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

仪器信息网茶产业专题为您整合茶产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茶产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茶产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茶产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茶产业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茶产业相关的资讯

  • 中国茶产业联盟第一届第六次理事会议召开,托普云农数字赋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三茶”统筹发展理念和国家“双碳”战略部署,引领打造低碳农产品,启动创建生态低碳茶示范区。12月22日——23日,中国茶产业联盟在四川省宜宾市举办中国茶产业联盟第一届第六次理事会议暨生态低碳茶整建制推进启动会,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华,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祝春秀,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二级巡视员龙嘉,宜宾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政,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总农艺师王积军,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伍修强,宜宾市政府副市长周文宇等领导,以及中国茶产业联盟60多家理事单位,各省茶叶技术推广部门负责人,有关专家,中国茶产业联盟秘书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有关人员,媒体代表等出席。会议由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中国茶产业联盟理事会秘书长魏启文主持。中国茶产业联盟第一届第六次理事会议暨生态低碳茶整建制推进启动会现场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托普云农”)当选为新一轮理事单位并在会上作《数字技术赋能茶产业转型升级,助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报告。托普云农副总经理吴家满作专题报告以茶为媒,共话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思路茶叶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是世界三大饮品之一,也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我国茶叶生产快速发展,生产消费居世界第一,但面临着产业大而不强、大而不精、大而不彰等系列问题,必须要从高位持续推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托普云农副总经理吴家满表示,针对当下茶产业发展状态,科技赋能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托普云农探索出“茶产业大脑”+“未来茶场”的发展新路径,打造茶产业“一张图”、“一个仓”和“一个AI能力中心”,以“一件事”的思维建设茶产业生产加工、品牌建设、营销推广、产业服务等核心场景,实现茶产业全环节数字化管理。在福鼎,托普云农打造的数字茶园,基于福鼎茶叶全产业及企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大数据平台,实现人、地、物精细化管理,提供了茶叶生产预警、产销分析、产量分析、品质分析、产业发展等服务,为福鼎茶叶生产经营管理提供科学的辅助决策。福鼎市数字茶园“双碳”战略,谱写绿色、生态、低碳的茶叶新篇章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是关键。托普云农秉持绿色、安全、无害的农业发展理念,自主研发风吸式茶园杀虫灯、智能虫情测报灯、无线农业气象综合监测站、小虫体智能测报系统等智能装备,自动高效采集虫情数据,低碳绿色物理防控虫害爆发,以绿色物理的防控方式取代化学品投入,大大减少茶园化学农药的施用次数和施用量,切实保障茶园生态环境安全,实现茶叶质量安全。托普云农副总经理吴家满表示,托普云农为西湖龙井打造的智慧生态茶园,通过对茶区内物联设备的可视化展示和操控、植保人员的有序划分和科学管理、农户的管理与区域划分、飞防公司的标准管理、无人机工作智能监管、数据分析可视化、数据对接规范和标准化七个方面,有效提升西湖龙井生产茶区的智能监管、安全防控、数据分析水平,改善茶园生态环境。西湖龙井智慧生态防治平台未来,托普云农将继续深入茶产业领域,围绕茶产业发展需求和应用场景,推进科技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广应用,为推动茶产业生产全链条绿色化转型,中国式现代化的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启动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日前在浙江杭州正式启动。该体系由研发中心和综合试验站构成,首席科学家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杨亚军。   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的建设依托单位是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由育种、病虫害防治、营养与栽培、机械设备、加工和产业经济等6个功能研究室组成。研发中心共有25个岗位科学家,主要来自设有茶学专业的高等院校以及中央、省级茶叶科研机构。综合试验站根据茶叶生产区域分布,依托各省、市(县)级茶叶研究机构等建设,目前在全国茶区设立了22个试验站,未来将进一步扩展到30个试验站。   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的基本任务是围绕茶产业发展需求,集聚全国茶叶科技资源,进行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试验和示范;收集、分析茶叶产品的产业及其技术发展动态与信息,系统开展茶产业技术发展规划和茶产业经济政策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开展技术示范和技术服务。今后5年的核心任务是以提高我国茶叶单位面积效益,提升质量安全水平,促进茶叶生产向机械化、标准化等现代产业方向发展为目标,重点开展优质特色茶树良种选育,高效栽培技术,低氟砖茶原料生产技术,茶树主要病虫的预警及控制技术,标准化、连续化、清洁化茶叶加工技术及装备等方面的研究与示范。   据了解,2007年我国茶园面积达到153万公顷,产量114万吨,出口量28.94吨,出口创汇6.08亿美元,茶园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茶叶的年总产值达660多亿元,其中绿茶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之首。但是,目前我国茶产业发展面临着茶园生产力整体水平不高、单位面积生产能力低、特别是良种覆盖率低、优良栽培技术不足、病虫害防治和茶叶安全检测水平不高、田间作业机械发展落后、加工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有待加强等诸多问题。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的建立对于提高茶叶产品质量,提高产业效益,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增强茶叶国际竞争力,保障我国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韩长赋部长关注茶产业发展 托普云农技术助推国茶前行
    5月15-19日,第三届国际茶博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国家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出席并宣布开展,浙江省副省长彭佳学出席开展式。现场还同期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农业部长会议暨农业经贸论坛、“西湖论茶”第三届中国茶业国际高峰论坛、第三届国际茶咖对话、第三届当代中国茶文化发展论坛、2019全球茶叶研究所所长研讨会、第二届茶乡旅游发展大会、中国茶产业T20峰会等重大活动,受到了业内的高度关注。茶博会开幕现场 “茶”作为中国传统饮品,种植历史已逾千年,随着国际贸易的频繁,茶文化的影响力越发深远。同时,“茶”与“果”、“菜”并列作为我国乡村特色产业之一,是我国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茶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党中央的极大重视。 今年的一号文件当中明确提到:要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积极发展果菜茶产业。 5月17日上午,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浙江省省长袁家军一行,莅临茶博会现场巡馆,向参展商致以亲切慰问,并表达了对茶产业发展的美好愿景。韩部长的关怀,亦说明了农业农村部对茶产业的重视。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右)、浙江省省长袁家军(左)巡馆现场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浙江省副省长彭佳学巡馆现场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本届茶博会特别设置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茶成就展,回顾历史,展示成果。在3B国茶成就展示馆中,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茶成就以图文形式生动展现了茶产业产前、产中、产后以及产业链延伸产品。 中国茶叶从传统到现代,从经验种植到科技种植,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联网系统的智能生产、杀虫灯的绿色防控,庇护着茶树欣欣向荣,没有了农残的高品质茶叶市场向好,茶农的腰包越来越鼓,这些变化,离不开政策的引导以及技术的扶持。 作为国内智慧农业的领军企业,托普云农加持信息技术,在推动茶产业绿色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绩。本次展会上,托普云农有幸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上的企业代表,携茶园物联网和茶园绿色防控产品与解决方案亮相展会现场,用科技成果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受到了颇多关注。 托普云农工作人员现场演示茶园物联网:托普云农产品亮相国茶展区 截至目前,托普云农茶园相关技术产品已投入应用于全国主要的种茶省份,帮助实现高效、高产、绿色种植,成果显著。未来,作为智慧农业的探索者与实践者,托普云农还将针对茶产业的发展需求,做更多产业数字化探索,以信息技术推动行业发展,以先进理念引领行业变革,为推动产业振兴、产业扶贫,推动数字农业经济发展,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添油助力。

