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一个没有大学生的村庄是谁的悲哀?

快乐老家

  •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十年前,我是孩子,刚看明白这句话的时候,我感觉很幸福。十年后,我听到这句话有觉得有点拗口。同样的话语,感觉截然不同了。这号口喊了多少年,穷的还是教育,苦的还是孩子。 

      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大点说是教育强国,小点说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国教育的口号是什么?中国教育的口号喊起来很有中国特色,而且特别多。"教育以人为本",“决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我们实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可中国就是这样,流行号头文化,口号喊多了,也就麻木了。我见过一句让我不麻木或者说很让我吃惊的,写下来大家看看:“不用买书不缴费,住校还补生活费”。这是哪里啊?打着灯笼都难找到。

      这些教育的口号,从语言学上说是既简洁又压韵,要是广告词也算是上佳之作了。只是教育不能只像广告语那样喊喊,教育应该是实际性的行动。我们的教育就是口号喊得太多而作得太少,这种口号和现实的反差是一种让人心理愧疚的痛。有学者说口号和现实的强烈反差在于背后没有强硬的法律支撑,这一下子点到了中国教育的死脉,如果没有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没有法律来支撑这些投入得到真正的落实,这样的口号就是口号。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教育不需要这些口号的时候,也许孩子们才会真的幸福起来。  

      我出生在贫民之家,在农村读的小学、初中、城市读的高中,我经历教育的这段时间正好是中国教育发展变化最大的阶段。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遇上小学“五年制”改成“六年制”,我初中升高中的时候,考分变成750分制,我高中升大学,遇上所谓的“3+X”及教育产业化,我大学毕业,高校扩招的那批学生已经开始感到找工作困难,大学生已经是多如牛毛数不清了。我回头看自己从小到大接受教育的这一路程图,我发现自己是比较幸运的一代。一路平坦走过来了,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跟我一样幸运。在村里的时候,有跟我年龄相近的伙伴不得不辍学去放牛;在我初中时候,有同学需要家长看着他来学校读书;我高中的时候,有同学奉子回去结婚;我大学的时候,有同学肄业去做生意。我在村里的时候,我学费不到50元;我中学的时候,学费升到两百多,高中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收费更是芝麻开花——一千多;大学就成了现在大家都知道的数目:5000-000大洋。(当然,这数目都是靠实力考上去的,没算“跑后门”的数目,那将是一种更大的投资。)

      我在农村看到了惊人的贫困,而学费却每年都在涨。现在农村要读个小学也要两百多了,初中三四百,高中一千多。学校收费像船见水涨。虽然国家一直在明令禁止,一直在查,但名目越来越多,花样越来越繁。我读高中的那个学校,每年收学生的250块建校费,我在读了那三年高中,发现学校收了我们那么多钱只建了一个厕所。再后来,我在看中央电视台《焦点方谈》的时候,看到母校的乱收费终于被暴光了,那期焦点访谈的节目叫《违规收费愁煞人》。

      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国家经济年年在百分之八点几的增长,但是反观我们的教育,资金投入远远不够。数据最能说明问题了,可是我不想去找什么数据来证明,我不知道这些钱跑到什么地方去了。我看不到义务教育义务在什么地方。我来说点实在的,我的父亲是一个农村小学的校长,每年到开学的时候,就是父亲愁眉苦脸的时候。学费收不上来,还要间接地帮上级领导(据说是镇里的任务)收什么教育人头费、校服费等。父亲也没办法,上面有要求,农民有办法吗?学校收多少他们只能交多少。一些农民实在交不上怎么办?欠。他们向当校长的父亲求情,先欠着,等卖猪、等卖瓜菜,没猪没瓜菜怎么办,等卖粮后来,实在没有得卖了,欠学校的学费也多得还不上了,也不好意思来向学校求情了,那么孩子也就只好失学了。父亲所在的学校,教师宿舍是瓦房,因年久失修都成D级危房了,向教育局申请了N次之后,教育局终于同意给学校拨了点钱了,可是钱到镇里又卡住了,教育局拨的那点钱远远不够,镇长让村委从农民那收。镇长把工程包揽下来自己修,还要美其名曰是资助XX学校的的建筑。这些就是农村教育的现状。

      现在很少回老家了,可是久久回一次,发现村庄在一点一点在破败,不知道是我的感情发生了变化还是事实就是如此。现在,最让我心痛的是,村里已经没有孩子在读高中了,初中生还有几个,不知道他们还能坚持多久,能否坚持读到高中读完大学?或者,即使他们考上了,家庭条件也不一定能允许让他们去读这个大学。我按最少花费来算,一个大学生四年也要花3-4万多。一个农村的家庭,能每个月寄400块给孩子去当生活费吗?每个月寄完300-400的生活费,隔2个月的假期,又要准备4000-5000的学费。这可是一个农民家庭难于承受的负担。

      我是我们那个村为数不多的大学生,我之后还有2个人考上了大学,当我们这3个人毕业了,这个村还会大学生吗?一个没有大学生的村庄,那是谁的悲哀?
    +关注 私聊
  • 第1楼2005/11/25

    是啊1我也是农村出来的.不用说那高昂的学费,读大学的每年的生活费也发愁啊!不过我们村还比你们那里强至少他们还在读书!

