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MS 6800检测室内环境挥发性有机物
1 实验部分
图1 9种挥发性有机物总离子流色谱图
2 结果与讨论
本实验所采用的吸附管规格要求采样体积为3~6L,在采样流速为0.1ml/min和0.2ml/min时,对应的采样时间和采样体积见表1,通过结果比对,在0.1ml/min的流速下,采样30min,采样体积为3L时,样品的测试结果及回收率比较稳定。
表1 样品采集条件
采样体积 | 3L | 4L | 5L | 6L |
0.1ml/min | 30min | 40min | 50min | 60min |
0.2ml/min | 15min | 20min | 25min | 30min |
本实验参照HJ/T 400-2007《车内挥发性化合物及醛酮类化合物采样测定方法》中的测试条件,通过热脱附仪的各项条件进行优化以及对柱温条件做相应调整,保证所有目标组分在最短的时间内分离良好,最终优化条件见1.2.2。
分别取适量的标准储备液,用甲醇稀释并定容至10ml,配制浓度依次为10、20、40、80、160、320ng/ul的校准系列。
将老化后的吸附管连接于采样泵上,用注射器注射1.0ul标准系列溶液,以0.1L/min的流量抽3min后,迅速取下吸附管,并用螺帽将吸附管两端密封,得到10、20、40、80、160和320ng校准曲线系列吸附管。在本方法确定的实验条件下,根据目标组分定量离子和响应值绘制标准曲线,9种挥发性有机物线性关系良好,各化合物的相关系数及检测限(采样体积为3L时)见表2。
表2 标准曲线方程
名称 | 定量 离子 | 线性方程 | 相关系数 | 方法检出限 (ug.m-3) | 测定下限 (ug.m-3) |
苯 | 78 | Y=0.836×10-4X-3.049 | 0.9997 | 0.4 | 1.2 |
甲苯 | 91 | Y=0.840×10-4X-15.429 | 0.9994 | 0.3 | 0.9 |
乙酸丁酯 | 43 | Y=1.201×10-4X+0.883 | 0.9998 | 0.7 | 2.1 |
乙苯 | 91 | Y=0.699×10-4X-3.584 | 0.9999 | 0.4 | 1.2 |
对、间二甲苯 | 91 | Y=0.474×10-4X-2.046 | 0.9999 | 0.4 | 1.2 |
苯乙烯 | 104 | Y=0.935×10-4X+1.409 | 0.9990 | 0.5 | 1.5 |
邻二甲苯 | 91 | Y=0.787×10-4X+3.558 | 0.9981 | 0.5 | 1.5 |
正十一烷 | 57 | Y=1.564×10-4X-2.706 | 0.9998 | 1.0 | 3.0 |
表3.平行进样六针所得到的重现性数据
名称 | 保留时间RSD | 峰面积RSD |
苯 | 0.221% | 4.2% |
甲苯 | 0.175% | 5.1% |
乙酸丁酯 | 0.169% | 4.5% |
乙苯 | 0.136% | 3.0% |
对、间二甲苯 | 0.138% | 2.8% |
苯乙烯 | 0.122% | 3.3% |
邻二甲苯 | 0.126% | 3.5% |
正十一烷 | 0.080% | 3.0% |
表4 样品测试结果(ug.m-3)
| 苯 | 甲苯 | 乙酸丁酯 | 乙苯 | 对、间二甲苯 | 苯乙烯 | 邻二甲苯 | 正十一烷 |
主卧1 | 3.15 | 24.47 | ND | 3.9 | 2.56 | 5.36 | 2.13 | ND |
主卧2 | 0.9 | 1.83 | 3.52 | 6.53 | 11.68 | 6.45 | 8.14 | ND |
轿车1 | 0.97 | 5.23 | ND | 1.28 | 2.65 | 4.00 | 3.88 | ND |
轿车2 | 1.69 | ND | ND | ND | ND | 1.59 | 1.55 | ND |
某车间 | 0.81 | ND | ND | 2.16 | ND | ND | 1.24 | ND |
前处理间 | 6.61 | 59.55 | ND | 20.67 | 8.47 | ND | 6.79 | ND |
3 结论
lxx5052
第7楼2014/01/10
首先感谢您提供这个标准号,我都不知道还有这个标准的,呵呵。]我是参照HJ/T 400-2007方法做的,本身里边的方法就是用气质检测的,所以没有利用您提供那个方法里边的甲苯校准因子去识别其它峰,本身挥发性的有机物种类是挺多的,当时手头上只有标准里边的标样,所以没有对其它挥发性有机物进行检测,后期会买些其它的标样来检测下环境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