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偶遇成知己相伴奔前程 ——我与近红外光谱的故事

  • 又又1990
    2017/07/11
  • 私聊

近红外分会专版

  • 偶遇成知己相伴奔前程

    ——我与近红外光谱的故事

    山东大学药学院臧恒昌

    一、众里寻他千百度
    2007年4月,我从制药企业的经理人转到大学老师的岗位,面临着事业的选择和转型。我作为一个大学老师,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就成了我的义务和责任,而能够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就是选择一个能够实现三位一体的科研承载方向。因为通过科研的体验和心得,能够让教学变得鲜活,给社会服务提供足够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将学术、研究的知识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教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又能为科研带来更多的学术资源和社会资源,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者相互助长,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同进共赢。最好的科研方向应该具备足够的长度和广度,其生命力的长度能够伴随你的终生、其广度能够满足培养人才、服务社会和成就自我。
    什么样的科研方向才能实现这一结合?才能将我的工作经历、面临的专业方向和未来的社会发展融为一体,并符合作为事业特征的科研要求?
    二、机缘巧合光芒至
    近红外光谱是一段介于可见光和中红外光谱之间的电磁波,没有看到的光明,其实她就在那里。2007年5月的一天,我院邵伟副院长给我一本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商业推广宣传册,问我能否给药厂推荐一下这个仪器?我翻开这本宣传册,几句广告语迅速映入我的眼帘,近红外光谱能够实现快速、无损、连续对待测样品成分进行分析,分析效率高、成本低、测试重现性好、样品测量一般勿需预处理, 由于可以通过光纤传输,还可以实现远程分析,光谱测量方便、便于实现在线分析,是典型的无损分析技术。看到此,我如获至宝、欣喜若狂,这不正是我长期在制药企业工作中需要解决的药品质量波动、收率控制这一难题的克星吗!我立刻按照说明书上的电话找到了济南金宏利公司的总经理邹振民,让他到我办公室来交流一下这款仪器的情况。通过交流更加坚定了我对近红外光谱解决制药过程中难题的信心,从此踏上了与近红外光谱事业相随相伴、共同进步的漫漫征程。
    三、衣带渐宽终无悔
    近红外光谱从理论上来讲用途很广,但其本身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光谱信号弱、谱带重叠严重、干扰因素多、行业认知度低、仪器昂贵、工程化费用高、行业标准及法规空白等一个个难关成了拦路虎!
    事业的成功需要具备五个要素:人、财、物、信息和时间。我刚刚来到山东大学药学院,当时的处境是:没有仪器、没有经费、没有人、没有试验样品,更没有经验。但有两点给予我极大的信心:国外已经成功在应用,有成功的案例,我们只需克服困难;国内有人在做,但还没有进入应用,特别是在制药领域,还给我留下很大的发展空间。基于上述判断,我开始专注近红外光谱的学习和研究,调动和配置一切可用的信息与资源,执着前行!
    当年9月我的研究生孙春晓入学了,这是我第一个人力资源,我提出了“师生共建、共创辉煌!”的理念和口号,我和孙春晓一起学习陆婉珍院士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第一版),充分发挥学生们的学习优势,边学边讨论,共同理解,学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要解决问题,需要把近红外光谱仪、化学计量学、行业知识紧密结合才能实现。从此以后直到现在,我就把陆先生的这本《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作为我的研究生在近红外知识方面的启蒙教材,一经录取,立马发放,人手一册。同年,我还在山大药学院开设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制药领域的应用”研究生课程。从此开始,学生们就成了我重要的事业伙伴,前后有接近40名研究生和我共同进行近红外光谱的研究。
    四、踏破铁鞋取真经
    信息是重要的资源。没有准确、充分的信息就不能正确的把握事业的方向和定位。会议无疑是一个信息汇聚的地方,特别是专业年会。
    2008年11月,我带领研究生孙春晓参加了在长沙召开的“全国第二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近红外专业的学术会议,第一次见到操办本次大会的中南大学梁逸曾教授,他那种亲历亲为、热情周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俞汝勤院士用“霜叶红于二月花”为开端,介绍自己在近红外光谱建模的工作心得;陆婉珍院士指出了今后近红外光谱的发展方向;罗国安教授介绍了“中药生产过程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及智能控制系统研制及应用”等。这些报告对给予我丰富的信息和思路、方法的借鉴,更是学生们一个难得的校外课堂。此后我带领学生们参加了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和2016年第六届全国近红外光谱会议,每次参会的学生规模逐步扩大,被近红外光谱学会评价为铁杆会友。
    受益于会议得到的启发,我还带领学生参加了第二届和第四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在学会的组织下,我参加了2011年在南非开普敦召开的第15届国际近红外光谱年会,并注册为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会员,参加了我国申办2015年国际近红外年会的活动过程。后来又带领我的学生参加了在法国蒙彼利埃举办的第16届和在巴西伊瓜苏举办的第17届近红外光谱国际会议。2013年1月,在仪器仪表学会秘书长朱险峰带领下参加了仪器仪表学会组织的在美国马里兰召开IFPAC国际年会、参加了2015年9月在重庆召开的国际过程分析与控制中国区论坛的组织过程,参加了2015年在奥地利格拉茨举办的第四届欧洲过程分析与控制学术会议。通过这些会议,了解了近红外光谱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通过交流消除了不少认识上的不足和困惑。近红外光谱的取经之路,远远超过了十万八千里!
    五、一路欢歌结友情
