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月饼与中药,到底谁招惹了谁?

中药/天然药检测

  • 月饼与中药,到底谁招惹了谁?







    这些年,节味越来越淡,中秋也不例外。没有了童年对节日的期盼,月饼似乎成了中秋节唯一的象征。每年,大量月饼的出现都在提醒着人们新一年中秋节的来临。节味虽然淡了,可随着人们生活的日益丰富,月饼的种类种类却越来越多。各类标榜着“养生月饼”、“保健月饼”、“营养月饼”之类的“功能”月饼成了月饼市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诸如:人参月饼、枸杞月饼、虫草月饼、燕窝月饼、山药月饼、橘红月饼。。。。。这些加了中药的月饼纷纷加入了月饼销售的大军。 

    面对琳琅满目的各类中药月饼,一方面是商家竭尽所能地宣传其保健、养生“功能”;一方面是专家大喊其“违法”;一方面是消费者面对各类月饼的茫然不知所措。于是乎,有拥护的,有抵制的;有说养生的,有说非法的;更有一大群盲从和茫然的。。。。。。是月饼加中药的错,还是中药侵入月饼的错?一时间,众说纷纭,把月饼和中药两个本关系不太密切的物品扭在一起,而且竟是如此的水火不容。。。。。。

    月饼和中药,到底谁招惹了谁?

    一、先来说月饼吧

    月饼虽然特殊,口味特点也很明显,但不可否认,月饼始终是一普通食品。

    各类广式月饼、苏式月饼、京式月饼、宁式月饼、潮式月饼。。。。。。除了面皮有差别外,月饼最大的差别还在于馅料的不同。如,五仁、豆沙、枣泥、莲蓉、蛋黄、火腿、梅干以及各类水果馅。

    拿最传统的五仁月饼举例来说。

    下面是一个五仁月饼的图片(图片不是很清楚,大家将就一下啊):





    这里面看以看到的馅料有:花生仁、葡萄仁、黑芝麻仁、核桃仁、松子仁、冰糖、青红丝等。

    你会说,这很普通啊,所有五仁月饼里基本上都有这些类似的东西啊!

    是的,这个馅料很普通。可在你眼里这个作为食品、看似很普通的馅料,你知道有多少种可作为中药在临床上应用么?

    花生仁:又名落花生,据《中药大辞典》记载,本品“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养胃,润肺化痰”的功效。

    葡萄仁:葡萄干,据《中药大辞典》记载,本品“味甘、酸,性平”,具有“补气血,舒筋络,利小便”的功效。

    黑芝麻:据最新版《中国药典》记载,本品“甘,平”,具有“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的功效。

    核桃仁:据最新版《中国药典》记载,本品“甘,温”,具有“补肾,温肺,润肠”的功效。

    冰 糖:据《中药大辞典》记载,本品“味甘,性平”,具有“补中和胃,润肺止咳”的功效。

    青红丝:你知道月饼中红色、绿色的条状物是什么吗?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青丝玫瑰”,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青红丝。它是由橘子皮切丝,加入了色素和糖制成的。有的颜色鲜艳,有的丝条干燥,具体与制作工艺有关。橘子皮,中药名“陈皮”,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记载,本品“苦、辛,温”,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

    五仁月饼如此,那么其它馅料的月饼呢?

    枣泥月饼:其主要原料为大枣。大枣不仅仅是食品,也是一味知名的中药。它不仅本身入药,而且还是还多汤剂中不可或缺的“药引子”,是历版药典均有收载的药物,其性味“甘,温”,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

    豆沙月饼:其主要原料豆沙——为赤小豆制成。赤小豆也是典型的中药。2010版《中国药典》记载,本品“甘、酸,平”,具有“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的功效。

    还有,莲蓉月饼中的莲子、水果月饼中部分水果。。。。。都能见到中药的身影。

    看完这些,你是不是也会吃惊——我这哪里是在吃月饼啊?分明是在吃中药嘛!

    二、再来说中药吧。

    一提到中药,人们第一感觉总是与“慢性病”、“苦”、“黑乎乎的一大碗”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只有生病的人才会去用它。一般人不会与日常的饮食联系在一起。

    其实,好多中药都是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吃”的。

    一部分是调料类,如:生姜、花椒、肉桂、八角、小茴香。。。。。。

    一部分是水果类,如:大枣、山楂、桑葚、乌梅、桂圆。。。。。。

    还有一部分是豆类,如:绿豆、赤小豆、白扁豆、刀豆。。。。。

    知道“桔梗”么?一般人提到桔梗肯定想到是“中药”了,因为它在中药中太常用了,药用价值也很高。没印象?!那你记不记得小学课本上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提到的难喝的“桔梗汤”?虽然国人觉得难喝,但桔梗汤却是日本、韩国乃至大多数朝鲜人的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而且在韩国还有食用鲜桔梗的习俗。到现在,国内桔梗更多的还是以泡菜、腌菜的形式出口韩国。至于入药,其用量还不及食品用量的三分之一。

    由此看来,好多中药其本身也是食品,中药也没那么可怕!

