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性检测

仪器信息网韧性检测专题为您整合韧性检测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韧性检测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韧性检测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韧性检测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韧性检测话题讨论。
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韧性检测相关的耗材

  • 超柔韧性推杆微升注射器
    超柔韧性推杆微升注射器 SuperfleX Flexible Plunger Microliter Syringes (SGE) The SuperfleX syringe features a super-elastic plunger that returns to its original shape if twisted or bent. 订货信息: catalog # volume needle termination needle gauge needle length needle point style units 24720 5 &mu L F 26 50 mm 2 ea. 24721 5 &mu L R 26 50 mm 2 ea. 24722 10 &mu L F 26 50 mm 2 ea. 24718 10 &mu L F 26 50 mm 2 6-pk. 24723 10 &mu L R 26 50 mm 2 ea. 24719 10 &mu L* R 2650 mm 2 6-pk.
  • 1ul接种环巴罗克65-0001蓝色独立灭菌包装聚苯乙烯材质,高韧性
    产品特点● 医疗级聚苯乙烯材质,高韧性● 平滑表面和流线型设计确保菌落免受损伤; 设计纤细可弯曲,便于进入窄口容器使用● 接种环提供1μL、10μL 规格,环口经过严格测量,提高接种容量精确性 接种环另一端可当做接种针使用● 接种针尖部圆头设计,有效避免挑取菌落时对菌落结构的损害● 伽马射线灭菌● 自封袋包装,内置精美说明卡片,保护产品运输免受损害 订购信息产品型号容量描述颜色灭菌包装规格65-00011μl接种环蓝色是25 个/ 袋,40 袋/ 箱65-001010μl接种环橘色是25 个/ 袋,40 袋/ 箱65-0002-接种针黄色是25 个/ 袋,40 袋/ 箱
  • 苯乙烯Styrene 10/a检测管 6723301
    产品信息:德尔格检测管系统德尔格检测管是装满化学试剂的玻璃管,此化学试剂与特定的化学物质或相关化学物质发生应。用德尔格accuro气泵抽取定量标准气样到检测管中,如果检测管中的试剂改变颜色,颜色变化的长度通常表明被测物质的浓度。德尔格检测管系统是全世界气体检测领域公认的、且应用最广泛的检测形式。**表示采样次数在20次以上的检测管,建议选配x-act 5000电动采样泵。订货信息:苯乙烯Styrene 10/a检测管检测管名称测量范围订货号苯乙烯Styrene 10/a10 to 200 ppm6723301

