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

仪器信息网微流控专题为您整合微流控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微流控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微流控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微流控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微流控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微流控相关的资讯

  • 微流控技术大有可为——第三届微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成功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金秋九月,两年一度的行业盛会,第十九届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简称:BCEIA 2021)于2021年9月27-29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召开。作为BCEIA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28日,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和清华大学化学系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微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召开,旨在为从事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科研人员等提供多学科交叉学术交流平台,展示微流控细胞分析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会议当天参会人员逾百人,现场座无虚席。 开幕式现场清华大学化学系林金明教授致辞会议首日,共有10余位专家分别作精彩主题报告:报告人:东北大学 王建华教授 报告题目:《等离子体质谱(单)细胞分析研究》王建华教授介绍了基于等离子体质谱(ICP-MS)的单细胞分析研究。基于流式进样,用时间分辩ICP-MS分析单细胞中微量铬,发现细胞铬浓度与培养液中Cr(III)或Cr(VI)密切关联。三维微交叉液滴发生与ICP-MS联用,使多细胞事件概率小于0.005%,发现MCF-7细胞摄取金纳米粒子时存在明显异质性。利用平面和三维螺旋通道-惯性流辅助单细胞操控,实现高通量单细胞进样,结合ICP-MS分析单细胞对金属纳米粒子的摄取及分布。结合核酸适配体修饰的金纳米粒子与肿瘤细胞表达的biomarker蛋白的相互作用,可检测单个循环肿瘤细胞。报告人:复旦大学 刘宝红教授报告题目:《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检测》刘宝红教授介绍了一系列单细胞单分子成像技术。在生物体内,细胞生活在复杂的微环境中,细胞通过感知周围微环境的变化而调节自身行为和功能,从而影响细胞的形态、基因表达、蛋白质水平和定位,因此,需要发展微纳尺度的微环境模拟和测量方法。在这些变化过程中,蛋白质及其微环境中分泌的特异性生物分子的差异表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该课题组发展了一系列单细胞单分子成像技术,实现了对细胞内外代谢小分子、miRNA、蛋白质等的成像与监测;研究了在微纳限域条件下细胞及其关键生物分子的高灵敏度测量。报告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研究院 张鹏研究员(代厦门大学 杨朝勇教授) 报告题目:《单细胞精准捕获与测序》张鹏教授介绍了该课题组在开发高通量单细胞捕获和分析研究的进展。张鹏教授介绍了利用分子凝胶,实现适体文库三维结构精确调控;利用焓变驱动筛选,提高适体环境适应性。应用机器辅助学习,提高筛选效率。提出协同捕获策略,构筑系列仿生多价和刺激影响界面,实现临床外周血样品CTC高效捕获,开发了无创肿瘤筛查试剂盒。报告人:西安交通大学 赵永席教授报告题目:《单细胞核酸扩增分析》赵永席教授介绍了该课题组在单细胞核酸扩增分析工作进展。核酸是携带遗传信息的重要物质,参与细胞生长、发育、增殖等基本过程。系统分析胞内的核酸序列、碱基修饰以及空间邻近关系等多层次特征,是理解细胞状态、探索生命过程的基础。此次报告将围绕细胞内核酸种类多、同源序列差异小、碱基修饰结构相似、空间邻近距离小所导致的分析检测难题,发展DNA编码扩增分析方法,实现核酸的精准识别与高灵敏定量分析,在单细胞水平解析生命过程与疾病进程中的核酸信息。报告人: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陆瑶研究员报告题目:《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分泌分析技术研究》陆瑶研究员介绍了该课题组在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分泌分析技术研究工作进展。在单细胞水平对这一小部分细胞分泌的生物分子信号实现高灵敏的检测,不仅有助于更清晰认识这些细胞的状态、个体之间的差异/联系等群体细胞研究方法无法分辨的信息,也将有助于发现细胞分泌的异常及其与疾病、药物反应的关系。该课题组利用条形码微流控芯片围绕单细胞分泌谱多组学分析、单细胞分泌谱动态分析、单细胞仿生微环境构建及单细胞操控等方面开展研究,加深了对细胞分泌、通讯异质性规律的认识,并有望为稀有细胞分析等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报告人:华中科技大学 刘笔锋教授报告题目:《微流控芯片高通量单细胞分析新方法》刘笔锋教授介绍了该课题组在微流控芯片高通量单细胞分析新方法开发工作进展。单细胞分析是当前分析化学研究的热点,对于揭示细胞异质性及其机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在肿瘤、神经科学、发育生物学和精准医学等领域具有重大应用。刘笔锋重点介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单细胞分析新技术,聚焦如何实现高通量单细胞分析,包括单细胞水平的化学灌流刺激、药物评价和微生物筛选与分选等及其在生物医学与环境中的应用。报告人:深圳大学 张学记教授报告题目:《微流控芯片细胞多维度分析》张学记教授介绍3D打印技术快速制备可拆卸的微流控装置用于重构肿瘤微环境,该方法极大的便利了以无标记的方式对细胞进行分析和测定。报告人:清华大学 何彦教授 报告题目:《单个纳米颗粒细胞摄取的动态过程分析》何彦教授采用单颗粒暗场成像技术,系统地分析了等离子激元金纳米棒 (AuNR) 在不同条件下的内吞动力学,为细胞摄取纳米颗粒提供了完整的物理图像,为纳米毒性和精准纳米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报告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孙佳姝研究员报告题目:《基于微纳传感技术的肿瘤液体活检》孙佳姝研究员介绍了细胞外囊泡作为生物标志物在疾病诊断方面的应用。孙佳姝课题组开发了快速、灵敏、低成本微流控热泳适体传感器与机器学习算法相结合,提高了对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精准检测,该方法为无创活检提供了新思路。报告人:武汉大学 赵兴中教授 报告题目:《从循环肿瘤细胞到有核红细胞》外周血中的稀有细胞对作为精准医疗的前提和基础的精准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赵兴忠教授就循环肿瘤细胞和核红细胞这两种外周血稀有细胞的研究进展做了报告。