茶产业相关的方案

茶产业相关的论坛

  • 祁门红茶特征风味稳态化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

    【序号】:1【作者】:【题名】:[b]祁门红茶特征风味稳态化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b]【DOI】:【年、卷、期、起止页码】:【全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SNAD&dbname=SNAD&filename=SNAD000001846863&uniplatform=NZKPT&v=TjRX_0fSS4sjusiQcP7wsjj5-x6ngYHNizG0DOgiUmHwdAuUs4BE1f1371BkYvV_lC-5ccWLKt8%3d

  • 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产业化面临的挑战和建议

    [align=center]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产业化面临的挑战和建议[/align][align=center][size=15px]吴能友 叶建良 许振强 谢文卫 梁金强 王宏斌 刘昌岭 [/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5px] 胡高伟 孙治雷 [/size][size=15px]李彦龙 黄丽 [/size][/align][size=14px]1.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size][align=center][size=14px]2.自然资源部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size][size=15px][/size][/align][size=15px]能源安全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发展清洁能源,是改善能源结构、保[/size][size=15px]障能源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是一种由水和气体分子(主要是甲烷)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似冰状的固态结晶物质,是21世纪最有潜力的清洁替代能源。自1961年苏联首次在西西伯利亚麦索亚哈油气田的冻土层中发现自然界产出的天然气水合物以来,全球累计发现超过230个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广泛分布在水深大于300m的深海沉积物和陆地永久冻土带中。据估计,天然气水合物中的甲烷资源量约为2.0×10[size=12px]16[/size]m3(Kvenvolden,1988),其含碳量约为当前已探明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两倍。因此,加快推进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产业化进程,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供应、改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size]01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size=15px]目前,全球已有3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国、美国、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国制[/size][size=15px]定了国家级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开发计划,美国、日本等率先启动开发技术研究,并于2002年开始在陆域和海域进行多次试验性开采,取得了重要进展。[/size][size=15px]纵观世界各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研究勘查历程(图1),大致可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size][size=15px](1961—1980年),主要目标是证实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界中存在,美国布莱克海台、加拿大麦肯齐三角洲的天然气水合物就是在这一时期发现的。第一阶段研究认为,全球天然气水合物蕴含的甲烷总量在10[size=12px]17[/size]~10[size=12px]18[/size]m3量级(表1)。这一惊人数据给全球天然气水合物作为潜在能源资源调查研究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第二阶段(1980—2002年),开展了以圈定分布范围、评估资源潜力、确定有利区和预测资源量远景为主要目的的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该阶段,随着调查程度的逐渐深入和资源量评估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天然气水合物所含的天然气资源量预测结果降低至10[size=12px]14[/size]~10[size=12px]16[/size]m3量级,但数据差异很大(表1)。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天然气水合物高效开采方法研究成为热点,国际天然气水合物研发态势从勘查阶段转入勘查试采一体化阶段。2002年,加拿大主导在Mallik5L—38井进行储层降压和加热分解测试,证明水合物储层具有一定的可流动性,单纯依靠热激发很难实现天然气水合物的高效生产。目前,中国、美国、日本、印度、韩国是天然气水合物勘查与试采领域最活跃的国家。[/size][align=center][size=15px][img]https://img.antpedia.com/instrument-library/attachments/wxpic/b1/db/eb1dbd7333b27ced746350e5fd63e438.png[/img][/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4px]图1 国内外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开发历程[/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4px]表1 全球陆地永久冻土带和海洋中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size][/align][align=center][img]https://img.antpedia.com/instrument-library/attachments/wxpic/d4/f5/3d4f5d650651c92996cc9731f194eda2.png[/img][/align][size=15px]总的看来,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巨大,但其资源品位差、赋存沉积物聚集程度弱,现有技术条件下[/size][size=15px]的资源经济可采性差(吴能友等,2017)。近年来,国内外在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方法与技术的室内实验模拟、数值模拟、现场试采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基于对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孔渗特征、技术可采难度的认识,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砂质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应该是试采的优选目标,其处于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金字塔的顶端(图2)。因此,日本在2013年和2017年的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也都将试采站位锁定在海底砂质沉积物中。前期印度、韩国的天然气水合物钻探航次也将寻找砂层型水合物作为重点目标,以期为后续的试采提供可选站位。我国在早期天然气水合物钻探航次和室内研究中,也大多瞄准赋存于砂层沉积物中的天然气水合物。[/size][align=center][size=15px][img]https://img.antpedia.com/instrument-library/attachments/wxpic/59/76/4597680e28410e6a296005b34bde9882.png[/img][/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4px]图2 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金字塔[/size][/align][size=15px]然而,全球天然气水合物总量的90%以上赋存于海底泥质粉砂或粉砂质泥沉积物中。2017年,我国[/size][size=15px]在南海北部陆坡开展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试采获得了成功(Lietal.,2018),证明赋存于海底黏土质粉砂中的沉积物也具备技术可采性,从而扭转了国际水合物研究界的常规认识。这是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研究从跟跑到领跑的重要标志。