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分子质量

仪器信息网相对分子质量专题为您整合相对分子质量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相对分子质量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相对分子质量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相对分子质量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相对分子质量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相对分子质量相关的耗材

  • 室内空气质量控制器S930配件
    室内空气质量控制器S930配件是一款提供多路输出和一个实时网络连接,的数据控制器,用于与其它仪器控制和传感器网络的集成的。室内空气质量控制器S930配件非常适合集成到工业厂房。其坚固的外壳提供了针对颗粒,无腐蚀性液体等有效的保护。室内空气质量控制器S930配件特色是气体传感器系统拓宽了对不同气体的探针测量应用测量温度和相对湿度以及LED屏可供选择。 室内空气质量控制器S930配件特点室内空气质量控制器S930配件应用为提高精度,主动采样房屋防止水,防颗粒多个模拟和数字输出实时网络连接可拆卸气体传感器,用于检测多种气体数据记录到PC(可选)温度和相对湿度(可选)LED类型的显示屏幕(可选)工业过程控制健康与安全管理有毒气体泄漏检测网络实时测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测量控制室内空气的质量测量气体:O 3,H 2 S,NH 3,SO 2,NO 2,CH 4,CH 2 O...编号名称S930 变送器/控制器S930
  •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器仪IAQ配件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器仪IAQ配件是一款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传感器,非常适合实验室室内的空气质量检测。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器仪IAQ配件最多同时测量五个参数:CO气体,CO 2的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温度和相对湿度。额外措施amovibres探针是用于测量目标气体例如臭氧(O3),甲醛和二氧化氮。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器仪IAQ配件功能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器仪IAQ配件指数综合数据记录8小时的续航(以2小时充电)标识符(场所和设备)校准(零和间隔)通过USB连接PC免费的PC软件(Windows XP中,7,8)可编程报警最多可同时测量5个参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温度相对湿度额外的探头选择:臭氧甲醛二氧化氮编号说明S500 IAQ便携式传感器IAQ
  • 室内空气质量发射器S900配件
    室内空气质量发射器S900配件是一款提供多路输出和一个实时网络连接,的数据控制器,用于与其它仪器控制和传感器网络的集成的,室内空气质量发射器可用于对不同气体的探针测量。 室内空气质量发射器S900配件特点室内空气质量发射器S900配件应用为提高精度,主动采样多个模拟和数字输出实时网络连接可拆卸气体传感器,用于检测多种气体数据记录到PC(可选)温度和相对湿度(可选)臭氧控制发生器网络测量和实时测控健康和安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测量室内空气的质量控制编号说明S900变送器/控制器S900

相对分子质量相关的仪器

  • 仪器简介:BI-MwA采用静态光散射的原理来表征聚合物的绝对分子量,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一种最行之有效的、最接近真实的方法。技术参数:1.分子量测量范围:500~109 Dalton2.分子尺寸测量范围:10~1000nm3.散射体积:20nL4.体积:样品池100μL5.背压:最大3.5MPa(500psi)6.角度:8个,通常为35,50,75,90,105,130,145以及参比角(标配)7.检测器:CCD,超高灵敏度主要特点:BI-MwA的突出特点是采用光纤采集信号,保证了多个拟合数据的时间一致性,从而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1.BI-MwA除了可测定高聚物的绝对分子量和分子的大小,对其结构进行研究和表征以外,更重要的是可进行实时监测:通过监测聚合物溶液的稳定过程,可进行降解、聚集及相分离过程的动力学和机械性能研究;通过监测聚合反应过程,可知产品经加热、辐射、酸处理,或添加其它助剂以后,体系如何达到稳定,从而进行质量控制。2.BI-MwA: (1)用于单机测定Mw、Rg和A2,提供分子形状信息;(2)也可用于联机,即作为凝胶色谱的一个在线检测器,可以测定聚合物各个分布的Mw和Rg,并提供支化信息;(3)还可结合TDSLS配置,进行聚合过程动力学的研究、即实时监控聚合反应过程。3.BI-MwA 可以附加NANODLS配置,从而兼具在流动状态下实时测量粒度及其分布的功能。
