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饲料 > 营养成分 > 方案详情

L-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中有效维生素C含量检测方案(紫外分光光度)

检测样品 饲料

检测项目 营养成分

关联设备 共1种 下载方案

方案详情

本文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L-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中有效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该方法结果准确、稳定, RSD〈1%,在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95。对于生产和质量控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智能文字提取功能测试中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L-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中有效维生素C含量 张现华 (华北制药维尔康有限公司 050031 ) 摘要 本文建立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L-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中有效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该方法结果准确、稳定, RSD〈1%,在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95。对于生产和质量控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L-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 紫外分光光度法 含量 Determination of  the effective vitamin C in LAPP by UV-spectrometer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build the method of effective vitamin C in LAPP by UV-spectrometer. This method consist in high precision ,good repetition of analytical results, satisfied linearity relation and reclaim rate, and can be used to provide essential data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LAPP. Key Word vitamin C UV-spectrometer determination L-抗坏血酸是畜禽类动物特别是水产动物必需的维生素营养品。由于L-抗坏血酸本身的强还原性,作为饲料添加剂,其加工过程中所带来的氧化、降解损失是非常大的。L-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是目前最为稳定的维生素C类衍生物,由于同时含有两个活性基团- L-抗坏血酸及三聚磷酸,在饲料行业特别是水产饲料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L-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含量的检测,目前国际上基本是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本文确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L-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中有效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消除了杂质物质特别是游离VC对结果的干扰,具有方法简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等特点,在生产和质量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及试剂 TU-1901型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pH-3型酸度计,维生素C标准(自制),L-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对照品(瑞士罗氏公司),Na2CO3试剂,现用现配,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纯化水。 1.2 试验方法 准确称取供试品1.0000g,用0.1mol/L碳酸钠溶液溶解后,定容于100ml棕色容量瓶中,准确吸取样品溶液1.0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0.1mol/L碳酸钠溶液定容摇匀后放置30min,以0.1mol/L碳酸钠溶液为空白,在260±3nm处测定其吸光值,根据效价系数计算其有效VC含量。 1.3 工作曲线的绘制 由VC多聚磷酸酯对照品的浓度对吸光度做曲线,当VC多聚磷酸酯的浓度在2.0~3.0mg/100ml时,相关系数R=0.9995,此条件下相关线性很好,求得吸收系数K。 2. 结果与讨论 2.1 吸收光谱的确立 最大吸收波长与被测溶液pH值关系密切,即不同的溶液pH值将使最大吸收波长产生紫移或红移。将一定量的样品与对照品经本实验方法处理后,经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全波长扫描,最大吸收波长范围为260±3nm,以此做为测定波长。 2.2 酸度的影响 由于产品L-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中含有多种辅料及杂质,在不同的溶液pH值范围内,杂质存在对有效VC含量的影响效果是不同的。对样品溶液分别配制成相同浓度,但pH从1.0~14.0不同的样品溶液,经全波长扫描。经试验优选了最佳pH值在10.0~12.0,消除了检测干扰,保证了结果的准确和稳定,最佳pH值调节剂为0.1mol/L的碳酸钠溶液。 2.3反应时间的影响 试验发现:影响L-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中有效维生素C含量稳定性的最关键因素是溶液的pH值和放置时间(表1)。 表1 L-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中有效维生素C稳定性考查数据 放置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40 有效VC含量% 46.8 40.3 38.6 37.4 36.9 36.6 36.4 36.4 由上表可以看出:试验条件下放置30min以后,结果趋于稳定,即干扰物质的影响因素被消除,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4样品中辅料和杂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由生产工艺可知,产品L-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中除主要成份L-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外,还残存有多种未反应完全的反应原料及反应副产物,在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L-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中活性成份维生素C时,它们将对检测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试验验证,产品中残留物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如表2所示。 表2 产品中残留组分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残存物质 产品中残存量% 对检测结果影响 解决问题方法 维生素C钠 维生素C钙 〈6 严重影响活性维生素C结果测定,增加溶液的混浊度。 调节溶液最佳pH值;放置时间在最佳范围内测定结果。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钠 〈2 增加溶液的混浊度 过滤消除浑浊物,对滤渣分次洗涤,保证滤渣中有效组分的全部回收。 三偏磷酸钠及各种磷酸盐 〈2 经紫外波长扫描,该组分在紫外区内无吸收,对维生素C含量检测没有影响。 不用考虑。 2.5线性范围的确定 由VC多聚磷酸酯浓度对吸光度做曲线,当VC多聚磷酸酯浓度低于1.5mg/100mL时,吸光度低于线性范围,产生负偏差。当浓度高于3.0mg/100mL时高于线性范围,产生正偏差。VC多聚磷酸酯的浓度在1.5~3.5mg/100mL时,相关系数R=0.9866,当VC多聚磷酸酯的浓度在2.0~3.0mg/100mL时,相关系数R=0.9995,因此浓度在2.0~3.0mg/100mL时,线性相关很好,此时便可求得吸收系数K。 2.6回收率试验 根据产品中残留的各种组分,按一定配比填加相关各组分及L-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测定及回收情况见表3。 表3 L-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中有效维生素C测定及回收情况 样品批号 001 002 003 004 005 标示量值% 36.3 36.4 36.0 36.2 36.4 检测值% 36.0 36.0 35.6 36.5 36.0 回收率% 99.2 98.9 98.9 99.2 98.6 由表3数据可以看出,产品的回收率大于98%,符合测定要求,因此本方法数据准确、真实、可靠。 2.7准确性验证 抽取五批产品样品,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并与本文所确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对比如表4所示。 表4 液相法与紫外法检测结果对比 样品批号 001 002 003 004 005 高效液相法% 36.3 36.4 36.0 36.2 36.4 紫外分光法% 36.1 36.2 36.1 36.2 36.2 相对偏差% 0.55 0.85 0.28 0 0.55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两种检测方法绝对偏差<0.3%,相对偏差<0.9%,在仪器检测误差范围内,数据非常吻合,被检产品数据得到了国外客户的高度认同。 3、结论 采用本方法检测结果,对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了积极的帮助, 产品检测数据得到了国外客户的高度认同。

关闭
  • 1/4
  • 2/4

还剩2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全文

产品配置单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为您提供《L-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中有效维生素C含量检测方案(紫外分光光度)》,该方案主要用于饲料中营养成分检测,参考标准《暂无》,《L-抗坏血酸多聚磷酸酯中有效维生素C含量检测方案(紫外分光光度)》用到的仪器有1901系列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我要纠错

推荐专场

相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