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迈
第1楼2011/04/09
这些五颜六色的小药丸的差别就在于它们核心外面所穿的“衣服”。这层衣服被称为包衣层,其成分通常是一些分子很大的有机物,均匀地包裹在小丸核心的外面。这层“衣服”在消化道中会慢慢地溶解,直至完全消失,从而露出核心部分。而只有核心部分露出以后,小丸才会把药物释放出来。
如果把“衣服”做得更厚一些,它就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溶解,释放药物的时间就会推迟。如果把“衣服”的厚度控制得恰当的话,我们就可以让小丸中的药物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开始释放了。
不过,如果仅仅如此,尽管我们可以把包衣层做得很厚来延后药物释放的时间,但这样并不能增加药物起作用的时间。也就是说,这么干可以做到12小时之后再起效,但不能使药效持续12个小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把缓释胶囊中的小药丸分为几组,让它们分别穿上不同厚度的衣服
阿迈
第2楼2011/04/09
假设这些小药丸被分为三组。第一组是快速释放小丸,不做包衣,任由其裸奔出镜。这样一来,这一组小丸里的药物就能立刻释放出来,也就是“见效快”。第二组是中速释放小丸,包裹着比较薄的包衣层,药物释放的速度慢一些。而第三组是慢速释放小丸,包衣层最厚,释放药物也就最慢。
把这三组小丸装进胶囊中。当胶囊被吃下后,在消化道中胶囊外壳首先溶解,接下来快速释放小丸开始释放药物。释放的药物被胃肠吸收进入体内,体内药物浓度逐渐上升。不久后,体内的药物浓度就足够产生药效了。同时,进入体内的药物会被代谢并逐渐排出体外,于是药物的浓度上升后又开始逐渐减少。这时,中速释放小丸的包衣层恰好溶解得差不多了,也加入了释放药物的行列。而在中速释放小丸提供的药物浓度又开始下降时,慢速释放小丸又接替了它的位置。如果把这个过程中体内药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画成图,就是下面这个样子