报告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朱永刚教授 报告题目:《细胞代谢物的微流控检测》朱永刚教授介绍了用于检测细胞代谢物(如葡萄糖和乳酸)的微流控装置,并且介绍了基于液滴技术的单细胞蛋白质分析的发展现状。报告人:北京工商大学 林玲教授 报告题目:《3D微流控肿瘤微环境用于细胞代谢产物的研究》林玲教授介绍了基于微流控技术构建的3D细胞共培养模型以及3D肿瘤微环境模型,并介绍了这些模型在药物诱导以及代谢检测等方面的应用。报告人:岛津(中国)公司 韩美英博士 报告题目:《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仪器的研制与应用》韩美英博士详尽介绍了岛津公司和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研发的CELLENT CM-MS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仪的功能、特点。CM-MS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生物的真实状态,可为细胞代谢研究、药物代谢研究、疾病机理研究等领域提供强大有效的实验工具。随后,来自海南大学的周诗正分享了题目为《基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图像激活微流控微藻细胞检测系统》的口头报告。至此,第三届微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第一天日程圆满落幕,会议受到了众多学者嘉宾以及参会人员的一致热烈反响。期待明日精彩报告继续!会议现场座无虚席参会者踊跃提问本文涵盖了9月28日当天第三届微流控细胞分析学术报告会报告的部分精彩内容,而为期两天的报告会还将继续在会场二楼的E203会议室内进行,欢迎持续关注。
  • 微流控技术“颠覆”在哪里?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微流控技术 /span /strong /p p   作为 strong 芯片实验室(Lab on chip) /strong 的典型代表技术, strong 微流控技术 /strong 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涵盖分离分析、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医学诊断的交叉学科。 /p p   微流控技术是指对极微量流体(10-9~10-18L)精确控制的一种技术手段。微流控芯片则是将生物和化学基本功能单元集成的一个小型芯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24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e0578c06-f27f-43a5-872c-3445e8bd4977.jpg" title=" 0.jpg" alt=" 0.jpg" width=" 400" height=" 248" border=" 0" vspace=" 0" / /p p   作为一种新兴的科学技术,微流控研究已经涉及化学、生物学、工程学和物理学等诸多领域,学科交叉性强,在时间、空间和分析对象的精密操控上进行突破,能够解决生命分析的许多关键问题。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微流控技术优势 /span /strong /p p   生命分析技术不断发展,在新的时代背景,又面临新挑战和发展机遇:要求在特别小的空间,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外界条件进行物质定性、定量、结构分析、形貌分析等工作。 /p p   而微流控技术的出现为生命分析面临的三大特殊挑战提供了有力的操控工具。微流控技术具有如下特点: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集成小型化与自动化 /span /p p   通过流道的尺寸和曲度、微阀门、腔体设计的搭配组合实现检测的集成小型化和自动化。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高通量分析 /span /p p   芯片设计多流道、多个反应单元的相互隔离,使各个反应互不干扰。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检测试剂消耗少,样本量需求少 /span /p p   微流控芯片反应单元腔体特别小,试剂使用量远远低于常规操作。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污染少 /span /p p   芯片集成功能避免了人工操作的污染。 /p p   微流控技术将持续推动生命分析化学的发展。我国微流控技术持续高速发展,从web of science收录的期刊论文数量来看,3年前来自中国学者的学术论文占比不到10%,现在已经上升到24%,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微流控技术强国。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微流控技术实际应用 /span /strong /p p   从市场应用来看,目前还只是集中在生物、医药等领域,其他更多还处于科研探索阶段。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体外诊断(IVD) /span /p p   从目前的应用来看,体外诊断是微流控技术的最大应用场景。而体外诊断中,微流控技术的重点应用在于化学发光(免疫诊断)和分子诊断中。 /p p   作为IVD的细分,POCT是现场即时采样分析、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的一类新检测方法。POCT近年发展趋势良好,市值稳健增长,2018年POCT全球市值近250亿美金。 /p p   雅培i-STAT血气分析仪临床血液分析系统 ,是微流控技术商业化的 POCT经典之作。 /p p   Bio-Rad、Stilla Technologies等公司生产的微滴式数字PCR用到微流控技术。 /p p   罗氏分子诊断产品——罗氏cobas Liat也是用到了非传统的微流控芯片结构。 /p p   & #8230 & #8230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生命研究 /span /p p   器官芯片。微流控器官芯片是只有手机记忆卡大小的人体器官微缩模型,可以使研究人员用前所未有的方式检验生物机制和行为、检验过程、控制过程,能够为医学研究和药物制造带来彻底变革。 /p p   DNA分析和测序。Illumina、赛默飞等公司基因测序仪也使用了微流控技术来流动细胞。 /p p   当然除了以上应用领域,微流控技术在日用方面也崭露头角。美妆大亨香奈儿公司在2017年推出一款基于微液滴技术的山茶花保乳霜,据了解,这些乳霜液滴在皮肤上立即爆裂,保湿效果卓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5c38550e-1452-496e-8c5e-448156caf8d8.jpg" title=" 香奈儿.jpg" alt=" 香奈儿.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香奈儿山茶花保湿乳霜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微流控生命分析前沿 /span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成分分析 /span /p p   基因测序是核酸分析的根本手段。