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安捷伦LC—QQQ培训总结

  • zhangyongmei
    2023/11/14
  • 私聊

液质联用(LCMS)

  • 经历了一周的系统培训,我主要从仪器基本原理、组成、方法的建立、数据处理、以及日常维护方面给大家进行了总结。

    一、仪器的基本组成及开关机步骤

    仪器的主要构成部分:电源、气体、液相、质谱、电脑。

    一般的开机顺序:电源—气体—液相/质谱—电脑。

    每台仪器有相应的开关机步骤,大家根据自己的仪器来进行开关机,我们使用的仪器为agilent 6470B,碰撞气为高纯氮气,鞘气为氮气发生气产生的氮气,这里我主要提醒大家注意如下几点。

    1、在更换高纯氮气的时候,在不接分压表的时候将气瓶内前端的气体打开排气,目的是保护我们的碰撞池,因为气瓶前面端的气体可能不纯,直接进入质谱容易污染碰撞池。

    2、我们使用的气体最好都经过捕集阱去掉气体里面多余的氧、水、烃类等物质。捕集阱记得定期检查,失效记得及时更换。

    3、我们的仪器碰撞气的压力为0.15~0.2Mpa,不同厂家的仪器有可能有一定的区别,大家根据自己仪器去调到相应的值即可,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我们在调分压表的时候,如果不小心调超过我们需要的最大值,不能直接反方向调小到相应的压力区间,因为管路里面有一定的余气,会使分压表上的数据不准,我们应关掉气体总阀,将管路里面的余气排除后重新接上去调到我们需要的压力。

    二、我们在新建方法的时候主要包括哪些参数?

    共性参数、后台参数、个性参数。

    1、共性参数:三气两电

    鞘气(sheaths gas):加热液滴,使物质更容易行成分子状态。

    一般推荐温度大于等于350℃,流速11mL/min。

    若遇到热稳定性低的化合物,降低到300℃/325℃。

    干燥气(drying gas):过滤掉一部分中性离子,除杂,减少干扰。

    一般推荐温度大于等于300℃,流速6-7mL/min。

    雾化气:行成稳定的喷雾,主要跟流动相的流速有关。

    0.3mL/min: 30-40psi

    0.4mL/min:40-50psi

    毛细管电压:高电场电压,使物质带电。

    喷嘴电压:若灵敏度满足要求时,可不需要,电压增大,会增大极限。

    正离子模式推荐值:0-500V

    负离子模式推荐值:1000-2000V

    2、后台参数:调谐文件

    调谐文件确保仪器处于正常状态,如仪器检测器的质量轴偏差,以及响应变低,我们可以通过检验调谐文件来观察仪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2.1 如仪器检验调谐不通过,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1)观察离子源喷雾是否正常,如喷雾断断续续或没有,证明离子源喷针堵了,需要更换新的喷针;观察喷针的位置是否处于同心圆正中央,或喷针的长短是否合适。观察离子源是否脏了,若脏了用50%的异丙醇水进行擦拭。

    (2)检查调谐液是否过期,更换新的调谐液。

    (3)初始化仪器状态,将仪器重新进行调谐。调谐时勾上start from factory defaults。

    按以上步骤下来基本能解决90%的问题,若调谐还是不通过,则需联系工程师协助解决。

    2.2 调谐报告我们需要看那些参数?

    (1)看质谱图,是否为单位分辨率。

    (2)看背景是否脏,脏了需维护仪器。

    (3)看相应是否降低,与之前的相应做对比,若下降太多,仪器状态异常,需维护。

    (4)看EMV是否小于2600,若大于需更换。

    3、个性参数:fragment、CE等。

    物质进入四级杆需要物质带电,所以我们首先要让物质带上电荷,由于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等不同,物质在通过毛细管进入离子传输系统时,若给的能量过高,会造成物质源内裂解,导致物质的带电离子减少,灵敏度降低;若给的能量不够,也会导致物质不能带上电荷,灵敏度下降。

    所以,我们首先要让物质有足够多的带电离子, 这里我们就需要优化fragment,安捷伦这边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可供大家参考,物质的fragment在物质母离子的三分之一左右。

    其次,找到该物质的子离子,优化子离子相应最高时的碰撞能。

    总结下来,我们在优化物质参数的步骤如下:

    (1)在scan扫描模式下找到物质的母离子。

    (2)在SIM扫描模式下优化该物质母离子的最佳fragment。

    (3)在product ion(子离子扫描模式)下找到物质相应最高的2-3个子离子,该步只能优化一个物质在四个不同碰撞能情况下的子离子信息。

    (4)在MRM扫描模式下优化子离子的最佳CE(碰撞能)。

    3.1 如何确定物质用正离子/负离子模式,一般遵循什么样的规律?需要注意些什么?

