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楼2005/09/27
位居“三江六岸”的宁波市区,桥的变迁也是时代变迁的一种表现。解放前宁波市区仅有两座桥:一座是灵桥(又称老江桥);一座是新江桥(即浮桥)。两座桥连接起市中心与江东、江北的交通。长期以来,过桥路堵,交通拥挤,未能得到改变。改革开放后,随着宁波的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一座座大桥,如彩虹凌空而起、绚丽壮观,成了宁波城市一道具有特色的风景线。
[灵桥]
灵桥,在许多宁波人心目中有着城徽般的特殊地位。它是许多宁波产品的品牌名,它的身形被印制成许多宁波土特产品的商标图案。记得,以前介绍宁波的图片资料里,灵桥是个重要的标记,乃至于掩去图片中的浮桥,我们都无法知道那照片里的是什么城市。这个标记只是在近几年才被更高大雄伟或更有历史感的建筑物所替代。另外在宁波,你若操持一口夹杂地方口音的普通话,宁波人会戏称你说的是"灵桥牌"普通话。
眼前的灵桥是外国人的产品。一次随同几个在外地生活的老宁波游逛新宁波,他们看到灵桥都觉得亲切,周围很多景物都已面目全非,只有这座灵桥固执地横跨奉化江,时间仿佛在它身上暂缓了流动。
据说"灵桥"这个名字已沿用千载。宁波历史上第一道横跨奉化江的浮桥就叫这个名字。如此隽永的名字,是不是那个建桥的唐代刺史给定的,还是民间传说里说的"建桥时,天上恰好呈现了一道虹霓,于是给桥起名为'灵桥'"?这些都无从考证。不过小学写作文的时候,我们写到灵桥,经常根据它的形状将其比作彩虹。民间的传说更符合我内心对"灵桥"桥名的理解。
老宁波都会道出灵桥的出身:"这座老江桥啦是德国人造哦。" 他们所指出的"德国人"就是德国西门子建筑公司。该公司于1936年5月建成了大桥。外国人的桥造得确实不错。近年国内大桥倒塌的事件屡有发生,但是还没听到外国人在中国境内造的桥发生了质量。外地人或许不知,灵桥命运多厄。建成头一年即遭遇抗日战争,日本鬼子飞机把炸弹扔给了它。解放初,大桥又遭到国民党军队轰炸。但是灵桥居然在及时抢修后都挺了过来。八十年代末,经桥梁专家检查,灵桥体检基本合格。
图1
灵桥(左为东,右为西,南面是琴桥)
第3楼2005/09/27
[新江桥]
新江桥是一座三孔水泥拱桥,它位于姚江和甬江交汇点上,联接了东门口和江北岸。
前些天还和单位同事发生过争论:宁波民间说的 "浮桥",指的是新江桥还是江厦桥?争论导致分裂。赞同后者的是和我这般--七十年代出生的一代,赞同前者的年纪要长我们一些。回家吃饭,和母亲谈起此事。她这个老宁波竟也含糊起来:"要说这两座都可以算是浮桥啦。不过我最早听说浮桥是从新江桥开始的。"
晚上我在网络上、自己的书架上寻找"新江桥"的资料。后来在《宁波志》里得到答案。原来新江桥比我年纪大,于1972年建成(灵桥因此曾被称为"老江桥")。原系木船连排浮桥。1958年,拟改建成永久性桥梁。不过固定桥刚建成时,它有个坚硬的名字:"反帝桥"。这是我之前未知的,我更没想到新江桥还同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屈辱史有关。
鸦片战争后,根据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宁波被辟为通商五口之一。帝国主义的侵略魔爪肆意伸展到宁波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太平天国革命军即将进入宁波城的时候,腐败的清政府自顾不暇。1862年,一英富商乘机纠集人工,运来材料,擅自建造18艘木船浮桥一座,从江北岸桃花渡口直达东渡门,俗称新江桥。洋人建桥,自然不会只是为了给殖民地人民谋福利。新江桥落成后,英领事馆派巡捕把守,过桥者每人都要付四个铜钱的"通过税"。1869年四月,新江桥上发生了一件大惨案:当时有一大型赛"都神会"队伍过桥,守桥巡捕照例勒索桥捐,行会众人坚决不依,双方发生争执,桥上的人越聚越多,"嘭"然一声,桥链崩断,四百余人落水丧生。惨案发生后,在甬的有识之士提议,用洋药局的积余金向英国领事馆赎回新江桥。至此,百姓过桥才不必付费。
