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风险指数

仪器信息网生态风险指数专题为您整合生态风险指数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生态风险指数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生态风险指数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生态风险指数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生态风险指数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生态风险指数相关的资讯

  • 监测前沿交流 | 高风险的微污染物——多重人为胁迫增加了大型城市淡水生态系统的风险
    第一作者:陈苗通讯作者:金小伟、徐建通讯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图片摘要成果简介近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金小伟教授级高工团队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徐建研究员团队合作在环境领域著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Micropollutants but high risks: Human multiple stressors increase risks of freshwater ecosystems at the megacity-scale”的研究论文。该文研究了大型城市(北京市)淡水生态系统中包含农药、PPCPs、非法药物和工业化学品在内的133种微污染物对不同营养级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考查了不同空间尺度土地利用对生态风险的影响,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了多重胁迫对微污染物生态风险的效应,定量了人类活动和气候条件对微污染物风险效应的相对权重。该结果说明淡水生态系统中微污染物的生态风险不可忽略,气候、土地利用、水文条件等因素均会影响微污染物的生态风险,在进行水域管理时必须综合考虑多重胁迫因素。引言人类世以来,淡水生态系统越来越多的受到人类活动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气候变化、水文调节、土地利用和化学污染物是威胁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主要因素。同时,随着土地利用和城市化的加剧,许多淡水生态系统正面临着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功能改变。除土地利用外,水环境中的有机微污染物也因其普遍分布和潜在的生态风险而引起广泛关注,长期接触微污染物会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构成重大风险。在流域尺度的自然环境中,多种复杂的胁迫因素相互作用,对淡水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很难确定其主要驱动因素。已知有机污染物与城市、耕地等人类土地利用有关,然而,以前的研究侧重于定性探索,缺乏对土地利用与多种微污染物暴露模式或生态风险之间的定量研究。以往对流域微污染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暴露、毒性和潜在生态风险。部分研究侧重于单一类别微污染物或某类污染物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定性关系,而忽略了土地利用的多尺度影响。先前的研究没有确定土地利用和气候条件对多类型微污染物风险效应的相对权重。本研究主要关注大型城市淡水系统中微污染物的分布模式、生态风险及其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效应,特别是土地利用的多尺度效应及多重胁迫的影响,以期为流域尺度水域治理和管控提供有效的保护策略。图文导读微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图1 北京市地表水中13类微污染物的浓度(a,*:P枯水期;c,e.平水期),不同字母表示显著差异(P有机磷酸酯(OPEs)抗病毒药(ANVIs),枯水期平均浓度分别为483、225和150 ngL−1。不同行政区域和河流中微污染物的分布和相对组成不同。南部区域的浓度明显高于北部区域,这与人类活动和污水处理厂分布显著相关。微污染物的生态风险图2 不同类别微污染物对不同营养级水生生物造成风险的比例(a.枯水期,b.平水期)。根据平均浓度(c)和最大浓度(d)确定的优控污染物(TUs1)在平水期,96.7%、100%和100%区域的藻类、无脊椎动物和鱼类受微污染物的慢性影响,这一比例高于枯水期(分别为41.7%、98.3%和100%)。在平水期,8.3%、33.3%和1.7%区域的藻类、无脊椎动物和鱼类处于高风险,而枯水期的比例分别为11.7%、3.3%和0%。有机磷农药(OPPs,杀虫剂)、三嗪类农药(TPs,除草剂)和OPEs占鱼类、藻类和无脊椎动物风险的最大比例,在枯水期分别占47.9%、46.6%和 56.5%。与平水期相比,不同的是拟除虫菊酯对鱼类风险的占比最大(图2a-2b)。这些结果表明,微污染物是威胁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根据微污染物的平均浓度,对其生态风险进行排序(图2c-2d)。18种微污染物被确定为优控污染物,其中高风险和中风险分别有7种和11种。TU分别为445.9、300和182.4的λ-氯氟氰菊酯、六嗪酮和磷酸三(2-乙基己基)酯(TEHP)的风险最大,验证了农药和OPEs的潜在风险。此外,敌敌畏、吡虫啉、毒死蜱和三(1-氯-2-丙基)磷酸酯(TCPP)表现出较高的环境风险。该优控清单有助于管理和控制北京市甚至其他类似大型城市地表水中的微污染物。不同空间尺度土地利用对生态风险的影响图3 枯水期(a、b和c)和平水期(d、e和f)河岸带不同尺度(0.1~15km)内耕地、不透水表面和植被地与藻类、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生态风险的关系研究了不同空间尺度土地利用对不同营养级水生生物慢性风险的影响(图3)。当河岸带缓冲区分别超过5 km和2 km时,耕地对无脊椎动物和藻类的慢性风险有显著影响(p)(图3b和3c),平水期影响最大的是缓冲区范围分别为1 km、2 km和5 km(图3e)。对于植被地,所有尺度缓冲区的土地利用(宽度为0.1 km的缓冲区除外)对慢性风险表现出显著的负效应(p和3f)。