然而,无论是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还是国外历次水合物试采,均处于科学试验阶段,要真正实现产业化还有很多关键技术需要解决。2020年,我国采用水平井实现第二轮水合物试采,连续稳定产气30d,累计产气86.14×10[size=12px]4[/size]m3(叶建良等,2020)。一方面,进一步证实泥质粉砂水合物储层开采具可行性;另一方面,充分说明水平井等新技术应用对提高天然气水合物产能至关重要。[/size][size=15px]在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后,美国加大资金投入开展墨西哥湾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并计划[/size][size=15px]在阿拉斯加北坡开展长周期试采。美国能源部甲烷水合物咨询委员会在致美国能源部部长的信中写道:“尽管美国在天然气水合物相关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正面临着来自中国、日本、印度的挑战。”日本致力于实现天然气水合物的商业开采,但许多技术问题尚待解决,正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合作,提出了在2023—2027年实现商业化开发的目标。印度联合美国、日本在印度洋开展资源调查工作,计划实施试采。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和雪佛龙公司、英国石油公司、日本石油天然气和金属公司、韩国国家石油公司和天然气公司以及印度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等能源企业参与热情也空前高涨。由此可见,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这一领域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产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size][size=15px]总体上,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呈现出以下趋势。一是纷纷制定天然气水合物开发计划。从国[/size][size=15px]家能源安全、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科技创新等角度出发,中国、美国、日本、印度、韩国等国家制定了国家级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计划,加大投入、加快推进。二是从主要国家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进程看,已从资源勘查发现向试采技术攻关、产业化开发转变。特别是,在我国海域两轮试采成功的引领下,进一步加强技术攻关和试采准备。[/size]02[font=微软雅黑, sans-serif]天然气水合物试采面临的产能困局[/font][size=15px]实现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大致可分为理论研究与模拟试验、探索性试采、试验性试采、生产性试采、[/size][size=15px]商业开采五个阶段。在各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国家计划的支持下,迄今已在加拿大北部麦肯齐三角洲外缘的Mallik(2002年,2007—2008年)、阿拉斯加北部陆坡的IgnikSikumi(2012年)、中国祁连山木里盆地(2011年,2016年)(王平康等,2019)三个陆地冻土区和日本东南沿海的Nankai海槽(2013年,2017年)、中国南海神狐(2017年,2020年)两个海域成功实施了多次试采(表1)。[/size][size=15px]2002年、2007年、2008年在加拿大Mallik冻土区采用了加热法和降压法进行开采试验,但是由于[/size][size=15px]效率低和出砂问题被迫中止。2012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北坡运用降压法和CO[size=12px]2[/size]置换法进行开采试验,同样效率不高(Boswelletal.,2017)。2013年、2017年日本在南海海槽进行了开采试验。2013年,日本在南海海槽首次实施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维持了6d因出砂问题而被迫中止;2017年,实施第二次试采,第一口井再次因出砂问题而停产,第二口井产气24d,产气量约20×10[size=12px]4[/size]m[size=12px]3[/size],两口井的产量都未获有效提高(Yamamotoetal.,2019),表明生产技术仍有待改进。2017年、2020年我国在南海神狐海域进行了开采试验。2017年,针对开采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储层,在主动关井的情况下,试采连续稳产60d,累计产气量30.90×10[size=12px]4[/size]m[size=12px]3[/size],创造了连续产气时长和产气总量两项世界纪录,试采取得了圆满成功(Lietal.,2018);2020年,攻克了深海浅软地层水平井钻采核心技术难题,连续稳定产气30d,累计产气86.14×10[size=12px]4[/size]m[size=12px]3[/size],创造了累计产气总量和日均产气量两项新的世界纪录(叶建良等,2020),提高了产气规模,实现了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重大跨越,向产业化迈出了极为关键的一步。[/size][size=15px]目前,我国已将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开采作为攻关目标。天然气水合物能否满足产业化标准,一方[/size][size=15px]面取决于天然气价格,另一方面取决于产能。这里,我们仅从技术层面考虑提高天然气水合物产能,采用固定产能作为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的门槛产能标准。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开采产能门槛值应该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值,随着低成本开发技术的发展而能够逐渐降低。国内外研究文献普遍采用的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开采产能门槛值是3.0×10[size=12px]5[/size]m[size=12px]3[/size]/d,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开采产能门槛值为5.0×10[size=12px]5[/size]m[size=12px]3[/size]/d(Huangetal.,2015)。图3对比了当前已有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日均产能结果与上述产能门槛值之间的关系(吴能友等,2020)。由图可见,当前陆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最高日均产能约为产业化开采产能门槛值的1/138,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最高日均产能约为产业化开采产能门槛值的1/17。因此,目前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产能距离产业化开采产能门槛值仍然有2~3个数量级的差距,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日均产能普遍高于陆地永久冻土带试采日均产能1~2个数量级。[/size][align=center][img]https://img.antpedia.com/instrument-library/attachments/wxpic/c0/61/0c0612ef00f7d45e957709c1ae9abdfa.pn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4px]图3 已有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日均产能与产业化门槛产能值之间关系[/size][/align]03我国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面临的工程科学与技术问题[size=15px]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极为丰富。从勘查角度而言,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类型多样,成矿地[/size][size=15px]质条件复杂,勘查难度较大,现有的勘查技术水平无法满足高精度探测和及时、准确获取原位参数的需求,制约了资源高效勘探及精细评价。从开发角度来说,天然气水合物储层中甲烷存在固—液—气三相。在开采过程中将发生甲烷的复杂相态变化,决定了其开采方案将不同于常规油气田。研究分析不到位,天然气水合物产能提升的路径选择和开采效果将受到影响,严重时可导致工程地质灾害及环境安全问题。[/size][size=15px]当然,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个新兴矿种,勘查开发产业化很大程度上还涉及市场和政策制度保障因素。