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信息网APP
选仪器、听讲座、看资讯

【转帖】2010全球医药产业年度盘点(一):技术突破篇

  • 省部重点实验室
    2011/01/11
  • 私聊

化学药检测

  • 《时代》杂志评出的“2010年十大医学突破”
    第一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Truvada?的能显著降低HIV病毒感染率
    第二名??利用人工合成的细菌基因组创造出首个“人工生命”
    第三名??血液检测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症)准确率可达80%
    第四名??肉毒杆菌治疗偏头痛被FDA批准用于头痛治疗
    第五名??美国心脏学会(AHA)修订“心肺复苏术急救指南”
    第六名??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限制使用文迪雅(Avandia)
    第七名??血液检测可以诊断心脏相关疾病83%
    第八名??试管受精新突破可精确测定胚胎健康状况
    第九名??成功培育人造卵巢
    第十名??更快更安全培育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

    解析2010年“十大医学突破”

    2010年即将过去,本年度美国FDA批准了首个干细胞产品(GRNOPC1)进入临床试验,首个癌症疫苗(前列腺癌疫苗Provenge)也已获批上市,越来越多的特异化组织细胞可以利用干细胞诱导分化而成,“千人基因组”首阶段工作结束,第三张“人类遗传变异图谱”绘制完成。但是,面对艾滋病、癌症、阿尔茨海默病等顽疾,临床上还是普遍缺乏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与治疗手段。
    在全球的范围内,上半年H1N1疫情的继续蔓延、下半年临床上又出现了无药可治的“超级耐药菌”。国内更是频现 “嗜血蜱虫”、阿瓦斯汀“眼药门”,西布曲明“曲美下架”等等。可以说,虽然,本年度生命科学、医药产业收获颇丰。但是,在于人类息息相关的公共卫生领域,每每出现的问题,都在对生命科学、医学研究、以及药事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本月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2010年年度十大医学突破”(见附表),一份大众媒体评选的医学突破,不可能完全体现着科学界的主流观点,据此去盘点本年度的医学最新进展,也难免有“以偏代全、挂一漏十”之嫌。但是,《时代周刊》作为公众媒体,它所评出的“技术突破”也许更能体现公众对于医疗健康事业的种种希冀、以及此愿望的满足程度。
    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以时代周刊评选的年度十大医学突破为主线,盘点2010年全球医药产业的最新技术进展。

    抗艾药物“聊胜于无”

    排在年度十大医学突破首位的是“Truvada?降低HIV病毒感染率”。这是源于11月底《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份研究报告:通过对2500人的人体试验表明,艾滋病常规治疗用药Truvada,竟然也能起到预防作用。它能降低HIV病毒感染率44%。
    Truvada?算是抗艾药物中的常规用药,早在2006年就已经上市使用。它是两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tenofovir和emtricitabine的混合剂型。一种数年前就已经问世的常规用药,位列“十大突破”之首,更加凸显了普通民众对于HIV预防与AID治疗的强烈愿望。与之相比,近二十年没有真正可以预防HIV病毒的疫苗问世,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抗逆转病毒疗法”也不能完全治愈AID患者。可以说,医药产业中抗艾药物的研制只能用“聊胜于无”来形容。
    根据WTO最新的数据,目前全世界上感染HIV的人数已经达到三千多万。AID更是成为非洲一些国家致死率最高的疾病。在众多的感染患者中接受“抗逆转病毒治疗”的患者只占上述数字的三分之一。

    理论上,人类对HIV病毒免疫的最为直接办法当属研制HIV疫苗。早在1984年,巴斯德研究所和美国NIH(国立卫生研究院)发现艾滋病病毒时,有人乐观的估计两年之后,随着针对HIV的疫苗的问世,AID如同其他传染病一样可以被预防。但是,事实上,近二十年,HIV疫苗研制异常的“步履维艰”,这很大程度上是源于HIV病毒的多样性和变异性,常规疫苗很难奏效。
    更为严重的是,目前还没有理想的动物模型。许多在黑猩猩和猕猴身上有效的HIV疫苗,在人体临床试验上却没有任何效果。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又延缓了疫苗的研发进度。
    本年度,HIV疫苗研发的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亮点,当属发现中和多种HIV病毒的抗体被发现。这也许正如《自然》杂志所刊论文的题目所言:这或将成为“HIV疫苗设计的新思路”

    人工生命意义重大

    其实,本年度生命科学领域最引起轰动的科学进展,当属利用“合成生物学”创造出首个“人工生命”。《科学》杂志评选的年度十大科学发现中,人工生命更是位列榜首。饶有兴趣的是,完成这一工作的科学家是,挑战“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的文特尔。十年前,他与现任NHI负责人格林斯联合宣布了,人类基因组草图绘制完成。十年后,他有利用人工合成的细菌染色体,创造了人工生命“辛西娅”。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特尔人工合成“人工生命”,当是“后基因组时代”十周年,生命科学高速发展的明证。类似的注解还有,千人基因组发布“第三张人类基因组变异图谱”。截止到今年9月,世界上至少已经完成2700份基因组图谱,而到2011年年底前,这一数量会超过3万份。

