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基因编辑研究

仪器信息网自查基因编辑研究专题为您整合自查基因编辑研究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自查基因编辑研究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自查基因编辑研究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自查基因编辑研究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自查基因编辑研究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自查基因编辑研究相关的资讯

  • 教育部发文 要求高校自查基因编辑研究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据华南农业大学、苏州科技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等多所学校官网,教育部科技司于近日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开展基因编辑相关研究项目自查工作通知》,要求高校组织开展基因编辑相关研究项目的自查工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通知》中指出,此次自查主要针对2013年1月1日以来开展的涉及生物技术中与基因编辑相关的研究项目(包括非政府渠道),重点围绕是否遵守科研伦理和规范、是否存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开展自查。附属医院科研活动、国际合作项目、涉及人类遗传资源的项目要作为自查重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教育部科技司要求,高校在认真梳理,严格查找的基础上,若自查中发现有违规情况,需如实填写附件并进行详细说明。附属医院相关自查工作在学校统组织和指导下进行。 /p
  • 重磅!严禁用于生育,科技部发布《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伦理指引》
    近日,据科技部网站发布,为规范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行为,促进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健康发展,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医学伦理分委员会研究编制了《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伦理指引》,供相关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参考使用。世界卫生组织人类基因组编辑治理和监督全球标准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翟晓梅带领她的团队编撰了这一指引。仍存巨大争议的人类基因组编辑技术人类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国际和国内都有巨大争议。一方面,受典型案例的影响,很多人一谈到对人的基因编辑就非常敏感,将其视为禁区;另一方面,有人质疑,基因编辑这样的好技术为什么不尽快应用造福人类。据相关报道,翟晓梅指出,贺建奎基因编辑技术应用行为的问题在于,从实质伦理学来看,科学上不安全,医学上不必要,在代际伦理问题上毫无意识;从程序伦理学上看,还反映出伦理审查的形式化,以及部门壁垒产生的监管上的困难和漏洞。贺建奎当时违反伦理的依据主要是2003年科技部和原卫生部联合印发的《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而如今,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有了国家级的伦理指引。基因组编辑技术快速发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并为诊断、治疗和预防遗传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手段。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涉及对人遗传物质的改变,风险难以预测,不仅关乎人类个体的尊严和福祉,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对人类社会造成显著而深远的影响。为规范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行为,促进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健康发展,研究制定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伦理指引。敲重点!基因编辑严禁用于生育对生殖细胞、受精卵或人胚进行基因组编辑研究时,严禁将编辑后的生殖细胞、受精卵或人胚用于妊娠及生育。体细胞基因组编辑临床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治疗或预防疾病。体细胞临床研究应基于基础研究证据,进行必要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前体外实验以获得开展临床研究所需的安全性、有效性循证。涉及人胚和胎儿体细胞的基因组编辑研究,还须审慎考虑并评估可能造成可遗传变异的风险,尤其是在人胚发育早期阶段,避免可遗传的基因组被编辑的风险。原文如下: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伦理指引1. 目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快速发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并为诊断、治疗和预防遗传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手段。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涉及对人遗传物质的改变,风险难以预测,不仅关乎人类个体的尊严和福祉,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对人类社会造成显著而深远的影响。为规范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行为,促进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健康发展,研究制定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伦理指引。2. 术语2.1 基因组编辑(genome editing)指对细胞或生物有机体DNA进行特定改变的一种方法。2.2 体细胞(somatic cell)指身体组织中除了精子和卵子及其母细胞之外的细胞。2.3 生殖细胞(germ cell)指精子和卵子,以及在细胞谱系中可产生精子和卵子的细胞。2.4 生殖系基因组编辑(germ-line genome editing)指使生殖细胞、受精卵或胚胎的DNA产生改变的基因组编辑活动。3. 基本原则3.1 增进人类福祉增进人类福祉和促进社会繁荣是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的原动力,也是人类基因组编辑的首要原则。该原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价值判断维度引导和促进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沿着向善的轨道发展。3.2 尊重人开展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活动应尊重人的尊严,保障研究参与者的知情权、隐私权和自主决定权等基本权益。使用人胚(embryo)的研究应基于科学依据并符合伦理要求。3.3 审慎负责开展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必须审慎评估人类基因组编辑技术的使用条件,充分考虑其研究应用的科学价值与社会价值,并重点关注潜在风险,特别是临床研究时,应充分评估拟解决疾病的严重程度与潜在风险,在“行动优先”与“防范优先”两类立场之间寻求恰当的平衡。开展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应坚持科学标准和专业规范,确保高质量的研究设计,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全过程的风险监测,并接受恰当的监管。3.4 公平公正开展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旨在促进科学知识的增长,满足公众尚未被满足的健康需求,促进社会公正和人群健康平等。应公平选择研究参与者,制定科学合理的纳入/排除标准,公平分配研究获益与风险。研究成果应被公平分配,能够惠及包括脆弱人群在内的相关群体。研究成果转化应优先考虑医疗领域新技术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而不应仅由市场决定。3.5 公开透明开展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应公开透明,建立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的合理参与机制。