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y813
第1楼2007/11/05
黑色的水缓缓流入,发黄的泡沫不时在上面打旋,散发出一阵阵腥臭。水面浑浊,看不到水池的深度,一旁的粗格栅不时把拦截到的垃圾送上来。检测员刚刚检测的水质标准是CODcr(化学需氧量)195(水质检测五项指标中常用的一项)。
绕过提升泵房、细格栅、回流泵房、氧化沟到二次沉淀池,腥臭味消失了,泛起的水花晶莹透亮,但水面仍微微乏黄。这是基本完成处理的水,经过消毒就可以排出,不远处就是出水口。一小时前测量水质是CODcr75。“达到污水处理的二级标准。”工作人员介绍。
这里是新郑市新源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源)的污水处理二厂。每天从这里流进又流出的水达2.5万吨,占新郑市每天使用水总量的50%。加上污水处理一厂的处理量,新源日处理污水3万吨,标志着新郑市每天有60%以上的生活污水被处理成中水流出。
环保是有代价的,虽然每天有3万吨水由浑浊变清澈,但是每月流掉的还有70多万元人民币。
这笔账很容易计算:污水处理厂总投资7784万元,污水处理量每天3万吨,机器每天24小时运转,每月电费在15万元左右。7000多万元的贷款,每月利息20多万元。新源与当地政府签订的合同是26年的委托经营期。机器按26年折旧,每月是20多万元。加上人员工资,这个日处理量3万吨的公司每月的运营成本是70多万元。
但是,新源每月收到的污水处理费仅在22万元左右。
“等于说,每天开门,伴随着流出的清水,流出去都是钞票。”新源一位负责人说。
而与此同时,河南省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县城普建污水处理厂成了全国的典型。截至2007年8月,河南已累计开工建设城市污水处理项目132个,建设总规模达日处理污水能力599万吨。河南18个省辖市及104个县(市)中,污水处理项目或已建成或正在建设。
几千万元的投资,当地政府如何建成?每月几十万元的亏损,如何保证建成的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营?
公益“政”道
“中国的水污染已威胁到国民的健康。”河南省发改委城市发展处处长段建新沉痛地说。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但环境污染也触目惊心。今年5月,太湖爆发的蓝藻危机已深深痛击了国民。从太湖到淮河、黄河,水资源的匮乏和水污染如影随形。中国政府面临着巨大的水污染治理压力。
而与此同时,中国对环保越来越重视,对环境治理的投入也越来越大。以河南为例,2007年,由于淮河、黄河下游水质持续恶化,受此影响,河南省周口、濮阳等地相继被国家环保总局实施流域限批,其政治和经济影响不可小觑。
这种政策压力和环境的恶化迫使地方政府开始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河南省是走在前面的一个典型。
早在2003年6月,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防止城市污水和垃圾对流域水体质量及农村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缓解下游邻省的环境压力,河南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到2007年年底,全省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县城都要建成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的目标,并纳入了省、市、县三级政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
2007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又把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建设作为对全省人民承诺的十大实事之一,全力推行。
据说,河南的污水治理目标让一些发达地区的官员很不解,“河南这么穷,还去投资这些?”他们私下嘲讽。他们的嘲讽不是没有道理,污水治理是高投资、成效慢的工程。根据业内标准,一个日污水处理量2.5万吨的处理厂,投资需要5000万元左右。河南是农业大省,多数县是农业县,经济落后,很多是国家级贫困县。5000万元对当地财政来说是个不小的压力。而污水处理厂还不仅仅是建成就可产生效益那么简单,运营的成本并不比建设低。被业内称为“建起用不起”。怎么保证建成之后,污水处理厂不变成摆设呢?
在狠抓污水处理、提高污水处理费、制定征收政策的同时,把污水处理推向市场化。政府发挥了自己的施政智慧。
由企业投资建设、运营,政府在污水处理费的征收上给予扶持,在前期市场化运营程度较低的情况下,政府相应给予适量补贴。既保证了投资企业的效益、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又为政府减少了包袱,环保项目又得到了可持续性运营。企业赚钱、当地的公用事业得到了发展,政府满意,一举三得。
政府的意图甫一表露出来,立刻得到了投资者的响应。
但是,城市污水处理关系到每一个人,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公用事业的性质,所以,要考虑居民的承担能力、企业的成本、当地经济的发展等多种因素,不能放任投资者自由发展。在公众利益与环保的长久运营上,如何协调成为政府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chy813
第2楼2007/11/05
谋在“未来”
新源就是一种BOT模式。新源的投资者是成都新资源投资公司(以下简称新资源),2002年之前,主要从事其他行业的投资。一个偶然机会,新资源涉足污水处理行业。
“看中这个行业,主要是看到国家对环保的重视。另外,污水处理带有公用事业性质,具有一定垄断性,你铺设好管网之后,就很少再有竞争者进入。”新资源看到的商机,很多人都看到了。在新资源转行时,转向这个行业的投资者开始多了起来。