    留言咨询
  • 本仪器的制造符合采用乌氏毛细管法的各类国内外测试标准方法,主要用于测定有机物质高聚物分子量以及其他液体样品粘度的测定。本仪器可以直接通过液体样品的流动时间计算出运动粘度值,也可以通过流动时间来代入各种标准公式计算最终特性粘度、K值、分子量等结果。同时本仪器符合本仪器的制造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GB_T 31246-2014《水处理剂 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所规定的要求,适用于采用粘度法测定水处理剂 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本仪器采用智能测控系统,轻触键设定,精密、自动控制试验浴温度。1、 主要功能特点1、仪器设计新颖、使用方便。2、智能测控系统:高精度A/D系统、中文显示。3、人性化设定、人机对话。4、仪器控制浴明亮清晰。5、仪器设置容易,操作简便。6、真正意义上的高精度数字温度控制系统或运动粘度测试系统。7、带有线控计时按键,用于实验时计时显示和控制,用户无需自备秒表。二、主要技术参数1、工作电源:AC 220V±10%,50Hz±5% 2、加热功率:两档,1000W+650W3、搅拌电机:功率6W;转速 1200r/min4、测温范围:室温~100℃(若选配制冷器后温度可达10-100度)5、控温精度:±0.1℃ 6、恒温浴:容量,20L;内缸尺寸300*300形式,内外两层缸(双缸)四孔,可同时进行四个样品的测量 7、使用环境:环境温度-10℃~+35℃,相对湿度<85% 8、温度传感器:工业铂电阻,其分度号为Pt100 9、整机功耗:不大于1800W10、外形尺寸:长宽高600*650*500mm11、重量:40kg12、乌氏毛细管粘度计:标配0.55mm内径注意:本款可以选配投入式制冷器
    留言咨询
  • 产品简介: 美国布鲁克海文仪器公司一直被全球公认为光散射领域的先驱,它的每一项技术都代表着世界最高水平。基于多年光散射技术和经验开发研制的BI-MwA多角度激光光散射(绝对分子量测定)仪对光散射仪器进行了开创性的革新,解决了绝对分子量测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分子量表征更加客观与可靠。详细说明: 产品优势1.采用静态光散射的原理来表征聚合物的绝对分子量,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一种最行之有效的、最接近真实的方法。它的特点是更直接、更简单、更准确。2.采用35mW、635nm 的固体激光器作为光源,在7个角度同时测定散射光强随角度和浓度的变化,从而确定绝对分子量。BI-MwAZP软件可提供三种拟和方式,即Zimm、Berry和Debye,根据聚合物的不同情况选择其适合的拟和方式。3.从Zimm图中可以得到重均分子量Mw, 均方根回旋半径Rg和第二维里系数A2。4.BI-MwA:(1)用于单机测定Mw、Rg和A2,提供分子形状信息;(2)也可用于联机,即作为凝胶色谱的一个在线检测器,可以测定聚合物各个分布的Mw和Rg,并提供支化信息;(3)还可结合TDSLS配置,进行聚合过程动力学的研究、即实时监控聚合反应过程。5.BI-MwA可以附加NANODLS配置,从而兼具在流动状态下实时测量粒度及其分布的功能。典型应用1.石油化工:包括PS、PMMA、PAM、PVP、PEO、RUBBER等多种聚合物的研究和表征。2.生命科学:如各种人造组织(合成高聚物)的研究与改性。3.生物医学:蛋白质、多肽、及各种多糖的研究与表征。4.聚合反应的研究和控制:通过在线监测聚合反应得到分子量、转化率、粘度、浓度等的变化规律,更好地控制引发剂的用量及反应过。技术参数1.分子量测量范围:500~109Dalton2.分子尺寸测量范围:10~1000nm3.散射体积:20nL4.体积:样品池100μL5.背压:最大3.5MPa(500psi)6.角度:8个,通常为35,50,75,90,105,130,145以及参比角(标配)7.检测器:CCD,超高灵敏度
    留言咨询

相对分子质量相关的方案

  • LC15RI凝胶渗透色谱仪测定水溶性丙烯酸树脂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
    凝胶渗透色谱法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平均相对分子质 量及其分布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传统凝胶渗透色谱法的分析速度较慢,柱效较低。随着高效柱的问世,其分析速度加快,分辨率提高,目前,高速高效凝胶渗透色谱 柱的理论塔板数已达20000塔板/米以上,分离时间仅十几分钟,远远超过 了传统方法的分离效能,快速且易于自动化