毛细管电泳技术是经典测序法——Sanger测序的主要原理,微流控技术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能够实现利用芯片的大规模高通量测序。 /p p   蛋白质结构解析是结构生物学的基础,如何得到所需蛋白的单质结晶是确定整个蛋白质结构的一个主要瓶颈。微流控芯片上管道和流路精确可控、高度集成,从而为蛋白质结晶过程中的条件优化提供了一种新型平台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组学分析 /span /p p   人类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涉及到基因组、转录组、表观组、蛋白组及代谢组等多个不同层次的病理过程。微流控技术在基因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学研究中也是一大热门,这里不展开叙述。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单细胞分析 /span /p p   一方面微流控毛细管电泳芯片通道直径通常为10-100μm,与单个生物细胞在尺寸上具有相容性;另一方面微流控毛细管电泳芯片具有网格式二维或者三维通道,非常容易操纵单细胞尺寸的目标物。所以,通过微流控芯片进行单细胞分析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最近比较热门的微流控单细胞质谱分析,通过微流控结构构建,结合流体、重力、表面功能化,等基本方法,实现对单细胞的空间阵列化、定位和识别。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微流控周边学科/产业发展 /span /strong /p p   微流控技术作为一门交叉性学科,其技术进步将带动多学科的共同发展: /p p   物理学科:研究内容包括微纳尺度结构-流体相互作用;软物质物理;石油开采;晶体物理模拟;流体力学。 /p p   工程学:研究内容包括微纳加工、3D打印、4D材料、折叠技术、人工智能、智能控制。 /p p   仪器:微型化、核心芯片、功能集成化、新功能 /p p   材料:功能材料制备和表征、芯片材料 /p p   分子生物学、细胞学以及化学的技术和进步。 /p p   微流控学科出现多学科综合和多学科融合的特点,对该领域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跨学科的合作、沟通将成为其发展的关键。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微纳流控发展及展望 /span /strong /p p   微流控技术,称它是“颠覆性技术”丝毫不过。 /p p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出现极大促进了微型化操作和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尽管微流控技术只经历了短短30年的发展,其已经从最初单纯的毛细管电泳的微型化技术,演变成为一种涵盖了从基础生物技术到生物医学诊断等各个领域的富有活力的工具性方法平台。 /p p   从目前的发展水平看,微流控分析芯片已突破其发展初期在加工技术及基本流控技术上的主要难关,正在进入一个开展更深入的基础研究,广泛扩大应用领域,及深度产业化的转折时期。 /p p   微流控技术发展前景巨大,与其他的代表性技术会在更为广泛的研究领域中交叉渗透,快速发展,而且也会更加直接地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平常使用的器件当中,在未来,很大可能会影响甚至改变现有生物、化学检测方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a0c12ae5-2fb7-41b5-9aa7-0d3926c9ebec.jpg" title=" 企业微信截图_20190529135724.png" alt=" 企业微信截图_20190529135724.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none " 扫码关注3i生仪社,解锁更多生命科学资讯 /span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none "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07px height: 20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97de5d29-7e7b-4074-bb4e-8fc682dedbb7.jpg" title=" qrcode_for_gh_91d290758d40_344.jpg" alt=" qrcode_for_gh_91d290758d40_344.jpg" width=" 207" height=" 207" / /p p strong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none " /span /strong br/ /p
  • 微流控技术的产业化之路
    12月5日,由昌平区人民政府、中关村发展集团主办的生物医疗大健康2017年度峰会暨发展论坛在昌平区生命科学园内隆重召开,博晖创新董事长卢信群先生作为园区企业代表受邀参加,并做了题为《创新技术的产业化之路》的论坛演讲。(博晖创新董事长卢信群先生 发表论坛演讲)【博晖创新微流控技术的十年产业化之路】博晖创新早在2007就开始了针对微流控技术的研发,目标是利用微流控技术在芯片上实现复杂生物检测的自动化,并把核酸检测作为主要的应用方向。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博晖创新攻克了一项又一项技术难关,终于实现了微流控技术的产业化。在2016年公布的国家十三五创新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微流控芯片、开发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充分说明了博晖十年前确定的技术方向是极具前瞻性的战略选择。博晖的全自动核酸检测产品上市以后,立刻在行业内引起震动,行业专家纷纷来到博晖进行考察,对博晖的技术实力和产品性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短短一年中,博晖全自动核酸检测产品进入了全国200家医院的实验室,并且受到了客户的广泛好评。(博晖创新 微流控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博晖创新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全自动核酸分析仪将推动分子诊断行业的快速发展】博晖创新的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利用先进的微流控技术,颠覆了传统的核酸检测过程:仅需要一台芯片控制仪,就实现了从核酸提取、PCR扩增、反向杂交到结果判读的全过程自动化。整个实验在密封的芯片内进行,不仅避免了DNA污染,也消除了手工操作带来的误差,对实验室和操作人员的要求大大降低。博晖创新自动化核酸检测产品的问世,不仅大大提高实验室检测的质量和效率,带动检测数量不断增长,而且使分子诊断技术能够在欠发达地区或基层医院得到普及应用,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展望未来,博晖将一如既往地坚持科技创新之路,大力进行技术转化,通过产业化把创新性技术转化为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为人类健康事业做自己的贡献!

