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讨论】GB/T 601-1988与GB/T 601-2002中关于氯化锌标准滴定液的差别

分析化学

  • 在查找氯化锌标准滴定液标定方法时,发现GB/T601的1988版本和2002版本存在差别:
    GB/T 601-1988中
    c(ZnCl2)=0.1mol/L(0.1M)
    (1)配制
    称取l4g氯化锌,溶于1000ml盐酸溶液[0.05%(体积)]中,摇匀。
    (2)标定
    量取30.00~35.OOml配制好的氯化锌溶液,加70ml水及l0ml氨一氯化铵缓冲溶液甲(pH=10),加5滴铬黑T指示液(5g/L),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滴定溶液[c(EDTA)=0.1mol/L]滴定至溶液由紫色变为纯蓝色。同时作空白试验。
    GB/T 601-2002中:
    在标定时称取1.4g经硝酸镁饱和恒湿器中放置7天后的工作基准试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于100ml热水中,加10ml氨一氯化铵缓冲溶液甲(pH=10),用配制好的氯化锌溶液滴定,在近终点时加5滴铬黑T指示液(5g/L),继续滴定至溶液由蓝色变为紫红色。同时做空白试验。
    在2002版的中并没有明确替代1988版本的方法,只是说修改了氯化锌标准滴定溶液的滴定方法,这两种标定方法到底应该采用哪一种,还是两种方法都可以,精确性哪个更高点?
    同时,要是没有硝酸镁饱和恒湿器来干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基准试剂,那该怎么干燥法,可以用烘箱或马福炉吗?干燥温度应该设定为多少?
    +关注 私聊
  • 老化验工

    第1楼2009/05/18

    我认为2002版的标准更合理一些,虽然两个版本的标定反应都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只是滴定顺序相反而已,它们在标定氯化锌浓度时,2002版属于基准物质(EDTA)滴定法,直接准确称量基准物质EDTA,溶解后滴定,由此引入误差的机会主要有两个:滴定误差和基准物的称量误差。而1988版并没有注明EDTA是由基准物质来配制的,它有可能是用分析纯EDTA来配制的标准溶液,然后再用基准氧化锌来标定,得到准确浓度值,最后(EDTA标准溶液)才用来滴定氯化锌(在1988版中应该有交待的),在这个过程中,最终标定的氯化锌浓度就有可能涉及到至少3个误差,两次滴定误差和一次称量误差,根据误差传递的原理,按极端情况分析,三次误差传递的结果总是比两次传递的误差大,所以1988年版的最大分析误差理论上讲会比2002年版的最大分析误差大,至少是相等。因此,新版更合理一些。
       EDTA二钠盐是一个含2个结晶水的盐,因此对基准物的干燥就一定要按标准的条件来做,绝对不能在烘箱甚至在马弗炉中干燥,否则,结晶水部分或全部散失,甚至EDTA被高温分解,就严重影响你的分析结果了。脱水的结果是使标定的氯化锌溶液浓度偏低(因为同样质量的EDTA要多消耗锌体积)。
      恒湿器里的硝酸镁溶液也不能随便改变溶质和浓度,因为恒湿就是保持气相的水蒸汽压为定值,溶质和浓度改变都会改变与之平衡的气相水蒸汽压的大小,从而影响EDTA的干燥程度。如果不用恒湿器,用含硅胶的干燥器,EDTA将会部分脱水!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