  • 粘度计测定高聚物的相对摩尔质量
    一、实验目的:1、掌握乌氏粘度计测量粘度的原理和方法。2、掌握粘度法测定聚乙烯分子量的原理、过程和数据处理方法。二、实验原理:由于高聚物的分子质量大小不一、参差不齐,且没有一个确定的值,故实验测定某一高聚物的分子质量实际为分子质量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分子质量(即平均摩尔质量)。根据测定原理和平均值计算方法上的不同,常分为数均分子质量、质均分子质量、Z均分子质量和粘均分子质量。对于同一聚合物,其测得的数均、质均、Z均或粘均分子质量在数值上往往不同。人们常用渗透压、光散射及超离心沉降平衡等法测得分子质量的绝dui值。粘度法能测出分子质量的相对值,但因其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并有很好的实验精度,故是人们所常用的方法之一。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蛋白质亚基相对分子质量
    现在常用的SDS-PAGE系统有好几种,缓冲液系统有连续和不连续之分,凝胶形状可以是柱状,也可以是平板状。本实验采用的是不连续垂直板电泳,此系统分辨率高,便于电泳样品间的相互比较,是目前科研工作中广泛采用的一个系统。

相对分子质量相关的论坛

  • 【分享】如何区分分子量、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center]如何区分分子量、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与原子的质量计量一样,分子的质量计量也先后存在3个量名称:相对分子质量、分子质量和分子量。众所周知,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质量之和。在日常专业工作中,不论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它们的分子质量都是根据各元素原子的个数和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元素周期表上查到)计算得到。既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单位为“1”的相对质量,那么由此计算得到的分子质量必然也是一个单位为“1”的相对质量。对于某些结构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往往都是通过电泳、离心或色谱分析等方法测得其近似分子质量,因而更是一个相对概念的量值。所以,我们过去长期习惯使用着的“分子量”实际上都是相对的分子质量。因此,国标指出“以前称为分子量”的即是“相对分子质量”(relative molecular mass),并将后者定义为“物质的分子或特定单元的平均质量与核素12C原子质量的1/12之比”。相对分子质量是两个质量之比,也在计算表达形式上进一步明确了“相对”的含义。对于定义中的“特定单元”,主要是指空气等组成成分基本不变的特殊混合物,它们的相对质量可根据其组成成分(N2,O2,CO2,Ar等)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其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计算其平均质量,然后与12C原子质量的1/12相比即可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的量符号为Mr.,单位为“1”。 对于过去长期使用的“分子量”,其英文为molecular weight,确切原意为“分子重量”。它既不是质量概念,又没有相对的含意,因而也是一个不够准确和不够科学的量名称。根据国标规定,“分子量”应停止使用,凡过去使用“分子量”的场合都应换以使用“相对分子质量”。另外,过去一直以“Dalton”、“D”和“kD”作为分子量的单位,后来也曾有人提出以“u”作为分子量的单位,这些都是不恰当的用法。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只能是“1”,而不是“Dalton”,“D”,“kD”或“u”。  至于分子质量,国标中仅给出了一个量符号m,其单位为“kg”和“u”。从理论上说,分子质量应是一个与“原子质量”对应的绝对意义的质量。但在现实中,这样的“分子质量”几乎是不可能得到的,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不可能接触和使用它。因此,我们可以不必花费精力去研究它。[/center]

