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体黏度

仪器信息网熔体黏度专题为您整合熔体黏度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熔体黏度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熔体黏度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熔体黏度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熔体黏度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熔体黏度相关的耗材

  • Erichsen #243型黏度杯
    Erichsen #243型黏度杯 DIN 53 211 DIN EN ISO 2431 ASTM D 1200 Snv 37 110 SIS 18 41 15 测量粘度的简易方法 订购资讯 243/I型 243/I型 243/I型 243/I型 2mm 4mm 6mm 8mm 0024.01.31 0024.02.31 0024.03.31 0024.04.31 酚醛树脂制造 可按客户要求提供制造厂试验证书 243/II型 243/II型 243/II型 2mm 6mm 8mm 0064.01.31 0064.03.31 0064.04.31 阳极氧化铝制造 可按客户要求提供制造厂试验证书 243/II型 243/II型 4mm 0064.02.31 0249.01.32 阳极氧化铝制造带制造厂试验证书带由DKD签发的试验证书 恒温夹套 0209.01.32 243/II型用 243/III型 243/III型 243/III型 243/III型 2号 3号 4号 5号 0060.01.31 0060.02.31 0060.03.31 0060.04.31 带制造厂试验证书 恒温夹套 0209.03.32 243/VII型用 带水平仪及玻璃板的试验架 悬挂式恒温器 温度计 数字秒表 玻璃板 0158.01.32 0238.01.32 570911341 560911241 610911941 与各种恒温夹套一起使用 带校准证书
  • BS/IP/SL黏度计
    德国SI Analytics 毛细管/乌氏粘度计可以测量牛顿流体的粘度。在测量过程中,可以测量定量流体流过已知直径和长度的毛细管所花的时间。随着可经过严格标定的毛细玻璃粘度管的工业化生产,我们为毛细管粘度测量法成为全球可靠的粘度测量标准方法创造了条件。 BS/IP/SL Viscometers:品牌:德国SI Analytics产品名称: BS/IP/SL黏度计* 符合标准:DIN51562,Part 1, ISO/DIS 3105(BS-IP-SL)* 填充量:15~20mL 总长度:290mm* 适合透明液体,粘度范围:0.3-60000 mm2/s,精确度高,充填容易 型号已校正有K值毛细管编号No.毛细管Φi(mm)K值测量范围mm2/s5011010.630.011.2- 10501131A0.840.033-305012021.130.110-100501232A1.50.330-3005013032.011100-1000501333A2.653300-30005014043.6101000-10000502434A4.730300-300005025056.310010000
  • 安东帕旋转粘度计ViscoQC测量系统超低黏度适配器转子
    超低黏度适配器,测量范围从 1 mPas 开始使用 ViscoQC可用的多种转子和测量系统,在测定样品黏度时,每次测试最多可节省 15 秒。每个转子都包含磁力耦合器,并且所有转子和测量系统都可以自动识别—简化操作并避免人工错误。由于所有的转子和定子都由优质不锈钢(AISI 316L)制成,因此可以保证更佳的耐化学性。可选的转子护腿可在测量过程中保护 L/RH 转子,并由 ViscoQC 通过TruGuard&trade 进行溯源。灵活的杯架均可提供可重现的结果,不受操作影响。关键功能L/RH 转子符合 ISO 2555/ISO 1652 标准作为所谓的无限间隙系统,L/RH 转子是 VisoQC100/300 标准交付中的标配L型主机包含4个L型转子(L1-L4),而R型和H型则附带6个RH转子(RH2-RH7)。它们在开放的600 mL烧杯中使用,因此,如果要测量符合标准的样品,则至少需要500 mL的样品量。可选的 Pt100 传感器可用于对样品进行温度感应,可通过夹具轻松将它安装在烧杯上。使用灵活杯架可以确保更优的重现性,它保证不同的操作员在测量时始终让烧杯具有相同的测量位置。 固定间隙测量系统当需要绝对黏度值和样品体积(2 mL 至 18.5 mL)有限时,应选择同心圆筒(CC),双间隙系统(DG),超低黏度适配器(UL)和小量样品适配器(SSA)作为固定间隙的测量系统。要测量从1 mPas开始的低黏度样品,必须使用DG或UL。提供高精度的风冷帕尔贴温控设备。为了提高生产量并尽量减少清洗次数,建议在某些系统中使用一次性杯子。 低温黏度测定系统需要使用绝缘的 4B2 测量系统来根据 ASTM D2983/D8210 测定润滑油和机油的低温黏度。如果需要满足 ASTM D5133/D7110 的要求,使用L1D22 系统。两种系统均附带 100 个一次性铝杯,以减少清洁时间并提高通量。ViscoQC 300 上预先安装了具有 V-Curve 软件包的即用型方法,可立即启动,操作简单。 测量非流动样品的系统非流动性,高黏度样品(例如软膏、蛋黄酱和膨润土)需要特殊的测量技术。标准测量系统或转子会在测量时将空气通道引入样品中,导致黏度读数无意义,因为转子不被样品完全覆盖。如果不流动的样品不包含任何颗粒,则可以使用通过Heli-Plus控制T型转子或桨式转子进行测量。如果样品中的颗粒介于 0.1 mm 和 2 mm之间,则可以选择桨式转子:它们是高黏度的,因此可以直接在样品容器中进行测量。 技术规格典型样品量 [mL]样品中的粒径 [mm]L/RH 转子5000.1 至 2同心圆筒系统2 至 18.50.1*双间隙系统(DG)7.50.01超低黏度适配器系统(UL)160.01小量样适配器系统 (SSA)6.7 至 16.10.01**绝缘 4B2 系统200.1L1D22 系统16.10.1T-型转子5000.1 至 2桨式转子5000.1 至 2必须考虑样品的黏度以选择合适的转子/测量系统。有关更多详细信息,请参阅 ViscoQC 网站上的“常见问题解答”部分。* 如果在较大的杯子中使用较小的转子,则允许样品具有较大的粒径 ( 0.5 mm)** SC4-25、SC4-27、SC4-28、SC4-29、SC4-31、SC4-34 具有较大的测量间隙。