在保护隐私和个人信息前提下,加强信息共享,客观准确公开研究信息和研究成果,减少重复研究,提高研究质量。4. 一般要求4.1 目的合理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应具备重要的科学价值与社会价值。临床研究应仅限于以治疗或预防为目的的医学干预。禁止对研究参与者进行非医疗目的的基因组改变。4.2 保护研究参与者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伴随着难以评估的、长期的甚至不可逆的风险,应确保对研究参与者的安全和基本权益的考量重于对科学知识增长及对未来人类健康获益的考量。4.3 研究资质及条件开展人类基因组编辑的研究人员应恪守科研规范,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和水平,经过专门的技能培训和伦理培训。研究团队及相关研究机构应具备满足研究要求的关键技术、研究条件和基础设施等。4.4 知情同意开展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应获得研究参与者明确、有效的知情同意。知情同意书的内容和知情同意的获取过程应规范有效。如果研究过程中发现风险可能增加时,应再次获取研究参与者明示的知情同意。研究参与者为无民事行为能力者,应获得监护人的同意;研究参与者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应获得监护人的同意,并获得研究参与者的赞同。研究参与者可在任何阶段无条件退出研究。5. 特殊要求5.1 人类基因组编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前研究对生殖细胞、受精卵或人胚进行基因组编辑研究时,严禁将编辑后的生殖细胞、受精卵或人胚用于妊娠及生育。开展涉及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以及体外人胚等基因组编辑研究时,样本来源须合法合规,且应对使用这些样本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予以充分说明,人胚体外培养等的剩余生物材料处理应遵守国际国内公认的伦理准则和技术标准。5.2 人类基因组编辑的临床研究5.2.1 体细胞基因组编辑临床研究体细胞基因组编辑临床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治疗或预防疾病。体细胞临床研究应基于基础研究证据,进行必要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前体外实验以获得开展临床研究所需的安全性、有效性循证。体细胞基因组编辑策略的使用,应有恰当的适应证,且必须与其他可替代治疗方法,如小分子疗法、生物制剂治疗、其他基因治疗等方法进行综合比较,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可及性和卫生经济学等因素进行评估,充分论证体细胞基因组编辑临床研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临床研究时,应特别关注是否有引起生殖细胞发生意外改变的证据。涉及人胚和胎儿体细胞的基因组编辑研究,还须审慎考虑并评估可能造成可遗传变异的风险,尤其是在人胚发育早期阶段,避免可遗传的基因组被编辑的风险。5.2.2 生殖系基因组编辑临床研究人类生殖系基因组编辑包括引入自然界存在的变异、产生完全新的可能有益的遗传改变等。由于这些基因改变将可能作为人类基因库的一部分传递给未来世代,因此需要更深入的伦理考量,包括但不限于:(1)编辑错误(脱靶)、编辑不完整的风险;(2)难以预测的有害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源自于目的基因组被编辑的过程中,与其他基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以及产生新的基因变异等;(3)改变的基因一旦被引入人类,将难以消除,并且不会仅仅保持在某一个社群或国家;(4)对某些群体的永久性基因“增强”,可能会有损人的尊严,加剧社会的不平等;(5)生殖系基因组编辑的临床研究,应特别考虑个体和未来世代存在携带变异基因的可能性;(6)使用生殖系基因组编辑技术对人类演化(evolution)/衍化(derivation)的影响。目前进行任何生殖系基因组编辑的临床研究是不负责任和不被允许的。只有在对获益与风险以及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充分理解和权衡,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得以解决,已获得广泛的社会共识,经严格审慎的评估并在严格监管下,才可考虑开展临床研究。本指引由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医学伦理分委员会研究制定,定期评估,适时修订。 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医学伦理分委员会2024年7月 主要参考文件[1] 《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2023)[2] 《科技伦理审查办法》(2023)[3] 《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202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2020)[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0)[6]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2020)[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2019)[8]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8)[9] 《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安全管理办法》(2017)[10]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2001)[11] 《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1993)[12] Human genome editing: a framework for governance. (WHO, 2021)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30060[13] Human genome editing: Science, ethics, and governance. (U.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 2017).https://doi.org/10.17226/24623
  • 中科院微生物所等发表植物基因组编辑研究综述
    p   序列特异性核酸酶使得基因组编辑成为可能,快速推动了基础和应用生物学的发展。CRISPR-Cas9系统自出现以来,作为可转化植物的基因组编辑工具已得到广泛应用。CRISPR-Cas9对基因组靶位点进行定向切割,造成DNA双链断裂。DNA双链断裂主要通过两种高度保守的机制进行修复,即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NHEJ)和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HR)。通过NHEJ方式,断裂的DNA会重新连接,但往往是不精确的,断裂位置会产生少量核苷酸的插入或删除,通常产生基因敲除突变体 与之相反,HR方式以同源序列为模板进行合成修复,可以产生精确的定点替换或插入突变,精准编辑靶基因。通过基因组定向突变进行基因功能鉴定和性状改良在植物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植物中进行精准基因组编辑的需求极其迫切,尤其是对于那些难以转化的物种。目前,新开发出来的Cas9变体、新型RNA导向的核酸酶、碱基编辑系统和无DNA的CRISPR-Cas9递送方法都为植物基因组工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邱金龙研究组最近发表文章综述了植物基因组编辑的现状,重点关注由于植物基因组编辑的自身特点(如图)所带来的特殊挑战和机遇,并介绍了新近发展出的基因组编辑工具、方法及其在植物中潜在的应用。文章最后还展望了植物基因组编辑的前景和未来方向。 br/ /p p   该文章已于近日在线发表在《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上。邱金龙研究组助理研究员尹康权为第一作者,邱金龙和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彩霞为共同通讯作者。相关研究得到了国家转基因专项(2016ZX08010-002)、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6YFD0100602)北京市科委项目(Z171100001517001)、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1103050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2015)等经费支持。(来源: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p p    a href="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plants2017107" target=" _self" title=" " 文章链接 /a /p p br/ /p

