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数据为什么要进行修约?

仪器检定/校准/计量

  • 数据为什么要进行修约?


    原创 化验员之家 化验员之家

    在进行小数修约时,我们要明白一个为什么要修约,数据修约的过程就是,我们通过舍去原来数据末尾若干位后,得到的数值最接近原数值经过修约后的数值,就被称为原数值的修约值


    要想进行修约,还得知道什么是修约间隔,所谓的修约间隔就是,修约值的最小单位值。举例说明:修约间隔为1,那么修约值就是1的整数倍,也就是将被修约的数据修约到个位数。

    修约间隔为10,那么修约值就是10的整数倍,也就是将被修约的数据修约到十位数,修约间隔为100,同理将被修约的数据修约到百位数。

    进行数据修约时,需要注意一点就是,不允许连续修约。一旦确定修约间隔,就只能一次一次修约,得到修约结果。举例说明:将67.46进行修约,修约间隔为1

    首先说错误的修约方法:67.46修约到67.5,然后在修约到68(连续两次进行修约)。正确的修约方法是:67.46直接修约到67。只要修约位数确认,一部到位即可。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进行数据修约时,实际上会比指定的修约位数多一位(或多几位),然后将结果报告上级部门对结果进行判定是否合格。
    +关注 私聊
  • ztyzb

    第1楼2024/04/24

    应助达人

    谢谢刘老师分享。

0
    +关注 私聊
  • 路云

    第2楼2024/04/24

    应助达人

    全文都没有看到为什么要进行修约。而是谈了一大堆如何修约
    “经过修约后的数值,就被称为原数值的修约值。”这是完全错误的概念。应该是:经修约后的数值,是有意义的最佳估计值。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进行数据修约时,实际上会比指定的修约位数多一位(或多几位),然后将结果报告上级部门对结果进行判定是否合格。
    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不可取的,只有中间结果才允许多保留一到两位。最终结果应修约至哪一位,是由“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末位来决定的。即:最终测量结果,应修约至与不确定度的末位对齐。试想,不确定度的首位,就已经是欠准数据了,后面保留再多的位数,都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欠准数字。除了误导,怎么能帮助上级部门对测量结果进行符合性判定呢。

0
    +关注 私聊
  • 刘彦刚

    第3楼2024/04/25

    应助达人

    是的,文章是有些文不对题。实际上,为什么要进行修约,仅开往篇的在进行小数修约时,我们要明白一个为什么要修约,数据修约的过程就是,我们通过舍去原来数据末尾若干位后,得到的数值最接近原数值经过修约后的数值,就被称为原数值的修约值”的一小段就回答了,接下来的都是如何修约

    路云(luyunnc) 发表: 全文都没有看到为什么要进行修约。而是谈了一大堆如何修约
    “经过修约后的数值,就被称为原数值的修约值。”这是完全错误的概念。应该是:经修约后的数值,是有意义的最佳估计值。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进行数据修约时,实际上会比指定的修约位数多一位(或多几位),然后将结果报告上级部门对结果进行判定是否合格。
    这种方法实际上是不可取的,只有中间结果才允许多保留一到两位。最终结果应修约至哪一位,是由“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的末位来决定的。即:最终测量结果,应修约至与不确定度的末位对齐。试想,不确定度的首位,就已经是欠准数据了,后面保留再多的位数,都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欠准数字。除了误导,怎么能帮助上级部门对测量结果进行符合性判定呢。

0
    +关注 私聊
  • 路云

    第4楼2024/04/26

    应助达人

    这也不是回答为什么要进行修约。我个人理解,修约的目的,就是删除测量结果中无实际意义的欠准数部分

    刘彦刚(pxsjlslyg) 发表: 是的,文章是有些文不对题。实际上,为什么要进行修约,仅开往篇的在进行小数修约时,我们要明白一个为什么要修约,数据修约的过程就是,我们通过舍去原来数据末尾若干位后,得到的数值最接近原数值经过修约后的数值,就被称为原数值的修约值”的一小段就回答了,接下来的都是如何修约

0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