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转帖】蒙牛特仑苏,为什么还不下架

  • 三聚氰胺
    2009/03/03
  • 私聊

食品安全/营养与健康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a702600100c4rb.html


      周五(2月27日)去深圳百仕达四期的吉之岛购物,竟然发现蒙牛OMP特仑苏仍然在卖!而且是放在超市显眼的临近收银台的地方,而且还有宣扬OMP的广告内容。而早在20天前的2月2日,国家质监总局已向内蒙古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出公函,要求该局责令蒙牛公司禁止向“特仑苏”牛奶添加OMP物质。实际上,早在2007年方舟子就曾对蒙牛添加OMP提出质疑,最近方舟子接受媒体采访时又再“揭蒙牛关于OMP牛奶的谎言”,并提出新的疑点。

      虽然卫生部专家认为“这一产品没有健康危害”,只是“OMP不是现行国家卫生标准允许使用的食品原料,蒙牛公司进口并使用OMP没有事先申请批准,并擅自夸大宣传产品功能,违反了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这个结论下得仓促无力,才经历过三聚氰胺洗礼的中国老百姓恐怕不会接受。

      当然,老百姓对官方的所谓表态其实早已不在乎,他们能更相信自己的判断,那就是蒙牛在特仑苏添加物上的说辞矛盾多出,疑窦重生,而蒙牛拙劣的公关,以及牛根生关于“民族企业”的矫情表白,更让人不敢相信蒙牛。更多人认为蒙牛撒谎成性,至今不改。随便举几个例子:

      2007年方舟子在新语丝上质疑OMP时,蒙牛为什么不能直面回应?为什么通过某种手段不让媒体的采访报道发表出来?

      当年蒙牛声称OMP是自己独家专利,为什么现在又承认是从新西兰进口?

      更多疑点可以看方舟子的质疑。这里想指出的是,就是在此事件暴露之后,蒙牛OMP特仑苏为什么没有下架?蒙牛和有关超市解释说,这是还在等通知——这对于老百姓的健康来说,太过敷衍塞责了吧!

      即时OMP是安全的,但是如果没有被允许添加,质检总局和卫生部是不是也应该让特仑苏下架,让蒙牛召回有关产品,并追究蒙牛的责任?更何况OMP的安全性还受到如此大的质疑,蒙牛也没有给公众的质疑更清晰的回应。

      其次,卫生部是不是应该公布OMP的分子式,以及与IGF-1的区别?

      再次,蒙牛的老板牛根生,你如果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企业家,是不是该公开出面说清问题,接受公众的质询?

      最后,有关超市是不是应该让特仑苏下架?即使不下架,是不是应该把质检总局的公函和卫生部的说法在明显的地方贴出来,供消费者自己辨别参考?相反的是,我在吉之岛看到的只有OMP宣传内容,而且展示什么特仑苏获什么全球乳业奥斯卡大奖的奖状,对于中国官方质检总局的正式文件却不帖出来,这是不是误导消费者?

      本来,就乳业来说,三聚氰胺事件对我们的政府部门、厂家、商家是一个严重的教训,各方应该可以在食品安全生产与监督上做得更好,但是蒙牛特仑苏却让我们很失望。

      通过蒙牛OMP特仑苏事件,我只能悲哀地说,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人造成的痛苦巨大而久远,但是社会却没有吸取一点教训。几个婴儿的生命,数千儿童的痛苦,上万家长的血泪,却换不回社会应有的进步。
    +关注 私聊
  • 三聚氰胺

    第1楼2009/03/03

    躲猫猫,蒙牛特仑苏,网民追求的是结果的非正义

      作者:Justso
      http://justso.cn/2009_03_01_262.htm

      从2007年3月被方舟子质疑,长达两年时间,蒙牛对OMP就是IGF-1并不作回答 — 毕竟一个草根方舟子,质疑之声还是很小的,公众根本不知道。

      直到最近,也就是三鹿事件爆发之后5个月,质检总局才把这件事当成个事情,发出了禁止蒙牛添加这个连质检总局也不明白的物质,给出的理由非常非常合理 — OMP没有蒙牛提供的可供食物添加剂的证明和合理用量证据,这个物质也不是常见添加剂,可以说是个未知成分。

      就在此时,蒙牛立刻公开改口,说OMP并非IGF-1,他们立的专利是虚晃一枪,是业界竞争的潜规则,故意搞的专利。然后这件事发现不能解释清楚,又编了一个OMP是日本新西兰已经证明的BMP,再次被揭穿后又编,说根本没加OMP,也就是IGF-1其实是子虚乌有。

      这个时候,蒙牛把谎话缘了一个圈,回到了起点,也就是说蒙牛号称的功能牛奶–特仑苏,实际里面什么特效物质都没有添加,但卖出了2倍高价,蒙牛为什么肯于承认这样一个尴尬结果?蒙牛为什么不把自己完全洗净?