河岸带缓冲区中大于2 km的土地利用类型对三类水生生物的慢性风险有显著影响,表明太宽泛的河岸带缓冲区范围并不能解释当地的污染状况。在规划土地利用策略时,必须考虑最佳河岸带缓冲区,这有利于以较低成本获得理想的生态效益。图4 结构方程模型显示的气候条件和人类土地利用对藻类、无脊椎动物和鱼类慢性风险的直接和间接效应(a)及相应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系数(b)利用SEM确定了人类土地利用和气候条件对三种不同营养级水生生物生态风险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图4,χ2=14.784,df=17,CFI=1,RMSEA=0.000)。人类土地利用对水质参数(WQPs)和新污染物浓度有显著的正效应,尤其是对NH3-N(标准化路径系数β = 0.40, Pβ = 0.87, Pβ=0.91,PP种优控污染物,该清单可能有助于大型城市的微污染物管理和控制。不同空间尺度土地利用对不同营养级水生生物的慢性风险效应不同,其结果对规划土地利用管理和流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多重胁迫因素,包括气候条件、污染排放,尤其是人类土地利用,影响着微污染物的生态风险。在控制流域内的微污染物时,有必要同时考虑这些多重因素。然而,气候变化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影响,它与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在短期内不明显。未来的研究可以更多地关注微污染物与长期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淡水生态系统中多重压力源的相互作用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重视这些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本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
  • 生态环境部发布《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f1902996-f558-4d7c-8056-fb01361e621e.jpg" title=" 生态环境部标准.jpg" alt=" 生态环境部标准.jpg" / /p p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为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生态环境部组织制订该技术导则。标准中规定了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效果评估的程序、方法和技术要求 该标准适用于污染地块土壤异位修复和原位修复、地下水抽出处理和原位修复、以及风险管控效果的评估。值得注意的是,该标准不适用于含有放射性物质与致病性生物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效果的评估。 /p p   现生态环境部已将标准征求意见稿印送给相关单位,相关意见可于2018年10月27日前反馈至生态环境部。 /p p   联系人:伍斌 /p p   邮寄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115号 /p p   邮政编码:100035 /p p   电子邮箱:turangguanlichu@mee.gov.cn /p p   电话:(010)66556320 /p p   传真:(010)66556340 /p p   附件: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 a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10/attachment/96978965-34ee-42a6-b0cc-348f8a9a1c60.pdf" target=" _self" title=" 1.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 textvalue=" 1.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pdf"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pdf /span /a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a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10/attachment/2d547eaa-aba8-4871-9d82-285a9272b4b6.pdf" target=" _self" title=" 2.《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textvalue=" 2.《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2.《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a /span /p
  •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将对海洋生态和人类健康带来巨大风险
    2023年8月24日,日本罔顾国际社会和组织的质疑和反对,强行启动了核污水排海计划,正式开始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水排放至太平洋。根据该计划,核污水排海时间将至少持续30年,2023年度将把约3.12万吨核污水分4次排放,每次约排放7800吨,完成首次排放需要17天左右。核污水排海带来的危害将是不可逆的,造成安全威胁是多方面的,产生的影响更是全世界和长期的。日本核污水排海在多领域造成严重影响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严重破坏全球海洋生态系统。自2013年福岛核污水泄漏事件以来,曾多次检测出于太平洋海域打捞出的鱼类含有放射性物质。例如,2019年福岛县鱼联曾捕获到铯元素严重超出标准的“斑瓮鳐”。2020年,菲律宾科技部核研究所发现,西菲律宾海的放射性物质呈上升趋势,从珊瑚虫身体中分离出了超常浓度的碘-129。福岛核污水净化不完全,含有的核素具有极强放射性与毒性,将会形成长时间的辐射危害,并可能诱发疾病和基因突变,这些危害是不可逆的。福岛核污水主要运用多核素去除系统(ALPS)处理,该系统是通过化学沉淀法和吸附的方法,截留和分离污水中所含的放射性核素。