  • 【讨论】如何区分分子量、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与原子的质量计量一样,分子的质量计量也先后存在3个量名称:相对分子质量、分子质量和分子量。众所周知,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质量之合。在日常专业工作中,不论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它们的分子质量都是根据各元素原子的个数和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元素周期表上查到)计算得到。既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单位为“1”的相对质量,那么由此计算得到的分子质量必然也是一个单位为“1”的相对质量。对于某些结构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往往都是通过电泳、离心或色谱分析等方法测得其近似分子质量,因而更是一个相对概念的量值。所以,我们过去长期习惯使用着的“分子量”实际上都是相对的分子质量。因此,国标指出“以前称为分子量”的即是“相对分子质量”(relative molecular mass),并将后者定义为“物质的分子或特定单元的平均质量与核素12C原子质量的1/12之比”。相对分子质量是两个质量之比,也在计算表达形式上进一步明确了“相对”的含义。对于定义中的“特定单元”,主要是指空气等组成成分基本不变的特殊混合物,它们的相对质量可根据其组成成分(N2,O2,CO2,Ar等)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其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计算其平均质量,然后与 12C原子质量的1/12相比即可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的量符号为Mr,单位为“1”。  对于过去长期使用的“分子量”,其英文为molecular weight,确切原意为“分子重量”。它既不是质量概念,又没有相对的含意,因而也是一个不够准确和不够科学的量名称。根据国标规定,“分子量”应停止使用,凡过去使用“分子量”的场合都应换以使用“相对分子质量”。另外,过去一直以“Dalton”、“D”和“kD”作为分子量的单位,后来也曾有人提出以“u”作为分子量的单位,这些都是不恰当的用法。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只能是“1”,而不是“Dalton”,“D”,“kD”或“u”。  至于分子质量,国标中仅给出了一个量符号m,其单位为“kg”和“u”。从理论上说,分子质量应是一个与“原子质量”对应的绝对意义的质量。但在现实中,这样的“分子质量”几乎是不可能得到的,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不可能接触和使用它。

  • 我们怎样利用质谱软件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我们怎样利用质谱软件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color=#444444]我们怎样利用质谱软件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需要考虑同位素的问题,如图M=300[/color][color=#444444][img=,322,19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9/201909021111526970_306_1701336_3.png!w322x196.jpg[/img][/color]

相对分子质量相关的资料

相对分子质量相关的资讯

  • 聚丙烯酰胺(PAM)特性粘度及相对分子量的测定方法
    聚丙烯酰胺(PAM)是指由丙烯酰胺单体均聚或与其他单体共聚而成的一类聚合物,通常是由丙烯酰胺单体头尾键接而成,工业也把聚丙烯酰胺分子链中丙烯酰胺单体的含量高于50%的聚合物统称为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在常温下为坚硬的玻璃态固体,由于制法不同,产品有白色粉末、半透明珠粒和片状等,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由于聚丙烯酰胺分子侧链存在有酰胺基团,它能以任意比例溶于水,且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可以对其进行交联、接枝、改性等,使得聚丙烯酰胺成为水溶性高分子中应用最广泛的聚合物之一,目前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污水处理、食品加工、农业等领域,被誉为“百业助剂”。石油开采和污水处理是聚丙烯酰胺应用的主要领域:聚丙烯酰胺作为润滑剂、悬浮剂、粘土稳定剂、驱油剂、降失水剂和增稠剂,在钻井、酸化、压裂、堵水、固井及二次采油、三次采油中都有广泛应用,同时聚丙烯酰胺在水处理中也常用于生活污水处理,化工废水,有机化学污水的解决。