    近红外光谱也是我重要的事业与情谊的纽带。山大药学院聂磊老师曾经师从罗国安教授,由于近红外的缘故,我们经常在一起探讨问题、申报课题、指导学生,虽然在不同的教研室但几乎我们的每个学生、每个课题都是一起指导和一起完成的。
    近红外光谱学会是对我的事业帮助最大的学会!2010年8月26日,我带领董芹、李连和王培3位学生参加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总后青塔招待所举办近红外光谱技术培训班。在培训班上,聆听了陆婉珍院士、严衍禄教授、袁洪福教授、梁逸曾教授、褚小立博士、杨辉华博士和冯艳春博士的授课。我还清楚的记得,褚小立博士在讲到矩阵数据的化学意义时反复强调“一行是一个样品,一列是一个波长”,此后我也每次给学生们这样讲。通过他们的授课,我和学生们系统的学习了近红外光谱的理论知识和应用实例,使我们团队对近红外的认识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在这次培训班上,我认识了刘慧颖秘书长,当时向她提出,希望能够加入近红外光谱学会,刘老师让我填了入会申请表,并鼓励我说“你进来怎么也得是个委员”,从此开始了我的近红外光谱学会之缘。在此后的历次培训班上,我都带领学生们参加,而且人数较多,因为这个培训班大大补充了我院这方面的不足。在后来的培训班上我陆续又聆听了胡昌勤教授、徐可欣教授、韩东海教授、杜一平教授、邵学广教授、闵顺耕教授、龚伟教授等。是他们指导我逐步加深了对近红外光谱的理解。
    在参加学会的多次活动中,新朋友也越来越多,乔延江教授、吴海龙教授、潘涛教授、戴连魁教授、瞿海斌教授、姚建垣、马放均、唐海霞、周学秋、吴志生、肖雪等,在此不胜枚举。
    近红外光谱学会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院士、大咖、前辈们慈善和蔼,亲切的关怀着学会和年轻近红外人的成长。学会理事长袁洪福教授儒雅博学,各路英雄来自不同的领域和行业,每次会议和交流都以奉献干货为快,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的心得和绝活,使近红外光谱这一崭新的技术在中国得以快速发展。我的每一个进步和团队的每一步前进都得益于学会的支持,得益于同仁们的指导和启发。在近红外这个紧密的扭带连接下,我和我的团队不仅在事业上得到了发展,也和近红外朋友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六、同进共赢事业兴
    只有共赢,才能有好的合作。把我们的优势提供到别人需求的地方是共赢的基础。仪器供应商希望用我们对行业的影响力找到市场,也需要我们的实验室工作能够验证仪器的应用价值,这就给了我们团队免费借用仪器做实验的机会。布鲁克、赛默飞、济南金宏利、北京凯元盛世、杭州聚光科技、瑞士步琦等近红外仪器供应商都给于过我们无私的帮助和支持。
    有了研究生,有了近红外仪器供应商做后盾,剩下的就需要找到经费和研究对象。2007年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糖中心)立项建设,为了迅速找到糖中心的科研方向,糖中心要求暂时没有科研项目的老师提交科研计划,经过评审的项目给予探索启动经费。我申报的近红外光谱在糖胺聚糖快速分析方法的建立这一课题得到糖中心资助3万元。在药学院王凤山院长的推荐下,我见到了枣庄赛诺康生化有限公司董事长丛义国。我给他介绍冷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特点,丛义国同意开展项目合作,提供所需肝素钠样品,并给与经费支持,当时我提出了2万元的经费需求,第一个合作项目就此诞生。
    2008年肝素钠事件的发生,对于肝素钠质量的研究成为热点,我所申报的“近红外光谱法用于肝素钠质量控制的技术研究”获得2009年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资助金额20万元,这是我主持的第一个省级科研课题。通过上述课题的支持,研究生们生龙活虎的捕捉着近红外光谱的有效信息,建模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并将研究结果发表,Determinationof potency of heparin 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 by near infrared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J. Pharm. Biomed. Anal., 2010, 51: 1060-1063.这也是我的第一篇SCI论文。像肝素钠这样的大分子糖胺聚糖类物质,很多性质的分析方法都很繁琐费时,随后我们又探索了肝素钠中杂质的快速鉴别、透明质酸分子量的测定、透明质酸溶液含量的测定,以及不同来源的硫酸软骨素的快速测定等分析模型的建立,发表了一系列这方面的文章,取得了几项发明专利。
    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我们团队利用近红外技术与企业合作,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凝血因子类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光栅型近红外分析仪及其共用模型开发和应用”子课题“近红外光谱药品快速检测应用研究”,山东省重大创新药物产业化开发项目“国家中药新药参枝苓口服液产业化开发”,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沃华心可舒片技术改造的研究”等课题研究。
    通过上述课题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和社会资源,培养了几十名研究生和企业的专业人才,为许多产品的生产过程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我也通过这些工作于2013年获得博士学位,2015年被遴选为博士研究生导师。近红外光谱成为我与社会共赢的希望之光!
    七、乘风破浪再创辉煌
    随着药品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药品质量标准提升和药品生产工艺一致性核查等药品监管新规频出,药品生产过程管理手段和技术水平需要大幅提升,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期。我们的团队已经做好了准备,正在积极备战,一定要让近红外光谱技术成为保障患者安全、有效用药的强大技术武器,让近红外光谱成为人民健康的幸福之光!
    +关注 私聊
  • Kevin

    第1楼2017/07/12

    很多经历都是机缘巧合啊

0
    +关注 私聊
  • coffee8

    第2楼2017/08/02

    大咖级的人物呀。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