熔体黏度相关的仪器

  • SmartStarch是安东帕MCR流变仪中专门设计用于测试淀粉糊化特性的测量模块,具有完整的淀粉湖化测量和分析方法,搅拌桨系统可以防止样品的沉淀,可以实现精确的糊化特性测量,软件可自动计算以下参数:糊化温度、峰值黏度、峰值时间、最低黏度、最终黏度、衰减值、回生值等参数,除此之外,作为流变仪还可以测试各种流体、半流体、固体样品的黏度、流动曲线、粘温曲线、屈服应力、触变性等,如油脂、牛奶、奶酪、巧克力、番茄酱、大豆蛋白、糖等等。标准配置为常压测试系统,可以测试100℃以下的糊化过程;如果需要测试100℃以上的糊化过程,可以配置密闭加压测试模块,可以实现加压测量,模拟一些实际加工工艺过程中的糊化过程,最高压力可达30bar,温度可达160℃。SmartStarch可以选择配置MCR92或 MCR102型号的流变仪作为主机,除了可以配备常压淀粉糊化测量单元、高压淀粉糊化测量单元外,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配置同轴圆筒测试系统、平行平板测试系统、锥板测试系统等等。
    留言咨询
  • 仪器简介:安东帕Lovis 2000 M黏度计基于落球法原理 依据 DIN 53015 ISO/IS0 12058, 符合FDA CFR21 Part11的规定,符合MEBAK测量啤酒和麦汁黏度的要求。内置高精度的帕尔贴控温系统;不同黏度范围的样品,可选择合适的测试毛细管倾角(剪切力和剪切率可变)。先进科学的设计有效提高了该黏度计的检测精度,减少了样品用量并节约了实验室空间。 质量控制应用 ﹡ 食品行业 (啤酒, 麦汁, 奶液, 糖溶液) ﹡ 化工产品 (聚合溶液, 溶剂) ﹡ 制药及化妆品行业 (浸提物, 萃出物) ﹡ 生化制品 ﹡ 清洁剂 (液体媒介,表面活性剂) ﹡ 墨水 ﹡ 血浆及制品 ﹡ 液晶技术参数:﹡ 黏度范围: 0.3 to 10000 mPa.s重复性: 0.1 %再现性: 0.5 %﹡ 落球时间范围: 0 to 250 s (1 000 s1) ) 重复性: 0.001 s准确度: 0.05%﹡ 控温范围: +5 to 100 °C 精度: 0.005 °C 准确度: 0.02 °C﹡ 电源: 100 to 240 V, 50 ~ 60 Hz, 190 VA﹡ 外观尺寸(长 x 宽 x 高): 482 x 420 x 231 mm﹡ 重量: 17 kg﹡ 样品量: 0.1 ml ... 0.8 ml﹡ 可选项:打印机, 键盘,鼠标主要特点:﹡ 精度高重现性好﹡ 样品池所需样品量非常少(min.0.1mll)﹡ 完全封闭的测试系统– 无样品/空气接触﹡ 所有测试系统可自动校准﹡ 内置帕尔贴恒温﹡ 毛细管倾角可变,剪切速率可变测量﹡ 大的彩色触摸显示屏操作,无需外接电脑即可实现全部功能﹡ 可接全自动进样系统﹡ 可与DMA M 密度计/DSA M声速,PH、浊度等测量仪联用,单次进样即得到多组数据
