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看故事谈管理二十四】 做事灵活变通

  • lilongfei14
    2009/12/31
  • 私聊

实验室管理/LIMS

  • 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因在鲁国得不到重用,实现不了他的政治理想,于是54岁时离开鲁国,带着弟子们游说列国,其间到过宋、卫、陈、蔡、齐、曹、郑、浦、叶、楚等国家,他“遁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过匡国时被匡人拘禁五日;过郑时,被人形容为“累累若丧家之狗”。他一生跑来颠去,始终不被君王们重用,孔子叹息道:“尚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如有用我者,吾其如东周乎!”经过了14年的周游生涯,68岁的孔子回到了鲁国。临死之际他歌曰:“泰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

      这位“明知不可为‘而非要’为之”的孔子,一生四处碰壁,屡屡不被重用,原因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关键是他忽视了春秋时期社会的客观环境,而他的“仁礼”之类的政治学说对于治世没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各国国王及诸侯希望的是一种能使国家迅速强大,足以称霸天下的法术思想,而孔子的这种思想恰与君王们的想法背道相反,所以像李悝、商鞅,包括后来的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更契合君王诸侯们的想法,所以孔子屡屡碰壁也就不奇怪了。

      一个人在社会中,在事业上要取得成就、有一定的贡献,那你就不能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顽固想法。既然不可为、无法做,或者做不到,那就早点觉悟,立即止步,这样才不致于浪费你的时间、精力、感情,避免出现到了最后两手空空的结局。

      孔门弟子孟子,和孔子有差不多的命运。他也曾力图在当时的战国推行他的政治学说“仁政”,可是当时各国国王都梦想着成为天下的霸主,实行“霸道之治”,孟子的“王道之治”根本就没有市场。虽然各国国王都把他敬若上宾,可并不想采用他的政治学说,于是孟子也像孔子一样感叹:“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最后也只能和弟子们著书立说,以求其思想发扬光大。

      人面对社会,只能去适应。太强的主观能动性经常会使一个人迷失自己,以为凭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一切,包括社会环境和各种条件,就像人类盲目地想“改造自然”,最后却毁坏了自然,使人类自己遭到更大的报复。这是荒谬可笑的,到头来终会发现自己在整个社会面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微小到如同地上的蚂蚁。

      当然,这个世界总是有一些自以为是的英雄人物,觉得自己天生是改造社会的人,天生是领袖人物,所以他们经常会作出一些常人不敢做的事情,当时当地似乎是成功了,但以历史的眼光来说却是大败而归。

      统一了中国的秦始皇就是这样一个人,以为自己是天下的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居然干出“焚书坑儒”这样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正所谓“不可为而为之”,而且又觉得比较成功,可他真正成功了么?他的始皇乃至万世的梦想,不过到了二世便土崩瓦解了,这能算是成功吗?
    +关注 私聊
  • lilongfei14

    第1楼2009/12/31

    仔细分析现实中那些在事业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一味钻牛角尖的人,会发现他们的一些共同特点。

      1.这类人极其自以为是,甚至到了自负的地步

      他们相信自己的想法、作为是极其正确的,既然自己的正确,那别人的就是错误,或者至少是有不足的地方。包括孔孟这样的圣人,在论述自己理论学说之时,不忘记指责他人理论的错误或不足。孟子就曾对“霸道之治”提出严厉的批评。而秦始皇以及后来的“独尊儒术”的汉武帝无非都是一意孤行地要堵上别人的嘴巴,其结果是越堵越难以堵上。
    某青年,一直相信自己是个文学创作的天才,从高中时期便迷恋于文学艺术,对其他的一切学科都以不屑的态度对待,数理化成绩总是不及格。可是他在文学上却始终得不到承认,他的文学青年梦既辛酸又漫长。现如今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却依然笔耕不辍,自认为有一天会像卡夫卡一样扬名世界,岂不知他这个四处碰壁的文学梦何时才能苏醒?

      2.这类人一厢情愿,忽视周围的客观现实

      认为自己正确,这本身无可厚非,但你那一套到底符不楙合现实状况呢?单凭主观愿望而死钻牛角尖,你必然是要四处碰壁的,就像死钻牛角尖的人最终会困死在象牙之塔里一样,顽固的结局必然是失败。

      3.这类人不会灵活变通

      《易经》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一意孤行,明知不可为而为,费尽辛苦,却一点效果没有,这个世界上没有那种“只注重过程,不注重结果”的人。既然没有什么结果,那还是及早变通为妙,不会变通者必然死路一条。

      如果你在事业上属于“明知不可为而为”的那类人,那你最好“放下屠刀,……回头是岸”。

      (1)不妨换个角度考虑。当你钻入牛角尖,越往前走越黑时,你首先应对你的选择提出问题:路线对吗?方法对吗?为什么越来越窄?此种情况你可以假设一下:用另外一种方法,走另外一条路线,是不是会越走越明亮呢?这就是换个角度想一下。

      司马光砸缸这个事例,实际上就不是从正常角度,而是换一种角度考虑的具体应用。因为正常的救人方法达不到目的,走下去只能看着人白白送命,这种情况下你就需要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2)在你前进途中小憩一下。你一意孤行于你的事业,就像石达开一意孤行,把军队领入死胡同。在人们纷纷劝你的时候,容易冲动的、听不进人言的你,不妨找一个没人的、僻静的地方睡上一小觉,身体在休息,头脑却在活动。在静静的空气中仔细品味一下你所做的一切有无价值、有无错误、有无缺陷……

      湘军将领曾国藩就是一个在繁忙中喜欢找地方静一下的人。这样做可以使一个人像局外人一样来观察、审视自己,可以使一个人热烘烘、乱糟糟的头脑冷静下来。

      (3)找一些有头脑的人做你的军师或朋友。这些人就像你的镇静剂,会使你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路上,少逗留片刻。

      像刘邦身边的萧何、张良就是这样的人,项羽身边的范增也是这样的人,只可惜项羽并不太听范增的话,使得老范增被活活气死了,而项羽却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路上越走越远,终于送掉了自己的性命。

0
    +关注 私聊
  • 神话

    第2楼2010/01/01

    应该加精华呀,不错。

0
    +关注 私聊
  • lilongfei14

    第3楼2010/01/01

    此贴不能加精,因为是一本书中的内容,呵呵呵

    神话(fcqxqyslzx) 发表:应该加精华呀,不错。

0
    +关注 私聊
  • 神话

    第4楼2010/01/02

    帖子的内容还是很有意义的,大家应该多多支持呀

    lilongfei14(lilongfei14) 发表:此贴不能加精,因为是一本书中的内容,呵呵呵

0
    +关注 私聊
  • 小H

    第5楼2010/01/06

    看了故事!来支持一下!

0
    +关注 私聊
  • 恶狼

    第6楼2010/01/06

    有没有管理方面的书籍啊,分享下。我可要好好学习学习

0
    +关注 私聊
  • lanbing08

    第7楼2010/01/06

    支持,每个人都可以学习学习的..

0
0
0
0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