微流控相关的方案

微流控相关的论坛

  • 微流控控制器说明

    [b][url=http://www.f-lab.cn/microarray-manufacturing/flowtest-oem.html]微流控控制器[/url][/b]是[b]控制微流体器件[/b]如微型泵,微型阀的功能强大的[b]流控控制器[/b],[b]微流控控制器[/b]简化了实验室科研的复杂设计。微流控控制器OEM版本操作简单,更加有效,更适合微流体和微流控产业化使用,可以广泛用于医疗设备,生物处理系统,实验室仪器,化学仪器和科学设备和许多其它使用流体控制装置(泵,阀等)的领域,方便用户集成和制造工具。[img=微流控控制器]http://www.f-lab.cn/Upload/flowtest_.jpg[/img][b][/b]微流控控制器:[url]http://www.f-lab.cn/microarray-manufacturing/flowtest-oem.html[/url][b]微流控控制器[/b]FlowTest™ OEM版本结合:[list][*]现代化和高品质的控制板,不仅是设计和流体控制子系统开发的关键工具,也是在工业化和制造阶段新直接整合成新的先进仪器的关键工具。[/list][list][*]开发和集成成套套件是一个灵活的,有效的和用户友好的软件套件,用于快速开发,高效编程和易于集成。这些软件大大简化了新先进仪器的流体功能。也降低了集成的成本和时间,同时在工业化工作期间促进在仪器内的操作控制器。[/list]

  • 何谓微流控芯片技术

    微流控芯片技术(Microfluidics)是把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 自动完成分析全过程。由于它在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的巨大潜力,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生物、化学、医学、流体、电子、材料、机械等学科交叉的崭新研究领域。报告介绍微流控芯片技术领域国际最新发展,结合报告人多年微流控芯片研发成果,介绍一套完整而独特的芯片制造工艺技术,以及多种不同应用的微芯片。