0
    +关注 私聊
  • 第2楼2005/11/26

    是国家的悲哀,民族的悲哀...

0
    +关注 私聊
  • 第3楼2005/11/26

    最悲哀的是我发现现在我那里的小孩子都不太想上学了,能坚持读完高中的也就不错了~

0
    +关注 私聊
  • 第4楼2005/11/26

    这么好的文章,不顶实在是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了
    没有感同身受,又怎么明白其中的多少血泪辛酸啊
    农村的孩子读书很不容易.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0
    +关注 私聊
  • 第5楼2005/11/26

    现在想想,多收了三五斗而已。如果我考不上大学,我们全家的日子肯定比现在幸福。如今上了我大学毕业了,工作也算体面,可是父母这辈子是辛苦定了。

0
    +关注 私聊
  • 第6楼2005/11/27

    读书真的无用马?有用!
    只是现行的教育制度等东东不完善

0
    +关注 私聊
  • 第7楼2005/11/28

    嗯,这种事情现在太普遍了。。。
    直接结果就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咱也是农村出来的,感慨很多啊,我们村我之后也没有大学生了...

0
    +关注 私聊
  • 第8楼2005/11/29

    大概没有理解国际歌: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仔细想一想,我们比一些热点地区的百姓生活要好一些,我知足

0
    +关注 私聊
  • 第9楼2005/11/30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社会流传着一句卓有远见又感人至深的口号,叫做“再穷不能穷教育”。而在已经逐步富裕起来的中国、已经开始为大国地位而自豪的中国,却还有部分地区的义务教育状况依然陷于“穷教育”的局面,就不能不让人怀疑我们是否依然保持了曾经的远见。
    不久前媒体披露了甘肃省渭源县“代课教师”的生活窘况,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和同情。而在代课教师困窘生活的背后,其实是更多孩子们坎坷求学的艰辛和中国义务教育的失衡发展。
    据了解,目前我国义务教育经费中,中央和省级政府负担部分分别约占2%和11%,其余的87%左右,则由县级政府财政承担。于是,“富县”办“富教育”,“穷县”办“穷教育”,就成了必然现象。渭源县代课教师的困窘状况,首先由“外来”挂职的县委副书记向媒体披露,一个最可能的原因就是:“亏待”代课教师,已经成为当地政府为了维持最低水平的义务教育而采取的“没有办法的办法”,并为当地干部“见惯不怪”。这种悖谬局面的形成,仅仅用当地干部的冷漠无情和官僚主义是不足以解释的。而这种局面长此发展的后果,是每一个稍有常识的人都可以想见的:“富县”办“富教育”则富县愈富,“穷县”办“穷教育”则穷县愈穷。这种从基础上开始的恶性循环,无疑将成为阻碍中国社会均衡、和谐发展的最大隐患之一。
    今年12月,《义务教育法》修订送审稿将提交全国人大审议,为此教育界举办了多次研讨会。教育界专家的普遍共识是,发展义务教育是政府无可推脱的当然责任,而根据目前中国社会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现状,改变中央、省、县三级政府的财政投入比例,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如果能够切实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的投入比例,则“穷县”也将有望告别“穷教育”,进而才有可能走出越穷越穷的恶性循环。
    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还有一部分教师拿着每月40多元的工资而坚守教育岗位,不但是他们个人的不幸,更是社会的悲哀。如果说在中国社会普遍落后、贫穷的过去,这些代课教师的境遇还有为国分忧的壮烈,而他们今天的遭遇就只能归咎于社会结构、教育结构的极度扭曲、失衡。
    上述教育结构的失衡,并不仅仅存在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而且普遍存在于教育领域的各个层面。教育资源、财政资源向发达地区、向大城市、向“重点学校”的不断集中,造成了事实上的“市场化”配置,却与均衡教育的发展趋势相悖,也与以均衡教育为基本理念的义务教育原则相悖。和其他领域的各种资源配置一样,其市场化趋势是自发而具有强大动力的。而至少在教育领域,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政府的职责,在于本着对社会长远、均衡、和谐发展的责任意识,以强有力的法律、行政、财政手段,纠正、平衡市场化趋势造成的倾斜、失衡。这是一个需要有大担当、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才能达到的目标。中国虽然还不够富裕,但已经“富裕”到不再“穷教育”的程度,现在需要的就是决心和勇气。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社会流传着一句卓有远见又感人至深的口号,叫做“再穷不能穷教育”。而在已经逐步富裕起来的中国、已经开始为大国地位而自豪的中国,却还有部分地区的义务教育状况依然陷于“穷教育”的局面,就不能不让人怀疑我们是否依然保持了曾经的远见。

0
    +关注 私聊
  • 第10楼2005/12/04

    也许你没有去农村生活过,你到那些山上的农村转转,你就不会知足了.那里的农民很苦啊!

    grapeberry 发表:大概没有理解国际歌: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

    仔细想一想,我们比一些热点地区的百姓生活要好一些,我知足

0
查看更多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