经过该系统处理过的福岛核污水中仍含有氚、碳-14、锶-90、碘-129、锝-99、钴-60等放射性核素,将这些核污水直接排放入海,一旦通过海洋生物进入食物链,会通过食物链传导和累积放大效应,对海洋生物造成放射性污染,严重损害海洋生态系统及海洋生物多样性。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严重危害到公众健康。日本福岛核污水中含有放射性核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富集,会对人类DNA产生影响,将造成人类后代畸形、肢体残疾、细胞癌变等等健康问题,对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威胁将持续几百年甚至上万年之久,对世界各国人民的健康福祉将会造成不可预测的破坏和危害。此外,当前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这一解决方案存在诸多风险与不确定因素,相关的风险评估和研究非常不足。不少国际组织都对此表达了担忧。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所指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国和加拿大将遭到核污染影响,10年后蔓延至全球海域。美国海洋实验室协会在去年12月就发表过一份声明,表示他们对日本的数据并不信服。夏威夷大学的海洋生物学家罗伯特-里奇蒙曾指出:“我们看到了一份不充分的放射性和生态影响评估,这让我们非常担忧,日本不仅无法检测到进入水中、底泥和生物体中的物质,而且如果真的发现了,也没有办法去除它。”日本福岛核污水对太平洋沿岸国家的海洋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优良的海洋生态环境是海产品贸易和渔业可持续的自然资源基础。太平洋海水遭受福岛核污水污染,将对东盟及太平洋沿岸国家的水产养殖产业及贸易活动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印尼、越南、菲律宾等国受到波及的概率较大。印尼是全球市场养殖对虾的最大供应国之一,在金枪鱼和罗非鱼出口方面也占据重要地位,2020年,印尼水产养殖产量为1484.5万吨。2020年,越南水产养殖量为461.5万吨,水产品出口额为85亿美元,占全球总额的5.6%。东盟的主要水产品贸易对象都分布在亚洲,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为了防范日本福岛核污水对食品安全造成的放射性污染风险,中国、韩国在内的多国已经采取措施,禁止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日本核污水排海违背国际环境法原则和联合国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日本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为降低经济损失、加速福岛核污水清除工作,选择耗时最短、经济成本最小的“稀释入海”方案,将福岛核污水排海产生的一系列核污染风险问题转嫁全世界,罔顾人类长期共同发展利益,公然违背了国际环境法原则和联合国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首先,此举违背了《联合国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中的风险预防原则。《宣言》要求,“各国应为了保护环境广泛适用预防措施,当出现严重的或不可逆转的损害威胁时,不能因为缺乏科学上的充分证据而延迟采取措施防止环境恶化”。日本将核污水潜藏的危害通过太平洋强行转嫁给全球,不仅是对日本自身发展的不负责,也严重侵害了包括太平洋沿岸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人民所享有的海洋资源与空间的平等权。其次,此举违背了可持续发展原则。面对日本福岛核污水囤积问题,日本放弃电离排放、蒸发掩埋等方式,而采用稀释入海的污水处理方式。虽然短期内节省了物资、人力成本,但从长远来看,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放入海后沉积的辐射性物质所带来的危害难以估量,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背道而驰。国际社会应该采取积极行动应对日本排放核污水首先,积极推动核污水国际法律责任的国际法完善。核污水对生态环境、人类生活的危害是长时间的、跨区域的、难以定量的。日本做出福岛核污水排海决策,除了储蓄罐存量不足这一客观原因外,法律责任认定和追究难以落实也是主要原因。这也暴露出了现行国际法在针对此类核污染问题中,国家责任的认定和追究问题上存在着不足,因此需要国际社会采取积极行动。应在联合国现有环境保护机制基础上,完善和制定核污染损害赔偿责任机制,形成国家跨界损害责任的全球性条约框架。确定核危害赔偿责任主体,保障受危害国家、群众及环境的基本权益。量化核污染损害赔偿责任。其次,联合成立国际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于日本的声明缺乏独立可信的科学论证的质疑,建议国际原子能机构组织成立国际第三方检测机构,包括多个利益相关方各国,学术界、工业界、公众和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开透明地检测日本福岛核污水,并共享实时数据,保证其公开、公正、客观和科学性。要开展太平洋沿海水域长期追踪监测,检测放射性核素在海水、沉积物和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分布特征,研究放射性核素在多介质间的迁移,分析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及海洋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中国是受福岛核污水危害的首要国家之一,应最大程度地防止日本核污水排海给我国造成的损害。近期应组建国家应对福岛核污水排海风险监测预警机构,持续开展相关海域的放射性监测和研究,建立核污水排海影响综合预测和评估模型,科学分析核污水污染的范围、流向、速度等,从而为及时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提供支撑。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环太平洋国家合作,共同实施对日核污水排海计划的水域监测工作,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为更好地应对核污染风险创造条件。此外,国家海关和检验检疫等机构应加大监管力度,对进口的海产品、来自污染区的船舶和人员等进行放射性污染水平的监测和监管。