自查基因编辑研究相关的方案

自查基因编辑研究相关的论坛

  • 第一批基因编辑猪或流入餐桌!如何正确看待食品合成生物学发展?

    不知道大家能否想象,自家附近的超市上架的不再只有普通的肉类,还有经过基因编辑的猪肉和牛肉?要早个几十年,这一切或许难以想象,但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基因编辑已经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情节。英国的 Genus 公司最近就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将这一幻想推至现实的前沿。他们成功地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增强了猪和牛的病毒抗性,这些经过编辑的动物不仅能抵抗某些疾病,还有望在未来减少畜牧业对抗生素的依赖。 值得一提的是,Genus 公司预计今年年底前向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提交申请,一旦获批,这些经过基因编辑的猪和牛将上市售卖,流向我们的餐桌 ……不只是猪和牛,基因编辑还被用于创制水稻雄不育系。  [color=#0070c0][b] 基因编辑是也是育种利器[/b][/color]   说到基因编辑食物,大家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可能是转基因作物。事实上,作物转基因育种的历史已有 20 多年,诸如棉花、大豆、玉米等转基因作物已在多个国家种植。相比于转基因技术,因为基因编辑技术没有引入外来的基因片段而被认为具有更高的安全性,逐渐得到了许多育种学家的青睐。基因编辑技术虽然从诞生到现在不过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已经被广泛地用于分子育种,主要用于改良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升作物的抗病和抗逆性。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基因编辑技术已经被用于降低玉米的植酸含量、增强水稻的抗白叶枯病能力、提升马铃薯的耐冷藏性。除此之外,基因编辑还被用于创制水稻雄不育系。传统的杂交水稻两系法需要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但是培育一个新的不育系需要至少几年时间,而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水稻中的相关基因进行特异性编辑可以很快地创制一批光温敏核雄性不育系,这对农业生产具有革命性意义。基因编辑不仅是育种的利器也是和医学领域的大热话题。   基因编辑在医学领域的巨大潜力在医学领域,基因编辑技术其实已经展示了其巨大的潜力。以 β 地中海贫血为例,这是一种由单一基因缺陷引起的遗传疾病,传统治疗方法包括终身进行血液输注或骨髓移植。然而,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们已经在临床试验中成功地修改了患者的基因,从而恢复了正常的血红蛋白功能,这一进展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可能彻底改变治疗此类遗传疾病的方法。   此外,基因编辑还在异种器官移植领域有着很大的潜力。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们可以敲除猪体内与排斥反应相关的基因位点以及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基因位点。目前,异种移植治疗公司 eGenesis 已经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了多个可以作为器官移植供体的基因编辑猪。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3 月,一位名叫理查德 斯莱曼的肾衰竭患者在麻省总医院进行了一次肾移植手术,而手术的肾脏供体正是异种移植治疗公司 eGenesis 提供的一头经过 69 处基因编辑的猪。就在前两天,猪肾移植又迎来了新突破。继世界首例猪肾活体移植患者出院还不到一个月,第二例也宣告成功!不仅如此,此次手术也是首次在活体中进行猪源胸腺与肾脏联合移植,为异种器官移植和降低人体免疫排斥提供了新的思路。截至到目前为止,患者均没有表现出器官排斥的迹象,且肾功能良好。然而,对于这样一柄利剑,怎么让其发挥作用,又不产生负面影响便值得有关方面进行探讨和深思。   基因编辑的未来:你会接受它吗?再回到前文的话题,如果有一天,经过基因编辑的猪和牛流入了市场,走上了咱们的餐桌,大家会习惯它们的存在,并且毫无顾忌地食用吗?至少对于转基因的动物,市场的接受度并不高。比如,2015 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了一种生长快速的转基因三文鱼上市,成为全球首例获批的转基因动物食品,但市场对于这种三文鱼并不买单。   对于基因编辑的动物,比如猪或者牛,想要大众和市场能够接受,就需要让大众对这类技术的优缺点有一个深入的认知和了解。一个可能的解决途径或许是通过开放和包容的对话,让科学界、政策制定者、行业代表及公众可以共同探讨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确保科技进步同时带来社会价值和伦理的提升。此外,建立一个全面的监管框架同样十分重要。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努力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指导原则。例如,欧洲联盟正在研究如何更新其遗传修饰生物的监管政策,以适应 CRISPR 等新兴技术的特点。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FDA)也在审查其政策,确保任何基于基因编辑的产品在上市前都经过严格的安全性和效果评估。可以确定的是,基因编辑技术如同一把双刃剑,它在带给我们前所未有的医疗和农业改进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伦理和道德的挑战。未来我们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将决定这项技术是否能够成为造福人类的工具。 资讯链接:[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40426/715716.shtml[/url]