    留言咨询
  • 黏度仪 400-860-5168转0731
    NWC-4黏度仪是上海思尔达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根据合成纤维、塑料橡胶、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行业生产和科研的需要,根据商品检验的需要而研制生产的新型设备,有制冷、制热两大功能,对环境无特殊要求,自动化程度高,控温精度高,黏度检测方便。NWC-4黏度仪,由精密恒温槽和黏度计及计时机构组成。精密恒温槽设有液晶显示,连续地显示恒温槽的实际温度,数显分辨率、温度分布及波动均控制在± 0.01℃以内,自92年科研成果产业化至今,仍是国内精度较高、功能较全的恒温槽,为执行ASTM、ISO、JIS等国际标准及新国标创造了条件。精密恒温槽由恒温槽主机及由压缩制冷机组组成的冷源(XWC-100/1制冷循环槽)组成,不论环境温度如何,都可方便地获得低于室温的恒温要求,不但保证了在高温季节的使用,还保证了在低温时仍然具有的高精度,而且没有半导体温差电制冷技术所产生的低功效、必须外接保证一定压力的冷水源等的缺陷。冷源另可作独立的冷源使用,向外方提供的最低温度可达-15℃以下(冷源输出短路时)。NWC-4黏度仪,烤漆机身,不锈钢面,造型美观,操作方便。按下电源开关,恒温槽在机内微电脑系统的控制下,即自动按照预置的温度进行恒温;面板上发光二极管指示了机内加热的情况,恒温槽前后两侧均设有大面积观察窗,通过后侧背景灯箱乳白色光源,可清晰地观察到黏度计毛细管内溶剂溶液的流动情况。黏度计及计时机构,可使用户能方便地夹持黏度计,并能方便地目测调节毛细管的垂直,操作者按动相应工位的计时按钮,即能实现计时,操作方便。● 技术指标控温范围 : 0~80℃ 温度分辨率:0.01℃槽温波动 : ± 0.01℃ (室温± 30℃内) 槽温分布 : ± 0.01℃ (室温± 30℃内) 数显修正值: <0.10℃计时范围 :0~999.99s计时分辨率:0.01s计时精度 :0.2s/999s恒温槽容积: 42 L 工作室尺寸: 64cm× 19.5cm× 34cm (长× 宽× 高)环境温度 : 室 温 电 源 : 主机 220V 6A 50Hz 冷源 220V 3A 50Hz(系XWC-100/1,制冷循环槽) 理论制冷量 :250kcal/h 冷源最低温度:-15℃以下(冷源输出短路时) 加热器功率 : 1kW 观察窗尺寸 :47.5cm× 27cm 整机外形尺寸:主机 冷源 34cm× 25cm× 41.5cm(长× 宽× 高)
    留言咨询

熔体黏度相关的方案

熔体黏度相关的论坛

  • 要测试这种浆体的黏度,有没有用仪器能直接测出其黏度的大小啊?