国标GB/T 17514-2017和GB/T 31246-2014中规定了水处理剂领域中聚丙烯酰胺的质量标准,使用乌氏粘度法测量聚丙烯酰胺的特性黏度及黏均分子量是其中的关键检测内容。这一点在石油的行业标准中也有体现。乌氏粘度法由于它独有的优势被应用于聚丙烯酰胺等材料的质量控制中,但传统的手动黏度测定方法仍存在诸多弊端。随着生产企业以及研发机构等对于实验数据高标准、高精度、高效率的要求,全自动乌氏粘度仪已逐步取代传统手动测试方法。以杭州卓祥科技有限公司的IV8000系列全自动在线稀释型乌氏粘度仪、MSB系列多位溶样块、ZPQ智能配液器一整套黏度测试设备为例。IV8000X系列全自动在线稀释型乌氏粘度仪相较于传统的手动测试方法:⑴ 拥有更高的温控精度以及均匀度:IV8000X系列乌氏粘度仪所使用的HCT系列高精度恒温浴槽的温控精度优于“±0.01℃”,让实验得出的数据更精准,数据重复性更稳定。⑵ 特殊的检测方式:采用不锈钢铠装光纤,可满足测试不同颜色的样品,耐腐蚀,且使用寿命长。⑶ 粘度管不再是耗材:仪器自动排废液、清洗并干燥粘度管,粘度管无需从浴槽中取出,粘度管不易损坏,减少耗材成本支出。同时具有废液分类收集功能,减少废液回收成本及避免因多种废液混合导致的风险。⑷ 实验流程自动化:IV8000X系列自动稀释型乌氏粘度仪在 “单点法”的测量过程中能实现自动测量-自动排液-自动清洗-自动干燥的自动化实验流程,在“多点法”的测量过程中每个测量位都具有连续测量、在线自动稀释样品、自动混匀、自动清洗/干燥等功能,在多次测量及清洗干燥整个过程中无需人员看管。
  • 金融风暴对分析仪器市场影响甚微弱
    作为中国仪器仪表工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分析仪器,在金融危机袭卷全球的今天,仍以预期的增速一路攀升。2006-2007年分析仪器国内产品销售额和进口产品的增长幅度相近,增长都接近了13%,高于国内整个经济(GDP的增长)的增长,这意味着中国分析仪器市场有着诱人的前景。  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分析仪器国内产品销售额超过22亿人民币,进口分析仪器达到17.6亿。2007年分析仪器国内产品销售额达到25亿人民币,进口分析仪器达到20.4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的4%。与此同时,国际仪器市场也彰显了不凡的免疫力。以占据全球50%分析仪器市场的美国为例:美国2008年上半年,物理和化学分析用仪器的进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仍以两位数字增长。可见,金额危机对分析仪器虽有影响,但还未完全显现出来。  我国分析仪器的快速增长与国家对食品安全、环境生态保护、疾病预孩子与控制、产品质量监督,生产安全和重大自然灾害监控以及基础研究的重视密切相关。在“环保与生态环境检测体系”、“生产安全(特别是硫井)保障体系”、“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体系”、“国家科技基础平台”、“高校实验室”等等建设上,每一项投入都在几十亿以上。2008年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投入14亿。其中,将有一大部分用于分析仪器和测试设备的购置及配备。  国内对分析仪器的投入与需求,保留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特别是近年来,科技部一直重视科学仪器研制与开发工作“九五”和“十五”期间都将“科学仪器研制与开发”列为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技攻关,国内仪器市场正逐步改变着技术密集的高端分析检测仪器等长期以来完全依赖进口的市场格局。  共性关键技术仪器的攻突,让国内分析仪器企业开始向高端分析仪器发展,一些量大面广的分析仪器国内市场占有率从13%提高到50%。同时,不断优化的市场环境,让国内分析仪器市场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原产品比较单一的分析仪器企业,在掌握技术的基础上扩大了产品品种 国外分析仪器企业开始瞄准国内中低档分析仪器的市场,企图瓜分低端市场份额。  总之,2009年我国实验室分析仪器制造行业,虽然拥有劳动力以及相对稳定的国内经济优势、新兴市场也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但技术存在差距非“一日之寒”,产业效益偏低,产品附加值低以及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都将对行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期待2009年我国分析仪器制造行业能继续彰显更强的免疫力及生命力,在危机并存的市场环境中逆流而上,在科技发展的路上攻破技术难关,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
  • 为什么飞行时间质谱(TOFMS)是相对于四级杆质谱(QMS)更理想的检测器?
