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这几款神物能除99%的甲醛?我们测了50天看结果

  • 魏老爸
    2018/10/31
    老爸评测团队
  • 私聊

其他消费品检测

  • 一提到除甲醛产品,我脑子里衍生出来的就是那些“混淆视听”的产品描述和惹不起的逆天销量,厉害点的再带上些黑科技噱头。





    其实关于除甲醛, 我也写过很多,但总有科普不到的地方,也总有还在坑里的人。


    每天都有新来的家长问我:那些号称可以除甲醛的,看似神乎其神,实际用起来真是这样吗?


    这次我买来 6 款最火的除甲醛产品,实测给你看。


    结果呈上






    测试地点:
    ❶ 12㎡(30m3)实验舱
    ❷ 1m3实验舱


    甲醛释放源:

    ❶ 柜子拆下的8块密度板
    ❷ 2块颗粒板


    测试目的:
    通过模拟实际家庭环境来测试除甲醛产品的效果和持久性(由于产品类型不同,测试方法及地点稍有区别)

    此次评测分三轮
    第一轮:新产品进行除甲醛效果测试
    第二轮:放在有板材的密封舱中持续消耗,10天后复测
    第三轮:同样继续消耗,50天后第三次测试



    有款不争气的第一轮就淘汰了


    别看这东西个头不大,来头还不小。

    美国进口除甲醛空气净化剂,据说能有效吸收甲醛、去除空间异味,打开盖子一看,里面满满的颗粒。



    魏老爸看的密集恐惧症都犯了,鸡皮疙瘩起一身。


    商家声称的净化效果可持续4~6周,一罐可覆盖的空间远远大于我们的1m3实验舱。
    测试结果妥妥打脸,竟然和使用前数据一样!
    好歹几十块钱,连0.01都不肯降吗?恕我直言你出局了。

    单位:mg/m3


    注:将颗粒板放入舱中密闭12h,检测甲醛浓度作为使用前初始数据


    尤其背面说明,中文贴纸写着除甲醛,撕掉一看,下面的英文根本没有半点提及“除甲醛”的内容。




    国外进口过来夸大已是常态, 但是商家朋友能用点心吗。


    要么就不要喊着除甲醛的口号卖着不着边的产品,要么就下点功夫再坑消费者,做戏要做全套,这个道理不难理解吧。





    2大包吸附纸,一张张放置到密度板上





    密闭24h后的效果很不错,除醛率足足高达79%,甲醛平衡浓度控制的也很理想。

    消耗10天后,吸附纸的甲醛去除率只剩54%,下降幅度虽然很明显,好在浓度完美地控制在了国标0.1mg/m3以内。
    继续延长测试时间,发现50天后吸附纸的甲醛去除率降为0%。
    就这个持久性,广告也敢宣传吸附长达6个月,看来人真的是会局限于自我认知。

    单位:mg/m3


    注:将密度板放入舱中密闭24h,检测甲醛浓度作为使用前初始数据

    我们就此种化学试剂,在接触皮肤后是否会有残留或危害向商家咨(tao)询(lu),遗憾的是全部守口如瓶,连是什么化学试剂都不肯透露。
    只一口坚持“无毒无害,但要注意用后洗手”,原因就不深究了,有用没用的另说,人家维护商业机密的权利总要尊重的。






    这款成分略微复杂,由两种颗粒物7种原料,再加上CLO净化因子中的二氧化氯、凹凸棒土和海泡石等组合而成。



    ▲ 来源产品页面详情


    使用方法和活性炭包类似,只需要放在你想除甲醛的家具或是板材上。



    结果和满大街吹到天上的除醛产品一样,广告牛X效果平平刚开始的甲醛去除率只有26%,陆续经过10天、50天的使用,去除率仅剩11%。

    单位:mg/m3


    注:将密度板放入舱中密闭24h,检测甲醛浓度作为使用前初始数据


    这么多原料的效果反而1+1<2, 里面的光触媒、二氧化氯起主要分解作用,二氧化氯是一种消毒剂、漂白剂,各路商家用它的强氧化性来氧化甲醛,因为甲醛容易被氧化,或者说有一定的还原性。

    很多家庭在治理甲醛时,会闻到类似漂白粉的味道,八成就是这类含氯的强氧化剂,治理后会有一股酸味,那就是甲醛被氧化后的某些产物的味道。



    它有个很独特的地方,能凭借从蓝绿色到黄色的色彩变化反映除甲醛效果,我们把产品放到实验舱里进行测试,颜色确实有发生变化(别说还挺好看)。



    24h后的结果可喜可贺,甲醛浓度从使用前0.202mg/m3降到0.106mg/m3,去除率达48%,但是你能不能稍微争口气?

