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及其治疗

  • Ins_c57be39c
    2024/10/10
    小矮马
  • 私聊

液相色谱(LC)

  •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及其治疗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一种特殊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类型常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其具有恶性程度高、患者生存期短、易复发等特点。PCNSL是一种罕见且具有侵袭性的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占结外淋巴瘤的4-6%;其特点是仅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而无全身性受累。肿瘤大多侵犯脑实质,故患者多出现高颅压症状和局灶性神经症状(63.7%[2]。目前对于PCNSL的治疗仍选择以大剂量甲氨蝶为基础的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阿糖胞苷、替莫胺等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或联合全脑放疗。但仍有15~25%的患者对治疗无应答,有25~50%的患者治疗后会复发;并且在治疗期间患者容易出现如精神运动减慢、神经认知障碍、记忆功能障碍、步态共济失调、行为改变和尿失禁等不良反应。治疗方案局限、治疗效果欠佳及药物不良反应大是目前治疗存在的难点。

    免疫缺陷是PCNSL目前唯一确定的危险因素,有研究发现PCNSL发病率的上升和下降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流行与控制相关,但近年来PCNSL的发病率在免疫正常的人群中也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老年人群中。既往理论认为肿瘤性B细胞来源于外周,当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或周围屏障发生损伤或感染时,B细胞可以穿过血脑屏障到达CNS。肿瘤性B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及相关基因的突变和扩增可以调节B细胞受体(B-cell receptorBCR)通路或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通路;这两条通路与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通路的激活相关;而NF-κB通路与PCNSL的高增殖活性和低凋亡水平相关。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PCNSL尚存在很多问题待解决,如:(1)基于DLBCL细胞起源的分型方法,对于PCNSL分类和治疗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不佳;(2)在目前的治疗方案下,有45%的患者会进展为复发/难治性淋巴瘤。这些问题的产生可能与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及肿瘤微环境相关。为进一步了解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及肿瘤细胞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需要利用更加准确的测量和分析工具。与传统的bulkRNA-seq研究细胞平均表达水平或优势细胞表达水平不同,单细胞测序技术以单个细胞为单位,探究细胞的转录情况,通过一些先进算法的加入,可以用于分析细胞内群体异质性、定义细胞类型、细胞状态和细胞的动态转变等。Xiaofei Ye等人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在DLBCL中发现肿瘤内和肿瘤间细胞存在高度异质性,并且恶性肿瘤细胞与T细胞之间通过CD70-CD27发生相互作用。Michael Heming等人在PCNSL中发现恶性B细胞存在瘤内异质性,以及肿瘤微环境中的T细胞处于耗竭状态。尽管目前的研究一定程度上揭示了PCNSL的瘤内异质性,但前期scRNA-seq研究样本量太少,针对瘤内异质性及肿瘤微环境细胞与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尚需进一步探索

附件: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