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枝晶

仪器信息网锂枝晶专题为您整合锂枝晶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锂枝晶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锂枝晶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锂枝晶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锂枝晶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锂枝晶相关的资讯

  • 成果分享 | 廖洪刚EES:原子通道锂的超致密输运用于无枝晶锂金属电池
    文 章 信 息原子通道中锂的超致密输运用于无枝晶锂金属电池第一作者:周诗远,陈玮鑫,施杰通讯作者:廖洪钢 教授通讯单位:厦门大学研 究 背 景作为商用锂离子电池的替代品,以锂金属作为负极的储能体系被认为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的有效解决方案。尽管锂金属电池(LMBs)有着广阔的前景,但由于锂枝晶生长所带来的严重安全问题仍然阻碍了其实际应用。与电子迁移相比,高活性的锂离子在负极侧的扩散速度较慢,且主要通过表面进行。锂离子在电极/电解质界面的不均匀、不可控聚集会导致明显的枝晶生长。锂离子在负极表面的扩散速度远快于体相扩散,因此,调节锂离子在负极表面的扩散通常被认为是诱导锂金属均匀沉积的主流方法,而其在负极体相中的扩散通常被忽略。文 章 简 介有鉴于此,厦门大学廖洪钢教授(通讯作者)、孙世刚院士团队,联合北京化工大学陈建峰院士团队,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模拟,结合原位TEM等表征手段系统地揭示了超致密锂在原子通道中的沉积/剥离行为。通过在高温下用氨处理的方法预隧穿石墨层(层间距约为~7 &angst ),同时引入孔隙和亲锂位点,构建了用于超致密锂输运的层间和层内原子通道(体扩散锂导体,BDLC)。首先,DFT计算和AIMD模拟研究了超致密锂在原子通道层间和层内的扩散行为。由于BDLC的高亲和性和较低的迁移势垒,与表面扩散相比,通过原子通道的体相扩散可能成为锂输运的一个新的主导路径,具有较高的扩散动力学优势。用原位透射电镜观察了超致密锂在BDLC中的高度可逆、无枝晶的沉积/剥离过程,并通过对散射衬度和电子衍射的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超致密锂的存在形态。当与高于20 mg cm-2的高负载LiFePO4 正极匹配时,面容量最高可以达到3.9 mA h cm-2(1.1倍锂过量),并在370次循环中实现100%的容量保持率(1.3倍锂过量)。本文展示的体相扩散策略将提供一个新视角,为抑制锂枝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图1 传统石墨嵌锂行为与原子通道锂输运的对比本 文 要 点要点一:碳层间/层内锂扩散的DFT计算和AIMD模拟采用AIMD模拟以研究不同锂层的扩散性质。当三层锂嵌入时,层间距需要增加到6.79 &angst ,层间距的增大会降低Li在石墨层间的扩散能垒。对于高密度Li的跨层扩散主要通过BDLC的孔隙进行,这由沿 z 轴的均方位移随时间变化的统计定量证明。计算和模拟结果证明了超致密Li可以在BDLC的原子通道中的实现近似表面的高效扩散和增强的动力学行为,这可能会导致其不同的沉积/剥离行为。图2 Li通过BDLC原子通道扩散的DFT计算和AIMD模拟要点二:构筑具有原子通道的BDLC基于热激发的NH3分子,引入了一种分子凿孔策略基于标准石墨层构建原子通道。与 GC 明确定义的石墨层相比,BDLC呈现出扭曲的层间结构和扩大的层间距,同时不会破坏石墨层的导电结构。BDLC的三个典型层间通道可以概括为(Ⅰ)凸起通道,(Ⅱ)单层石墨烯支撑通道和(Ⅲ)多层石墨烯支撑通道。基于分子凿孔策略,构建了与计算模型一致的原子通道。