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采样频率对谱图的影响

气质联用(GCMS)

  • 前言:前几天看了坛友开的一个关于采样频率的贴子,虽然一直都知道是怎样的影响,但没有做过实验,究竟影响有多大,却不怎了解。趁最近比较有空,就做了几个谱图出来,与大家分享下。



    仪器:安捷伦7890A-5973C

    说明一下

    在我用的软件版本中,在全扫描模式下,是有三种扫描速度

    1.6000amu/s 虽然仪器没有给出,但可以算出来。

    2.10000amu/s 后面两个模式,都是规定了采样频率是1的(就是20次方)

    3.12500amu/s 后面的两个模式,是仪器有给出的提示。数据占用较大的内储。

    扫描范围是50-550 总共 500amu

    我是用第一种正常的扫描速度来进行实验。包括单SCAN模式和SCAN/SIM同扫模式。谱图的分析是用AMDIS软件进行。

    先上几张SCAN的图,再解释,采样时间,点数,扫描停留时间,峰形等关系。

    采样频率:在全扫的过程中,每一个amu读的次数。(个人想法,如果错误请指正)

    这是一张采样频率是2的图(4次)



    采样频率是38次)



    采样频率416次)





    采样频率/


    0.1分钟内点数/


    成图有效点数/


    两点数间隔时间(成点时间)


    2


    19


    9


    0.005/0.006


    3


    10


    5


    0.011/0.012


    4


    6


    3


    0.021/0.022


    从三个图就能明显看到,随着采样频率的增大,采样点数减少,成点时间都增多。

    在这里解释一下,成点时间。

    谱图里的每一个点,都是完成一个50-550amu扫描循环才会形成一个点。

    在仪器采样频率的更改里,我们可能看得出.采样频率是2的情况下,做一个50-550的间区扫描,能做每秒2.91个循环,在采样频率是0下,能做出9.91个。

    但实际上。(在6000amu/s的情况下,在采样频率是0(即每个amu只采一次),每秒应该能形成12个循环。)*

    从这里我们可以证实教材里的一个事实:每个循环之间都是有一个停顿调整时间。(从55050,再回到从550-50

    从()里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扫描500amu的时间为约0.083秒,每个循环停留时间约在0.021~0.022秒之间。从10000amu/s在采样频率是0下,只有14.41个循环,也能验证出这个停留时间。

    再看采样频率是2时,成点时间是0.005/0.006分钟,在安的GCMS运行时,1分钟(60秒)是分拆为100次的,我们换回实际的秒数是在0.30-0.36间。

    采样频率是2,即是每amu4次,50-500amu就是采集2000次,再正常6000/s下,一个循环时间是0.33秒。加上停留时间0.021,是在成点时间之内。

    所以我认为成点时间在SCAN下,是一个循环的时间+停留时间

    从下一张图,我们看看三者的峰形



    从图中可以看出,三者的丰率差别不大,但从峰形的圆滑情度,明显是成点数越多的越圆滑,从抛物线向三角形变化。在同样的时间9.000分钟下,采样频率2的扫描峰是第7713的是3974的是202。这样出造成,数据文件是2>3>4

    由于做的数据不多,暂未看出234三种情况下对检测的稳定性造成什么影响。

    解释一下,采样频率为是什么最多是7。因为一个好峰的停留时间大概也就3秒左右。四极的最大检测amu800(不知道为什么调谐那能上1000)。那算起来也就只能采集到一个点多点。

    对于SCAN/SIM的图我就不上传,给点我的数据大家就算了。



    采样频率/


    0.1分钟内点数/


    成图有效点数/


    两点数间隔时间(成点时间)


    0


    17


    9


    0.006/0.007


    2


    11


    6


    0.010/0.011


    3


    7


    4


    0.015/0.016


    情况与SCAN的规律是一致。

    由于成点时间比SCAN模式的变长,所以成图点就相对比较少。

    对于SCAN/SIM的成点时间是由SCAN的一个循环扫描时间+SIM的停驻时间+循环间停留时间组成

    从这,我们也可以证实,SCANSIM是互相交叉进行的。(但这也出现一个想不通的地方,在后面向大家求证)

    下面这个图能表现出采样频率对灵敏度的影响。



    这是一张采样频率是0(黑色线)采样频率2(蓝线)的TIC叠加图。

    从图中我们发现,SIM的峰形是基本重合的,但TIC图就差别很大。黑线丰度是250W,蓝色是400W。(注:只证明我的方法,在采样频率是0的时候的问题,不代表你们的方法也可能出现)只证明,采样频率不同确实出灵敏度有影响(安的某份培训资料也有影响图谱)

    改变扫描范围,也是影响到扫描循环。

    前面说过对于SCAN/SIM模式同扫情况下有个疑问:

    同样的时间下,比如9.000分,TIC的图扫描的是第431个点,但同样时间里SIM图扫描的是第435个点。这是为什么呢?经观察还发现,TIC的第一个扫描点的时间是4.598SIM的第一个点是4.593,这说明在同扫的情况下,SIM是先开始,然后才是TIC全扫。出现同时间不同的点的情况,难道是TICSIM是两个相独立的数模系统转换的原因?(同一样东西,你数你的,我算我的,各不相干)

    THE END!

    附件是一份网上的资料《扫描速度对调谐的影响》的论文,分享给大家
  • 该帖子已被版主-新窦加30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原创奖励
0
    +关注 私聊
  • tang566

    第2楼2013/08/03

    应助达人

    平时测样,楼主用多少的釆样频率?

0
    +关注 私聊
  • swgaogao

    第3楼2013/08/03

    支持原创,学习了~

0
    +关注 私聊
  • swgaogao

    第4楼2013/08/03

    一般都是用2吧

    tang566(tang566) 发表:平时测样,楼主用多少的釆样频率?

0
    +关注 私聊
  • tang566

    第5楼2013/08/03

    应助达人

    我们用的也是2.

    swgaogao(swgaogao) 发表:一般都是用2吧

0
    +关注 私聊
  • fwonder

    第6楼2013/08/03

    一个峰最少10个点

1
    +关注 私聊
  • 千层峰

    第7楼2013/08/04

    一个峰,采集点数越多,峰型越好看。
    关于SCAN和SIM,我也认为它们在采集数据的时候是各做各的。

0
    +关注 私聊
  • 原天

    第8楼2013/08/04

    应助达人

    做样的进时候用SCAN/SIM同扫。频率是2

    tang566(tang566) 发表:平时测样,楼主用多少的釆样频率?

0
    +关注 私聊
  • 原天

    第9楼2013/08/04

    应助达人

    在SCAN下,循环数乘以峰宽,大约能算出是多少。2的情况下,基本能采集到12点。

    fwonder(fwonder) 发表:一个峰最少10个点

0
    +关注 私聊
  • 原天

    第10楼2013/08/04

    应助达人

    在SCAN下,循环数乘以峰宽,大约能算出是多少。2的情况下,基本能采集到12点。

    fwonder(fwonder) 发表:一个峰最少10个点

1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