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在医疗输血方面,越来越多地采用了选择性输入血液成分的方法,而不再输入全血,这可以减少患者的过敏反应,同时能提高血液不同成分的利用效率。在俄罗斯,血液成分输血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只占输血总量的5%,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因此研究血液成分过滤分离材料,成为一个新的科研课题。 俄罗斯梅季什“粘胶”化纤科学研究中心等单位,对血液中白细胞过滤分离材料进行了研究。血液中需要过滤除去的白细胞,直径在7-15微米,少部分颗粒达20微米,其余血液成分如红细胞、血小板等,直径2-7微米。血液成分滤材应具备下列特征:适宜的滤孔尺寸;必要的渗透力;良好的亲水性;滤材表面足够的阴电荷,它有助于白细胞经由相应滤孔被滤除;过滤时介质不得粘附在滤材上;滤材对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小板等机械性损伤要少。国际上对血液白细胞滤材一般使用非织造材料,有针刺法、水刺法、热熔法、造纸法、静电纺等,纤维品种有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粘胶纤维等,它们都具有一定的阴电荷。 过滤时,过滤状态除了与滤孔尺寸有关,还和滤材的膨松度关系密切。滤材的表面密度、临界表面渗透力决定着过滤量,以及血液里的微粒物质是否会附着于滤材上,为了保证血液中的微粒通过相应的滤孔,所有纤维的表面应有不低于负10毫状的电位,达不到要求的滤材要进行专门处理。 俄罗斯的白细胞滤材,有粘胶纤维细长丝、加硫酸盐制的漂白纤维素、造纸法制的非织造材料,可以有效使用;不足是造纸设备的改装,费用高;在通用生产条件下,生产不同的滤材,工效计算复杂。俄也有用水刺法生产的非织造滤材。下面是国际上《Pall》公司的白细胞滤材与俄产的白细胞滤材技术指标对比表。《Pall》的白细胞滤材,纤维按3种不同规格分层排列:20-33微米,7-15微米,3-5微米。滤孔孔径逐层减小。俄产滤材只有一种规格。 血液白细胞过滤装置由三部分过滤件组成,第一部分是聚酯纤维(经亲水改性)单层非织造材料,主要滤除血液中较大物质和血凝块。第二部分是粘胶纤维和聚酯纤维,水剌法(或针剌法)的非织造滤材,过滤分离白细胞和血液其他成分,第三部分为精滤,使用聚酰胺超细纤维,直径2-3微米,静电纺制成的非织造材料,因为静电纺的纤维分布非常均匀,制造滤材时滤孔大小的调整比较容易。 俄罗斯梅季什“粘胶”化纤科学研究中心,在分析比较俄产与外国产白细胞滤材的数据后,选出了上述过滤装置的三部分滤材组合。根据纤维越细,组成的材料表面积越大,滤孔的总容量也越大的原理,选用聚酰胺超细纤维,直径2-3微米,静电纺制成精滤白细胞滤材,滤孔平均孔径6.0微米,最大孔径7.2微米,总的孔隙率92%。在俄产血液过滤装置上,实验用蒸馏水经过单层聚酰胺纤维静电纺滤材,过滤量为103-105毫升/分,此滤材多层填进过滤件后,过滤量为92-96毫升/分。 该中心与莫斯科国家血液替换和医用制剂学院等单位,按俄罗斯国标,对血液过滤用的粘胶纤维细长丝非织造滤材,包括白细胞滤材,血浆滤材,红细胞滤材,血小板滤材等进行了医用产品的化学安全性检测,毒物学检测,过滤后血液成分变化检测。 证明滤材安全,可耐医用产品的高温灭菌,实验用的白鼠、大鼠、家兔,未见中毒和毒性死亡,未见对动物皮肤、粘膜的刺激性影响,对家兔分离的、洗净的红细胞血红蛋白携氧效率无影响。过滤后残留的白细胞数量达到欧盟相关标准和俄罗斯国标,过滤红细胞时,血红蛋白百分比不超过0.02±0.01%,红细胞占初始数量的0.8%。过滤后鲜储血同时制成四种分离介质:血液、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它们的功能性评估在俄罗斯血液置换科学研究院进行。该研究课题为俄罗斯––白俄罗斯两国联盟规划的科研项目之一。(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