    单位:mg/m3


    注:将密度板放入舱中密闭24h,检测甲醛浓度作为使用前初始数据


    10天、50天的甲醛浓度都没有下降,反而一度高于空白数据,看来分解板材里释放的甲醛是真为难它。
    市面上常见的除甲醛产品一般是把甲醛氧化,这款产品却是利用极性吸附加金属化合物催化,将甲醛氧化成甲酸。
    这也就是产生颜色变化的原因:甲酸和显色剂发生变色反应。
    吸睛足够了,不过还是奉劝一句,作为除甲醛产品,做好自身本职工作才最重要,不然只是个虚有其表徒有其形的“花瓶”。



    压轴两款除甲醛产品

    被家长们问了N次

    魏老爸终于安排上了





    名气不用多说,“清华大学”“清华黑科技”......

    对于名气很大的产品我不发表过多看法,我只坚信实践出真相,既然这么多人推荐,兴许有过人之处。

    开包是这种一片片状似海苔片的分解毡


    (据说里面都是活性锰)


    严格按照使用要求一片片放置在板材上



    “它是利用活性锰把甲醛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产品本身采用纤维棉组成,每根纤维丝表面是由活性催化剂包裹。”


    以上来自官方原理解析


    首次测试结果甲醛浓度虽然降到了0.142mg/m3,但去除率30%远没达到我的预期。

    单位:mg/m3


    注:将颗粒板放入舱中密闭24h,检测甲醛浓度作为使用前初始数据


    值得一提的是,持续性却是这次6款产品里最稳定的,使用50天后甲醛去除率都没有明显下降,催化剂稳定地保持了除甲醛的能力。


    但这个去除率离官方宣传的“24小时,除醛率99%”差了可好几条街,按这个结果,如果想达到广告宣称的效果,产品使用量少说也要翻几倍。


    鉴于这个检测效果,我们建议使用于衣柜、抽屉等密闭小空间,不适用于室内大空间。




    所有产品里广告最让人上火的,不知道其他城市,反正魏老爸在杭州是随处可见它的身影。


    公交车上有,大巴车上有,出租车上有,被烦的不行打开个电台吧,还有!!



    其实是个瓶装光触媒喷剂,只要喷到板材或是家具上,就可以安心等效果了。


    (按照产品使用说明混匀后均匀喷涂在颗粒板上)


    7天后将空白板和喷涂产品后的板材分别放入实验舱中密闭12h,甲醛结果出现差异,喷涂产品的颗粒板甲醛释放量0.04mg/m3,比空白板的甲醛释放量降低了33%。


    30天后再次检测两块板材甲醛释放量,喷涂产品后板材的数据竟比第一次结果略有升高,并没有持续起到分解板材内甲醛的作用。

    单位:mg/m3


    注:将密度板放入舱中密闭12h,检测甲醛浓度作为使用前初始数据


    现在的TiO2光触媒产品都是宣传无需强光紫外线就可根源催化分解,听上去更方便我们消费者使用,可实际产品并没有将颗粒板内部的甲醛分解,依然在源源不断释放着甲醛。




    现在的除醛产品动不动标榜除醛率高达95%、97%、99%,怎么到魏老爸这连一半也没有?



    ▲ 来源商家检测报告


    ▲ 来源商家检测报告


    检测报告自然要挂上符合国家标准,目前这类除甲醛产品的国家标准依据: QB/T 2761-2006《室内空气净化产品净化效果测定方法》



    ▲ 来源QB/T 2761-2006《室内空气净化产品净化效果测定方法》



    标准的测试要求:1.5m3空气试验舱,被动式净化材料按产品说明书制作适量的受试样品。


    ▲ 来源QB/T 2761-2006《室内空气净化产品净化效果测定方法》


    放在宣传页的报告又是什么样的?同样是商家检测报告,来看看没被他们放大的内容。



    ▲ 来源商家检测报告


    一款是将30包放在1.5m3实验舱中做测试;一款是把单片0.02㎡的产品,用足足3㎡的量做测试,去除率不到100%都有点遗憾。


    空气净化产品按国家标准分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类,主动式净化器会有各种CADR、CCM等限量值作为控制指标。


    被动式净化材料标准中并未明确规定去除率的限量值,也就是说不会因为去除率低而不合格。


    商家为了销量势必会提高去除率,不过靠的不是提升产品性能,而是检测技巧。
    打个简单的比喻,就是用一小块海绵吸一碗水,和用一大块海绵吸同一碗水的区别。
    其实归根结底,除甲醛市场如此混沌不堪,标准是一方面,商家又是一方面,规定再“死”,也总有人想办法钻空子,作为甲醛治理的金主爸爸,那些监管不当、良心缺失带来的一桩桩甲醛事件立了大功。
    极度恐慌却无处可逃,无助卑微下唯有自保,同时理智冷静的头脑更为重要,市面上的除醛产品,有的是利益驱使,但也有的是确有其效,切忌不要被宣传蒙蔽双眼。
    文章结束前,如果你问我:什么方法除甲醛最有效?
    我还是坚持:通风是最经济也最有效的除甲醛方式!!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