  • 2011值得关注的技术:基因组编辑技术

    《Nature Methods》盘点2011年度技术,选出了最受关注的技术成果:人工核酸酶介导的基因组编辑(genome editing with engineered nucleases)技术。除了基因组编辑以外,《Nature Methods》也整理出了2011年最值得关注的几项技术,分别为:单细胞技术(Single-cell methods)、功能基因组资源(Functional genomic resources)、糖蛋白组学(Glycoproteomics)、单倍体因果突变(Causal mutations in a haploid landscape)、单层光生物成像(Imaging life with thin sheets of light)、非模式生物(Non?model organisms)、光基础电生理学(Light-based electrophysiology)和RNA结构(RNA structures )。其中单细胞或者单分子之类的技术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在Nature Methods的这一名单中,比如去年的单分子结构分析技术(Single-molecule structure determination)。所谓单细胞技术很好理解,就是相对于群体细胞研究,针对单个细胞的研究技术,由于培养基或者机体中的细胞存在多样性,或者说是异质性,这为许多实验分析造成了障碍。可以说,随着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平均值”这个词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了,我们要了解细胞之间的差异性。然而要进行单细胞分析也困难重重,从技术上说也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无论是针对一个特异性大分子,还是在OMIC水平上进行分子分析,都存在单细胞提取物数量少,难以分析的困难,这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增加灵敏度势在必行。除此之外高通量分析也是一个瓶颈,要想获得单细胞分析确切的分析结果,研究人员必须快速而准确的分析多个细胞,这并不容易。另外单细胞分析也常常需要进行多种方式分析,这不仅是由于细胞存在于一种异质性环境汇总,而且也在同一时间,也需要测量多个参数。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今年在这些方面都不断有好消息传出,比如质谱流式细胞分析技术,这种技术采用了同位素作为抗体标记,替代荧光探针,从而延伸了流式细胞仪的多元分析能力。这篇题为“Single-Cell Mass Cytometry of Differential Immune and Drug Responses Across a Human Hematopoietic Continuum”的文章由多伦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完成,他们采用同位素标记抗体,结合质谱分析的方法实现了同时对细胞表面多达一百种标记物的检测。通常采用的荧光抗体标记细胞表面蛋白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的方法,虽然能实现细胞分选,但只能够同时识别6-10种不同颜色的荧光,且还需尽量避免发生荧光重叠。而这项研究通过这个可以称为大量细胞计数法的方法,观察了人类骨髓产生的不同形态细胞中及表面的34种物质,不但能正确归类10多种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还能观察到各类免疫细胞的内部变化,从而预知可能发生的变化。这将有助于更快更广泛的测量处方药对人体细胞的反应及功效,提前发现细胞病变,研发出针对个人的治疗药物。另外在基因表达分析研究中,数字逆转录酶PCR(digital reverse-transcriptase)技术,结合微流体设备也帮助实现同时监控上百个单细胞中上百个基因的表达。今年的一项研究证明了这一点:Single-cell dissection of transcriptional heterogeneity in human colon tumors。这项有关肿瘤异质性的研究利用新技术对数百个结肠癌细胞进行了单细胞基因表达分析,由此获得了人类结肠癌异质性图谱。随着单细胞分析技术越来越多的用于解答生物问题,对于灵敏度和高通量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大分子分析方面――这比DNA和RNA分析的需求更多,而且商业用途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 《自然-生物技术》首声明可能否定韩春雨基因编辑,大家怎么看?