  • 在微流控系统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流量控制装置

    在微流控系统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流量控制装置

    [size=13px][b][color=#339999]摘要:针对微流控技术中的压力和流量控制,本文介绍了目前常用的两类装置:注射泵和压力泵,重点介绍了这两种装置的性能特点,并对这两种压力控制装置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对比。分析结论是压力泵将逐渐替代注射泵的应用,特别是压力泵在结合各种传感器和切换阀等配件后,在实现超高的响应性、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等前提下,更能涵盖几乎所有的微流体应用,并拓展进入相关新兴领域。[/color][/b][/size][align=center][b][color=#339999]~~~~~~~~~~~~~~~~~~~~~[/color][/b][/align][b][size=18px][color=#339999]1. 引言[/color][/size][/b][size=13px] 微流控([/size][size=13px]Microfluidics[/size][size=13px])是一种精确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体的技术,又称其为芯片实验室([/size][size=13px]Lab on a Chip[/size][size=13px])或微流控芯片技术。通过微流控技术可以把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芯片上并自动完成分析的全过程。[/size][size=13px][size=13px] [/size]一个典型的微流控系统主要由流量控制装置和微流控芯片两部分组成,其中流量控制装置由多个部件组成,包括泵,阀门,传感器、储液管,管线等,用于气体、液体或液体混合物的微流量精密控制,流量一般低于[/size][size=13px]50ml/min[/size][size=13px]。[/size][size=13px][size=13px] [/size]微流体技术中微流量控制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外力把所需要的气体或液体推入微流控芯片内,这些外力可由外部的驱动泵或压力控制装置提供。目前,研究人员主要使用的两种类型微流量控制装置分别是微量注射泵和高精度压力控制器,本文将针对这两种微流量控制装置进行分析比较,为微流控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size][b][size=18px][color=#339999]2. 微量注射泵[/color][/size][/b][size=13px][size=13px] [/size]微量注射泵是以往微量蠕动泵和循环泵的升级替代产品,是微流控领域经常使用的一种流量控制系统。微量注射泵可分为两类:价格便宜但会产生流量振荡的普通注射泵和价格偏贵但可以提供更高流量稳定性的无脉动注射泵。几种典型的微流量注射泵如图[/size][size=13px]1[/size][size=13px]所示。[/size][align=center][b][color=#339999][img=微流控压力泵和注射泵性能的详细分析和比较,690,13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6/202306250932237145_4550_3221506_3.jpg!w690x138.jpg[/img][/color][/b][/align][align=center][b][color=#339999][size=13px]图[/size][size=13px]1 [/size][size=13px]几种典型的微流量注射泵[/size][/color][/b][/align][size=13px][size=13px] [/size]微量注射泵的主要优势是易于使用。无脉冲注射泵的主要弱点是时间响应性太慢,微流控芯片内的流量变化需要几秒到几个小时后才能达到稳定的流速,这种慢响应的弊端也是微量注射泵在数个应用领域如微液滴的制备内应用的主要限制因素。但随着采用能达到微米或纳米步长的步进电机技术,以及增加注射泵微机械部件接触的精密度,注射泵机械部件的生产质量,实验装置的流阻,实验用导管和芯片的弹性与高流阻特性等,可解决上述问题。注射泵的优缺点如下:[/size][size=13px][size=13px] [/size]优点:[/size][size=13px][size=13px] [/size]([/size][size=13px]1[/size][size=13px])可以快速实现微流控实验装置的搭建。[/size][size=13px][size=13px] [/size]([/size][size=13px]2[/size][size=13px])新型无脉冲的注射泵可产生低于[/size][size=13px]1%[/size][size=13px]的流动稳定性。[/size][size=13px][size=13px] [/size]([/size][size=13px]3[/size][size=13px])注射液体量对于长时间的实验来讲是可知的。[/size][size=13px][size=13px] [/size]([/size][size=13px]4[/size][size=13px])微量注射泵产生的最大压力可达几百个[/size][size=13px]bar[/size][size=13px]左右。[/size][size=13px][size=13px] [/size]([/size][size=13px]5[/size][size=13px])器件内的平均流量不会因器件流阻的实际变化而发生变化(注射泵因高压而发生停止运动除外)。[/size][size=13px][size=13px] [/size]缺点:[/size][size=13px][size=13px] [/size]([/size][size=13px]1[/size][size=13px])流量的响应时间在几秒到几小时内变化,这依赖于流体的阻力。响应时间的快慢可通过使用特定的微流体导管来进行调节。[/size][size=13px][size=13px] [/size]([/size][size=13px]2[/size][size=13px])因没有流量计,在暂态过程(几秒到几个小时)中,用户不知道实际的液体流量。[/size][size=13px][size=13px] [/size]([/size][size=13px]3[/size][size=13px])如果器件的流阻增加(如因通道堵塞或灰尘产生),微量注射泵产生的压力会无限制的增加。产生的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便会反过来损坏器件。[/size][size=13px][size=13px] [/size]([/size][size=13px]4[/size][size=13px])微量注射泵无法实现死端通道(类似集成微流控阀)内流体的流量控制。[/size][size=13px][size=13px] [/size]([/size][size=13px]5[/size][size=13px])注射泵驱动的液体体积总量是有限制的,而不是无限的。[/size][size=13px][size=13px] [/size]([/size][size=13px]6[/size][size=13px])如果需要知道流体系统内部的压力,需要配备压力传感器。[/size][size=13px][size=13px] [/size]([/size][size=13px]7[/size][size=13px])即使是使用无脉冲的微量注射泵,也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条件来仔细的选择注射器的大小,以此来避免注射泵的步进电机造成的液体流量的周期性脉动。[/size][size=13px][size=13px] [/size]([/size][size=13px]8[/size][size=13px])流量的脉冲振荡效应可以通过使用一致性较好的微流体导管来进行降低。[/size][size=13px][size=13px] [/size]([/size][size=13px]9[/size][size=13px])环境的温度变化会对引起管路材料收缩并改变管路的内径,而内径的微小变化会导致流速发生四次方的巨大变化。