如今的新江桥,是江北与城区的的纽带,是通向镇海、慈溪、余姚的要道。桥上车水马龙,江面舟楫相连,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登上新江桥,过到宁波港一侧,走进中马路,可见到一座哥特式尖塔教室。天真烂漫的孩子、晨练健身的老年人、携手漫步的情侣、柔和的民风,与肃穆的哥德式尖塔形成对比。三江绿岸工程的启动,拆迁了桥边许多破旧房屋,你若站在桥上便会视野开阔、心情明朗。
图2 新江桥
第4楼2005/09/27
[江厦桥]
对于我而言,一提及浮桥,我首先就会想到"江厦桥"。毕竟江厦桥的变故,时间上距离我又近些。闭上眼睛想一下,桥顿时在我意识中退回到十多年前的模样。
十多年前,我上学坐在父亲老式"永久"自行车的横档上。当时我家住在位于江东的宁波卷烟厂附近,读书的学校是海曙区的。从灵桥走就算绕远路了,从江厦桥走则相对近些。那时候的江厦桥仅是以七艘跨船排组而成。每艘跨船船身上都用红漆刷上黑体数字。我问父亲:"那船是怎么钻到桥下去的?"父亲骗我:"它们开不过去,就堵在下面了。"我很担心那几艘船无法承载那么重的桥和桥上那么多推着自行车的人。因为我感觉到人在桥上走,桥身正在轻微地颤动。若干年后,我才从资料上得知的:这些船是1981年,由原解放桥浮桥船排移于这个地址。1990年以前,全桥可通航高3米,宽10米船只。(《宁波志》)每当大船要驶过,就会封桥。我印象中这样的情况的确发生过几次。父亲不得不载着我绕走灵桥,抵达彼岸。父亲边骑车边埋怨,我倒挺高兴,那时在我眼里,灵桥看起来比旧时的江厦桥气派多了。另外我很高兴桥上堵车(尽管这是家常便饭),我为知道迟到的理由而窃喜,为能一进教室就看到老师和同学静了下来的情景,而兴奋不已。
1990年11月的一天,宁波人突然发现眼前出现了一座新的江厦桥。桥增长了,也加宽了许多。桥下硕大的钢筋混凝土主墩和岸墩引人注目。但对当时大多数家和工作、学习单位在江东和海曙两地的人而言,最高兴的是:公交车终于可以通过新的江厦桥了。
图3 江厦桥
第5楼2005/09/27
[甬江大桥]
表弟考高中前,人很胖。体育成绩老上不去,他的学习成绩一般,要想进入重点高中,还需要体育成绩来拉分。舅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到了暑假,我舅舅就拉着表弟,去家附近的甬江大桥上练习跑步。表弟每个早晨在大桥上要来回跑两次,舅舅则骑着自行车在一边陪着他。
甬江大桥横跨甬江,由主桥、引桥和接坡三部分组成。大桥于1992年竣工,它贯通了江北到江东两个区,不但便捷了交通,很快成为市区的一大景观。我记忆犹新,大桥落成后,我当时的中学体育老师就多了一个上课内容,他组织我们男生去甬江大桥练习1500米跑。大桥两区接坡间的距离,正好接近1500米。而上下桥花费的体力,不亚于在体育场里转圈所花的体力。
主桥当中有一"n"型的桥塔拔地而起。桥塔两侧各有11对钢锁(我们一一数过),从地面直射塔身。远观此桥,其形仿佛一面竖琴,横在江面,任江风抚弄。 但跑了几回,我有一天发现桥塔似乎偏向江北区方向,并非在正中,我嘀咕:这桥就不会失去平衡么?班上几个物理尖子告诉我,建桥人靠调整引桥和接坡的长度,保证了桥面受力的均衡。也不知道,他们是真想了这个问题,还是只是随口说说。由于长跑的艰苦,甬江大桥给我留下的唯一的印象就是漫长。
图4 甬江大桥
第6楼2005/09/27
[琴桥]
宁波音乐文化广场从南面的外经贸大厦到北面的新闻文化中心,面濒奉化江,总面积12.5万公顷,种植了大量的乔木和草坪,整个公园以音乐题材为主,城市特色景观雕塑小品作点缀,如聂耳、冼星海、华彦钧(瞎子阿炳)等音乐家雕塑和钢琴、小提琴、竖琴秋千、少女左铮、反弹琵琶等等,使整个公园风光无限。就是连跨在奉化江上的这座大桥,也是以音器造型建造的,故名曰“琴桥”。据说"琴桥"因建在大沙泥桥附近,要名为大沙泥桥。但后来因为桥梁造型酷似竖琴,就被命名为"琴桥"。值得宁波人骄傲的是,琴桥的主桥在我市首次采用通透简洁的下承式单承载面系杆拱结构,江中不设支墩,规模为国内同类桥梁之最。
图5
琴桥
祝愿仪器信息网成为架在我们之间的心桥!
祝愿快乐老家成为大家最喜爱的地方!
含羞草于2005年9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