    本来嘛,药食同源。中药来源于自然界的各类植物、动物甚至矿物;而人类的食物,同样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及部分矿物质。因此,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有些东西,只能用来治病,就称为药物;有些东西只能食用,没有药用价值,就单称为食物;但其中大部分的东西,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样也能当作饮食之用,叫做药食两用。历史发展到今天,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两者之间已经很难进行严格的区分了。其实,这也正是“药食同源”理论的基础,也是食物疗法的理论基础。

    然而,随着近年来,回归自然理念的日益影响,各类中药一窝蜂地涌入了各类药品、保健品甚至传统食品的领域。由于对中药不加区分使用,乱用、滥用等不合理应用现象,一次次地把中药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

    例如,王老吉凉茶的争议、中药月饼的争议。。。。。。

    既然,传统的月饼中也含有中药,传统的中药也有可食用之处。那么月饼中加入中药,中药进入月饼的领域本无可厚非,如此争议,到底谁惹了谁?

    关键问题,就出在这个食品和药品的界定上。

    现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

    那么那些物质“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呢?

    早在2002年,国家卫生部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通知中,明确了提出了“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对中药材原料进行了分类规范,对其应用范围进行了区分。规定,只有“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材才能用于普通食品的生产和加工。

    其中, 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按笔划顺序排列)为:

    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椹、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也就是说,只有上述这91种物质可以加入到月饼等普通食品中。

    由此可见,中药不是不可以作为食品原料来加工月饼,月饼中也不是不可以加入中药。关键在于添加了哪些中药材,是否属于“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质。

    了解了这么多,市面上什么乱七八糟的“养生月饼”、“营养月饼”、“功能月饼”、“中草药月饼”也都见怪不怪了。

    对于市场上出现的黄芪月饼、人参月饼、虫草月饼。。。。。。尽管厂家宣称这些产品具有滋补身体、降低血脂、降低血糖等功能,大家还是不要买的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虫草、人参、芦荟、三七、当归、红花、西洋参等,只属于‘可用于保健食品中的中草药’”,不能用于普通食品的生产。月饼只是普通食品而不是保健食品,因此不得添加人参、虫草等成分。而且,根据广告法,如果厂商在宣传广告中声称月饼有治病功能,也同样属于非法。此外,从人体健康和安全的角度考虑,如果不经医生诊断的适应症,乱食、乱用含人参、虫草这些中药材的药膳月饼,弄不好还会对身体有害,因此广大消费者不要轻信一些企业的夸大宣传。

    文章到此,我们该知道了,这场纷纷扰扰的争端,作为主角的月饼和中药本身都没有错,错的是非法和不合理使用的人。





  • 该帖子已被版主-生活就这么美好加2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发帖交流
    +关注 私聊
  • xiaowang268

    第1楼2011/09/20

    是的,中药和月饼是好的,不好的是别有用心的人

0
    +关注 私聊
  • 薄荷草

    第2楼2011/09/20

    图很清楚!灰常清楚!!

0
    +关注 私聊
  • 马踏飞燕

    第3楼2011/09/20

    应助达人

    不知道啊,是谁招惹谁了呢?

0
    +关注 私聊
  • yy_0324

    第4楼2011/09/20

    哈哈,图文并茂!功底很深呀,学习了!

0
    +关注 私聊
  • yuduoling

    第5楼2011/09/20

    关键不是月饼和中药的问题,而是这个社会的诚信和道理问题

0
    +关注 私聊
  • 梧桐

    第6楼2011/09/20

    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加8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原创再奖励
    +关注 私聊
  • ain1223

    第7楼2011/09/24

    想王老吉的凉茶,再广东是药品最少的了,为了商业化,已经很少药用成分了,据说广东本地人喝的茶。。。和桔梗茶一样难喝

0
    +关注 私聊
  • litesprite

    第8楼2011/09/24

    中药有效成分分析是出路,等到老外来干这件事的时候,整个中国中药产业都会被破坏掉的。

0
    +关注 私聊
  • 去年冬天

    第9楼2011/09/25

    主要是没有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导致说法偏激。

0
    +关注 私聊
  • 儒雅凤

    第10楼2011/09/26

    食品中用到的中药,确实不少。
    药食同源,也确实存在。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
    “药食同源”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淮南子·修务训》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可见神农时代药与食不分,无毒者可就,有毒者当避。

0
查看更多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