    干细胞疗法走向临床

    本年度,越来越多的特异化组织细胞如脑细胞、皮肤细胞、干细胞等,可以由多能干细胞(iPS)诱导分化而成。而且,可以“多能干细胞细胞可以被更快更安全的培育诱导”(排名第十)。更为重要的是:此前被迫中断临床试验的,首个干细胞产品GRNOPC1(美国杰龙公司)终于进入人体试验阶段。这对于干细胞疗法来说,人类追逐组织修复、器官再生的梦想又进了一步。
    虽然,9月份美国地方法官兰博斯提出了冻结NHI干细胞研究经费的动议。 但是,政策的禁锢,难以束缚干细胞技术的发展。目前,NHI所建立的干细胞库,以及接受了76种胚胎干细胞用于科学研究,2011年NHI的预算中也将有11亿美元用于干细胞疗法的研究。“更快更安全培育诱导多能干细胞细胞”则可以帮助科学家,避开胚胎干细胞的伦理争议。

    BIOMARKER路途遥远

    利用血液中的特异性蛋白作为标记,诊断疾病的发生如:老年痴呆症、心脏病等,这不是“滴血鉴定”的传说,这属于biomarker(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范畴。此前,老年痴呆症作为退化疾病,必须在尸检时才能发现。而血管梗塞则需要使用“血管造影术”才能诊断。Biomaker技术的发展,无疑给了人类诊断、预防疾病又增加了一种手段。
    更为重要的是,Biomarker可以用作药效学研究的手段。越来越多的制药公司在新药申请程序中,使用Biomarker作为临床上药效学研究的重要指标。用易检测,可定量的Biomarker去描述、判定疾病的发生和药物的疗效。10月29日,FDA出台文件讨论Biomarker指导原则草案,希望对于已经确证的Biomarker进行统计。
    生物标记物如何成为新药申请的临床替代终点(Surrogate endpoints),加速新药临床研究的进程,这将是Biomarker技术研究面临的最大挑战。
    +关注 私聊
  • 省部重点实验室

    第1楼2011/01/11

    “重磅炸弹”面临下架

    作为二型治疗糖尿病的重磅炸弹级药品文迪雅(Avandia),因为会造成增加心脏病的风险。下半年被FDA明令限制使用。其实文迪雅早在数年前就已经被EMEA(欧洲药品管理局)发现有此副作用。FDA直至数年后才下令限制使用。这不仅体现着企业利润与公众利益之间的博弈,更体现着作为药事管理的直接职能部门,在对待“药品不良反应”上的审慎态度。
    类似的事件,本年度还发生了阿瓦斯汀被FDA取消乳腺癌的临床适应症。立普妥制剂制剂因为容器污染被强制召回。国内更是爆出畅销多年的曲美被勒令下架。
    其实,药品的上市不是药品研发的终结,却是药物监测的开始。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跟踪调查,完善药事管理机制,以上事件中都有从中借鉴的地方。

    辅助生殖值得褒奖

    2010年对于“辅助生殖”来说是一个收获的年份。这不仅是因为“十大技术突破”中,此类研究独占两项: “诊断胚胎健康状况”、和“人工合成卵巢细胞”——这两项技术都可以直接提高人工受精的成功率。更为重要的是,今年10月份,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荣膺“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以人工受精为代表的辅助生殖技术,从问世之初就饱受争议,但是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四百万的试管婴儿诞生。世界上首个试管婴儿路易丝甚至都已经做了母亲。这是对这项饱受伦理争议的医学技术进行的最高评价。

    此外,至于“十大医学突破中”提及的“肉毒杆菌治疗头痛”(排名第四),它带来的最为直接的利益,不是镇痛治疗领域多了一种治疗方案。而是意味着昂贵的医疗费用有望让保险公司去承担。而“修订心肺复苏急救指南”(排名第五),具体是指,将心肺复苏术的目前顺序颠倒过来,先进行30分钟的有力胸部按压,接着再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

    技术的突破直接推进着产业化进程,回顾本年度十大医学突破,其中人工生命、HIV抗体、干细胞治疗尤其值得期待,也许今天的技术突破,日后会带来医药健康领域新的产业***。

0
    +关注 私聊
  • 青林

    第2楼2011/01/28

    诊断胚胎健康状况,存在风险的!

0
猜你喜欢最新推荐热门推荐更多推荐
举报帖子

执行举报

点赞用户
好友列表
加载中...
正在为您切换请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