韧性检测相关的仪器

  • 产品介绍DKR-NT2医用针管(针)韧性测试仪用于测试医用注射针管、医用注射针的韧性性能。测试原理将样品的一端固定,从固定点到规定跨距的针管上施加一个力,首先向一个方向,然后向相反方向弯曲一个规定的角度,如此反复弯曲规定次数。参考标准GB/T 18457-2015、YY/T 0282-2009产品特点工业级7寸电容触摸屏,菜单式操作界面、操作使用方便快捷,易学、易懂、易操作专业软件设计,并设有多级权限管理,方便实验室管理人员规范设备使用支持可远程升级与维护配备微型打印机,便于客户打印测试结果适用于GB、YY、ISO、ASTM等多种标准要求测试方法技术参数实验频率:0.5HZ ±0.025HZ弯曲角度:15°、20°、25°双向施力:20次管 壁:正常壁、薄壁、超薄壁三种任选公称规格:0.2~3.4mm弯曲距离:精度为±0.1mm产品配置主机、微型打印机、专业软件
    留言咨询
  • 柔韧性薄膜抗揉搓性试验仪 包装复合膜揉搓检测仪C681M适用于各种柔韧性薄膜、复合膜、涂层膜等材料的抗揉搓性能试验。可以模拟薄膜在生产、加工、运输等过程中的揉搓、折压损伤等行为。揉搓试验结束后,通过检测试样前后针孔数量的变化或阻隔性能的变化评价材料的抗揉搓性能,为包装设计与实际应用提供量化依据。柔韧性薄膜抗揉搓性试验仪 包装复合膜揉搓检测仪C681M产品特点:1、多重试验模式,高效灵活:提供A、B、C、D、E五种标准试验模式和自由设定次数的F模式四工位可同时试验,提高测试效率长、短行程间快速切换实时显示环境温湿度曲线,并自动记录,便于同条件下数据比对2、全球知名品牌伺服控制系统,超低故障率,超长使用寿命:采用伺服电机控制,位移更精准软硬件双重安全保护和自动复位的智能设计,保障操作安全3、全新&bull 专利&bull 智能 全触控操作系统:工业级触屏、一键式操作、直观的操作界面,可远程升级与维护中英双语操作界面,满足不同语言要求具有数据自动存储、掉电自动记忆功能,防止数据丢失内置数据存储可达1200条,满足大数据量存储的需求多级用户权限管理,密码登录微型打印机,方便数据输出和传递(可选)参照标准:ASTM F392柔韧性薄膜抗揉搓性试验仪 包装复合膜揉搓检测仪C681M测试应用:柔韧性薄膜、复合膜、涂层膜测试——适用于塑料薄膜、薄片、复合膜的抗揉搓性能测试。如食品药品包装用各种复合膜、镀铝膜、铝塑复合膜、尼龙膜、涂层膜等纸张材料——适用于纸张材料的抗揉搓性能测试柔韧性薄膜抗揉搓性试验仪 包装复合膜揉搓检测仪C681M技术参数揉搓频率:45次/分钟试验模式:模式A(2700次)、模式B(900次)、模式C(270次)、模式D(20次)、模式E(20次短行程)、模式F(0~20000次可任意设定)拉压力:300N旋转扭矩:2Nm试样厚度:≤2.5mm(其他厚度需选购夹具)揉搓角度:440°或400°水平行程:155 mm或80 mm工位数量:4工位试样数量:1~4件试样尺寸:280 mm x 200 mm外形尺寸:760mm(L)×410mm(W)×650mm(H)电源:220VAC±10% 50Hz / 120VAC±10% 60Hz 二选一净重:85 kg 产品配置:标准配置:主机、快速可调式固定夹选购:微型打印机、取样刀、不锈钢喉箍64(91mm~114mm)
    留言咨询
  • 针管韧性测试仪 400-860-5168转6216
    针管韧性测试仪 医用针管(针)韧性测试仪 注射器针管韧性检测仪器 医用针管韧性测试仪 注射针针管韧性测试仪 留置针针管韧性测试仪 滞留针针管韧性测试仪 注射针针管韧性性能测试仪 不锈钢针管针管韧性测试仪 针灸针针管韧性测试仪 采血针针管韧性测试仪 胸腔针针管韧性测试仪 无菌针灸针针管韧性测试仪 详细介绍: 该测试仪采用7寸彩色液晶屏,中文菜单显示:管壁类型、弯曲角度、公称规格、支点与作用点间距、弯曲次数。由PLC可编程控制器设定程序,自动测试。 医用针管(针)韧性测试仪GB18457《制造医疗器械用不锈钢针管》、GB15811《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针》标准中相关条款研发生产,专门用于人体皮内、皮下、肌肉和静脉的注射针针管和其他医疗器械用硬直不锈钢针管的韧性测定,也称为注射针管针韧性测试仪、医用针管针韧性试验机等。该检测仪器自动化程度高,被测对象装上后,使用者仅按一下操作键即可自动完成全部操作。 医用针管(针)韧性测试仪工作原理为将针管的一端固定,从固定点到规定跨距的针管上施加一个力,首先向一个方向,然后向相反方向弯曲一个规定的角度,如此反复弯曲规定次数,其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1、取适量的注射针管,将针体一段牢固的固定在夹具上; 2、将针管一端牢固地固定在夹具上,按表3规定调整被测针管所对应的的规定跨距荷选择以下弯曲角度,正常壁25°、薄壁20°、超薄壁15°。 3、在规定跨距位置施加一个足够大的力,以0.5Hz频率,双向施加力20次,目力观察针管折断情况。 4、保存并打印实验结果。 5、测试完毕,关闭电源。 针管的规格及描述:管壁正常壁,薄壁,超薄壁三种任选公称规格0.3-3.4mm试验频率0.5Hz弯曲角度15°,20°,25°三种位置,开关设定弯曲角度,4位高亮度LED显示弯曲距离8-31.5mm,精度±0.1mm(10种规格)实验次数双向施力20次净重10kg外形尺寸300×200×270 医用针管/针韧性测试仪:管壁:正常壁、薄壁、超薄壁三种任选;公称规格:0.0.5~4.5mm;试验频率:0.5Hz;弯曲角度:15º 、20º 、25º 3种位置;弯曲距离:精度:±0.1mm;实验次数:双向施力20次。
    留言咨询

