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部重点实验室
第2楼2012/11/29
对于初次进入一个领域的新手,必须阅读大量的文献,才能把握本领域的动态和方向。
记得一个留洋的研究生说,起初导师让他读大量的文献,而且每天都规定了数量,好像是100篇吧?由于刚刚接触这一领域,对许多问题还没有什么概念,读起来十分吃力,许多内容也读不懂。请教导师,却被告知只要每天把数量读够就行了。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终于最后融汇贯通,也理解了导师的方法。
所以,我觉得对新手而言,应当重视阅读文献的数量,积累多了,自然就由量变发展为质变了。
而且,每个作者的研究方法多少有所区别,读得多了,渐渐就会比较出研究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对自己今后的研究大有裨益。
其实,由于现在科技进步很快,即使是自己从事的领域,也有很多新技术、新观点不停的出现,所以,即使是个“老手”,如果懒于更新自己的知识,也会很快落后。
省部重点实验室
第3楼2012/11/29
我觉得,文献阅读不能拿来文献不管三七二十就将其全文读下去,看文献的次序是先看看摘要,看看摘要中最后面的两到三句话,看看是否跟自己的研究方向相关;然后看看参考文献,如果参考文献中10篇有九篇都不是近五年的文章,也就没有必要看了,这种文章没有跟进最新研究动态的,能给的提示不多;看完参考文献了,就看引言,看看引言中是怎么阐述其研究思路的,是怎么得出要做所做研究的想法的。觉得以上三个都比较的合乎自己的研究方向,那么就开始全面的仔细的阅读全文。仅仅看摘要称为略读;仔细看完参考文献和引言是概读;将全文看完,并且在看其试验时对照其试验数据与图片进行自己的分析,然后用自己的分析与文献所阐述的分析进行对比,这样的阅读叫做详读;详读了一篇论文后发现,有很多不懂的概念,有很多的疑问,也有很多的思路,并且根据自己在读这篇文献时的问题和想法,展开来查看其他的相关文献和书籍,以便弄懂相关概念和问题,这就是对一篇文献进行了精读。
省部重点实验室
第4楼2012/11/29
我认为文献资料 对我们进行研究有着很道大的帮助。。
首先感谢论坛给了我这么一个机会可以找到一些免费的资源。。。如果没有大家的分享,可能看这些文献资料需要花很多钱,甚至是花钱也找不到。。。
第二,我认为,文献资料应先看中文的。虽然中文的资料水平较低且内容很多重复,但相对来说难度较小,比较适合初学者,待自己的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将重点放在外文资料上。
第三,要多看一些经典的著作,虽然较一些论文,时效性差一些,且内容较多,但其是经过了时间的考验的了,且其中的研究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且书本的系统性要更强。
第四,不能只是一味的读文献,要有所思考,最好还能够写下来。。不管是你读后的心得、反思亦或是不同的意见。
省部重点实验室
第5楼2012/11/29
关于如何读文献,个人读文献已经有近10年了,肤浅地总结如下,希望各位拍砖:)
第一,选工作实践中的疑点,检索较全的文献,一般近期的30 篇左右已经够多了。不必多看3年以前的,因为知识更新快,且网上能查到的多为近几年的全文。学习其他人是如何发现并解决问题的。知道目前对这个问题的共同看法与分歧。再扩展开,按照兴趣和研究的目的,在研究的领域:谁的文章被引用的次数多,谁的文章最多最新最有启发性。到图书馆找相关这个人的文章读全文。逐步扩展自身的视野,构建个人的专业知识结构。
第二,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以后,对于繁多的文献,要有自身的判断。追踪某一专题或某个专家的研究进展,比较对于同一专题的论点的发展,掌握其新的方法或新结论,或注意作者观点的改变。培养学术修养。对于高水平的期刊,定期进行浏览,了解学术进展及热点,根据兴趣和工作进展,逐篇仔细阅读新作。
第三,不管是工作中的点滴发现,思想火花,都需要记录下来。到写作文章的时候,都是现成准备好的材料。现在有了笔记本电脑,但是写文献综述是一个完善知识结构的好方法。随时记下论点,个人的心得,会有事半功倍的成绩。
第四,对于下载的文献,要以其内容建立以专题杂志按时间先后的专门分类。哪些需要仔细阅读并保存,哪些用处较小,就将其删除,哪些需要阅读却尚未阅读。以后想到时,还能及时找到并阅读。
最后,每日学习。文献每天都有。倘若只作为一个收藏家,就失去了做科研的意义。下载的目的是进一步学习。通过阅读,掌握专业领域的方法和知识。只要坚持阅读,就会积累起自己的知识架构。水到渠成,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