[/size][size=15px]但是,从工程科学与技术角度出发,我们亟须针对不同成因类型、不同储层类型的天然气水合物开展精细勘探及原位探测,深化储层认识,优化开采理论,加大开采工程化理论研究、工程技术和装备攻关力度,构建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建立智能化环境监测及评价体系,促进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产业化进程。[/size][size=15px]3.1 高精度勘探及储层原位探测技术亟待加强[/size][size=15px]目前,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发现于陆域冻土区和海洋深水沉积物中,其中海洋集中了世界上99%的天[/size][size=15px]然气水合物资源。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存在需要特殊的温压条件,其在海洋中具有水深大、埋藏浅、垂向多层分布、横向变化大等特点,造成高精度勘探和储层原位探测的难度大幅度增大。[/size][size=15px]当前,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技术的精度及水平,距产业化开发的需求仍有一定差距,关键技术难[/size][size=15px]题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矿体成像精度不够、精细刻画难。常规的地震勘探系统纵、横向分辨率有限,不能完全满足矿体精细刻画的需求,现有的近海底高精度探测装备技术体系有待完善,矿体高精度勘探技术水平有待提升。②储层原位探测存在瓶颈。现有的取样钻具难以实现高保真天然气水合物取样,地面测试设备尚不健全,无法准确获取原位温压条件下储层物性参数,严重影响了资源量计算精度。③保压取样钻具、随钻测井等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仍受制于人。因此,亟须大力推进高精度探测、储层原位探测、随钻测井、保温保压取样与带压测试等方向的关键技术自主研发,实现天然气水合物矿体精细刻画和原位探测取样及测试,为产业化提供资源保障。[/size][size=15px]3.2 储层渗流规律、产能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亟待深化[/size][size=15px]摸清储层物性演化、多相流体运移规律、固液作用以及储层中天然气水合物相态变化等关键开发规律,[/size][size=15px]是提高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产能的重要因素。以上关键地质规律的探索,离不开降压开采储层多孔介质中气—水两相渗流规律、天然气水合物相变机制及多相流运移等方面的储层实验模拟研究。[/size][size=15px]当前,天然气水合物实验与模拟的仪器和技术水平尚不能支撑高效、经济的开发,主要体现在四个[/size][size=15px]方面。①未固结特低渗透率储层产能评价存在技术瓶颈。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属于特低渗透率储层,针对这类储层的模拟技术国外鲜有经验可循,且现有产能评价软件没有相关模型算法,无法开展准确的产能模拟。②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渗流能力改善方法和手段有待探索。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后,储层气、液、固存在运移不畅难题,泥质粉砂储层多相流运移机理不明,目前无法有效改善储层渗流能力,极大制约了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效率。③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产能调控难,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效率与生产机制匹配度有待提高。④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井眼轨迹与产能关系有待深入研究。因此,亟须针对不同储层类型的天然气水合物,结合应力、温度、压力、饱和度等多场耦合机制研究,开展关键实验模拟技术探索,在厘清未固结泥质粉砂型复杂渗流特征、研究泥质粉砂储层多相流运移技术等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研发适合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特点的改造技术。[/size][size=15px]3.3 开发钻完井、储层改造、防砂技术亟待突破[/size][size=15px]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埋藏浅、未固结、温度低,地质“甜点”横向展布和纵向分布非均质性强。首次[/size][size=15px]试采中采用的直井井型实现了探索性试采,第二轮试采采用单井水平井技术大幅度提高了产能,实现了试验性试采,但要进一步提高产气规模、实现经济高效开采,安全高效钻完井、储层增产改造、完井防砂、人工举升和流动保障等面临巨大挑战。[/size][size=15px]当前,亟须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四个方面。①需探索采用对接井、多分支井、群井等国际空白[/size][size=15px]工艺井型,增加井眼与储层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产气规模。井型结构对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垂直井进行开采,选择恰当的降压方案、井眼类型或井壁厚度等都能一定程度上提升产能,但不足以有量级的突破。从短期现场试采和长期数值模拟结果来看,单一垂直井降压很难满足产业化开采需求。以水平井和多分支井为代表的复杂结构井在未来水合物产业化进程中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水平井能扩大水合物分解面积,但受成本、技术难度限制,超长井段水平井仍然存在困难。以多分支井为代表的复杂结构井被认为是实现水合物产能提升的关键(图4)(吴能友等,2020)。为了充分发挥多井协同效应,并在短期内快速达到产业化开采产能的目标,日本天然气水合物联盟MH21提出了多井簇群井开采方案,其基本思路是:基于同一个钻井平台,利用井簇形式将整个储层进行分片区控制,每组井簇包含一定数量的垂直井井眼并控制一定的储层范围,多井同步降压。目前,特殊工艺井建井地层垂向造斜空间有限、承压能力低,管柱摩阻大,井眼极限延伸距离有限,仍需进一步深化定向井技术工艺和配套工具研究。[/size][size=15px]针对实际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应优化多井簇群井开采方法,发展多井型井网开发模式和大型“井工厂”作业模式,在增大网络化降压通道的同时,辅以适当的加热和储层改造,通过建立海底井工厂,实现天然气水合物资源的高效、安全开发利用。此外,针对存在深层天然气的水合物储层,可形成深层油气—浅层水合物一体化开发技术。但需注意的是,在大力发展海底井工厂等集成作业模式,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必须要兼顾环境友好及经济性。②储层改造技术是增加产气通道、提高通道导流能力、提高低渗非均质地层产能的重要手段,但目前该技术面临地层未胶结成岩、泥质含量高、塑性强、储层改造机理不明确等问题,改造后难以维持通道导流的能力,亟须开展增产机理和储层改造工艺研究。③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砂粒径小、地层未胶结易垮塌,实际开采面临出砂易堵塞气流通道、出砂机理不明确、防砂精度要求高等技术难点,需进一步开展砂粒径小、地层未胶结易垮塌的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出砂机理研究,建立完井防砂技术体系,确保长周期、大产量稳定生产。④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中三相运移规律复杂,容易发生井筒积液和沉砂;同时,伴随天然气水合物二次生成和冰的生成,需进一步开展开发过程中井筒和地层三相运移规律研究,形成大规模产气条件下的排水采气关键技术体系。因此,需进一步加大特殊井型工艺和配套设备研究,加强深水浅软未固结储层增产、防砂、流动保障等技术攻关。[/size][align=center][img]https://img.antpedia.com/instrument-library/attachments/wxpic/32/0b/a320bdcf5e03048b891d5da040acdaaa.pn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4px]图4 多井簇群井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概念图[/size][/align][size=15px]3.4 开采安全保障技术体系亟待构建[/size][size=15px]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埋藏浅、固结弱、聚集程度差,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过程中储层强度降低、地[/size][size=15px]层应力扰动加剧、地层物质持续亏空,可能会诱发泥砂产出、井壁失稳、海底沉降、井筒堵塞等一系列潜在风险,对天然气水合物安全开采带来了极大挑战(吴能友等,2021;Wuetal.,2021)。如果开采过程中控制不当,甲烷释放到海水甚至至大气中,将引起海洋酸化、全球变化等环境问题。随着未来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周期的延长、规模的扩大,上述环境风险的发生概率进一步增大,将威胁生产安全和环境安全。