韧性检测相关的方案

韧性检测相关的论坛

  • 高分子柔韧性的条件、参数和影响因素

    高分子柔韧性的条件、参数和影响因素长链结构是高分子获得柔韧性的必要条件,高分子具有柔性的根本原因:分子内单键的内旋转。表征分子链的参数:均方末端距、链段长短。均方末端距比值越大,刚性越大;链段越短,柔性越好。影响因素:主链含C-O、C-N、Si-O更具柔性,引入苯环、杂环,柔性减小;‚取代基对称,柔性增大,取代基极性强、体积大,柔性弱

韧性检测相关的资料

韧性检测相关的资讯

  • 美国FTC质构仪对牛肉棒的韧性检测
    牛肉棒的韧性检测(量化硬度韧性等质构特征与消费者可接受的咬、嚼和撕度紧密关联)检测背景:一家大型牛肉条和牛肉干生产商正在寻找一种可量化的、一致的方法来测量并最终更好地控制其产品的质地。目前的方法只涉及简单的视觉检查和非常主观的人类感官评价。制造商收到了消费者的投诉,说有些牛肉棒咬起来太难嚼了。制造商需要为他们的理想产品制定一个基准参考或标准,以便他们可以比较其他产品(如太耐嚼)。在我们测试之前,他们只使用感官分析来确定产品的咬合力,然而,他们想要一种方法来量化数据并可视化口味的差异以及理想样品和不理想样品的差异。一种一致和可重复的测量和控制质构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测试结果:所有测试都是使用TMS-Pro进行的,TMS-Pro带有250N测压元件和剪切刀片夹具,采用Warrner-Bratzlerdesign,这是评估肉制品韧性的行业标准。底部的图表展示了从4种不同牛肉棒产品的运行样本中收集的数据。图表显示了4种口味之间的显著差异。在对每种口味进行多次测试后,制造商可以得到该特定口味的“标准”或基线。然后,他们可以将这个数字(峰值力)与被认为“太有嚼劲”的产品进行比较。实验结论:快速和简单的测试,给出可重复的,客观的结果,几乎实时处理客户现在将有一种量化的方式来显示配方变化造成的纹理差异
  • ACCSI 2023多方共议:科学仪器如何赋能强韧性城市
    仪器信息网讯 “韧性城市”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这是我国五年规划中首次提及“韧性城市”这一概念。北京市提出到2025年建成50个韧性社区、韧性街区或韧性项目,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韧性城市建设经验;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围绕加强韧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防内涝综合能力提交建议……近年来,建设韧性城市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提高城市韧性、增强抗风险能力,正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管理的重大课题。如何通过科学仪器技术赋能,筑牢城市生命线?由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我要测网(woyaoce.cn)、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单位支持的“韧性城市发展论坛”于5月19日在怀柔召开。作为第十六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3)同期活动,北京市、怀柔区及怀柔科学城管委会相关领导、相关委办局分管领导、怀柔区韧性城市建设相关参与单位代表、ACCSI2023参展科学仪器行业相关厂商等汇聚一堂,通过报告演讲、圆桌讨论、现场互动等形式,围绕“韧性城市”建设过程中,科学仪器行业能够发挥的作用,以及韧性城市建设赋能产业发展等议题进行探讨,共同为科技赋能城市更新,构建强韧性城市保障体系献计献策。论坛现场北京市怀柔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李长富主持论坛北京市怀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杨惠芬论坛伊始,北京市怀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杨惠芬开场致辞,并向与会领导和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她表示,韧性城市建设已成为发展传感器产业的重要抓手。未来,怀柔区将坚持生态文明理念,坚持全面创新改革,深度推动科技与经济、科技与城市有机融合,加快传感器产业迭代升级,打造未来城市发展新典范。希望与会嘉宾今后可以更多参与到怀柔区建设中,成为推动怀柔韧性城市示范区和传感器产业全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刘斌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刘斌发表致辞称,北京市已完成韧性城市顶层设计,并将怀柔区作为全市唯一区级试点,希望怀柔区在建设韧性城市过程中持续发力、不断创新,形成更加高效和顺畅的协调发展机制,力争早日建成“怀柔模式”样本,将怀柔经验推广到全市,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北京,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苏国锋在韧性城市发展报告环节,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苏国锋就《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预警》这一话题作主题报告。