    《自然-生物技术》首声明否定韩春雨基因编辑,明年1月完成调查,大家怎么看?北京时间11月29日凌晨, 在围绕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NgAgo实验的可重复性问题上争论达半年之久后, 发表该论文的《自然—生物技术》(NBT)终于发布声明称,其于今日发表的Toni Cathomen及同事(编注:美德韩三国的研究团队)的通信文章,可能会否定韩春雨原论文所称的有效编辑内源性基因的这一主要发现。如果一篇论文在发表后遭到批评,NBT会对各种批评进行审慎和全面的评估,其将在2017年1月底之前完成对韩春雨NgAgo实验的调查。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61129/207440.shtml

自查基因编辑研究相关的资料

自查基因编辑研究相关的仪器

  • SeqStudio基因分析仪专门针对Sanger测序和片段分析应用进行优化 零基础用户即可轻松上手 作为基因分析仪的领导者,我们打造出一款新型的Applied Biosystems&trade SeqStudio&trade 基因分析仪——唯一一款可以在同一块板上同时进行测序和片段分析的产品。该基因分析仪配备集成卡夹系统,简单易用,用户既可远程访问和监控运行,又可浏览数据。这一完全联网的基因分析仪结合简单的卡夹设计,使得实验室的所有研究人员都可轻松分享。 SeqStudio基因分析仪采用最新的触屏技术,使用户能够轻松保持数据连通。该系统非常适合需要简单经济的Sanger测序和片段分析,却又不希望牺牲性能和质量的新老用户。 通用多功能卡夹 — 独创功能,整合了POP-1聚合物、阳极缓冲液、聚合物递送系统和毛细管阵列,使试剂在仪器中的保质期长达四个月。所得结果值得信赖 — 具有Applied Biosystems&trade 基因分析仪一贯的精确度缩短设置时间 — 采用POP-1聚合物和通用卡夹设计,可在同一次运行中同时完成Sanger测序和片段分析反应最大限度利用实验室空间 — 紧凑型仪器,可配置成单机系统或者搭配一台计算机,满足大多数实验室需求通过Thermo Fisher Cloud可随时随地轻松访问、分析和共享数据 — 远程监控运行、在几分钟内分析复杂数据集、安全存储数据、通过云端软件应用程序与同事在线分享数据,以及通过移动设备实时监控运行。综合软件包 — 所购系统内附 Applied Biosystems&trade 测序分析软件、SeqScape&trade 软件、 Variant Reporter&trade 软件、GeneMapper&trade 软件和Minor Variant Finder (MVF)软件。上手快速 – 每个SeqStudio系统都包含一个SmartStart 向导,让您可以在实验室快速上手:此向导涵盖了基本的设置、云端启用和连通、打印机联网、起始试剂评审、软件使用、仪器操作和维护等内容。Sanger测序是测序技术的金标准,具有高精确度、长读取能力,且可灵活支持许多研究领域的不同应用。Sanger测序不仅在DNA测序应用中被广泛认可,同时也可支持RNA测序和表观遗传分析等应用,可确保为癌症及其他遗传疾病研究获得稳定、可靠的标记物检测和定量结果。此外,DNA片段分析还可用于从基因分型到细菌鉴定、从植物筛选到基因表达分析的诸多应用。 从头Sanger测序从头测序指的是为了获得特定生物体的主要基因序列而进行的初始序列分析。 Sanger测序进行靶向测序基因组DNA内的杂合子碱基位置、小片段插入或缺失鉴定常用于定位二倍体生物的突变或多态性;基因重排检测,揭示罕见变异。 质粒测序 亚克隆到质粒中的插入分析 肿瘤学研究保持了检测出肿瘤组织内突变等位基因的金标准质量。 物种鉴定通过“指纹”位点的DNA测序鉴定未知样品所属物种。 新一代测序(NGS)验证我们的基因分析仪拥有超高性能,可进行金标准Sanger测序技术,能够成为验证NGS结果的可靠利器。 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分析验证CRISPR-Cas9编辑事件 人类细胞系鉴定特定基因指纹的高变异短串联重复序列(STRs)分析 Applied Biosystems&trade SNaPshot&trade 基因分型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帮助理解基因组如何影响生物表型 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MLPA&trade )分析人类拷贝数变异研究由基因座拷贝数变化引起的人类遗传疾病 通过我们成熟的工作流程,生成高质量的Sanger测序数据从DNA模板扩增、PCR纯化、循环测序反应、测序纯化到仪器耗材,我们针对Applied Biosystems&trade 工作流程每一步骤提供了全面的产品。