[/size][size=15px]目前,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安全风险演化模式研究极为零散,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认识,未来水合物资[/size][size=15px]源的规模化开发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亟须构建针对突出地质、工程和环境风险的安全保障技术体系。主要技术难点体现在三个方面。[/size][size=15px](1)与常规成岩储层相比,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开采过程中,安全风险最大的独特性体现在水合[/size][size=15px]物分解过程中储层存在蠕变,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宏观应变位移都具有极强的时变性,而微观结构、宏观位移则直接影响了地层泥砂迁移、井壁垮塌和海底沉降的发生和发展(吴能友等,2021)。因此,无论是构建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泥砂迁移规律预测模型,还是构建井筒失稳和海底沉降规律预测模型,都必须以厘清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蠕变特性为前提。因此,构建泥砂产出调控、井壁垮塌控制和海底非均匀沉降控制方法的难点,是必须时刻考虑天然气水合物地层的蠕变效应,随时修正调控/控制方法,做到对安全风险的动态闭环调控。[/size][size=15px](2)泥砂产出、井壁垮塌都会导致固相颗粒大规模侵入生产井筒,给井底工作设备造成巨大的压力。[/size][size=15px]砂沉导致井筒被埋,使试采安全受到直接威胁。然而,对于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而言,不仅面临上述泥砂磨损、堵塞的挑战,还面临二次水合物生成导致的“冰堵”风险,且泥堵和冰堵之间存在显著的耦合效应。从地层流入井筒的泥砂原本就是赋存天然气水合物的介质,一旦井底温度压力条件满足二次形成水合物的条件,这些产出的泥砂将为水合物的二次聚集提供附着点,极大地增加了水合物开采引起井底堵塞的风险(Wuetal.,2021)。因此,厘清泥砂与二次水合物堵塞之间的耦合关系,对于制定合理的水合物开采井底防堵、解堵方法至关重要。[/size][size=15px](3)环境保护技术体系有待完善,监测技术难以实现对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前、中、后期储层—海底—[/size][size=15px]海水—大气全方位、长周期、大范围、实时立体的监测。现有的无缆绳通讯数据传输技术受海况影响大,监测精度及长期稳定运行难以保证。海底监测组网技术不成熟,难以实现开采区域范围内的阶梯分布和有效覆盖,监测数据无法实时传输。因此,研发监测技术装备,建立“井下、海底、水体、大气”四位一体的智能化环境监测体系,确保开发过程中环境安全极为重要。[/size]04结论和建议[size=15px]国际天然气水合物研发态势从勘查阶段转入勘查试采一体化阶段。我国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已经[/size][size=15px]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理论、技术和装备体系,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储备、创新平台、软硬件条件、人才队伍等基础,为推进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开发产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保障。但从勘查评价、实验模拟、工程开发、安全保障工程技术与装备角度分析,仍有不少问题。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安全高效开发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理论、技术、装备等众多方面,制约天然气水合物高效开发之根本,是关键技术尚未突破,尤其是高精度勘查、储层产能模拟、开发工程技术、安全保障和环境防护等技术亟待攻关。为此,提出以下建议。[/size][size=15px](1)瞄准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推进中的重大技术难题,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装备等瓶颈制约。[/size][size=15px]①要加大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力度,开展南海区域性资源调查评价,查明资源家底;开展重点海域普查,落实资源量;开展重点目标区详查,明确地质储量,为推进产业化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②要开展不同类型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研发适应不同类型特点的试采工艺和技术装备;开展重点靶区试采,建立适合我国资源特点的开发技术体系。③要把加强安全保障和环境保护放在突出位置,围绕安全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完善理论技术方法体系,为安全可控的资源开发创造条件;持续开展环境调查与监测,获取海洋环境参数,评价天然气水合物环境效应;加强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技术研发,实现天然气水合物绿色开发。④将南海神狐先导试验区打造成高质量发展样板,加快建设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先导试验区。[/size][size=15px](2)围绕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目标,加强多科学交叉、多尺度融合,充分利用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size][size=15px]发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自然资源部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着眼加快重大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产业化,为各类创新主体开展技术成熟化、工程化放大和可靠性验证等提供基础条件,促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转化效益。①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增产理论和技术的实验模拟、数值模拟和研究要向“更宏观”和“更微观”的两极发展,揭示目前中尺度模拟无法发现的新机理;研究手段要从“多尺度”向“跨尺度”联动,带动基础理论的发展和开发技术的进步。②要加强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学科体系建设。学科体系建设是培养后备人才,保证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研究“后继有人”的必然要求。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学科体系包括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地质学(储层基础物性与精细刻画、开采目标优选与产能潜力评价、开发地球物理学、开发工程地质风险理论)、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工程学(开发工程地质风险调控技术、储层多相渗流理论基础、增产理论与技术、海工装备开发)和下游学科(集输、储运、利用等)。③要特别重视现场开采调控技术对地质—工程—环境一体化的需求升级。在开采过程中,地质条件和环境因素共同制约了水合物开采效率的“天花板”。我们既要实现多快好省开采水合物及其伴生气的工程目标,又要注意可能承受不了工程折腾太“凶”的地质条件限制,更要关注悬在公众心中的一把“利剑”的环境风险。长期开采条件下的工程地质风险预测技术、安全保障技术与环境监测技术装备的研发势在必行,要从室内模拟→多尺度预测→原位监测→开采风险预警→一体化调控方案,建立完整的研究链条。[/size][size=15px](3)提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效能,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①探索建立以知识、技术、数据为[/size][size=15px]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激发科技人员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②以建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目标,坚持合作开放,充分发挥国内外优势力量,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组建多学科交叉的协同创新团队,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共同推进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产业化。③要推进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科技成果快速、有效转化,实现核心技术与装备的国产化、工程化。[/size]