生态风险指数相关的方案

  • H.E.L化工反应风险评估解决方案
    精细化工多为间歇或半间歇的密闭生产方式,釜内物料的反应主要受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影响,一旦反应失控,经过诱导期后反应速率往往呈指数式加速上升,同时伴随温度以及蒸汽压力和分解压力的飙升,严重可能导致爆炸。因此,开展化学反应安全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进行安全设计,提升化工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对保障安全生产具有重大意义。为此,2021年3月26日,国家应急管理部危化监管一司组织有关单位编制了《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12月2日-3日,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品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在青岛召开标准审查会。《精细化工反应安全风险评估规范》《硝酸铵安全管理技术规范》《危险化学品仓库储存通则》3项国家标准,以及《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导则》《加油站作业安全规范》2项行业标准通过审查。
  • AISA 高光谱航空遥感成像系统—水文研究风险评估
    利用AISAEagle(可见-近红外) 高光谱传感器对地表含水量进行分析研究。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可被用于估算地形的水含量,并帮助计算风险分布。
  • 流域生态补偿监测解决方案
    该方案为落实生态补偿机制,完善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建立以水质在线监测为主、多种监测形式相结合的智能监测网络;加强监测数据的监管和校正,结合现代通讯技术,开展重要生态补偿金核算研究,建设生态补偿标准体系,逐步实现生态功能区水质变化趋势分析预测和风险预警。

生态风险指数相关的论坛

  • 生态环境部:关于促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的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系统治理,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促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关于促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的指导意见。[b]关于促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的指导意见[/b]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各直属单位,全国性行业组织及有关单位: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是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工作水平不断提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但过程中资源能源高效利用和二次污染防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的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系统治理,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促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提出如下意见。一、理念先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一)大力培育绿色低碳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宣传和培育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理念,鼓励土壤污染责任人、土地使用权人、行业协会、从业单位、公益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倡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治理项目因地制宜采取风险管控措施,率先践行绿色低碳修复,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有效控制潜在二次污染风险。在确保达到风险管控或修复目标的前提下,实现环境净效益最大化和碳排放量最小化。(二)系统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以推进全过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导向,以加强系统谋划、优化监管机制为重点,以强化科技支撑、完善保障措施为手段,强化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目标协同、机制协同、任务协同,推进风险管控和修复全过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高绿色化、低碳化水平。(三)持续探索推动创新实践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鼓励先行先试,聚焦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可持续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典型经验和案例。不断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将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与国土空间规划、项目建设设计及管理流程有机整合,加强实践应用,提升土壤污染防治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高质量发展。(四)逐步建立评价评估体系以反映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全过程绿色低碳水平为目标,生态环境部逐步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编制相关工作指南和技术规范,不断完善相关数据库,研究制定适用于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全过程的环境足迹评估工具和碳核算方法。二、全过程提升绿色低碳水平(一)合理规划受污染土地用途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应充分考虑土壤污染情况和风险水平,结合留白增绿相关安排,协助相关部门合理规划土地用途,保护人居环境安全。鼓励农药、化工等行业重污染地块优先规划用于拓展生态空间,对暂不开发利用的关闭搬迁企业地块及时采取制度控制、工程控制、土地复绿等措施,强化污染管控与土壤固碳增汇协同增效。因地制宜研究利用废弃矿山、采煤沉陷区受损土地、已封场垃圾填埋场、污染地块等规划建设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项目。(二)精准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土壤污染责任人、土地使用权人、从业单位要强化全过程质量控制与监管,全面提升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水平,推进多学科、多方法、多手段调查技术的融合,精准刻画污染范围、污染程度和水文地质情况。充分利用已有调查成果,基于现场检测数据,动态优化调查工作计划,借助现场快速筛查技术,提高调查精准度和效率。对大型复杂污染地块,可根据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及有效暴露剂量,科学选用风险评估方法和参数,合理确定风险管控或修复目标。(三)重点突出绿色低碳化设计坚持“一地一策”,科学合理选择风险管控或修复方案。鼓励土壤污染责任人、土地使用权人、从业单位将能耗、物耗、温室气体排放等纳入方案比选指标体系,在注重经济可行基础上突出资源能源节约高效利用导向,优化工艺设计,优先选择原位修复、生物修复、自然恢复为主的管控修复技术,增强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和灾害等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在守牢安全底线和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可将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工程与后续建设项目同步设计,最大程度降低排放、减少能耗,提升质效。(四)积极探索最佳管理措施从业单位要着力提升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应用高能效装备产品,优化提升重点用能工艺和设备,优先使用绿色低碳的管控和修复材料,有效提高可再生和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科学设定并动态调整工艺参数,降低资源消耗水平。加强施工过程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积极推广可视化、智能化监控手段,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强化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的收集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防止对地下水和周边地表水、大气等造成污染。在有效防范二次污染的前提下,鼓励推动修复后土壤资源化利用。鼓励在产企业在保证安全生产和执行排污许可制度的条件下,实施边生产、边管控、边修复。(五)追踪开展后期可持续管理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督促土壤污染责任人、土地使用权人、从业单位动态研判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或修复长期效果,跟踪监控土壤和地下水特征污染物变化情况,严格落实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有关规定,及时优化和调整长期监测方案,建立回顾性评估机制。三、全方位强化科技支撑(一)加强科研布局和基础研究生态环境部加强土壤和地下水复合污染治理、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领域科技研发的系统布局,夯实自然恢复过程与人工修复作用下的土壤和地下水中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等的理论方法研究基础。(二)攻关关键技术材料和装备研发鼓励行业协会、从业单位聚焦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中的关键问题,加快关键共性新材料和新装备等科技攻关。研发应用环境友好型管控修复材料,提升材料的长效性、高效性和安全性。研发推广低排放、低能耗的新型管控修复装备,提高装备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水平。对未达到能耗标准的传统修复设施设备进行清洁能源替代和升级改造。生态环境部遴选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相关内容纳入《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和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三)加大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行业协会、从业单位要坚持需求导向、交叉融合,发展可持续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集成与耦合技术,注重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推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精准刻画、复合污染阻控和修复技术的组合优化,促进研究成果用于指导工程项目实施,形成一批成效明显的系统解决方案和综合示范工程。比选、集成适用于不同场景的技术体系,开展中长期跟踪模拟及评估,推动土壤健康管理和生态功能提升,增强土壤固碳增汇能力。四、完善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组织谋划和工作部署,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积极联合有关部门共同促进并按照分工推动全过程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积极探索创新土壤修复+工程建设模式,引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向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发展。(二)建立激励机制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在土壤污染防治相关资金使用和政府采购等活动中推动落实绿色化、低碳化有关要求,鼓励采用绿色低碳的方案、装备、材料等。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气候投融资等市场化资金以及国际贷赠款资金支持途径,通过多渠道资金来源与创新机制保障支撑风险管控和修复项目实施。(三)拓展能力建设生态环境部建立经验交流机制,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各级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监管能力,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强化行业引领作用,培育土壤污染防治领军企业,提升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四)开展宣传教育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和方式,结合六五环境日、世界土壤日、全国生态日、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计划,普及相关知识,解读法规政策,发布典型示范,全面提升社会和行业的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绿色化、低碳化意识。

