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资源配置作为实验室通过建立管理体系及过程而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前提。在开展工作之前实验室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自身检测的特点和规模确定所需要的资源有哪些,并由实验室具有调配权力的管理层成员负责,以确保实验室运作的质量。那么,实验室应如何配置所需的资源哪?下面给大家介绍几种常备的“资源”
1. 人力资源配置
人力资源的配置是根据实验室检测活动的范围,结合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依据,来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并通过质量活动及体系所规定的职责要求,选择学历、专业及经验均符合要求的人员来担任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中不同的岗位角色。首先技术管理者及授权签字人的资质应符合检测或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及相关领域中应用说明的要求。而质量负责人、监督员、特殊岗位等技术人员的要求也应该根据岗位不同选择能够胜任的人员从事各自的工作。确保人员具备其负责的实验室活动的能力,以及评估偏离影响程度的能力。
图1—CNAS-CL01-G0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应用要求中对部分技术人员的要求
2. 基础设施配置
基础设施是为了保证所提供的检测证书满足标准或规程的要求,实现检测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等资源,同时还应给予他们相应的、有效的维护和保养。常见的基础设施包括三个方面:
2.1 工作场所的保证:不论是固定场所还是临时性场所,实验室要么购买、要么租赁,始终要保证检测场地的符合性,当然相关辅助设施如照明、给排水、排气等一系列的相关设施也要配置齐全,这是最基本的资源保证。
2.2 检测设备的资源配置:设备是检测活动的根本,也是检测结果的数据输出唯一渠道。实验室不但保证检测设备的适用范围符合检测能力的要求,还要保证抽样、样品制备、数据处理及数据分析所需要的辅助设备的完备。
2.3 支持性服务的设施保障:要想设备及基础设施运行持续稳定,实验室应提供长期的供气、供水、维修、运输、通讯、校准及培训等服务。这种支持性服务应该长期不间断持续提供才能保证检测活动的准确稳定进行。
图2
3. 工作环境的保证
工作环境一般包括物理的、社会的、心理等因素。对人员能力的保证实验室不但要制定能激发人员工作潜能制度,还要对人员安全负责,保证人员的心理健康。而对于物理方面的环境保证则需要对照明、温度、湿度、洁净度、无菌、无污染等工作中所需的工作环境加以确认,并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环境加以监控管理。
图3
总之
资源配置是实验室检测活动的基本条件,也是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实验室管理层不但要保证资源配置的完善、还要对其持续运行的后期工作做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