  • 产业观察:我国仪器仪表现状分析

    2006年10月27日 8:57 来源:仪器仪表资讯网 网友评论 0 条 进入论坛 经过几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建设与发展,我国仪器仪表已经初步形成产品门类品种比较齐全,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开发能力的产业体系,成为亚洲除日本以外第二大仪器仪表生产国。 据不完全统计,年产值低于500万元的企业未列入统计,部分军工企业和产品未列入统计,2003年我国仪器仪表生产企业总数2232个,工业总产值970亿元,销售收入921亿元;包括医疗仪器,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均突破1000亿元。其中,工业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企业总数620个,工业总产值285亿元,销售收入282亿元;分别占仪器仪表全行业28%、28.5%和29%。科学仪器企业总数525个,工业总产值263亿元,销售收入251亿元,各项数据大约都占全行业25%左右。电子与电工测量仪器企业总数285个,工业总产值148亿元,销售收入147亿元,分别占全行业13%、14%和14.6%。其他各类仪器仪表企业总数、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占全行业不足34%。 “九五”以来,尤其是近3年来,我国仪器仪表发展很快,形势很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仪器仪表行业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2%,2003年同比2002年增长率达到26.2%和25.4%。据对国内30余家分析仪器厂家统计表明,2002年销售总额约10.4亿元,2003年销售总额增长40%,预计2004年还将继续增长40%,达到20亿元。 2、一批技术先进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不断涌现。特别是国产工业控制系统DCS水平显著提高,已经承接30万千瓦发电机组60套,一半投入运行良好,并在60万千瓦发电机组新建工程国际招标中标,充分具备了国际竞争能力。横河川仪公司生产的中高档压力/差压变送器年产量突破7万台,进入世界前10名。科学仪器中,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如微波等离子体炬光谱议、微型电动色谱系统、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仪等,正在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3、仪器仪表产品进出口贸易迅速增长,2003年进出口总额达121亿美元,出口29.5亿美元,同比2002年增长52.6%。出口产品中已经包含有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业控制系统和精密科学仪器。2002年我国出口的物理和化学分析用仪器总值为0.32亿美圆,仅为美国出口的1%,而2003年该仪器出口总值跃升为1.25亿美圆,年增长291%,达到美国出口的3.3%。中低端数字万用表出口占据世界市场60%份额,出口国家不只限定亚洲、非洲、许多产品已经进入欧美市场。 4、我国仪器仪表企业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资企业的迅速发展和民营企业的很快崛起,已经成为仪器仪表产业的主体。2003年,三资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40%以上,利润占全行业53.6%,民营企业紧随其后,而且加大了投资力度,如正泰集团投资1亿元进入工业自动化仪表行业,时代集团兼并了全国最大的试验机企业济南试金集团。浙江中控技术(集团)公司、上海新华控制技术公司和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公司3家民营企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最有实力的工业控制系统公司,年销售收入均超过5亿元,而且发展势头很好。 应当清醒地看到,虽然我国仪器仪表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科学研究、国防建设以及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

