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长了容易引起注意
第1楼2009/08/31
其实环保问题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是总觉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的,说环保是一回事儿,但做环保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生活中时刻注意到的。我也常常在想,怎么做才能让身为社会一份子的我们为环保尽一点儿自己的力量呢?
我曾经有一个同事,在办公室讨论环保话题的时候慷慨激昂。可是我却发现她喜欢把整个房间里所有的电器打开,就算离开房间出去也不愿意熄灯或关电视,她说太麻烦。可是,难道说每天节约一点电的消耗不是对减少碳排放的一点儿贡献吗?我家的邻居阿姨退休了,120平米家里装了4部空调,其中一部是柜式机,一个夏天2个多月时间一共用了2000度电。而我家1年零3个月才用2000度电。
大家都知道,环保观念在日本一直以来得到深刻的贯彻。日本一直在奉行垃圾分类回收的原则,家家户户都会把自家的垃圾分类装好后,再分别扔到制定的回收地点。有一次,我和一个日本朋友聊天,我说我觉得环保应该是从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天的生活当中做起,比如说分类回收垃圾、用洗菜/漂清衣服的水冲马桶、把白炽灯泡换成节能灯泡、把空调调成28度等等。可她却不以为然,她说相比起来每一个人或者家庭每年向自然环境中排放的碳或者说污染性的化学物质与大型的工业企业的排放量根本无法相比。所以,要说有效的环保措施还是应该是政府加强对大工业企业的控制和监管。(她还举了日本当年著名的‘水俣病’事件给我做例子。)
虽然她说的有一定的道理,的确大型工业企业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即使每一个人的个体很小,但是亿万个个体的总和却很大。所以,很多时候环保其实在于每一个个人的意识当中。比如说一户人家每天少用一度电,一年就是365度;我住的楼房有30层,每层10户,就是300户;那么仅仅一栋楼每年就能节电109500度。如果你对环保的信息知之甚少,你可能会问,现在又不是困难年代提倡节俭,家里用得起电,提节电做什么?其实,这里面直接涉及两个跟环保相关的概念就是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家都知道现在我们的用电以煤电和水电为主要形式。而煤是不可再生能源,换句话说,烧一点少一点了。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如果今天我们把煤都烧了,明天我们的孩子们用什么?还有一个现在比较热的话题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其实,每一顿煤从发出电来的过程中就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有一些网友测算了一下,与一顿标准煤相当的焦炭燃烧过程中就会释放2.6-2.7吨的二氧化碳。然后我们在家里使用电时,电能在转化为热能和其他机械能的过程当中还会向空气中释放二氧化碳。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咱们的家里一个很主要的碳排放源竟然是我们长期插在墙上不拔下来的电源插头。因为即使在没有电器用电的情况下,只要插头通电,电流就会以缓慢少量的方式向外辐射热能,这个时候就会释放二氧化碳。基本上大家家里的插头都是整年整年不会拔的,所以耗电和碳排放量可想而知。
名字长了容易引起注意
第2楼2009/08/31
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最大的危害莫过于产生的温室效应从而造成的全球变暖问题。最近刚刚看了《寰宇地理》的一起节目。说的是由于全球变暖日趋严峻,科学家正在试图预测地球所能承受的最大温度改变是什么,以及到了那个时候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用倒计时的方式说吧,如果全球平均气温再上升3度(科学家预测的极限值),现在的许多海滨城市如伦敦、纽约、上海就会被海水淹没;这个时候,赤道地区已经会由于高温干旱而变得无法生存,亚马逊雨林变成沙漠;加拿大最北部的用冻土层升温软化变成适合耕种的良田,而现在的天下粮仓亚热带地区将会绝收而变成只能生长灌木或苔藓的荒原,总而言之,地球将完全不是现在的样子。如果全球平均气温再上升2度,北极的格陵兰岛的冰盖将会全部消失,海平面上升,海水变暖,珊瑚无法生存,海洋生物链受到重创,许多地方的海洋会变成死海;同时由于海水温度的变化,热带气旋、台风、飓风等极端天气情况将会更频繁的光顾,许多沿海地区将不再适于生存;如果全球平均气温再上升一度,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将会消失,届时世界上养育了最多人口的3大河流印度的恒河、中国的长江和黄河都将失去基本水源,从而出现断流和干涸,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国将会出现饥荒和死亡。这些都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就算按照现在的全球变暖速度,喜马拉雅的冰川将会在2036年左右全部消失,不用到很久的未来,我们就会为今天的极尽消耗和享受付出代价。