2004年,新资源把目光投向了河南,计划在河南投资运营2~3个污水处理项目。同年6月,新郑市政府对污水处理厂项目进行招商,经过3个月的考察、谈判,双方达成合作协议。新资源全额投资新郑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设计处理量每天不低于5万吨。新郑市政府特许新资源独家经营26年,到期后续签合同或者移交当地政府。
2006年9月污水处理厂项目立项,同时,新资源在新郑市注册成立新源。污水处理厂立刻投入建设。
“新郑市城区人口25万人,与其他县(市)相比,城市规模较为可观,经济相对发达,距郑州较近,发展前景乐观。”这些条件是新资源对新郑市的信心来源。
城市规模及发展前景是污水处理项目投资者看重的标准。城市越大、城市化建设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市民的生活水平越高、市民的素质越高,污水处理量也就越大,污水处理费越容易收。但新资源进入河南时,河南18个省辖市已无插手之处。
目光只能看向县级市,而这时,正赶上河南普建污水处理厂的环保政策。县级城市资源正在被瓜分。河南省发改委统计资料显示,全省105个县(市)中,有40个是外资投资。
河南省豫源清生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位于三门峡市的专业从事污水治理的公司。其先后通过BOT、PPP等模式为河南省三门峡市、义马、沁阳、灵宝等7个县、市进行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建设、运行管理及配套设备的制造、安装。
“从事这个行业,看的都是这个行业的前景。”一位业界人士强调。
随着国家对环保的越来越重视,对污水治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厉,相关政策和制度都将随之完善,加大投资,征收水处理费就是证明。人口在增加,城市经济在发展,使用水量也在增加。所以,这个行业潜力无限。
另外,这个行业公用事业的性质所具有的一定的资源垄断性,前景更被看好。
“这个行业的投资也会像高速公路投资一样形成一种成熟的模式。”一位有着10年从业经验的资深人士说。
中国的高速公路投资已形成一种投资模式,花上百亿元去投资一段公路,初期的运营也可能亏损。但他们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迎接国外投资者的收购,赚在收购价。他们抓住了国外财团的特点,不愿意从头去做一件事,而喜欢收购现成的项目。
“而污水处理项目在国外,被认为是最优良的资产。”这位业内人士说。并且,目前已经形成了国外资本进入中国收购的趋势。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国内的投资热潮。
投资者“锐利”的商业眼光恰恰为政府的环保施政方略搭建了平台。BOT(建设—经营—转让)、BT(建设—转让)、合资等模式纷纷在探索、实践中逐渐成熟。
市场蹉跎
计划总是完美无缺,但现实中总有不和谐的音符。
按照预期,新源每天的污水处理量是3万吨,按照目前河南省所有市县0.8元每立方米的征收标准,一个月的收费是70多万元,保本运营是没有问题的。
但事实上,它每个月的收费仅20多万元,每月亏损40万元以上。
不仅是新源,据了解,河南县级城市的污水处理厂有99%处于亏损状态。不亏损的大多是受益于政府的补贴。
开封县污水处理厂就是一个例子,污水处理费由政府代收,不管政府收到多少钱,都将按照污水处理量来支付费用。
也有些企业亏损是因为城市规模过小,污水处理量少,自然收益低。“其他大多数企业的亏损都是因为污水处理费征收率低。”新源负责人介绍。
其实,政府为解决投资企业征收难问题给予了相应的特别协助,比如,生活污水费由自来水公司代收。但是,这虽然为投资企业解决了主要难题,但并没有完全解决。
生活用水由自来水公司代收比较容易,但工业用水代收起来就有些困难。
另外,县级城市自备井严重,这是污水处理费征收率低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总之,污水治理投资还是不能脱离政府。”他强调。
“项目建设有当地政府协调就顺利很多,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如果没有当地政府的协助可能很难进行。”这是业界的普通遭遇。
在这一点上,投资者也玩起了智商。
“在合作时,最看重的就是当地政府的支持。”一位资历较深的业界人士介绍。这一点,成了污水项目投资商的共识。
河南省豫源清生物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在它的项目合作要求上明确提出:(甲方即项目方)提供污水厂场地,外加“三负责三协助”:负责厂外管网建设;负责三通一平工作;负责处理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外部事物及费用,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协助乙方(投资方)在当地联系土方施工机械、联系购买水泥、石子、砂、砖等建筑材料;协助乙方在当地招收工人;以污水处理费作为担保,协助乙方办理银行贷款。
其实,政府补贴还是无法保证投资者的收益,这不是最佳模式。只有政府补贴,而无法保证投资者收益,运营将不可能长久持续。
只有当“政”道与“财”智实现共赢时,环保事业才能长治久安。
开封市杞县对此进行了“水污一体化”的探索。即:把自水来经营与污水处理捆绑成集团公司推向市场。通过加强水权初始分配、用水总量控制、水权转让等核心制度建设,以优化配置资源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目前,已在河南七八个县级城市推广使用。(记者:桑燕)
小不董
第3楼2007/11/08
很多人都盯着这个烫手的山芋,更有国外的公司也在虎视眈眈。这也算是做市政,和政府部门打交道,再就是大家的重视程度。这些我们都看到都在好转。
但我们也看到,政府也在大力建设污水处理场,这个的投资很大,还要占用较大的地方,必须有政府机关的支持,政府能让他市场化,就只用考虑怎么管理规范的问题了,但遇到企业的偷排的现象还是要政府的管理和处罚。
如果真的能有公司能做污水处理,很多企业也是愿意出钱给你处理的,集中处理的费用更低。这个创业需要的资金可能要比技术更大,在就是政府的支持了。但我们也看到的一个可怕的是,国外巨头有的就是资金。来中国收购已经太频繁了,还有我们一些不能比的管理模式和前瞻性。怎么保住和发展我们的企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