茶产业相关的资料

茶产业相关的仪器

  • 2019上海国际物业管理产业展览会新物业、新智慧、新价值时间:2019年4月26-28日 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主办单位:上海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 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EXHIBIT PROFILE |展会介绍:近年来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物业管理行业作为传统的服务行业之一,迎来了全新的商业模式与管理模式的机遇与挑战,为进一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物业管理供需双方创造更好的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快建设智慧物业服务产业体系,CFME 2019上海国际物业管理产业展览会(简称CFME 2019)将于2019.4.26-2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CFME 2019 以国际视野和产业高度,密切结合新科技发展,集中展示与物业服务产业链相关的最具应用价值、最受市场欢迎、最有代表性的产品。展品范围:品牌物业及物业管理、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智慧停车系统及设备、智能安防、环境绿化维护、社区与商业场所娱乐设施、节能解决方案等。目标观众:房地产开发商、物业管理公司、物业服务公司、投资机构、行业协会、代理商、经销商、设施设备制作商、产品供应商、技术提供商、工程服务商等专业观众。 2018 REVIEW | 上届回顾:酒店展二期展示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今年的观众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74,058人次(含上海国际零售业设计与设备展 和上海国际连锁加盟展),同比去年增长27.4%。2018国际物业作为博华酒店二期的一部分精彩亮相上海新国际展览中心,共享跨行业的展商和观众资源。“2018上海国际物业管理产业展览” 历时3天,于4月2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圆满闭幕。物业&清洁共服务展商453家,展示面积38,684平方米,展会期间接待专业观众21,199人次. 展会现场新品纷呈,并受到观众的热烈响应,现场预定场面火爆。同期举办的各类体验活动和精彩的论坛近20场,让展商、观众受益匪浅,也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物业管理产业的迅猛发展。 EXHIBIT PROFILE | 展品类别:物业管理公司:物业公司、房地产、智慧物业服务等智慧社区: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智慧社区物业管理软件、资产管理模式等智慧停车系统及设备:新一代停车技术和设备、车库管理系统、智能道闸 、充电桩、车安全设施等智能安防:智能安防设施和技术、智能安防监控系统、门禁系统 、电动平衡车及电动巡逻车、楼宇对讲 、智能安防机器人、电梯管理等 社区与商业场所娱乐设施:户外健身器材、娱乐设施休闲椅等 节能解决方案:环保节能产品和技术、路灯管理、LED照明、电源插座 、供水与污水管理、废弃物管理、泵等环境绿化维护:园林绿化设备(割草机等)、垃圾桶等物业制服:管理人员职业西装、工作人员制服、保安职业制服等 联系我们: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电 话:联系人:汪 洋(先生)手 机:(微信同号)Q Q:
    留言咨询
  • 生物产业干式氮气浓缩仪AYAN-DC49G产品介绍:全封闭自动氮吹仪是我司与浙江工业大学结合实验室使用需求,从使用者方便安全快捷稳定等多角度共同开发的新型浓缩产品之一,产品从使用的方便度与样品的安全性出发,设计了50段程序控温,电动升降,样品可视化程度高,气密性高等特点,实现多组数据储存功能,实现了浓缩全程中安全方便,一手掌握,让繁琐的浓缩过程变得灵活、省心、高xiao和安全。产品特征:1. 7英寸大液晶触摸屏控制,同时可以处理1-25支大容量样品2. 采用5种模式,50断程序控温方式,智能化程度高3. 加热方式采用干式加热,防止样品收到水气污染,确保样品的安全性与准确性4. 加热模块采用纯航空铝材质,升温速度快且均匀性好,且模块可任意更换5. 模块四面可视化,且样品盘采用抽屉式推拉取样,无死角观察液面情况,十分方便6. 吹针升降方式采用微调升降和快速升降两种模式,无需手动升降7.采用自动调压装置,保证各个气路的气压均匀性8.内置多组数据存储功能,可及时查看机器运行数据9.采用双重密封门镜保护系统,采用内置循环风机系统,无需占用通风窗,确保无挥发物泄漏10.机箱采用正面侧面两扇观察窗口,方便观察样品情况11.氮气预热功能,通入的气体都是热气(温度:45度左右)加快了样品的浓缩反应,也防止了挥发的浓缩液与吹针之间冷凝,保证样品不会受到污染和交叉感染12.氮气预热功能以及独立节流电磁阀控制,保证了气路的气密性,大大节约氮气用量。全自动干式/水浴氮吹仪工作原理及对比分析全自动氮吹仪通过通氮气吹扫试剂表面,加快试剂浓缩,达到样品快速浓缩的效果。全自动氮吹仪性能优势:1.全自动氮吹仪氮吹压力、水浴温度和工作时间,均可按需设置。且具有自动补水功能。2.全自动氮气浓缩仪采用多个光学传感器监控每个样品的浓缩过程,当蒸发浓缩至预设体积时,系统自动停止相应通道的氮气吹扫,并报警提示。整个浓缩过程无需人工看管。3.全自动氮吹仪利用自带抽气风扇将蒸发之废气由排气管路定向排出,使得原本该置于通风厨中的氮吹浓缩装置可安全的安装于一般实验平台上。全自动干式/水浴氮吹仪对比:干式和水浴全自动氮吹仪的区别:1.温度范围:干式的温度范围是室温+5℃-150℃,水浴全自动氮吹仪为室温-100℃。2.加热方式:干式的是铝块加热,水浴的直接水加热。
    留言咨询
  • 产品简介: SP Scientific公司旗下的VirTis公司是*的冻干机的生产厂家,其成立于1953年,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冷冻干燥机制造商,该公司被认为拥有*的冷冻干燥技术,能完善的开拓和研究工业冷冻干燥所需要的技术。美国FTS公司致力于制造冷冻干燥机的温度控制和管理系统及高端智能型冻干机。美国Hull公司是有近六十年的生产历史,是专业产业型冻干机的品牌,在国际生物及制药行业中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SP 公司融合了VirTis、 FTS及Hull三个专业的冻干机品牌,可提供实验室系列冻干机,制备系列冻干机,药品研发型冻干机,中试生产型冻干机,小型生产型冻干机,产业型冻干机,通用型冻干机等七大系列,19大类,近52个机型,可满足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SP Scientific公司所有的产品均通过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Benchmark冷冻干燥机是定制的生产型冷冻干燥机,可满足试验,临床供应和生产需求。满足您当前的应用需求,着眼未来的需求是我们最擅长的。基准系统有多种配置可供选择,可提供经济的圆形或节省空间的方形托盘腔体或带有货架尺寸和货架间距的塞子,以满足您的需求。冷凝器选择包括内部或外部冷凝器,板式或盘管式冷凝器。 系统可以配置有或没有蒸汽灭菌,清洁到位和控制包装从21CFR兼容到简单/直接控制,适用于不适用法规的应用。所有系统都可以根据您的应用程序要求进行验证。产品详情:齐全的配置盘式或加塞系统可选搁板表面温度均匀(+/-1℃)洁净室安装生物密封法兰可选配Clean-in-Place 和Steam-in-Place关键性的复杂系统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能如果需要,我们将为您提供广泛的支持与验证可根据需要添加选项和配置搁板面积可到22.3m2(盘式)- 38.6 m2(加塞系统)行业应用:1.制药/ 生物2.诊断试剂包3.组织4.动物标本制作5.花卉冻干6.文物/ 文件修复和干燥7.营养品8.医疗设备
    留言咨询