他向与会嘉宾阐述道,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团队在国家部委和地方省市的鼎力支持下,充分发挥产学研体系化优势,将城市生命线、安全韧性城市等城市安全理论研究、工程示范应用、仪器装备和传感器研发作为重点工作任务,突破城市安全和传感器技术领域“卡脖子”技术,创新研发并在多个城市落地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监测和韧性城市建设工程体系,提供系统性、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今后研究院将进一步加大技术和模式创新,为新时代城市安全建设提供坚实科研和技术保障。辰安科技高级副总裁吴鹏辰安科技高级副总裁吴鹏以《用科技赋能城市更新,构建强韧性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为题发表演讲。他表示,辰安科技不断探索韧性城市发展模式,致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案例,正面向全国推广应用。团队去年在怀柔区应急、区城管、区消防救援支队以及区经信局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完成怀柔区韧性城市一期建设,重点建设燃气安全专项、消防安全专项两大应用场景和韧性城市技术迭代平台和综合运行监测中心,组建了一支专业的运营服务队伍。今后辰安科技将加强与产业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互动,加强技术迭代平台赋能,充分依托怀柔韧性城市应用场景示范基地,全面推进韧性城市场景建设。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孙占辉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员孙占辉从创新技术的角度阐述了韧性城市基层治理在怀柔区的实践案例。他先是分享了怀柔韧性城市一期建设成果,之后从理念、制度、技术迭代、服务、成效和未来拓展方向多个维度详细介绍了怀柔基层治理模式创新经验。他表示,以韧性城市建设为基础、以城市运行监测为抓手、以基层服务为支撑,建设具有怀柔特色的综合性、全方位、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通过韧性城市建设带动相关高端仪器和传感器产业聚集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嘉宾演讲环节,以《城市燃气事故零死亡目标及实现路径》为题,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副秘书长马长城带来行业知识分享;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研处处长朱伟研究员发表题为《数字化技术推进韧性城市建设路径研究与应用》的主题报告;西人马联合测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聂泳忠从企业角度分享了智能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赋能新测控技术的创新成果与应用实践。在最后的圆桌论坛环节,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韧性城市建设赋能产业发展”主题,从韧性城市前沿理论、工程实践以及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等方面分享前沿观点、碰撞思维火花。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研究员陈涛、北京埃德尔博珂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CEO毋焱、华为OpenHarmony 使能部副部长陈鹏、埃睿迪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总裁王燕为发言嘉宾,辰安城市智能副总经理曹诗嘉主持。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研究员陈涛教授指出,韧性城市概念大、涉及范围广,将会对传感器应用及其他产业带来具有更大想象力的拉动空间与带动作用。同时,韧性城市作为巨大的科技试验场,对传感器的技术产品亦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从根本上促进了传感器产业的技术迭代创新。从大的层面来看,韧性城市是一个全面数字化的过程,未来将会大幅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和人民幸福指数,继而对数字中国建设形成有效助力。论坛现场,辰安科技下属子公司辰安城市智能与北京市长城伟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芯怀视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敏兴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慧达智造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万智生科技有限公司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共同推动韧性城市和传感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融合共建,进一步打造开放包容的城市安全建设生态体系。