图3 BDLC和GC的结构表征要点三:原位TEM观测超致密Li的沉积和剥离行为采用了原位 TEM来研究Li在 BDLC 中的沉积/剥离行为,10 个循环过程中的可逆性,以及原位选区电子衍射分析Li在原子通道中的存在形态。BDLC上沉积的锂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并经历连续的结构变化。这与典型的锂晶体不同,由于zuidi表面能规则,锂晶体通常具有择优的晶面取向。在 BDLC 的原位 SAED 研究中观察到倒易杆的出现。样品的形状效应,特别是对于超薄二维晶体,会导致电子衍射偏离布拉格条件(2dsinθ=nλ)。当锂金属出现在BDLC的原子通道中时,会使其足够薄并诱导具有一定宽度范围内的衍射束的强度分布。因此,SAED验证了 BDLC 原子通道中存在一定层数的超薄二维金属锂。进一步通过对质厚衬度的分析估算了锂和碳原子的含量比,相应地估计体相 Li/C原子比至少为 0.67,是传统 C6LiC6 结构(0.167)的4倍。进一步表明 BDLC 原子通道内的超致密锂。相比之下,对于具有标准石墨层的 GC 纳米片,在锂沉积过程中,GC的边缘会逐渐变得粗糙,但很少能观察到 GC 上明显的衬度变化。当剥离开始时,锂会在GC的表面爆炸式的快速增长,以锂枝晶或死锂的形式残留在GC 的表面。GC呈现出多个单独的Libcc(体心立方)衍射点的叠加,这是从不可逆生长的锂枝晶中所获得。图4 锂沉积/剥离过程的原位TEM表征要点四:BDLC的电化学性能研究在酯类电解液中研究了BDLC的电化学性能,BDLC||Li在1 mA cm-2,2 mAh cm-2的CE在150次循环后为98.5%,而GC||Li的CE下降到91%,Cu||Li的CE会在 60个循环左右下降至40.9%。在2,5和8 mA cm-2更高的电流密度下(1 mAh cm-2),BDLC||Li 在100次循环后CE分别保持在 99.6%、98.6和85.9%。在高LFP面积负载、有限Li过量、长循环和高倍率等苛刻条件下,Li@BDLC||LFP展现出了更为优异的全电池性能。非原位TEM研究进一步表明 BDLC的原子通道可以促进在不同倍率下均匀的锂沉积/剥离过程,减少表面上的局部不均匀成核,进而实现无枝晶的全电池循环。图5 BDLC和GC的电化学性能图6 Li@BDLC||LFP和Li@GC||LFP放电后的非原位 TEM研究结 论本文从不同于传统集流体表面改性的角度出发,在石墨内部构建了原子通道以实现超致密锂的体相输运,从而实现无枝晶LMBs。通过DFT计算和AIMD模拟,分析了原子通道中多层致密锂的动态扩散行为。采用原位 TEM进一步可视化了超致密锂通过BDLC原子通道的沉积/剥离过程。当与高负载LFP正极匹配时,它在有限Li 过量下和高倍率条件下显示出了理想的应用潜力。这项工作验证了区别于表面扩散,即通过原子通道进行体相扩散的可能性,为无枝晶LMBs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途径。DOI: 10.1039/D1EE02205A
  • 中国青年学者一作!最新《Nature》:“看见”锂枝晶!
    锂金属固态电池 (Li-SSB) 失效的机制:可视化锂枝晶的萌生和传播!锂离子电池因其模块化、便携和可靠的特性,具有许多潜在用途。同时,它们还具有长寿命、高能量密度(可在需要充电前延长使用时间)和高功率密度(与短充电时间相关)。尽管如此,当今世界仍不断推动提高这些电池的安全性、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在传统的锂离子电池中,液态电解质易燃,会引发不必要的副反应,从而限制电池的使用寿命。学术、工业和政府研究人员正在对使用固体电解质的固态电池进行深入研究,部分原因是声称此类电池比传统电池更安全。具有“双极堆叠”配置和能量密集阳极的固态电池也可能在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方面提供显着改进。锂金属具有许多特性,使其成为固态电池阳极的潜在优良材料。例如,它具有低密度(0.534克/立方厘米)、低电极电位(与标准氢电极相比为–3.040伏;这有利于制造高压电池)和高能量密度(3.86安时/克)。尽管如此,经过40多年的研究,仍然存在阻碍锂金属被用作可充电固态电池阳极材料的主要挑战。一个棘手的问题是锂金属枝晶的形成。