      是否因为这样的结果只违反广告法,而IGF-1将涉及类似三鹿事件的大调查,两权相衡,取其轻??

      蒙牛到底加了,还是没加,到底加了什么,变成了现在只有方舟子从外围推测才能让百姓知道!!国家质检总局从2年多的“什么都不知道”,到目前 “知道的都是知道的” 这样的状态,如此滑稽的闹剧……

      这是不是用一个小骗局来抹杀一个大骗局?民众更无从之情,也许就此特仑苏事件,被当成了一个违反广告法事件的小事件,石沉大海……

      这件事在短短的几天内发生,可笑异常,但是问题的核心是,被方舟子揭穿的2年时间内,国家质检总局,不但默认了蒙牛添加这个“非传统添加剂物质”,而且变相的以不作为行为打压了方舟子这样的草根老百姓。

      可以说,在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没说“有问题”的产品,这个产品的厂家不但可以在媒体直接将方舟子的话语权绞杀掉,甚至可以动用所谓的“手段”对方舟子进行封杀,进行人身攻击。

      如上所言,这件事在前面两年内,都在争议一件事,OMP到底是不是IGF-1,而蒙牛和国家质检总局选择了“和谐”掉这些草根消息。这与三鹿事件没什么本质的不同,三聚氰胺就是一个“非传统添加物质”。

      这件事与我们国家发生的众多事件一样,并非是个结果上的非正义事件,而是过程的非正义。是国家质检部门的不作为,以及体制上对“类三聚氰胺”的刻意疏漏,从国家质检总局,到媒体,对民众质疑与主动保护的刻意疏漏。

      如同最近发生的躲猫猫事件,公众压力之下,出现了一个公众“情绪上”认可的一个结论 — 狱霸所为,至于这个狱霸是否是被冤枉被迫承认是凶手??是否又是一个“到此为止”的蒙牛OMP??公众无从得知。

      躲猫猫,蒙牛特仑苏,网民追求的是结果的非正义,这种追求的过程,不具备广义的普罗大众的价值,除了一次又一次,越来越激烈的公众事件,不会给这个国家带来更多平安和谐。这并非仅仅是网民的狭隘所致,如果没有“躲猫猫”这样搞笑的词汇描述死因,我们根本不知道云南的某个监狱内曾经有这样一个冤死的公民,没有方舟子的坚持,躲开蒙牛的各种“公关暗箭”,我们也无法掀开特仑苏的曲折欺诈之真面目。因为“噱头”而导致的对结果非正义的追求,应当适度的被具有良知心的智慧之行动解说给大众:我们需要的是监督机制的过程正义性,这包括媒体与相应质检、公检法等国家强力机关的过程正义性,我们需要的是体制的正义!

      蒙牛特仑苏事件,具体的过程我说的也未必是最精确的,我也曾写了文章分析这个过程 http://justso.cn/2009_02_15_258.htm,但最权威的还是这件事的第一主角–方舟子,他的访谈中有最切实的信息,我还是希望有合适的记者可以对这个过程进行充分有效的曝光。

      最后,我认为,为了过程监督的正义,我们不仅仅要对蒙牛say NO! 我们同样要对质检总局、公检法和媒体的不主动,不作为,say NO!!!更要对最为深刻的体制的非正义say NO!!!!

    (XYS20090301)

1
    +关注 私聊
  • 穿越时空

    第2楼2009/03/03

    大企业作风,就是死也不认错.

0
    +关注 私聊
  • 去年冬天

    第3楼2009/03/04

    这边都在卖啊
    都认为没有毒

0
    +关注 私聊
  • 苏豆

    第4楼2009/03/04

    没下架是因为监管部门没正式发文通知下架吧

0
    +关注 私聊
  • weinixiong

    第5楼2009/03/04

    我们这也一样在卖,不过我不会再买它了。从大头娃娃、结石宝宝、三聚氰氨这些食品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的老百姓,什么时候能放心呢?

0
    +关注 私聊
  • 小鸟飞翔

    第6楼2009/03/04

    跟制度有关,出了问题才下架,如果将制度改成“不能肯定没问题就下架”,这类事情就少多了。

0
    +关注 私聊
  • chemistryren

    第7楼2009/03/04

    不下架你不买就可以了.