  • 【讨论】全球气候变化脆弱指数中国排名49 史上最低

    英国全球风险顾问公司Maplecroft对全球171个国家进行分析后,公布了本年度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CCVI)。中国今年的气候变化脆弱程度排第49位,成为该指数中国获得的最高排名,这意味着中国抗气候变化能力达到了史上最低。  据英国路透社10月19日消息,CCVI指数的评估主要考虑国家的经济、人口、基础设施、生态等6组因素,Maplecroft公司根据这些指标分析各国管理、控制和降低温室效应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力,最终得出排名。该指数的排名越靠前风险越大,反之则越低。今年排名最高的国家是孟加拉和印度,它们拥有最差的抗气候变化能力;排名最后一位、抵抗力最强的国家则是挪威。此外,芬兰、冰岛、丹麦等国也拥有较强的抗气候变化能力。  报道称,中国今年排名第49位,属于“高风险”国家。Maplecroft公司早前资料显示,中国在2008和09年分别排名第80位和第109位,今年首次上升到了前50位的高风险国家行列,气候变化抵抗能力达史上最低。一度排名靠后的日本,在今年也上升到了第78位,被打上“高风险”的标签

  • 中华环保联合会关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的函

    各相关单位、专家: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归口,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提出的《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生态环境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团体标准,经多次调研、内部讨论、召开专家技术审查会等多项工作,数易其稿形成了征求意见稿。为满足相关领域团体标准体系建设及标准结构、内容以及应用需求,由专家提议并经编制起草组协商一致,现将标准名称调整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风险评估技术指南》。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民政部印发《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和《中华环保联合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要求。为保证标准的科学性、严谨性和适用性,现公开征求意见。公示期间,请各有关单位及专家认真审阅标准文本,对本标准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并于2022年12月29日前以邮件的形式将《团体标准意见反馈表》反馈至编制组秘书处,逾期未回复按无意见处理。该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已登载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www.ttbz.org.cn)和中华环保联合会官网(www.acef.com.cn)。联 系 人:梁巧英联系电话:18330686008电子邮箱:acef_chs@163.com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14区青年沟东路华表大厦五层501室[url=http://file2.foodmate.net/wenku2022/wfx202212021028.zip]附件:[/url]1、《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2、《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3、中华环保联合会团体标准意见反馈表[align=right]中华环保联合会[/align][align=right]2022年11月29日[/align]附件1.《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pdf附件2.《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附件3.中华环保联合会团体标准征求意见反馈表。doc中华环保联合会关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的函。pdf

