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
第7楼2009/07/29
tutm老师不愧是专业人士,看问题“毒”呀!
您的问题就是我开始检修前的困惑。为何添加了这个试验呢?初衷是什么呢?
仪器的原故障是:样品的吸光值逐渐上漂了,也就是变大了。
我的假想:因为我发现使用者的比色池没有上盖,于是才向使用者问询样品的溶剂是什么。回答:氢氧化钾和甲醇。按照常理、如果甲醇(溶剂)挥发了,样品的浓度肯定增加了,则吸光度也会随之逐渐增加吧?于是做了上述试验。如果吸光度的确增加了,再让使用者增加一个比色池的盖子不就更加完美了吗?可是试验结果完全与我们的经验相反;看来仅凭老的经验是不成的,还是“实践出真知”呀!这个新的“心得”的确是我这次维修的收获。
所以我认为、维修工作不能仅仅排除了一个原因(本文中是钨灯)就作罢,应该再细腻一些,做到“防患于未然”;这就是我为何增加第(9)步的检查目的。
tutm
第8楼2009/07/29
哈哈!不好意思了。
也许这类生物活性类试样有其特殊之处,那是他们研究的领域了。
昨天,关于比色皿盖子问题的帖子里,有一个您的实例贴,大概是本主题贴的“副产物”吧?都是很好的体会,极好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