0
    +关注 私聊
  • roland2008

    第8楼2009/03/05

    这就是大企业的作风,他可以扛的住,如果是小企业,早就关门了

0
    +关注 私聊
  • 小鸟飞翔

    第9楼2009/03/05

    如果是小企业,早就换个名字继续存在

    roland2008 发表:这就是大企业的作风,他可以扛的住,如果是小企业,早就关门了

1
    +关注 私聊
  • 三聚氰胺

    第10楼2009/03/06

    蒙牛“一地鸡毛”

      作者:宁向东
      http://www.ceocio.com.cn/12/93/522/543/41365.html

      在整个奶业刚刚走出三聚氰胺阴影、有点云开雾散的时候,蒙牛又陷入了OMP的争议漩涡。蒙牛现在说不清,道不明,先前很多讨巧的行径,如今都成了把柄,如果不是故意害人,起码也有借机骗人的嫌疑。蒙牛的境遇,用作家刘震云的名言“一地鸡毛”来形容,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

      我们先放下蒙牛,说一说美国的强生公司。之所以在这里讲强生,因为那是与蒙牛相对照的案例。我开始对强生公司感兴趣,起始于在哈佛商学院PMD项目学习的经历。当时,Tom Paper教我们公司财务。那门课大都是关于财务数据的分析和计算,作业多得不得了。但唯一的例外就是Tom Paper最喜欢的案例,是关于强生公司如何处理泰诺危机的,整节课都是“伦理”。

      分析强生案例,实际上最困难,因为它不是算数,而是做选择,而不同的选择背后相差的财务数字吓死人。借助于这个案例,Tom Paper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白了,真正让一个企业成为百年老店的,不是财务计算上的那些鸡毛蒜皮,而是一个企业是否具有远大的理想,有一个伟大的价值观,并且是否按照价值观去行动,做到言行一致。

      强生案例所讨论的中心话题,是1982年泰诺在芝加哥被人污染后,送到不同的商店出售,结果吃死了7个人,强生公司究竟该如何收拾残局。案例分析中需要做些计算,但那些计算非常简单:无条件回收会损失多少钱?有条件回收会损失多少钱?不回收又会怎么样?真正困难的,是要不要选择召回。如果明明意识到召回产品意味着亏得稀里哗啦,还要不要那样做。我记得Tom Paper在这节课上非常激动,他没用什么复杂的财务公式,而是围绕强生的信条(Credo)大谈特谈,却极具启发性。

      强生的信条据说是在100多年前写在羊皮上面的,有点长,主要讲公司要如何对病人、员工、社会和股东负责。我做了个简编,抄录如下几个关键句。

      “我们相信,我们首先要对医生、护士和病人,对父母亲以及所有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接受我们服务的人负责。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必须是高质量的......我们的供应商和经销商应该有机会获得合理的利润。”

      “我们要对世界各地和我们一起共事的男女同仁负责......我们必须维护他们的尊严,赞赏他们的优点。要使他们对其工作有一种安全感......我们必须设法帮助员工履行他们对家庭的责任......我们必须具备称职的管理人员,他们的行为必须公正并符合道德。”

      “我们要对我们所生活和工作的社会,对整个世界负责。”

      “最后,我们要对全体股东负责......

      强生的信条,都是大道理,其实没什么好讲的,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漂亮话。强生的案例之所以感动了Tom Paper,后来也教育了我们,在于它说的漂亮,干的也同样漂亮。泰诺受到氰化物污染,并不是强生公司的责任,但强生公司却将这个责任完全地承担了下来,它无条件召回了3100万瓶泰诺,承担了1亿多美元天文数字般的销售额损失。

      现在我们回到蒙牛。去年7月份,当婴儿奶粉出现三聚氰胺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在新浪网上看到了蒙牛的产品召回告示。文字是一派诚恳,我看后很感动,及时跟踪着后来的每一个细节,我打算在适当的时候也写一个蒙牛的案例。到那时,我在课堂上将不用再重复美国人的故事,因为我们中国人也有好的危机处理的案例。然而,蒙牛后来的表现却不断让我失望,不仅在三聚氰胺风波中乏善可陈,而且最近又让OMP风波把它打回了原形。

      OMP风波起始于打假专家方舟子的一篇博客文章,认为:根据蒙牛公布的OMP生化数据,特仑苏牛奶中所添加的OMP就是一种叫IGF-1的物质。蒙牛的添加量为一般牛奶的数万倍。而大量饮用IGF-1,患多种癌症的风险会增加。方舟子有学问,不是王海那一类打假的人。基于对方舟子以前表现的认可,我相信他的判断。后来,国家质检总局等机构组织了一些什么专家进行鉴定,认为OMP是安全的,但不是传统食品原料,认定了蒙牛公司擅自添加原料的过错,请蒙牛及时向有关部门办理申请材料。这种行政游戏没什么好讲的,而且也不算盖棺论定。

      有趣的是,蒙牛在OMP问题上的表现,倒是滑稽得可圈可点。前后不一,越辩解扯出的事情越多。什么OMP就是牛奶碱性蛋白,在日本和美国被称之为MBP;什么美国FDA给予过认证之类。在今天这个信息社会里,公众获取信息的能力已经极其强大,他们也不会单凭一面之词来判断问题了。蒙牛公司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随着真相信息的不断出笼,蒙牛将会越来越难收场,它的“大忽悠营销”怕是真要提供一个反面的案例了。

0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