    为什么飞行时间质谱(tofms)是相对于四级杆质谱(qms)更理想的检测器?您是否想了解飞行时间质谱仪(tofms)和四极杆质谱仪(qms)的区别,比较两者的性能以及了解这些参数对您的应用案例可能产生的具体影响?总体而言,飞行时间质谱比四极杆质谱仪具有先天的性能优势。tofms采集瞬时全谱信息,大幅提升了仪器的分析速度和灵敏度,确保任何重要信息不会丢失并允许回溯分析,更容易鉴别未知分析物和解析测量结果。更重要的是,tofms具备的超高质量分辨率和高精确质量更利于复杂基体中未知物种的准确鉴别,详见后文。参数对比飞行时间质谱tofms级杆质谱qms mass analyzer数据采集同时记录所有离子(全谱)离子筛:同一时段只能记录一种离子采集速度1000hz全谱1000hz单个离子质量分辨率r = m/rm10’000可分辨同量异位素峰可精确推导化学式单质量数分辨率不可分辨同量异位素峰相对精确质量rm/m1000质量数时,4 ppm = 4 mth/th精确质量rm0.001 th at 300 th0.5 th质量范围1 th 到 10000 th通常为10 th 到 500 th四极杆和tof质量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四极杆和飞行时间(tof)质量分析仪实现对不同质荷比(m/q)的离子分离的原理截然不同,这从根本上导致了两者检测能力的巨大差异。四级杆质量分析仪四极杆质量分析仪简单来说是一个‘离子筛’:在同一时刻,有且仅有特定m/q值的离子才能通过四极杆被后端检测器检测到。 第二步,通过挑选或者逐个扫描测量质荷比来获得部分或者完整谱图。图1是一个简单的四级杆原理动图:射频rf电场将离子聚焦在四级杆的轴心;叠加的直流dc电场用于破坏离子飞行轨迹的稳定性,并随后将它们从四极杆中弹出。通过调节这两个电场的强度,可使得只有一个较小m/q范围的离子保持稳定的飞行轨迹从而顺利通过四级杆。该质荷比范围外的其他离子将因不稳定而损失掉(被过滤掉)。然后,在整个m/q质荷比范围内扫描特定或者每个离子的质荷比,就可以记录部分或者完整质量谱图。产生射频rf场的电子器件的电压输出是有物理上限的,也就相应限定了四级杆所能测量的质荷比的上限范围。 图1. 四级杆原理动画图。同一时间,只有特定m/q值的离子才能通过;其他离子都会被‘丢’掉。这里的动图中,选择性离子检测(sim)用来测量了三个较小质荷比的离子(蓝色、黄色和灰色),而质荷比最大的离子(红色)则一直不在筛选范围之内,可理解为没有被检测到。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tof分析仪则是根据离子通过特定区域(通常称为飞行管)时不同的飞行速度来达到离子分离的效果。整个过程有点类似于一场跑步比赛:一组离子在起点被加速(比赛开始),然后以匀速通过无场飞行管(赛跑过程)漂移到检测器(终点线)。从飞行管起点到与检测器‘撞线’之间的时间,也就是离子的飞行时间,被高速检测器记录下来。直观的说,重的分子应该比轻的分子‘飞’得慢,也就意味着到达检测器的时间也越长。所以,在离子带电荷数都相等的前提下,通过离子飞行时间可以反推出其质荷比。这里我们有一个更详细的解释和推导。在tof飞行管的起始加速区,所有离子都会同时受到一个脉冲强电场,即不同质荷比的离子都得到同样的起始动能e。更准确来说,离子获得的动能与其带电荷量q成正比。电荷量相同的离子,e/q近似完全一致。动能e跟质量和速度的方程式:e = ½ mv2这也就意味着:e/q = ½ m/q v2 约等于恒定。因此,质荷比m/q较小的离子会以更快的速度地通过tof区域,更快到达检测器。仪器会高速测量每个离子从起始加速区到检测器的飞行时间,然后将其转换为质谱图:质荷比和信号强度。图2. 飞行时间质谱原理动画图。 每种离子都从脉冲电场中获得了相同的动能,以恒定速度通过无场漂移区(飞行管)。静电场反射镜(reflectron)大幅改善了因离子初始动能差异而导致的分辨率损失。检测器则高频率的记录不同时间点检测到的离子数。