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转帖】药品研究实验记录暂行规定

实验室管理/LIMS

  • 药品研究实验记录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对药品研究的监督管理,保证药品研究实验记录真实、规范、完整,提高药品
    研究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国家档案法》以及药品申报和审批中的有
    关要求,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我国为申请药品临床研究或生产上市而从事药品研究的机构,均应遵循本规定。

    第三条 药品研究实验记录是指在药品研究过程中,应用实验、观察、调查或资料分析等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记录或统计形成的各种数据、文字、图表、声像等原始资料。

    第四条 实验记录的基本要求:真实、及时、准确、完整,防止漏记和随意涂改。不得伪造、
    编造数据。

    第五条 实验记录的内容通常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设计或方案、实验时间、实验
    材料、实验方法、实验过程、观察指标、实验结果和结果分析等内容。
    (一)实验名称:每项实验开始前应首先注明课题名称和实验名称,需保密的课题可用代号。
    (二)实验设计或方案:实验设计或方案是实验研究的实施依据。各项实验记录的首页应有一
    份详细的实验设计或方案,并由设计者和(或)审批者签名。
    (三)实验时间:每次实验须按年月日顺序记录实验日期和时间。
    (四)实验材料:受试样品和对照品的来源、批号及效期;实验动物的种属、品系、微生物控
    制级别、来源及合格证编号;实验用菌种(含工程菌)、瘤株、传代细胞系及其来源;其它实验
    材料的来源和编号或批号;实验仪器设备名称、型号;主要试剂的名称、生产厂家、规格、批号
    及效期;自制试剂的配制方法、配制时间和保存条件等。实验材料如有变化,应在相应的实验记
    录中加以说明。
    (五)实验环境:根据实验的具体要求,对环境条件敏感的实验,应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和实
    验的微小气候(如光照、通风、洁净度、温度及湿度等)。
    (六)实验方法:常规实验方法应在首次实验记录时注明方法来源,并简述主要步骤。改进、
    创新的实验方法应详细记录实验步骤和操作细节。
    (七)实验过程:应详细记录研究过程中的操作,观察到的现象,异常现象的处理及其产生
    原因,影响因素的分析等。
    (八)实验结果:准确记录计量观察指标的实验数据和定性观察指标的实验变化。
    (九)结果分析:每次(项)实验结果应做必要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并有明确的文字小结。
    (十)实验人员:应记录所有参加实验研究的人员。

    第六条 实验记录用纸
    (一)实验记录必须使用本研究机构统一专用的带有页码编号的实验记录本或科技档案专用
    纸。记录用纸(包括临床研究用病历报告表)的幅面,由研究单位根据需要设定。
    (二)计算机、自动记录仪器打印的图表和数据资料,临床研究中的检验报告书、体检表、
    知情同意书等应按顺序粘贴在记录本或记录纸或病历报告表的相应位置上,并在相应处注明实验
    日期和时间;不宜粘贴的,可另行整理装订成册并加以编号,同时在记录本相应处注明,以便查
    对。
    (三)实验记录本或记录纸应保持完整,不得缺页或挖补;如有缺、漏页,应详细说明原因。

    第七条 实验记录的书写
    (一)实验记录本(纸)竖用横写,不得使用铅笔。实验记录应用字规范,字迹工整。
    (二)常用的外文缩写(包括实验试剂的外文缩写)应符合规范。首次出现时必须用中文加以
    注释。实验记录中属译文的应注明其外文名称。
    (三)实验记录应使用规范的专业术语,计量单位应采用国际标准计量单位,有效数字的取舍
    应符合实验要求。

    第八条 实验记录不得随意删除、修改或增减数据。如必须修改,须在修改处划一斜线,不可
    完全涂黑,保证修改前记录能够辨认,并应由修改人签字,注明修改时间及原因。

    第九条 实验图片、照片应粘贴在实验记录的相应位置上,底片装在统一制作的底片袋内,编
    号后另行保存。用热敏纸打印的实验记录,须保留其复印件。

    第十条 实验记录应妥善保存,避免水浸、墨污、卷边,保持整洁、完好、无破损、不丢失。

    第十一条 实验记录的签署、检查和存档
    (一)每次实验结束后,应由实验负责人和记录人在记录后签名。
    (二)课题负责人或上一级研究人员要定期检查实验记录,并签署检查意见。
    (三)每项研究工作结束后,应按归档要求将药品研究实验记录整理归档。

    第十二条 本规定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关注 私聊
  • 拉拉与玻璃

    第1楼2006/10/30

    一看到这样的规定,我就想起欣弗事件,这个事件的起因就是研发的问题,按工艺的灭菌要求会对它的成分有影响,会分解。那么改变工艺又会达不到灭菌要求。
    某中新药物可能在研发的前期就可能认为是不可能出现的,但是巨大的资金投入和利益的驱使,消费者的利益便放在了最后。
    如果我们的研发人员能如实的这样纪录,医药事故就会少很多。

0
    +关注 私聊
  • 百年树人

    第2楼2008/04/06

    非常感谢LZ的好资料

0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