方便使用,有助于提高实验室效率SeqStudio基因分析仪采用卡夹式系统,便于使用和维护。SeqStudio仪器采用多功能卡夹,其中包含毛细管阵列、聚合物存储室和阳极缓冲液 多功能卡夹设计具有以下优势:可在仪器上存储长达四个月可轻松取放内含POP-1聚合物无需重新配置,即可同时进行Sanger测序和片段分析兼容标准96孔板和8孔联管内附4道毛细管陈列带有射频识别(RFID)标签,可追踪进样次数(卡夹)和在仪器上的存放时间(阴极缓冲液存储容器)自动进行运行前校正表1. 服务计划一览AB Maintenance Plan AB Assurance AB Complete 现场响应时间尽量2个工作日*保证2个工作日保证2个工作日安排现场计划维修 √√√远程设备诊断√√√零件、人力和差旅费用√√√优先接通远程服务工程师√√再认证(计划性维护及维修后)√√现场应用科学家故障排查√ *响应时间因地区而异。
    留言咨询
  • SeqStudio Flex系列基因分析仪基于成熟的Applied Biosystems技术,通过改进优化设计和技术,使其高效灵活、简单易用且智能连接。该新型中通量基因分析仪也是市面上第一款具备远程服务功能的毛细管电泳(CE)基因分析仪,可以更快速地解决问题,其先进的智能连接使用户能够进行远程设置及监控,简化了数据传输、分析和科研协作过程。优势特征:灵活高效o 系统配置8道毛细管或24道毛细管,可容纳4块样品板o 连续装板和样品重新排序功能o 支持任何应用、任何时间、随时随地工作操作简单o 经过优化更加坚固毛细管阵列,轻松安装o 一键式启动,自动校准o 易用界面的交互式触摸屏智能连接o 基于Connect平台远程监控、运行设置和仪器控制o 可选配安全、审计和电子签名(SAE)软件模块,实现可追溯性和数据安全性o 通过局域网(LAN)、Wi-Fi、USB端口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整合仪器数字化服务与支持o 智能助手功能,一键发送仪器日志和运行文件o 实时音频 / 视频协作o 远程故障排除功能支持快速解决问题SeqStudio Flex基因分析仪基于毛细管电泳可进行高水平的Sanger测序和多重荧光片段分析,灵活支持广泛的应用,从简单的靶向测序到识别最新SARS-CoV-2病毒变异株,该分析仪可帮助您灵活且高效地进行研究,让您有更多时间专注于您最擅长的事情:研究更重要的科学问题。多重应用:- 细胞系鉴定- 微卫星不稳定性- dsDNA质控- 多重PCR分析- 基因编辑确认- SARS-CoV-2测序- 次要等位基因突变测序- 二代测序确认- 质粒测序- 困难模板测序
    留言咨询
  • Applied Biosystems 3500/3500xL系列基因分析仪3500系列基因分析仪为支持验证和法规规范环境中对仪器性能的严格要求而设计,同时保留了生命科学研究人员心目中Applied Biosystems产品一贯拥有的无可匹敌的应用多功能性.性能特点 8道毛细管3500系统和24道毛细管3500xL系统,可升级。先进的导热系统设计,更好满足DNA片段分析时对温度控制的严格要求。505 nm单波长固态长寿激光源——采用标准电源供电,无需散热不同仪器之间不同运行之间以及不同毛细管之间的信号强度一致性得到显著改善强大、综合的数据采集和初步分析软件,提供了数据质量的实时评估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追踪关键消耗品数据并记录管理信息先进的多色荧光分析能力,可对DNA片段进行多达6种不同荧光染料的多重检测无可匹敌的应用灵活性—一种毛细管阵列、一种聚合物分离胶,通用于大部分研究应用简单的安装、操作和维护——迄今为止最容易拥有、最方便运行的DNA测序仪创新的消耗品3500系列可与你的工作环境无缝整合,确保了易用性,而又不失可靠性。提供即用型的上样即可运行的消耗品,可缩短手工操作时间。预先配制好的基本消耗品避免了混合或操作误差的可能性,在清空之后阳极和阴极缓冲液槽还可回收以循环再生。高分子聚合物袋、阴极和阳极缓冲液槽、易于安装的毛细管阵列都在产品标签上包含了完整的无线电频率识别(RFID)标签。