批流程等内容。 (二)危险废物类别,包括900-052-31废铅蓄电池,HW08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不包括900-249-08其他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矿物油及沾染矿物油的废弃包装物),772-007-50废催化剂,321-002-48铜阳极泥。 (三)纳入“白名单”的企业条件,包括企业经营范围、近两年清洁生产、遵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范化管理危险废物、公开自律承诺等条件。 (四)“白名单”产生程序,包括各市生态环境局推荐、省生态环境厅审核、公示到正式发布的流程。 (五)“白名单”企业退出程序。 包括“白名单”企业退出情形及退出具体程序。 四、主要特点 《通知》在原有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利用“白名单”机制,提升服务质效,努力打造便利、公开、透明的一流营商环境。 (一)延长危险废物转移有效期 《通知》将原407号文中“30日转移有效期”延长为最长不超过十二个月,在加强有效监管的同时,方便企业高效办理跨省转移审批手续,从而进一步提高“白名单”机制的运行效率。 (二)拓宽危险废物转出地区范围 除我省毗邻省份及上海市外,将“其他与我省有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合作协议的省(市)”纳入“白名单”转出地区范围,与有关省份共同加强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环境管理,协力做好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工作。 (三)完善申报和退出机制 进一步明确“白名单”企业申报流程和退出机制,动态管理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利用“白名单”企业。

  • 癌症转移“开关“疗法或为癌症治疗提供思路

    当肿瘤转移或者在机体其它区域进行扩散时,最终使得癌症病人死亡的原因往往不是原发性的肿瘤。近日,来自威尔康乃尔医学院的研究者将注意力转移到了结直肠癌的发病原因上,他们重点研究了癌症细胞如何通过识别关键的化学信号分子来进行肿瘤的转移。同时研究者也开发出了低成本、无需进行手术的遗传开关来对结直肠癌癌细胞的行为进行开关控制。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9月4日的国际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了一种称为炎症趋化因子相关的特殊信号分子机制可以诱导结直肠癌细胞进行转移。炎症趋化因子是一种可移动的因子,因为其可以帮助细胞在集体中进行移动,其对于机体抵御感染的免疫效应非常重要。研究者确定了一种特殊的炎症趋化因子受体CCR9和炎症趋化因子配体CCL25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和结直肠癌爱细胞转移有关。炎症趋化因子的正常表达可以使得癌细胞处于肠道之中,但是一旦细胞缺失CCR9的表达,那么癌细胞将会扩散。换句话说,癌细胞就会“劫持”信号分子机制。