所有的离子‘飞行行程’都在微秒级别,也就意味上万趟‘飞行行程’累加在一起,最后形成了一秒的全谱图。上图中的动画持续了几秒钟。在仪器中,实际的离子飞行速度要快得多:每秒数万次飞行,每次飞行时间10到100微秒不等。一般情况下,我们无需每秒几万次的超高数据采集频率,因此通常会将数据累加成每0.1(10 hz)秒或者更长时间段的谱图。举例来说:当tof以两万次/秒的采集速率运行时,每2000次提取的数据可以积累到一张谱图当中,也就是10张谱图/秒的仪器响应。现代tof仪器采用了各种精妙的电子和机械设计来提高质量分辨率,包括静电场反射镜等部件。同时,从离子‘撞线’检测器到仪器屏幕上显示质谱之间的很多步骤也需系统设计和考虑。tofms快速‘全景’测量与每次测量中只记录单一质荷比离子的四级杆不同,飞行时间质谱每时每刻都在记录所有质荷比的离子的信号强度。tof同时检测所有离子的特质,相比于qms离子监测(sim)和全谱扫描都具有先天性的优越性。四极杆在扫描每个离子都需要一定的驻留时间(一般为0.1秒以上),这也意味着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全谱扫描,继而导致较慢的测量速度,并损失大量有效信息。例如图3(左图)展示了用vocus 2r ptr-tof在4hz采集率下对志愿者单次呼气的测量结果。在这个简单的实验中,一共有241种不同的vocs化合物被定性定量。如果用四极杆质量分析仪来测量同样数量的离子,并假设使用0.25秒的单离子驻留时间,则需要至少一分钟的时间来完成测量。这也意味着,当志愿者的呼气动作完成时,四极杆全谱扫描还在进行中(图3(右图)。图3. 约1.5秒开始的单次呼气中的各物种时间序列。左图:用tofms实测得到的呼气结果。右图:同样的呼气试验,用四级杆质谱的模拟结果。图中标志点代表了每组数据对应的时间点。四级杆扫描的离子数目越多,对仪器灵敏度的影响越大在四级杆质谱的单个离子对应的停留时间中,所有其他离子都被丢弃。这会直接影响仪器整体的灵敏度。想象一下,对一个校准气瓶进行十秒钟的测量,一个四极杆和一个tofms质谱分别测量十个质荷比的离子。四极杆对每个质荷比的信号累积时间不超过1秒,而tofms对每个m/q的信号累积时间则为10秒。很明显,tofms将为每个离子累积更多的信号,因此在10秒的时间内具有相对于四级杆更高的灵敏度。 tof瞬时全谱确保不错过有效信息为了改善测量速率,四级杆可以只测量少量的特定离子(也称为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值得注意的是,未被列入特定离子清单的离子可能包含重要信息。例如,图4展示了用tofwerk ei-tof以5谱每秒的采集频率测量的gc逸出物的质谱。为了完整的体现单个色谱峰,四极杆操作者一般选择不超过三个离子进行sim。另一方面,图中最大的色谱峰中包含的ei谱图含有200多个离子。相对于四级杆提供的少数几个离子,使用包含200多个离子的全谱图数据,与nist库的标准谱图匹配来进行峰识别的准确性要高的多。此外,使用sim的操作者必须非常确定他们对除样品目标物外的其他任何vocs不感兴趣。这一点对于非目标分析尤其重要,也是极难做到的,因为在非目标分析中,样品的确切成分是未知的。通过每时每刻测量所有离子,保存全谱数据,测量变得 “面向未来”:如果研究或新的应用表明一个新的分子是值得注意的,分析人员可以重新审视以前收集的tof数据,针对这些‘新’物种进行回溯分析。图4. ei-tof测得的gc气相色谱逸出物和相应的色谱峰。至少有六个色谱峰可以被清楚的识别出来,每个峰的宽度都小于三秒。图中蓝色、红色和黑色的数据点提出了模拟的四级杆在sim模式的测量效果。插图展示了强度最高的色谱峰所对应的包含200多种离子信息的nist ei谱图。不间断连续测量能更好的揭示样品中各离子的对应关系四极杆分析仪的结果是不连续的:这是因为每次只能扫描一个离子,而不是同时扫描所有离子。这种效应被简称为 “质谱偏斜”。如果样品的voc成分变化很快,就无法准确定量vocs之间的相对比例。