在含有液体电解质的传统电池中,这个问题通常归因于电解质中锂离子浓度梯度的形成。这会导致电极界面处的局部电荷不稳定,导致枝晶生长。固体电解质中不会形成浓度梯度,但电池中的固体电解质仍会被枝晶刺穿,从而导致短路,这就是所谓的锂金属固态电池 (Li-SSB) 失效。鉴于此,牛津大学 Peter G. Bruce、T. James Marrow, Charles W. Monroe 合作团队在Diamond Light Source使用了一种称为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先进成像技术(XCT),以前所未有的细节可视化充电过程中的枝晶失效。新的成像研究表明,枝晶裂纹的萌生和传播是独立的过程,由不同的潜在机制驱动。当锂在表面下的孔隙中积累时,枝晶裂纹就开始了。当孔变满时,电池的进一步充电会增加压力,导致破裂。相比之下,传播发生在锂仅部分填充裂缝的情况下,通过楔形开口机制驱动裂缝从后面打开。这种新的理解为克服Li-SSB的技术挑战指明了方向。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Dendrite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in lithium metal solid-state batteries”发表在最新一期《Nature》期刊上。中国留学生Ziyang Ning,Guanchen Li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Figure 1. 探索锂枝晶在电池中的萌生和传播【使用 XCT】作者使用时间分辨率大大提高的连续原位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来跟踪恒流电镀过程中裂纹的萌生和扩展。锂电镀首先在金属电极的边缘产生散裂,然后形成横向裂纹,横向裂纹穿过电解质传播到另一个电极(图1b),这表明在步骤(vii)之后没有短路(图1a)。图1c中的图像(i)–(iv)显示了最早的形态变化。作者将显示孔隙的FIB-SEM横截面图像与二次离子质谱(SIMS)分析相结合以识别Li(图1d)。结果显示,在电镀后,Li6PS5Cl电解液中有一个充满锂金属的表面下孔隙。其次,在电镀、从电池中取出并用LiOH溶液蚀刻后,在Li6PS5Cl圆盘中检测到表面下的锂金属,同时进行质谱分析(图1e),H2检测的滞后与Li主要沉积在地下孔隙中一致。总的来说,图1中的结果表明树枝状破坏的两个阶段,裂纹萌生和裂纹扩展。图 1. 枝晶裂纹从萌生到传播再到完全短路的发展过程【基于孔隙填充的裂纹萌生】作者建立了图2模型,将地下孔模拟为球形腔,通过预先存在的微裂纹连接到电解质的外部,建模为垂直于电极表面的圆柱形空隙空间。在电镀时,锂首先沉积在微裂纹的顶面,逐渐填充微裂纹和孔隙(图2a)。无论预填充过程如何,整个孔隙裂纹组件会在初始电镀时提前填充,从而导致如图2b所示的锂填充配置。进一步的锂沉积发生在整个锂电解质界面(孔隙和微裂纹表面)。由于缺陷已经被占据,这种沉积会在缺陷结构内引起应变,并伴随着压力的增加。净效应是Li沿微裂纹向后挤压,以容纳新沉积的Li。由于锂金属是粘塑性固体,其沿狭窄微裂纹的运动类似于非牛顿管流,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地下孔隙中的电流密度控制。在足够高的电镀速率下,与这种粘塑性流动相关的高压降能够导致电解质破裂。因此,与锂流过微裂纹相关的地下孔隙附近的断裂支撑了引发过程。作者假设这种微裂纹的生长是锂丝生长的起始步骤,并导致电解质中产生应力。图2.树枝状裂纹萌生过程的示意图和含义【基于楔形开口的裂纹扩展】锂在填充孔中的进一步沉积导致金属被挤出到表面,导致电解质局部开裂。这种破裂会缩短使用寿命,但不会导致系统发生灾难性故障。相反,由于灯丝传播通过电解质,会发生完全失效。通过在发展中的裂缝中反复沉积和去除锂,进一步楔开裂缝,从而扩大裂缝。图3.枝晶裂纹扩展【什么时候传播会导致短路?】作者在模拟电池运行的条件下,检查由锂金属阳极与固体、含锂离子电解质接触的系统中发生的物理转变。作者在充电过程中改变了施加在锂阳极上的压力,以确定对电解液中裂纹扩展的影响。