这些先进的装置能让3500系列的数据采集软件对试剂和消耗品的关键信息进行浏览、跟踪和报告,其中包括用量、批号、货号、保质期和仪器上的使用期限。在追踪系统表现时,这些特征能帮助简化关键的日常管理工作,省时省力。这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将你的想法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屏障最小化。简单如同驾驶3500 系列数据采集软件的用户友好导航采用直观的仪表盘设计、显而易见的常规操作按钮、易读取的图表显示。通过即时读取碱基或片段大小的数据,科学家们可以在数据产生时即判断它们的质量,而无需将输出文件转移到二级分析软件包。系统还提供了预配置的样品反应板设置,来进一步支持快速有效的测序和片段分析的运行设置DNA 测序3500系列与Applied Biosystems BigDye 循环测序试剂盒共同使用,更将超越预期,提供前所未有的自动化、性能表现、数据质量检查以及简易操作。3500系列可在最少的用户干预下实现不同研究应用间的轻松转换。此外,3500系列设计了特别方案,针对用BigDye xTerminator纯化试剂盒所制备的样品,可进一步提升序列质量。片段分析可同时检测多达6 种荧光染料的设计,使得3500 系列可实现更高水平的多重片段分析应用,每轮运行中提供更高的通量水平和更多的数据点,同时也减低了每个样品的平均费用。将一切完美整合3500平台能运行多种类型的应用――包括新基因测序和重测序(突变图谱)以及微卫星分析、MLPA、LOH、AFLP、MLST,及SNP的验证和筛选。大部分应用能在一种胶和毛细管阵列上运行,3500系列数据采集软件可与多种Applied Biosystems下游软件包无缝整合,从而提供了基因数据的综合分析: Variant Reporter&trade 软件――用于突变检测和分析,SNP探查和验证,以及序列确认测序分析软件――用于测序数据的分析、显示、编辑、保存和打印SeqScape软件――用于突变检测和基于样品库的等位基因鉴定GeneMapper软件――基因分型、等位基因判定、片段分析和SNP分析的理想工具准确、快速、完整、灵活Applied Biosystems 3500系列基因分析仪是我们全面完整的测序及片段分析应用系统中的组成部分,系统综合了优化的DNA分离试剂,包括特定的应用试剂盒和各种基因研究的工作流程,以及数据分析和浏览的工具。3500系列是目前最强大的基因分析工具。而且,8泳道毛细管的3500可相当容易地升级到24 泳道毛细管的3500xL,让仪器伴随你的实验进展而扩展. 系统组件 毛细管电泳仪8道毛细管(3500系统)或24道毛细管(3500xL系统)毛细管阵列及高分子分离胶DNA测序和/或片段分析系统专用的试剂及耗材Dell计算机工作站及液晶显示器整合的软件,用于仪器控制、数据采集、质量控制,及用于碱基检出和片段筛分的样品文件自动分析 性能指标 性能总体90%样品中100%等位基因的筛分精确度90%样品中100%等位基因的多道筛分90%以上样品中的分辨率范围90%以上样品中收集到的最大片断50–400bp401–600 bp601–1,200 bp50–400 bp401–600 bp601–1,200 bp≤40 to≥520≥6000.150.30NA1 bp2 bpNA≤20 to≥550≥6000.150.30NA1 bp2 bpNA≤40 to≥700≥12000.150.300.451 bp2 bp3 bp≤60 to≥400≥4200.15NANA1 bpNANA≤60 to≥400≥4200.15NANA1 bpNANA≤40 to≥120≥1200.50NANA1 bpNANA 运行参数 激光长寿命、单道505nm,固态激光激发源电泳电压高达20 kV温控箱温度动态温度控制 从18°C到70°C计算机最低要求硬件:奔腾IV 1.86 GHz处理器操作系统:Windows Vista SP1内存:2 GB硬盘:1X 80 GB 7200 RPM SATA 3.0GB/s及 8 MB数据高速缓存操作环境温度:15-30°C(在仪器运行时室温的波动不能超过±2°C)湿度:20-80%(不凝结)主要电源电压100-240 V±10%50-60 Hz±10%电流最大值:15 A最大功率消耗417 VA、371 W(近似值,不包括计算机和显示器)尺寸宽度(门关闭):61 cm宽度(门打开):122 cm深度:61 cm高度:72 cm重量:82 kg(近似值)
    留言咨询