    碱性物质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带上正电,用正离子采集模式,常见碱性基团有: NH2、 N 、NH 、CO、 COOR 。

    正离子模式一般使用酸性流动相,推荐加入0.1%甲酸/乙酸。

    酸性物质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带上负电,用负离子采集模式,常见碱性基团有: OH、 COOH 。

    负离子模式一般使用碱性/中性流动相,推荐加入0.01%氨水、甲酸铵、乙酸铵、碳酸氢铵、氟化铵、纯水等。

    注意:

    (1)0.01%氨水的pH在10左右,需要注意柱子的耐碱程度,一般柱子的pH2-8。

    (2)在使用纯水的时候 ,注意水的酸碱性,像屈臣氏、哇哈哈的水偏酸性。

    在做强酸、强碱、强极性物质的时候则不遵循上面的规则,考虑到物质在柱子上的保留,强酸—酸性流动相;强碱—碱性/中性流动相,我们在做物质的时候根据物质的实际情况做调整哦!

    3.2 我们在做物质,需要追求极限灵敏度的时候,有哪些方式?

    (1)增加喷嘴电压;

    正离子模式(0~500V),负离子模式(1000~2000V),一般情况下正离子模式的响应高于负离子模式,所以负离子模式的喷嘴电压更大,但如果喷嘴电压过大,也会增大仪器的基线噪音。




    (2)增加EMV(0~200);

    平时如果响应满足要求,不用增大检测器电压,会减少检测器的使用寿命,该值在设置质谱方法MRM扫描模式后面即可设置。

    (3)改变分辨率;

    质谱有三种分辨率扫描方式

    unit(0.7amu):单位分辨率,范围1Da。

    widst(1.25amu):中分辨率,范围2Da。

    widest(2.5amu):低分辨率,范围3Da。

    这里主要是降低物质的分辨率来提高我们的灵敏度,主要针对物质周围没有其他物质感染的时候可以用该方式来增大我们的灵敏度。




    三、我们在实际做物质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基质效应,如何去降低基质效应呢?




    1、优化前处理方法,比如说液液萃取改为固液萃取等。

    2、优化液相方法(优化流动相梯度、换柱子等),保证我们的目标物质跟基值里面的干扰物质分开。

    3、减少进样量和稀释,该情况需注意我们的目标物质的灵敏度要满足相应的要求。

    4、加内标。




    注意:

    在有基质效应的时候我们一般配制基质曲线。




    如何去判断一个物质是否存在基质效应?

    基质标/溶剂标的回收率不低于70%。




    四、在做样的过程中,我们如何去判断假阳性跟假阴性样品?

    1、假阳性样品判断

    1.1 两对MRM离子对

    1.2 保留时间相对误差±2.5%以内

    1.3 离子丰度比在最大允许误差范围内

    注意:

    我们在用离子丰度比判断的时候,需要用接近我们样品浓度的标样更新我们的方法,得到新的离子丰度比,得到的结果更准确可靠。

    我们在判断样品的假阳性经常通过上面的方式来判断,但存在上面条件都满足,由于我们只有两对离子来比较,由于基质的干扰,将峰形一样的样品判断为我们的阳性样品,也有可能将峰形不一致的样品,判断为我们的阴性样品,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借助二级质谱来提高样品检测的准确性,来判断我们的假阳性假阴性样品。
  • 该帖子已被版主-hujiangtao加5积分,加2经验;加分理由:鼓励发帖
    +关注 私聊
  • hujiangtao

    第1楼2023/11/14

    应助达人

    总结的很全面到位

0
    +关注 私聊
  • Ins_b4498567

    第2楼2023/11/22

    老师,请问例如谱图上显示Ratio=60.6(74.0%),离子丰度比我们是看括号前面的还是括号后面的

1
    +关注 私聊
  • Insm_a0ffd6ee

    第3楼2023/12/15

    培训意义大吗,自己报名费用是多少?

0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