他们观察到所研究的系统在中等压力(约7MPa)下的寿命较短(35个循环),而在低压(约0.1MPa)下的寿命较长(170个循环)。锂金属很软,在高压下会变形,这应该会改善阳极与电解质之间的接触并延长使用寿命。但作者发现,压力会加速充电过程中的失效,因为它会推动锂金属穿过电解质中可能在循环过程中生长的裂缝。图4.锂枝晶在各种堆叠压力下的传播【小结】总体而言,本文的工作突出了固态电池中锂丝形成的时空动力学:丝的启动和生长高度依赖于电解质的微观结构以及充电方案和操作条件(压力和温度)。固态电池研究领域一直在寻找在低压环境中操作电池的方法,类似于电动汽车中传统电池所使用的压力。本文的结果表明,低压有助于抑制充电过程中的枝晶传播,但在放电过程中可能无益。因此,控制锂金属充电和放电的动力学仍然是固态电池研究人员面临的巨大挑战。现在需要澄清当阳极和电解质与阴极耦合时枝晶的引发和生长是如何发生的,阴极在电池运行期间也会发生体积变化。
  • 原位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研究锂枝晶微观生长机理
    p   近年来,关于锂离子电池爆炸的新闻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锂枝晶(Dendrite)生长是影响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和循环稳定性的根本问题之一。锂枝晶的生长会破坏电极和电解液间已形成的具有保护功能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导致电解液不断消耗及金属锂的不可逆损失,造成电池库伦效率下降 严重时,锂枝晶还会刺穿隔膜导致锂离子电池内部短路,造成电池的热失控并引发爆炸。 /p p    /p center img alt=" " src=" http://scschina.sic.cas.cn/xjsbd/201803/W020180320671863220742.jpg" height=" 193" align=" bottom" width=" 316" / /center p   关于锂枝晶的生长机理目前在学术界还存在争议。由于锂离子电池怕水怕氧,可用来表征SEI的技术手段非常有限。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各种电镜技术都在努力尝试在微纳尺度甚至原子级别上理解锂枝晶生长的演变过程。遗憾的是,常规的透射电镜由于高能粒子的照射,容易引起SEI膜及金属锂的破坏 虽然低温冷冻电镜能够缓解这一问题,但是由于使用条件的限制,在实验中无法原位使用常温电解液进行实时观察。此外,其昂贵的设备也制约了其推广。 /p p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沈彩副研究员在前期利用原位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EC-AFM)对多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SEI膜成膜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利用SEI膜成膜电位比金属锂沉积电位更正的特点,设计了两步法研究锂枝晶的实时原位实验。研究者通过EC-AFM实时研究了以碳酸乙烯酯(EC)和氟代碳酸乙烯酯(FEC)为基础电解液的SEI膜的生长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原位锂枝晶的微观生长观察,通过对这两种电解液所形成的SEI膜的杨氏模量、CV图谱及EIS阻抗谱分析,结合XPS光谱分析,研究者发现FEC电解液所形成的SEI膜中含有较多的LiF无机盐,由于LiF具有较好的硬度和稳定性,使得其整体SEI膜具有较好性能,能够有效抑制锂枝晶生长。 /p p   以上研究工作为SEI膜特性及锂枝晶生长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结合光谱技术,有望成为锂枝晶生长机制研究的有力表征手段,通过对各种电解液和添加剂的优化筛选、形成对金属锂负极有效保护的SEI膜或涂层修饰结构,提升金属锂负极的循环稳定性。 /p