我想说的是,其实环保真的不仅仅是大企业、国家才需要考虑的问题,它真的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也许很小,但是如果我们都能意识到我们自身的生活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稍加注意的话。我们真的能为环境保护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家先生一直以来比较注意在细节之处尽我们自己的一点儿力气,节约一些能源。所以久而久之,我也受到了他的许多影响。我家的夏天很少开空调,我们用自己的一些办法来保持室内的通风和相对低的气温。很多人在家都喜欢打开窗户,拉开窗帘通风。其实在夏天,尤其是中午到下午5点的这段时间,适当的关小窗户、拉上厚一些的窗帘能有效的隔离从户外辐射进来的热能,从而保持室内的凉爽。比如说北京35度的天气,只要是那种暴晒但不桑拿的天,这个方式都能将室内温度控制在穿短衣裤不会出汗的程度,这样也就不用开空调了。还有,我家的大门原来定做的时候就做了上下各一个气窗,需要的时候将气窗打开,使楼道里阴凉的空气和房间窗户行程对流,更能有效降低室内的温度;我先生还用原来家里订餐送来的用过的餐盒洗净,自己做了透气帘子挂到气窗上,这样又透气,又可以保护家里的隐私不被楼道里的人随便能看见。到了不能不开空调的天儿,我们也会将温度设定在28-29度,且使用夜间节电模式,节约一些电消耗。我家买的是变频空调,当年买的时候看到能耗消耗是1级最节能的一档,不过当时的单价比一般的空调贵出了1/3到1/2,当时一咬牙买了。现在还真是家里的节能大帮手呢,所以我家才能一年多才用2000度电。
名字长了容易引起注意
第3楼2009/08/31
节水方面,我在自家马桶里放了矿泉水瓶,这样可以排开一部分水的体积,使得每次马桶上水的时候都不会太满,每次冲水的量也就减少了。还有,家里的厨房和浴室都有积水桶,厨房洗菜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浴室洗衣机漂洗程序排出来的水我们都收集起来冲马桶。所以,平时很少会用到马桶自己的冲水器来冲。还有就是洗衣服,我的一个同事家里每天都会洗衣服。倒不是说每天洗衣服有错,但是她是每天即使只换下来一件内衣,她也会开洗衣机洗上40分钟。要知道,现在大多数新的洗衣机都有快速洗和标准洗等几种模式,不同的模式下用水量、漂洗次数和时间都不一样。如果无论什么衣服、多少衣服都用一种模式洗,水、电甚至洗涤化学剂的用量都会浪费惊人。所以,我想如果就是一两件小衣服,何不学者祖辈的样子用手洗,稍微打一点儿肥皂也能洗得很干净。
我家先生喜欢卖破烂儿。家里的所有垃圾都由他分类,然后集中出去卖掉。不过,我家的废品的分类回收还是碰到问题。这就是本身我们国家的废品回收渠道很少,而仅有的废品回收渠道不是以环保、再利用为主导思想,而是以商业利益为驱动的。家里的集中废品通常能进行分类回收处理:纸制品、塑料制品、玻璃容器。通常家庭产生的玻璃容器废品有很多种,油盐酱醋瓶子、化妆品瓶子、饮料瓶子、酒瓶(含啤酒瓶、白酒瓶、葡萄酒瓶)。而这些玻璃器皿中只有啤酒瓶一项是可以回收的(尤其在北方),原因是啤酒瓶的规格是有国标的,废品收购站回收后直接卖给啤酒厂,啤酒厂经过清洁消毒就可以直接灌装使用了,这中间不存在再生产的环节。而其他的玻璃器皿由于规格、颜色各异,无法直接被厂商回收使用,因此根本没有废品收购站愿意回收。其实,大家可能对玻璃不太了解。玻璃这种材质是这样,废旧的玻璃制品在经过1200度以上高温熔化后,可再次使用来制作全新的玻璃制品,而且由于其主要成分是硅酸盐,而且完全可循环利用,它是一种很环保的材料。就连陶瓷都无法二次循环利用。所以,循环利用玻璃其实是很环保,而且对企业来说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我由于工作的缘故,曾经到德国、奥地利、捷克等国家参观、考察过他们的日用玻璃工业。其中奥地利的VetroPack这家的生产模式让我印象深刻。Vetropack是欧洲最大的包装用玻璃器皿制造商,小到果酱瓶、小水瓶到酒瓶、油盐酱醋瓶,凡是跟我们日常生活相关的玻璃包装器皿它都生产。我们参观的时候,它的工程师介绍说,他们的原料70%以上来自回收循环利用的玻璃。奥地利小到每一个村庄,都有垃圾分类回收的系统,所有的回收的玻璃器皿都会汇集到一个州的中转站,Vetropack就通过这些中转站收买回收来的玻璃器皿。在工厂里通过压碎、过滤(有些玻璃器皿带有包装纸,经过压碎后分离出来,所以需要过滤)、清洁消毒、重新熔化,就可以用来生产新的产品了。这些回收原料比新购入的原料要便宜20%-30%,有效的节约能源的消耗,降低了企业成本。这一切过程都由奥地利政府监督和倡导,所以现在奥地利是欧洲玻璃回收最充分、创造效益最高的国家。
在中国,由于产业发展程度、技术水平的限制,回收玻璃重新投入生产环节存在着一定的产业链脱节。不过在南方,我曾经参观过一些包装玻璃的工厂(为华天、李锦记等厨房调料巨头生产瓶罐),他们已经开始从附近回收玻璃器皿,循环利用。我和他们聊天说起北京的玻璃瓶罐根本没人收,因为没有工厂要,他们激动不已:那我们去收呀。话又说回来,加上运输成本,这些回收玻璃不知道还能不能为企业节约成本呢。所以,这种循环利用还是要因地制宜,能在当地循环式最佳的选择。
最后回到,刚开始提到的那个话题。大量的化学产品中所排放的化学物质对环境的伤害。我们在享受着工业文明为我们带来无限便利的时候,我们的蓝天、大气、土壤、水源正在饱受各种化学物质的危害。不是很多人知道,化学物质如果进入食物链传播,其毒性可以放到几万倍。我曾经看过中央台的一档纪录片《水问》,其中有一集就提到了这个问题。1毫克的DDT如果排放进入河道,经过水藻的吸收,在水藻体内的毒性就已经放大数十倍;然后,这些水藻又被河道里的鱼当成食物,那么DDT的毒性在鱼的体内就能放到到几千倍;然后如果这条鱼被人类使用,DDT的毒性可以乘几个数量级的被放大。这对人体的危害可想而知。也许就跟喝一瓶差不多了。可是我们人类自己有没有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呢?DDT从被发明以来一直就是一项特效的杀虫剂,尤其对蚊子,通过大量喷洒,能有效灭蚊,从而控制由蚊虫传播的疾病,如疟疾。至今没有任何一种其他的杀虫剂能望其项背。可是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无限放弃其作用,而对其反面危害充耳不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