韧性城市示范项目旨在通过深入构建全方位、多尺度、立体化的韧性城市,丰富仪器设备和传感器产业在监测预警、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城市管理、生态环境等诸多环节领域的应用场景和内涵。怀柔区坚持场景驱动,紧扣市场需求,立足北京、面向全国,聚焦怀柔韧性城市应用场景建设,搭建底层共性技术迭代平台,创建技术与市场相结合的商业模型,建立产业物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交汇,形成以场景促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带动以龙头企业为牵引的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助力怀柔高端仪器和传感器产业集聚区建设。
  • 如何应对极端天气 专家:提升城市韧性
    应对自然灾害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全球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与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近日,在成都举行的灾害科学与灾害治理论坛,聚焦了全球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风险和挑战这一议题,设置了气候变化灾害效应及其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物理机制与动力过程、自然灾害风险管理、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等四个专题板块,邀请了7个国家的18位世界知名科学家作主题报告。该论坛也是第四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16场平行论坛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巴基斯坦科学院外籍院士崔鹏表示,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影响,全球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显著增加,灾害影响日趋严重,希望通过国际科学界的携手合作,共同加强灾害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推动国际防灾减灾领域的对话合作,传播灾害风险最新认知,交流灾害风险防范经验,促进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的提升,共建安全、韧性、绿色、可持续的“宜居地球”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人居环境安全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打造新安全格局和新发展格局。当天,围绕着近几年出现的极端天气情况,多位专家对于其带来的影响、灾害的规律以及应对的措施提出自己的看法。“2020年江淮超强梅雨及长江流域性大洪水、郑州2021年7.20特大暴雨洪涝、2022年长江流域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反映出在全球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水文事件呈现出增多趋强的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云表示,正是因为全球变暖改变了全球大气环流,加强了水循环过程,夏季风增强,为这些极端天气水文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气候背景。应对气候变化,他认为,要积极采取减排措施,尽快实现“双碳目标”,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加强能力建设,强化流域城市防洪除涝和供水等基础设施,提升承载体应对极端灾害的韧性。对于长江极端干旱灾害的孕育与发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军表示,既有自然气候演变的随机性,也有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机制复杂。“需要多学科联合探索研究,提高认知预测能力,同时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要进一步加强适应性管理应对措施,来减少灾害的损失。”其中,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结合非常重要,缺一不可。既要有国家水网水库群的工程措施,也要有预警预报、调度及保险和法规组成的非工程措施。“同时加强多部门的协同创新和合作,提高预测能力,积极推动大坝安全前提下的动态汛限水位条例的改进,提升应对水旱灾害的综合管理能力,进而推动中国和全球水文气象及防灾减灾的科学发展与进步。”夏军表示。据悉,第四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四川省政府联合主办,成都市政府承办。灾害科学与灾害治理论坛围绕“认识灾害风险,营造宜居地球”的主题,旨在促进灾害科学基础研究,推动全球防灾减灾科技协同,有效应对自然灾害风险,营造安全、绿色、韧性的人居环境。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