生态风险指数相关的资料

生态风险指数相关的仪器

  • 一键开启 全自动高效完成高锰酸盐指数分析全流程高锰酸盐指数是评价水体受有机物污染总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操作流程十分繁琐,高温操作且耗时耗力。 手工存在的问题实验误差,数据准确度下降手工移液,存在偏差人眼颜色判定,主观意识没有统一标准高温实验、危险试剂有安全风险沸水浴回流消解30分钟,人员高温操作风险较大接触硫酸溶液,强腐蚀试剂易灼伤水浴消解时间30分钟,导致实验流程偏长样品量大的情况下,操作人员劳动强度过大...AT 100全自动高锰酸盐指数分析仪集成加液、消解、滴定、数据计算、出具报告的全流程,节省人工,高效简洁,并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误 差,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只需将样品放置机器上,一键开启,即可完成全流程。 大批量高效检测 安全便捷4通路独立滴定位 快速大批量检测 16位水浴消解位检测高效快速54位样品放置位,支持循环放样,便于大批量样品使用搭载4通路独立滴定位与16位水浴消解位,快速检测通道,实现检测流水线化检测流程完全符合国标仿生颜色识别原理, 完全符合国标要求多重终点判断模式,终点准确判定有保障全独立注射泵流路,有效避免流路污染自动加热保温滴定,保证滴定准确多重设置 排除安全隐患水浴消解内部设置水位感应探头,运行过程中自动补水设置自溢水口,双重保障用水安全灵活设置试剂、废液、超限等多种预警界面简洁操作 自由便捷软件内置方法,一键启动,轻松开启实验全流程自动数据计算,生成报告,直接打印存档开放软件程序,可自由设置参数应用领域GB/T 5750.7-201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有机物综合指标GB/T 11892-1989 水质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ISO8467-1986 水质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特别说明,此页面中所有展示的图片和信息仅供参考。
    留言咨询
  • 注册人名称 Datsun Biomedical (UK) Limited注册人住所 BIC, Wearfield, Enterprise Park East, Sunderland, SR5 2TA, UK产品名称 电导测量仪注册证编号 国械注进20152211289型号规格 EDS-1000, EDS-2000, EDS-3000适用范围 该产品用于测试受检者的皮肤阻抗。国家/地区 UK产品优势:权威:源自英国牛津大学30多年科研成果 UKPDS是糖尿病发病基理、治疗及并发症的前瞻性研究。客观、量化:采用欧姆定律,测量皮肤电导值来反映B细胞功能变化及周边神经病变情况。糖尿病早期评估:可早于空腹血糖发生变化前12年对高风险人群进行评估、筛选,可及早制定干预方案并可进行持续监控。周边神经病变评估:可对糖尿病患者周边神经病变进行早期定量测定及评估。准确:轮流向各电极交替施加15种不同的直流电压,并精确地记录各电极在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变化,得出汗腺的电化学特性曲线从而测量出汗腺内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布,以精确评估受检者的汗腺功能。可靠:可对糖尿病患者周边神经病变进行早期定量测定及评估。稳定.采用六电极同步测量,轮流将其中四个电极作为测量电极以双向电流进行测试,并将检测结果进行加权指数处理,以减低测量点所在位置及电极片接触状况引起的误差。无创:采用直流激励电源,避免交流及高频辐射所带来的危害。无辐射、无副作用:受检者采用坐姿,轻松完成整个测试过程。轻松:3分钟内完成整个测试过程。快速:智能化操作界面,测量过程全自动化,报告自动生成。操作简单:3分钟内完成整个测试过程。一台糖尿病风险早期检测系统EDS2000优势电导仪测量可全面满足内分泌科、体检中心及康复科等对糖尿病早期无创筛查的需求,并可同时对已知糖尿病患者的周边神经早期病变情况进行筛查及跟踪。血糖的变化可引致周围神经病变,从而引发汗腺功能异常。糖尿病早期筛查系统EDS电导测量仪采用多电压只留刺激法(Multiplue Potential Direct Current Simulation)对受检者的汗腺时间多组电压,通过欧姆定律测量汗腺内不同离子在临街分解电压附近的电化学反应,精确地评估汗腺功能,从而检测末梢神经精神病变情况及评估β细胞的功能状况。适用场所:医院、诊所、药店、体检中心 等产品功能:测量方式: 采用0.3-4.5V标准电压进行15点电位检测人体反馈信号,对人体无任何刺激检测位置 :左右手、左右脚4点检测参数: 各测量点电压图、各测量点特征电导值、各测量点反向电导值、正反向电导值差异度、手、脚左右侧平均电导值、左右侧平衡度、可检测分析β细胞功能p〔βCF〕、可检测分析葡萄糖耐量受损风险p〔IGT〕、可检测分析胰岛素抵抗风险p〔IR〕、综合分析糖尿病发病风险p〔DM〕、分析周边神经病变情况、综合分析糖尿病并发症发病风险p〔Dc〕功能: 能够早期检测出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发病风险,能够早期检测出糖尿病患者周边神经病变风险诊断及建议功能 :可根据不同检测结果给予受测者综合评判,且给出诊断建议和生活方式指导等重要信息。检测无创 :检测无痛、无创,无需空腹,不需采血检测时间 :检测快速,3分钟内即可出检测结果,准确率高检测方式: 采用坐姿,老、弱病人检测更轻松中文系统 :全中文操作系统、中文报告。多种型号可以选择,详情致电
    留言咨询
  • 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监测系统【TH-SDXT】实时掌握张家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水质、气象、水文等方面情况,能实时监测张家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现状及动态变化。一、背景概述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被喻为“地球之肾”的湿地,有水域和陆地交错存在的生态环境,是多种生物的栖息地。湿地能净化水质,提供清洁的淡水资源,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与人类生产生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这是历史的回响,也是未来的召唤。“为避免全球湿地持续退化和丧失而引发的系统性风险,我们必须以强烈意愿和实际行动,促进各类湿地的保护、修复、管理以及合理和可持续利用。”但由于早期,人们对环境的漠视、认识水平的局限以及对经济利益的单纯追求,长期以来在围垦、基建占用、环境污染、过度捕猎、泥沙淤积、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等诸多因素的不断叠加作用下,湿地资源遭受了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因此对湿地生态环境等进行长期连续监测是政府在进行自然资源管理与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宏观决策中获取相关信息数据的必要手段。