茶产业相关的耗材

  • VWR微型插入小管
    关于VWRVWR是一家旨在为实验室以及工厂提供卓越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总部位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的拉德诺。2014年VWR全球销售额超过了43亿美元,帮助医药,生物科技,工业,教育,政府机构以及健康产业等不同行业的客户成就科学。VWR微型插入小管规格表:类型 容量 直径×高度 包装规格 VWR目录号 微型插入小管,透明玻璃,高出12毫米 0,1 ml 6×31 mm 1VWRI548-0310 微型插入小管,透明玻璃,高出15毫米 0,1 ml 6×31 mm 1VWRI548-0006 微型插入小管,透明玻璃,高出15毫米,硅烷化 0,1 ml 6×31 mm 1VWRI548-0311 微型插入小管,透明玻璃,平底 0,2 ml 6×31 mm 1VWRI548-0001 微型插入小管,透明玻璃,平底,15毫米,硅烷化 0,2 ml 6×31 mm 1VWRI548-3287 微型插入小管,透明玻璃,装配有塑料弹簧 0,1 ml 5,7×29 mm 1VWRI548-0002 微型插入小管,透明玻璃,装配有塑料弹簧,硅烷化 0,1 ml 6×29 mm 1VWRI548-0812
  • 氟化溶剂洗瓶PFA洗瓶—(仓纺KURABO)
    氟化溶剂洗瓶PFA洗瓶&mdash (仓纺KURABO) 产品特性 1、适于制作耐腐蚀件,减磨耐磨件、密封件、绝缘件和医疗器械零件。 2、高温电线、电缆绝缘层,防腐设备、密封材料、泵阀衬套,和化学容器。成型性能 1、结晶料,吸湿小。可采用通常得热塑性塑料得加工方法加工成制品。 2、流动性差,极易分解,分解时产生腐蚀气体。宜严格控制成型温度不要超过475度,模具应加热至150-200度,浇注系统对料流阻力应小。 3、半透明粒料,注塑、挤出成型。成型温度350-400度,475度以上容易引起变色或发生气泡。并注意脱模会较困难。 高纯度PFA洗瓶 KURABO BP-0100 容量100ml,高度97mm外径:45mm 高纯度PFA洗瓶 KURABO BP-0125 容量125ml,高度97mm外径:45mm 高纯度PFA洗瓶 KURABO BP-0250 容量250ml,高度97mm外径:45mm 高纯度PFA洗瓶 KURABO BP-0500 容量500ml,高度97mm外径:45mm 产品参数: 氟素材质因为具有耐药品性、耐腐蚀性、耐强酸、强碱等特性,可用来制作为高纯度药液容器,强碱的環境裡,如半导体、光電产业、化学工业&hellip 等製程中,其耐溫約150℃-200℃。原厂日本仓敷(Kurabo)药水瓶,供货稳定,欢饮来电咨询! 特色:瓶蓋采用无內塞设计,属于一体成型,气密性极佳。耐药品性及耐腐蚀性强,可装强酸、强碱等有机溶溶剂。 其优点有:耐热性及耐候性佳、 離型性优、不易有物质殘留、低析出物、透明度良好、密封性佳,所以非常适合储存高純度化学药品,相对于玻璃製品, PFA瓶更能完整保存药物不受污染,安全性也較高。因而在化学产业、医疗产业、半导体产业等,常广泛的在使用。   KURABO于瓶盖上有防漏设计,安全性较他牌高。瓶盖采用无内塞詏计,属于一体成型,气密性干佳。耐药品性及耐腐蚀性强,可装强酸、强碱等有檆溶剂。其优点有:耐热性及耐候性佳、 离型性优、不易有物质残留、低析出物、透明度良好、密封性佳,所以非常适合储存高纯度化寃药品,相较于玻璃制品,pfa瓶更能完整保存药液不受污染,安全性也较高。
  • HAMILTON/哈美顿八通陶瓷分配阀
    供货周期一个月以上应用领域生物产业阀门,陶瓷,HVCX 8-5,1025/1050详情介绍 PSD / 4是紧凑型注射泵,设计用于执行所有液体处理操作,包括分配和稀释。 这些模块可以安装多种阀,甚至可以满足要求苛刻的应用。PSD / 4是汉密尔顿紧凑的注射泵。 节省空间的设计使用30毫米半高的注射器,并执行所有标准的液体处理功能,包括分配,连续分配和稀释。30 mm行程长度多种安装选项-正面,背面,顶部,底部和侧面易于维修:模块化设计允许快速即插即用更换占地面积小,适合有限的空间符合RoHS和CEOEM移液产品许多世界著名的设备制造采用哈美顿的产品和专业技术,以较低的开发和制造成本,快速将他们的创新产品推向市场。作为 OEM 产品,我们不仅提供成熟的注射泵,移液模块等产品,同时还提供定制化的样品处理平台和整个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

茶产业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