自查基因编辑研究相关的耗材

  • CRISPR/Cas9基因编辑试剂盒(质粒)
    技术背景CRISPR/Cas是一套最早在细菌中发现的由RNA引导的DNA内切酶系统。CRISPR/Cas9系统主要由gRNA(guide RNA)和Cas9蛋白两部分组成。针对目的基因,通过人工设计的gRNA来识别目的基因序列,并引导Cas9蛋白酶对特定区域DNA 双链进行有效切割,造成DNA双链的断裂,激起细胞以非同源末端连接或同源重组的方式进行修复,从而实现基因敲除。产品介绍Quick KO® 基因敲除试剂盒是一款专为科研用户定制研发的 all-in-one 即用型CRISPR基因敲除操作试剂盒。其内包含了CRISPR基因敲除所需的,从gRNA设计到获得敲除细胞株,完成实验的重要材料。在完成基因编辑实验的同时,大大提高科研效率。组分Quick-KO® PlasmidQuick-KO® gRNAOptimized SpCas9NC gRNACell Lysis BufffferBuffer ABuffer BValidity TestPCR Master Mix (2×)Control TemplateGenotyping Primer F1Genotyping Primer F2Genotyping Primer R1Genotyping Primer R2ddH2O产品优势1.提供的gRNAs均经过验证,保障敲除成功率 a.每一个出厂的基因敲除试剂盒都经过团队的技术验证,确保敲除效率 b.更高的敲除成功率,避免反复实验,节约实验成本 2.独有载体设计,无需自行构建,到手即用,高效便捷 细胞基因编辑实验流程: a.如已经掌握细胞各项实验参数,可以省去预实验部分,更快完成实验; b.独有载体设计,无需自行构建,提升实验效率; c.只需裂解少量细胞,无需提取和纯化DNA,节约细胞扩增和核酸提取的时间; d.Quick-KO® 采用Multi-gRNA表达策略,在工具细胞中均已验证高效
  • 基因组 DNA 50 kb 试剂盒,500
    在片段分析仪系统上使用基因组 DNA 试剂盒可以自动评估 gDNA 分子量和完整性。这些试剂盒适用于全基因组测序、宏基因组学和大结构变异分析使用的 gDNA 提取样品的质量控制。它们也适用于降解 DNA 的分析,如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 (FFPE) 样品。使用基因组 DNA 试剂盒分离高浓度 (HS) 和低浓度的 gDNA 样品时,可通过消除稀释步骤简化样品前处理过程。分子量测定范围宽,研究人员可准确测定分子量高达 60 kb 的 gDNA 样品。 较宽的浓度范围 — HS gDNA 50 kb 试剂盒的浓度范围为 0.3 至 12 ng/µL,而 gDNA 50 kb 试剂盒的浓度范围为 25 至 250 ng/µL高灵敏度试剂盒和标准灵敏度试剂盒 — 最大程度减少样品稀释,并根据您的需要选择正确起始浓度范围的试剂盒可靠的分子量测定 — 分子量测定范围从 75 bp 到 60 kb,确保 gDNA 样品准确精密的分子量测定 低样品量 — 仅需 1–2 µL 样品,可最大程度减少 QC 步骤的样品损失
  • HS 基因组 DNA 50 kb 试剂盒,500
    在片段分析仪系统上使用基因组 DNA 试剂盒可以自动评估 gDNA 分子量和完整性。这些试剂盒适用于全基因组测序、宏基因组学和大结构变异分析使用的 gDNA 提取样品的质量控制。它们也适用于降解 DNA 的分析,如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 (FFPE) 样品。使用基因组 DNA 试剂盒分离高浓度 (HS) 和低浓度的 gDNA 样品时,可通过消除稀释步骤简化样品前处理过程。分子量测定范围宽,研究人员可准确测定分子量高达 60 kb 的 gDNA 样品。 较宽的浓度范围 — HS gDNA 50 kb 试剂盒的浓度范围为 0.3 至 12 ng/µL,而 gDNA 50 kb 试剂盒的浓度范围为 25 至 250 ng/µL高灵敏度试剂盒和标准灵敏度试剂盒 — 最大程度减少样品稀释,并根据您的需要选择正确起始浓度范围的试剂盒可靠的分子量测定 — 分子量测定范围从 75 bp 到 60 kb,确保 gDNA 样品准确精密的分子量测定 低样品量 — 仅需 1–2 µL 样品,可最大程度减少 QC 步骤的样品损失

自查基因编辑研究相关的试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