而且从保护生态系统功能及其稳定性方面考虑,也迫切需要在一些关键区域建立生态环境自动观测站,针对生态系统内的大气、植被、水体、土壤等环境进行观测,支持气象条件变化对湿地、森林、湖泊、河流、海滩、戈壁、草原等生态影响的评估预警工作。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结合多年气象环境监测行业经验,充分考虑林业草原环保国土资源等部门对于生态环境监控和集中管理的应用需求,利用物联网技术、数据通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针对湿地生态环境监测设计搭建了一套或多套在湿地生态区域环境观测大气、植被生物、水体、土壤等方面数据的观测系统方案,实现对湿地生态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的自动连续观测,为及时掌握气象条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二、监测依据《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湿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技术要求(LY/T 1708)》《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LY/T 1707)》《湿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规范(LY/T 2899)》《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LY/T 1755)》《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HJ 623)》《园林绿化十三五规划纲要》《国家陆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网络中长期发展规划(2008—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 HJ633-2012《空气离子测量仪通用规范》 GB/T18809-2002《水质采样方案设计规定》 GB/T12997-91《水质采样技术指导》 GB/T12998-9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水污染源与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 HJ/T353-2007《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 HJ/T354-2007《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 HJ/T355-2007《水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 HJ/T356-2007《污染源与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HJ/T104-2003《仪表供电设计规定》 HG/T20509-2000《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 HJ/T212-2005《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 HJ-T352-2007《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166-200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 1995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的通知 林湿发〔2017〕150号三、系统建设内容气象监测: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大气压力、总辐射、日照时数、光照强度、紫外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净辐射、天气现象、降水量、降雪深度、蒸发量、露点温度等;水文监测:水位、流量、流速;水质监测:水温、电导率、PH、浊度、悬浮物、余氯、溶解氧、COD、氨氮、亚硝酸盐、叶绿素、蓝绿藻、污泥浊度等;土壤监测: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土壤PH、土壤盐分、土壤氮磷钾等;环境质量:PM2.5、PM10、噪音、负氧离子、CO2、 SO2、 NO2、O3、CO等;植被生物:湿地植物动物及其群落监测可以采用包含多个视频监控传感器节点的网络作为其长期监测的手段。 四、系统概述此湿地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是一套集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管理于一体的无人值守生态监测系统,整个系统由前端感知数据采集系统、数据传输系统、云平台应用软件分析系统、终端应用系统及供电系统等组成。前端感知数据采集系统由小气候气象观测站、空气质量监测站、水文监测站、水质监测站、负氧离子监测站、土壤监测站、视频监控等前端监测设备组成。数据传输系统由遥测终端机、DTU、GPRS等传输设备组成。云平台应用软件分析系统接收到来自数据采集系统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利用云平台软件分析计算进行数据处理和归集整理。可以直观、形象的实时显示各监测点位和整个区域的空气质量状况,以及污染物浓度水平,并提供异常报警、区域空气质量变化趋势等多种服务。终端应用系统可通过会议室大屏、户外LED显示屏、PC端等方式实时或长期进行监测数据展示。供电系统可根据用户需求搭配市电供电、太阳能供电、风光互补供电等多种供电方案,保证设备长期稳定运行。五、系统特点1、监测指标全面、方案配置灵活,可根据实际需求监测湿地生态区域各方面环境要素, 如气象环境、水文、水质、土壤环境、空气环境质量和动植物极其群落监测等,模块化设计极大方便了后期调试和升级2、低功耗采集器:静态功耗小于50uA3、系统稳定:方案成熟多家实装案例,后台运行稳定,免维护,故障率低4、传感器外壳采用进口ASA材质,更有效对抗盐雾等环境,防护等级达到IP65以上5、全自动,适合野外工作,可靠运行于各种恶劣的野外环境,可无人值守6、监测参数超限预警,辅助保护区应急管理7、云服务平台,可随时在线查看、下载和数据分析,具有数据质量控制功能8、通讯方式可根据现场按需选配,为方案提供最高性价比9、完善的防雷击。抗干扰等保护措施10、支持扩展:支持传感器扩展,485接口、modbus协议传感器都可以直接使用
    留言咨询