同时温度改变也会引起流体内气泡的体积变化而产生不希望的流体位移,这些最终都会对微流体注射泵性能带来严重影响。[/size][b][size=18px][color=#339999]3. 微量压力泵(压力控制器)[/color][/size][/b][size=13px][size=13px] [/size]微量压力泵是一种控制容器中样品流量的新型装置,即通过在压力下将样品平稳注入微流体芯片。目前多数微流控研究都是通过使用压力控制器来完成的,因为它们可以在微流控芯片中以快速响应时间([/size][size=13px]80ms[/size][size=13px])建立无脉冲流。压力驱动的流动装置无延迟地传播流体中的压力变化,允许快速流动切换。由于没有移动的机械部件,压力驱动流的平稳运行得到进一步增强。[/size][size=13px][size=13px] [/size]目前市场上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精密压力调节器,各有特点。压力调节器类型的选择取决于特定需求和应用,然而,所有压力调节器都需具备一个特点,那就是能够高精度的控制液体的流动。下图是几种典型的国外微流体压力调节器产品。[/size][align=center][b][color=#339999][img=02.几种典型的微流量压力泵,690,14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6/202306250932511670_1765_3221506_3.jpg!w690x141.jpg[/img][/color][/b][/align][align=center][b][color=#339999][size=13px]图[/size][size=13px]2 [/size][size=13px]几种典型的国外微流量压力泵[/size][/color][/b][/align][size=13px][size=13px] [/size]压力和流量是一个对应关系,即通过控制施加在液体上的压力,也可以控制流体的流速,至于采用压力控制模式,还是采用流速控制模式,需要根据具体应用需要进行选择。下面是微流控装置中这两种控制模式的结构示意图。[/size][align=center][b][color=#339999][img=03.微流控装置中的压力和流量两种控制模式,690,28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6/202306250933358798_241_3221506_3.jpg!w690x289.jpg[/img][/color][/b][/align][align=center][b][color=#339999][size=13px]图[/size][size=13px]3 [/size][size=13px]微流控装置中的压力和流量两种控制模式[/size][/color][/b][/align][size=13px][size=13px] [/size]如图[/size][size=13px]3[/size][size=13px]所示,在压力控制模式中,压力控制器通过调节样品储液容器上方的气体压力,将样品流体注入到微流控芯片中。为了解微流控芯片中所注入样品流体的流量,需要在微流控芯片的进口端或出口端增加一个流量传感器。如果此流量传感器作为压力控制器的测量信号,则会形成一个反馈闭环控制回路,可实现样品流体的精密流量控制。[/size][size=13px][size=13px] [/size]由此可见,与高精度注射泵相比,如图[/size][size=13px]4[/size][size=13px]和图[/size][size=13px]5[/size][size=13px]所示,通过将压力控制器与流量传感器相结合,可以实现超精确和快速响应的流量控制。[/size][align=center][b][color=#339999][img=04.注射泵和压力泵的微流控流量控制时间响应效果对比图,350,29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6/202306250933539524_3049_3221506_3.jpg!w400x337.jpg[/img][/color][/b][/align][align=center][b][color=#339999][size=13px]图[/size][size=13px]4 [/size][size=13px]注射泵和压力泵的微流体流量控制时间响应性效果对比图[/size][/color][/b][/align][align=center][b][color=#339999][img=05.注射泵和压力泵的微流控流量控制稳定性效果对比图,690,32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6/202306250934166653_4218_3221506_3.jpg!w690x321.jpg[/img][/color][/b][/align][align=center][b][color=#339999][size=13px]图[/size][size=13px]5 [/size][size=13px]注射泵和压力泵的微流体流量控制稳定性效果对比图[/size][/color][/b][/align][size=13px][size=13px] [/size]压力控制泵的优缺点如下:[/size][size=13px][size=13px] [/size]优点:[/size][size=13px][size=13px] [/size]([/size][size=13px]1[/size][size=13px])压力源允许无脉冲的流量流动。[/size][size=13px][size=13px] [/size]([/size][size=13px]2[/size][size=13px])驱动液体的体积量可达到几升的液体量。[/size][size=13px][size=13px] [/size]([/size][size=13px]3[/size][size=13px])响应时间最快可达到[/size][size=13px]9 ms[/size][size=13px]。[/size][size=13px][size=13px] [/size]([/size][size=13px]4[/size][size=13px])允许死端或者封闭通道内的液体控制。[/size][size=13px][size=13px] [/size]([/size][size=13px]5[/size][size=13px])当使用流量计时,允许同时控制液体的流量和压力。[/size][size=13px][size=13px] [/size]缺点:[/size][size=13px][size=13px] [/size]([/size][size=13px]1[/size][size=13px])最高压力会受到限制,目前常用的压力控制器的最高输出压力仅能达到[/size][size=13px]8bar[/size][size=13px],但采用新型的压力控制器,最高输出压力可达[/size][size=13px]50bar[/size][size=13px]。[/size][size=13px][size=13px] [/size]([/size][size=13px]2[/size][size=13px])当压力不平衡时,尤其是在多个输入口进行流量切换时,压力控制器可能会产生倒流(可使用开关阀门来解决这种倒流现象)。[/size][b][size=18px][color=#339999]4. 总结[/color][/size][/b][size=13px][size=13px] [/size]综上所述,每种微流体控制系统都有各自的缺点和优点。注射泵方便,并且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然而当面临复杂或需要精细控制微流体时,性能会受到限制(响应时间,波动和温度等等),这在微流体实验中经常碰到这种情况。[/size][size=13px][size=13px] [/size]压力泵越来越多地被使用,因为它是为微流体开发的,它完全满足用户的期望(响应性、稳定性、可重复性等等)。压力控制技术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微流体应用([/size][size=13px]97%[/size][size=13px]以上),并开始进入其它相关领域,如生物学和化学。同时,配套压力控制器的可选配件如传感器和切换阀等非常广泛,可以针对实验的需求而加以选择,同时这些选配件的价格下降使得其应用领域更加广泛。[/size][align=center][size=13px]~~~~~~~~~~~~~~~~~[/size][/align]