转移机制相关的资料

转移机制相关的资讯

  • “癌王”为何如此具有攻击性 胰腺癌细胞转移新机制揭示
    胰腺癌的侵袭性很强,患者预后很差,5年生存率仅为5%,而大多数与胰腺癌相关的死亡是由于肿瘤转移侵入了其他器官。在eLife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日本大阪大学研究人员揭示了一种以前未知的胰腺癌转移机制,这种分子机制或是开发有效靶向治疗的第一步。  该项研究分析了人类胰腺肿瘤组织,并证明一种名为ARL4C的小信号蛋白会在胰腺癌患者中过表达。关于这种蛋白质功能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它可能与胰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有关。  为了对此进行研究,并确认ARL4C在侵入胰腺癌细胞中的位置,研究人员精心设计了一个模拟癌细胞侵入人体的实验。他们创建了一个3D培养装置,可监测侵入周围胶原凝胶的癌细胞,并通过显微镜观察其中含有荧光标记的ARL4C对活细胞的侵袭。  研究人员原田秋和解释说:“我们发现ARL4C定位于细胞表面所谓的侵袭性伪足,其功能类似于侵袭足类,但在结构上与侵袭足类不同。”侵袭足类是癌细胞用来侵入其他组织的细胞腹面产生的足状突起,而侵袭性伪足比侵袭足类更长,直径更大,并从细胞前端延伸。“在这些伪足中,ARL4C招募了另一种称为IQGAP1的蛋白质(其在包括胰腺癌在内的多种癌症中也高度表达),它将一种称为MMP14的酶运输到伪足中,允许癌细胞打破并侵入胶原凝胶或细胞外基质。”  研究人员希望这种新机制的揭示有助于胰腺癌的治疗。具体来说,就是采用反义寡核苷酸(ASO)的治疗方法。ASO是单链DNA的短分子,在细胞内起作用以影响(阻断)蛋白质的产生。靶向ARL4C的ASO能够抑制植入在免疫缺陷小鼠胰腺的胰腺癌细胞的淋巴结转移。如果ARL4C被阻断,癌细胞的侵袭性较弱,扩散的可能性就较小。  研究人员称,该项发现尽管只是初步的,但为胰腺癌这种极具侵袭性的癌症开辟了有希望的新治疗途径,并阐明了其转移机制。
  • 第四军医大学Hepatology揭示癌转移新机制
    来自第四军医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在肝癌中叉头框蛋白C1(forkhead box C1,FoxC1)表达促进了癌症转移,表明了预后不良。研究论文发表在2月5日国际肝脏疾病杂志Hepatology(影响因子11.665)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第四军医大学的吴开春(Kaichun Wu)教授。其长期从事胃肠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胃肠免疫学和肿瘤免疫学方面,尤其是胃癌化学预防、血管生成和炎症性肠病的研究中取得突出成绩。发表论文12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8篇。 肝细胞癌(HCC)是全世界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在全球范围内肿瘤相关性死亡因素中排名第三,全球每年有超过50万新患者。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肝癌。肝癌的预防和治疗是世界性难题,至今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由于复发和转移是肝癌切除手术后致命的最常见原因。因此,深入了解肝癌转移的机制对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改善疾病结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FoxC1是转录因子Fox家族成员,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多种组织和器官中, 参与胚胎时期眼睛、心脏、肾、脑膜、骨骼发育的调控。作为转录因子,FoxC1蛋白通过作用于靶基因的启动子或与其他转录因子相互作用激活转录, 并从上皮间质转化、 细胞信号转导和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等多方面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周期和增殖活动。大量的研究证实FoxC1参与了乳腺癌、 前列腺癌、 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其在肝癌进程中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证实FoxC1在肝癌转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对于邻近非癌性组织,肝癌组织中的FoxC1表达显著增高。FoxC1阳性表达的肝癌患者相比FoxC1阴性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更短,复发率更高。研究人员证实FoxC1表达是切除手术后复发和存活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风险因子。FoxC1过表达可诱导发生EMT特征性改变,肝癌细胞系侵袭性及肺转移能力增高。当他们下调FoxC1时,发生这一过程受到抑制。 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揭示,FoxC1通过结合Snai1启动子反式激活了Snai1表达,由此导致了E-cadherin转移抑制。抑制Snai1表达可显著减弱FoxC1促进的侵袭和肺转移。在人类肝癌组织中,FoxC1表达与Snai1表达呈正相关,而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 利用互补DNA微阵列、连串敲除、定点诱变和染色质免疫沉淀分析等方法,研究人员证实神经前体细胞表达发育调控蛋白9 (NEDD9)是FoxC1的一个直接转录靶点,与FoxC1介导的肝癌侵袭和转移相关。 这些结果表明FoxC1通过诱导EMT剂上调NEDD9表达促进了肝癌转移。因此,FoxC1有可能是肝癌一个有潜力的候选预后标记物及新治疗的靶点。 以上信息有上海和呈仪器制造有限公司摘录,我公司是专业生产恒温箱、摇床、恒温摇床、水浴恒温振荡器、恒温振荡器、恒温恒湿试验箱、振荡培养箱、恒温培养振荡器、恒温培养摇床、培养摇床、气浴振荡器、恒温恒湿箱等设备的厂家,欢迎来电咨询TEL:400-880-6667!
  • 基于“借氢机制(氢转移)”,通过胺与醇的C-N偶联合成有机胺
    1. 文章信息标题:Single Pd-Sx Sites In Situ Coordinated on CdS Surface as Efficient Hydrogen Autotransfer Shuttles for Highly Selective Visible-Light-Driven C-N Coupling页码:4481-4490(2022),DOI:https://doi.org/10.1021/acscatal.2c004332. 文章链接Single Pd-Sx Sites In Situ Coordinated on CdS Surface as Efficient Hydrogen Autotransfer Shuttles for Highly Selective Visible-Light-Driven C-N Coupling3. 期刊信息期刊名:ACS CatalysisISSN:2155-54352021年影响因子:13.084分区信息:中科院1区Top;JCR分区(Q1)涉及研究方向:光催化4. 作者信息: 首要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博士后钮峰。通讯作者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涂文广教授、周勇教授和邹志刚院士。文章简介: 随着工业的发展与进步,有机胺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家居、军工等领域,其合成在工业生产中有着越来越明显的重要性。基于“借氢机制(氢转移)”,通过胺与醇的C-N偶联被认为是一种较为绿色的合成有机胺的理想路径。这一过程主要包含醇的脱氢、亚胺的生成以及亚胺的加氢这三个主要步骤。其中醇的脱氢是整个反应的决速步骤。然而,基于这一机制,在热催化合成有机胺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缺点:(1)醇的脱氢决速步骤需要较苛刻的条件(高温高压);(2)易发生过度偶联,使得产物分布广,不利于分离;(3)反应中使用的催化剂多为高负载量的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如Ru/Al2O3、Pd/Al2O3、Rh/Al2O3等),成本较高。因此,开发出高效低成本的催化剂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近年来,利用光氧化还原技术实现常温常压条件下有机胺的合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研究者们通常采用一些贵金属有机配合物分子进行均相催化反应,但反应后催化剂难以进行分离,在实际工业生产中难以大规模应用。而采用传统的半导体光催化剂进行多相催化反应,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然而仅仅依靠半导体本身的催化能力,很难达到较高的催化活性,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负载一些助催化剂或表面修饰来提高催化性能。近些年,单原子催化被认为是较有前景的领域。单原子催化剂由于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较高的原子利用效率而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水分解制氢、二氧化碳还原、固氮和有机物降解等领域。因此,我们课题组设计开发了一种单原子光催化剂CdS-Pd,该催化剂可以有效地用于可光催化苯甲醇和苯胺的C-N偶联反应,获得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二级胺。同时反应过程中释放出清洁能源氢气。这一工作将为温和条件下实现C-N偶联反应提供一种新的途径。文章DOI : https://doi.org/10.1021/acscatal.2c00433原文链接:Single Pd-Sx Sites In Situ Coordinated on CdS Surface as Efficient Hydrogen Autotransfer Shuttles for Highly Selective Visible-Light-Driven C-N Coupling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