    以前:我们把一些粉体加入适量的有机溶剂制成浆体,然后取一定量的浆体倒入福特杯中,在15秒内测试其流出的浆体重量和流出物的直径,我们用这两个数值来表征我们的产品黏度。现在:我们想用仪器直接测试我们制备的这种浆体的黏度,单位可以是cps或者其它,请问有没有这种仪器,有的话我们想买一台。请知道的能够给我回答,谢谢!!!

  • 【分享】混合溶剂组成和黏度与色谱柱的压力关系

    【分享】混合溶剂组成和黏度与色谱柱的压力关系

    在论坛里看见有几个帖子都谈到了柱压的问题,这里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柱压和流动相之间的一些知识,柱压实际上就是压力差,柱后端和柱前端的压力差,那和我们流动相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先看看压力差的一个公式: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0/201010051100_249086_1606820_3.jpg式中:η是流动相的黏度;L是柱长;F是流动相的流速; γ是柱内半径;dp是粒度直径;可见压力差正比于流动相黏度,柱长,流速;反比于柱内径和填料颗粒的平方;这里主要要说的是流动相的黏度和柱压之间的一些关系,流动相黏度的增加必然导致整体柱效的降低,但是在HPLC体系中,黏度变化引起的柱效降低比流动相组成和温度变化所造成的效率降低要小,只有当极低黏度的溶剂比相对较高黏度的溶剂替换后,黏度的影响才突出;高黏度溶剂会引起柱填料的迅速损坏,明显降低色谱柱的寿命,下面就列出水溶液中常见的几种溶剂黏度与组成的关系: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0/201010051319_249103_1606820_3.jpg可见,各种比例下的流动相是非线性关系,任何比例的混合溶剂都比纯化合物的黏度高,特定的流动相组成和柱的结合产生的预计最高的系统后压,可以通过梯度洗脱过程初始流动相的黏度和达到的最高黏度的关系予以估计,如:分析从体积比10:90的甲醇:水到甲醇:水为90:10的过程,假如初始柱压为1000psi,由上图可知黏度约为1.2mPa.s,达到最大操作压力时为45%甲醇水溶液,1000psi×(1.6/1.2mPa.s)=1333psi,而最终的柱后压为1000psi×(0.8/1.2mPa.s)=667psi。黏度还与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大多数常用的HPLC体系黏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使柱压随之下降。因而使溶剂、进样器、色谱柱、管路保持温度恒定是获得色谱良好重现性的必要条件。