锂枝晶相关的方案

锂枝晶相关的论坛

  • 小粒径树脂

    我要用离子交换树脂分离糖、氨基酸、有机酸,目前使用的732、717树脂粒径为0.3-1.2mm,这样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大不大?如果大,如何获取100目或60目的小粒径树脂?可以直接买到吗?还是用大粒径的再加工?谢谢!

  • 【原创大赛】【生活中的分析】水晶?玻璃?明明白白消费之——水晶玻璃杯

    【原创大赛】【生活中的分析】水晶?玻璃?明明白白消费之——水晶玻璃杯

    我伯父早年经常出国,有一次他的行李箱过X光机,他被工作人员叫住,说行李箱里好像有颗像地雷的东西,要他取出来看一看。地雷?伯父吓了一跳,打开行李箱,只找到一个装糖的玻璃罐形状与显示屏上的“地雷”相似。他自己还奇怪到底是为什么?我听完淡淡一笑——铅晶质玻璃。嗯,这个名字最被大家熟悉的叫法叫做——水晶玻璃。[b]欧洲共同体(EEC)于1972年以312/1972文件形式公布指导原则,规定铅水晶玻璃分为:(1)全铅水晶(Full lead crystal) 含PbO≥30%,密度d≥3.0g/cm3,折射率nD≥1.545;(2)铅水晶(lead crystal)? 含PbO≥24%;(3)水晶玻璃(crystal glass)未明确规定PbO含量,但指出德国市场对含PbO18%、d≥2.7的玻璃,可称PRESSB LEL KRISTALL或BLEIKRISTALL GEPRESST。(以上黑体字部分来自百度百科,大体描述准确,因此没有细细核实)[/b]其实水晶玻璃和铅水晶玻璃(前文所述“地雷”是铅水晶玻璃)还是不一样的,我之前也以为是一回事,直到有一天。[img=,690,92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271320459723_2675_1641558_3.jpg!w690x920.jpg[/img]遇到了来自捷克的“水晶玻璃杯”。[img=,690,92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271322335885_1991_1641558_3.jpg!w690x920.jpg[/img][img=,690,51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271322519655_7425_1641558_3.jpg!w690x517.jpg[/img][img=,690,51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271323114225_9730_1641558_3.jpg!w690x517.jpg[/img][img=,690,92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271323294135_9548_1641558_3.jpg!w690x920.jpg[/img][img=,690,51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271323442273_1989_1641558_3.jpg!w690x517.jpg[/img]此时看出大样品仓和大样品模式的好处来了。EDXRF的检测结果出来以后,一看,不含铅!可以完全排除铅晶质玻璃的可能性了。那么不是铅晶质玻璃怎么还敢叫水晶玻璃呢?我才意识到,我原先对水晶玻璃的认知是片面的。[img=,690,33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271331093832_6599_1641558_3.jpg!w690x335.jpg[/img]官方主页声明了,样品中不含铅。根据EDXRF的检测结果,样品中主要含(以元素计):硅、钙、钡、锌、钛、银?[img=,690,38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8/201808271333545457_6011_1641558_3.jpg!w690x388.jpg[/img]考虑到还有测不出的B和测不准的Na,不能排除这两种常见玻璃所含元素存在的可能。通过查阅文献,业内存在使用氧化钡-氧化锌体系代替氧化铅制造高折射、高光洁度、高耐磨、高弹性的新一代水晶玻璃的工艺,由此可见,随着大家对健康的担心,铅晶质玻璃有可能逐渐会被淘汰,不再与直接食用(饮用)物相接触。当然,文献中还有提及,铅晶质玻璃的耐磨性能差,易风化起雾。Crystalite公司的主页还专门提到,他们的水晶玻璃餐具可以使用洗碗机、清洁粉清洗。但是,新型水晶玻璃中到底是否含有银呢?让我们一起期待业内人士的解读吧!水晶玻璃不是水晶,只是玻璃,要是担心含铅,最好事先查一查。

