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做补充检验方法中高氯酸盐和氯酸盐响应太低,做过这方面检测的老师指点指点

液质联用(LCMS)

  • 做补充检验方法中高氯酸盐和氯酸盐响应太低,按标准中的浓度20ng/ml才有响应。路过的老师们多指点迷津,如何提高检测灵敏度,一般进样量多大?进高浓度的目标物时,内标物随着浓度增大而降低。
  • 该帖子已被版主-hujiangtao加5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发帖
    +关注 私聊
  • 歌名

    第1楼2021/11/12

    应助达人

    1.如果你是单纯进20ng/ml标液才有响应,你这个检出限是高了点,我看4089-2015高氯酸盐检出限都到了1/3ng/ml,说明高氯酸盐响应都不错,提高灵敏度的话首先保证设备没问题,离子源,离子传输管要维护好,其次是方法,做方法的时候要优化好MS条件,然后就是选对流动相,增强样品离子化效率。目标物的响应高了,灵敏度也就上来了,检出限就低了。
    如果是基质配标的话可能是基质效应引起高氯酸盐响应偏低,这个就不用管了,直接用基质标定量就好了。这时候还想提高灵敏度的话就要想办法降低基质效应,前处理净化好基质,其他的就跟前面一样。
    2.最优进样量要看你的进样器,一般也就2-10ul的进样量是比较合适的,不用太大进样量。
    3.内标的响应值肯定不能随着内标进样浓度增大响应降低,查看一下添加内标是否有误,系统是否漏液,MS稳定性是否正常。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歪果仁zZ加50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优质回复
    +关注 私聊
  • hujiangtao

    第2楼2021/11/12

    应助达人

    先把离子源等能清洗的先清洗干净,重新优化好质谱参数,如果灵敏度还不行可能是仪器本身的问题了,不同厂家仪器分析同一物质确实存在响应不一样的情况。液质进样量一般不宜太大,现在多是超高效了,一般1到5ul就够用

0
    +关注 私聊
  • mingxiaoyan

    第3楼2021/11/12

      液相进样量一般UPLC是5ul甚至更低,HPLC10ul左右,有时可以根据需要提高HPLC的进样量。
    质谱的灵敏度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提高:

      一是仪器自身;

      二是根据对象物质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即优化条件。

      三是前处理,也是最烦、最浪费时间的一部分。

      优化条件很重要,喷雾状态的好坏,喷雾的位置,各项参数等。

      对于离子阱质谱而言,灵敏度的提高,就是要使目标离子在阱中的浓度最大。

      作法除了调节介质、载气流速等对所有相似离子都能产生最大极化效能的方法外,可以利用SRM来提高灵敏度和检测限。

      除选用不同的质谱检测方式外,还可以减小检测质量数的范围。作正离子检测时加有机酸。

      两个方向:

      1、提高信号,改善分离度是第一的,尤其对ESI这样的离子化模式,根据ESI的离子蒸发和电荷残留理论,分子间存在竞争抑制,主要与分子的表面活性有关,表面活性较小的被抑制。第二,改善溶液的介电性,是溶质容易获得电荷。第三改善pH,使目标物在溶液中电离。第四改善雾化效果。

      2、降噪,这个不容易说清,但有些工作卓有成效,主要做法是监视基线强度,改变离子源接口参数等。

      对于生物样品来说前处理最重要。

      如果仪器是一定的,状态也是正常的,改变液相和仪器参数、流动相对灵敏度的影响不会有太大影响。

      针对于LCMS给几点优化方面的考虑:

      1)溶液的流速

      ESI的雾化效果与很多因素有关,溶液的表面张力,介电常数,电导率,流速等等,当然,流速的控制是最容易的,在低流速下雾化,易于达到库仑分裂条件,有利于产生气相离子,提高信号的强度。

      2)溶剂的表面扩张力

      应该知道纯水的表面扩张力很高,故形成Taylor锥以及得到稳定的雾化所需电压就要更高,可能导致放电(特别是负离子模式),如果采用溶剂:水(比如甲醇和水)做溶剂,有利于雾化。

      3)待测物质的溶液化学状态

      大家都知道,ESI过程是将离子从溶液中转化成气态,所以使待测成分在供试品溶液中成为离子状态,可以提高雾化效率。正对于可以接受质子的待测物质,比如有机碱,可以用极性溶剂比如加入甲酸或乙酸使其呈酸性,可以用正离子模式测定。对于可以解离质子的待测物质,可以加入氨水使其碱化,用于负离子模式测定。

      4)另外比如采用表面活性低的缓冲剂,采用低浓度的挥发性酸碱。

      5)缓冲盐的影响,常用的乙酸,乙酸氨,碳酸氢氨和甲酸系统,应该尽量采用纯度更高的试剂,最好是能进MS前脱去,以减少背景噪音。

      6)喷雾针的位置与电压,以及与样品性质有着关联,这一点不同的MS公司应该都提供了其最好的喷雾针位置的优化方法。

      7)对于ESIMS,最高的绝对灵敏度(对于一定的进样量产生最高的信号)是有可能的最低的流速和最小的柱直径下获得。可以使用Nano级的多维HPLC,利用其毛细管色谱柱的分离能力,可以在线脱盐,无需分流的nano级流速可以直接连接纳升级ESIMS,可以极大地提高雾化效率,改善ESIMS的灵敏度。

      仪器的参数、样品的前处理、物质的分离度三者相互影响,个人认为先做样品的前处理,再做分离条件的选择,最后做仪器参数的筛选。

      补充一点:不要忽视了溶解剂。

      根据小弟的经验,样本预处理后挥干复溶的溶解剂至关重要,不仅影响峰形还严重影响灵敏度。一般用流动相溶解较好,但也遇到过例外,不得不防。小弟出来乍到,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0
  • 该帖子已被版主-歪果仁zZ加50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优质回复
0
    +关注 私聊
  • 问题123

