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楼2005/11/30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社会流传着一句卓有远见又感人至深的口号,叫做“再穷不能穷教育”。而在已经逐步富裕起来的中国、已经开始为大国地位而自豪的中国,却还有部分地区的义务教育状况依然陷于“穷教育”的局面,就不能不让人怀疑我们是否依然保持了曾经的远见。
不久前媒体披露了甘肃省渭源县“代课教师”的生活窘况,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和同情。而在代课教师困窘生活的背后,其实是更多孩子们坎坷求学的艰辛和中国义务教育的失衡发展。
据了解,目前我国义务教育经费中,中央和省级政府负担部分分别约占2%和11%,其余的87%左右,则由县级政府财政承担。于是,“富县”办“富教育”,“穷县”办“穷教育”,就成了必然现象。渭源县代课教师的困窘状况,首先由“外来”挂职的县委副书记向媒体披露,一个最可能的原因就是:“亏待”代课教师,已经成为当地政府为了维持最低水平的义务教育而采取的“没有办法的办法”,并为当地干部“见惯不怪”。这种悖谬局面的形成,仅仅用当地干部的冷漠无情和官僚主义是不足以解释的。而这种局面长此发展的后果,是每一个稍有常识的人都可以想见的:“富县”办“富教育”则富县愈富,“穷县”办“穷教育”则穷县愈穷。这种从基础上开始的恶性循环,无疑将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均衡、和谐发展的最大隐患之一。
今年12月,《义务教育法》修订送审稿将提交全国人大审议,为此教育界举办了多次研讨会。教育界专家的普遍共识是,发展义务教育是政府无可推脱的当然责任,而根据目前中国社会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现状,改变中央、省、县三级政府的财政投入比例,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如果能够切实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的投入比例,则“穷县”也将有望告别“穷教育”,进而才有可能走出越穷越穷的恶性循环。
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还有一部分教师拿着每月40多元的工资而坚守教育岗位,不但是他们个人的不幸,更是社会的悲哀。如果说在中国社会普遍落后、贫穷的过去,这些代课教师的境遇还有为国分忧的壮烈,而他们今天的遭遇就只能归咎于社会结构、教育结构的极度扭曲、失衡。
上述教育结构的失衡,并不仅仅存在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而且普遍存在于教育领域的各个层面。教育资源、财政资源向发达地区、向大城市、向“重点学校”的不断集中,造成了事实上的“市场化”配置,却与均衡教育的发展趋势相悖,也与以均衡教育为基本理念的义务教育原则相悖。和其他领域的各种资源配置一样,其市场化趋势是自发而具有强大动力的。而至少在教育领域,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政府的职责,在于本着对社会长远、均衡、和谐发展的责任意识,以强有力的法律、行政、财政手段,纠正、平衡市场化趋势造成的倾斜、失衡。这是一个需要有大担当、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才能达到的目标。中国虽然还不够富裕,但已经“富裕”到不再“穷教育”的程度,现在需要的就是决心和勇气。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社会流传着一句卓有远见又感人至深的口号,叫做“再穷不能穷教育”。而在已经逐步富裕起来的中国、已经开始为大国地位而自豪的中国,却还有部分地区的义务教育状况依然陷于“穷教育”的局面,就不能不让人怀疑我们是否依然保持了曾经的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