  • 黏度测定法

    黏度测定法黏度系指流体对流动的阻抗能力,采用动力黏度、运动黏度或特性黏数以表示之。测定液体药品或药品溶液的黏度可以区别或检查其纯杂程度。流体分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两类。牛顿流体流动时所需剪应力不随流速的改变而改变,纯液体和低分子物质的溶液属于此类;非牛顿流体流动时所需剪应力随流速的改变而改变,高聚物的溶液、混悬液、乳剂分散液体和表面活性剂的溶液属于此类。黏度的测定可用黏度计。黏度计有多种类型,本药典采用毛细管式和旋转式两类黏度计。毛细管黏度计因不能调节线速度,不便测定非牛顿流体的黏度,但对高聚物的稀薄溶液或低黏度液体的黏度测定影响不大;旋转式黏度计适用于非牛顿流体的黏度测定。液体以1cm/s的速度流动时,在每1cm平面上所需剪应力的大小, 称为动力黏度,以Pas为单位。在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黏度与其密度的比值,再乘10,即得该液体的运动黏度,以mm/s为单位。本药典采用在规定条件下测定供试品在平氏黏度计中的流出时间(s),与该黏度计用已知黏度的标准液测得的黏度计常数(mm/s)相乘,即得供试品的运动黏度。 溶剂的黏度η常因高聚物的溶入而增大,溶液的黏度η与溶剂的黏度η的比值(η/η)称为相对黏度(η), 常用在乌氏黏度计中的流出时间的比值(T/T)来表示;当高聚物溶液的浓度较稀时,其相对黏度的对数值与高聚物溶液浓度的比值,即为该高聚物的特性黏数[η]。根据高聚物的特性黏数可以计算其平均分子量。 仪器用具 (1)恒温水浴 可选用直径30cm以上、高40cm以上的玻璃缸或有机玻璃缸,附有电动搅拌器与电热装置,供测定运动黏度时应能恒温±0.1℃,供测定特性黏数时应能恒温±0.05℃。 (2)温度计 分度为0.1℃。 (3)秒表 分度为0.2秒。 (4)平氏黏度计(图1) 可根据需要分别选用毛细管内径为0.8mm±0.05mm、1.0mm±0.05mm、1.2mm±0.05mm、1.5mm±0.1mm或2.0mm±0.1mm的平氏黏度计。 (5)旋转式黏度计。 (6)乌氏黏度计(图2) 除另有规定外,毛细管E内径为0.5mm±0.05mm,长140mm±5mm;测定球A的容量为3.5ml±0.5ml(选用流出时间在120~180秒之间为宜)。第一法(用平氏黏度计测定运动黏度或动力黏度) 照各药品项下的规定,取毛细管内径符合要求的平氏黏度计1支,在支管F上连接一橡皮管,用手指堵住管口2,倒置黏度计,将管口1插入供试品(或供试溶液,下同)中,自橡皮管的另一端抽气,使供试品充满球C与A并达到测定线m处,提出黏度计并迅速倒转,抹去黏附于管外的供试品,取下橡皮管使连接于管口1上,将黏度计垂直固定于恒温水浴中,并使水浴的液面高于球C的中部,放置15分钟后,自橡皮管的另一端抽气,使供试品充满球A并超过测定线m,开放橡皮管口,使供试品在管内自然下落,用秒表准确记录液面自测定线m下降至测定线m处的流出时间。依法重复测定3次以上,每次测定值与平均值的差值不得超过平均值的±5%。另取一份供试品同样操作,并重复测定3次以上。以先后两次取样测得的总平均值按下式计算,即为供试品的运动黏度或供试溶液的动力黏度。运动黏度(mm/s)=Kt 动力黏度(Pas)=10Ktρ 式中 K为用已知黏度的标准液测得的黏度计常数,mm/s; t 为测得的平均流出时间, s; ρ为供试溶液在相同温度下的密度,Kg/m。 第二法(用旋转式黏度计测定动力黏度) 照各药品项下的规定,按照仪器说明书操作,并按下式计算供试品的动力黏度。 动力黏度(Pas)=K'α 式中 K'为用已知黏度的标准液测得的旋转式黏度计常数;α为偏转角。 第三法(用乌氏黏度计测定特性黏数) 取供试品,照各品种项下的规定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用3号垂熔玻璃漏斗滤过,弃去初滤液(约1ml),取续滤液(不得少于7ml)沿洁净、干燥乌氏黏度计的管2内壁注入B中,将黏度计垂直固定于恒温水浴(水浴温度除另有规定外,应为25℃±0.05℃)中,并使水浴的液面高于球C,放置15分钟后,将管口1、3各接一乳胶管,夹住管口3的胶管,自管口1处抽气,使供试品溶液的液面缓缓升高至球C的中部,先开放管口3,再开放管口1,使供试品溶液在管内自然下落,用秒表准确记录液面自测定线m下降至测定线m处的流出时间,重复测定两次,两次测定值相差不得超过0.1秒,取两次的平均值为供试液的流出时间(T)。取经3号垂熔玻璃漏斗滤过的溶剂同样操作,重复测定两次,两次测定值应相同,为溶剂的流出时间(T)。按下式计算特性黏数: 1nη 特性黏数[η]=──── c 式中 η为T/T;c为供试液的浓度,g/ml。