    第5楼2021/11/13

    感谢老师解答

    mingxiaoyan(mingxiaoyan)发表:  液相进样量一般UPLC是5ul甚至更低,HPLC10ul左右,有时可以根据需要提高HPLC的进样量。
    质谱的灵敏度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提高:

      一是仪器自身;

      二是根据对象物质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即优化条件。

      三是前处理,也是最烦、最浪费时间的一部分。

      优化条件很重要,喷雾状态的好坏,喷雾的位置,各项参数等。

      对于离子阱质谱而言,灵敏度的提高,就是要使目标离子在阱中的浓度最大。

      作法除了调节介质、载气流速等对所有相似离子都能产生最大极化效能的方法外,可以利用SRM来提高灵敏度和检测限。

      除选用不同的质谱检测方式外,还可以减小检测质量数的范围。作正离子检测时加有机酸。

      两个方向:

      1、提高信号,改善分离度是第一的,尤其对ESI这样的离子化模式,根据ESI的离子蒸发和电荷残留理论,分子间存在竞争抑制,主要与分子的表面活性有关,表面活性较小的被抑制。第二,改善溶液的介电性,是溶质容易获得电荷。第三改善pH,使目标物在溶液中电离。第四改善雾化效果。

      2、降噪,这个不容易说清,但有些工作卓有成效,主要做法是监视基线强度,改变离子源接口参数等。

      对于生物样品来说前处理最重要。

      如果仪器是一定的,状态也是正常的,改变液相和仪器参数、流动相对灵敏度的影响不会有太大影响。

      针对于LCMS给几点优化方面的考虑:

      1)溶液的流速

      ESI的雾化效果与很多因素有关,溶液的表面张力,介电常数,电导率,流速等等,当然,流速的控制是最容易的,在低流速下雾化,易于达到库仑分裂条件,有利于产生气相离子,提高信号的强度。

      2)溶剂的表面扩张力

      应该知道纯水的表面扩张力很高,故形成Taylor锥以及得到稳定的雾化所需电压就要更高,可能导致放电(特别是负离子模式),如果采用溶剂:水(比如甲醇和水)做溶剂,有利于雾化。

      3)待测物质的溶液化学状态

      大家都知道,ESI过程是将离子从溶液中转化成气态,所以使待测成分在供试品溶液中成为离子状态,可以提高雾化效率。正对于可以接受质子的待测物质,比如有机碱,可以用极性溶剂比如加入甲酸或乙酸使其呈酸性,可以用正离子模式测定。对于可以解离质子的待测物质,可以加入氨水使其碱化,用于负离子模式测定。

      4)另外比如采用表面活性低的缓冲剂,采用低浓度的挥发性酸碱。

      5)缓冲盐的影响,常用的乙酸,乙酸氨,碳酸氢氨和甲酸系统,应该尽量采用纯度更高的试剂,最好是能进MS前脱去,以减少背景噪音。

      6)喷雾针的位置与电压,以及与样品性质有着关联,这一点不同的MS公司应该都提供了其最好的喷雾针位置的优化方法。

      7)对于ESIMS,最高的绝对灵敏度(对于一定的进样量产生最高的信号)是有可能的最低的流速和最小的柱直径下获得。可以使用Nano级的多维HPLC,利用其毛细管色谱柱的分离能力,可以在线脱盐,无需分流的nano级流速可以直接连接纳升级ESIMS,可以极大地提高雾化效率,改善ESIMS的灵敏度。

      仪器的参数、样品的前处理、物质的分离度三者相互影响,个人认为先做样品的前处理,再做分离条件的选择,最后做仪器参数的筛选。

      补充一点:不要忽视了溶解剂。

      根据小弟的经验,样本预处理后挥干复溶的溶解剂至关重要,不仅影响峰形还严重影响灵敏度。一般用流动相溶解较好,但也遇到过例外,不得不防。小弟出来乍到,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0
    +关注 私聊
  • 问题123

    第6楼2021/11/13

    谢谢老师的解答

    歌名(Ins_eedcdc41)发表:1.如果你是单纯进20ng/ml标液才有响应,你这个检出限是高了点,我看4089-2015高氯酸盐检出限都到了1/3ng/ml,说明高氯酸盐响应都不错,提高灵敏度的话首先保证设备没问题,离子源,离子传输管要维护好,其次是方法,做方法的时候要优化好MS条件,然后就是选对流动相,增强样品离子化效率。目标物的响应高了,灵敏度也就上来了,检出限就低了。
    如果是基质配标的话可能是基质效应引起高氯酸盐响应偏低,这个就不用管了,直接用基质标定量就好了。这时候还想提高灵敏度的话就要想办法降低基质效应,前处理净化好基质,其他的就跟前面一样。
    2.最优进样量要看你的进样器,一般也就2-10ul的进样量是比较合适的,不用太大进样量。
    3.内标的响应值肯定不能随着内标进样浓度增大响应降低,查看一下添加内标是否有误,系统是否漏液,MS稳定性是否正常。

0
    +关注 私聊
  • 问题123

    第7楼2021/11/13

    好的,谢谢老师的回复

    hujiangtao(hujiangtao)发表:先把离子源等能清洗的先清洗干净,重新优化好质谱参数,如果灵敏度还不行可能是仪器本身的问题了,不同厂家仪器分析同一物质确实存在响应不一样的情况。液质进样量一般不宜太大,现在多是超高效了,一般1到5ul就够用

0
0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