生态风险指数相关的耗材

  • SKU 440紫外线指数传感器
    用途:SKU 440紫外线指数传感器通过紫外线指数来反应紫外线的风险数值,强烈的紫外线会导致皮肤晒伤或导致皮肤癌,当紫外线指数达到15以上为高风险值。SKU 440紫外线指数传感器的校准具有可追溯国家标准,是一款理想的紫外线强度测量传感器。传感器外壳使用铝制材料,密封达到IP68标准,可以放在小于4米深度的水中使用。技术规格:传感器余弦校正头,专用扩散器探测器过滤氧化钛光电探测器反应波段280~315nm测量范围0~30UVI或0~0.75 W/m2线性误差最佳1%(0~1V带9V供电)绝对校准误差典型3%,最大5%灵敏度33 mV/UVI或1.32 V/W/m2余弦误差3%方位角误差1%长期稳定性±2%响应时间最佳在50ms输出信号0~1V热漂移输出0.075mV/℃ max(-20~+50℃)零点偏移范围±1 mV热漂移的零点偏移典型0.03 mV/℃ 最大(-20~+50℃)输出阻抗500欧姆输入电源5~15 VDC尺寸高69 毫米×直径34毫米重量200克(带3米电缆)防护等级IP68材质受过阳极化处理的黑色铝电缆标准3米屏蔽线工作温度-30~+60℃ 工作湿度0~100% RH产地:英国
  • 缝线及接焰次数测定仪GB8965-1998
    产品介绍:泰思泰克缝线及接焰次数测定仪满足国标GB8965-1998中所规定的技术指标和要求,适用于操作者在易燃有发火危险的场所穿用的阻燃服的测定。 产品型号:TTech-GB8965-3 符合标准:GB8965-1998 技术参数: 1.不锈钢箱体,美观大方,耐腐蚀;2.箱顶级箱边均有6个通风孔;3.箱内试样架45度放置;4.计时器 精度0.1s5、试样架由0.5mm硬质不锈钢丝绕成内径为10mm的螺线圈;6、进口气体喷灯无空气进口;可用丁烷或丙烷气体7、气体纯度:≥95%;8、气体流量:0~1000ml/min9、电子点火;计时数显。10、工作电压:AC220V±10V; 11、气源:工业用丙烷或丁烷及液化石油气;客户自备 12、本测试仪满足GB28965-1998中所规定的技术指标和要求 13、环境温度:室温~40℃; 14、相对湿度:≤75%; 配置1、随机附件一套; 2、试验设备外形尺寸:长×宽×高(0.6×0.3×0.65)m(需配通风橱); 3、试验设备重量:20 Kg; 4、仪器使用面积:0.6平方米。
  • 熔融指数测量仪配件
    熔融指数测量仪配件和欧洲的进口熔融指数测量仪,测量热塑性塑料原料的熔体质量流率MFR和流量率MVR的良好仪器,对于热塑性材料的质量控制非常有用。熔融指数测量仪配件特点:对于热塑性材料的质量控制非常有用高精度的内置微处理器进行温度控制控制精度高达+/-0.5摄氏度具有快速达到设定温度的能力远远超过各种熔体流量率测量标准的要求,如ISO1133, ASTM D1238& GBIT 2682.采用高精度的内置微处理器进行温度控制,控制精度高达+/-0.5摄氏度,具有快速达到设定温度的能力内置破碎机能够定时对挤压材料自动切断,非常容易操作,而价格非常优惠!熔融指数测量仪配件参数:工作温度: 120-450摄氏度 温度控制精度: =0.5摄氏度温度显示分辨率:0.1摄氏度温度上升时间:30分钟电源要求:220V/50Hz 或110V60Hz孚光精仪是全球领先的进口科学仪器和实验室仪器领导品牌服务商,产品技术和性能保持全球领先,拥有包括熔融指数测量仪,进口熔融指数测量仪在内的全球最为齐全的实验室和科学仪器品类,世界一流的生产工厂和极为苛刻严谨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每个一产品是用户满意的完美产品。我们海外工厂拥有超过3000种仪器的大型现代化仓库,可在下单后12小时内从国外直接空运发货,我们位于天津保税区的进口公司众邦企业(天津)国际贸易公司为客户提供全球零延误的进口通关服务。关于熔融指数测量仪参数,进口熔融指数测量仪特点的更多消息,孚光精仪将在第一时间更新并呈现,想了解更多内容,关注孚光精仪等你来体验!

生态风险指数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