熔体黏度相关的资料

熔体黏度相关的资讯

  • 大特气体荣获气标委1994-2015年度先进单位称号
    全国气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气体分会第五届成立大会暨五届一次会议、全国气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析分会第二届成立大会暨二届一次联合会议于2015年11月1日~11月4日在成都市召开。 本次大会成立了新一届委员会,并向新一届委员会成员颁发了证书;大连大特气体有限公司荣获气标委“1994~2015年度全国气体标准化先进单位”称号,并获颁荣誉牌匾和奖杯。
  • 盘点:这些半导体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选出250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5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39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120项;授予10名外国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点击查看全名单)值得关注的是,2023 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获奖名单里,有不少来自半导体领域的企业或个人获得了荣誉。其中,《集成电路化学机械抛光关键技术与装备》获202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半导体材料器件方面,《高迁移率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面向高性能芯片的高密度互连封装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详细内容摘录如下。国家技术发明奖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提名者奖项1F-312-1-01集成电路化学机械抛光关键技术与装备路新春(清华大学)雒建斌(清华大学)王同庆(清华大学)赵德文(清华大学)何永勇(清华大学)刘宇宏(清华大学)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F-30902-2-04CMOS毫米波大规模集成平板相控阵技术及产业化尤肖虎(东南大学)赵涤燹(东南大学)由&emsp 镭(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陈智慧(成都天锐星通科技有限公司)杨之诚(深南电路股份有限公司)黄永明(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中国电子学会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F-30902-2-07集成光场3D显示关键技术及应用王琼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桑新柱(北京邮电大学)雷建军(天津大学)邓&emsp 欢(四川大学)曾&emsp 超(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邵喜斌(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教育部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F-312-2-05新型显示器件高分辨率喷印制造技术与装备尹周平(华中科技大学)黄永安(华中科技大学)陈建魁(武汉国创科光电装备有限公司)彭&emsp 骞(武汉精测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张&emsp 鑫(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赵奇峰(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湖北省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5F-307-2-04大尺寸高品质MPCVD金刚石单晶生长、应用及其装备技术朱嘉琦(哈尔滨工业大学)代&emsp 兵(哈尔滨工业大学)赵继文(哈尔滨工业大学)刘&emsp 康(哈尔滨工业大学)郭怀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刘本建(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6F-313-2-01高压大容量直流开断半导体器件、关键技术与系列化直流断路器曾&emsp 嵘(清华大学)查鲲鹏(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余占清(清华大学)高&emsp 冲(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方太勋(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陈芳林(株洲中车时代半导体有限公司)刘吉臻黄&emsp 辉段路明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提名者奖项1Z-108-2-06高迁移率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研究胡文平(天津大学)董焕丽(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耿延候(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王世荣(天津大学)张小涛(天津大学)天津市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序号编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提名者奖项1J-219-1-02高能效超宽带氮化镓功率放大器关键技术及在5G通信产业化应用马晓华,陈&emsp 震,别业楠,祝杰杰,卜爱民,林志东,卢&emsp 阳,段向阳,饶&emsp 进,孙&emsp 捷,郑雪峰,付兴中,段焕涛,孙希国,张&emsp 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厦门市三安集成电路有限公司陕西省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J-219-1-01射频系统设计自动化关键技术与应用毛军发,吴林晟,代文亮,唐&emsp 旻,王绍东,周&emsp 亮,蒋历国,吴洪江,肖高标,龙志军,夏&emsp 