微流控相关的资料

微流控相关的仪器

  • 微流控综合光学实验平台(微流控系统)一个完整的微流控系统应该包含4个部分:流体驱动子系统、过程监控子系统、微流控芯片和检测分析子系统。为此我们搭建了一套通用性较强的综合实验平台(一站式服务),满足常见的微滴、细胞培养等实验的同时,也非常易于拓展至其它更具挑战力的微流体实验(如单细胞分析等)。另外,此系统支持定制,我们也坚信定制系统才是最适合您实验室需求的实验平台。功能图解流体驱动子系统:微流体驱动模块通常为压力泵或注射泵,但我们更建议使用流量更加稳定且无脉冲的压力泵,压力泵与试剂无接触,还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污染。如果您的实验里需要超过10bar的高压,或者有低于100μL的定量注入需求,我们建议使用注射泵。 过程监控子系统:过程监控子系统为微流体的多种操控服务,比如序列进样、定量注入、循环和恒流,实现工具一般是旋转阀、微阀、流量计和压力计。此模块可以和流体驱动子系统联用,比如流量计的流量反馈,可以调整压力泵的输出压力,以将流量控制在所需区间。微流控芯片:微流控芯片为微流控系统的核心,其余三个模块均是围绕芯片所实现的功能来选配,因此搭建微流控系统的第①步就是确定所需研究的芯片。常见芯片有微滴、培养、混合、EOR、电阻抗等等,我们提供标准微流控芯片的同时,也支持芯片定制。检测分析子系统:检测分析模块旨在获取足量多维信息,并帮助筛选出最有用的信息,除显微镜这种常见设备外,还有微区光谱仪、阻抗测量仪、QCM-D等。值得一提的是,过程监控子系统也能监测到一些有用的信息,有时也可归类到监测分析部分。 应用系统基础流体力学器官培养微纳米颗粒液滴微流控数字PCR免疫荧光反应微颗粒分选表面声波等等规格参数这里提供了部分相关产品的相关参数,如果您有需求,欢迎和我们联系,定制属于您的微流控实验平台。压力泵和流量计参数如下:光谱仪和QCM-D部分参数如下:
    留言咨询
  • 微流控泵 400-860-5168转2831
    微流控泵Cellix公司推出的压力泵,适用于各种需要精确、稳定的流量输送的微流体应用场合。微流体泵连接一个即插即用的流量传感器,用于反馈和自动控制流量。微流控泵产品特点:&bull 快速动态反应时间:≤30ms;&bull 精确的流体控制,可提供纳升级非脉冲稳定流体,平稳流及脉冲流均可提供;&bull 编程控制模式:恒定、斜率、阶梯、正弦等任意搭配;&bull 兼容多种国际通用编程控制软件,如LabVIEW, C++, Python等;&bull 流速范围: 100nL/min - 20uL/min;&bull 搭配Multiflow8可同时精确分配8通道流体注射,每通道独立控制开关;&bull 集成VenaFLuxAssay软件控制,操作方便。Cellix公司还推出循环泵系列,允许微流体连续同一方向的循环实验,不受样品体积限制,相同的流动方向确保剪切应力不变,可长时间连续自动化运行。产品特点: &bull 专业用于细胞培养的循环泵;&bull 具有清洗和灌流两种运行模式;&bull iKima软件可同时独立控制4台Kima泵;&bull 可选择iPod或PC软件控制;&bull 适合各种标准的CO2培养箱,对运行环境温度和湿度无额外要求;微流控泵产品应用:&bull 血栓形成/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剪切流实验;&bull 在配体涂层表面或内皮细胞上进行细胞滚动、粘附和迁移测定,用于研究:炎症、哮喘和过敏、肿瘤学、细菌学;&bull 细胞灌注培养,复杂化学反应,有机合成,生物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流体化学,药物测试和毒理试验等;&bull 类器官芯片实验研究,模拟生理条件,重现体内环境下细胞和组织特性;&bull 纳米脂质体,微液滴和细胞封装,单细胞分选及检测等。** 更多微流控产品选型和应用支持,比如:微流色谱,微型质谱等,详情可咨询上海昊量光电设备有限公司。关于昊量光电:上海昊量光电设备有限公司是光电产品专业代理商,产品包括各类激光器、光电调制器、光学测量设备、光学元件等,涉及应用涵盖了材料加工、光通讯、生物医疗、科学研究、国防、量子光学 、生物显微、物联传感、激光制造等;可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设备安装,培训,硬件开发,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服务。
    留言咨询
  • 微流控附件 400-860-5168转2831
    微流控装置微流控装置在整合样品过程、MINIMIZE样本和试剂体积以及提高分析速度方面具有巨大优势,而质谱检测提供高信息含量、灵敏且可用于定量分析。微流控装置与质谱仪的耦合,使得这两种系统的优势被结合起来,可用于分析稀量而复杂的样品。微型泵是微流控系统的核心。通过必要的组件(如微流体芯片)扩展的性能,以实现完整的系统功能。使用微流体芯片,您可以低风险、快速进入芯片实验室应用领域。此外,缩小了实际的生物和化学实验室,同时具有成本效益和速度。结合微型泵,简单的液体处理、提取或混合直至样品制备,甚至完成分析任务都可以轻松解决。微流体芯片由硼硅酸盐玻璃制成,提供了优异的光学透明度和较低的自发荧光。Flow cell玻璃芯片可以包括不同尺寸的流道。请注意:将Flow cell玻璃芯片连接到微流体系统需要芯片支架和连接套件。另外,我们提供阻抗谱 结合微流控技术用于细胞分析,不需要荧光染料或磁珠来“标记”细胞进行分析。这样,可以省去工作流程中的一个步骤,并为您节省试剂费用,还使细胞处于其天然状态以供分析。阻抗谱是一种通过在嵌入微流体芯片的两个电极上施加电场来测量细胞或颗粒的电阻和电容特性的方法。当每个细胞流过电极时,电场受到干扰。通常使用的低频阻抗测量,无法区分一个细胞和另一个细胞。现在,有了相应的电子设备,可以同时测量几个频率——确定单个细胞的不同参数。通过将所有这些与微流体相结合,我们可以控制细胞通过电极时的位置和方向,对细胞参数进行更精确的测量。使用阻抗谱法,每一个细胞在通过电极时都会进行分析。这就产生了一种真正的“单细胞分析”技术。关于微流控芯片设计,微流控装置到质谱仪的耦合及应用等更多详情请联系昊量光电/欢迎直接联系昊量光电关于昊量光电:上海昊量光电设备有限公司是光电产品专业代理商,产品包括各类激光器、光电调制器、光学测量设备、光学元件等,涉及应用涵盖了材料加工、光通讯、生物医疗、科学研究、国防、量子光学、生物显微、物联传感、激光制造等;可为客户提供完整的设备安装,培训,硬件开发,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服务。您可以通过我们昊量光电的官方网站www.auniontech.com了解更多的产品信息,或直接来电咨询4006-888-532。
    留言咨询