这对于化学计量‘指纹’分析或大气污染物的溯源分析等应用都非常重要。举个例子,图5显示了一段vocus elf小精灵ptr-tof对环境空气中芳香烃的测量结果。该测量来自欧洲某城市的车载实验,被测空气的成分随时间和空间位置的变化而极快的变化。图5. 车载移动检测中芳香烃物质浓度秒级的变化曲线。右图中模拟的四级杆分析结果给污染物溯源和源谱图数据库建立都增加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苯、甲苯、二甲苯和更大的芳烃的相对比例一般可以用来表征污染物来源:在本案例中,汽油车尾气。如果使用相应的只有三个离子的四极杆测量结果,就无法准确确定不同芳烃的相对比例,后续的来源识别就变得更加困难。另一个飞行时间质谱检测器的好搭档是适用于元素及其同位素分析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在非连续进样时,icp-ms需要在较短时间内测量多种元素和它们对应的各同位素峰,这也是传统的四级杆检测器所不能实现的。上述应用场景包括有单颗粒分析或者快速(高达几百hz)激光剥蚀成像等。图6展示了一组在钢材质纳米颗粒中分析铬,铁,镍和钼等元素信息。单颗颗粒物所产生的信号时长不超过0.5毫秒。tofwerk的icptof (icp-ms搭配飞行时间检测器)能够可靠地表征这些纳米颗粒物的完整谱图信息,而四级杆检测器则受限于其同一时刻只能测量一种元素的劣势,会丢失很大一部分信息,同时对各元素之间的浓度相对比值也不能准确测量。图6. 用icptof r检测到的单个钢材质纳米颗粒中铬,铁,镍和钼随时间变化信号图。上半部分:每90微秒记录的单个钢纳米颗粒物的高时间分辨率信号。下半部分:模拟四级杆检测器记录的上述单颗粒物分析的实验结果。该套模拟结果是在假设四级杆单离子停留时间为90微秒的情形下。因为四级杆是依次扫描这四种元素信息,他们的灵敏度响应的减少了33倍。更重要的是,四级杆数据推导出的元素的相对浓度比值跟真实数字会有76%-270%的偏差!高质量分辨率是准确识别未知离子的必要条件之一四极杆质量分析仪的分辨力受限于四极杆的加工精度和电子器件的性能。四极杆分析仪通常是以单位质量分辨率来操作的。即使是目前市场上非常高端的四极杆,其分辨力也只有r=m/dm(fwhm)=3000-4000th/th,这还是在大幅降低仪器灵敏度的情况下。图7将单位质量分辨率的ptr四极杆谱图与分辨力为r=5000 th/th的vocus s ptr-tof谱图进行了详细对比。在单位质量分辨率下,无法区分同量异位化合物。同量异位化合物具有相同的标称质量,但元素组成不同。同量异位化合物在样品中会有不同的随时间变化曲线,能够对它们分别测量并定量对分析结果的精确性非常重要(图8)。图8. 具有5000分辨率的vocus s ptr-tof的测量数据。在69质荷比的三个同量异位离子信号对应的完全不同的时间序列。底图展示了特定时间点上的节选谱图:高质量分辨率将这三种离子清楚的解析开来。高质量分辨率提供的精确质量信息更重要是用来确定离子峰的元素组成。这对化合物的鉴定至关重要,而这也是单位质量分辨率无法做到的。在图9中,高质量分辨率(5000 th/th)和高相对质量精度(5ppm以内)可以帮助我们把97.045 th处检测到的离子鉴别为氟苯而不是3-糠醛(97.028 th)或2-乙基呋喃(97.065 th)。图9. 高质量分辨率和高质量精度保证了离子定性定量的高准确性。结论综上所述,飞行时间质谱仪相对于四级杆分析仪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单个样品的测量速度更快,而且不会有”质谱偏斜”效应。对于同一个质量范围,tof分析仪相对于四级杆有更好的灵敏度。因为每时每刻都在记录‘全景’谱图,不会错过或者丢失任何可能的重要信息。最后,tof的高质量分辨率可以鉴别同量异位化合物并精确推导出元素组分。 来源:tofwerk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