锂枝晶相关的资料

锂枝晶相关的仪器

  • 与乳制品行业密切合作开发的 GLOBULYSER, 是一款易于使用的“独立”分析仪,可测定牛奶和 液态奶制品以及奶粉和奶油粉溶液中的脂肪球平均尺寸。 在产品规格方面控制均质化程度和效率 确保并调整产品货架期 控制工业均质机的均质性能,从而节约用电 易于使用 测定结果不受操作人员影响 测量速度快 卓越的性价比 未经均质处理的原奶含有相对较大的脂肪球,易发生聚集上浮。均质处理可 将其粒度细化到所需水平。GLOBULYSER 能够在短短数分钟内,测出牛奶、 液态奶制品和粉末状奶制品中的脂肪球平均尺寸,帮助提高乳制品加工设备的运行效率。面向乳制品行业的解决方案 GLOBULYSER 经专门研制,可分析和测定所有保质期较长的乳制品的均质 效率,如超高温灭菌乳、炼乳、巴氏杀菌乳、添加植物脂肪的乳饮品、奶粉和奶 油粉等。 测量原理 GLOBULYSER 的工作原理是测定与样品池中的脂肪球相互作用的透射光和 前向散射光的强度。前向散射强度与脂肪球尺寸直接相关。将测得值与净水值 相比较,根据差值计算出脂肪球平均尺寸。GLOBULYSER 可自动运行,每次完成测定之后可进行调零和清洁。 测定奶粉的游离脂肪含量 奶粉的游离脂肪含量是业界根据应用需要而要求的基本参数。譬如,婴 儿奶粉生产商的目标是产品中不含游离脂肪,因为游离脂肪会在冲调好 的婴儿奶粉上面形成脂肪层。 借助GLOBULYSER,可以通过分析溶解的奶粉,十分精确地测出奶粉的 游离脂肪含量。 降低均质机能耗成本 工业均质机的工作压力与其能耗直接相关,因此,降低均质机的工作压 力可显著降低生产能耗。根据 GLOBULYSER 生成的精确数据,可以优 化工业均质机的工作压力,从而大幅节省其能耗成本。此外,降低工作压 力可以增加均质机的正常运行时间,延长维护周期。 轻松维护 GLOBULYSER 仅采用少量运动部件,因此可轻松维护,需要的备件数量很少。 软件 GLOBULYSER 用一个内置控制器的面板来进行操作,可方便的进 行分析、清洁及维护等。 经实践检验的品质超过25年的乳制品行业解决方案设计经验与Bruker Optics的高质 量标准相结合,我们的系统可以在世界各地的乳制品公司及中央乳品 实验室无忧运行。
    留言咨询
  • 铌酸锂(LiNbO3)晶体是重要的光电材料, 是集成光学、非线性光学、光电子元器件等领域中应用*广泛,*重要的基片材料之一。目前,铌酸锂晶体被广泛应用在声表面波、电光调制、激光调Q、光陀螺、光参量振荡、光参量放大、光全息存储等器件中,这些器件在手机、电视机、光通讯、激光测距、电场探测器等器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晶正科技生产的铌酸锂单晶薄膜产品, 其晶格结构为单晶, 完全保持了体材料的**物理性质, 直径为3英寸,上层铌酸锂单晶薄膜厚度为300-700纳米, 中层为2微米厚的二氧化硅(SiO2), *下层为0.5毫米厚的铌酸锂芯片衬底。其产品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铌酸锂单晶薄膜、二氧化硅层、铌酸锂衬底。铌酸锂单晶薄膜集成到铌酸锂衬底上,此结构可应用于电光调制器、光波导、谐振器、声表面波器件、铁电存储器等。 技术参数 产品应用 光纤通讯, 例如波导调制器等。用此薄膜材料生产的器件与传统产品相比体积可缩小百万倍以上, 集成度大幅提高, 响应频带宽,功耗低, 性能更加稳定, 制造成本降低。信息存储领域, 可实现高密度信息存储。电子学器件, 比如高质量滤波器、延迟线等。红外探测领域, 比如高灵敏度红外探测器。
    留言咨询
  • 详情请登录“合肥原位科技有限公司”网站。
    留言咨询

