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漫谈2012年第19届国际磁学会议中的新技术见闻:Presenting and being presented information during ICM2012

物性测试综合讨论

  • 0.0前言

    上个月去韩国釜山参加第19届国际磁学会议(08-14 Jul., ICM2012, Busan, Korea),回来几周经过断断续续的汇总和调研,终于将本人在会上收获的信息整理完毕,摘主要内容公布于此,与那些感兴趣的朋友分享。对照三年前的第18届国际磁学会议(【原创】第18届国际磁学会议--记忆中的亮点回顾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shtml/20090930/2136482),这次大会规模没有明显变化,参会人数仍然维持在2千左右,不过可喜的是,中国单位的代表与邀请报告明显增多了,虽然这次会址韩国相对上次德国较近是一个因素,但这几年国人在磁学领域的取得的进步以及未来的上升空间也是有目共睹的,尽管整体与日本同行仍然存在不小差距

    总的来看,大会涉及到的议题及本人的直观认识列举如下:
    0、超导材料进展不痛不痒--主要是超导转变温度还是居低不上,故而在这里不做介绍;
    1、自旋卡电子学浓烟滚滚(spin caloritronics 或 multicaloritronics)--近两年引起较强烈的关注,但测试方法处在起步阶段,争议颇多
    2、多铁性材料柳暗花明(multiferroics)--部分铁氧体材料的发现,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走向应用的前景指日可待;
    3、二维材料方兴未艾,尤其是石墨烯(graphene)--随着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公布,研究与应用正掀起高潮;
    4、磁性相关的先进表征技术--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形势,在这里多举几个例子。

    本人这次为大会贡献了两个展板Poster,如图01所示,展示本人近两年在宽频电磁测量仪器研发与多铁性BiFeO3单晶的生长方面进展,分别由自己与理化所的冯博士负责介绍,如图02所示。


    图1 本人为ICM2012贡献的两张Poster


    图02 参会照片展示
    +关注 私聊
  • 大陆

    第1楼2012/08/06

    1.1 自旋卡材料Spin caloritronics

    自从日本的Saito组2008年在Nature上报道自旋热电效应(spin Seebeck effect, Nature2008v455p778)后,自旋、电荷与热共存的复杂体系研究开始升温,但美籍华人钱嘉陵的研究指出自旋热电效应即使存在也往往会被反常伦斯特效应所掩盖PRL2011v107p216604,以至于观测到非本征的自旋热电效应。实际上,不仅如此,为了研究本征的自旋热电效应,自旋、电荷、热共存的复杂体系中海油磁依赖的热电效应、Hall效应、近邻效应、各向异性磁阻效应以及各向异性热导效应均需要被一一排除,如图03所示。

    图03 自旋Seebeck效应的测量需注意事项图示

    1.2 多铁性材料Multiferroics

    几十年来,室温单相多铁性材料除铁酸铋之外再难找到其他候选者,不过近两年,在韩国做博士后的柴一晟博士等人发现铁氧体可以在室温表现出优异的磁电耦合性能而有望率先进入实际应用(PRL2010v104p037204; PRL2012v108p177201),其耦合机制主要为铁氧体畴结构变化伴随的极化翻转特性,如图04所示。值得庆幸的是,柴一晟博士即将回国并成为本人的亲密同事,有理由相信我们在多铁性材料领域能有更大的进展。

    图04 室温多铁性铁氧体的新进展

    1.3 二维磁电子材料

    二维材料也曾经催生了N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如量子Hall效应、石墨烯等;其中石墨烯作为纯二维体系,自2004年发现以来就一直是前沿物理研究的热点(Science2004v306p666),石墨烯是最薄最轻的材料(比表面积2630m2/g)、强度最大最坚硬(与金刚石相当)、导热率最高(3000-5000W/mk)、耐高电流密度(1e8A/cm2)。作为二维电子材料,它的一个显著优势是在室温就可以实现GaAs二维电子气在mK温度下才能展现的量子效应,如图05所示。石墨烯唯一不足的地方是可控制备以及器件加工非常困难,不过本人在会上问Geim这个问题,他回答石墨烯当前的制备可以做到可控制备,而且可控程度还会越来越高。

    图05 三类基本的二维电子材料简单对照

0
    +关注 私聊
  • 大陆

    第2楼2012/08/06

    2.1 磁扫描探针技术
    该技术目前主要有两类,一是基于原子力显微技术的磁畴分辨的磁力显微镜技术(MFM,JAP2001v109p07E330);另一种是基于隧穿电流的自旋依赖性即自旋极化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可以实现单个原子的分辨与操纵(Science2011v332p1062)!如图06所示。
    图06 新技术之扫描磁探针表征技术

    2.2 多自由度组合测量技术

    通过低温高压与高频技术的密切组合,研究复杂材料的电子结构及其动态演变,已经成为一类前沿技术(JLTP2010v159p302)。如图07所示。当然,不容忽视的是,多种技术的综合意味着难度与成本的增加。

    图07 新技术之高场高频高压组合测量技术

    2.3 磁透射电镜技术

    透射电镜下观测磁畴结构曾经是难度较高的技术,而使用Lorentz电镜观察磁螺旋结构skymions并且原位观察其在磁场下的演变,自然是非常不容易,目前全世界能实现的研究组屈指可数,但是日本的研究组成功做到了(Nature2010v465p901),不服不行。如图08所示。

    图08 新技术之磁畴尤其是磁涡旋畴的透射电镜观测技术

    2.4 磁圆二色光电子电镜
    将磁场、光子、电子技术综合应用全面研究微观磁电光耦合效应、谱学与显微学,显然可以避免多个技术分别独立研究带来的盲人摸象效应,可以直接获得第一手的丰富微观结构信息(NPhys2011v7p68),如图09所示。所幸的是,国内在该方面的起步不晚,目前本人就参与部分仪器研制相关工作,我国有望在近几年内建成世界领先的磁圆二色光电子显微镜。

    图09 新技术之磁圆二色与光电电子显微技术组合

0
    +关注 私聊
  • 大陆

    第3楼2012/08/06

    综上所述的新技术,只是本人眼中的新技术,并不能保证完备性,肯定有遗漏的地方,望读者见谅。

    新技术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对自己进行将来的研制工作作何启发?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open的问题,本人的浅见是,有意义的研制技术至少需要具备如图10所示的几大特点之一。

    图10 后记图示

0
    +关注 私聊
  • 大陆

    第4楼2012/08/06

    最后,值伦敦奥运2012正在举行之际,仅将此原创表示本人对中国队的祝愿:
    中国团一定行,一定能做得更好!

0
    +关注 私聊
  • reappear

    第7楼2012/08/08

    看过新材料铁养体特性(磁饱和特性曲线对比)、Ac MFM采用PLL琐相环电路(稳定性强),对高频变压器性能肯定有所提升,期待投入使用。
    (在论坛内提供这么好的新应用技术前沿动向,不错!)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