彬,邱良丰,胡孝伟,欧阳可青,赵永志上海交通大学,芯和半导体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J-216-2-06面向高性能芯片的高密度互连封装制造关键技术及装备陈&emsp 新,刘&emsp 强,陈&emsp 云,CUI CHENGQIANG,高云峰,潘&emsp 丽,杨志军,巫礼杰,HE YUNBO,邱醒亚广东工业大学,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佛智芯微电子技术研究有限公司,安捷利美维电子(厦门)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兴森快捷电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阿达半导体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4J-219-2-01功率MOS与高压集成芯片关键技术及应用张&emsp 波,乔&emsp 明,金&emsp 锋,张&emsp 森,张邵华,罗小蓉,吴美飞,章文通,王&emsp 飞,马荣耀电子科技大学,上海华虹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华润微电子控股有限公司,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J-214-2-04高效低成本太阳能单晶硅片制造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李振国,周&emsp 锐,邓&emsp 浩,李&emsp 侨,成&emsp 路,刘晓东,迪大明,刘海涛,闫泽鹏,孙&emsp 燕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杨凌美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有研半导体硅材料股份公司陕西省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共分5项,分别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是国务院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提高综合国力而设立的一系列奖项。
  • 这款半导体设备荣获3i奖-优秀新品2024年度“提名奖”
    仪器信息网讯 “仪器及检测3i奖”(创新Innovative、互动Interactive、整合Integrative,简称“3i奖”),始于2006年,是由信立方旗下网站——仪器信息网和我要测网联合举办,随着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行业的发展需求,应运而生。其中,3i奖中重要奖项之一,“3i奖-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品”,旨在将在中国仪器市场上推出的、创新性比较突出的国内外仪器产品全面、公正、客观地展现给广大的国内用户。该活动自推出以来,受到越来越多的仪器用户、国内外仪器厂商以及相关媒体的关注和重视。“3i奖-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品”(以下简称优秀新品)评选活动2024年度上半年“提名奖”评审已经结束,经网络评审团评审,技术评审委员会主席团审核,现已确定2024年度上半年“提名奖”名单。2024年1月1日-2024年7月23日期间申报的2024年度上市新品共179台,荣获上半年年度“提名奖”的新品共有37台,比例约为21%;其中,1台半导体行业专用仪器设备获得提名。半导体行业专用仪器2024年度上半年“提名奖”获奖名单仪器名称行业分类型号公司名称晶圆级原子力显微镜半导体行业专用仪器设备Wafer Mapper-M致真精密仪器(青岛)有限公司仪器创新点晶圆级兼容性:设计用于直接在大尺寸晶圆上进行测量,最大支持高达300mm的晶圆。这一特点使其特别适合于半导体制造过程中的缺陷检测、表面粗糙度测量和材料特性评估。高分辨率成像:采用了先进的探针技术和改进的反馈控制系统,显著提高了AFM的空间分辨率。这使得能够观察到更细微的表面结构和特征,对于研究材料的微观性质和行为至关重要。多模式测量能力:结合了多种AFM模式,如接触模式、轻敲模式、横向力显微镜、磁力显微镜、压电力显微镜等,提供了更灵活的测量选项。这使得能够根据不同的样品特性和测量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模式,扩大了应用范围。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次评选仅限于2024年上市、2024年7月23日之前申报的仪器新品。有些厂商虽然在网上进行了申报,但在规定时间内没有能够提供详细、具体的仪器创新点说明,有说服力的证明材料以及详细的仪器样本,因此这次没有进入名单。另外,非独家代理的代理商提供的优秀国外新品也不能入选。由于本次参与申报的厂家较多,产品涉及门类也较多,对组织认定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不排除有些专业性很强的仪器未被纳入评审范围。该名单将在仪器信息网进行为期10天的公示。所有新品的详细资料均可在新品栏目进行查阅,如果您发现榜单中仪器填写的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或非2024年上市的仪器新品,请您于2024年9月10日前向“3i奖-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品”评审委员会举报和反映情况,一经核实,将取消其入围资格。“3i奖-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品”评审委员会联系方式:电话:010-51654077-8027 刘女士传真:010-82051730电子信箱:xinpin@instrument.com.cn————————————————————————————————————“仪器及检测3i奖”,简称“3i奖”(创新Innovative、互动Interactive、整合Integrative),始于2006年,是由信立方旗下网站——仪器信息网和我要测网联合举办,随着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行业的发展需求,应运而生。截至目前已设有12类奖项,记录了行业发展路上的熠熠星光。3i奖作为行业公益奖项,始终秉承着“公正、公平、公开 ”的原则,依托信立方长期合作的业内权威专家和数千万用户进行评审,遴选出代表技术发展趋势的创新产品、表彰科学仪器及检测行业表现卓越的企业、企业家和具有特殊贡献的研发人物等,弘扬正能量,促进行业高速发展。了解更多3i奖详情:https://www.instrument.com.cn/event/prize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