锂枝晶相关的耗材

  • 8英寸晶圆隔纸 晶圆测试片隔纸 硅片隔离纸
    8英寸晶圆隔纸 晶圆硅片测试片隔纸 硅片隔离纸由上海书培实验设备有限公司生产提供,产品规格齐全,量多从优,欢迎客户来电咨询选购。8英寸晶圆隔纸 硅片隔离纸 晶圆硅片测试片隔纸产品介绍:IC纸,,表面电阻在107-109次方,电子产品隔离纸,无尘级别:100级, 8英寸晶圆隔纸 硅片隔离纸 晶圆硅片测试片隔纸规格表格:产品名称产品尺寸包装规格产品单价品牌晶圆隔纸4英寸100张/包80元上海书培晶圆隔纸6英寸100张/包110元上海书培晶圆隔纸8英寸100张/包150元
  • 离轴抛物镜 定制大口径离轴抛物镜
    产品简介屹持光电提供各种规格的离轴抛物镜√ 采用铝膜基片反射镜√ 备有15°、30°、45°、60°或90°的离轴可选√ 可选择铝膜和金膜与标准抛物反射镜的不同之处在于,离轴抛物金属膜反射镜可在特定角度下直射并聚焦入射平行光,并且支持无限远焦点。这些反射镜普遍应用为Schlieren和MTF系统的平行光管,而镀金膜离轴抛物反射镜则用于FLIR测试系统。注意:由于表面粗糙度为175?,因此这种反射镜不适用于需要低散射的可见光和紫外应用。 规格参数:离轴角度15°、30°、45°、60°、90°直径 mm1' ' 、2' ' 、3' ' 、4' ' 直径公差 mm+0.00/-0.38焦距公差 %±1表面形貌 RMS1λ父焦距 PFL mm0.5' ' 、1' ' 、1.5' ' 、2' ' 、3' ' 、4' ' 有效焦距 EFL mm1' ' 、2' ' 、3' ' 、4' ' 、5' ' 、6' ' 、7' ' 、8' ' 表面粗糙程度 (Angstroms)175 RMS衬底铝 6061-T6镀膜保护金膜/铝膜波长范围 um0.7 - 2波长范围 um700 - 2000根据不同波长选择镀膜更多太赫兹元件相关产品 太赫兹透镜 太赫兹偏振片 HDPE 太赫兹线栅偏振片 太赫兹衰减片 太赫兹波片 太赫兹分束镜 太赫兹光谱分光镜 太赫兹棱镜 太赫兹窗片 太赫兹滤波片 太赫兹衰减全反射测试模块
  • Click-On在线超级净化连接装置
    Click-On在线超级净化连接装置Click-On 连接装置 让你能很快的更换捕集器, 而不会让氧气进入到你的系统.把Click-On接头固定在气体管路上—以免损坏管线.描述 Fittings 数量 货号 Click-On在线超级净化连接装置 1 / 8 " 黄铜 2-pk. 22475Click-On在线超级净化连接装置 1 / 8 " 不锈钢 2-pk. 22476Click-On在线超级净化连接装置 1 / 4 " 黄铜 2-pk. 22477Click-On在线超级净化连接装置 1 / 4 " 不锈钢 2-pk. 22478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