微流控相关的耗材

  • 微流控产品
    无论您的应用涉及生命科学仪器还是耗材部件,我们所拥有的技术、知识和经验,均可为您应用中涉及的微流控设备设计、原型构建和批量生产提供支持。作为全面的微流控耗材供应商,IDEX Health & Science 可在以下方面帮助您解决各种微流控技术挑战:- 微流控耗材- Sample - to- Answer 解决方案- 配套的实验室器具
  • 微流控控制器配件
    微流控控制器配件FlowTest™ OEM版本是控制微流体器件如微型泵,微型阀的功能强大的流控控制器。 微流控控制器配件简化了实验室科研的复杂设计,操作简单,更加有效,更适合微流体和微流控产业化使用,可以广泛用于医疗设备,生物处理系统,实验室仪器,化学仪器和科学设备和许多其它使用流体控制装置(泵,阀等)的领域,方便用户集成和制造工具。微流控控制器配件FlowTest™ OEM版本结合:现代化和高品质的控制板,不仅是设计和流体控制子系统开发的关键工具,也是在工业化和制造阶段新直接整合成新的先进仪器的关键工具。开发和集成成套套件是一个灵活的,有效的和用户友好的软件套件,用于快速开发,高效编程和易于集成。这些软件大大简化了新先进仪器的流体功能。也降低了集成的成本和时间,同时在工业化工作期间促进在仪器内的操作控制器。微流控控制器配件特色在新仪器开发,验证,集成和制造阶段节省时间和金钱加大性能的研发安全原型设计和验证工作加快整合,产业化和推出新仪器 编号 名称 CMS_CB OEM流体控制设备的控制器
  • 长直道微流控片基
    长直道微流控片基(Lab on Chip,straight and long channel)1.玻璃材质微流控片基,Lab on chip微流控芯片,在75.5*25.5mm大小的基片上并行了4道长且直的微通道,具体参数如下:l 微通道深度:50μml 微通道长度:58.5mml 微通道宽度:4x0,5mml 微通道体积:4x1.35μl 订购信息:货号产品名称底片厚度包装4022504长直通道微流控芯片,盖板厚度0.7mm1.4mm1片4022505长直通道微流控芯片,盖板厚度0.145mm0.85mmm1片2.玻璃材质微流控片基,Lab on chip微流控芯片,在75.5*25.5mm大小的基片上并行了4道长且直的微通道,具体参数如下:l 微通道深度:50μml 微通道长度:58.5mml 微通道宽度:4x1.0 mml 微通道体积:4x2.90μl订购信息:货号产品名称底片厚度包装4022506长直道微流控芯片,盖板厚度0.7mm1.4mm1片4022507长直道微流控芯片,盖板厚度0.145mm0.85mmm1片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